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標市政綜合管溝工程_第1頁
技術標市政綜合管溝工程_第2頁
技術標市政綜合管溝工程_第3頁
技術標市政綜合管溝工程_第4頁
技術標市政綜合管溝工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技術標市政綜合管溝工程1.構造設計 (1)建筑設計1)裝修做法:管溝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管溝內側混凝土表面應平整光滑,應符合《清水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JGJ169-)》中普通清水混凝土規定,不做裝修。2)建筑防水:本工程防水等級為二級。主體構造,采用外包自粘聚合物改性瀝青聚酯胎防水卷材(單層3mm厚);施工縫及變形縫處予以加強;變形縫處加設橡膠止水帶。3)建筑防火:管溝主體耐火等級為一級,火災危險性分類為丁類。4)管溝內單側設排水溝,管溝底做C20混凝土橫向找坡層,坡向排水溝,排水溝隨管溝縱坡與低點設立的排水井連接,排水井上設玻璃鋼鏤空格柵,尺寸現場裁制。5)管溝內鋼梯及豎爬梯均采用熱浸鋅鋼材料,構造形式及安裝做法均選自《鋼梯》02J401,施工前應根據圖集選擇對應的預埋件,避免遺漏。(2)構造設計1)本構筑物構造安全等級:二級;2)設計使用年限:1;3)抗震設防分類:乙類,抗震設防烈度:8度(0.2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類別為Ⅲ類;4)鋼筋混凝土構造的裂縫控制等級:三級,最大裂縫寬度限值:0.20mm。5)混凝土環境類別為二b類。6)重要設計荷載恒載:考慮覆土重(18kN/m3)及構造自重(25kN/m3)活載:汽車荷載按《都市橋梁設計規范(CJJ11-)》中都市-A級考慮;地面堆載10kN/m2管溝及夾層樓面活荷載原則值按4kN/m2。(3)選用材料1)鋼筋:A-HPB300、C-HRB400。2)鋼型材、板材:Q235B。3)混凝土:主體采用C35,P8,抗凍等級F150;墊層為C15,二次澆筑為C20。材料的普通規定:混凝土中骨料為非堿活性骨料,最大水膠比0.5,最大氯離子含量0.06%?;炷羶葢獡郊游⑴蛎浶头浪畡卯a品應按照《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規定選用,混凝土膨脹率不不大于1.5X10-4,限制干縮率不不不大于3X10-4。摻加量在擬定供應商后,根據產品性能經適配后擬定。4)鋼梯需采用熱浸鋅型材;欄桿采用不銹鋼欄桿。(4)地基基礎地基基礎設計等級:丙級;采用天然地基,地基承載力特性值不不大于120kpa。局部軟弱層,采用換填級配砂石解決。(5)基坑開挖與支護基坑安全等級為三級。原則段基坑,在有條件的狀況下應以放坡為主;節點處、局部較深的、無放坡條件的基坑應采用更有效的支護方式?;又ёo工程應請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專項設計,基坑開挖與監測應按照《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規定執行。(6)基坑回填1)回填材料規定:回填材料宜選用素土,不得含有50mm以上的磚、石等硬塊,不準用腐植土、淤泥及工程性質不良的土。2)回填時應沿管溝對稱進行,分層扎實,填土含水量以靠近最佳含水量為宜,回填壓實系數不不大于0.95。3)管溝頂0.5米范疇填土施工時,應采用人工夯打或輕型機械壓實,嚴禁車載機械直接作用在構造上。(7)鋼筋混凝土構造構造規定1)變形縫設立:原則段沒25m左右設一道變形縫,縫寬30mm;2)鋼筋保護層:鋼筋凈保護層厚度,底板下層為40mm,其它35mm;3)全部砼側墻及中隔墻兩層鋼筋網間設A8@600×600拉結鋼筋;底板、頂板及夾層上下鋼筋網間設C16@1000×1000馬鐙筋。4)鋼筋錨固及搭接應滿足構造規定。5)預留、預埋件墻上孔洞必須事先預留,嚴禁后鑿,施工前應認真核對其它專業圖紙,以免遺漏。穿墻套管應按有關專業規定事先預埋,并按規定進行洞口加固。6)施工縫側壁水平施工縫應留在高出底板頂面不不大于300mm位置,施工縫應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執行。水平施工縫澆注前,應將其表面浮漿及雜質去除,然后涂刷混凝土界面劑,再鋪30mm厚1:1水泥砂漿,并及時澆注混凝土。2.綜合管溝布置和規定市政綜合管溝系統沿前途路、錦繡東路、錦繡西路、前途南路呈“井”字形布置。3.綜合管溝的分艙與斷面布置(1)分倉原則1)熱力一次線單獨分艙布置,并嚴格與其它管道分艙隔離。2)給水、再生水、通信等管線集中布置在水信艙。3)綜合管溝采用雙艙形式,將給水管線、再生水管線、通信管線集中布置于水信艙,熱力單獨布置于熱力艙。規劃沒有熱力管線的路段采用水信單艙形式。4)雨水、污水、燃氣、市政電力等管線不進入綜合管溝,單獨敷設。(2)豎向排布原則1)重介質管道在下,輕介質管道在上。2)小斷面管道在上,大斷面管道在下。3)水艙管道排布自上而下的次序應是消防水、給水、再生水。4)管溝自用線纜布置在頂層排架,市政線纜布置在下層排架。5)出線多的配送管道在上,輸送管道在下。6)人行通道中間布置,通道尺寸和管線間距滿足檢修人員通行規定。7)需要經常維護的管種貼近中間通道。8)管道與墻、管道之間間距均需滿足檢修規定。(3)斷面布置各條道路的綜合管溝設計入溝管線狀況以下:前途路(東四環路~化二東側路)綜合管溝收納有2-D600毫米熱力管線,DN400毫米給水管,DN300毫米再生水管、通信電(光)纜(弱電橋架相稱15孔+2孔柵格管)。錦繡東路(觀音堂路~廣渠路)綜合管溝收納有2-D400毫米熱力管線,預留DN300毫米給水管,DN300毫米再生水管、通信電(光)纜(弱電橋架相稱12孔+1孔柵格管)。錦繡西路(觀音堂路~廣渠路)綜合管溝收納有2-D250毫米熱力管線,DN600毫米給水管,DN200毫米再生水管、通信電(光)纜(弱電橋架相稱15孔+1孔柵格管);錦繡西路(前途路~廣渠路)綜合管溝收納有2-D600毫米熱力管線,DN600毫米給水管,DN200毫米再生水管、通信電(光)纜(弱電橋架相稱15孔+1孔柵格管)。管溝斷面考慮到管道安裝、檢修維護和人員通行空間,并預留一定管道空間。(見圖2-1)綜合管溝原則斷面圖前途南路(錦繡西路~錦繡東路)綜合管溝收納有DN300毫米給水管,DN200毫米再生水管、通信電(光)纜(弱電橋架相稱12孔);前途南路(錦繡東路~化二東側路)綜合管溝收納有2-D200毫米熱力管線,DN300毫米給水管,DN200毫米再生水管、通信電(光)纜(弱電橋架相稱12孔)。4.平面設計市政綜合管溝布置在道路兩側地塊對公用管線的需求量大的一側,平面布置滿足與其它市政管線的間距規定。投料口、通風口、出入口等附屬設施滿足道路及都市景觀及功效規定。綜合管溝平面轉彎半徑,滿足綜合管溝內各市政管線(如熱力管線)的轉彎半徑及安裝規定。5.綜合管溝在道路內的位置綜合管溝放置在道路一側。管溝位置以水信艙中線為管溝基準定位線擬定。前途路自道路樁號0+378~0+580,綜合管溝基準定位線位于永中南側20.0米;自道路樁號0+580~1+358,綜合管溝基準定位線位于永中南側9.5米。前途南路自錦繡西路至道路樁號0+720,綜合管溝基準定位線位于永中南側7米。錦繡西路自道路樁號0+040~1+063,綜合管溝基準定位線位于永中東側6.0米。錦繡東路自道路樁號0+040~1+040,綜合管溝基準定位線位于永中西側7.0米。6.縱斷設計綜合管溝最小坡度為5‰,滿足溝內排水需要,最大縱坡按不不不大于20%控制,坡度走向結合道路縱斷設計、雨污水管線高程和節點覆土規定綜合考慮。按道路設計地面高程,綜合管溝的平均覆土約3米,局部下沉以避讓雨污水重力流管線。7.分艙設計綜合管溝設立水信艙和熱力艙,將給水、再生水和通信管線集中布置在水信艙,熱力單獨分艙。(1)水信艙給水管道、再生水管道在出線處設立閥門進行控制。管道在管溝敷設,確保管道的排氣閥、排水閥、伸縮賠償器、閥門等配件安裝、維護的作業空間。三通、彎頭等管道應力比較集中的部位,設立供管道固定用的支墩或預埋件。電信支(橋)架(管溝內電纜支架全部采用金屬支架并做防火解決),側墻出線預留預埋。在綜合管溝頂板處,設立供水管道及附件安裝用的吊環或拉環,拉環間距4m。綜合管溝的兩側側墻上每隔6m設立預埋扁鋼(寬200mm,通長設立)。(2)熱力艙熱力管為供熱、回水雙管路布置。設有滑動支架、固定支架及其支架構造預埋等,其它部分待熱力管道安裝時實施。在綜合管溝頂板處設立熱力管道及附件安裝用的吊環或拉環,拉環間距4m。綜合管溝的兩側側墻上每隔6m設立預埋扁鋼(寬200mm,通長設立)。熱力管道保溫材料采用A級不燃或B1級難燃保溫材料;熱力艙有操作人員在管溝內工作時,環境溫度不超出40℃。熱力艙內由熱力部門按照其專業規定設立“隔離門”等逃生方法。8.節點設計綜合管溝的交叉點、出支線、端頭等處設立節點滿足綜合管溝內管線交叉需要,節點還涉及進排風井、投料口、人員進出口以及人員逃生孔等。(1)通風井涉及自然進風井和進風亭、機械排風井和排風亭。進、排風亭均考慮防水設計,以避免事故發生。(2)綜合管溝交叉節點在前途路與錦繡西路、錦繡東路的交叉路口,前途南路與錦繡東路交叉路口,有雙向的綜合管溝呈“十”字交匯,設立四通節點。前途南路與錦繡西路丁字路口處,設立三通形式節點。(3)出支線節點溝管出線均采用支溝形式。綜合管溝干溝分別引出水信支溝和熱力支溝,進入建筑用地紅線1m,端頭設入孔,管線通過穿墻套管出線后分別與社區管線相連。干支管溝連接處設立出支線節點。(4)投料口在綜合管溝直線度按照不不不大于400m間隔設立投料口。總投料口設計尺寸為1.0m×6.5m;夾層內水信艙投料口尺寸為1.0m×6.5m、熱力艙投料口設計尺寸1.0m×6.5m??偼读峡谠O立在綠化隔離帶內,采用混凝土蓋板封閉,并設立人員逃生入孔(井蓋)。(5)人員進出口和人員逃生孔綜合管溝設立通道連接監控中心,正常狀況下人員由監控中心進出綜合管溝。同時在錦繡西路和前途南路節點附近增設一處人員出入口,以方便管理人員和緊急救助人員出入。人員進出口通道斷面為單孔2200×2400毫米。人員逃生孔間距不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