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征(課件)_第1頁
人格特征(課件)_第2頁
人格特征(課件)_第3頁
人格特征(課件)_第4頁
人格特征(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安排:1節教學課型:理論課教學目的要求:

掌握:精神病學的概念、任務及與相關學科的關系。熟悉:精神障礙的主要病因了解:精神衛生國際發展趨勢及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現狀、問題、對策

第一頁第二頁,共40頁。

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重點:精神病學的概念、任務,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難點:從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角度講解精神障礙的常見病因:主要講解遺傳因素、素質因素、促發因素、危險因素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結合臨床病案討論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第二頁第三頁,共40頁。概念精神障礙(mentaldisorders)病因精神活動改變痛苦和/或功能損害精神病指一組嚴重精神障礙的疾病,除了精神活動顯著偏離正常外,常出現各種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同時社會功能嚴重下降。第三頁第四頁,共40頁。概念精神疾病與神經病的關系相同點:都屬于神經系統的障礙不同點精神病學:研究范圍是大腦高級功能的紊亂.臨床表現為精神活動障礙神經病學:研究和診治的范圍是從大腦、脊髓直至周圍神經和肌肉的疾病臨床表現為感覺和運動的障礙。第四頁第五頁,共40頁。概念精神病學(psychiatry):是臨床醫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疾病的發展規律以及治療和預防的一門學科。第五頁第六頁,共40頁。關于精神疾病的幾點澄清1.精神疾病就在我們身邊,“正常人也可以得這種疾病”。2.精神疾病不一定表現為精神異常,也可以軀體形式表現出來。3.精神疾病也要積極治療,否則也會產生嚴重后果。4.作為內科及其他非精神科的醫生,很有必要掌握精神病學知識,進行鑒別診斷,以免延誤病情。第六頁第七頁,共40頁。精神病人因為患病不能正常工作、學習、行使自己的社會責任,造成沉重的負擔。具統計,精神方面的障礙占整個疾病負擔的15%以上。超負荷第七頁第八頁,共40頁。精神障礙所致全球疾病負擔的排位

482944驚恐障礙451741藥物依賴41933癡呆癥271828強迫癥241222精神分裂癥及相關障礙191418雙相情感障礙20417酒依賴424重癥抑郁癥低收入高收入國家全球第八頁第九頁,共40頁。三、其他相關學科醫學心理學行為醫學心身醫學以醫學為對象形成的應用心理學分支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科學技術和生物醫學技術整合研究由精神因素引起或參與引起的表現為軀體疾病的學科第九頁第十頁,共40頁。腦與精神活動現代神經科學證明,所有人類精神活動均由大腦中介。正常的大腦功能產生正常的精神活動,異常的大腦功能與結構可能導致精神活動的異常。大腦(軀體的一部分)與精神不可分割,如果沒有包括大腦的完整性,就不可能有精神活動,如果沒有環境的刺激、個人的經歷,這種完整性毫無意義。第十頁第十一頁,共40頁。腦結構與精神活動大腦包含1000億個神經細胞和更多的神經膠質細胞。平均每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能形成1000多個突觸聯系。我們人類腦內就大約有萬億至10萬億個突觸聯系。大腦形成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環路,構成我們的行為和精神活動的結構基礎。一單個的神經元可能是多個環路一部分。腦通過不同環路以并行的方式處理信息。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40頁。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40頁。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40頁。腦與精神活動

大腦不同部位額葉:智力、計劃性、情緒和人格、記憶

顳葉:記憶頂葉:感覺、言語、定向力枕葉:視知覺

大腦半球:功能不同、密切聯系左半球:優勢半球—語言右半球:非優勢半球—非語詞性認識如空間的辨認、深度知覺、觸覺認識、音樂賞析分辨

腦區:不同的功能區,相互聯系和影響。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40頁。腦神經化學與精神活動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甘胺酸單胺類及相關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組織胺乙酰膽堿嘌呤類腺苷神經肽內源性阿片肽

腦啡肽β-內啡肽強啡肽速激肽

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40頁。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40頁。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40頁。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40頁。

多巴胺(DA)與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的DA過度活動假說

幾乎所有的經典的抗精神病藥物藥物都是DA受體阻滯劑;DA激動劑(如甲基苯丙胺,能增加突觸內DA含量)能產生精神病性癥狀(如幻覺、妄想),這些癥狀與偏執性精神分裂癥的癥狀非常類似;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40頁。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40頁。依賴的神經環路第二十一頁第二十二頁,共40頁。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40頁。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40頁。第三節精神障礙的病因學大多數所謂的功能性精神障礙沒有明確的病因與發病機制。但,精神障礙與其他軀體疾病一樣,均是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40頁。一、精神障礙的生物學因素基因是影響人類和動物正常與異常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基因將疾病的易感性一代傳給一代。單基因遺傳性疾病,突變的基因使疾病代代相傳。多基因遺傳性疾病,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決定了某一個體是否患病。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40頁。家系調查表明,患者親屬中發生同類精神疾病的,比正常人口中普查所得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增高。而且血緣關系越近,發病率越高,即發病率在一級、二級、三級親屬中有顯著差別。雙生子同病率的調查研究。寄養子的研究。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40頁。(二)感染感染因素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精神障礙。如神經梅毒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的退行性變,癡呆、精神病性癥狀及麻痹。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40頁。二、精神障礙的心理、社會因素應激性生活事件、情緒狀態、人格特征、性別、父母的養育方式、社會階層、社會經濟狀況、種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際關系等均構成影響疾病的心理社會因素。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40頁。(一)應激與精神障礙任何個體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常常是導致個體產生應激反應的應激源。如戀愛婚姻與家庭內部問題、學校與工作場所中的人際關系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40頁。與急性應激有關的精神障礙主要有:急性應激反應;自然災害會引起強烈的精神震蕩創傷后應激障礙;延遲性應激反應障礙。恐怖事件引起的急性應激反應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40頁。(二)人格特征與精神障礙一些人的性格自幼就明顯偏離正常,適應不良,達到了害人害己的程度,我們稱之為人格障礙。一些人格障礙與精神障礙關系十分密切,如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癥、具有強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強迫癥、分裂樣人格障礙者患精神分裂癥的可能性較大。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40頁。展望

精神藥理研究心理衛生知識將得到普及精神疾病的康復與社區服務將得到進一步的重視精神衛生的服務對象、服務重點轉移精神病院設施服務進一步人性化精神疾病患者將會受到更人道的對待,社會歧視也會逐漸減少。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社會地位、收入水平也將會明顯改善。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40頁。精神病學的發展趨勢

精神病學的服務與研究對象已有明顯的拓寬,從傳統的重性精神障礙(psychosis),如精神分裂癥漸向輕性精神障礙,如神經癥、適應不良行為轉變;服務的模式也從封閉式管理轉向開放式或半開放式管理;新技術、新藥物的發現大大促進我們對精神疾病病因的認識;新的精神藥物的出現,對康復及復發預防的重視,精神障礙患者預后已大為改觀。第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40頁。精神障礙的病因學幾個基本概念

關聯(correlation)危險因素(riskfactor)疾病的結果(consequence)病因(cause)生物學因素(內在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外在因素)第三十四頁第三十五頁,共40頁。小結生物學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即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在精神疾病的發病當中共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應注意到二者的作用并非平分秋色。在某些精神疾病中某種因素起著主導作用,而另一些疾病中則另一些因素起決定性的影響。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許多精神疾病的起因,不是單一的因素,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第三十五頁第三十六頁,共40頁。作業與思考

1.當前廣泛提倡的新的醫學模式是

A.生物醫學模式B.整體平衡模式C.心理社會模式

D.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E.社會文化模式

第三十六頁第三十七頁,共40頁。2.以下精神障礙在全球疾病負擔中排首位的是

A.酒依賴B.雙相情感障礙C.藥物依賴D.精神分裂癥及相關障礙E.單相抑郁

第三十七頁第三十八頁,共40頁。3.以下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