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牙宣的診療_第1頁
中西醫:牙宣的診療_第2頁
中西醫:牙宣的診療_第3頁
中西醫:牙宣的診療_第4頁
中西醫:牙宣的診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西醫:牙宣的診療牙宣多因胃火上炎,燔灼齦肉,或臟腑虛損,齦肉失養所致,是以齦肉萎縮,牙根宣露,牙齒松動,齦齒間滲出膿血為主要表現的牙齒疾病。屬西醫牙周病范疇。[歷史沿革]古代文獻有關牙宣癥狀的記載,最早見于《內經》。《素問·診要經終論》說:“少陰終者,面黑齒長而垢……。”所謂“齒長而垢”,當包括了牙齦出現萎縮,牙槽骨的吸收,牙根外露及牙垢附著等多種臨床癥狀。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對牙宣的病因病理有明確的論述,指出:“手陽明之支脈入于齒,足陽明之脈又遍于齒。齒為骨之所終,髓之所養。經脈虛,風邪乘之,氣血不能榮潤,故令搖動。”認為牙齒動搖與經脈虛、氣血不足和風邪入侵有關。唐·王燾《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對于食床(即牙結石)有專門的論述,并引用《養生方》中的一段記載,準確地指出了牙石形成與其發病的關系。宋·趙佶《圣濟總錄·口齒門》說:“氣血不足,揩理無方,風邪襲虛,客于齒間,則令肌寒血弱,齦肉縮落,漸至宣露,永不附著齒根也。”認為牙宣癥狀產生的原因與氣血不足,風邪襲虛有關。明·吳崐《醫方考》卷五強調牙宣發生與腎虛的關系。指出:“腎主骨,腎虛則髓弱,髓弱則骨枯,骨枯則不能固齒,故令齒長而動。”清·林珮琴《類證治裁》卷六:“若腎元虛,牙齦宣露動搖,宜大補,六味丸、還少丹。”對牙齦宣露,牙齒動搖,提出從腎辨治。唐容川《血證論》卷二中則認為牙床病變是因胃火上炎之故。如說:“齒雖屬腎,而滿口之中,皆屬于胃……牙床尤為胃經脈絡所繞,放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綜上所述,歷代醫家對本病的論述,注意其發病的內在因素,即腎虛、氣血不足及胃火上炎。【病因病理】牙宣之病變雖在牙周組織,但與全身臟腑氣血陰陽之盛衰有密切的因果關系,尤其與胃火、腎虛、氣血不足等關系密切。1.胃火燔齦:上下牙床屬陽明大腸和胃經所循。平素飲食不節,嗜食膏粱厚味,使胃腑積熱,循經熏蒸齒齦,傷及齦肉血絡,齦肉腐化滲血溢膿,久則齦萎根露,牙齒松動。如《明醫雜著》卷之三說:“蓋齒雖屬腎,而生于牙床,上下床屬陽明大腸與胃,猶木生于土也。腸胃傷于美酒厚味膏粱甘滑之物,以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由是齒不得安而搖動,黑爛脫落也。”2.陰虛牙齦失養:腎主骨,齒為骨之余。久病耗損,勞倦過度,生育過多,房室不節,均導致腎虛精虧髓少,精髓不得上達,齒失涵養。兼以陰虛火旺,熏灼齦肉,久則牙齒疏豁,根露動搖。《仁齋直指·齒論》說,“齒者,骨之所終,髓之所養,腎實主之。故腎衰則齒豁,精盛則齒堅,虛熱則齒動。”3.氣血不足,牙齦失養:素體虛弱或久病耗傷,氣血不足,齒齦失于涵養,外邪乘虛侵襲,或溫熱病后,邪滯牙齦,正不勝邪,齦肉為邪所犯而發病。【臨床表現】[癥狀]本病的主要癥狀是患牙松動,咀嚼無力,冷熱痠痛,經常滲血或溢膿。[檢查]口腔不潔,或有大量牙石積于齒隙,齒齦萎縮,色或紅或淡;齒根外露,按壓時常有膿液溢出,患牙松動,日久逐漸脫落。【辨證論治】一、胃火燔齦證[主證]齒齦紅腫痛,滲血溢膿,口臭,煩渴多飲或喜冷飲,多食易饑。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厚,脈滑數。或見齒隙積垢,齒根宣露,口舌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等證。[證候分析]牙床為胃腑脈絡所循經,胃有積熱,循經上炎,故齒齦紅、腫、痛;齦肉被灼傷,傷及脈絡則出血、溢膿;火熱傷津,故煩渴多飲;胃火熾盛,火能消谷,故多食善饑;口臭,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為胃腑熱盛之象。胃腑濕熱,熏蒸日久,而見齒隙積垢,齒根宣露;內損胃陰,津不上承,故口舌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為胃陰不足之征。[治法]清胃瀉火,消腫止痛。[方藥]清胃散。方中黃連苦寒直折胃腑之火;生地、丹皮、當歸養血涼血清熱;升麻清熱解毒,引藥上行。亦可用涼膈散,瀉火通便,清上瀉下,使邪熱隨大便而解。胃明不足者,宜用甘露飲,以養陰清胃。二、陰虛牙齦失養證[主證]牙齒疏豁松動,咀嚼無力,冷熱腹痛,齒齦潰爛萎縮,齒根宣露,潰爛邊緣微紅微腫,或有頭暈、耳鳴、手足心熱,腰痠,舌質紅干,少苔,脈細數。[證候分析]腎虛精虧髓少,骨失濡養,則齒為之疏豁不固而松動,咀嚼無力;齒齦為虛火久熏,則潰爛萎縮根露;齒根外露,故遇冷熱痠痛;潰爛邊緣微紅微腫,乃虛火熏蒸所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痠;陰虛生內熱,故見手足心熱;腎陰虛精不能上承,而頭暈耳鳴。舌紅干,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征。[治法]滋養腎陰,益精固齒。[方藥]六味地黃湯加味。若虛火證明顯者,酌加知母、黃柏,以降虛熱,利口齒。臨床亦常用玉女煎加減運用,以滋腎陰,瀉胃熱。若患者表現為牙齒疏豁松動,齒齦萎縮,色暗紅,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痠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癥者,多屬陽虛牙齦失煦證,治宜補腎填精,溫陽煦齒,用腎氣丸加減。方中附子、肉桂溫補腎陽為主,六味地黃丸協調陰陽為輔。此型較少見,往往見于牙宜晚期階段及陰損及陽者。三、氣血不足,牙齦失養證[主證]牙齦萎縮色淡白,齒根宣露且松動,咀嚼乏力,牙齦經常滲血,刷牙及吮吸時易出血,面色白,畏寒倦怠,頭昏眼花,失眠多夢,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證候分析]氣血不足,齒齦失于濡養則牙齦萎縮色淡白,齒根宣露松動,咀嚼乏力;氣虛不能攝血,血不循經,故易出血;血虛不能榮于上,則面色白,頭昏眼花;心失血養,神不安而失眠多夢;氣虛不能溫養周身,外不能充皮膚、密腠理,故畏寒倦怠。舌淡苔薄,脈沉細均為氣血不足之表現。[治法]調補氣血,養齦健齒。[方藥]八珍湯。或用十全大補湯。在上述三型辨證治療中,還應根據局部癥狀,適當選加藥物。如齦肉紅腫較甚,可選加蒲公英、牛蒡子、連翹等以清熱消腫;潰腐溢膿較多,選加馬勃、白芷、桔梗等以清熱排膿祛腐;牙齒松動,選加當歸、白芍、黨參、黃芪、補骨脂等以調補氣血固齒;出血多者,屬虛證加當歸、阿膠等以養血止血;屬于實證加炒蒲黃、丹皮等以涼血止血。【其他治療】一、外治1.外搽法:主要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祛腐生肌的藥物散劑搽于牙周,多適用于牙宣實熱證。清胃散,或擦牙固齒散,每日3~4次。2.涂敷法:主要用疏風和血,固齒生肌的藥物膏劑敷貼牙周,多適應用于牙宣虛證。護牙膏,牙宣膏,每日2次。二、針刺療法選手足陽明經穴為主,以調整胃腸功能,達到清熱瀉火固齒的目的,宜局部取穴與循經取穴相配合。屬于實證者,針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屬于虛證者,針用補法,并可配合溫和灸。每次選2~3穴,每日針刺1次,5~7天為1療程。常用穴位:合谷、內庭、頰車、下關;實熱證配二間、曲池、足三里等,以清熱瀉火,消腫止痛。虛證配太溪、陰谷、行間等,以補虛固齒。三、潔齒法一般用潔齒器,刮除齒隙積垢,以消除局部不良刺激。四、拔牙法對于病變晚期,牙齒極度松動,無保留價值的患牙,可予拔除。【預防調理】1.注意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防止因積垢引起的齒齦紅腫。2.少食膏粱厚味之物,以防脾胃積熱。3.避免房勞過度。4.堅持揩齒、叩齒。每日早晚用手指按摩牙齦3~5分鐘,叩齒30~50下。【自學指導】1.牙宣癥狀的記載,早在《內經》中有“齒長而垢”之描述。隋代《諸病源候論》敘述了陽明脈虛、氣血不足與牙齒疏豁松動的關系。宋代及其以后各醫家基本上都認為牙宣以齦肉萎縮,牙根宣露,牙齒松動,經常滲血或溢膿為基本特征的一種牙周疾病。2.牙宣的病因病理,與胃熱、腎虛和氣血不足有著密切的關系。病本在臟腑經絡;標在口齒牙周組織。從臟腑論,以腎、胃腸病變多見;從經絡論,手足陽明經脈虛損均可引起。因此,辨證時應把局部表現與全身癥狀有機結合,或從臟腑辨,或從氣血辨,綜合分析進行論治。3.根據其癥狀、體征,牙宣的診斷一般不難。4.牙宣的辨證論治,應注意從虛、實、虛實夾雜三方面考慮。實者為胃火實,治宜清胃瀉火,用清胃散加減。虛者多是腎虛和氣血虛。其中腎虛以腎陰虛牙齦失養證居多,治宜滋陰補腎,益精固齒,用六味地黃湯加減;腎陽虛牙齦失煦證較少,治宜填精補腎,溫陽煦齒,用腎氣丸加減。氣血虧虛者,牙齦失養證,治宜補益氣血,養齦健齒,用八珍湯加減。虛實夾雜者,常見腎虛胃熱證,治宜補腎瀉胃,用玉女煎加減。然而疾病又是多變的,因此,臨證時必須隨證選方用藥,才能獲得好的治療效果。【參考資料】1.現代醫學認為口腔衛生不良、牙菌斑黏附、牙石堆積、創傷、不良修復體等為主要局部致病因素;全身因素包括內分泌失調、遺傳、營養、血液病等,對牙周病的發展有促進作用。本病局部治療非常重要,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牙周手術。局部用消炎防腐藥物含漱、涂布。全身可適當應用抗生素治療。(摘自《中西醫結合口腔科學》P49)2.唐·王燾《外臺秘要》卷二十二:“附齒有黃色物,如爛骨狀,名為食床。凡療齒看有此物,先以鉗刀略去之,然后依方用藥。其齒齗內附著齒齦者,形如雞子黃,有如蟬翼纏著齒者,亦須細看之,不爾,其齒齗永不附著齒根也。”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卷二十八:“腎虛牙齒不固,或搖動,或脆弱浮突者,雖宜以補骨為主,然亦當辨其寒熱。凡左歸丸、六味丸可壯腎中之陰,右歸丸、八味丸可補腎中之陽。須通加骨碎補,丸服尤妙。”3.《中華口腔科雜志》1986年第1期“清胃散的藥理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