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砌擋墻施工方案_第1頁
漿砌擋墻施工方案_第2頁
漿砌擋墻施工方案_第3頁
漿砌擋墻施工方案_第4頁
漿砌擋墻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漿砌片石擋土墻施工方案一、編制根據1、《平皈公路改建工程招標文獻》及設計圖、有關的原則圖、參考圖;2、國家現行的技術原則3、本地的水文地質、地形地貌、氣象條件及交通運輸條件。4、工程采用技術規范、規程、規定:JTGF10-《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F80/1-《公路工程質量檢查評定原則》二、施工概況K52+578~K52+642段擋墻位于路基右側,設計為重力式擋墻,基礎工程量132.44m3,墻身工程量295.8m3,采用M7.5漿砌片石砌筑,M10砂漿勾縫抹面。三、施工目的1、工期目的1.1本單項工程計劃03月25日開工,04月20日竣工,工期27天。1.2我公司將根據此項工程的施工特點,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周密計劃、合理調度,嚴格控制分項工程施工工藝,加大人員和設備投入,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確保工期,準時完畢任務。四、重要施工方案:1、對材料的規定1.1石砌體所用的石料應選擇質地堅實、無風化剝落和裂紋的石塊,塊體的中部厚度不適宜不大于150mm。片石中部厚度不應不大于200mm;石砌體各部位所用石塊要大小搭配使用,不可先用大塊后用小塊。1.2砌筑前,應去除石塊表面的泥垢、水銹等雜質,必要時用水清洗后方可使用。1.3石砌體可采用形狀不規則的亂毛石、形狀太不規則但相對的兩個平面大致平行的平毛石以及通過加工的塊石,其強度等級均應不低于30Mpa。2、漿砌擋土墻施工工藝流程施工準備→基坑開挖→報檢復核→砌筑基礎→基坑回填→安設瀝青板沉降縫→選修面石拌砂漿→砌筑墻身→填筑反濾層回填土→清理勾縫→竣工交驗

3、施工準備3.1審核圖紙,計算放樣資料;3.2制作坡度架,準備施工機械設備;3.3現場施工放樣,測放控制樁,護樁。3.3.1施工測量準備

(1)編制施工測量專項方案,根據施工組織設計的規定,熟悉、校核設計圖紙,編制測量方案,經技術負責人審批后,作為本工程測量施工的指導文獻;施工測量方案應含有規范性、針對性、可操作性,一經同意,應認真檢查貫徹狀況,確保施工過程自始至終受控。

(2)校核定位根據樁,對定位樁的坐標數據與設計條件進行校算;實地校測樁位精度應符合有關規范規定;對兩個(或以上)水準點進行符合校測,進度符合規定后,取中值使用;定位樁經校測后采用保護方法,以確保施工期間正常使用。

(3)測量儀器、計算器具在使用前應按照《計量法》及測量儀器《檢定規程》進行校驗。

3.3.2施工測量

A、復測應對照施工設計資料進行導線、中線、水準點的復測,根據現場實際狀況增設必要的導線、水準點。

B、驗線,測量人員應根據設計單位交底的控制點先進行聯測復測無誤后,經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方可進行施工放線,施工。

C、使用高精度的全站儀和高精度水準儀,直接進行高精度的放樣和檢測,從而大幅度地提高測量的精度。

4、明挖基坑施工開挖前在其頂部設立截水溝(雨季),根據地質狀況擬定其開挖線,嚴格按照開挖線按1:1.5坡度進行開挖。土質基礎重要用機械(履挖)進行開挖,挖至石質基礎采用人工破碎開挖,人工清理、抬運。在距基底20cm,用人工精確修鑿至標高。基坑開挖驗槽合格后,及時原槽澆(砌)筑擋土墻基礎,以封閉基坑并保護地基。

5、塊石、片石砌體施工5.1砌筑用石料強度及尺寸必須滿足設計及規范規定,石料強度應不不大于30Mpa,塊石最小邊長應不不大于20cm,最長不超出40cm。石料表面應清洗干凈,有水銹石料不得使用;5.2擋墻采用M7.5漿砌片石砌筑,M10砂漿勾縫、抹面,拌和時應嚴格按照實驗室提供的配合比執行,嚴禁人工拌合,不得將砂漿直接堆放于地面上。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砂漿取樣;5.3擋墻施工前應認真熟悉圖紙,然后用全站儀放樣。放樣完畢后有關幾何尺寸應用鋼卷尺或皮尺符合,確認無誤后開挖基坑;5.4基坑開挖應確保安全,采用挖掘機開挖,開挖時應預留30cm人工去除,以避免擾動基底;普通基底應比基礎的平面尺寸加寬50~100cm的工作面;基坑開挖到設計標高后,應檢查基坑尺寸、標高、基底承載力等并向監理工程師報驗,填寫基坑檢查表。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立刻開始砌筑擋墻;5.5擋墻采用分層座漿法分段砌筑,砌筑時先鋪底層砂漿并濕潤石塊,安砌底層,石塊大面朝下、先角石、再面石、后腹石,上下豎縫錯開,豎縫距離不得不大于8cm,砌縫寬度不得不不大于3cm,鑲面的垂直縫應用砂漿填實飽滿,不能用稀漿灌注。石塊應安放穩固,塊間互相咬接,縫間砂漿飽滿并振搗密實。5.6擋墻分段位置普通位于沉降縫處,沉降縫每10~15m設立一道,縫寬2~3cm,用瀝青麻絮填充;5.7墻身砌筑至地面以上30cm時開始留泄水孔,泄水孔采用PVC管,間距1.5m,上下交錯布置成梅花形,排水橫坡為4%;5.8勾縫采用1:1.5~1:2的水泥砂漿勾成凹縫。勾縫前,應先清理縫槽,用水澆灑濕潤,各勾縫應橫平豎直、深淺一致,不應有瞎縫、丟縫、裂紋和連接不牢等現象;6、擋土墻墻背回填施工回填前去除現狀地面的雜填土、有機土及殘坡積粘性土等不良土層。墻背分層碾壓回填至墻頂規劃地坪高程。墻體強度達成70%后,方可進行墻背回填。墻背回填料采用路基開挖料,路基土應有良好的天然級配,填料必須進行分層扎實,壓實度在路槽下列80cm外不不大于93%,0-80cm之間不不大于95%。擋土墻的填料容重不不大于19Kn/m3,內摩擦角≥35°。五、質量確保方法1、以合同文獻規定和設計圖紙為根據,以技術規范為原則,制訂項目創優規劃,擬定各分項目的質量管理目的和各工序的質量管理原則,以工序質量原則的實現來確保分項目質量目的的實現,以分項質量目的的實現來確保工程項目質量創優目的的實現。2、進一步建立和完善ISO9002質量管理和確保體系,推行TQC全方面質量管理,主動開展群眾性的QC小組活動,使構成整個工程的各個環節,多個因素都得到有效的控制。3、實施項目經理質量負責制和技術質量雙向承包責任制,逐級簽定技術質量責任狀,以激發全體參加項目施工人員的創優主動性,增進工程質量的提高。4、加強教育,貫徹制度,科學管理,增進創優。在整個工程施工中力求做到“五不施工”(施工圖未復核、測量未復核、材料未實驗或無合格證、技術未交底、隱蔽工程未簽證不施工);“三不交接”(無自檢統計、無施工統計、無專職質檢人員簽字不交接);“三教育”(工前培訓、工中指導、工后講評)。5、加強現場質量控制和質量檢查。按照合同文獻和技術規范的規定,設立工地實驗站和質量監測站,配備滿足檢測需要的多個測試儀器設備,對工程所用的多個材料、設備和施工的各工序進行有效的檢測控制。6、施工中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和精良的施工設備,不停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推廣應用“四新”成果,突破創優難點,以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確保創優目的。大力組織“兩化”施工,使工程質量一次成優。7、虛心聽取和接受工程師及其代表的指導和監督,果斷執行工程師及其代表的批示,及時貫徹工程師及代表的改善意見。提供滿足工程師及其代表在現場檢測需要的人員和儀器設備,搞好與工程師及其代表的配合工作,同心合力創優。8、作好多個實驗、檢測統計,為施工提供精確可靠的多個數據,收集整頓工程質量和施工技術資料,及時編制竣工文獻。9、堅持內審員制度,貫徹ISO9000質量體系程序,以過程質量確保工程質量。10、建立施工與建設、監理、設計各方構成的質量監控網絡,使整個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始終處在受控狀態。六、安全確保方法:1、成立環保領導機構:項目部成立環保委員會,指定一名副經理負責環保工作的組織領導、規章制度的制訂和檢查貫徹。各工程隊成立環保領導小組,隊主管領導任小組組長,各施工工長及后勤保障部門負責人為組員,負責日常性的環保工作的檢查和貫徹。2、主動與所在地(鄉)鎮村聯成環保網絡,認真聽取地方環保部門的意見,虛心接受其監督和貫徹。3、根據本工程項目的作業特點,制訂以下保護方法:3.1在砌筑操作之前必須檢查操作環境與否符合安全規定,道路與否暢通,機具與否完好、牢固,安全設施和防護用品與否齊全,經檢查符合規定后才可施工。3.2砌筑基礎時,應經常檢查和注意基坑邊坡的土體變化狀況,有無開裂、位移現象。堆放石材料應離槽(坑)邊1m以上。3.3砌筑高度超出施工操作面1.2m以上時應搭設腳手架。腳手架上堆放材料不得超出規定荷載值,同一塊腳手板上操作人員不得超出兩人。不準用放不穩固的工具或物品在腳手板上墊高操作,更不準在未經計算和加固的狀況下,在腳手板上再隨意疊搭一層腳手板。應按規定搭設安全網。3.4在腳手架施工時,堆放材料、施工機具等物品不得超出使用荷載,否則,必須通過驗算并采用有效的加固方法后,方可堆放和施工。3.5不準站在墻頂面上劃線、磚砌、刮縫、清理墻面和檢查大腳垂直度等工作;修石時應面對墻面砍,并要注意避免碎石跳出傷人,垂直往上、往下人工投遞石料時,要支搭站人用的寬度不不大于0.6m的專用腳手架,并認真傳遞,以防傷人。3.6不準在墻頂上或腳手架上修鑿石材,以免墻體受到振動,影響墻體質量或石塊掉下傷人。不準勉強在超出胸部的墻上砌筑片石,以免不適宜控制墻面垂直度、碰撞石墻或上石時失手掉下造成事故。不用的石塊不得由上往下投擲,運石上下的坡道要加固定牢,并訂設防滑條、欄桿扶手等。3.7已砌好的山墻應用臨時系桿(如檀條等)放置在各跨山墻上,使其連接穩定,或采用其它加固方法,雨期每天下班前應用防雨材料遮蓋,以防雨水沖掉砂漿,致使砌體坍毀。4、進出場便道,經常灑水養護,避免造成塵土飛揚,污染周邊環境。5、施工設備停置有序,材料堆放井井有條,環境衛生專人清掃,施工營區、生活區干凈整潔。6、施工管理人員及現場施工人員均掛牌上崗。七、文明施工,加強環保1、文明施工在施工現場管理中,采用多個方法,按當代化施工的客觀規定組織施工,使施工現場保持良好的施工環境和施工秩序。重要方法有:

1.1組織管理方法建立健全管理組織機構。施工現場應成立以項目負責人為組長,生產、技術質量、安全、消防、保衛、材料、行政衛生管理人員為組員的文明施工管理組織。健全管理制度。涉及:個人崗位責任制、經濟責任制、檢查制度、獎懲制度、會議制度和各項專業管理制度等;健全管理資料:加強教育培訓工作;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當代化管理辦法,提高機械化作業程度。1.2現場管理方法對施工現場各生產要素(重要是物的要素)的所處狀態,不停地進行整頓、整頓、清掃、清潔,并培養員工的素質及技術,實現文明施工。合理定置。將全工地施工期間所需要的物在空間上合理布置,實現人與物、人與場合、物與場合、物與物之間的最佳結合,使施工現場秩序化、原則化、規范化,體現文明施工水平。目視管理。目視管理就是用眼睛看的管理,亦可稱之為“看得見的管理”。它是運用形象直觀,色彩適宜的多個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施工生產活動,達成提高勞動生產率,確保工程質量,減少工程的成本。目視管理是一種簡便合用,透明度高,便于員工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科學組織生產的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其重要內容與形式以下:①施工現場各項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工作原則、施工現場管理實施細則等布告等應用墻報、掛板等形式,展示清晰。②在定置過程中,以清晰的、原則化的視覺顯示信息貫徹定置設計,實現合理定置。③施工現場的管理崗位負責人采用標牌顯示,以更加好地貫徹崗位責任制,激發崗位人員的責任心,并有助于群眾監督。④在施工現場合理運用多個色彩、安全色、安全標志等,并實施原則化管理,有助于生產和員工的安全。⑤將施工現場管理的各項檢查成果張榜公布。2、施工現場環保環保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方法,按照國家、地辦法規和行業、公司規定,采用方法控制施工現場的多個粉塵、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以及噪聲、振動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同時要避免水土流失。保護和改善施工環境,確保人們身體健康,消除外部干擾,確保順利進行。環保的方法及具體做法:2.1實施環保目的責任制2.2加強檢查和監控工作2.3對要保護和改善的施工現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2.4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統籌安排,合理布置,綜合治理。2.5施工前應制訂施工期間環保方法,避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