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本質研究的合理結局
一、從虛設背景到美本質自冷戰結束以來,對美的本質問題的回答一直是美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和最終目標。這一問題又被具體化為“美是什么”命題。20世紀中葉,西方語義—分析主義美學興起,認為“美”字是多義的,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準確的答案,因而該命題是不可解的。這一認識給人以很大啟發。從此,“美是什么”命題的合理性受到質疑,西方美學界因此而基本上放棄了傳統命題,美本質研究陷于停滯。從學術角度看,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質疑程度上是遠遠不夠的。美本質作為美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不能簡單地回避或“懸置”。認真的學術態度是用事實和邏輯對該命題的合理性加以分析。如果證明這一命題是合理的,就不能因為解決的難度太大而置之不理;如果證明該命題是不合理的,就要在堅實、準確的認識基礎之上理性地放棄原有命題,代之以新的命題,開始新方向的研究。中國美學界對美本質問題的研究始終未因西方美學界的質疑而間斷,同時吸收了西方美學界的成果,將美本質問題的合理性也作為美本質研究的重要方面,從而取得了比西方美學界更為深入的發展。認識到“美是什么”命題的設問句式中已經暗含著一個思維前提,即“美”應該是、也可以是個“什么”。既然如此,就意味著“美”是個獨立的實際存在物。因此,這一命題已經預先設定了可能的答案,只有客觀論的觀點才是對這一設問命題方式的合乎邏輯的解答。從而把原本需要找尋、論證的結果作為不證自明的條件肯定下來,形成錯誤的命題。從邏輯上說,只有在客觀的“美本身”的存在得到確認之后,才可以問這個“美本身”的本質是什么。在此之前就這樣問,等于是缺少可靠根據地虛設了一個前提。以虛設前提為基礎的命題必定是虛空的。從虛空命題出發進行的研究自然不可能有正確的結局。從事實根據出發,可以看到,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審美活動才是確實的存在,人們也的確在使用著“美”概念。因此,美概念的內涵和審美活動可以是美學研究的真實對象和內容。合理的設問命題應該是:“美”概念的內涵表示什么,審美活動的本質是什么。這樣,傳統美學命題的不合理性就得到了論證,西方美學界提出的疑問可以在學理上得到回答,美本質問題可以科學地、合理地被消解;美學研究可以在正確基礎之上轉換思路,轉換命題,走向正確的方向。但是,傳統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至少在我國,仍有相當多的人以為,對“美是什么”命題的研究,必須是回答出“美”是個“什么”,否則,就不算是問題的最終解決。在傳統的思路看來,說“美”不存在,簡直是荒謬透頂、睜著眼睛說瞎話。即使在“美”作為客觀實體存在物的可能性已被普遍否定之后,人們仍要困守在錯誤的命題方式上,執著地按照錯誤的命題方式尋找問題的答案。只是這時已不再試圖用客觀的實體性事物來解說“美”了,而是采用了諸如“美是對象化的情感”“美是和諧”“美是價值”“美在關系”“美是生命”等一類的說法。但由于“美是什么”命題本身的錯誤,致使所有以這一命題方式做出的回答都不可能是正確的。還有學者將美概念的內涵與美本質這兩種不同性質的問題混淆在一起,以為對“美”概念內涵意義的梳理、認證就是對美本質的解答。這些研究上的誤區表明,人們對“美是什么”命題的不合理性還缺少深刻的認識,需深入加以剖析。二、“美”概念的內涵一些學者認為,“美是什么”命題之所以沒能解決,正是由于人們還沒有找出美是什么;美學研究就是要不斷地找下去,甚至可以永無盡頭。按照這種錯誤認識的邏輯,“美是什么”命題的合理性只能以找到了美是什么為證明;為了找到美是什么,就要在合理性不可靠的命題下開展研究;在不可靠命題下開展的研究又無法取得正確答案,所以,“美是什么”的問題永遠不能解決,該命題的合理性永遠無法證明。這種認識盲目地、無根據地肯定著“美是什么”命題的合理性,使美學研究陷入一個要以不合理性來證明合理性的誤區。如果美學研究真的要這樣進行下去,實在是一場學術悲劇。美學研究將喪失生命力,失去意義。為了使學術研究可以充滿活力地進行,必須樹立正確的學術研究觀和研究思路。要看到,在一個命題被提出并被加以研究時,其合理性如何是研究能否得以有效進行的根本前提。如果命題是合理的,只是認識還不到位,尚可屬于“未知”領域,值得繼續探討。如果命題本身就不合理,則無論怎樣探究都是徒勞的。而命題的合理性不能等同于對命題的解答。在命題尚未得到解決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論證命題的合理性。所以,對“美是什么”命題合理性的論證,不應該以對該命題的最終回答為根據,而應該依靠對該命題內在邏輯性的分析。從邏輯性上看,對“美是什么”命題的發問及回答,首先是要為“美”下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等說法皆是如此。為事物下定義的必備前提是:這個將被下定義的事物已經存在,只是人們對它的認識尚不清晰、不統一。但是,至今為止,人們始終無法指出可以被稱之為“美”的獨立的存在物是什么。于是,為“美”下定義的努力不得不轉為尋找可以叫作“美”的東西的努力,即為“美”概念尋找所指對象。“美是和諧”“美是快感”“美是典型”等說法當屬此類。在實際生活中,必須是先有事物再有對這個事物的命名,絕不可能是人們先想出一個名詞,然后再為這個名詞尋找對應物。當人們在為一個不知其對應物為何的名詞尋找對應物時,就證明著這一名詞是虛假的;為虛假名詞尋找所指對象的行為是不合邏輯的。具體說來,“美”概念的內涵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作形容詞,一類是用作名詞。形容詞表示的是人對事物性狀、樣態的感覺和評價,不指稱具體的事物。凡是被用作形容詞的,都不存在“是什么”的問題。如人們不能問“高是什么”“好是什么”“快是什么”;也不能問“高本質”“好本質”“快本質”是什么。所以,在“美是什么”命題中,“美”概念是不可以被用作形容詞的。名詞才可以構成“某某是什么”的命題。如果“美是什么”命題是合理的,則該命題中的“美”概念必須當作名詞使用。事實上,人們也一直是在名詞的意義上理解“美是什么”命題的。既然如此,就要看看該命題中的“美”概念是否真的具有名詞的性質和意義。語言是具有一定意義的符號體系,對具體實際事物的指代,就表現為名詞。可以用名詞表述的,不僅是物理性的實際事物,還包括關系、價值、規律這些抽象的事物以及主義、觀點、感受等精神性的事物。名詞作為概念的真實意義,在于它與自己所指代的事物之間是直接的、象征性的符號關系,呈現為“事物—概念”型的聯系。人們的思維活動及社會信息交流活動都需依靠語言及概念。概念屬于信號系統、符號體系,人們思維和信息交流內容的實體卻是概念所指代的事物及其意義。即,當人們說到某一個名詞時,實際所指不是這個名詞作為概念的存在,而是這個名詞所指代的事物。比如,“我要吃蘋果”這句話,一定不會被理解成要吃“蘋果”這個概念,而是自然地被理解成要吃叫作“蘋果”的那個東西。當人們說“桌子是什么”“空氣是什么”時,并不是在問“桌子”“空氣”的概念是什么,而是要問概念性的“桌子”和“空氣”所指代的實體事物是什么。如果“美”概念之下確實有一個真實指代的實際事物,才可以探尋叫作“美”的這個事物是什么,其本質是什么,“美是什么”命題就可以成立;如果沒有,“美”概念就不具備本來意義上的名詞的性質和意義,“美是什么”命題就不可成立。在語言實踐中,當說“某某物有美”時,實際含義是說“某某物有審美價值”;當說“創造出美”或“欣賞到美”時,實際含義是說“創造出美的事物”“欣賞到美的事物”。當說到“真善美”時,實際所指的是一種價值取向或精神活動的范疇。隨著具體語境的不同,“美”概念的具體所指還可變化。即,當“美”用作名詞時,其實際意義往往是指“審美價值”“美的事物”等。這樣,“美”概念所指代的,其實是另一個概念,并不是某一具體事物本身。或者說,“美”概念并不直接地與實際事物有符號性的指代關系,總要經由其它概念的中介才能同實際事物建立起聯系,由“美”概念所表示的概念才與實際事物有直接的符號性指代關系,呈現為“事物—其它概念—美概念”型的聯系。如此一來,作為中介的、同實際事物有直接聯系的其它概念才具有確切的、真實的作用,是實際事物的直接符號,因而是個合理的名詞性概念。而“美”概念則蛻變為符號的符號,在實際上被取消了作為名詞的意義和作用,成為一個虛假的名詞性概念,其實際作用是代名詞。其結果就形成了這樣一種狀態:人們可以知道由“美”概念來表示的其它概念所指代的事物“是什么”;而從不可以知道“美”概念所直接指代的事物是什么。目前較通行的對于“美是什么”命題的回答,都處于這種邏輯錯誤之中。“美是對象化的情感”“美是和諧”“美是生命”“美是價值”之類提法,只有在“美”與“情感”、“美”與“和諧”、“美”與“生命”、“美”與“價值”作為概念都具有各自的所指事物,而且構成同屬性的種差關系時才可以成立。這在事實上是不可能的。例如,對于“美是對象化的情感”的說法,表面上看,可以自然地理解為:“美”概念所表示的事物是這樣的一種“情感”,可以成立。深入思考一下則可以看到,叫作“對象化的情感”的這個事物,其本來名稱是“對象化的情感”,不是“美”;“情感”實體與“情感”概念之間可以有直接的關系,構成“事物—概念”型的符號聯系。即,叫作“情感”的這個事物已經有了一個符號,有了固定的概念表示。如果再用另外的符號來表示這一事物的符號,則這一另外符號的內涵及指代對象就只是符號,不是實體的對象事物。形成“事物—概念1—概念2(美)”型的聯系。而問題就在實際上轉換成“對象化的情感是什么”“對象化情感的本質是什么”。同樣,對于“美是價值”的說法,如果說“美”概念所表示的內容是“價值”,問題就轉換成“價值是什么”“價值的本質是什么”,也在實際上取消了“美是什么”“美本質”等問題的存在。可見,“對象化的情感”“和諧”“生命”“價值”等概念尚可說含有著真實的所指對象事物;“美”概念則沒有確切的所指對象事物。而如果“美是對象化的情感”“美是價值”等說法是表示“美”概念與其它概念擁有共同的所指對象,即它們所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則清楚地表明,“美”概念的確沒有獨立的內涵,“美”與“對象化的情感”、“美”與“價值”等等之間不過是概念上的等位關系,是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稱呼。就好比“西紅柿”和“番茄”這兩個概念有著共同的所指對象事物,因此,可以說“西紅柿是番茄”或“番茄是西紅柿”。而在探討“美是什么”時這樣說,就將原本是事物之間關系的問題,暗中變成了概念之間關系的問題,產生邏輯上的荒謬。三、名稱、概念是否具有真實每一研究命題的形成都有其原因,甚至可說有其必然性。人在面對未知事物時,很自然的要問一個“為什么”,“是什么”。但是,這里有一個一般無須特意加以設立的前提,即這個“什么事物”雖然是未知的,卻必須是個真實的或可能真實的事物。比如,在對宇宙起源、發展過程的探討中,“暗物質”的概念被提了出來。盡管人們還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暗物質”;如果有,將會是什么,但從宇宙演化規律和觀察現象中可以合乎邏輯地推斷,“暗物質”應該有或可能有。“暗物質”這一概念,也就表示這種未知的、可能的存在物,是個真實概念。所以,盡管人們現在還無法做出回答,也可以在假定的前提下合理地提出“暗物質是什么”的問題。合理命題的前提之所以無須特意加以確立,是因為人們在習慣性思路下,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以為概念的真實性是不言而喻的。語言來自于人類社會實踐,生活中有什么,才需用語言表示什么。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事物都有一個名稱,即概念。本來,名稱、概念的存在是由于事物的存在,實際事物總是出現在概念之前。但由于每一名稱或概念之下都有一個與之對應的對象事物,就形成一種慣常現象,人們往往不證自明地認為,凡是名稱、概念都擁有真實的所指對象事物。一般說來,這種思路并不錯。但是,“美本質”問題則是個例外。反復的研究一再告誡人們,“美”概念作為名詞,是不是真的有個所指事物還是個未知的問題,所以,對這一未知問題的解決應是美學研究的第一步。只有在該問題已得到肯定性回答的基礎之上,才可以進一步追問這一事物是個什么。正是在這里,顯示出幾千年美學研究思路上的差誤:在“美”概念作為名詞的真實性尚未得到肯定性回答之時,人們就想當然地把它加以肯定,并以這一虛假的肯定為前提而盲目地邁出了第二步。如果世上真的存有叫作“美”的事物,這第二步尚可以踏在實處,取得與慣常思維、慣常行為同樣的效果。可是美概念偏偏沒有真實的所指對象,所以,這第二步就只能踏在虛空中,造成美學研究的長久困惑。當然,除“美”之外,生活中還有其它一些內涵虛假的概念。如“鬼神”“靈魂”等。這些概念的形成,倒不是憑空捏造,而是對于特殊現象的誤解及想像。不過,人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些概念是不真實的,人們只在比喻、形容等意義上使用它們,決不會以為它們含有真實的所指實際對象,決不會再提出“鬼神是什么”“靈魂的本質是什么”之類的問題。審美現象的復雜性使人們不容易識別出美概念的虛空性,所以,直至今天才可以將它的正身驗明,有根據地說,“美”概念同“鬼神”“靈魂”之類概念一樣,也是虛空的。在錯誤思路下,即使是合理的思想,也會得出錯誤的結論。“美是和諧”“美是價值”“美在關系”“美是生命”“美是對象化的情感”等說法,本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一應用在錯誤的命題方式下,就不合理了。沒有什么事物可以“是”和諧,只能說人與事物之間可以建立起和諧關系;與人有和諧關系的事物容易被看成是美的,但不等于說美就是和諧。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是”價值,只能說某些事物具有價值;具有價值的東西容易被看成美的,但不能說美就是價值。同樣,沒有什么東西“在”關系,只能說人與事物之間可以結成某種關系;沒有什么東西“是”生命,只能說某些事物“有”生命……如此等等。“是”什么與“有”什么、“在”什么大不一樣。有生命、有價值、在關系等,都是審美知覺得以形成的有限條件,不是美本質,也不是美本身。概念的混淆必然造成理論的混亂,使美學研究在泥潭中越陷越深。在謬誤的行進方向上,不可能自然地找到解脫的出路。只有借助于“反思”才可以恢復到堅實的元點。對幾千年的錯誤加以反思所得出的積極成果,就是認識到,現代性的美學研究必須轉換思路和設問命題,不是不加批判地從先期概念出發追問概念的本質,而是從現象出發對概念加以辨析,追問現象的本質。美學的第一設問命題不應是“美是什么”,而應是“美概念表示什么”。因此,沒有“美本質”問題,只有“審美活動的本質”問題。四、從“美是什么”命題看錯誤的錯誤如果一個命題是虛假的,自然不可能按照該命題的設問方式得出正確答案。追問原本就沒有的東西“是什么”,顯然如同水中撈月。這種性質的命題沒有存在的理由,必須加以否定。不過,既然問題已經提出來了,就要求有個回答。而對問題的回答既可能是肯定性的,又可能是否定性的。就是說,肯定原有的設問是一種回答,否定原有的設問也是一種回答。對美本質問題的解決并不在于一定要按原設問命題方式肯定性地回答出美是什么、美本質是什么;認識到了該命題的不合理性,有可靠根據地消解該命題,代之以正確合理的命題,回答出審美活動的本質,也正是對美本質及“美是什么”命題的正確解決。它克服了回避與“懸置”,是長期以來美本質研究的積極成果與合理結局。否定了“美是什么”命題的合理性,消解了美本質問題,是不是否定了所有的美學研究呢?不是的。“美是什么”命題的提出是正常的、合理的,符合當時人們的認識能力和知識范圍。但是,在正常、合理程序之下得出的運算結果不一定都是正確的。“美是什么”命題的最初提出,是以客觀唯心主義認識為基礎的。所以,該命題從形成之日起就含有致命的缺陷,它所追尋的“美”,只是個理念性的、意識性的存在,不是實體事物。在美本質問題合理性尚不確定的情況下,西方已不再有美學家膽敢輕易言說“美”是什么了。我國美學界對“美是什么”命題則一直在繼續言說。在美本質問題的不合理性尚未得到論證之時,其言說方式和言說企圖還可說是合理的、可理解的。而在美本質問題的不合理性已得到論證之后,再這樣沒有根據地言說,就不具有合理性了。有人擔心,否定了美本質問題就等于是取消了美學學科的存在。的確,長期以來,美本質研究一直是美學的學科性得以成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省中醫院護理查房
- 重慶應用技術職業學院《中藥炮制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人際溝通與演講》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高效專利檢索策略》課件
- 蘭州交通大學《圖案創意與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云南民族大學《動畫與游戲中的音樂素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濮陽科技職業學院《大學英語精讀2》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樁板墻噴漿施工方案
-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水文氣象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院《數學建模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學前教育基礎知識課件 主題3 學前兒童全面發展教育
- 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系統設計與實施
- 2025中考化學詳細知識點
- 2025屆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市級名校中考化學模擬試卷含解析
- 導數大題題型分類
- 2025陜煤集團榆林化學限責任公司招聘596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DB23-T 3919-2024 大跨鋼結構技術標準
- 2024年上海奉賢區招錄儲備人才筆試真題
- 2025河南中煙許昌卷煙廠招聘10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中國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泉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