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文化下雙向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階段小結_第1頁
《感恩文化下雙向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階段小結_第2頁
《感恩文化下雙向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階段小結_第3頁
《感恩文化下雙向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階段小結_第4頁
《感恩文化下雙向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階段小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恩文化下雙向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課題研究階段小結2013.1本學期,我們繼續通過開展融合活動,來探索雙向融合教育的策略。為了在下一學期中更好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課題工作作一總結:一、圍繞課題開展的研究工作。本學期中,我們圍繞課題研究,開展了扎實有效的研討活動。研討活動表現出教師參與積極性高,研討氛圍濃厚的特點。課題研究沙龍活動為了讓教科活動的形式更加受老師的歡迎,也讓我們的教科活動更有時效性。本學期,我們的教科活動圍繞邵建華局長贈予的《剝開教育的責任》一書展開,大班組沙龍活動主題是讀書心得與課題實施體會;中班組確定的是教師責任與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小班組確定的主題是尋找花幼美麗教師,對于教師師德和專業技能的大討論,縱觀這些主題,都以責任為線索,并結合了課題研究和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虐童事件和十八大打造美麗中國的提法,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眼觀和思想,老師們的智慧盡顯其中。特殊需要兒童教育案例評析為了提高全園教師對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水平和策略,我們組織班級里有特殊需要兒童的教師開展了案例分享活動,老師們通過詳實的錄像資料或者是照片資料,帶我們走進了這些特殊需要兒童的世界里。本學期,閔舒老師分享了《孩子,你慢慢慢來》,沈炸老師分享了《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唐月萍老師分享了《愛伴隨著你前行》,吳燕老師分享了《夾出健康吃出快樂》的個案,通過老師們的分享交流,一個個特殊需要的兒童鮮明的個性躍然紙上,也讓我們老師深深地敬佩,這些班級里有特殊需要兒童的老師在面對這些孩子的時候,是一種多么博大和無私的母愛。這些孩子身上每一點每一滴的進步都離不開他們耐心細致地呵護。從事這樣的特殊需要兒童的課題研究,是在做一件多么偉大而又有意義的事情!混齡融合活動。本學期,我們嘗試了中班與大班幼兒的混齡融合活動。有時候是中班的特殊需要兒童走進大班,也有時候是大班的特殊需要兒童來到中班,還有時候是中大班的特殊需要兒童聚在一起活動。這樣的形式,給了孩子們更多交流和表現自我的空間。老師們在跟蹤觀察的時候也發現了孩子身上更多的個性和優點,這些都是以前在集體中沒發現的。從老師們的活動觀察記錄來看。更多的反應出老師們對這些孩子的賞識與贊許,盡管這些孩子在集體中是一些不和諧的小音符,是那么的特別和與眾不同,但是細細觀察和發現,真的可愛,如果我們的教育面對的都是統一個性的孩子,那么我們的工作失去了更多的挑戰和意義。在這樣的心態下,我們的老師對這些特殊需要孩子肯定會想出更多有效的有針對行的教育策略。教育前沿播報為了夯實全體花幼老師的理論水平,拓展大家對教育現象的分析判斷以及評價的能力,本學期,我們開設了教育前沿播報的研討活動,旨在通過活動擴展教師的眼界和對教育時事的把握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10月22日,葛敏老師作了《心靈的對話——如何科學地評價幼兒?》,蔡瑞老師作了《尊重孩子的發展節奏——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12月3日,胡靜老師播報主題為《擁有陽光的心態回歸教育的本真》,將浙江溫嶺虐童事件作為切入點,通過前沿再現、幕后追蹤、反省警示、追根溯源、真心期望五個篇章剖析新聞現象,又拉伸到現實教師師德問題,倡導老師擺正心態擁抱生活,職業道德銘記在心,給孩子一個安全健康的環境。陸佳老師播報了題為《回爐后的精彩蛻變》的教育前沿新聞,有報道說現今大城市的教師每五年要進行一次定期注冊,取消“一輩子的教師資格證書”。從這一信息陸佳老師和大家探討了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必要性,及其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研究性學習。通過今天的教育前沿播報活動,讓每個花幼老師都認識到,師德和專業成長對于一名幼兒教師的重要性。專題講座2012年8月31日,在新學期即將正式開始的備課班期間,花園浜幼兒園邀請到了市教育局教科研室侯友成副主任來園對全體教師作了《淺談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講座。侯主任從確立目標以及如何實現目標兩大部分進行了分享,講座期間,教師們時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大家在輕松的氛圍中享受了一席豐盛的精神食糧。侯主任用富有哲理的寓言,發人深省的故事,鮮活生動的案例,有趣的看圖游戲,幽默、深入淺出的為全體教師詮釋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的真諦,讓大家如沐春風,豁然開朗。此次講座,受到了全體教師的肯定和歡迎,老師們懷著感恩的心感謝侯主任百忙之中對大家的付出,更感謝教科室領導對花園浜幼兒園的親切關懷!2012年12月17日,花園浜幼兒園遠卓副園長對幼兒園全體教師進行了題為《一米陽光,一路成長》的課題通識培訓的講座。周園長從三大部分進行了培訓,圍繞理清二個關系、主課題的研究、小課題的研究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尤其是第二部分對主課題《05后幼兒感恩教育的實踐研究》的講解,再次帶領教師們理清了四個維度的概念,知恩——感恩一一報恩——施恩;在微型課題也就是小課題研究的部分,周園長針對目前班級開展微型課題的情況進行了反饋,提出了注意事項,也將一些開展微型課題優秀班級的課題月報進行了細致地講解,以提高全園教師的課題月報撰寫水平和課題研究的能力。6.特殊學校來園參觀2013年1月15日,花園浜幼兒園迎來了一批老朋友,他們就是特殊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隨著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感恩文化下雙向融合教育的策略研究》的開展,兩校教師經常在一起開展活動,既有針對幼兒層面的融合活動,也有針對教師層面的相互研討活動。蒙氏材料的操作性強,對于幼兒多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特殊需要兒童有著很大的補償治療作用,特殊學校的老師們參觀了花園浜幼兒園各年齡段班級的區域環境,尤其是蒙氏自制操作材料,花園浜幼兒園各班老師熱情地將不同玩具的做法介紹給了特殊學校的老師們。同時,花園浜幼兒園的老師也利用這次特殊學校老師上門參觀的機會,不忘向特殊學校的老師取經,咨詢一些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措施。本次參觀活動將延續兩天,讓特殊學校的老師能夠全部有參觀學習的機會。二、課題研究成果綜述。幼兒的感恩行為表現明顯。愛心和責任心逐步建立。開展融合活動,普通兒童的愛心和責任心得到了考驗,從一開始的害怕、膽怯到現在的“自來熟”,帶著特殊需要兒童參與活動,耐心地講解和幫助,可以說,普通兒童已經轉變一開始的心態來面對這群特殊的伙伴。在愛心和責任心的背后,還反應出孩子的堅持性。在每一次的融合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普通孩子不厭其煩的堅持性。記得一次融合活動是普特孩子一起開展游戲活動,當升升和一位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一起活動時,升升來到了健身中心,他向這位孩子示范怎么用跑步器,他的雙腳靈活地輪流交替向上抬起,而這位孩子就是跑不起來,也抬不高。升升耐心地進行了慢動作分解,還抓著這位孩子的腳幫助他有足夠的力量完成,這項工作足足堅持了整個游戲的過程。獨立性顯著提高。自從開展課題研究之后,我們的老師經常能從家長的口中聽到這樣的反饋。“媽媽,特殊學校的小朋友太可憐了,我下次要帶一些好吃的給他們”“媽媽,能不能把我特殊學校的新朋友帶到家里來玩?”“媽媽,以后我要聽你的話,因為你把我生出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在這些話語的背后,家長們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在家體貼大人,搶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依賴大人,不再事事依賴大人,獨立性有了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顯著提高。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充滿渴望的,渴望社會的接納和社會的承認。對于特殊需要兒童,教師應該做到換位思考,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給他們同等的學習和參與的機會,這也應該是一名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愛孩子,不僅是化作春泥,而是和他-起成長,通過課題的實施,我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在成長,技能的增長,社會性的成長……而我們的老師也在成長,經驗的增長、能力的增長……教育理念趨于穩定,逐步轉向教育實踐理念上,確立了“以感恩之心接納每一個特殊需要兒童"的教育思想。“教師是一本活的教科書”、“教師的言行具有示范性,是孩子模仿的對象”,這已成為我園教師的共識,因此,在每一次的融合活動中,教師會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經常反思自身言行對普通兒童的影響,做班級里孩子的榜樣,不歧視不排斥特殊需要兒童,在平時的生活中,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這種情感就會感染班級里的普通兒童,從而影響他們更多地發自內心去接納和幫助特殊需要兒童。行動上,落實了“關注普特兒童在一起”的教育行為。雙向融合活動中普通兒童與特殊需要兒童的活動是我們開展課題有價值的研究內容,因此,我們教師能夠為每次融合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活動的環境創設和普通兒童的心理準備等。同時,教師還能夠根據活動的內容設計好不同的觀察記錄量表,在活動過程中對孩子進行跟蹤觀察,抓住有價值的事件進行剖析。課題實施至今,我們老師已經撰寫了高質量的觀察記錄二十余篇。經驗上,秉承“每個孩子都會給你驚喜”的教育結果。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無法用同一尺度來評價孩子,在我們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老師一次又一次地被這些孩子所觸動,不管是普通孩子還是特殊需要孩子的行為表現,都會不經意地觸動老師的心弦,讓他們深深地堅信,只要耐心等待,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孩子都會還你一個驚喜。這也是課題組老師越來越喜歡開展融合課題不竭的源動力。教育技能不斷提高,逐步得心應手提高了個別化教育能力:本課題研究主要是通過雙向融合活動的觀察記錄,來尋找有效的組織策略,因此,我們的老師有了“關注個別”的教學思想。教師學會了用眼細致觀察孩子,用心積極捕捉每一個教育契機,我們的老師不斷研究著與特殊需要兒童溝通的一百種語言,我們的老師努力探索著開展雙向融合教育的有效策略。提高了專題性反思能力:從教師的教育心得和觀察記錄中可以看出,我們老師眼光越來越敏銳,反思意識越來越強,反思主題都能圍繞雙向融合教育的有效開展進行,主要因素有環境創設、教師自身言行、活動組織形式、師幼關系、指導方式等。目前,老師已逐步養成了對雙向融合活動經常性反思的習慣。課題研究初期成果我們的教師圍繞課題研究,積極撰寫各類教育教學心得和論文,發表和獲獎的信息不斷傳來。如《雙向融合活動中普通兒童的行為與指導》《幼兒任性行為的糾正策略》《尊重差異贏得精彩》《孩子成長我成長》《創設和諧班級的心理環境》《讓感恩走進幼兒心中》《凸顯關愛文化,實施感恩教育》《感恩之花,競相開放在校園》《靜靜等待花開的聲音》《順著指尖看去》《教育無痕之我見》《經典文化打動你我》《媽媽,我來給你捂捂腳》《05后幼兒感恩意識現狀調查報告》《“小插曲”促和諧》《詩意地棲息在感恩文化中》《珍惜生命,關注未來》等等。三、下階段計劃對特殊需要兒童和普通兒童家長的指導。陳鶴琴先生說過''幼兒教育是一種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勝任的,必定是兩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夠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在下一階段,我們將從家長層面進行研究和指導,通過家園合力讓課題研究取得更大的成效。建立雙向融合教育活動的系統性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