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與水滸傳-比較_第1頁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比較_第2頁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比較_第3頁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比較_第4頁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比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文學史習題人文科學系09級對外漢語余靜容《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多角度比較從成書上從成書時間上看,《三國演義》為元末清初,而《水滸傳》創作時間待考證,一般認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書。從成書過程上,《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成書過程有著相同點,都是來自積累而成,都有來自民間傳說和話本小說的材料。而《三國演義》更多地依據歷史記載,主要來自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羅貫中據史而演義,基本依據史書記述的歷史事實加以文學性的演義。從主題上他們都是英雄傳奇小說,但《三國演義》是貴族式英雄,而《水滸傳》是平民式英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都是寫了忠與奸的斗爭相同點。表現形式不同,《三國演義》是兩個政治的斗爭的,焦點在于百姓的態度,而《水滸傳》則是朝廷和江湖之間的斗爭,焦點是對君王的態度。從結構上《三國演義》有一個網狀的結構,嚴密、緊湊、宏大、和諧的。經線是三國的鼎立,緯線就是由興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網狀結構?;驗榘灾?,仁者之政,庸者之證的過程?!端疂G傳》的結構主要是單線發展,環環相扣,互相貫連,形成珠串式線形結構。但是《水滸傳》的結構并不是單一化的直線式結構,不同人物的傳奇故事之間的連接除了勾聯式之外,還有縱橫交叉、包孕式等。而在人物傳記的結構安排和布局上,實現了縱橫曲直的情節結構。如,如王進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東京,遠走華陰,引出了史進;而史進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尋師,引出了魯達;魯達被逼,流落東京,又引出了林沖;林沖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為納投名狀,又引出了楊志。從忠義上在封建社會里,儒家“仁義禮智信”思想統治著人們的,而“忠義”則作為了評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規范。在《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忠義”觀得到了大力的宣揚,發揮的淋淋盡致。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水滸傳》都頌揚忠義,且貫穿著全書,構成了小說的支柱力量。在這紛擾的斗爭中,忠是他們的導航,義是他們的斗力。也是這一個個重情重義的英雄,為我們演義了兩個不朽的長篇巨著。而在忠義的作法上二者皆有不同的表現。談談對主題和主旨的認識詞典上

主題:文藝作品中所表現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內容的主體和核心,是文藝家對現實生活的認識、評價和理想的表現。指文藝創作的主要題材。泛指主要內容。主旨:主要的意義、用意或目的。猶主張,主意。從作品中看《西廂記》主題:王實甫主題:“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比董西廂的“從古自今,自是才子和配佳人”的主題更進一步。公認的主題:是鮮明的愛情的主題,體現了愛情理想這一愿望。主旨:王實甫通過《西廂記》這一戲劇,來反對封建禮教的重點是反對“門當戶對”的婚姻觀,歌頌婚姻自主的進步理想。《水滸傳》主題:關于《水滸傳》的主題,有多種說法,但其對農民起義者正面、客觀而不失理性的描繪,是其突破封建社會文學傳統的一大要素,也確立了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話敘事文學深厚的民間色彩。

主旨:小說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寫出了“官逼民反”、“亂由上作”的歷史真實,揭示出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在于殘酷的封建壓迫和剝削,肯定和歌頌了農民革命斗爭的正義性。淺談《西廂記》與《牡丹亭》的比較概述《西廂記》是王實甫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賈仲明:“新雜劇,就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指出來其在元代戲曲史上的地位是我國戲曲藝術上的豐碑。它問世以后,風靡一代,它的進步思想傾向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對《牡丹亭》、《紅樓夢》等戲曲小說的創作有著直接的影響?!赌档ねぁ反砹藴@祖傳奇的最高城成就。明朝人沈德符稱“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彼麄鞒辛恕段鲙洝?,但也是文學史上的一個突破,《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朝《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比較從主題上《西廂記》與《牡丹亭》都是以愛情為題材的作品,且都是以封建時代上層社會青年男女反對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主為題材。雖然都是對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主的戲曲,但是其實兩部作品的主題并不完全相同?!段鲙洝贩磳Ψ饨ǘY教的重點是反對“門當戶對”的婚姻觀,歌頌婚姻自主的進步理想。而《牡丹亭》則重點在于反對“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學,要求個性解放。從體裁上《西廂記》和《牡丹亭》都是中國戲曲史上的杰出之作。但是在體裁上存在著差別,《西廂記》屬于元雜劇,以折為分幕單位,寫成了五本二十一折。元雜劇中指示人物動作和表情的術語為科?!赌档ねぁ穼儆诿鱾髌?,傳奇的分幕的單位不稱“折”而稱“出”,并加出目,其總共寫成五十五出。而元雜劇中指示人物動作和表情的術語為科介或介。從寫作手法上《西廂記》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杰作。它遵循現實生活發展的邏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來表現生活和劇中的人物、事件力求表現出現實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而文章中最終有情得眷屬,作品也說出“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愿望,希望后人的才子佳人都能如愿。《牡丹亭》則不同,它是一部浪漫主義的杰作。用幻想的情節來表現理想與現實,個人與時代的矛盾沖突。杜麗娘的《驚夢》、《尋夢》等都通過幻想的情節,來表現他們對青春的珍惜,對愛情幸福的向往,對個性解放的追求,以及這種理想的追求與時代思潮,與反動的程朱理學,與社會黑暗現實的矛盾。《牡丹亭》不但通過“夢境”與“真境”來表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更可貴的是湯顯祖很自覺地在作品里表現人們為實現理想而作的頑強的斗爭,表現理想一定戰勝黑暗現實。從人物形象上從封建家長上同:崔母與杜寶都是封建統治下的家長,他們受慣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觀影響,不許自己的女兒作出有違常理的愛情追求。但是二人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異:崔母是一個封建的衛道士,她恪守封建中“門當戶對”的婚姻制度。她的“賴婚”與“逼試”,都是為了要“門當戶對”不招“白衣女婿”。她不僅在思想上維護封建禮教,而且在行動上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加以干擾和阻難,一心只惦記著“相國家譜”,表現了統治階級欺詐權變的性格特征。《牡丹亭》里的杜寶是一個有愛國心的正直清廉的官僚,是封建理學的代表人物。他用封建禮教來教育女兒,不許午睡,不準游園,也不相信男女之間還會產生愛情。他維護封建禮教的重點,不在“門第觀念”,他要“存天理滅人欲”,提倡程朱理學的禁欲主義,所以,雖然柳夢梅已經中了狀元,他還是不肯認女婿。他的性格特征是道學先生的固執和迂腐。從女主角上同:杜麗娘與崔鶯鶯都是大家閨秀且是才女,都敢于反對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主的女性。在婚姻愛情的路上,都勇敢地去追尋,敢于與封建禮教相抗爭,最終都有情人終成眷屬。二者都是文學史上可歌可泣的女性代表。不過,她們的性格上都是處于矛盾的狀態,都不夠徹底地反抗。異:崔鶯鶯屬違背“父母之命”二突破“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不愿嫁給宰相之子鄭恒,而愛上了白衣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