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學:經斷復來_第1頁
中醫婦科學:經斷復來_第2頁
中醫婦科學:經斷復來_第3頁
中醫婦科學:經斷復來_第4頁
中醫婦科學:經斷復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婦科學:經斷復來婦女自然絕經2年以上,又見陰道流血者,稱“經斷復來”,又稱“老年經水復行”。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絕經后出血。若由生殖道惡性病變引起者,預后不良,故應給予足夠的重視。[病因病機]婦女49歲前后,腎氣虛,天癸竭,太沖詠衰少,地道不通,故經水斷絕。若素體氣陰兩虛,邪氣內伏,致沖任不固,則可發生本病。常見的分型有氣虛、陰虛、血熱和血瘀。一、氣虛素體中氣不足,復加勞力過度,損傷中氣,氣虛沖任不固,血失統攝,致經斷復來。二、陰虛早婚多產,陰血本虧,復加房事不節,更傷腎精,或老年憂思過度,耗損營陰,陰虛內熱,熱擾沖任,迫血妄行,致經斷復來。三、血熱素體陽盛,或過食溫燥之品,燥熱內蘊,或感受熱邪,或怒動肝火,火熱損傷沖任,迫血妄行,致經斷復來:四.血瘀老年體虛,氣血運行不暢,復加情志內傷,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瘀留沖任,新血誤行,致經斷復來。[辨證論治]本病有虛證、有實證,也有虛實夾雜之候,當以出血的量、色、質、氣味及全身證候綜合分析,同肘參考各種檢查結果,辨明證屬良性或惡性。一般年齡愈大,出血時間愈長,反復發作,下腹部腫塊增大速度快,伴腹水、惡病質體質或紅細胞沉降率異常增快者,惡性病變的可能性愈大。治療首分良性惡性,良性者當以固攝沖任為大法,或補虛,或攻邪,或扶正祛邪;惡性病變者應采用多種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綜合治療,以提高療效。一、氣虛型主要證候:自然絕經在2年以上,經水復來,血量較多,色淡質稀,小腹空墜,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面色光白,舌淡紅,苔薄白,脈緩弱。證候分析:氣虛中氣下陷,沖任不固,故經水復來,血量較多,小腹空墜;氣虛脾弱,生化之源不足,故流血色淡質稀;中氣不足,故神疲乏力,氣短懶言;中陽不振,則面色觥白。舌淡紅,苔薄白,脈緩弱,也為氣虛之征。治療法則:補氣養血,固沖止血。方藥舉例:安老湯(《傅青主女科》)。人參、黃芪、白術、當歸、熟地、山茱萸、阿膠、黑芥穗、香附、木耳、炭甘草方中人參、黃芪、白術補中益氣,固攝止血;熟地、阿膠、當歸養血止血;山茱萸收澀止血;香附理氣,與補氣養血藥同用,使補而不滯;黑芥穗、木耳炭黑以制紅,加強止血之力。全方以補氣固沖攝血治本,養血止血治標,標本同治,故可收止血之功。二、陰虛型主要證候:自然絕經2年以上,經水復來,量不多,色鮮紅,五心煩熱,兩顴潮紅,夜睡不寧,咽干口燥,陰中干澀或灼熱疼痛,皮膚或外陰瘙癢,大便燥結,舌紅,苔少,脈細數。證候分析:陰虛內熱,熱憂沖任,迫血妄行,故經水復來;陰虛血少,血為熱灼,故量不多而色鮮紅;陰虛于下,陽浮于上,故兩顴潮紅;陰虛內熱,虛火內擾心神,故五心煩熱,夜睡不寧;陰虛津虧,故咽干口燥,大便燥結;肝經繞陰器,腎司二陰,肝腎陰虛,精血不足,外陰失養,故外陰瘙癢,陰中干澀,灼熱疼痛;陰虛血燥,血虛生風,風動則癢,故皮膚瘙癢。舌紅,苔少,脈細數,也為陰虛之象。治療法則:滋陰涼血,固沖止血。方藥舉例:清血養陰湯。若出血期間,酌加生龜板、生龍骨、阿膠;皮膚、外陰瘙癢甚者,酌加白蒺藜、荊芥、何首烏;大便燥結者,酌加胡麻仁、柏子仁。三、血熱型主要證候:自然絕經2年以上,經水復來,色深紅,質稠,帶下增多,色黃,有臭味,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滑。證候分析:熱傷沖任,迫血妄行,故經水復來;血被熱灼,故血色深紅,質稠;熱灼傷津,故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熱毒灼傷胞脈,故帶下色黃,有臭味。舌紅,苔黃,脈弦滑,也為血熱之征。治療法則:清熱涼血,固沖止血。方藥舉例:益陰煎(《醫宗金鑒》)加生牡蠣、茜根、地榆。生地、知母、黃柏、生龜板、砂仁、炙甘草方中生地、茜根、地榆清熱涼血止血;知母、黃柏滋陰清熱瀉火;生龜板、生牡蠣固沖止血;少佐砂仁養胃醒脾,行氣寬中。全方清熱涼血瀉火,血無熱迫,沖任自固,血無妄行之弊矣。若帶下量多者,酌加車前子、土茯苓、薏苡仁;出血量多或反復發作,氣味腐臭者,酌加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半枝蓮。四、血瘀型主要證候:自然絕經2年以上,經水復來,血色紫黯有塊,量多少不一,小腹疼痛拒按,或胞中有癥塊,舌紫黯,脈弦澀或澀而有力。證候分析:瘀阻沖任,血不循經,故經水復來,血色紫黯有塊,量多少不一;瘀阻胞脈,氣血運行不暢,故小腹疼痛拒按;瘀血蓄于胞中,久則聚結成癥,故胞中有塊。舌紫黯,脈弦澀,也為血瘀之征。治療法則:活血化瘀,固沖止血。方藥舉例:當歸丸(《圣濟總錄》)。當歸、芍藥、吳茱萸、大黃、干姜、附子、細辛、丹皮、川芎、虻蟲、水蛭、厚樸、桃仁、桂枝方中芍藥宜用赤藥,桂當用桂枝。當歸、赤芍、川芎、桂枝活血祛瘀;虻蟲、水蛭祛瘀消積,大黃、丹皮、桃仁涼血祛瘀;吳茱萸、干姜;附子、細辛溫經散瘀;厚樸行氣以助散結之力。全方活血祛瘀,消積化瘀,癥結散,沖任通,血循常道,不致妄行則血能自止。本方攻破力猛,體實而瘀血內結者方可用。若瘀積化熱,癥見手足心熱,或低熱不退,口干渴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