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_第1頁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_第2頁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_第3頁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_第4頁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1月期中道德與法治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八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一、第一部分選擇題(本部分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2分)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體現出誠信的是()①敬人者,人恒敬之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言必誠信,行必忠正④不信不立,不誠不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2分)尊重是朵花,一朵開在心間的花;尊重是條路;尊重是一團火,一團溫暖你我的火()①尊重讓社會生活和諧融洽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夠獲得滿足感、成就感等③尊重能提高社會文明程度④尊重他人一定會得到他人的尊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分)下列關于“犯罪行為”說法正確的是()①一定是違法行為②最本質的特征是具有社會危害性③法律標志是刑事違法性④必然會受到憲法和刑法處罰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4.(2分)下列對規則理解正確的是()①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是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行為準則②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懂規則、守規則十分重要③生活中每一種準則都差不多,無特殊行為規范④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5.(2分)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中華文化寶庫中有許多表示謙虛、恭敬的禮貌用語。下列情境中,用語不恰當的是()A.過端午節,與朋友聚餐時,吳凡的爸爸因有事先走,他向大家說“失陪” B.方哲參加市里組織的演講比賽,她跟幫忙審核文稿的老師說“請包涵” C.乘地鐵時,張穎趕時間想趕緊出站,她對周圍的乘客說“勞駕讓一下” D.畢業多年,陳濤去看望老師,離開時他對出門送行的老師說“請留步”6.(2分)如圖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標志“心手標”。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臨近,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服務冬奧會的行列中,很多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①關心社會,關注國家大事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③加入志愿者是鍛煉自己能力的最佳方式④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2分)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養成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這有利于我們()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②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③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④重視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成為一個有權勢有地位有錢的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8.(2分)為了保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起草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于14日公布()①規則是可以隨意改變②舊的規則應該完全廢除③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④規則應根據需要進行調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分)2022年9月27日,太原反詐中心向社會發布信息,近期“冒充好友”詐騙再次升級,大家務必提高警惕。針對此類騙局,我們應該()①提高信息安全意識,不要輕易透露微信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②養成設置好友備注的習慣,有助辨別“克隆”好友③如他人在微信上提出轉賬請求,需通過電話、視頻等能產生實際交流的方式確認對方是否為本人④不使用微信等網絡軟件,拒絕一切網絡工具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0.(2分)國家旅游局出臺了《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將納入不良行為記錄,并對其個人的發展產生影響。這是因為不文明出游()①敗壞了社會風氣②是衡量公民素質的唯一標準③與社會公德相悖④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2分)下列對法律的理解中正確的是()①法律是最剛性的行為規范②法律告訴我們可以做什么,沒有告訴我們不能做什么③違反法律就是犯罪④違反法律都要承擔法律責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2.(2分)在社會生活中有許多規定,如“嚴禁考試作弊”“嚴禁酒后駕車”“嚴禁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A.人們不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B.維護社會秩序靠規則 C.道德比法律更具有約束力 D.維護良好秩序,就必須限制人們的自由13.(2分)道德與法治課老師為了解同學們對訴訟的認識,在課前進行了調查。下面是八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對訴訟的認識,正確的是()A.訴訟是公安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 B.訴訟通常分為行政訴訟、刑事訴訟及“民告官”三種類型 C.訴訟當事人都是違法的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D.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14.(2分)漫畫體現了遵守社會規則()①需要自律和他律②需要我們敬畏規則③需要我們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④需要我們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5.(2分)關于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關系說法不正確的是()A.兩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 B.兩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違法必然犯罪 C.兩者都具有社會危害性,本質相同 D.兩者都是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處罰16.(2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在網絡信息狂轟濫炸的時代,在告誡網民()A.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而我們的精力也是無限的 B.上網都是快樂的,我們可以盡情翱翔 C.不要沉迷于網絡世界,要學會“信息節食” D.要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17.(2分)英烈不容詆毀、法律不容挑釁!網民“辣筆小球”在微博發布惡意歪曲事實真相、詆毀我國戍邊英雄官兵的違法言論,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被檢察機關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依法批準逮捕,下列看法正確的是()①“辣筆小球”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②“辣筆小球”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③我們要抵制錯誤的言論,維護英雄榮譽④我們要提高網絡素養,積極傳播正能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36分)18.(8分)辨析題2014年5月26日起,新華社推出為期一個月的“誠信行動”集中報道,聚焦當前備受關注的誠信問題,曝光不誠信案例,對構建我國誠信體系進行深入探討甲:誠信建設靠國家,社會個人無辦法。乙:誠信建設需踐行,從我做起見行動。請談談你的看法。19.(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出租車司機徐某行駛途中遭到乘客李某持刀搶劫。當李某用刀威脅徐某時,徐某用車上的扳手擊傷李某,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李某有期徒刑10年。材料二:劉某原來是個好學生,自從認識了一些網友后,就經常曠課,吸煙、酗酒,多次勒索同學;并在社會上偷竊財物,參與賭博;但他仍不悔改,為了籌集賭資,最終判處有期徒刑3年。(1)材料一,二中哪些人的行為是犯罪行為?你是依據什么判定的?(2)“有期徒刑10年”“有期徒刑3年”說明兩名罪犯受到了刑罰中的哪類處罰?(3)劉某為什么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4)我們應該怎樣預防違法犯罪,防微杜漸,避免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20.(8分)材料一:小江假期要去海南旅游,他通過網絡查到了合適的車次,又把海南的旅游景點瀏覽了一遍(1)材料一說明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材料二:漫畫《哪里逃》材料三:(2)如何理解材料二的漫畫中網絡發揮的作用?(3)根據材料三的漫畫內容,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合理使用網絡?21.(10分)材料一:材料二:中央文明委在京召開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提升國人文明道德素質,努力避免出現不文明旅游行為,同時發出了中國公民出境文明旅游行動的倡議。人在旅途,我們應該保持良好的素質和行為習慣。你的旅行,都要記住: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1)請你談談上述漫畫反映了什么現象。(2)請簡要談談禮貌的重要性。(3)要做一個受歡迎的旅游人,我們要怎樣做到文明禮貌呢?

2023-2024學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八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第一部分選擇題(本部分共17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2分)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體現出誠信的是()①敬人者,人恒敬之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言必誠信,行必忠正④不信不立,不誠不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誠信的含義。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和信任。誠信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現代社會注重信用體系和制度建設,民法意義上的誠信原則,更強調人們在社會活動中講信用、守諾言、誠實不欺。【解答】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言必誠信,不信不立,③④正確,體現的是尊重他人,體現的是換位思考。故選:D。【點評】審清題意,明確主旨,把握誠信,結合具體的題意分析即可。2.(2分)尊重是朵花,一朵開在心間的花;尊重是條路;尊重是一團火,一團溫暖你我的火()①尊重讓社會生活和諧融洽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夠獲得滿足感、成就感等③尊重能提高社會文明程度④尊重他人一定會得到他人的尊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該題考查學會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人際交往原則,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要求對人有禮貌,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他人的人格。【解答】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①②③說法正確,一定一詞太絕對。故選:A。【點評】仔細審題,把握尊重他人的意義,結合選項排除。3.(2分)下列關于“犯罪行為”說法正確的是()①一定是違法行為②最本質的特征是具有社會危害性③法律標志是刑事違法性④必然會受到憲法和刑法處罰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犯罪行為。犯罪是指違法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很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解答】依據教材知識,違法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犯罪行為),犯罪行為一定是違法行為;犯罪行為具有三個特征、刑事違法性,其中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②錯誤;犯罪行為必然受到刑罰處罰。故選:A。【點評】認真審題,把握犯罪行為知識點,依據題文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4.(2分)下列對規則理解正確的是()①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是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行為準則②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懂規則、守規則十分重要③生活中每一種準則都差不多,無特殊行為規范④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分析】本題考查規則。規則保證我們的學習和活動的順利進行,規則保證社會公共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諧和文明,遵守規則是人類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證。【解答】規則是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則可以是由書面形式規定的成文條例,流傳下來的不成文規定,規則是因為得到每個社會公民承認和遵守而存在的,秩序來自規則,哪里有規則,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順利進行;③觀點錯誤。故選:D。【點評】熟練掌握教材知識,仔細分析判斷,得出正確結論。5.(2分)禮體現一個人的尊重、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品質。中華文化寶庫中有許多表示謙虛、恭敬的禮貌用語。下列情境中,用語不恰當的是()A.過端午節,與朋友聚餐時,吳凡的爸爸因有事先走,他向大家說“失陪” B.方哲參加市里組織的演講比賽,她跟幫忙審核文稿的老師說“請包涵” C.乘地鐵時,張穎趕時間想趕緊出站,她對周圍的乘客說“勞駕讓一下” D.畢業多年,陳濤去看望老師,離開時他對出門送行的老師說“請留步”【分析】本題考查文明禮貌、與人交往和溝通的技巧。講文明、有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質。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養成講文明、有禮貌的良好習慣,做到語言文明、舉止端莊、態度親和。【解答】講究文明禮貌要求我們做到語言文明,我們要學會使用文明用語,與題意不符,方哲參加市里組織的演講比賽。故選:B。【點評】審清題意,把握文明禮貌的要求,結合材料仔細分析做出總結。6.(2分)如圖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標志“心手標”。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臨近,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服務冬奧會的行列中,很多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①關心社會,關注國家大事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③加入志愿者是鍛煉自己能力的最佳方式④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了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北京奧運會。我們生活的社會應該是一個互幫互助的社會,更應該是一個相互關愛的社會;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他人,并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解答】題文材料中志愿者的行為體現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表現,這體現了青年志愿者關心社會,親近社會、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②錯誤;③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關鍵是抓住題干的主旨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根據所學知識,對選項逐一進行分析解答即可。7.(2分)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養成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這有利于我們()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②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③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④重視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成為一個有權勢有地位有錢的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分析】親社會行為又叫積極的社會行為,它是指人們表現出來的一些有益的行為。親社會行為是人與人之間在交往過程中維護良好關系的重要基礎,對個人對社會的影響重大。【解答】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親社會行為的意義的認識,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消除孤獨寂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能促使人樂觀向上;親近社會,將個人與社會聯系起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①②③是正確的選項,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權勢有地位有錢的人。故選:A。【點評】運用教材中相關的基礎知識親社會行為的意義,緊扣題意,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有助于解答本題。8.(2分)為了保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起草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于14日公布()①規則是可以隨意改變②舊的規則應該完全廢除③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④規則應根據需要進行調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規則與秩序。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則。在實際生活中,哪里有規則,哪里才有秩序。【解答】題干中,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起草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于14日公布,說明了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③④正確,①錯誤,需要廢除,②錯誤。故選:D。【點評】認真審題,把握規則與秩序知識點,依據題干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9.(2分)2022年9月27日,太原反詐中心向社會發布信息,近期“冒充好友”詐騙再次升級,大家務必提高警惕。針對此類騙局,我們應該()①提高信息安全意識,不要輕易透露微信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②養成設置好友備注的習慣,有助辨別“克隆”好友③如他人在微信上提出轉賬請求,需通過電話、視頻等能產生實際交流的方式確認對方是否為本人④不使用微信等網絡軟件,拒絕一切網絡工具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網絡交往時學會自我保護。虛擬世界的交往,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解答】針對此類騙局,我們提高信息安全意識、密碼等個人信息,有助辨別“克隆”好友,需通過電話,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要學會合理使用網絡。故選:B。【點評】仔細審題,聯系網絡交往時學會自我保護等知識作答。10.(2分)國家旅游局出臺了《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將納入不良行為記錄,并對其個人的發展產生影響。這是因為不文明出游()①敗壞了社會風氣②是衡量公民素質的唯一標準③與社會公德相悖④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禮貌,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使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規則,是文明的體現。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解答】根據教材知識,社會公德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最起碼,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它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具有特殊且廣泛的社會作用。不文明出游行為,敗壞了社會風氣,①③④是正確的選項,不符合實際,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屬基礎知識題文明禮貌,根據教材知識,結合所學,選出正確答案。11.(2分)下列對法律的理解中正確的是()①法律是最剛性的行為規范②法律告訴我們可以做什么,沒有告訴我們不能做什么③違反法律就是犯罪④違反法律都要承擔法律責任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分析】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范。【解答】依據教材知識可知,與道德,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范,法律告訴我們可以做什么,是評價人們行為是否合理的準繩;故①④符合題意,法律告訴我們可以做什么;③錯誤。故選:C。【點評】熟練掌握教材知識,仔細分析,排除錯誤選項,得出正確答案。12.(2分)在社會生活中有許多規定,如“嚴禁考試作弊”“嚴禁酒后駕車”“嚴禁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A.人們不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B.維護社會秩序靠規則 C.道德比法律更具有約束力 D.維護良好秩序,就必須限制人們的自由【分析】規則:是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規則可以是由書面形式規定的成文條例;也可以是約定俗成,流傳下來的不成文規定.而更多的時候,規則是因為得到每個社會公民承認和遵守而存在的.【解答】遵守規則是人類社會生活能夠正常進行的前提和保證。“嚴禁考試作弊”“嚴禁酒后駕車”“嚴禁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有利于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規則保證社會公共生活的有序、和諧和文明;選項ACD錯誤;道德與法律都具有約束力,是為了保障更多人的自由。【點評】本題切入點細致入微,考查學生對規則的理解,有利于引導學生注重教材細節,準確把握相關知識點,夯實基礎.13.(2分)道德與法治課老師為了解同學們對訴訟的認識,在課前進行了調查。下面是八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對訴訟的認識,正確的是()A.訴訟是公安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 B.訴訟通常分為行政訴訟、刑事訴訟及“民告官”三種類型 C.訴訟當事人都是違法的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D.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分析】本題考查對訴訟的認識。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訴訟是處理糾紛、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手段。【解答】訴訟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A錯誤、民事訴訟,B錯誤,狹義的當事人即通常所說的當事人、被告、被告、訴訟代表人和第三人;訴訟是處理糾紛、最權威的手段。故選:D。【點評】認真審題,把握對訴訟的認識,依據題文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14.(2分)漫畫體現了遵守社會規則()①需要自律和他律②需要我們敬畏規則③需要我們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④需要我們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規則與秩序。社會生活需要秩序,秩序來自規則。在實際生活中,哪里有規則,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順利進行。【解答】漫畫中的媽媽闖紅燈,兒子提醒媽媽,告訴我們要從內心敬畏規則,無論何時何地、外化于行,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認真審題,把握遵守規則要求,依據題文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15.(2分)關于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關系說法不正確的是()A.兩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但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 B.兩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違法必然犯罪 C.兩者都具有社會危害性,本質相同 D.兩者都是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處罰【分析】本題考查一般違法與犯罪行為的關系.違法分為一般違法與嚴重違法,嚴重違法是犯罪.所以犯罪必定是違法行為.【解答】A正確,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兩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B錯誤,違法不一定是犯罪,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兩者都具有社會危害性,所以B符合題意,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兩者都是違法行為。故選:B。【點評】審清題意、把握一般違法與犯罪行為的不同,對照選項仔細排查即可.16.(2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在網絡信息狂轟濫炸的時代,在告誡網民()A.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而我們的精力也是無限的 B.上網都是快樂的,我們可以盡情翱翔 C.不要沉迷于網絡世界,要學會“信息節食” D.要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分析】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個別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實施違法犯罪活動。作為網絡游客,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辨別覺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才能保護自己。【解答】“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在你面前。”這句在網絡上非常流行的話,不要沉迷于網絡世界,我們青少年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辨別不良信息,自覺拒絕不良誘惑,依法自律,不做網上的虛度光陰者,所以選項C的觀點是正確的;選項AD的觀點不符合題意,應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不傳播網絡穢色情信息.故選C。【點評】此題要準確掌握課本知識面對網絡如何自我保護,在此基礎上即可做出正確選擇。17.(2分)英烈不容詆毀、法律不容挑釁!網民“辣筆小球”在微博發布惡意歪曲事實真相、詆毀我國戍邊英雄官兵的違法言論,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被檢察機關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依法批準逮捕,下列看法正確的是()①“辣筆小球”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②“辣筆小球”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③我們要抵制錯誤的言論,維護英雄榮譽④我們要提高網絡素養,積極傳播正能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分析】本題考查遵守網絡規則。通過網絡表達意愿、行使話語權的前提是自覺遵守網絡規則,依法行使權利。【解答】題文中,網民“辣筆小球”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譽,說明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辣筆小球”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啟示我們要提高網絡素養,維護英雄榮譽,②③④符合題意,“辣筆小球”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故選:B。【點評】認真審題,把握遵守網絡規則等內容,依據題文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36分)18.(8分)辨析題2014年5月26日起,新華社推出為期一個月的“誠信行動”集中報道,聚焦當前備受關注的誠信問題,曝光不誠信案例,對構建我國誠信體系進行深入探討甲:誠信建設靠國家,社會個人無辦法。乙:誠信建設需踐行,從我做起見行動。請談談你的看法。【分析】該題考查誠信的重要性,要誠信做人。誠信是金,是與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證;誠信是人的第二身份證。【解答】首先判斷觀點,然后回答理由,結合題干可以從國家角度、公民角度怎樣做來整理答案。如國家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努力營造“守信光榮,做一個誠實的人、生活,重承諾。據此解答即可。故答案為:甲觀點錯誤,乙觀點正確。①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展社會經濟。②近年來,加強誠信教育,積極履行職責。③作為中學生,對人守信,嚴格要求自己。④加強誠信建設,也是我們中學生的責任,只有社會各界攜起手來。⑤甲的觀點是錯誤的。作為中學生,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共同營造“以誠實守信為榮,提高全社會信用水平,努力促進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點評】本題為基礎題,難度比較簡單,學生只需熟悉教材,明白此題中所考查的知識點是誠信的重要性,誠信做人就可解答。19.(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出租車司機徐某行駛途中遭到乘客李某持刀搶劫。當李某用刀威脅徐某時,徐某用車上的扳手擊傷李某,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李某有期徒刑10年。材料二:劉某原來是個好學生,自從認識了一些網友后,就經常曠課,吸煙、酗酒,多次勒索同學;并在社會上偷竊財物,參與賭博;但他仍不悔改,為了籌集賭資,最終判處有期徒刑3年。(1)材料一,二中哪些人的行為是犯罪行為?你是依據什么判定的?(2)“有期徒刑10年”“有期徒刑3年”說明兩名罪犯受到了刑罰中的哪類處罰?(3)劉某為什么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4)我們應該怎樣預防違法犯罪,防微杜漸,避免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分析】本題考查犯罪、預防違法犯罪,刑罰的種類。我們青少年,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平時,要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解答】(1)根據所學知識,嚴重社會危害性。材料一、劉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受到了刑罰處罰、劉某的行為是犯罪行為。(2)根據所學知識,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拘役、無期徒刑和死刑、沒收財產、驅逐出境。(3)題文李某認識網友后,就經常曠課,體現了他自制力差;沒有結交諍友和益友;社會上偷竊財物,法律意識淡薄。(4)本題考查怎樣預防違法犯罪。根據所學知識、杜絕不良行為、依法自律、自覺遵紀守法。故答案為:(1)李某、劉某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判定的依據是:他們的行為觸犯了刑法,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2)主刑。(3)劉某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自制力差;不能抵制誘惑等。(4)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遠離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依法自律,從小事做起。【點評】本試題主要考查犯罪的相關知識,考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