萬州區長江二橋北橋頭至高鐵片區連接道工程站前路立交體系工程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萬州區長江二橋北橋頭至高鐵片區連接道工程站前路立交體系工程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萬州區長江二橋北橋頭至高鐵片區連接道工程站前路立交體系工程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萬州區長江二橋北橋頭至高鐵片區連接道工程站前路立交體系工程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萬州區長江二橋北橋頭至高鐵片區連接道工程站前路立交體系工程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萬州區長江二橋北橋頭至高鐵片區連接道工程(站前路立交體系工程)施工圖設計PAGE第3頁共9頁萬州區長江二橋北橋頭至高鐵片區連接道工程站前路立交體系工程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1設計內容及依據1.1設計內容本次設計內容為萬州區長江二橋北橋頭至高鐵片區連接道工程-站前路立交體系排水工程。雨水管道管徑為d500~d1200,管道總長約1350m;另有BxH=3x2m箱涵約20m,BxH=3x3m箱涵約250m,BxH=0.3x0.3m排水邊溝約330m。站前路FK0+000-FK0+100段雨水管道順坡接至現狀道路雨水管網系統,其余段雨水管道順坡接至排洪箱涵,近期由K4+040處1#排洪箱涵接出,遠期由K4+153處預留1#排洪箱涵接出,遠期K4+153-K4+040段雨水接至下游道路雨水系統,最終排至龍溪河。(由于近期道路西側地塊未場平,且近期內地塊不會開發,根據排洪系統要求,近期在K4+040處由1#箱涵接出,排至現狀溝渠;待地塊場平后,為考慮地塊的使用,將近期1#箱涵出路切斷,遠期由K4+153處預留1#箱涵接出,最終排至龍溪河。)污水管道管徑為d400,總長度約為980m。站前路FK0+000-FK0+100段污水管道順坡接至現狀道路污水管網系統,其余段污水排入下游黑龍江立交段污水系統,并最終排入污水處理廠。市政消火栓及配套管網的設計不在本次設計范圍:市政消火栓設置間距應不大于120m;在重要建筑、道路交叉口及隧道出入口處增設消火栓,方便消防隊員的使用;市政消火栓距路緣石不宜小于0.5m,并不大于2.0m,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海綿城市建設由建設單位另行委托,不在本次設計范圍。1.2設計依據(1)我院與甲方簽訂的本工程設計合同;(2)業主提供的1/500地形圖資料;(3)本工程初步設計階段的設計成果及評審意見;(4)甲方提供的其它相關資料及要求。1.3排水現狀及規劃(1)現狀本次設計范圍內暫無雨污水管道系統,雨水根據自然地形就近排入附近沖溝及水體。(2)規劃根據規劃,萬州區長江二橋北橋頭至高鐵片區連接道-站前立交段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站前路段污水順坡由東向西排入龍溪河大道污水系統,連接道-站前立交段污水順坡由北向南排入黑龍江立交段污水系統,最終排入污水處理廠;站前路段雨水順坡由東向西排入龍溪河大道雨水系統,連接道-站前立交段雨水順坡由北向南排入黑龍江立交段雨水系統,并最終排入龍溪河。2設計規范及原則2.1設計規范(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6版)(2)《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50788-2012)(3)《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4)《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5)《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6)《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GB/T50805-2012)(7)《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8)《城鎮給水排水構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DBJ50-108-2010)(9)《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設計標準》(DBJ50/T-296-2018)(10)《重慶市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定》(2017年版)2.2設計原則(1)城市排水管道方案設計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本要求。(2)新建排水管網充分考慮區域排水現狀及地塊建設的情況,結合地塊建設規劃,在排水管道斷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適應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3)設計選材在不斷總結科研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既考慮技術發展的趨勢,積極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同時又兼顧經濟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產品及與國家產業政策不符的材料和產品。(4)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慮各種城市管線的敷設走廊,在考慮經濟性的同時預留足夠的空間,為管線綜合提供條件。(5)充分考慮與片區周邊及片區內已建成或已設計管線高程順接。3設計標準及基本參數(1)設計年限本工程為新建區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排水系統規模均按遠期進行設計,管網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2)排水體制本設計按照規劃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3)基本設計參數1)最大設計流速:金屬管道為10m/s;塑膠管道用于排放雨水時為8.0m/s,用于排放污水時為6.0m/s;鋼筋混凝土管道為2)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設計充滿度下為Vmin=0.6m/s,雨水管道在設計充滿度下為Vmin=0.75m/s。3)雨水管道按滿流設計;污水按非滿流設計,其最大設計充滿度按下表:4)最小管徑與最小設計坡度:道路下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徑控制在d400,對應最小設計坡度為0.002。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頂平接。污水管道最大設計充滿度表管徑最大設計充滿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4污水系統4.1污水系統計算(1)污水量計算方式本次設計擬采用污水面積比流量進行設計計算。本次設計單位面積定額取值1.0L/s·ha。(2)分流制污水管道設計流量計算公式:Qmax=A×q(L/S)Qmax:設計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時污水秒流量。A:污水管道服務面積(公頃)q:污水面積比流量(L/S)(3)污水管道水力計算公式(非滿流)Q=vA(l/s)水力計算按曼寧公式:(m/s)過水斷面:A=(θ-sinθcosθ)r2(m2)—h﹤D/2水力半徑:(m)Or:A=(π-θ+sinθcosθ)r2(m2)—h﹥D/2(m)n:管材粗糙系數,鋼筋混凝土管(非滿流)取n=0.014,塑料管或玻璃鋼夾砂管取n=0.011。4.2污水系統設計(1)平面設計站前路段寬度為36m,污水管位于道路南側人行道下,距路沿石3.2m,管徑d400,控制埋深約2.9連接道段寬度為35m,污水管位于道路西側人行道下,距路沿石3.2m,管徑d400,控制埋深約具體詳見管線綜合橫斷面圖。(2)縱斷面設計污水管道基本按道路縱坡,道路縱坡較大時采用跌水,管道埋深按2.9m控制。(3)污水預留支管兩個交叉口之間一般按間距80~120米布置污水支管。污水預留支管管徑為d400,坡度為0.5%。污水預留支管檢查井位于規劃道路控制紅線外1.5米處。(4)污水出路污水管道管徑為d400,總長度約為980m。站前路FK0+000-FK0+100(5)污水計算書本次計算按管段最不利情況校核,即最大流量、最小坡度、最大充滿度情況下校核輸水能力:污水量管徑坡度流速充滿度管道輸水能力(l/s)最大流量總變化系數最大設計流量DIvH/Dq2(L/s)Kz(L/s)(mm)(m/s)16.52.0133.164000.0020.930.6565.37由于管段在最不利情況下輸水能力遠大于設計流量,因此,本次設計污水管管徑滿足污水排放功能。5雨水系統5.1雨水系統計算暴雨強度(q)采用萬州區暴雨強度公式:(L/S·Ha)雨水設計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重現期:道路P=5年排水涵洞P=10年重要節點P=50年設計降雨歷時: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時間:t1=5~10(min)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t2(min)按計算確定。綜合徑流系數:ψ=0.7。匯水面積(F)分地塊計算(Ha)。5.2雨水系統設計(1)平面設計站前路段寬度為36m,雨水管位于道路兩側側人行道下。南側雨水管距路沿石1.5m,北側雨水管距路沿石1.2m,管徑為d500,控制埋深約連接道段寬度為35m,雨水管位于道路兩側側人行道下。西側雨水管距路沿石1.5m,管徑d800-d1200;東側雨水管距路沿石1.2m,管徑d1200;K4+040-K4+244段為BxH=3x3m排洪箱涵,位于中分帶下,近期接入K4+040處1#排洪箱涵,遠期接入K4+153處預留1#箱涵(遠期K4+153-K4+040段雨水接至下游道路雨水系統)。連接道段雨水灌渠埋深約2.8具體詳見管線綜合橫斷面圖。(2)縱斷面設計雨水管道基本按道路縱坡,道路縱坡較大時采用跌水,管道覆土厚度按2.0(3)雨水口本工程雨水口采用砼雨水口,雨水篦采用球墨鑄鐵材質,并具有防位移、防噪音、防盜等功能。雨水口聯絡管為d300平口式鋼筋砼管,以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檢查井。雨水口一般布置在與檢查井垂直的方向上接入。在道路凹曲線段布置雨水口時,雨水口應設在該段最低處。交叉路口雨水口按照道路交叉口豎向設計中布置的雨水口位置接入雨水檢查井。(4)雨水預留支管兩個交叉口之間一般按間距80~120米布置雨水支管。雨水預留支管管徑為d500,坡度為0.5%。雨水預留支管檢查井位于規劃道路控制紅線外1.5米處。(5)雨水出路雨水管道管徑為d500~d1200,管道總長約1350m;另有BxH=3x2m箱涵約20m,BxH=3x3m箱涵約250m,BxH=0.3x0.3m排水邊溝約330m。站前路FK0+000-FK0+100段雨水管道順坡接至現狀道路雨水管網系統,其余段雨水管道順坡接至排洪箱涵,近期由K4+040處1#排洪箱涵接出,遠期由K4+153處預留1#排洪箱涵接出,(6)雨水計算書道路樁號范圍管長L(m)本段(ha)轉輸(ha)合計(ha)t2=∑l/vl/v單位面積徑流量qo=Ψ·q設計流量Q(L/s)管徑(mm)坡度水力半徑流速(m/s)管道輸水能力(l/s)備注FK0+000-FK0+255(地面積水時間t1=5min)FK0+000-K0+100400.20.00.20.000.21300.24605000.020.12503.2631南側400.20.20.40.210.21296.701195000.020.12503.2631南側200.10.40.50.410.10293.261475000.020.12503.2631南側400.20.00.20.000.21300.24485000.020.12503.2631北側400.20.20.30.210.21296.70955000.020.12503.2631北側200.10.30.40.410.10293.261175000.020.12503.2631北側FK0+100-K0+255400.30.00.30.000.21300.24805000.020.12503.2631南側400.30.30.50.210.21296.701585000.020.12503.2631南側400.30.50.80.410.21293.262355000.020.12503.2631南側400.30.00.30.000.21300.24805000.020.12503.2631北側400.30.30.50.210.21296.701585000.020.12503.2631北側400.30.50.80.410.21293.262355000.020.12503.2631北側K4+600-K4+240(地面積水時間t1=5min)K4+600-K4+240600.65.66.20.000.44300.24186112000.0050.30002.32560東側600.46.26.60.440.44292.82193312000.0050.30002.32560東側500.36.66.90.880.37285.83197212000.0050.30002.32560東側1000.36.97.21.250.74280.31201812000.0050.30002.32560東側900.37.27.51.990.66270.00202512000.0050.30002.32560東側K4+600-K4+2401001.30.82.10.000.76300.246418000.0050.20002.21105西側1001.32.13.50.760.76287.789988000.0050.20002.21105西側1001.33.54.81.520.83276.50132710000.0050.25002.01574西側600.94.85.72.350.44265.28151212000.0050.30002.32560西側K4+200-K4+020(地面積水時間t1=5min)K4+240-K4+0404061.013.274.20.000.16257.35190953000x30000.005-4.237524排洪箱涵6材料、基礎及接口6.1材料管徑d300mm的雨水口聯絡管采用國標Ⅱ級鋼筋混凝土管(平口管)。管徑400≤d≤800mm排水管道采用HDPE埋地鋼塑復合纏繞排水管(B1型),管徑800<d≤1500mm排水管道采用國標Ⅱ級鋼筋混凝土管(承插管)(需采用滿包砼基礎的管道可采用平口管),管徑d>1500mm排水管道采用國標Ⅱ級鋼筋混凝土管(企口管)(根據調查,萬州當地無法采購d>1500mm的鋼筋砼承插管)。環剛度SN≥8000N/㎡的HDPE埋地鋼塑復合纏繞排水管(B1型)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埋地鋼塑復合纏繞排水管材》(QB/T2783-2006)和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埋地聚乙烯鋼肋復合纏繞排水管材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ECS210:2006)執行。鋼筋混凝土管管材應符合國家標準《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6-2009)》的技術要求。6.2接口雨水口聯絡管接口采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抹帶接口,參見06MS201-1。HDPE埋地鋼塑復合纏繞排水管(B1型)接口采用雙橡膠圈承插連接,詳見廠家使用說明。采用砂石基礎的鋼筋混凝土管,管道接口采用柔性橡膠圈承插接口,詳06MS201/1-23。橡膠密封圈應滿足JC/T946-2005的要求。采用混凝土基礎(360°滿包)的鋼筋混凝土管,管道接口采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抹帶接口,詳06MS201/1-29。采用混凝土基礎的管道,每隔20~25m設柔性接口,可采用06MS201/1-36中180°混凝土基礎現澆混凝土套環柔性接口。同時柔性口部位的混凝土基礎應設變形縫,縫內填2cm厚瀝青木板。6.3基礎雨水口聯絡管采用360°全包混凝土基礎,詳見雨水聯絡管360°全包混凝土基礎大樣。HDPE埋地鋼塑復合纏繞排水管(B1型)管頂覆土0.7-6.0m采用180°砂石墊層基礎,做法詳《埋地聚乙烯鋼肋復合纏繞排水管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ECS210:2006)》施工。鋼筋砼管道基礎根據《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礎及接口》(06MS201-1)進行選擇。正常情況下,管頂覆土>0.7m的管段,管道基礎采用180°砂石基礎,做法詳06MS201-1。埋深<0.7m或>6m的排水管采用滿包混凝土加固。7檢查井、跌水井及其它構筑物7.1檢查井(1)管道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跌水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檢查井。(2)雨、污水檢查井均采用鋼筋砼檢查井,按國家標準圖集06MS201-3選型。爬梯均采用球墨鑄鐵材料。(3)檢查井井蓋、蓋座車行道采用重型防盜鑄鐵井蓋井座,人行道采用輕型球墨鑄鐵井蓋井座。井蓋、座荷載等級與道路設計荷載等級一致,新建項目的檢查井蓋必須采用“三防”井蓋。位于車行道的井蓋應滿足D400等級要求,位于非機動車道及綠化帶的井蓋應滿足B125等級的要求。井蓋、座荷載等級與道路設計荷載等級一致。井蓋應具有防跳動,防意外開啟的彈性緊鎖功能。蓋板背面需鑄有生產批號、廠家信息、以便質量跟蹤與監督。檢查井蓋采用φ700,井蓋面應分別有"雨"、"污"標志,施工時不得錯蓋。設于車行道和人行道下的檢查井井蓋頂面與路面齊平,設于綠化帶下的檢查井井蓋頂面可高于地面0.3m。(4)設在車行道下的檢查井,井圈周圍應進行加固(詳見井圈加固大樣圖),周圍0.8米寬范圍用8%的石灰土回填,并分層夯實。井室周圍的回填,應與管道溝槽的回填同時進行;當不便同時進行時,應留臺階形接茬;井室周圍回填壓實時應沿井室中心對稱進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材料壓實后應與井壁緊貼。(5)檢查井應安裝防墜落裝置。7.2跌水井當跌落水頭大于1.5m、管道穿越地下障礙物或管內計算流速超過最大設計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時,設置跌水井。跌水井材料及附件技術要求同檢查井。7.3雨水口(1)本工程道路上采用混凝土雙篦雨水口,雨水篦為球墨鑄鐵材料。(2)雨水篦可變載荷標準值取汽車荷載等級城-A級。(3)雨水口連接管管徑為d300mm,以>0.01的坡度接入臨近雨水檢查井。(4)道路豎曲線最低點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實施時應調整至實際路面的最低點,以保證有效收水。(5)雨水口雨水篦標高應比路面標高約低3~5厘米。7.4排水預留管及檢查井雨水支管:一般按80~120m間距設置支管,管徑為d500~d600,坡度為0.5%,支管檢查井位于道路用地控制紅線外1.5米處。污水支管:一般按80~120m間距設置支管,管徑為d400,坡度為0.5%,支管檢查井位于道路用地控制紅線外1.5米處。道路用地控制紅線外現狀地面標高低于道路設計標高1.5m以上,可暫不設置支管檢查井,僅將支管伸出路肩墻0.5m,用頁巖實心磚將管口封死。其余支管及檢查井視地塊開發情況適時砌筑;道路用地控制紅線外現狀地面標高高于道路設計標高1.0m以上,則將支管埋至路塹墻腳,其余支管及檢查井視地塊開發情況適時砌筑。當出現上述情況時,應做好地面標記和施工記錄,以便今后查找。8排水施工要點8.1管道施工1)管道放線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線均按檢查井樁號和管道距中心線的距離或坐標表嚴格放線,檢查井坐標點為主線管道軸線投影與檢查井橫軸線交點。2)現場復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線必須接順。設計要求在施工放線時首先復核上下游現狀管渠、接納水體等的位置、標高、斷面尺寸等,若與設計有不符之處,必須立即通知設計單位研究處理。3)溝槽開挖管道及構筑物溝槽開挖邊坡應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證施工安全。溝槽開挖邊坡最陡值根據不同土質按1:0.1~1.5控制,如果現場條件不允許,必須采取加支撐等措施。對于填方地段,須在填方進行至管頂標高1.0m以上后方可開挖管道溝槽,填方應按道路路基要求進行。4)地基處理管道及構筑物地基承載力不小于0.2Mpa。溝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擾動或溝槽超挖的,管道基礎以下必須分層夯實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對于地質條件較差地段,如淤泥、雜填土等,必須進行換填。換填材料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用原土、砂石、漿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體采用材料及換填深度按相關設計圖。5)管道安裝所有管道的安裝必須嚴格執行《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的規定。塑料管的安裝主要參考生產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書技術要求,還必須符合《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ECS164:2004)等專業規程。6)測試與試驗所有的材料、產品均應有出廠檢驗合格證書,進場應按相關程序進行進場檢驗。塑料管除進行進場檢驗外,還應進行管道回填壓實度檢驗及變形率檢驗等。所有的排水管道在回填前還必須按照《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規定做管段閉水試驗,閉水試驗應帶井試驗。7)溝槽回填管道、涵洞及構筑物溝槽回填必須在混凝土及砂漿達到80%以上(有特殊要求的,按相關設計圖說明)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回填要求分層壓實、對稱均勻回填。回填材料及壓實度應嚴格執行本設計相關設計圖說明要求,同時必須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等相關規定。回填材料采用砂礫石。管區(溝槽底至管頂以上1.0m范圍內)禁止采用推土機等大型機械進行回填。管頂嚴禁使用重錘夯實。若管頂50~1000mm區域與道路設計路基重合,應按道路回填土要求的具體做法施工。8.2驗收與維護工程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及重慶市工程管理相關法規、規定程序進行。驗收按《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CJJ61-2017)規定,排水管網工程竣工驗收資料應當包含管道內窺檢測報告(含影像資料)、竣工測量成果資料等相關工程資料。需要設計單位參加驗收的分部工程,應在該分部工程按設計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進行之前及時通知設計單位。驗收前施工單位應事先準備好必須的相關圖表等技術資料,并有業主代表、監理、質監及相關部門共同參與進行。排水管道維護按《城鎮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CJJ6-2009)執行。8.3其他(1)本說明及設計圖未特別予以說明的內容,均應遵照相關施工規范及各種專業、行業技術規范、標準進行。(2)施工中發現問題,或設計資料之間、設計與現場情況之間有不符之處,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會同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質監等部門共同研究處理,以確保工程質量。施工單位不得擅自進行處理。(3)根據2007年重慶市建設委員會根據建設部《建設領域推廣應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