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高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監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安慶市高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監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安慶市高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監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安慶市高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監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安慶市高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調研監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安慶市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一歷史試題安慶市高中學業質量檢測命題研究組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與之相關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禪讓制 D。禮樂制度【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祖德"“宗功”可知,材料與重視血緣關系的宗法制相關,故選B;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制度,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禮樂制度是周代維護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ACD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祖德”“宗功”,聯系宗法制的內容分析解答.2。顧炎武在《日知錄·郡縣條》中說:“春秋之世,滅人之國者,固以為縣矣。”材料表明春秋時期的“縣”A.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 B。是由被滅國所設立C。由周天子任命其長官 D.是西周分封的國名【答案】A【解析】【詳解】材料“春秋之世,滅人之國者,固以為縣矣。"指春秋時期諸侯國在新征服的地區設立縣,以鞏固對當地的統治,故選A;“縣”是征服國設立的,排除B;“縣”的長官由諸侯任命,排除C;諸侯國在新征服的地區設立“縣",不是諸侯國,排除D。3。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但是,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從趙匡胤即位后竟無須再出征遼兵即“自行遁去”、《遼史》也沒有“是年南寇”的記錄以及京師汴梁在兵變前不久即謠傳“點檢作天子”、再加上現成黃袍之預備、禪位詔之事先草擬等,說明陳橋兵變是有預謀的政變。這表明A.歷史的真相無法搞清楚B.歷史記述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C。歷史的真相是無法掩蓋的D。宋朝的官方史書沒有真實內容【答案】B【解析】【詳解】在宋朝的官方史書中,聲稱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前,是沒有預謀的,而近代許多史學家認為陳橋兵變是有預謀的政變,說明歷史記述由于受立場和時代的局限性,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故B正確;A犯了不可知論的錯誤,排除;材料信息無法得出陳橋兵變的真相,不能說明歷史的真相是無法掩蓋的,排除C;D表述太絕對,不符合史實,錯誤。4.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輩任官情況表,反映出兩宋時期曾祖、祖父或父親任官情況宰相人數北宋(71)南宋(62)高級官員208中級官員1510低級官員128無官職記錄2436A.家世門第成為選官的標準 B.宰相權力日益下降C.社會階層流動性得以加強 D.中央集權得到加強【答案】C【解析】【詳解】通過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輩任官情況可知,兩宋時宰相祖輩擔任無官職記錄的人數和比重較大,說明越來越多的沒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機會擔任宰相職務,體現了當時社會階層流動性加強,故選C;北宋時期宰相祖輩擔任高級官員的人數和比重較大,而南宋時有所減少,材料未能反映出世家大族的影響,排除A;材料沒有涉及宰相的權力的變化,排除B;身份地位較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舉制的推行,排除D.5。“竹槍一支,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這幅19世紀的對聯反映了A.鴉片戰爭的災難 B。吸食鴉片危害無窮C.洋槍洋炮的危害 D.科技產生巨大威力【答案】B【解析】【詳解】19世紀“竹槍一支,打得妻離子散,未聞炮聲震地,銅燈半盞,燒盡田地房廊,不見煙火沖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吸食鴉片的危害,因此選B;ACD都不符合“竹槍一支”“銅燈半盞”,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竹槍一支”“銅燈半盞",聯系鴉片戰爭的背景分析解答。6。“達開既至安慶……緝盜賊,嚴軍旅,使各安其業。更督民造糧冊,按畝輸錢米,于鄉里之豪暴者抑制之,無告者賑恤之。”石達開在安慶實行的政策A.廢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C。實現了太平天國的理想 D。說明絕對平均主義無法實現【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更督民造糧冊,按畝輸錢米”可知,太平天國絕對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沒有得到實施,也說明了絕對平均主義無法實現,故選D;A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太平天國運動沒有實現“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排除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更督民造糧冊,按畝輸錢米”,聯系《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分析解答。7.“課畢后閱報紙,見專電欄中有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新軍亦起而相應……從此而萬惡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這篇近代日記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辛亥革命 B.北伐戰爭 C。南昌起義 D。秋收起義【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武昌起義,即狹義上的辛亥革命,故選A;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時期“萬惡之政府”清政府已經被推翻,排除BC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聯系武昌起義的史實分析解答.8.鴉片戰爭后,西方國家在中國取得了領事裁判權,外國人拒絕接受中國政府的法律裁決。清末進行了仿效西方的司法改革,1906年清政府擬訂了《天津府屬試辦審判廳章程》.這表明A。領事裁判權已經名存實亡 B.中國司法近代化逐漸加強C。在華洋人反對領事裁判權 D。中國建立完善的司法體系【答案】B【解析】【詳解】清末進行了仿效西方的司法改革,1906年清政府擬訂了《天津府屬試辦審判廳章程》,促進了中國司法近代化,故選B;A材料無法體現,且說法不符合史實,領事裁判權被廢除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排除;C項錯在“反對”,排除;D項言過其實,排除。9。甲午戰爭爆發后,日本在廣島設立戰時大本營,天皇親自坐鎮,統一指揮軍事、政治和外交,“舉國一致,目標集中,討伐中國"的情緒彌漫全國;而處在指揮作戰地位的李鴻章,事事需要奏請,難以迅速形成決策.材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采取“保全和局"戰略 B。民族情緒左右戰時決策效率C。政治體制對政府決策影響大 D.清末皇帝仍完全掌握決策權【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天皇親自坐鎮,統一指揮軍事、政治和外交”“處在指揮作戰地位的李鴻章,事事需要奏請,難以迅速形成決策”可知,中國的君主專制體制影響決策這是導致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的重要原因,故選C;材料信息沒有涉及“保全和局”戰略,排除A;民族情緒影響戰時決策,不能左右戰時決策效率,排除B;甲午戰爭時期,慈禧太后掌握實際大權,排除D。10。中共二大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表明當時中國共產黨A。脫離中國民主革命實際 B。已經建立起革命統一戰線C.受共產國際的影響較大 D。深化了對中國國情的認識【答案】D【解析】【詳解】中國共產黨在認真分析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后,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故選D,排除A;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1924年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排除B;C材料無法體現,排除.11.觀察如圖漫畫,圖中文字為“農民暴動起來,打土豪分土地。”下列口號與此是同一歷史時期的是A。“打倒列強除軍閥” B.“將革命進行到底”C。“堅持抗戰到底” D。“建立全國蘇維埃政權"【答案】D【解析】【詳解】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展土地革命,提出“打土豪分土地”口號,1931年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故選D;A是國民大革命時期,B是解放戰爭時期,C是抗日戰爭時期,三項都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打土豪分土地”,聯系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史實分析解答。12。下表反映了中國民主革命不同時期的主題,其中1924—1927年處應該填寫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4-1927:1927—1937:國共對峙,走向抗戰1945-1949:爭取民主,全面內戰A。星星之火,力挽狂瀾 B.國民革命,分道揚鑣C.抗日烽火,救亡圖存 D.民族獨立,獲得新生【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924-1927年是大革命時期,這時期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展國民革命,結果大革命失敗,國共兩黨分道揚鑣,故選B;A是1927-1937年國共對峙時期,C是1937-1945年的抗戰時期,D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ACD不符合題意,排除。13.毛澤東說:“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陜北和山東)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握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執行該戰略的軍事行動A。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B.粉碎了國民黨重點進攻C。消滅了國民黨軍的主力 D。推翻了國民政府的統治【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該戰略的軍事行動是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故選A;B在戰略反攻以前,排除;三大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的主力,渡江戰役推翻了國民政府的統治,CD時間都在戰略反攻以后,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陜北和山東)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握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聯系解放戰爭戰略反攻的史實分析解答。14。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A.取得了抗戰以來第一個勝利 B.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C.鼓舞了中國人民必勝的信心 D.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計劃【答案】C【解析】【詳解】圖片反映的是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故選C;A是平型關大捷,D是淞滬會戰,排除;B是農村革命根據地,而圖片中晉察冀是在華北的敵后抗日根據地,排除B。15。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會議,決議在1953年召開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的鄉、縣、省(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并在此基礎上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這體現了A。直接民主 B.社會主義憲法已經頒布C。人民主權 D.社會主義制度最終確立【答案】C【解析】【詳解】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的鄉、縣、省(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并在此基礎上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體現了人民主權的原則,故選C;根據“人民代表大會”可知是代議制,排除A;1954年頒布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排除B;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最終確立,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的鄉、縣、省(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16。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儀式上,維和部隊首次亮相。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兵力最多的國家。這表明新時期中國A.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B。積極與周邊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系C.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活動D.開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案】A【解析】【詳解】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兵力最多的國家,說明新時期中國積極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故選A;材料信息與“睦鄰友好關系”無關,排除B;聯合國是全球性國際組織,不是地區性國際組織,排除C;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開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17。2019年國臺辦新年賀詞中說“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戰勝風險挑戰,團結廣大臺灣同胞順應歷史大勢,把握時代機遇,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前提是A.“一個中國”原則 B.政治協商制度C。和平統一方針 D。統一戰線策略【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前提是“一個中國”原則,故選A;B是我國的政黨制度,與解決兩岸關系無關,排除;CD不是解決臺灣問題的政治前提,排除。18.如圖是“羅馬擴張示意圖”,為適應新變化羅馬實施了A。習慣法 B.《十二銅表法》 C.公民法 D.萬民法【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羅馬帝國疆域的擴大,羅馬法由適用于羅馬公民發展到適用于羅馬境內一切自由民的萬民法,故選D;AB與羅馬擴張關系不大,排除;公民法是適用于羅馬共和國的法律,排除C。19.《十二銅表法》第七表第二條: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鄰地之間筑籬笆的,不得越過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圍墻的應留空地一尺;挖溝的應留和溝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應留空地六尺;栽種橄欖樹和無花果樹的,應留空地九尺;其他樹木留五尺。這表明《十二銅表法》A.強調私有財產的不可侵犯性B.注重預防和調節經濟糾紛C.注重維護貴族的土地私有權D。強調經濟自由的基本原則【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反映的是《十二銅表法》對公民用地的規定,用于避免公民之間因筑籬笆、筑圍墻、挖溝等引起的用地糾紛,說明古羅馬利用法律規范社會行為,調解公民之間的經濟糾紛,故B正確;“強調私有財產的不可侵犯性”不是材料主旨的體現,排除A;根據材料關鍵信息“不得越過”、“應留”等規定可知,材料的主旨是體現對民眾系列民事糾紛的調解,CD兩項與題意無關,排除。20.1784年,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試圖通過改革來抑制國王(喬治三世)專權傾向,當時有不少議員被國王收買,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選舉議會,他的改革得到新議會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繼續主持內閣17年.這表明A。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尚未形成 B.皮特所在黨贏得了議會大選C。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被破壞 D。國王仍然是英國的權力中心【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選舉議會,他的改革得到新議會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繼續主持內閣17年”可知,皮特所在黨贏得了議會大選,能夠繼續組織內閣,故選B;1721年英國的責任內閣制形成,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君主立憲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排除C;議會是英國的權力中心,排除D。21。王希在《原則與妥協》中說“制憲會議代表們的目的不是建立一個流芳百世的民主政府體制,他們關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個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約束的政府”。體現美國新政府有效力的是A。實行三權分立 B.實行邦聯制 C。實行聯邦制 D。實行責任內閣制【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如何建立一個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約束的政府”,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實行聯邦制,建立了一個有效的但權力又受到約束的中央政府,故選C;三權分立是中央權力部門的權力制約,不符合題意,排除A;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廢除邦聯制,實行聯邦制,排除B;美國沒有實行責任內閣制,排除D。22。有學者認為“某些國家在某些歷史發展階段,代議制只是他們粉飾民主的一塊幌子而已,他們是打著代議民主的招牌,而行專制獨裁之實”。該學者論述的是A。美國1787年憲法 B。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C.英國《權利法案》 D。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規定皇帝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大權,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代議制只是他們粉飾民主的一塊幌子而已,故選D;美國1787年憲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英國《權利法案》都是保障民主的憲法,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代議制只是他們粉飾民主的一塊幌子而已,他們是打著代議民主的招牌,而行專制獨裁之實”,聯系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內容和特點分析解答。23。“3月8日,按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俄羅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員會決定舉行集會,慶祝國際婦女節,并進行反對饑餓、反對戰爭、反對沙皇制度的宣傳鼓動……當天晚上,布爾什維克黨中央俄羅斯局和彼得格勒委員會討論了一天來斗爭的形勢,主張繼續開展斗爭,推進革命。”材料反映的事件A。屬于社會主義革命范疇 B。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C.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 D.表明和平奪權已無可能性【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反對饑餓、反對戰爭、反對沙皇制度"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二月革命,結合所學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故選C;二月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排除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排除B;七月流血事件表明和平奪權已無可能性,排除D.24.在歐洲,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重返一些大學的校園,馬克思主義文獻電子數據也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馬克思著作讀書會、馬克思秋季學校吸引著求知者的目光。西方社會每遇到一次危機,就會引發一場“馬克思主義研究熱”.這說明A.馬克思主義深受歐洲民眾普遍關注B歐洲國家普遍重視馬克思主義研究C。馬克思學說在當今仍具有時代價值D.馬克思主義研究熱已是學界新潮流【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反映當今西方社會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西方社會每遇到一次危機,就會引發一場“馬克思主義研究熱",說明馬克思學說在當今仍具有時代價值,故選C;A項錯在“民眾普遍關注”,排除;B項錯在“歐洲國家普遍重視”,排除;“馬克思主義研究熱”不是學界新潮流,排除D。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統治者十分重視唐代藩鎮割據的歷史經驗,厲行中央集權,走向剝奪地方,強干弱枝的極端,限制和破壞地方的經濟文化建設。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時期之一,而北宋統治者抵抗無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無實力,易于虛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摘編自林英男《唐宋時代地方行政體制和強干弱枝傳統的形成》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轄區包括今天的二到三個省,遠遠超過以前王朝的一級地方行政區.這種情況適應了元朝疆域遼闊的特點,避免了中央與地方空檔過大狀況的出現,做到上下結合、渾然一體。行省于地方事務,凡軍、政、財權無所不統,與宋朝分割地方權力的制度明顯有異.——張豈之《中國歷史·元明清卷》(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北宋吸取唐末藩鎮割據的教訓而采取的主要舉措,并指出產生的影響。(2)據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積極影響.【答案】(1)主要措施:軍事上,把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行政上,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財政上,掌控地方賦稅等等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局面,為北宋積貧積弱埋下了隱患。(2)特點:管轄區域大;權力大但受中央節制。原因:元朝疆域遼闊;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歷史教訓。影響: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解析】【詳解】(1)主要措施:根據所學,可從軍事上把主要將領的兵權收歸中央,行政上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財政上掌控地方賦稅等等分析回答.影響:根據“厲行中央集權”得出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根據“其中地方無實力,易于虛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得出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局面,為北宋積貧積弱埋下了隱患。(2)特點:根據“大部分行省的轄區包括今天的二到三個省,遠遠超過以前王朝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得出管轄區域大;根據“行省于地方事務,凡軍、政、財權無所不統”,結合所學得出權力大但受中央節制.原因:根據“適應了元朝疆域遼闊的特點”得出元朝疆域遼闊;根據“避免了中央與地方空檔過大狀況的出現”得出吸取前朝管理地方的歷史教訓。影響:結合所學,可從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等角度分析回答。26.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城邦正是若干(許多)公民的組合”……“城邦不論是哪種類型,它的最高治權一定寄托于‘公民團體’,公民團體實際上就是城邦制度”;“在一個同樣的人們組成的社會中,根據平等和一致原則,實行輪番為治的制度,卻是合乎正義而值得稱頌”。——亞里士多德《政治學》材料二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現代民主政治創制試驗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政體……美國革命的首創性在于……孟德斯鳩“以權力制約權力”的學說在政府體制的設計方面得到了較好的貫徹。--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積極立法,中國逐步建立了以憲法為核心,由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人民政協積極探索和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就決策執行中的問題提出批評和建議;截至2017年,全國農村98%以上的村委會依法實行直接選舉,村民參選率達95%;55個少數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占14。7%.——《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白皮書(1)依據材料一概括亞里士多德關于古代希臘城邦政體構建的基本主張,并指出該政體構建明顯的局限性。(2)有人說,美國的政治體制比英國的政治體制進步,請表明你的觀點并運用有關史實論證.(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國哪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制度?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為爭取實現民主政治歷經了種種挫折和艱難,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答案】(1)基本主張:公民大會行使城邦最高權力;輪番而治。局限性:只是少數成年男性公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直接民主過于泛濫。(2)答案1:同意.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妥協的結果,革命不徹底,君主世襲;而美國的共和政體是一種全新制度,總統由選舉產生,權力的制約與平衡更為明顯,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更為深遠等。答案2:不同意。兩者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都與本國的國情相適應,沒有優劣之分,況且兩者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資產階級代議制政體。(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自治制度等。認識: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才真正獲得了當家作主的權利;借鑒中外人類政治文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解析】【詳解】(1)基本主張:根據“城邦不論是哪種類型,它的最高治權一定寄托于‘公民團體’,公民團體實際上就是城邦制度"得出公民大會行使城邦最高權力;根據“實行輪番為治的制度"得出輪番而治.局限性:根據所學,可從只是少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直接民主過于泛濫等分析總結。(2)關于同意的說法。可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是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妥協的結果,革命不徹底,君主世襲,美國的共和政體是一種全新制度,總統由選舉產生,權力的制約與平衡更為明顯等分析說明。關于不同意的說法。可從兩者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都與本國的國情相適應,沒有優劣之分,在本質上都是資產階級代議制政體等角度分析說明。(3)根據“全國人大”得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據“人民政協積極探索和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得出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根據“55個少數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得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根據“全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