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七章 呼吸系統_第1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七章 呼吸系統_第2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七章 呼吸系統_第3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七章 呼吸系統_第4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七章 呼吸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呼吸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整理ppt內容提要

呼吸系統的構成呼吸道

1.鼻、咽、喉

2.氣管和支氣管及其分支肺

1.肺的位置和形態

2.肺的內部結構呼吸系統的氣體交換作用整理ppt第一節呼吸系統的構成呼吸: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要不斷攝取和消耗氧,產生和排出二氧化碳,機體與外界環境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稱為呼吸。呼吸系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及其分支、肺組成整理ppt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覺器官,具有感受各種氣味刺激、濕潤、加溫和凈化空氣等功能。咽肌性管道,上方頂接顱底,下方與食管相接,分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喉由軟骨做支架,以關節、韌帶和肌肉相連,內面襯以粘膜氣管由15~20個“C〞形軟骨環借結締組織連結而成。軟骨的缺口向前方,由平滑肌和結締形成的膜所封閉。主支氣管的軟骨為不規那么的軟骨片。粘膜為假復層纖毛柱狀細胞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位于胸腔內,縱隔的兩側,左右各一。左肺有兩葉,右肺有三葉。支氣管進入肺后,反復分支,呈樹狀,稱為支氣管樹。其末端為囊狀的肺泡。肺泡壁很薄,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整理ppt外鼻鼻腔

由骨和軟骨圍成,內面襯以皮膚和粘膜鼻前孔通外部,鼻后孔通鼻咽部。是嗅覺器官、發音共鳴、過濾空氣。鼻旁竇

骨性的空腔襯以粘膜而成,由上頜竇、額竇、篩竇和蝶竇共4對構成。發音共鳴

整理ppt整理ppt喉的冠狀切片整理ppt二、肺1,肺的位置和形態位于:胸腔內,分居縱隔兩側,膈以上;肺分為左右各一個,左肺為上下二葉,右肺為上中下三葉。形狀:呈圓錐形,上為肺尖在第一助骨以上,肺底位于膈的上方。有膈面〔肺底〕、肋面〔鄰近助〕、縱膈面〔肺門〕。肺門有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淋巴管、神經等出入整理ppt整理ppt2,肺的內部結構

肺實質性器官,由主支氣管進入肺后,經多級分支形成支氣管樹及支氣管樹的未端—肺泡構成當主支氣管分支到直徑相當1毫米時,稱為細支氣管。每個細支氣管連同其分支及肺泡,稱肺小葉,每個肺由50~80個肺小葉構成。根據肺的功能和結構可分為:

肺的導氣部和肺的呼吸部整理ppt〔一〕肺的導氣部

主支氣管由肺門進入左、右肺中,分支到各肺葉,又反復分支成樹狀,稱為支氣管樹,支氣管樹又反復分支,直徑相當于0·35~0·5毫米時,稱終未細支氣管。總稱為肺的導氣部。肺的導氣部粘膜上皮由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逐漸變為單層柱狀上皮或單層立方上皮結構。肺的導氣部功能:具有輸送氣體的功能。整理ppt(二)肺的呼吸部終未細支氣管再分支為呼吸細支氣管,繼續分支為肺泡小襄,其壁上均為肺泡開口連通肺泡,總稱為肺的呼吸部。肺的呼吸功能: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整理ppt整理ppt肺泡的結構特點1.肺泡上皮:壁很薄,由單層肺泡上皮構成.2.肺泡細胞:有兩種類型的上皮細胞:I型細胞:為扁平細胞,很薄,氣體彌散作用。II型細胞:為分泌細胞,較大,呈圓形或立方形,數量不多。作用:對肺泡上皮損傷有修復作用,有穩定肺泡形態,防止呼氣后肺泡塌陷等功能。整理ppt3.肺泡隔:相鄰肺泡之間含有彈性纖維、網狀纖維、膠原纖維等結締組織分成,還含有吞噬細胞、白細胞和豐富的毛細血管網等。吞噬細胞和白細胞:具有吞噬細菌、異物等防御功能。彈性纖維:吸氣后能擴張肺泡回縮作用。毛細血管網:進行氣體交換作用。氣血屏障:氣體交換需要經過的外表活性物質液體層、肺泡上皮細胞層、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和毛細血管的間隙、毛細血管基膜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6層結構,這些結構稱為氣血屏障。整理ppt呼吸膜與氣血屏障整理ppt壁胸膜分4部,膈胸膜、縱隔胸膜、肋胸膜、胸膜頂。臟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處互相延續,形成封閉的胸膜腔。壁胸膜相互移行處形成隱窩,有肋膈隱窩、肋縱隔隱窩、膈縱隔隱窩。胸膜是一層光滑的漿膜,覆于肺的外表、胸腔內面。在肺外表的胸膜叫臟胸膜,在胸腔內面的胸膜叫壁胸膜。胸膜及胸膜腔整理ppt縱隔是左右縱隔胸膜間的全部器官、結構總稱。通常以胸骨角平面將縱隔分上縱隔和下縱隔。下縱隔以心包為界分為前方的前縱隔、前方的后縱隔和中縱隔。縱隔整理ppt整理ppt第二節肺通氣1,肺通氣的動力:肺通氣的直接動力是肺內壓和大氣壓之間的壓力差。呼吸運動肺內壓大于大氣壓,呼氣動作,肺內壓低于大氣壓,吸氣動作肋間肌和膈的收縮和舒張產生呼吸運動整理ppt

2,肺通氣的阻力:彈性阻力:非組織結構中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產生的彈性回縮力。1/3;肺泡外表張力與肺外表活性物質。2/3非彈性阻力:氣體流動時產生的阻力,由慣性阻力、粘滯阻力和氣道阻力構成。整理ppt3、肺容量與肺通氣量〔一〕肺容量1.潮氣量:平和呼吸時,每次氣體進出肺的氣量。2.補吸氣量和深吸氣量:補吸氣量:平和呼吸后,盡力吸氣所吸入的氣量。深吸氣量:潮氣量和補吸氣量之和。3.補呼氣量:平和呼吸后,盡力呼氣所呼出的氣量。4.肺活量和時間肺活量:肺活量:最大吸氣后,盡力呼氣所呼出的氣量。時間肺活量:最大深吸氣后,一定時間內盡力呼氣所呼出的氣量。5.肺總容量:肺活量和余氣量之和。整理ppt3500ml2500ml整理ppt〔二〕肺通氣量1.Minuteventilationvolume每分肺通氣量=潮氣量×呼吸頻率=500ml×12次/min=6L/min2.Alveolarventilation肺泡通氣量=〔潮氣量-無效腔〕×呼吸頻率=〔500-150〕×12=4.2L/min(250-150)×24=100×24=2.4L/min呼吸道體積整理ppt第三節呼吸氣體的交換整理ppt一、呼吸氣體的分壓和溶解度混合氣的總分壓=各氣體的分壓的總和整理ppt二、氣體在肺和組織的交換整理ppt氣體交換的過程肺部:肺泡氣中O2的分壓大于肺毛細血管O2

的分壓,O2進入血管.

肺泡氣中CO2

的分壓小于肺毛細血管CO2

的分壓,CO2進入肺泡.

組織:組織中O2的分壓小于毛細血管O2

的分壓,O2進入組織.組織中CO2

的分壓大于毛細血管CO2

的分壓,CO2進入血管.

整理ppt氣體的擴散過程

當高CO2〔46mmHg〕低O2(40mmHg)的靜脈血流經肺部時,與肺泡氣〔Pco240mmHg,Po2100mmHg〕存在較大的分壓差,O2從肺泡擴散入血液,而CO2那么從血液擴散到肺泡,實現肺換氣,這樣流經肺部的肺泡的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高O2〔Po2為100mmHg〕低CO2(Pco2為40mmHg)的動脈血在流經組織細胞(Po2為30mmHg,Pco2為50mmHg)時,因為分壓差的存在,O2擴散入細胞,CO2那么擴散入血液。這樣流經組織的動脈血就變成了靜脈血。整理ppt整理ppt影響肺部氣體交換的因素有

氣體的分壓差

分壓差是氣體交換的動力,也決定氣體交換的方向,分壓差越大,氣體擴散越快。

氣體的分子量和溶解度

CO2的分子量比O2大,單從分子量來看,O2的擴散速度應快于CO2;但CO2的溶解度〔51.5ml)比O2〔2.14ml)快24倍,故總的來說,CO2的擴散速度是O2的20倍。

整理ppt呼吸膜的面積

成人兩肺呼吸膜的總面積為70m2,安靜狀態下只需40m2的呼吸膜即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呼吸膜面積越大,氣體擴散越快。

呼吸膜的厚度

呼吸膜由含肺外表活性物質的液體層、肺泡上皮層、上皮基底膜、肺泡上皮與毛細血管膜之間的間隙、毛細血管的基膜和毛細血管內皮層6層組成,總厚度小于1μm,最薄處僅為0.2μm。氣體擴散與呼吸膜的厚度呈反變的關系。肺水腫時呼吸膜增厚,氣體擴散減少。整理ppt三、肺泡通氣與血流量的相互關系整理ppt通氣/血流比值

通氣/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ratio):指每分肺泡通氣量與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為0.84或0.85,表示流經肺部的靜脈血全部變成了動脈血。通氣/血流比值增加,意味著肺泡無效腔的增大;通氣/血流比值減少,那么意味著出現功能性的動-靜脈短路。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肺臟各個不同部位局部的肺泡通氣量與肺毛細血管血流量分布的不均勻,導致通氣/血流比值的不均一,肺尖部可高達2.5-3,而在肺底部可低至0.6。整理ppt第四節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逸出

物理溶解化學結合整理ppt一、氧的運輸〔化學結合98.5%,物理溶解1.5%〕Hb與O2結合特征:Hb+O2=HbO2Hb與氧氣結合具有變構效應:緊密型(T型)-氧解離曲線呈S型疏松型(R型)-與氧氣結合能力提高100倍整理ppt〔一〕氧的化學結合1.氧合: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方式2.氧容量:每100ml血液的血紅蛋白化學結合氧的量〔20ml〕,稱為血紅蛋白的氧容量3.血紅蛋白氧含量:每100ml血液的血紅蛋白實際結合氧的量,稱為血紅蛋白氧含量。HbO2呈鮮紅色,去氧Hb稱紫藍色,5g/100ml以下為發紺。4.氧飽和度:血紅蛋白氧含量所占血紅蛋白的氧容量的百分數稱為血紅蛋白氧飽和度。

整理ppt氧的化學結合

Hb+O2=HbO2整理ppt〔二〕氧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氧離曲線:表達氧分壓與氧飽和度之間關系的曲線。氧離曲線的上段:相當于PO2〔60~100mmHg〕,即可認為是Hb與O2結合的局部。這段曲線較平坦,說明PO2的變化對Hb氧飽和度影響不大。

氧離曲線的中段:相當于PO2〔40~60mmHg〕,是HbO2釋放O2的局部。該段曲線較陡。

氧離曲線的下段:相當于PO2〔15~40mmHg〕,也是HbO2釋放O2的局部,是曲線坡度最陡的一段,意即PO2稍降,HbO2就可能大大下降。該曲線代表O2的儲藏。整理pptPH和PCO2的影響:PH的降低或PCO2升高,Hb對O2的親和力降低,曲線右移。酸度對Hb氧親和力的這種影響稱為波爾效應。波爾效應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它即可以促進肺毛細血管血液的氧和,又有利于組織毛細血管血液釋放O2。

溫度的影響:溫度升高,曲線右移促使O2釋放。

2,3-二磷酸甘油酸:濃度升高,Hb對O2的親和力降低,曲線右移。

Hb本身性質的影響。

影響氧離曲線的因素:整理ppt二、二氧化碳的運輸〔一〕二氧化碳的化學結合1.碳酸氫鹽形式2.氨甲酰血紅蛋白〔二〕二氧化碳的運輸與酸堿平衡在肺部,HbO2生成增多,促使氨甲酰血紅蛋白HHbNHCOOH解離釋放CO2和H+,酸性增強,HbO2生成增多。H2OCO2血漿肺泡整理ppt第五節呼吸的調節整理ppt一、各級呼吸中樞及其相互關系1呼吸中樞及其節律形成

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產生和調節呼吸運動的神經細胞群稱為呼吸中樞。從脊髓到大腦皮層的各級中樞均存在有呼吸神經元,其中最根本的呼吸中樞是延髓,而正常呼吸節律的形成有賴于延髓與腦橋的共同配合。目前為大多數人公認的呼吸節律的形成機制是吸氣切斷機制。整理ppt呼吸中樞:延髓根本呼吸中樞腦橋呼吸調整中樞整理ppt吸氣切斷機制模型:興奮總和到達某一閾值反響抑制延髓吸氣N元的活動延髓內一些呼吸N元在吸氣時接受

(吸氣活動發生器、延髓吸氣N元、腦橋呼吸調整中樞和肺牽張感受器)興奮沖動切斷吸氣,從而使吸氣轉化為呼氣整理ppt

吸氣活動發生器和吸氣切斷機制模型

●吸氣活動發生器:當H+CO2等作用下興奮并引起:①向下興奮延髓I-N元→脊髓吸氣肌運動N元→吸氣;②向上興奮腦橋呼吸調整中樞;③興奮吸氣切斷機制N元。●吸氣切斷機制:當接受到吸氣活動發生器、延髓I-N元、腦橋呼吸調整中樞和肺牽張感受器的沖動,興奮總和到達某一閾值,反響抑制延髓I-N元,切斷吸氣,從而使吸氣轉化為呼氣。H+CO2整理ppt2、大腦皮層對呼吸運動的調節①通過對腦橋和延髓對呼吸中樞的作用,調節呼吸的節律②通過皮質脊髓束和和黑質紅核脊髓束,下傳直接支配呼吸肌的運動神經元,調節其活動。意義:意識性呼吸。整理ppt二、呼吸的反射性調節呼吸的反射性調節

呼吸運動是一種自動的節律性運動,也可以在大腦皮層的控制下進行,如加快或減慢呼吸,甚至屏氣停止呼吸。但進行隨意呼吸的時間有限,這就是呼吸的反射性調節的作用。

整理ppt1、肺牽張反射①迷走吸氣抑制反射〔肺擴張反射〕肺擴張——支氣管和細支氣管中牽張感受器興奮——迷走神經傳入纖維——抑制吸氣中樞,引起呼氣。②迷走吸氣抑制反射〔肺縮反射〕肺萎縮——支氣管和細支氣管中牽張感受器興奮——迷走神經傳入纖維——興奮吸氣中樞,引起吸氣。③意義:肺擴張反射有利防止吸氣過深過長,加速由吸氣向呼氣轉換。肺縮反射有利阻止呼氣過深,防止肺過度萎縮。整理ppt2、呼吸的本體感受性反射感受器為肌梭——興奮時傳入沖動到達脊髓——反射性引起所在肌肉收縮加強。

3、防御性反射①咳嗽反射:感受器位于喉、氣管、支氣管黏膜,為防御反射②噴嚏反射:感受器位于鼻黏膜,為防御反射,以去除鼻腔中刺激物。整理ppt呼吸肌的本體感受性反射弧示意圖:感受器-肌梭傳入神經-脊神經傳出神經-脊神經胸段效應器-呼吸肌意義:維持正常呼吸整理ppt三、化學因素對呼吸運動的調節整理ppt1、化學感受器外周化學感受器:

頸動脈竇主動脈弓整理ppt中樞化學感受器:

延髓腹外側淺表

1.頭端

2.中間部

3.尾端整理ppt2、CO2、缺氧、H+對呼吸運動的影響1.CO2對呼吸運動的影響CO2濃度增高——中樞〔主〕和外周化學感受器興奮——呼吸中樞興奮——呼吸頻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氣增加。2.缺氧對呼吸運動的調節缺氧——中樞和外周化學感受器興奮——呼吸中樞興奮——呼吸頻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氣增加。3.H+對呼吸運動的影響H+濃度增高——中樞〔主〕和外周化學感受器興奮——呼吸中樞興奮——呼吸頻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