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文化常識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才智,制造了無比輝煌絢爛的中華文化。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蔚為壯麗。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對于建設新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概述中國古代文化天文地理紀年紀時姓名字號禮儀制度(2023全國卷Ⅰ〕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一樣。
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承受嫡長子繼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D.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生爭端。
C.“朝廷中的各級官員”錯,“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也泛指官吏,不是單指“朝廷中的”。〔2023全國卷Ⅱ〕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后來又可以借指皇后,這與東宮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樣道理。B.陛下指宮殿中立在臺階下的護衛,因群臣不行直呼帝王,于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D.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臣詆毀,不得不懇求退職的委婉說法。D.移疾是指舊時官員上書稱病,多為居官者求退的婉辭。〔2023全國卷Ⅲ〕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土地、戶籍等職事,部長官稱為禮部尚書。
B.教坊司是治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舞的教習等演出事務。
C.致仕本義是將享受的祿位交還給君王,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或到規定年齡而離職。
D.歷史上的“兩京”有多種所指,文中則指明代永樂年間遷都以后的南北兩處京城。A.土地、戶籍由戶部掌管。2023年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Ⅰ卷5.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
〕A.登進士第,又可稱為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后錄政成為進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宜。C.廟號是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欽宗。D.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有時也可指其他兒子。D2023高考語文新課標全國Ⅱ卷5.以下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講解,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3分〕A.古代男子知名有字,名是誕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進展冠禮后才起的。B.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D.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yì]
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一、天文地理中國古人很早就留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區分,把恒星作為行星運動的坐標,并劃分假設干區域來識別它們。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古人還將地上的州郡邦國與星空的區域對應起來,稱作“分野”。古人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相互對應,稱作“分野”。具體說就是把某星宿當作某封國的分野,某星宿當作某州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當作某星宿的分野。分野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是說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陜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捫參歷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去。古詩與星宿1、蘇軾《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寫景之句,以星襯月。2、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詠物之句,以星襯物。3、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寫月夜觀看牛郎織女星的閑適。4、李商隱《馬嵬》“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笑牽牛”寫唐玄宗和楊貴妃朝夕相伴的奇異時間。天文地理之
天文★華蓋★文曲星★月亮★太陽返回
舊時迷信,以為人的命運中犯了華蓋星,運氣就不好。魯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舊時迷信,文曲星是主觀文運的星座,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別稱:銀鉤、玉鉤、玉弓、弓月、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桂月、桂輪、桂宮、桂魄、廣寒、清虛、望舒、嫦娥、嬋娟等古代神話說太陽神叫羲xī和,駕著六條無角的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東曦指初升的太陽。在中國古代,天文和地理并稱。相傳大禹治水,將全國劃分為九州,所以以“九州”這一名稱代指中國,沿用至今。九州:冀州、青州、兗〔yǎn〕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梁州、雍州。禹貢九州圖五湖近代稱華中、華東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陽湖、巢湖、洪澤湖和太湖。中國五岳
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后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分別是東岳泰山〔海拔1532.7米,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西岳華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北岳恒山〔山西恒山位于大同市渾源縣海拔2023.1米;河北恒山位于保定市阜平縣海拔1898米〕、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西河:指魏國黃河以西地區。說說以下句子中加點的地名所指的地方。1、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寡人之于國也》〕河內:黃河以北的地區。河東:黃河以東的地區。2、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山東:指崤山以東。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過秦論》〕4、馬超韓遂尚在關西〔《赤壁之戰》〕關西:函谷關以西。5、江表英雄,咸歸附之〔《赤壁之戰》〕江表:〔長江之外的〕江南地區〔從中原看來,這些地區在長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姜夔《揚州慢》〕淮左:淮河東面〔古代稱江河東面為左,西面為右〕〔山南水北為陽〕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明確:把實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極星〔北辰〕,居其中而眾星拱衛。古人認為北極星在整個天體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明確:感慨晝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時間的易逝。談談下面幾個句子中提到的這些自然現象在句子中的含義。3、子曰:“知者樂〔yào〕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明確:以水比況聰明才智的人,以山比況有仁德的人。這句話的下文為: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4、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明確:以日食月食比方君子的過失:錯了也錯在明處,改了眾人照樣仰慕他。二、紀年紀時自古至今,太陽和月亮運行的軌跡,是我們人類最大的表盤,寒來暑往,春秋更替,社會生活在日月的輪動中漸進。中國古代對時間的劃分特殊細致,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內涵。〔1〕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春秋戰國,如:趙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紀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3〕帝王年號紀年法〔始于漢武帝,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號干支兼用〔如:咸豐庚申,英法聯軍自海入侵〕。古人紀年干支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兩兩相配而成的一種紀年方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壬辰年1911年辛亥年2023年庚寅年2023年2023年辛卯年中國古代從漢武帝時開頭使用年號紀年。第一個年號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國歷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號紀年時間最長,為1662—1722年,歷61年;其次是乾隆,為1736—1795年,歷60年。年號的長短和社會的治亂大體上成正比的關系,像康熙、乾隆時期史稱“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開元”為年號歷28年〔713—740〕,史稱“開元盛世”。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半天,1234年),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半天,1234年)關于中國古代紀年在社會動亂的年月,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頻繁更換年號,如,徽宗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等,企圖借不斷更換含有吉利意義的年號來振興國運,但最終也不能避開亡國的命運。固然,國號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壽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關,不能一概而論。古人紀月古人紀月,除了用序數,還有一些特殊的稱謂。古人把四季中每個季節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區分。十二個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紀日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終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與妻書》“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古人紀時1、天色紀時法2、地支紀時法3、五更報夜天色紀時夜半雞鳴平明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dié
]
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地支紀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現代紀時23-1點1-3點3-5點5-7點7-9點9-11點11-13點13-15點15-17點17-19點19-21點21-23點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日序數紀時對應關系例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用十二地支來表示,即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恰好等于現代的兩小時。小時的本意就是小時辰。天色紀時、五更紀時與現代紀時對應關系夜間時辰黃昏人定夜半雞鳴平明五更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現代時間19-21點21-23點23-1點1-3點3-5點古人還把一夜分成五段,這就是流傳至今五更。由于打更時擊鼓報更次,所以幾更又稱為幾鼓,如《與妻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平明:“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日中:“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陳太丘與友期》)人定:“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東南飛》〕日暮:“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張岱《湖心亭看雪》)關于古詩文與紀時夜闌:“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暮春:“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王羲之《蘭亭集序》)三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見于王勃《滕王閣序》。古代詩文中涉及的節日很多,常見的有春節、上元〔元宵〕、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節日,大局部連續到現在,不過過節的內容和習俗轉變了很多。有些節日活動〔如婦女七夕乞巧〕,由于社會生活的變化現在消逝了。關于古詩文與節日正月初一,亦稱元日,有祭神貼桃符的習俗。相傳東海度朔山大桃樹下有神荼、郁壘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畫二神像,懸掛在門口來驅鬼。五代開頭在符上寫聯語,后來演化成春聯。王安石有《元日》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傳統節日元日桃符是歷史悠久的漢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嵌綴或者張貼于門首,意在祈福滅禍。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
“燕地寒,花朝節后,余寒猶厲。”《滿井游記》花朝正月十五,亦稱元宵、元夕、元夜。古代習俗在上元夜張燈為戲,所以又稱燈節。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上元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照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農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頭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這一天,鄉鄰們在土地廟集會,預備酒肉祭神,然后宴飲。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陸游《游山西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辛棄疾《永遇樂》〔社日祭神的鼓樂〕社日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時是一百零六天。相傳春秋時期介之推輔佐重耳〔晉文公〕回國后,隱于綿山中,晉文公為逼他下山,下令放火燒山。介之推抱樹而死。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這一天制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寒食介之推割股充饑辭官不言祿抱樹而死清明節的習俗主要是春游和掃墓。杜牧有《清明》詩:“清明季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這個節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們到水邊去游玩采蘭,以驅除邪氣。后來,演化成水邊宴飲,郊外春游的節日。杜甫有《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蘭亭修禊:修禊〔xiūxì〕,源于周代的一種古老習俗,即農歷三月上旬“巳日”這一天,〔魏以后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到水邊嬉游,以消退不祥,叫做“修褉”。人們相約到水邊沐浴、洗濯,借以除災去邪,古俗稱之為:“祓禊”。后文人飲酒賦詩的集會,也稱為修禊。上巳五月初五,又稱“端陽”、“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據說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們爭渡去救屈原,后來演化成劃龍舟的傳統。人們還投粽子到江里,以疼惜屈原的遺體,又有了吃粽子的傳統。唐以后端午成為大節日,朝廷有賞賜。端午七月七日。民間傳奇此日夜間牛郎織女鵲橋相見,婦女們結彩縷,穿七孔針,陳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織女星祈求智巧,稱為“乞巧”。和凝《宮詞》:“闌珊星斗綴朱光,七夕宮嬪乞巧忙。”七夕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時秋高氣爽,月光最美,為賞月佳節。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韋莊《送秀才歸荊溪》:“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中秋九月初九。又稱重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日月都逢九,稱為重陽。古人認為此日帶茱萸囊登山飲菊花酒可以免禍,于是便有了這一天登高飲酒的習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臘是祭祀名,歲末祭眾神叫臘〔所以十二月叫臘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臘日,村人擊細腰鼓,作金剛力士來驅除瘟疫。杜甫有《臘日》詩:“臘日年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臘日一年最終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終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除夕三、姓名字號
第七講中國古人的姓名一、古人的姓與氏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這示意先民曾經經受過母權社會。后來由于子孫繁衍,一族分為假設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志,這就是氏。例如舊說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來分為殷、時、來、宋、空同等氏。這樣,姓就成了舊有的族號,氏就成了后起的族號了。戰國以后,人們以氏為姓,姓氏漸漸合而為一,漢代則通謂之姓,并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就都能有姓了。姓姓作為一種族號,他不是個別人或個別家族的稱號,而是整個氏族或部落的稱號。姓因生而定,是不變的。例如:黃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鳳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國魯、晉、鄧、衛等都是姬姓,異姓封國齊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羋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氏氏是家族的標記。氏則因家族而分,是可變的。必需說明,在先秦時期并不是人人都有姓氏,姓只是具有確定身份的人才有的,假設一個人原來有姓,后來淪落成為卑賤的奴隸之流,姓也就失掉了。至于氏,得自世功官邑,身份低的人自然也無從具有。名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區分的符號,在古代嬰兒誕生幾個月后一般由父親命名。名字是成年進展冠笄禮時,由來賓中的尊長代取的,用以表德,它與名有確定的聯系。字是對名的解釋和補充,對名有表述和說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如: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樂天,文天祥字宋瑞。有些名與字是相反相成關系:如王績字無功;管同字異之。字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因此又叫“別名”。號往往即興而起,不愿定和名之間有聯系。但號往往用一些美麗或高雅的字眼,因此號又俗稱雅號。李白:青蓮居士半山王安石:賀知章:四明狂客少陵野老杜甫:白居易:香山居士李商隱:玉溪生歐陽修:六一居士蘇軾:東坡居士黃庭堅:山谷道人秦觀:淮海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陸游放翁羅貫中湖海散人陶淵明五柳先生秋
瑾鑒湖女俠辛棄疾稼軒梁啟超飲冰室仆人唐伯虎六如居士張志和煙波釣叟謚號帝王將相死后,依據其生前品德行為來定的稱號。謚法例舉:表揚類經天緯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剛毅直理曰武貶斥類:外內從亂曰荒好樂怠政曰荒不勤成名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殺戮無辜曰厲好變動民曰躁不悔前過曰戾動祭亂常曰幽好內遠禮曰煬(沉迷酒色,無視禮義)
去禮遠眾曰煬憐憫類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慈仁短折曰懷皇帝的廟號封建皇帝在謚號前面還有廟號。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室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于商朝。廟號最初特殊嚴格,依據“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從漢代起,每個朝代的第一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則稱為太宗、世宗等等。廟號、謚號連稱時,廟號在前,謚號在后,一同構成歿世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代以前對歿世的帝王簡稱謚號,不稱廟號,如漢武帝、晉武帝、隋煬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舉例來說,漢高祖的全號是太祖高皇帝,漢文帝的全號是太宗孝文皇帝,漢武帝的全號是世宗孝武皇帝。魏文帝的全號是世祖文皇帝。隋文帝的全號是高祖文皇帝,等等。
皇帝的年號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年號是從漢武帝開頭有的,漢武帝即位的一年〔公元前140年〕稱為建元元年,其次年稱為建元二年,等等。新君即位必需轉變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例如漢武帝曾經改元為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等。明清兩代的皇帝根本不改元,因此有可能用年號來稱謂皇帝。例如明世宗被稱為嘉靖皇帝,明成祖朱棣在位年號永樂稱永樂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在位年號乾隆被稱為乾隆皇帝。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父親起的弱冠儀式后起的自己起的古人名字號〔1〕人名古人知名、字、號,當大官的死后有謚號。如歐陽修,字永叔,號六一居士,謚文忠。名和字間一般有聯系,如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義的,如韓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人名稱謂〔2〕一般稱謂直稱姓名,用于自稱,稱輕視的人或客觀介紹。稱字、號、齋名、謚號表示禮貌。還有稱官爵名,稱籍貫〔如稱康有為為“康南海”〕。有幾項連稱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貫,后姓名,如“余在史館,聞翰林〔官名〕天臺〔籍貫〕陶先生言博雞者之事”〔3〕謙稱。王侯自稱孤、寡人。大臣自稱臣。一般人自稱仆、不才、不佞(無口才)、不肖、愚、鄙人等。女子自稱妾。晚輩自稱小子。〔4〕敬稱。對君王稱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稱廟號,如宋太祖、宋仁宗〕。對上官或長輩稱公、君、足下、大人。對教師稱子、夫子、師、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長。平輩間直呼其名是不禮貌的行為。〔1〕不然,籍何以至此?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2〕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蘇武傳》〕古人自稱名,稱人稱字。如:1.“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班固《蘇武傳》,李陵稱蘇武的字〕2.“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李商隱《李賀小傳》,李商隱稱李賀的字〕古人稱呼他人時稱字。班固,字孟堅:孟,排行第一,“堅”與“固”同義。曹操,字孟德:孟,排行第一。“德”(行)與“操”〔守〕同義。韓愈,字退之:“愈”為賽過、超出,“退”為約束、退守。秦觀,字少游。“觀”與“游”同義。陸游,字務觀。
據說陸游的母親夢見秦觀而生陸游,所以用秦觀的名為字,用秦觀的字為名。又取《列子·仲尼》“務外游不如務內觀”之意。四、禮儀制度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古代社會,大到國家政治活動,小到家庭生活,人們的交往,都要在“禮”的約束和指導下進展。禮儀的制度化,使中國古代的社會生活具有很強的倫理道德顏色。《周禮》中確定了中國古代禮儀制度的根本構造,將“禮”劃分為五類,稱為“五禮”:吉禮:即祭祀之禮。兇禮:即有關哀憫、吊唁、憂患的典禮。軍禮:有關軍事活動的禮儀。賓禮:諸侯見天子,以及各諸侯國之間相互交往時的禮儀。嘉禮:古代禮儀中內容最豐富的局部,最重要的內容有婚禮、冠禮、射禮、饗禮、宴禮、賀慶禮等。吉禮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禮儀。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純為“犧”,體全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豬,后來也稱雞、魚、豬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犧牲的總稱。兇禮即有關哀憫、吊唁、憂患的典禮。包括喪禮、遇到饑餓時的荒禮、遇到嚴峻自然災難事的吊禮、國內發生動亂時的恤禮等。兇禮都是在發生不幸大事之后,祈求和平和減輕災禍的禮儀。作揖,漢族民間傳統的一種禮節,拱手為禮,是古代賓主相見時常用的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表示向人敬禮。它相比于外國人的握手有更衛生、美麗、自主、有文化底蘊的特點。作揖依據不同場合有不同用法,右手在內左手包于外上稱為“吉拜”,常用于過年等喜慶場合,反之則是“兇拜”,一般用于吊喪。女性的手勢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古人對“死”的諱稱很多,因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帝王將相士大夫與平民百姓對“死”都有嚴格的稱呼,“天子死曰崩”,諸侯、王死叫薨,帝相及士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祿,平民百姓就稱死。古人對“死”的諱稱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歲、千秋、晏駕等。2、父母之死:見背、孤露、棄養等。3、佛道徒之死:涅磐、圓寂、坐化、羽化、仙逝等。“仙逝”現也用于稱被人敬重的人物的死。4、一般人的死:亡故、長眠、長逝、謝世、殞命等。軍禮有關軍事活動的禮儀。包括用兵征伐、均土地和征賦稅、田獵、營建土木工程、定疆封土等活動中的禮儀。賓禮諸侯見天子,以及各諸侯國之間相互交往時的禮儀,包括朝、聘、盟、會、遇、覲、問、視、誓、同、錫命等一系列禮儀制度。嘉禮古代禮儀中內容最豐富的局部,上至王位承襲,下至鄉飲酒禮,無所不包,最重要的內容有婚禮、冠禮、射禮、饗禮、宴禮、賀慶禮等。婚禮冠禮射禮宴禮關于古代社會出訪的禮節:《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涉及的出訪禮儀有:齋戒〔潔身凈心,以示虔誠〕、遞上國書。《蘇武傳》中涉及的出訪禮儀有:持節、帶禮物。古人稱謂習慣襁褓------------孩提------------始齔------------chèn垂髫------------總角------------束發------------豆蔻------------及笄------------破瓜、二八--加冠、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中壽-------------耄耋----------九秩----------人瑞、期頤----------古代年齡的專用名詞:嬰兒2-3歲幼兒、兒童剛剛換牙齒的兒童時代八九歲到十二三歲的少年、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的少年男子十五歲,女子13-14歲到15歲指女子15歲女子16歲指的男子20歲
30歲
40歲
50歲
60歲
70歲
80歲
80、90歲的老人
90歲的老人特指百歲老人。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貧賤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情意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情投意合、友情深厚的朋友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朋友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貧賤之交”;------“金蘭之交”;------“刎頸之交”;------“患難之交”------“莫逆之交”;------“竹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之交”;------“忘形之交”;-----“君子之交”;令尊:---令堂:---令愛:---令兄:---令婿:---令郎:---令妹:---令正:---府上:---跨灶:---高足:---別人的父親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常州市戚墅堰中學2024-2025學年聯盟測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藝術職業學院《國畫寫意山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臨床實驗室管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德州市樂陵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三4月模擬考試數學試題(文理合卷)試題含解析
- 七臺河職業學院《化工原理Ⅰ(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黃甲中學2025年初三下學期階段性檢測試題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全媒體編導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牙體病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衢州學院《幼兒園戲劇活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金店裝修施工方案
- 政治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教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生物泌尿系統的組成課件-+2024-2025學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級下冊
-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馬鞍山技師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年中國協同辦公系統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冷卻塔維修施工方案
- 航天發射場智能化-深度研究
- 信息時代背景下班主任提升班級管理工作效率的策略研究
- 70周歲以上駕駛員駕照年審換本三力測試題庫答案
- 2024年貴州省中考滿分作文《關鍵時刻我在這樣做》4
- 旅游業員工工資保障措施建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