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基礎知識_第1頁
統計基礎知識_第2頁
統計基礎知識_第3頁
統計基礎知識_第4頁
統計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計基礎知識

安慶市統計局汪榮龍2014.8主要內容一、總論二、統計調查三、統計整理四、統計指標五、時間序列六、統計指數七、統計報告八、統計實務基本內容九、統計標準十、企業主要統計報表

上篇

統計基礎知識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統計的相關概念一、統計的產生與發展統計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已有悠久的歷史,自從有了國家,就有統計活動。統計包括統計實踐和統計理論兩大部分統計理論后于統計活動。統計最先從人口、土地統計活動開始。統計的產生與發展統計的范圍逐漸由人口、土地擴大到工業、商業、金融、保險、交通等各方面統計的產生和發展

統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它隨著社會活動的需要和國家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

統計發展史

1、原始社會:統計萌芽時期。

2、奴隸社會:有了初步的國情統計。

3、封建社會:開始了初步的發展。

4、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社會:統計成為一個獨立部門,是認識社會的有力武器。

統計的發展歷史

統計學是一門很古老的科學,一般認為其學理研究始于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時代,迄今已有兩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它起源于研究社會經濟問題,在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統計學至少經歷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數"和"統計分析科學"三個發展階段.

城邦政情(Mattersofstate)城邦政情階段姑于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撰寫的“城邦政情”或“城邦紀要”。他一共撰寫了一百五十余種紀要,其內容包括各城邦的歷史、行政、科學、藝術、人口、資源和財富等社會和經濟情況的比較、分析,具有社會科學特征。“城邦政情”式的統計研究延續一兩千年,直到十七世紀中葉才逐漸被“政治算術”這名詞所替代,并很快演化為“統計學”(Statistics)。統計學依然保留了城邦(state)這個詞根。我國“統計”詞語的產生1903年(清光緒廿九年)鈕永建、林卓南等翻譯了四本日本的橫山雅南所著的《統計講義錄》一書,把“統計”一詞從日本傳到我國。1907年(清光緒卅三年)彭祖植編寫的《統計學》在日本出版,同時在國內發行,這是目前認為我國最早的一本統計學書籍。“統計”一詞成為記述國家和社會狀況的數量關系的總稱。統計科學的學派1、記述學派(國勢學派、國家學派、記錄學派),代表人物是赫爾曼·康令和哥特弗里德·阿亨瓦爾2、政治算術學派,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3、圖表學派,代表人物是安徹遜和克羅姆4、數理學派,代表人物是阿道夫·凱特勒5、社會學派,代表人物是喬治·蓬·恩格爾統計學的發展趨勢

現代主流統計學有四個明顯趨勢:

(1)隨著現代數學的發展,更廣泛地應用數學方法;

(2)統計學與其他新科學新理論的結合,不斷產生新的邊緣科學或新的統計分支;

(3)借助電子計算機,使大量數理方法得以普及應用,并已成為實證分析的主要工具;

(4)統計的作用,從描述向推斷、預測及決策方向發展。1-13

二、統計的涵義什么是統計統計,是指對與某一現象有關的數據的搜集、整理、計算和分析等的活動。

統計的涵義統計一詞有三種涵義: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計學。統計工作是指標用科學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關于社會經濟現象數量資料的工作的總稱。統計資料是指通過統計工作取得的、用來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數據資料的總稱。統計學是指研究對統計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論與方法的科學。1-15

統計的涵義1.統計工作收集數據的活動2.統計數據對現象計量的結果3.統計學分析數據的方法與技術一、什么是統計統計有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計科學三種含義,但最基本的是統計工作。統計工作統計學STATISTICS

統計資料統計學

統計工作、統計資料、統計學三者關系統計工作過程與成果統計資料經驗總結和理論概括統計學STATISTICS指導統計實踐

終有一日,統計思想將會如讀和寫一樣成為人類必需的技能。

—H.G.Wells

statistics的定義

(不列顛百科全書)

statistics:thescienceofcollecting,analyzing,presenting,andinterpretingdata.Copyright1994-2000EncyclopaediaBritannica,Inc.(不列顛百科全書)統計學

統計學是一門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方法科學,其目的是探索數據的內在數量規律性,以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科學認識。第二節統計學的基本概念總體與總體單位樣本與樣本單位變量與變異指標與標志1-24

一、總體和總體單位1、總體的特征:同質性、大量性、差異性

分為有限總體和無限總體有限總體指總體單位數有限并且可以計數。無限總體指總體單位數無限并且不可計數。

2、總體單位構成總體的個別事物舉例:全國工業普查

總體——全國的工業企業總體單位——每一個工業企業1-26

無限總體和無限總體分為有限總體和無限總體有限總體指總體單位數有限并且可以計數。無限總體指總體單位數無限并且不可計數。

二、指標與標志指標是反映總體現象數量特征的概念。標志是說明總體單位特征的名稱

注意:指標與標志的區別和聯系標志標志按其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品質標志與數量標志.品質標志表示事物的品質屬性特征,是不能用數值表示的。數量標志表示事物的數量特征,是可以用數來表示的。年齡與工資如性別和工種1-29

標志與指標的區別1.標志用于說明總體單位,指標用于說明總體2.標志說明總體單位的品質特征和數量特征,但指標只說明總體的數量特征,所有指標都要用數字表示。1-30

標志與指標的聯系

1.許多指標的數值是由總體各單位某種數量標志的標志值匯總而得出來的

2.品質標志雖無數值,但許多指標卻是按品質標志分組計算出來的

3.由于一個客體作為總體還是總體單位是隨著研究目的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指標和標志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變異與變量標志在同一總體不同單位之間的差別就稱為變異。標志按其總體單位的表現不同,分為不變標志和變異標志。變異標志有品質變標志和數量變異標志。數量變異標志稱為變量。數量變異標志的表現形式是具體的數值,稱為變量值。標志、變異和變量

標志:指說明總體單位特征的名稱

標志的分類:①品質標志數量標志

②不變標志

可變標志變異變量離散變量連續變量

1-33

(variable)

可變的數量標志如商品銷售額、受教育程度、產品的質量等級變量的具體表現稱為變量值,即數據變量可以分為離散變量:取有限個值

連續變量:可以取無窮多個值

1-34

①數量指標:反映總體的總規模和總水平。質量指標:反映現象的相對水平或工作質量。

②總量指標:說明現象規模、水平或工作總量的指標。相對指標:兩個有聯系的指標相比較的結果。平均指標:反映事物一般水平的指標。

指標的分類1-35

統計指標指標:說明總體數量特征的概念。

例如,在工業普查中,所有工業企業構成總體,工業企業總數、工業職工人數、工資總額等,就是指標。指標的主要有三個特點:

1、同質事物的可量性(數量性)

2、量的綜合性(綜合性)

3、具體性統計基本概念聯系總體單位說明標志品質標志數量標志變量數量變異變量值具體表現總體匯總指標說明組成統計基本概念框架圖統計學STATISTICS

第二節統計的過程統計的過程:一是統計的工作過程二是統計的認識過程1-39

統計研究的過程統計調查(收集數據)

統計整理(整理數據)

解釋數據(結果說明)

統計分析(分析數據)

實際問題1-40

統計研究的過程(本教材)統計設計(規劃安排)

統計調查(收集數據)

統計分析(定性定量分析)

統計整理(分組匯總列表)

實際問題統計設計統計設計在正式進行具體統計工作之前,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統計對象的性質,對統計工作和各方面和各個環節進行總體規劃和全面安排。統計調查統計調查是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和統計設計規定的調查方案的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的組織地搜集被研究對象的各項數字或文字資料。統計整理統計整理是指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將統計調查所取得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分組、匯總、列表的加工處理過程。統計分析統計分析是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綜合運用各分析方法和統計指標,對加工整理后的資料和具體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對未來進行趨勢預測。二、統計的認識過程請注意理解統計的認識過程:從定性認識(統計設計)到定量認識(統計調查和統計整理),再到定量認識與定性認識相結合(統計分析)。是質——量——質的認識過程是統計的完整過程。統計的方法統計方法大量觀察法綜合分析法相關分析??????統計分組法動態分析1-47

統計學的分科1、根據統計方法的構成,可以分為描述統計學推斷統計學

2、根據統計方法的構成,可以分為理論統計學

應用統計學

第二章

統計調查1-49

第二章

統計調查對不起打擾了!調查的相關概念調查方案調查的方式統計資料的收集方法統計調查資料的質量控制

統計調查概念與作用按照預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科學的統計方法,有計劃地、有組織地、系統地向客觀實際搜集統計資料的過程。搜集統計資料的工作有兩種:包括搜集原始資料和搜集次級資料兩種。

統計調查要求三個基本要求:準確性、及時性、全面性。統計調查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全面性是衡量統計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它們三者之間相互聯系,準確性是統計調查的基礎,及時性是統計調查的關鍵,全面性是統計調查的保障。三、統計調查和種類按調查對象的范圍不同,分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按調查登記的時間是否連續,分連續調查和不連續調查;按調查組織方式的不同,分為統計報表調查和專門調查統計調查的種類統計調查的種類

按調查對象

全面調查非全面調查按組織方式

統計報表專門調查按時間狀況

經常性調查一次性調查

統計調查方案

一個關于統計調查的目的、對象、內容、方法、步驟、時間、經費和組織領導等的工作計劃,就是統計調查方案。統計調查方案是指導統計調查的一個綱領性的文件。

統計調查方案的內容調查的組織工作調查方案的內容

調查目的

調查對象調查單位

調查項目調查表

調查時間和期限

調查方案內容統計調查方案一般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確定調查目的和任務;第二,明確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第三,制定調查項目和調查表;第四,選擇調查方式和方法;第五,規定調查地點、時間及組織計劃等一、調查目的1.調查要達到的具體目標2.回答“為什么調查?”3.調查之前必須明確二、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調查對象:調查研究的總體或調查范圍調查單位:需要對之進行調查的單位。可以是調查對象的全部單位(全面調查),也可以是調查對象中的一部分單位(非全面調查)回答“向誰調查?”

調查對象

調查單位?

報告單位報告單位是負責向統計機關提交調查資料的單位。調查單位和報告單位有時一致,有時則不一致。三、調查項目和調查表

調查的具體內容通常表現為表格或問卷回答“調查什么?”

Q1…………

Q2…………

Q3…………

Q4…………

調查項目對調查單位所要調查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調查單位的各個標志的名稱。確定調查項目時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調查項目的涵義要明確。二是設計調查項目要考慮需要,也要考慮實際,內容不能遺漏。三是調查項目要相互關聯。3-63

統計表的結構1999~2000年城鎮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項目單位1999年2000年

調查戶數

平均每戶家庭人口

平均每戶就業人口

平均每戶就業面

平均一名就業者負擔人數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可支配收入

平均每人消費性支出

戶人人%元元元元

400443.141.7756.431.775888.775854.024615.91

4222.03.131.6853.671.866316.816279.984998.00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1》,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第305頁。注:本表為城市和縣城的城鎮居民家庭抽樣調查材料。

行標題

列標題

數字資料

表頭

附加主詞欄

賓詞欄

問卷調查表所謂問卷,指的是為了調查和統計用的一種問題表格,是最常用的一種調查工具。問卷編號001調查表的形式分為單一表和一覽表兩種四、調查時間和調查工作期限1、調查時間:是指資料所屬的時間。2、調查期限:調查工作所需要的時間。五、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1、建立領導機構。2、調查的方式(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還是抽樣調查)方法(詢問法、觀察法、實驗法)。3、調查人員的選擇和培訓、文件印刷、經費籌措與開支辦法等。統計調查的方式我國,常用的統計調查的方式有統計報表、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第三節

統計調查的組織方式統計調查方式

普查

統計報表

抽樣調查

典型調查

重點調查

綜合運用

一、普查

(census)

普查是專門組織的一次性全面調查。2.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3. 一般需要規定統一的標準調查時間。4. 數據的規范化程度較高。5. 應用范圍比較狹窄。總體1-70

1、重點調查,指只對總體中為數不多但影響頗大

(其標志值在總體標志總量中所占比重甚大)的重點單位進行研究的一種非全面調查。2、只了解現象的基本狀況和發展趨勢。3、可節約人力、財力、物力和時間。重點調查1-71

三、抽樣調查1.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并根據樣本調查結果來推斷總體特征的數據收集方法

總體

隨機樣本

2.時效性強、適應面廣、準確性高。3、遵循隨機原則,

從數量上推斷總體,誤差可以計算和控制。7-72

抽樣調查樣本總體抽樣調查的概念

抽樣調查是從研究的總體中按隨機原則抽取部分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觀察研究,并根據這部分單位的調查結果來推斷總體,以達到認識總體的一種統計調查方法。隨機原則是在抽取調查單位時,完全排除人為的主觀因素影響,保證每一個調查單位都有相等的中選可能的原則。7-74

利用樣本的實際資料計算樣本指標,并據以推算總體數量特征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抽樣推斷的特點:1、必須遵循隨機原則2、以樣本指標數值推斷總體指標數值3、抽樣誤差可以事先計算和控制

7-75

抽樣調查作用

1、對于不可能進行全面調查的總體數量特征的推斷無限總體破壞性或消耗性試驗2、對于某些不必要進行全面調查的總體數量特征的推斷

市場商品需求量民意測驗3、對于全面調查的資料進行評價和修正抽樣調查的種類(一)非概率抽樣1、隨意抽樣2、志愿抽樣3、判斷抽樣4、配額抽樣(二)概率抽樣1、簡單隨機抽樣2、系統隨機抽樣3、分層隨機抽樣4、整群隨機抽樣5、多階抽樣6、與大小成比例的抽樣抽樣推斷的組織形式(一)簡單隨機抽樣簡單隨機抽樣即純隨機抽樣,它對總體不做任何技術處理,完全按隨機原則直接從總體中抽取樣本單位。實施形式:編號抽簽根據隨機數表取樣7-78

等距抽樣先把總體各單位按某一標志排隊,然后依固定順序和間隔抽取樣本單位。(二)類型抽樣即分層抽樣總體N=10000人C組3000人B組3500人A組1800人C組30人

B組35人

A組18人D組17人

D組1700人樣本100人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共有R=125個班42人40人38人41人39人40人40人38人42人40人41人42人43人39人??????樣本199人

總體N=5000人分群R=125個班抽樣r=5個班樣本n=199人共有R=125個班階段抽樣共有R=125個班42人40人38人41人40人41人42人43人39人??????樣本50人

總體N=5000人總體單元R=125個班第一階段抽樣r=5個班樣本n=50人共有R=125個班39人40人40人38人42人10人10人10人10人10人第二階段抽樣四、典型調查1、典型調查,指根據對調查對象的初步了解,有意識地從中挑選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研究的一種非全面調查。

2、調查單位少,深入細致。

3、中心問題是如何正確地選擇典型單位,以保證其代表性。統計報表1、按照國家有關法規的規定、自上而下地統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級提供基本統計數據。2、是我國統計調查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重點調查與典型調查的區別重點調查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在所要調查的總體中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典型調查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與要求,在對被調查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若干具有典型意義的或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調查。第一補充全面調查的不足;第二,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驗證全面調查數據的真實性。第四節統計資料搜集的方法對數據資料的搜集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搜集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資料,也稱作初級資料;另一方面搜集他人為其自己的研究目的調查、整理過的資料,也稱為次級資料或文案資料。初級資料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觀察法、報告法、面談訪問法、郵寄訪問法、電話訪問法和互聯網訪問法。統計調查中搜集資料的方法搜集資料的方法

詢問調查

訪問調查

觀察實驗

電話調查

郵寄調查

觀察

座談會

個別深訪

實驗

電腦輔助

1-87

直接觀察法

(observationalmethod)1. 調查人員到現場對調查對象親自進行觀察和計量以取得資料一種方法。2. 能取得準確性較高的資料。

3. 需要較多的人力和時間。報告法報表法,由報告單位根據原始記錄和核算資料,按照統計機關頒發的統一的表格和要求,按一定呈報程序提供資料的方法。優點:比較省力省時不足:報表制度不能覆蓋社會的方方面面,容易發生虛報瞞報現象。面談訪問調查

(personalinterview)1. 調查者與被調查者通過面對面地交談而獲得資料2. 有入戶訪問和街上攔截式訪問標準式訪問通常按事先設計好的問卷進行非標準式訪問事先一般不制作問卷對不起,打擾了!1-90

也稱郵寄問卷調查是一種標準化調查調查者與被調查者沒有直接的語言交流,信息的傳遞依賴于問卷通過某種方式將調查表或問卷送至某調查者手中,由被調查者填寫,然后將問卷寄回指定收集點問卷或表格的發放方式有郵寄、宣傳媒介傳送、專門場所分發三種

郵寄調查

(mailsurvey)1-91

電話調查

(telephonesurvey)調查者利用電話與被調查者進行語言交流以獲得信息時效快、成本低問題的數量不宜過多

您好!我是××調查公司的調查員…

互聯網調查

(computer—assistedtelephoneinterviewing)又稱電腦輔助電話調查電腦與電話相結合完成調查的全過程一般需借助專門的軟件進行硬件設備要求較高

問卷座談會

(colloquia)1. 也稱集體訪談。2. 將一組被調查者集中在調查現場,讓他們對調查的主題發表意見以獲得資料。3. 參加座談會的人數不宜過多,一般為6~10人。4. 側重于定性研究。1-94

實驗法

(experimentalmethod)1. 在設定的特殊實驗場所、特殊狀態下,對調查對象進行實驗以獲得所需資料2. 有室內實驗法和市場實驗法次級資料的搜集步驟:第一根據研究目的的內容判別所需要資料的類型;第二尋找資料來源;第三對次級資料的查找;第四對查找的資料進行清理、補充。企業事業單位資料收集原始臺帳統計臺帳企業內部報表統計臺帳是根據編制統計報表、滿足經營需要則設置,按照時間的順序進行登記、匯總或積累資料的賬冊統計資料報送的組織形式傳統報送方式計算機數據處理和遠程傳輸其他方式問卷統計誤差統計調查誤差,是調查所得數據與調查總體真值的差別。調查誤差分登記誤差和代表性誤差。

調查誤差是指調查所得的數據與客觀現象的實際數量之間的差異。調查誤差誤差的種類調查誤差的控制抽樣誤差可計算和控制工作誤差的控制正確周密地制訂調查方案調查員的培訓督導員的調查專業水平調查過程控制調查結果進行檢驗、評估現場調查人員進行獎懲的制度加強統計司法,嚴懲弄虛作假行為

第三章

統計整理統計整理的相關概念

統計整理:指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對搜集得到的初始數據進行審核、分組、匯總,使之條理化、系統化,變成能反映總體特征的綜合數據的工作過程。

統計整理的意義:是整個統計研究工作的中間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分類:1、對原始資料的整理

2、歷史統計數據的整理統計整理

由對個別現象的認識上升到對總體現象的認識的一個重要階段,在統計工作中起承前啟后的作用,它既是統計調查的繼續和深化,又是統計分析和預測的基礎和前提。統計整理的步驟設計和編制統計整理方案對原始資料進行審核與檢查對原始資料進行統計分組和統計匯總編制統計表或繪制統計圖統計整理的內容(一)對原始資料進行審核與檢查。(二)對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匯總。(三)將匯總結果編制成統計表與分析表。(四)對統計資料進行系統積累。

統計整理的程序和方法

審核分組匯總編制統計表1、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審核,確保資料符合要求并準確無誤。

2、根據研究的目的要求和統計分析的需要,確定應該整理的指標,并進行劃類分組。3、在分組的基礎上,將各項資料進行匯總,得出反映各組和總體數量特征的各種指標。4、將匯總整理的數據編制成統計表,將整理出的資料簡捷明了、系統有序地表現出來。

統計整理的方法基本方法:分組匯總編制統計圖表

第二節統計分組一、統計分組的概念統計分組:根據統計研究的需要和調查對象的特點,將總體按照一定標志分為性質不同的若干組或若干類型的統計方法。統計分組是統計整理的關鍵!統計分組的概念統計分組是根據研究的任務和對象的特點,按照某種分組標志將統計總體分為若干組成部分.(1)統計分組的對象是總體;(2)統計分組應有分組標志;(3)統計分組對總體而言是“分”,對總體單位而言是“合”。統計分組的作用發現社會經濟現象特點與規律;將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劃分為性質不同的各種類型分析反映總體中各個組成部分(內部)的結構情況揭示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統計分組的原則科學性原則完整性原則互斥性原則統計分組方法選擇分組標志1、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分組標志2、選擇最能夠反映現象本質特征的標志作為分組標志3、根據事物所處的具體條件選擇分組標志劃分各組界限舉例某企業工人工資情況按工資分組(元)工人數(人)400-5009500-60019600-70032700-80019800-90017900-10004合計100可以得到企業工人工資水平的具體分布3-117

統計分組的種類統計分組的種類

按分組標志的多少

簡單分組并列分組復合分組按分組標志性質

品質分組數量分組

統計分組的方法(一)統計分組的原則

1、組內資料的同質性和組間資料的差異性原則(科學性原則)

2、窮盡原則

3、互斥原則(二)統計分組的關鍵

1、分組標志的選擇

2、各組數量界線的劃分

統計分組方法很重要!選擇分組標志原則1、根據研究目的與任務選擇分組標志2、要選用能反映事物本質或主要特征的標志3、要根據現象所處的歷史條件及經濟條件來選擇標志統計分組體系簡單分組與平行分組體系復合分組與復合分組體系常用的分組(一)按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分組(二)按國民經濟行業分組(三)按單位隸屬關系分組(四)按地區分組統計分布

一、統計分布的概念在統計分組的基礎上,把總體所有的單位按組歸類所形成的分布,叫次數分布(或分布數列)。

次數分布的兩個要素組別各組的單位數,即次數或頻數f各組次數與總次數之比叫頻率3-122

二、分布數列的種類等距數列分布數列品質分布數列變量分布數列單項變量數列組距變量數列不等距數列單項變量數列

(要點)1.將一個變量值作為一組2.適合于離散變量3.適合于變量值較少的情況

3-124

組距變量數列

(要點)將變量值的一個區間作為一組適合于連續變量適合于變量值較多的情況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則可采用等距分組,也可采用不等距分組

~

~

~

~

~

3-125

影響變量次數分布的要素影響組距數列的要素有:組數組限組距:上限與下限之差組中值:上限與下限之間的中點值

上限:一個組的最大值下限:一個組的最小值統計學STATISTICS

組中值的計算:重疊組限要注意:上限不在組內3-127

統計學STATISTICS

變量數列的編制方法

等距數列的編制步驟:

1、把數據按順序排列,求出全距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2、確定組數和組距組距=全距÷組數

3、確定組限

4、分組計算次數并編制次數分布表編制組距式變量數列基本要素組距與組數等距數列與異距數列組限與組中值頻率、頻數3-129

次數分布的表示方法Excel1、次數分布主要有列表法和圖示法。2、圖示法更直觀、生動和具體。3、電腦制圖非常方便、準確和有效。4、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圖直方圖、曲線圖、折線圖、餅圖等。

3-130

統計圖圖示-----條形圖直方圖140150

直方圖下的面積之和等于1某電腦公司銷售量分布的直方圖我一眼就看出來了,銷售量在170~180之間的天數最多!200160

170

頻數(天)

25

20

15

10

5

30

220240190180210230折線圖折線圖與直方圖下的面積相等!某電腦公司銷售量分布的折線圖頻數(天)

25

20

15

10

5

30

140210190200160

170

220230240150

180

3-133

餅圖3-134

環形圖8%

36%

31%

15%

7%

33%

26%

21%

13%

10%

非常不滿意

不滿意

一般

滿意

非常滿意

甲乙兩城市家庭對住房狀況的評價

3-135

雷達圖3-136

統計表一、統計表的概念和作用統計表是集中而有序地顯示統計資料的表格。它是表現統計資料和積累統計資料的基本手段。它既是統計整理的終結,又是統計分析的開始。可以簡明扼要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狀況及發展規律,也可以避免繁瑣的文字敘述,被廣泛地采用。

3-137

統計表的結構1999~2000年城鎮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項目單位1999年2000年

調查戶數

平均每戶家庭人口

平均每戶就業人口

平均每戶就業面

平均一名就業者負擔人數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可支配收入

平均每人消費性支出

戶人人%元元元元

400443.141.7756.431.775888.775854.024615.91

4222.03.131.6853.671.866316.816279.984998.00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1》,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第305頁。注:本表為城市和縣城的城鎮居民家庭抽樣調查材料。

行標題

列標題

數字資料

表頭

附加主詞欄

賓詞欄

3-138

三、統計表的種類統計表的分類

按用途

調查表整理表分析表簡單分組表按總體分組狀況

復合分組表簡單表3-139

統計表的設計通盤考慮主詞和賓詞的安排,內容不要過于龐雜。總標題、行、列標題應簡明扼要,行、列的排列要表達統計資料的邏輯關系。表中的數據計量單位相同時,可在表的右上角標明,不同時應放在每個指標后或單列出一列標明。表種的數字應填寫整齊、數位對準,沒數字時應標出“-”符號。

第四章

統計指標統計指標指標體系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變異指標

統計指標從這章開始,我們將介紹統計分析的方法統計指標的涵義

統計指標是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體數值的總稱。從理論和統計設計上統計指標包含三個要素:指標名稱、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實際工作上還包含:時間限制、空間限制和指標數值。統計指標作用

1、從認識的角度講,它是記錄社會現象變化發展情況的工具,同時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數量規律的手段。2、從社會管理和科學研究的角度講,它提供以數量表現的事實,是進行社會管理和科學研究的基本依據。統計指標的特點1、同質事物的可量性。沒有質的規定性不能成為統計指標,有了質的規定不能用數量表示,也不能成為統計指標。2、量的綜合性。統計指標反映的是總體的量,它是許多個體現象的數量綜合結果。統計指標的種類1、按統計指標所說明的總體現象內容分:數量指標(外延指標)質量指標(內涵指標)數量指標是說明總體外延規模的指標,反映總體絕對數量的多少,它用絕對數形式來表示,并有計量單位。數量指標又稱為總量指標,可表現為總體單位總量,也可表現為總體標志總量。質量指標是說明總體內部數量關系和總體單位水平的指標,它通常以相對數和平均數的形式來表示。2、統計指標按作用和表現形式分: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標志變異指標四類。統計指標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分類,如:預期指標和終期指標,觀察指標和考核指標統計體系將若干個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組成的整體稱為統計指標體系。總量指標一、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總量指標:表明社會經濟現象在具體時間、空間條件下的總規模或總水平的綜合指標,也叫絕對數。示例2000年我國的GDP為89404億元,外匯儲備為1656億元,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為4262億元。總量指標作用1、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的起點。2、反映經濟現象的數量,為經濟管理提供依據。3、是計算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的基礎。總量指標的種類

1、按總體內容不同總體單位總量總體標志總量2、按時間狀況不同時期指標時點指標注意時點指標與時期指標的區別舉例例如,某企業有10個員工,他們的月工資分別是1000元、1300元、1555元、1600元、2000元、2060元、2500元、3000元、3600元、5000元。例如,某企業2003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是8000萬元,第一季度末的庫存額是966萬元。總體單位總量?總體標志總量?

時期數?

時點數?總體單位總量指標是總體單位數的總和,它說明總體本身規模的大小。總體標志總量指標反映的是總體內各單位某一數量標志值的總和。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

實物量單位自然單位度量衡單位復合單位標準實物單位

價值單位勞動量單位

四、總量指標的統計要求總量指標要有明確的統計含義并使用科學統計方法計算實物指標時要注意現象的同類性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第三節

相對指標一、相對指標的概念和表現形式相對指標也叫相對數,是兩個有聯系的統計指標的比值。

相對指標的表現形式有名數無名數系數倍數成數百分數千分數相對指標的種類計劃完成相對指標結構相對指標比較相對指標比例相對指標動態相對指標強度相對指標相對指標的種類1、概念:計劃期內實際完成數與計劃數之比。2、作用:考核、反映計劃完成的程度(進度)。

3、計算方法

基本計算公式:

計劃完成相對指標計劃執行的絕對差額=實際完成數-計劃任務數公式的分子分母不能互換!4-161

計劃完成相對指標派生公式:產量、產值增長百分數:

產品成本降低百分數:

舉例例1,某企業2002年計劃規定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10%,實際提高15%,則例2,某工業企業2001年計劃規定可比產品成本下降5%,實際下降6%,則

請注意以上兩個評價指標的不同。長期計劃完成情況的檢查

(1)水平法:將計劃末期實際完成數與同期計劃規定數之比。

計劃期最末一年實際達到的水平可以是連續12個月(不論是否在一個日歷年度)的實際完成數。(2)累計法:計劃期內各年累計實際完成數與同期計劃規定的累計數之比。

請注意水平法與累計法的區別!計劃執行進度相對數的計算方法

可以分段檢查計劃進行的松緊情況。結構相對指標1、概念:結構相對指標是部分占全體的比例。2、作用:反映事物的內部構成、性質、質量及其變化。3、計算公式:4、特點:各部分所占比重之和為100%或1。分子與分母位置不能互換。

比較相對指標1、概念:同一時間的同類指標在不同空間對比的比值。2、作用:反映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發展的不平衡程度,發現先進與后進。3、計算公式:

4、特點:用百分數或倍數表示,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換。

4-168

比例相對指標1、概念:比例相對指標是同一總體中不同部分數值對比的比值。2、作用:反映總體各部分間的內在比例關系或協調平衡狀況。

3、計算公式:

4、特點:分子分母同屬一個總體,而且分子與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換。動態相對指標1、概念:總體在不同時間上兩個同類指標對比的比率。又稱發展速度或指數。2、作用:反映事物發展變化的方向與程度。3、計算公式:

其中:報告期又稱計算期,是研究或計算時期。基期是作為比較標準的時期。4、特點:分子與分母的位置一般不能互換。常用百分數、倍數、千分數表示。4-170

強度相對指標1、概念:兩個有聯系但性質不同的總量指標對比的比值。2、作用:表明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和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3、計算公式:

4、特點:一般采用復合計量單位,用有名數表示,有正指標和逆指標兩種表現形式。相對指標分類(一)同一總體內部之比的相對指標1、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2、計劃執行進度相對指標3、結構相對指標4、比例相對指標5、動態相對指標(二)兩個總體之間對比的相對指標1、比較相對指標2、強度相對指標計算和應用相對指標的原則1、正確選擇對比的基數2、保持指標的可比性3、相對指標與總量指標的結合運用4、各種相對指標的結合應用5、相對指標一般不能簡單地直接相加要與統計的特點、總體的特點區分哦。第四節平均指標一、平均指標的概念和作用平均指標:同一總體某一數量標志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所達到的一般水平,是總體的代表值,它反映總體分布的集中趨勢。

平均指標的特點

1、同質性2、抽象性3、代表性兩個基本特點:一是它是一個代表性的指標,代表總體各個單位某一數量標志的一般水平。它代表總體各單位標志值的集中趨勢。二是它把總體各個單位某一標志的差異抵消掉,而反映總體的綜合特征。1、可以消除因總體范圍不同而帶來的總體數量差異從而使不同的總體具有可比性。2、比較同類現象在不同時間一般水平的變化。3、分析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4、利用平均數可以進行數量上的估計推算。作用這么大!平均指標的作用:

平均指標的種類平均數動態平均數靜態平均數數值平均數位置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眾數中位數算術平均數平均指標的計算1、算術平均數(1)概念:總體各單位某一數量標志值的總和除以總體單位總數所得到的平均數。(2)基本公式:

(3)算術平均數分為:簡單算術平均數和加權算術平均數。簡單算術平均數

計算公式:

式中,

x表示各個標志值

n表示總體單位數

Σ是總和的符號它適用于資料未分組的情況。

舉例例:某農作物在五畝生產條件基本相同的地塊上試種,其收獲率(斤/畝)分別為:950、900、1100、…、1050、1000。則此農作物的平均收獲率可計算如下:平均收獲率=1000(斤/畝)1000(斤/畝)可作為這種農作物在5畝田塊試種收獲率的一般水平。加權算術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

式中:x表示各個標志值,f表示各組的頻數,Σ總和的符號。

它適用于各組次數不同的變量數列,如果是組距數列,應先計算各組的組中值。舉例按月工資分組(元)售貨員人數(人)各組的工資總額(元)xfxf12001250130013502040301524000500003900020250合計105133250某商場售貨員人數及工資資料該商場售貨員月平均工資為:結論:平均數水平高低受兩個因素的影響:

(1)變量x

(2)權數f,絕對權數表現為次數、頻數,相對權數表現為頻率。組距數列計算加權算術平均數先計算組中值,然后計算資料平均數。見P76例子。2、調和平均數

調和平均數又稱倒數平均數,是標志值倒數的算術平均數的倒數。示例設市場上某種蔬菜早市每斤0.50元,中午每斤0.40元,晚市每斤0.25元,若早、中、晚各買1元,問平均每斤的價格?平均價格是這樣一個計算過程:

4、眾數眾數:指在總體中出現次數最多或頻率最大的標志值。用M0表示。適用條件:只有集中趨勢明顯時,才能用眾數作為總體的代表值。

(1)單項式數列確定眾數:出現次數最多(頻率最大)的標志值就是眾數。

月工資額(元)工人數(人)17001800190020001530179合計71眾數是1800元。一、變異指標的概念和作用變異指標:用來測定總體各單位標志值之間差異程度的統計指標,又稱為標志變異指標或標志變動度。

它反映變量值的離中趨勢,也稱為離中趨勢指標。

請同志們思考:變異指標與平均指標的關系?例如:七個人的英語成績分別為:60分,80分,90分,40分,75分,68分,88分。平均成績為71.6分(平均指標,集中趨勢)最高和最低之差為50分(變異度指標,內部差異,離中趨勢)。變異指標的作用1、衡量平均數代表性的大小變異度指標值與平均數的代表性大小成反比。2、衡量現象變動的穩定性和均衡程度。變異度指標越小,現象變動的穩定性和均衡程度越高。3、計算抽樣誤差和確定樣本容量的依據。二、常用的變異指標變異指標全距平均差標準差方差標準差系數掌握它們的計算、特點和適用范圍。

4-192

(一)全距1、全距是總體各單位標志值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又稱極差,用R表示。公式:R=最大值Xmax-最小值Xmin2、優缺點:計算簡便,意義清楚,反映現象的差異程度較粗略,實用價值甚小。

4-193

(二)平均差1、平均差是總體各單位標志值對其算術平均數的離差絕對值的算術平均數。

(1)簡單式平均差

(2)加權式平均差2、優點:含義明確,計算也較簡便,能充分、客觀反映總體各單位標志值之間的差異程度。缺點:以絕對值為計算基礎不利于進一步的代數運算。

舉例例2:某車間有兩個小組,每組都是6個工人,各人日產量件數如下:第一組:20,40,60,80,100,120第二組:67,68,69,71,72,73試計算其平均差計算結果結果說明

在兩組工人平均日產量相等情況下,第一組的平均差(30件)大于乙組的平均差(2件),因而第一組平均數的代表性小于第二組。4-198

(三)標準差1、標準差是總體各單位標志值對其算平均數離差平方的算術平均數的平方根,又稱均方差或均方根差。標準差的平方即為方差。2、計算公式:

(1)未分組資料

(2)對已分組資料3、優缺點:最常用、最重要的測定變異度指標,計算繁雜。

例一:計算年齡的標準差學生代號學生年齡離差離差平方乙組丙組乙組丙組乙組丙組1234519192020221818182124-1-1002-2-2-11411004441116合計----6264-201

乙組大學生年齡的標準差為:丙組大學生年齡的標準差為:哪一組平均年齡的代表性大?優點:含義明確,計算也較簡便,能充分、客觀反映總體各單位標志值之間的差異程度。缺點:以絕對值為計算基礎不利于進一步的代數運算。2)對已分組資料3、優缺點:最常用、最重要的測定變異度指標,計算繁雜。

例二:計算月產量的標準差按月產量分組(件)工人數組中值總產量(件)離差離差平方離差平方加權(甲)fxxf100以下100~110110~120120以上1050301095105115125950525034501250-14-46161961636256196080010802560合計100-10900--6400平均月產量月產量的標準差(四)標準差系數1、

標準差系數又稱離散系數,它是標準差與算術平均數的比值,一般用%表示。計算公式為:

2、

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計算離散系數?

當兩個組的平均數不同,而我們又要比較兩組平均數的代表性、穩定性和均衡性時,則要計算離散系數。

第五章

時間序列

動態數列的概念和種類動態分析水平指標動態分析速度指標動態數列變動的分析第五章時間數列(動態分析法)5-209

第一節

動態數列的概念和種類動態數列是將不同時間的統計數據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起來而形成的統計數列,也叫時間數列或時間序列。

動態數列的兩個基本要素:時間發展水平二、時間數列的作用1、時間數列可以描述社會經濟現象發展狀態和結果;2、可以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發展趨勢和發展速度;3、可對以探索社會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4、是統計預測的一個重要內容;5、統計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5-211

三、時間數列的種類五、編制動態數列的原則

1、時間長短應該可比

2、總體范圍大小應該一致

3、指標的內容含義、計算口徑、計算方法應該可比。教材中是四項原則

第二節

時間數列水平指標時間數列水平指標發展水平平均發展水平增長量平均增長量一、發展水平1、發展水平是指動態數列中的每一具體指標值。它反映某現象在一定時期或時點所達到的規模或水平。用符號a表示。

是時間序列中各時期或時點的發展水平。2、在動態對比分析時,通常把作為對比基礎時期的水平,叫基期水平;所要分析的時期的水平,叫報告期水平或計算期水平。

二、平均發展水平

什么是平均發展水平?

平均發展水平,也稱序時平均數,是指根據動態數列中不同時期(或時點)上的發展水平計算出來的平均數。

是一種動態平均數序時平均數和一般平均數的比較序時平均數一般平均數共同點把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差異抽象化區別不同時間數量的平均動態平均數根據動態數列計算同一時間數量的平均靜態平均數根據變量數列計算統計學STATISTICS

序時平均數的計算:(一)絕對數(總量)動態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1、時期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直接采用簡單算術平均法,公式為:2、時點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1)連續時點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1)連續登記的情況公式:式中,a是各時點的發展水平,n是指標項數。絕對數動態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2)間隔登記的情況公式:式中,a是時點指標,f是各時點指標所持續的天數。(2)間斷時點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

1)間隔相等的情況統計學STATISTICS

2)間隔不相等的情況(二)相對數動態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1、基本公式式中:5-223

2、具體計算方法

(1)兩個時期數列對比組成的。

5-224

(2)兩個間隔相等時點數列對比組成的。

5-225

(三)平均數動態數列計算序時平均數1、一般平均數動態數列的序時平均數方法:將子項數列與母項數列各求序時平均數再對比計算。2、序時平均數動態數列的序時平均數采用簡單算術平均數和加權算術平均數計算。要分清楚哦!5-226

三、增長量

增長量=報告期水平-基期水平逐期增長量=報告期期水平-前期水平

累積增長量=報告期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

增長量關系:累計增長量等于相應逐期增長量之和。四、平均增長量

5-228

第三節

動態分析速度指標動態分析速度指標發展速度平均發展速度增長速度平均增長速度一、發展速度

發展速度是報告期發展水平與基期水平之比,通常用倍數或百分數表示。

根據對比的基期不同,發展速度可分為:5-230

(一)定基發展速度:報告期發展水平與最初水平之比。(二)環比發展速度:報告期發展水平與前一期發展水平之比。環比發展速度與定基發展速度的數量關系:

(1)環比發展速度的連乘積等于相應的定基發展速度,即:

(2)相鄰兩個定基發展速度之商等于相應的環比發展速度。

5-232

二、增長速度1、概念:增長速度是指報告期增長量對基期發展水平之比,通常也用百分數或倍數表示。2、公式:

增長速度3、

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長速度可分為二者之間沒有直接的換算關系哦!5-234

增長%1的絕對值

增長%1的絕對值是逐期增長量與環比增長速度之比,用以說明現象報告期比基期每增長%1所包含的實際經濟效果。即:5-235

舉例:廣東“九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有關動態分析指標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國內生產總值(億元)5733.976519.147315.517919.128464.319662.23增長量(億元)逐期-785.17796.37603.61545.191197.92累積-785.171581.542185.152490.363928.26發展速度(%)環比-113.69112.23108.25106.88114.15定基100.00113.69127.58138.11147.62168.51增長速度(%)環比-13.6912.238.256.8814.15定基-13.6927.5838.1147.6268.51增長%1的絕對值(億元)-57.3465.1973.1679.1984.645-236

三、平均發展速度平均發展速度:是環比發展速度的序時平均數。平均增長速度:是環比增長速度的序時平均數。二者關系:平均發展速度-1=平均增長速度

平均發展速度的計算方法:幾何平均法方程法5-237

1、概念:從最初水平出發,按照此法計算的平均發展速度所推算出來的最末水平,應等于實際最末水平。稱為水平法,又稱幾何平均法。

2、計算公式:(一)幾何平均法(水平法)(二)方程法1、概念:從最初水平出發,按照此法計算的平均發展速度所推算出來的各期發展水平的總和,應等于各期實際發展水平的累計數,稱為累計法,又稱方程法。2、計算公式:求解一元高次方程式:正根為所求平均發展速度。

第六章

統計指數第一節

指數的概念

廣義指數:反映社會經濟現象變動與差異程度的相對數。如:產量指數、出口額指數、產值指數、出口購買力指數、貿易條件指數等。

狹義指數:就是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對比的反映多種事物綜合變動或差異程度的相對數。如:產量總指數、物價總指數、成本總指數等。

指數是指某一經濟現象在某一時期內的數值和同一現象在另一作為比較標準的時期內的數值的比數。指數表明經濟現象變動的程度。6-242

二、指數分析法的意義和作用1、反映現象的總變動或差異程度。

指數分析法可以利用同度量因素把不能直接相加的現象過渡到可以相加的總量。2、進行因素分析。3、研究現象長期變動趨勢4、對經濟現象進行綜合評價和測定

想一想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吧三、指數的分類(一)按所反映的對象不同,分為個體指數:反映個體現象或個別事物變動或差異程度的相對數。常用的個體指數有:個體指數總指數總指數:反映特殊總體變動或差異程度的相對數狹義指數。總指數有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兩種形式。(二)按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的表現形式

(三)按所說明現象的特征不同(四)按其對比場合綜合指數平均數指數平均指標變動指數數量指標指數質量指標指數動態指數靜態指數廣本2.0小轎車的價格2003年22萬元,銷售量1萬輛;2004年價格21萬元,銷售量1.2萬輛。銷售額2003年22億元,2004年25.2億元。則:個體價格指數P1/P0=21/22=0.9545(環比指數、質量指標指數)個體銷售量指數q1/q0=1.2/1=1.2(環比指數、數量指標指數)銷售額指數=25.2/22=1.1454舉例:6-246

第二節

綜合指數一、編制綜合指數的一般原理綜合指數:用綜合法加總總體各部分數值來計算的指數。編制綜合指數要解決的兩個問題:要解決不能直接相加的問題要解決同度量因素“所屬時期”的問題

綜合指數是最基本的統計指數6-247

表6-2某商店三種商品銷售量和價格資料商品名稱計量單位銷售量價格(元)銷售額(元)基期報告期基期報告期基期報告期假定甲乙丙雙件套1000200020002000300025002010421104.520000200008000420003000011250400003000010000合計-----480008325080000問題:該商場的額的增加是因為價格上漲還是因銷售量的增長?

(1)引入同度量因素。(2)將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同一個時期。編制綜合指數的一般原則:編制數量指標指數時,將其同度量因素(質量指標)固定在基期。編制質量指標指數時,將其同度量因素(數量指標)固定在報告期。

解決的辦法二、數量指標指數的編制數量指標指數:是反映數量指標綜合變動程度的指數。如產品產量指數、商品銷售量指數、進出口商品數量指數等等。計算公式:這是拉氏指數公式!6-250

表6-2某商店三種商品銷售量和價格資料商品名稱計量單位銷售量價格(元)銷售額(元)基期報告期基期報告期基期報告期假定甲乙丙雙件套1000200020002000300025002010421104.520000200008000420003000011250400003000010000合計-----480008325080000舉例:舉例結果表明:三種商品報告期銷售量比基期增長了66.67%,由于銷售量的增長,商品銷售額增加的絕對值為:6-252

三、質量指標指數的編制質量指標指數是反映質量指標綜合變動程度的指數。如產品單位成本指數、價格指數、商品的流通費用指數等等。計算公式:這是派氏指數公式!編制綜合指數注意的幾個問題(1)選擇同度量因素和權數,結合研究目的和掌握資料定(2)指數的分子、分母包括的范圍必須一致(3)作為編制綜合指數的一般原則(數量指標指數應以基期質量指標同度量;質量指標指數應以報告期數量指標同度量),只是從一般應用意義上提出的。舉例,根據表6-2計算價格綜合指數如下:計算結果表明:三種商品報告期的價格比基期增長了4.06%,由于價格的增長,商品銷售額增加的絕對值為:第三節

平均數指數一、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利用加權算術平均法的原理可以將數量指標綜合指數的公式變形為加權算術平均法的形式。平均數指數是個體指數的平均數。平均數指數可用加權算術平均法計算,也可以采用加權調和平均法計算。算術平均數指數:二、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

利用加權調和平均法的原理,可將質量指標綜合指數的公式改為加權調和平均的形式。計算總指數的其他形式例如我國編制零售物價總指數常用的計算公式為:平均指數與綜合指數的聯系與區別聯系:在一定權數下,兩類指數之間有變形的關系。區別:1、平均指數不只是作為綜合指數的變形而使用的,它本身也是一種獨立的指數,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2、綜合指數需要全面的資料。加權平均指數可根據非全面資料來編制。3、綜合指數一般采用實際資料作為同度量因素,而平均指數除了可用實際資料作權數外,還可在實際資料基礎上確定比重作為固定權數來編制總指數。

第四節

指數體系和因素分析法

一、指數體系的概念和作用

指數體系:是指若干經濟上、數量上的相互聯系而形成的一個整體。指數體系的作用:一是利用指數體系,由已知的指數推算未知的指數;二是進行因素分析。1、銷售額指數=價格指數×銷售量指數

銷售額增減額=因物價變動而影響的增減額+因銷售量變動而影響的增減額2、總產值指數=價格指數×產量指數總產值增減額=因價格變動而影響的增減額+因產量變動而影響的增減額3、總成本指數=單位成本指數×產量指數生產費用增減額=因單位成本變動而影響的增減額+因產品產量變動而影響的增減額

幾種常用的指數體系:二、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就是借助指數體系來分析現象總變動中各因素變動的影響方向和程度。

1、應將影響事物發展的因素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2、遵循確定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則。3、各因素應按一定的順序排列: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或完全倒置過來,但不能亂。4、從相對數和絕對數兩方面分析各因素變動對事物總變動的影響。

因素分析法應注意的問題:(一)總量指標的兩因素分析法兩因素分析是將影響總量指標變動的兩個因素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然后按照確定綜合指數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則編制指數體系公式,從相對數和絕對數兩方面進行分析。例:銷售額=價格×銷售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