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家溝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給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聶家溝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給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聶家溝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給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聶家溝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給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聶家溝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給排水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聶家溝綜合治理及生態修復給排水設計第7頁共7頁1設計規范及依據1.1設計規范(1)《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2018)(2)《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3)《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4)《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6年版)(5)《給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6)《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屬設施》(圖集號06MS201)(7)《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8)《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9)《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8)(10)《園林綠地灌溉工程技術規程》(CECS

2432008)(11)《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設計標準》(DBJ50T-296-2018)1.2設計依據(1)我院與業主簽訂的設計合同(2)業主提供的相關資料(3)我司景觀設計專業提供的《景觀設計平面圖》2初步設計執行情況根據《聶家溝景觀工程初步設計技術審查意見》1、補充必要的設計規范及依據,如《園林綠地灌溉工程技術規程》、《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設計標準》。回復:已補充以上兩個規范及圖集,詳見說明1.1章節。2、補充市政給水管網水源、水量及水壓等基本情況,完善綠化灌溉用水量計算,建議選用微噴灌或滴灌等高效節水系統;回復:已補充市政給水管網水源、水量及水壓,同時完善了綠化灌溉用水量;詳見說明第2頁3工程概況及內容聶家溝景觀工程位于重慶水土片區,水土片區位于兩江新區西北部,地處北碚區東南部,嘉陵江東岸,背靠華鎣山麓。位于重慶“二環”和都市發達圈范圍內。東與復興鎮和渝北區接壤,西與天府鎮毗鄰,北與靜觀鎮連接,西與施家梁鎮相望。公園基址周邊以高端居住、工業用地為主,打造水土片區工業開發區生態、文化、生活融合發展的新綠地。本項目工程設計范圍約為27萬平方米,包括土石方工程、景觀照明工程、鋪裝、植物栽植、水體景觀、生態濕地景觀、景觀棧橋、景觀平臺、景觀小品及附屬設施等配套工程。本次設計包括景觀的給水及污水設計內容,雨水工程及海綿城市內容詳見海綿專章。項目范圍圖4給水系統4.1給水現狀本次工程為新建項目,工程范圍線內無其他現狀綜合管線,給水管道為新建管道。4.2給水系統設計說明本次工程給水設計為綠地灌溉用水和公共廁所用水,接入點水壓需滿足0.45MPa,園區內綠化用水量為170m3/d,四個廁所用水量為50.0m3/d,共計220m3/d。本次給水不涉及消防用水量,消防利用1#路和濱河西路上就近的市政消火栓。4.3給水管道工藝設計(1)聶家溝景觀工程景觀綠化澆灌給水水源和廁所水源均為道路市政自來水,從周邊現狀道路市政給水管接入。本次給水來源于就近的藍城地塊1號道路,該道路給水管網正在設計過程中,本次只考慮預留接入點,接入前由業主復核其流量和壓力。(2)該綠地灌溉系統的管網布置采用樹枝狀形式,逐級分流分壓,滿足最不利點的工作要求0.15MPa,并結合閥門的幫助使得每個工作點的壓力適宜,最大限度的滿足每片綠地的需水要求且盡可能的節約用水。(3)給水管布置于綠化帶內,距綠化帶邊緣線0.5m。(4)景觀綠化給水管采用壓力等級為1.25MPa的PP-R塑料管。熱熔連接,人行道下需要做磚砌管廊,其余為鋪砂蓋磚。(5)快速取水器按0.4L/S設計。兩個取水器間距見圖示尺寸,口徑為de25,本設計采用的閥門為表前閥。(6)在各管理用房及廁所地塊紅線處,預留給水支管,管徑按de50考慮,支管處及每隔500m左右設置閥門井,閥門井參照國標圖集07MS101-2。4.4結構設計(1)設計荷載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和《給水排水工程埋地鋼管管道結構設計規范》(CECS141:2002)等規范要求取值。(2)主要建筑材料要求所有建筑材料必須有相應的出廠合格證,并按國家有關規范進行必要的試驗和檢測,滿足要求后方可在本工程中使用。a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號的普通硅酸鹽低堿水泥。b混凝土:混凝土骨料宜采用非堿活性骨料。如混凝土骨料為堿活性骨料時,則混凝土中含堿量不應超過2.1Kg/m。c普通鋼筋:采用符合GB1499-98國家標準的盤鋼,HRB400(D)鋼筋采用20MnSi熱軋螺紋鋼筋,HPB300鋼筋采用Q235熱軋圓鋼筋。d焊條:對于HRB400鋼筋采用T500型焊條,對于HPB300鋼筋采用E4303型焊條。(3)土建施工要求人行道下管頂覆土為0.6m,如覆土要求不滿足情況下需對其加鋼套管保護;給水管道不可裸露在地表外;管道在與其它建筑構筑物發生相交時可適當加大管道埋深避開構筑物。綠化給水管走向按設計圖敷設。4.5溝槽開挖及回填(1)溝槽開挖槽壁平整,斷面形式(直壁、放坡、直壁與放坡結合)應根據施工現場情況確定,放坡系數按大樣圖執行。(2)溝槽槽底最小寬度應根據土質條件、溝槽斷面形式及深度確定,也可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表3.2.1之規定。(3)開挖時若遇石槽應在本設計標高基礎上超挖0.2米,超挖部分用素土或黃沙夯填至設計標高后再敷設管道。(4)管道基礎承載力應達到不小于0.2Mpa,若不能滿足則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基礎處理。溝槽在填方地段或溝槽超挖的,管道基礎以下必須分層夯實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5)溝槽回填:回填材料采用溝槽開挖的土石方就近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徑不得大于0.05m;在道路范圍內,壓實度應達到道路路基密實度要求,同時必須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相關規定。管區(溝槽底至管頂以上1.0m范圍內)禁止采用推土機等大型機械進行回填。管頂嚴禁使用重錘夯實。5排水系統5.1排水現狀本次工程為新建項目,工程范圍線內沒有現狀管網;有規劃的聶家溝截污干管穿過整個公園,目前該截污干管項目處于施工圖設計階段。5.2設計標準及基本參數(1)基本設計參數·雨水管道按滿流設計;·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頂平接。·粗糙系數,對PVC-U雙層軸向中空壁管取n=0.01。(2)雨水系統設計參數·雨水設計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強度(q)采用重慶市渝北區暴雨強度公式:(L/S·Hm2)·設計暴雨重現期:道路排水系統P=5年。·設計降雨歷時: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時間:t1=5(min)管渠內雨水流行時間:t2(min)按計算確定。·綜合徑流系數:ψ=0.4。·匯水面積(F)分地塊計算(hm2)。·雨水管道按充滿度1.0考慮,污水管道按充滿度0.55考慮。因為本項目的排水分界線西側為藍城地塊配套1#道路及藍城小區,東側為濱河東路;區域排水通道分段接入周邊道路雨水系統,排水分區較多,各個匯水面積較小(不大于2.0hm2),各管徑斷面均能滿足該區域排水要求,本次設計僅做代表性的截水邊溝段的水力計算。編號匯水面積(hm2)重現期(年)雨水流量(m3/s)斷面(mm)管道坡度過流能力(m3/s)流速(m/s)1250.31500×5000.0050.381.535.3設計原則(1)城市排水管道方案設計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基本要求。(2)排水管網設計應滿足地區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同時注意遠期發展與分期實施相結合的原則。排水管道均按遠期設計,并能適應片區建設需要,考慮分期實施的可能性。(3)新建排水管網充分考慮區域排水現狀及地塊建設的情況,結合地塊建設規劃,在排水管道斷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適應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4)排水管網設計注意技術性與經濟性相結合。尊重事實,在滿足設計標準的前提下,盡量考慮利用現有管網體系和排水設施,并將其整合以發揮功能。(5)設計選材在不斷總結科研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既考慮技術發展的趨勢,積極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同時又兼顧經濟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產品及與國家產業政策不符的材料和產品。(6)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慮各種城市管線的敷設走廊,在考慮經濟性的同時預留足夠的空間,為管線綜合提供條件。5.4排水系統設計(1)雨水平面設計A本次景觀排水設計主要以山體綠化為主,因此在主要步行道單側設置生態排水邊溝(詳見景觀設計),在重要節點處,設置沉砂井,通過d500管道,就近排入現狀聶家溝。道路西側的雨水通過500×500的截洪溝收集后通過橫穿道路的排水管排入聶家溝或排入海綿設施后再進入聶家溝;步道及車行道雨水的收集排放詳見景觀設計及海綿城市設計專章。B對于臨時外接入雨水部分,由道路考慮臨時截水溝收集后排入聶家溝;詳見道路專業圖紙。(2)污水平面設計A在本次景觀廁所處敷設d300污水管道,就近排入周邊的聶家溝截污干管的預留污水接口處,接管長度10m~30m。(3)具體布置詳見S-02《給水排水平面圖(一)-(十)》。5.5管材、接口、基礎及雨水口(1)管材1)按照《兩江新區工業開發區內工程項目設計的若干標準》(渝兩江投發【2019】17號),本工程中排水管材采用以下管材,具體管道材質及型號如下:管徑300mm≤d≤1000mm,排水管材采用PVC-U雙層軸向中空壁管,管道埋深小于等于6m,環剛度SN=8000N/㎡;管道埋深大于6m小于等于9m,環剛度SN=10000N/㎡;管道埋深大于9m小于等于12m,環剛度SN=12000N/㎡,管道的制造及安裝應符合《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結構壁管道系統》(GB/T18477.3-2009)第三部分:雙層軸向中空壁管材中的相關規定及要求。2)沉砂井連接至八字排放口管道采用PVC-U雙層軸向中空壁管,由于本次臨時排水管較短,且管徑較小、埋深較淺,統一采用PVC-U雙層軸向中空壁管。3)所選材料應為符合國家及省、市有關部門相關標準、規范的合格產品,優先采用具有國家通用標準的管材。4)非金屬管道豎向變形小于0.05Do。(2)接口1)排水管道接口均采用柔性接口;2)PVC-U雙層軸向中空壁管柔性承插密封圈連接,鋼筋混凝土排水管接口形式采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抹帶接口,做法參照國標圖集06MS201-1-28、29)。(3)基礎1)塑料管道基礎采用砂石基礎;鋼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礎采用混凝土帶狀基。2)覆土<0.7m或埋深>8m的排水管及車行道下的雨水口連接管基礎采用5.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滿包加固處理。3)混凝土帶狀基礎:當管頂覆土厚度在0.7~5.0m時采用120°混凝土基礎,做法參考06MS201-1,頁17;當管頂覆土厚度在5.0~7.5m時采用180°混凝土基礎,做法參照06MS201-1,頁19;當管頂覆土厚度在小于0.7m或大于7.5m時,采用5.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滿包加固處理。5.6溝槽開挖及回填(1)溝槽開挖槽壁平整,斷面形式(直壁、放坡、直壁與放坡結合)應根據施工現場情況確定,放坡系數按大樣圖執行。(2)溝槽槽底最小寬度應根據土質條件、溝槽斷面形式及深度確定,也可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表3.2.1之規定。(3)開挖時若遇石槽應在本設計標高基礎上超挖0.2米,超挖部分用素土或黃沙夯填至設計標高后再敷設管道。(4)管道基礎承載力應達到不小于0.2Mpa,若不能滿足則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基礎處理。溝槽在填方地段或溝槽超挖的,管道基礎以下必須分層夯實回填,密實度不小于90%。對于地質條件較差地段,如淤泥、雜填土等,必須進行換填。換填材料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采用原土、砂石、漿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體采用材料及換填深由不同的地質情況確定。(5)溝槽回填:回填材料采用溝槽開挖的土石方就近回填,但回填料的粒徑不得大于0.05m;在道路范圍內,壓實度應達到道路路基密實度要求,同時必須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相關規定。管區(溝槽底至管頂以上1.0m范圍內)禁止采用推土機等大型機械進行回填。管頂嚴禁使用重錘夯實。6驗收工程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及地方工程管理相關法規、規定程序進行。需要設計單位參加驗收的分部工程,應在該分部工程按設計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進行之前及時通知設計單位。驗收前施工單位應事先準備好必須的相關圖表等技術資料,并有業主代表、監理、質監及相關部門共同參與進行。7注意事項(1)本說明及設計圖紙未特別予以說明的內容,均應遵照相關施工規范及各種專業、行業技術規范、標準進行。(2)管道施工完畢后,必須嚴格按照《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中的有關規定對管道進行壓力(或氣壓)試驗及嚴密性試驗,待試壓合格,沖洗、消毒后方能回填通水。(3)施工時應特別注意安全,采取安全措施,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4)管道上的水表井、閥門井做法詳見07MS101-2《市政給水管道工程及附屬設施》。(5)開挖時若遇石槽應在本設計標高基礎上超挖0.2米,超挖部分用素土或黃沙夯填至設計標高后再敷設管道。(6)管槽回填應先用素土夯填至管背以上0.5米后,才能夯填至原標高。(7)取水器具體位置根據現場可做適當調整。(8)施工中管線若遇植物或構筑物及其它管線發生沖突時,可于現場適時調整。圖中設計管段以施工實測為準。(9)所有閥門井的排水均就近排放至雨水檢查井,長度現場確定。(10)本設計未注明事項按國家管道安裝規范執行。(11)本設計排水系統必須滿足“流得進,排得出”的原則。在施工前必須復核下游雨水管道接口高程,防止管道水排不出去的情況發生;在下游管道未建成前,必須注意管道臨時排水。(12)排水管道在施工回填前應按規范要求做閉水實驗。(13)施工中發現問題,或設計資料之間、設計與現場情況之間有不符之處,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以會同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質監等部門共同研究處理,以確保工程質量。處理意見應以書面簽署為準,施工單位不得擅自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