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主義練習題_第1頁
歷史唯物主義練習題_第2頁
歷史唯物主義練習題_第3頁
歷史唯物主義練習題_第4頁
歷史唯物主義練習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汽車社會的來臨呼喚“汽車道德”,從開車人的遵章守規,到汽車制造商的環保意識;從鄰里相處,老死不相往來,到車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動;從愛惜資源,建設節省型社會,到愛惜人的生命,都是“車德”涵蓋的內容。加強“車德”建設,從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角度看是由于A.物質決定意識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思想決定行動D.價值觀含有對的的導向作用13.幸福感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心理體驗,它以一定的物質財富為基礎,但現實生活中,幸福感的提高與物質財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時。這闡明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②社會意識含有相對獨立性③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含有增進作用④社會意識的變化獨立于社會存在的變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改革開放以來,由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符合我國實際,我國經濟和各項建設得以又好又快發展,這闡明了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②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含有能動的反作用③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互相決定④上層建筑能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5.為貫徹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山東省首家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在棗莊山亭區成立并開始運轉,為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有效實現形式、增進農業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這表明A.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B.生產力對生產關系含有決定作用C.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含有增進作用D.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含有反作用16.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從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高的時期是社會構造平衡難度加大的階段。這就規定在該階段特別要重視A.解決社會的重要矛盾B.解決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矛盾C.推動社會形態的更替D.變革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環節17.“群眾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則是這串‘零’前的非零實數,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種天文數字。”這種觀點()A.必定了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B.夸張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認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發明者C.告誡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D.對的反映了人民群眾和杰出人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8.“沒有群眾的實踐經驗,任何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的發明活動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獲得有價值的成果。”這闡明()A.勞動群眾發明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實踐是人們從事精神生產的前提B.勞動群眾的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C.勞動群眾直接發明了精神財富D.腦力勞動者是精神財富的發明者19.一片秋葉隨風飄落,宣布了其自然生命的終止。有人突發奇想,用當代工藝把葉子鑲嵌在陶罐上,葉子獲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葉依偎而煥發出新的生機和光彩。新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獲得了“1+1>2”①秋葉和陶罐的價值隨著關系的變化而變化②新價值的發明變化了秋葉和陶罐的屬性③觀念創新實現了秋葉和陶罐價值的增值④秋葉和陶罐的價值取決于其本身屬性和人的需要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舒婷在《人心的法則》中寫道:“為一種諾言而信守終身?/為一次奉獻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應當隨意浪費/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則”。這段詩所包含的哲理是A.價值實現取決于人們的選擇B.人的價值是永恒的C.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D.價值選擇有對的和錯誤之分21.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類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們奮斗的價值目的。下列選項與此相符合的是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費孝通)④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人們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也有人說:“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只有一種區別,就是成功的人比失敗的人在跌倒之后多爬起來一次。”這些觀點闡明A.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B.只有在失敗之后才干獲得成功C.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對的價值觀作指導D.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23、人民的好干部王彥生一生恪盡職守,忘我工作。他常說:“幸福=現實/欲望,對一種人來說,欲望高而現實無法滿足,就會怨天尤人……我是憑黨性憑良心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你懂得我最大的愿望、最大的抱負是什么嗎?當個合同工,你要說我不好好干就撤了我。”王彥生的事跡給我們的啟示是①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③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起導向作用④要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8.材料一:媽祖被譽為“海上女神”,傳說媽祖姓林名默,宋代時出生在湄洲灣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內)。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濟世。媽祖逝世后,人們在湄洲島建廟祭祀。宋元后來,隨著閩南海上貿易和漁業不停的發展,船工漁夫越來越多。媽祖信仰越傳越廣。媽祖從湄洲逐步走向世界,據統計,現在世界上有媽祖廟5000多座(其中中國臺灣800多座、港澳地區50多座),遍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信仰者2億多人。每逢媽祖出生和升天紀念日,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等地都隆重舉辦多個慶祝活動,弘揚媽祖信俗蘊涵的傳統美德,增進文化交流。近年來,到湄洲來祭祀媽祖的臺灣同胞、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海外華裔、華僑越來越多,媽祖文化日益成為凝聚華人、華僑的重要精神紐帶。,媽祖信俗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運用社會意識含有相對對立性原理,闡明媽祖文化為什么千余年綿延不絕,不停發展。(12分)【答案】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發展,但含有相對獨立性。(4分)②媽祖文化隨著社會變化而發展,同時又在世代相傳中保存著基本特性,含有相對穩定性。(4分)③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含有重要影響。媽祖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主動作用。(4分)材料二:人民群眾在監督生產過程的環境污染控制、參加生活垃圾分類等方面發揮了主動作用。早在本世紀初,廣東省人大代表開始就環境生態問題對政府職能部門進行依法監督,這被稱為“廣東現象”。省政府提出建設“綠色廣東”的標語,人民群眾環保意識大為增強,主動參加綠色廣東、生態廣東的建設,全省建成污水解決廠88座,日解決能力達成669萬噸,居全國第一,同年廣東單位GDP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雙雙達標。(2)結合材料二。從人民群眾歷史作用角度談談你對建設生態文明的見解。(12分)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發明者。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充足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全民動員對于建設生態文明含有重要意義。②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發明者,這體現在人民群眾參加環境和生態保護,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發揮主動作用。③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發明者,這體現在人民群眾環保意識大為加強,人民群眾和人大代表依法對排污公司和政府有關職能部門進行監督,增進了政府重視生態環境。④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廣東主動實踐科學發展觀,全民動員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必將為綠色廣東建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材料三:.青年學生素有光榮的愛國傳統,歷史以愛國報國為己任。而在愛國情感的體現上,當代青年含有新的時代特點,它們正用新的方式體現對祖國的無限愛意。(3)結合材料三,運用“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的有關知識,分析當代青年在愛國情感的體現上含有新的時代特點的哲學根據。(8分)參考答案:①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發展,當代青年在愛國情感的體現上含有新的時代特點。(4分)②

價值選擇含有社會歷史性,隨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作為一種價值選擇,當代青年的愛國情感體現也體現了社會歷史性的特點。(4分)39.材料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都市化建設獲得了巨大成就,隨著都市化進程建設,如何選擇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都市化道路,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某市從開始,立足于大都市帶大農村的實際,圍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價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價值理念,進行了中國特色都市化道路的主動探索。以城鄉一體化為總攬,推動經理、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科學發展;實施“三個集中”;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農民向城鄉和新型社區集中,土地向適度統籌經營集中;通過推動城鄉規劃、城鄉產業發展、城鄉市場體制、城鄉基礎設施、城鄉公共服務、城鄉管理體制等“六個一體化”,形成了城鄉群眾共創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機制。在7年的探索中,該市城鄉經濟社會連年保持又快又好的發展,社會生產總值達4502.6億元,比上年增加14.7%,城鄉收入差距從的2.66:1縮小到2.62:1,兩萬元社會生產總值能耗和重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綠水抱林盤,大城小鎮嵌田園”的畫卷正漸漸展開。(1)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分析該市都市化實踐中的價值觀及其作用。(12分)【答案】①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并隨之變化而變化。該市在都市化實踐中,立足于大都市帶大農村實際,形成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價值取向和“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價值理念,并在實踐中不停深化(4分)②對的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該市在都市實踐中堅持的價值觀符合中國特色都市發展的規律,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對的的價值觀(4分)③價值觀含有導向作用。該市在都市化實踐中,堅持對的的價值取向,增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4分)。材料二:《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描繪了安徽省將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某校時政學習小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發展”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加其中。在討論《綱要》中的經濟社會發展目的時,同窗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表2安徽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的(部分)指標預計目的年均增加(%)財政民生支出(億元)109624031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788力求31576>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5285力求10570>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4151.5950018★觀點評說同窗乙說:“除了重視經濟發展和關注民生,安徽的發展還要推動基層民主自治進程。許多與百姓利益攸關的事情要靠他們自我管理,這樣才干共創幸福美妙家園。”結合材料,從“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角度談談本次探究活動對我們的啟示。(12分)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