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人身安全手冊_第1頁
鐵路人身安全手冊_第2頁
鐵路人身安全手冊_第3頁
鐵路人身安全手冊_第4頁
鐵路人身安全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鐵路人身安全手冊案例1同學打高壓擊倒XX小學地處XX省電氣化XX站北道口附近。1970年5月11日下午約4點30分左右,該小學五班級兩名男同學在放學路經北道口電氣化鐵路區段時,一位小同學手指電氣化鐵路的接觸網,對另一位同學說:“你不是膽子大嗎你敢用竹竿去碰電線嗎你敢碰我就算你英雄。”這位同學在附近找到一根長竹竿,真的去碰25kv的高壓接觸網。瞬間,只聽到“砰”的一聲,他被強盛的電流擊倒在地,經醫院救治,才脫離危險。原因分析:1.該同學違反了《電氣化鐵路有關人員電氣化安全規章》第2條、第9條規定:(1)在電氣化鐵路上,接觸網各導線及其相連部分,通常均帶有高壓電,因此禁止直接或間接地(通過任何物件,如棒條、導線、水流等)與上述裝備接觸。(2)為保證人身安全,除專業人員按規定作業外,任何人員所攜帶的物件(包括長桿、導線)與接觸網帶電部分需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2.二位小同學缺乏電氣化鐵路安全學問,自我愛護意識淡薄,好奇冒險蠻干是造成這起事故的根本原因。警示教育:1.在電氣化鐵路上,接觸網各導線及其相連部分,通常均帶有高壓電,除專業人員按規定作業外,任何人員所攜帶的物件(包括長桿、導線)與接觸網帶電部分需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任何人員禁止直接或間接地(通過任何物件,如棒條、導線、水流等)與上述裝備接觸。2.強化對所屬職工及其他人員進行電氣化人身安全學問宣傳教育。3.對于高壓電,任何人員都不行存在好奇心理、僥幸心里、冒險嘗試。案例2違章登頂觸電死亡1979年6月5日,XX機務段運轉車間司機王XX、副司機張XX負責跟車回送廠修東風3型011號機車,18時20分運行至XX線(電氣化區段)XX車站3道停車,由于會讓客車,停留時間較長。司機王XX從機車右側門上機車頂部擦大頂油垢,不幸觸電死亡。原因分析:1.司機王XX電氣化鐵路人身安全防范意識淡薄,安全學問匱乏,違反《電氣化鐵路有關人員電氣化安全規章》第30條規定:電氣化鐵路上的各種車輛,當接觸網停電接地從前,禁止攀登到車頂上,或在車頂上進行任何作業,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2.副司機張XX對嚴峻違章行為不提示、不制止,未能防止這起事故的發生。警示教育:在電氣化鐵路區段,內燃機車乘務員沒有認識到高壓電的危險,仍然盲目習慣作業。因此,必需嚴格執行當接觸網停電并牢靠接地從前,禁止攀登到車頂上,或在車頂上進行任何作業。案例3過鐵路揚鐵鍬,觸電受傷X年X月X日,十幾個鐵路施工人員搭貨車回駐地,在經過某電氣化鐵路平交道口時,一人揚鐵鍬正與另一人打鬧。當鐵鍬揚到最高處時,突然被電氣化鐵路接觸網的高壓電擊倒在車上,造成電擊傷亡。原因分析:1.這些施工人員違反了《電氣化鐵路有關人員電氣化安全規章》第35條規定當行人持有木棒、竹竿、彩旗和皮鞭等高長物件,通過電氣化鐵路平交道口,走近接觸網下,不準高舉揮動,須使物件保持水平狀態走道口。2.這些施工人員對鐵路部門進行的電氣化安全宣傳未能引起充足的重視,缺乏根本的安全常識,自我愛護意識淡薄,這是導致損害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警示教育:依據鐵路有關規定,通過電氣化鐵路時,所持物件必需平行通過,不準高舉,最高點距離接觸網必需在2m以上。這些施工人員無視了在鐵路接觸網下過往時的相關規定,我們應自覺遵守以上規定的安全要求。案例4高空撒尿電擊斃命20XX年11月2日早晨9:15左右,廣州市廣園路過街天橋上,有一外省打工男子,站在天橋環衛工具房后面的水管上,對著天橋下電氣化鐵路京廣線接觸網導線撒尿。由于尿液可以導電,觸電后該男子掉到橋下的接觸網上,只聽“砰”的一聲巨響,觸電男子全身燃燒,當場斃命。該男子全身燒焦,面目全非,難以分辨,慘不忍睹。原因分析:1.該男子違反了在電氣化鐵路,嚴禁水流向接觸網方向噴射,保持水流與接觸網帶電部分有2m以上距離。2.該男子電氣化鐵路安全學問匱乏,安全意識淡薄是構成事故的直接原因。3.電氣化鐵路安全教育宣傳力度不夠,警示標語缺乏是構成事故的間接原因。警示教育:1.強化電氣化鐵路安全學問的教育宣傳工作,在電氣化鐵路附近必需張貼安全警示標語和寫有相關安全防護規定的標牌。2.在電氣化鐵路附近施工、沖洗車輛時,因水能導電,嚴禁水流向接觸網方向噴射,保持水流與接觸網帶電部分有2m以上距離,以防觸電事故發生。案例5違章作業釀事故盲目救人害了己1973年12月23日,XX供電段大修隊在XX車站下錨處利用絕緣掛梯帶電調整錨支吊弦。由于錨支接觸線較高,掛梯掛好后人在地面上不好扶。接觸網弓甲便上到車站圍墻,蹲在墻上扶著梯子。當操作人乙由掛梯上網接近接觸線時,扶梯人甲突然從圍墻上站起,與乙共同短接了絕緣掛梯有效絕緣部分。甲乙兩人觸電后均撒不開手。地面接觸網工丙看到后,急忙跑向絕緣掛梯,想拉開絕緣掛梯救人。但人未到絕緣掛梯前,丙突然大叫一聲觸電倒地死亡。原因分析:1.甲違章蹲在圍墻上扶絕緣掛梯是構成這起嚴峻人身傷亡事故的直接原因。2.丙缺乏自我愛護意識,對跨步電壓的概念不清,盲目救人是造成事故損失擴大的直接原因。警示教育:1.強化現場掌握,確保按標準作業。2.強化電氣化安全常識教育,使有關人員把握救助觸電人員的方法。3.跨步電壓是指電器裝備碰殼或電力系統一相發生接地短路時,電流從接地處四散流出,在地面上形成不同的電位分布,人走近短路點時,兩腳之間的電位差。發現有跨步電壓時,應單足或并雙足跳離危險區,亦可沿半徑垂直方向小步慢慢退出。4.發生高壓接地故障時,在切斷電源前,任何人與接地點的距離,室內不得小于4米,室外不得小于8米。接觸網斷線接地不得小于10米。必需進入上述范圍作業時,作業人員要穿絕緣靴。案例6盲目攀登桿塔高處觸電摔傷20XX年4月5日上午約10點鐘左右,居住在電氣化鐵路XX段附近的一個居民帶著8歲的孩子,在電氣化鐵路附近放風箏,不慎風箏纏在了電氣化鐵路的接觸網上。爬上接觸網支柱拿風箏,當距離接觸網的導電部分2米時,被電擊落,造成右肘骨粉碎性骨折。原因分析:1.該居民違反《電氣化鐵路有關人員電氣化安全規章》第9條規定的,為保證人身安全,除專業人員按規定作業外,任何人員所攜帶的物件(包括長桿、導線等)與接觸網裝備的帶電部分需保持二米以上的距離是構成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2.該居民違反了鐵道部《運輸安全愛護條例》規定:嚴禁任何人任何單位在鐵路電力線路導線兩側各300米的區域內放風箏、氣球是構成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警示教育:強化電氣化鐵路安全學問的教育宣傳,在電氣化鐵路兩旁的桿塔上醒目的位置處應標注“高壓危險,嚴禁攀登”,任何人嚴禁私自攀登桿塔,除專業人員按規定作業外,任何人員所攜帶的物件(包括長桿、導線等)與接觸網裝備的帶電部分需保持二米以上的距離。案例7作業程序丟步驟丟了性命苦自己20XX年6月13日,湖東機務段大西運用車間某班值乘SS4型0391號機車,擔當1XXX次列車牽引任務,5:05分由大新開往大同,6:00分列車通過岱岳站機外電分相后,該機車主斷路器不閉合,機班二人斷電降弓拔鑰匙后,在未確認降弓已降落的情況下,盲目進入變壓器室人為閉合主斷路器,被電弧燒傷。原因分析:二人未執行互掌握度,未共同確認受電弓已降落,違反進入高壓柜室作業的有關規定,盲目進入高壓柜室,人為閉合主斷器所致。警示教育:1.必需把電氣化鐵路人身安全教育宣傳工作放到第一位,以機車乘務員一次出乘作業標準為管理主線,狠抓各項作業標準執行情況,到達作業有標準,標準人人知,標準人人執。2.進入高壓柜室時,應做到以下各項:(1)應斷開主斷路器,降下受電弓,取下電鑰匙并由工隨身攜帶。(2)進入高壓柜室、變壓器室工作前必需二人確認兩端網壓表顯示為零、受電弓已降落,方可進入。(3)工作中高壓室或變壓器室的室門應放開,不得關閉。案例8途中登頂易傷亡登頂程序要牢記XXXX列車運行至XX站時,發生弓網事故,實行降弓緊急停車,停車后,司機在地面上確認受電弓已嚴峻破損,需登頂處理,申請停電令后,在未升弓驗電的情況下,學習司機又未穿防護用品掛接地線,造成右側身體大面積電弧灼傷。原因分析:1.該機班違反途中登頂作業程序,簡化作業,在沒有升弓驗電的情況下,掛接地線是造成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2.掛接地線時,沒有按規定穿著防護用品是構成事故的重要原因。3.其他部門沒有落實到位,確保接觸網在規定時間內停電是造成這起事故的間接原因。警示教育:1.乘務員對處于電氣化區段作業時人身安全意識不到位,無視安全作業標準,值乘中簡化途中登頂作業程序,造成觸電傷亡。強化對乘務員電氣化作業的安全學問教育,不斷提高作業中的自我人身安全愛護意識。2.標準防護用品管理,確保防護用品防護作用良好,并按規定要求穿著。3.途中登頂作業時必需做到哪些途中登頂作業,必需做到步驟不丟、挨次不錯,一人操作、一人監護。(1)申請停電:認真確認調度指令內容,與調度員校對時鐘。(2)升弓驗電:升起非故障的受電弓;確認受電弓與接觸網牢靠接觸,兩端網壓表顯示為零;閉合主斷路器,啟動劈相機,確認零壓愛護裝置動作,確定接觸網已停電方可掛接地線。(3)掛接地線:穿戴好防護用品,墊好絕緣板,先固定鋼軌側再掛接觸網側。接地線所掛位置應在分段絕緣器、分相絕緣器靠近機車側,并要遠離作業人員。(4)登頂要求:堅持晚上早下的原則,必需由車頂門上下,登頂作業人員穿好防護服,攜帶電鑰匙開關,方可登上機車頂部作業,上車頂后要站穩抓牢,系好安全帶。(5)作業要求:機班二人強化互控,無論故障處理完畢與否,必需在停電指令規定的結束時間前10分鐘下頂。如故障處所未處理完,須再次申請停電指令。(6)作業完畢:登頂作業完畢后,確認其他人員、工具備品處于安全位置,車頂無異物后,關好車頂門。(7)撤接地線:撤除接地線人員必需繞車一周再次確認車頂無任何人員,方可穿戴好防護用品,墊好絕緣墊板,先撤接觸網側再撤鋼軌側。(8)申請送電:必需待全部人員均處于安全位置后,方準申請送電。案例9整備作業易傷亡簡化作業不行取20XX年10月18日,湖東機務段大西運用車間某機班運用8K84機車,0:45分進入整備場7道,司機去隔離開關辦理分閘手續,1:20分登記合閘手續,由于司機、隔離開關值班員、地勤檢查員簡化作業過程,未確認車頂是否有人,盲目合閘,造成在車頂作業的行修人員被電擊傷。原因分析:沒有執行隔離開關作業程序的規定,遺漏合隔離開關前必需先繞車一周確認車頂無人及工具備品的重要步驟。警示教育:要求機車乘務員在辦理隔離開關合閘手續后,必需與隔離開關值班員、地勤檢查員共同確認頂部作業人員,確認頂部無作業人員,方可合閘作業,提高大局意識,杜絕整備交叉作業時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案例10整備作業事故多每步作業應確認1985年12月10日,XX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殷XX在段內3道準備進行機車整備,辦完打開3道隔離開關申請手續后,在沒有確認的情況下,與整備司機一同錯打2道隔離開關,掛接地線,而后殷XX在無人監護的情況下,登上停在3道的機車車頂,造成觸電死亡。原因分析:1.沒有執行隔離開關操作的有關規定,在未確認隔離開關與機車停放股道是否全都的情況下,盲目打開另一隔離開關,掛接地線。2.監護人擅離職守,沒監護完就離開機車。3.殷XX在未確認該機車占用股道的隔離開關是否全都的情況下,盲目登上車頂。4.該段對隔離開關運用管理混亂,把隔離開關鑰匙混放在一起。警示教育:1.這起事故暴露出事故單位對關鍵裝備的操作和管理缺乏強制性的掌握措施。必需從事故中吸取教訓,作業人員要嚴格按有關規程作業,監護人員要認真負責,切誤擅離職守,同時要強化對隔離開關的運用管理,各股道隔離開關的鑰匙要有明顯標記且分開存放,杜絕同類事故發生。2.電氣化鐵路區段,內燃機車、電力機車整備作業應嚴格根據地域劃分,我局規定,機車乘務員應在交車區交車、接車區接車,嚴禁進入整備作業安全區交接機車。3.強化交接車作業的現場掌握,必需到規定的區域辦理交接車手續,接車時應確認股道、車型、車號正確方可登乘機車,確認受電弓已降落、兩端網壓表為零方可檢查機車。案例11整備區域要分清錯誤登頂會要命20XX年6月12日15時10分,XX機務段司機歐陽XX與副司機對經過中修的東風7型52機車準備進行上水阻和功率整定實驗作業。該機車司機室內有司機歐陽XX和副司機等4人。司機歐陽XX在副操作臺上,對副司機說:“不知空調擋水板放好沒有,要上去看一看。”副司機答復說:“過一會兒到水阻實驗臺上我看。”而后司機歐陽XX通過機車通道,爬上車中部的樓梯上了車頂,被接觸網高壓電擊中,從司機室右上方墜落至旁邊的排水溝內,經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原因分析:1.司機歐陽XX在作業過程中違反鐵道部《電氣化鐵路有關人員電氣化安全規章》第28條“在接觸網沒有停電并接地的情況下,禁止在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車輛的車頂進行任何作業,是造成這起事故的直接和重要原因。2.駕駛室內副司機及其他幾明星員看到司機歐陽XX盲目攀登車頂時,沒有按時提示和制止。勞動安全聯防互控的措施不落實,是造成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3.司機歐陽XX盲目臆測作業,機車由無電區進入有電區后,既不觀看四周作業環境,也不確認作業條件是否安全,就盲目攀登,違反了《機務安全技術規章》第24條”在任何工作開頭之前,均應首先檢查運用的機械、裝備和工具及有關的環境,假如有擔心全現象,必需消退或實行安全措施后,方能進行工作“的規定,導致觸電死亡。4.防護裝備和警示提示牌沒有真正起到防護作用。警示教育:1.事故單位對作業人員的勞動安全教育不到位。該段無職工死亡事故安全期近30年,干部職工漸漸滋生了麻痹思想,對職工的安全教育有所放松。2.安全管理不到位。該段對機車在外段檢修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掌握措施;部分干部工作作風不實,在抓勞動安全制度、措施的落實上抓得不細,安全關鍵點掌握不力。3.事故單位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逐級負責制,強化安全教育,堅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進一步落實作業現場聯防互掌握度。4.內燃機車乘務員作業中,應清晰機車所在區域,是否上空有接觸網,有接觸網時,在任何情況下嚴禁登頂。案例12未辦停電、接地前登頂觸電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