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0一八年十月
萬科凌越商務中心B3#樓及B區、D區地下室基坑支護監測方案 項目負責:校對:審核:項目地址:佛山市順德區會展大道以南、會展中路以西10月15日目錄TOC\o"1-4"\h\z\u11940一、項目概述 417570二、監測目的 429963三、監測執行規范和根據 524724四、監測項目及內容 527616五、監測點的布設 621433六、監測項目的實施 6257641、監測控制網的布設 6264782、豎向位移觀察 8208943、水平位移觀察 916849七、監測周期、頻率 94510八、監測控制指標(報警值) 1031479九、監測設備 1118144十、本工程監測人員的配備 1121690十一、監測成果反饋 1231261十二、質量及安全確保方法 12附:1、監測點平面布置圖一、項目概述本項目擬建的萬科凌越商務中心B3#樓及B區、D區地下室基坑支護工程位于佛山市順德區會展大道以南、會展中路以西。總用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76696.6平方米。本項目重要擬建物涉及萬科凌越商務中心B3#樓及B區、D區地下室和其它配套設施。本基坑開挖深度為9.05米~15.20米(考慮到承臺墊層底),坑中坑二次開挖4.50米~5.70米。基坑圍護辦法:本基坑三層地下室區域采用地下持續墻+三道混凝土支撐支護,一層地下室區域采用單排灌注樁+一道混凝土支撐支護;地下室負一層和負三層的分界處高差6.15m,采用雙排樁支護;坑中坑相對開挖深度4.50m~5.70m,采用單排灌注樁+鋼管內支撐支護;坑底1.2m高差分界處采用放坡支護。基坑西側為地鐵三號線美旗站,地鐵線路為南北向,下穿上水河,然后沿規劃道路敷設,現在地鐵三號線美旗站已完畢主體構造施工,美旗站-水口站區間已完畢荷岳路北側部分的地面加固(采用三軸攪拌樁加固),本項目圍護構造距離地鐵盾構區間近來約16.8m。基坑北側為會展大道。基坑南側為荷岳路,紅線內有電力、電信等市政管線和雨污水管道。場地東北側為潭州會展中心配套交流中心按四星級酒店原則設計,基坑深度9.3~11.6m,采用灌注樁+一道混凝土內支撐支護。本項目圍護構造距離交流中心圍護構造近來約42m。場地東南側為潭州會展中心在建主體建筑,主體為鋼構造,樁基礎。本項目圍護構造距離交流中心圍護構造近來約57m。按照有關規范,本項目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均為一級,設計使用年限自支護構造竣工之日起計一年。二、監測目的通過監測工作,能夠達成下列目的:①、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由于土體成分和構造的不均勻性、各向異性及不持續性決定了土體力學性質的復雜性,加上自然環境因素的不可控影響,必須借助監測手段進行必要的補充,方便及時采用補救方法,確保基坑穩定安全,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②、驗證設計、指導施工通過監測能夠理解周邊土體的實際變形和應力分布,用于驗證設計與實際符合程度,并根據變形和應力分布狀況為施工提供有價值的指導性意見。③、保障業主及有關社會利益通過對周邊環境監測數據的分析,調節施工參數、施工工序、重車進出以及停靠位置,確保地下管線的正常運行,有助于保障業主及有關方的利益。④、積累地區性基礎工程施工經驗通過對圍護構造、周邊環境等監測數據的分析和整頓,理解施工期間各監測對象的實際變形狀況及所受的影響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性,為佛山市地區性類似的工程積累經驗。三、監測執行規范和根據①、《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②、《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③、《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④、《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⑤、《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程》(DB33/T1008-)⑥、《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33/1001-);⑦、《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⑧、本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基坑支護設計方案;四、監測項目及內容根據本基坑圍護設計方案結合周邊環境狀況,根據基坑監測有關規范規定,擬定本基坑監測內容及數量以下:①、基坑頂水平位移監測點108個;②、基坑頂沉降監測點108個。五、監測點的布設根據設計規定及萬科凌越商務中心B3#樓及B區、D區基坑周邊環境狀況,布設各監測點詳坑頂沉降及水平位移監測點平面布置圖(后附):基坑支護及開挖施工場地變形觀察的目的是通過對設立在場地的觀察點進行周期性的測量,求得各觀察點坐標變化量和高程變化量,為支護構造和地基土的穩定性評價提供技術數據。按照設計規定本次沿基坑頂部設立坑頂沉降及水平位移監測點監測點,具體做法是在基坑坑頂的對應位置用膨脹螺絲打入指定位置,用紅漆做好記號,并做好明顯標志,便于尋找和觀察,同時也避免被破壞。共設點108個,編號為W1~W108。監測點埋設避開基坑護欄,在地面上設立明顯標記,必要時加蓋子保護。六、監測項目的實施1、監測控制網的布設監測控制網重要用于圍護體頂部的位移和沉降監測。監測控制網分兩部分:1、平面控制網:用于各水平位移監測項目平面控制基準;2、水準控制網:用于各垂直位移監測項目(即沉降監測)的高程控制基準。平面控制點計劃布設4個,編號為P1~P4,控制區域為整個監測區。為使測距、測角誤差在橫、縱坐標上均勻分布,網形為閉合導線網,引測外方向為施工用平面控制網。點位設在穩定、安全的地方,有條件可采用固定觀察墩;普通在地面埋設鋼釘點,頂上刻劃“+”字。水準控制點計劃布設3個,編號為BM1~BM3。建立閉合環與施工高程控制點,后來每月應進行一次聯測以校核它的穩定性。(1)、儀器設備選用平面控制點測量用LeicaTS06全站儀,其標稱精度為:測距±(2+2ppm*D)mm,測角±2?。圖1LeicaTS06全站儀水準測量用TrimbleDINI03電子水準儀配合精密銦鋼水準尺進行觀察,其標稱精度為:±0.3mm/km。圖2TrimbleDINI03電子水準儀(2)、控制測量精度規定水準控制網按國家二等水準規定進行,各項技術指標以下:等級讀數基附差測站附合差路線閉合差備注二等水準0.3mm0.5mm±2LmmL為公里數平面控制網采用二級都市導線,其各項技術指標以下:等級測角中誤差邊長中誤差點位中誤差備注二級導線±21/10000±1mm測量過程中應恪守“五固定”原則:固定觀察人員;固定觀察儀器;固定觀察水準尺;固定觀察路線;固定觀察辦法,盡量減少系統誤差的影響。測量成果經內業檢查合格后,通過平差辦法求得各點的最后成果。2、豎向位移觀察1)監測的內容監測基坑圍護構造頂部豎向位移即沉降狀況。2)基準點的布設基準點布設在施工現場基坑周邊安全穩定的地方,擬設3個點構成首級監測高程控制網,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加密發展。基坑支護施工期間,對基準點進行3次以上的初值測試,并用專門軟件進行嚴密平差。土方開挖期內,對基準點定時(一種月一次)進行復核。若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數據異常時,立刻進行復核。3)監測原理與辦法①、水準控制網觀察水準控制網的觀察采用閉合水準路線能夠只觀察一次(相似點將進行兩次觀察),也能夠采用附合水準路線,必須進行來回測。取兩次觀察高差中數進行平差。水準控制網的重要技術規定見下表。沉降監測控制網的重要技術規定表表2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來回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高差之較差(mm)觀察辦法及技術規定II±1.0±0.300.60√n0.8√n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規定作業注:n為測站數。②、沉降監測點觀察根據水準控制線路測出的各控制點高程數據,觀察周邊的各建筑(構)物沉降點,采用閉合線路或附合線路。建筑物沉降點觀察時,各觀察點也可采用支點觀察,但支點站數不得超出2站,且支點觀察必須進行兩次觀察。沉降監測點的精度和重要觀察辦法見下表3。沉降監測點的精度和重要觀察辦法表表3等級高程中誤差(mm)相鄰點高差中誤差(mm)來回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觀察辦法及技術規定III±1.0±0.50.5√n按國家三等水準測量技術規定作業注:n為測站數。4)監測儀器與精度:DS05型水準儀,精度為±0.4mm/km。3、水平位移觀察1)監測的內容監測基坑圍護構造水平位移等狀況。2)基準點的布設基準點普通布設與豎向位移基準點同一點。在施工現場基坑頂周邊安全穩定的地方,擬設3個點構成首級監測高程控制網,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加密發展。基坑支護施工期間,對基準點進行3次以上的初值測試,并用專門軟件進行嚴密平差。開挖期內,對基準點定時(一種月一次)進行復核。若在測試過程中發現數據異常時,立刻進行復核。3)測試辦法:水平位移監測采用NTS-302B型全站儀進行測量。采用假定坐標法測量。取三次觀察平均值作為監測點的初始值。對每次測量的數據和前次的數據進行計算出單次水平位移量。七、監測周期、頻率⑴、監測周期監測周期自從基坑支護施工開始直至土方開挖,到地下室頂板完畢、地下室外墻外側土方回填完畢。⑵、監測頻率根據國標GB50497-《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及JGJ8-《建筑變形測量規范》原則規定及設計圖紙的規定,監測頻率見下表。在基坑支護及土方開挖施工期間,監測頻率為1~2天1次(同時亦可按照施工進度需要作對應調節);地下室底板澆注后7天內,每1-3天1次,底板澆注后7~14天時,每3-5天1次,底板澆注后14~28天時,每5-7天觀察1次,底板澆注后超出28天時,每10天1次;監測數據有突變,變形速率較快或現場施工發生險情等時及碰到臺風、暴)應加密監測。1.監測:(1)測量采用全站儀、精密水平儀和鋼尺,固定測量工具,固定人員,觀察前應嚴格校驗儀器。(2)測量精密宜采用三級水準測量,視線長度宜為20~50米,視線高度不適宜低于0.3米,水準測量應采用閉正當。(3)2天一次,在觀察過程中,現場監測的時間間隔應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GB50497-)中的規定。另外逢暴雨后應加測一次,當變形變化速率較大時,應加密觀察次數,當有事故征兆時,應持續觀察。每次的監測成果應及時向業主、設計和監理單位如實報告,以擬定和優化下一步的施工參數。2、有關注意問題:A、定時進行控制點檢查。B、根據工況及上次監測數據有重點性的進行局部監測和調節監測頻率。八、監測控制指標(報警值)根據基坑支護設計方案及GB50497-《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規范》的規定結合同類項目的經驗,監測項目報警值以下:當出現下列狀況之一時,必須立刻進行危險報警,并應對支護構造和基坑周邊環境中的保護對象采用應急方法。(1)、監測數據達成監測報警值的累計值。(2)、基坑支護構造的位移值忽然明顯增大或基坑出現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較嚴重的滲漏等。(3)、周邊建筑的構造部分、周邊地面出現較嚴重的突發裂縫或危害構造的變形裂縫。(4)、根據工程經驗判斷,出現其它必須進行危險報警的狀況。九、監測設備投入本工程的監測儀器設備表序號儀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標稱精度單位數量應用項目1水準儀TrimbleDini030.3mm/km臺1垂直位移3全站儀LeicaTS06±(2+2ppm*D)mm±2?臺1水平位移十、本工程監測人員的配備姓名項目職務備注陳海偉現場負責數據分析、巡視熊建鋒技術負責報告審核陳日明管理負責數據采集岑興濠現場監測數據采集十一、監測成果反饋觀察工作結束后,應提交下列成果:《基坑支護構造頂部水平位移監測成果》《基坑支護構造頂部沉降監測成果》。在正常監測時普通狀況下當天監測,在下一次監測時提交監測報告,在監測發現達成報警值時及時向監理、施工方和業主報告,并在第一時間電話告知業主、監理和施工方。再次,盡量協助業主、監理、施工方和設計人員分析解決施工中的問題,主動為施工方出策劃策。十二、質量及安全確保方法1、質量確保方法工程的人員進行具體技術、質量和安全交底,明確各監測人員的職責。經常和參建各方溝通聯系,及時提供監測資料,將狀況反饋到各方面。如果監測數據達成報警值原則,及時核算,立刻報警。對投入使用的儀器定時校核,確保采集的數據真實、可靠。主動開展自檢和互檢工作,確保提供精確無誤的監測資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會考試內容概述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師考試的重要信息來源及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模擬測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資產保全與增值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檢測的法規解讀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職業現狀試題及答案
- 惠州酒店亮化施工方案
- 2024項目管理執行效果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技術人員的職業發展方向試題及答案
- 整合資料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試題及答案
- 屈光參差(anisometropia)課件
- 醫務科依法執業自查表
- 機器學習-聚類分析
- 書香家庭申報表參考模板
- 組織供應,運輸,售后服務方案
- 安全閥管理臺賬
- 中國胃腸間質瘤診斷治療共識(完整版)
- 員工手冊(國企通用版員工手冊)
- 2023年高速公路監理工程師質量目標責任書
- 口腔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書
-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制講座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