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鱘魚養殖技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釣魚魚是世界上的一種植物。我國有關鱘魚的資源及其保護研究始于建國初期,而開展養殖技術研究則相對較晚。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我國的漁業科技工作者先后攻克了野生施氏鱘(Acipenserschrenckii)的幼魚人工飼料馴化、親魚培育、全人工繁殖等關鍵技術,開發出了我國第一個鱘魚養殖種類,形成了完整的養殖技術并在全國推廣;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對國外優良鱘魚種類(或品種)和先進養殖技術的引進、吸收和再創新;近年來,自主培育出多個適合我國養殖的鱘魚雜交品種;建立了養殖鱘魚籽醬加工生產線,人工養殖的鱘魚籽醬已進入國際市場。鱘魚養殖技術的研究成果推動了我國鱘魚養殖的興起,強大的市場需求加速了鱘魚養殖產業的形成和發展。短短十幾年,鱘魚養殖從無到有,推廣到除西藏以外所有的大陸省和直轄市。至2008年,中國的鱘魚養殖產量達到2.14萬噸,占世界鱘魚養殖總產量的83.3%(FAO資料),成為世界最大的養鱘國家。在自然資源無法繼續提供高檔鱘魚籽醬產品的今天,我國每年加工出口養殖的鱘魚籽醬穩步增加。另外,苗種培育和養殖技術的不斷完善,加大了放流鱘魚的規格和數量,提高了人工增殖保護效率。我國在鱘魚資源保護和科學利用研究方面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2009年世界鱘魚大會首次在中國武漢召開。本文回顧了我國鱘魚養殖研究發展歷史的5個主要階段,分析和介紹了現有養殖種類、養殖現狀、發展趨勢及面臨的問題。1社會養殖階段20世紀20年代中期第一階段:資源調查和人工繁殖試驗上世紀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鱘魚研究的重點是自然資源調查和人工繁殖。在此期間,詳細調查了長江和黑龍江的鱘魚資源,1956~1957年,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還對野生施氏鱘親魚進行催產,首次成功獲得了人工繁殖的魚苗。第二階段增殖放流上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重點研究了野生鱘魚資源的增殖放流。在此期間,長江葛洲壩工程局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研究所,黑龍江國營農場總局在勤得利建立了施氏鱘增殖放流試驗站。通過捕獲野生鱘親魚進行人工繁殖而獲得苗種,向天然水域放流、增殖。第三階段人工養殖1990年,湖北省水產部門第一次從美國引進匙吻鱘(Polyodonspathula)受精卵,在仙桃市水產研究所孵化,培育成魚種。隨后的10年間,陸續引進匙吻鱘受精卵計100萬粒,培育的魚種分別在池塘、水庫和湖泊中養殖,目前,匙吻鱘養殖已推廣到10多個省市。1990年,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開始進行野生施氏鱘馴化養殖和活體取卵技術研究,1992年,首次在室內用人工飼料馴養施氏鱘幼魚獲得成功,并向全國推廣。1993年,大連瓦房店與俄羅斯合作建立鱘魚養殖場,引進俄羅斯鱘(Acipensergueldenstaedti)和雜交鱘養殖。1995年,北京小湯山從德國引進養殖設備和西伯利亞鱘苗種進行養殖。1998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和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合作,在北京房山建立鱘魚繁育技術工程中心,該中心集科研、教學、生產、示范于一體,對我國鱘魚養殖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第四階段:養殖鱘的人工繁殖和規模化生產2002年,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首次采用活體取卵手術方法,使養殖成熟的施氏鱘產后親魚存活并再次參加繁殖[4.7]。至今,培育的施氏鱘親魚已連續10年重復產卵5次。國內許多養殖場除培育施氏鱘親魚、繁殖外,還開展了西伯利亞鱘、小體鱘、俄羅斯鱘、雜交鱘和匙吻鱘等人工繁殖。目前,北京、四川、江蘇、浙江、湖北、黑龍江和山東等地有20多個養殖場,進行鱘全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基本擺脫了對野生資源和進口的依賴。第五階段:鱘魚籽醬的生產和出口隨著鱘養殖群體的不斷擴大和陸續成熟,養殖目標轉向加工和出口鱘魚籽醬。2006年,千島湖鱘龍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首次加工出口養殖鱘的魚籽醬0.5t,5年累計出口11.2t。目前,國內已有4家較大企業獲得了鱘魚籽醬加工和出口許可,年生產和出口超過10t。2中國的水產養殖及其主要類型2.1新疆的長江白地震分布地球上的鱘形目魚類共約27種。據記載,我國分布有8種,其中黑龍江流域2種,長江流域3種,新疆3種(表1)。長江流域的3種鱘均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除人工增殖放流研究外,禁止一切經營性捕撈活動,其中長江白鱘(Psephurusgladus)資源嚴重枯竭,已經多年見不到活體;新疆的3種鱘分布在與哈薩克斯坦相通的額爾齊斯河和依犁河的支流中,偶有發現,種群數量極少,沒有實際產量;只有黑龍江的施氏鱘和達氏鰉群體數量較大,構成我國鱘自然產量的主體,建國后最高年捕撈產量452t(1987年),目前仍有一定產量。2.2養殖產量的確定我國試養的鱘多達十幾種(表2),經過養殖條件和市場的選擇,目前形成養殖產量的種類主要有施氏鱘、鱘鰉雜交種(A.schrenckii×Husodauricus)、西伯利亞鱘和匙吻鱘,約占鱘養殖總產量的90%以上。3水產養殖3.1不同苗種來源的投資比例我國鱘養殖所用的苗種主要來源于3個方面:一是捕撈野生親魚,人工繁殖獲得;二是從國外進口受精卵,人工孵化獲得;三是通過養殖成熟親魚的人工繁殖獲得。1998~2008年,三種來源的魚苗比例,隨著養殖的深入和進口環境的改變而變化(圖1):2004年以前,黑龍江野生鱘魚苗占比例最大,是養殖的主體;養殖初期魚苗完全是野生和進口魚苗,2003年以后,養殖成熟親魚繁殖的魚苗開始進入養殖市場,逐步取代了進口和野生魚苗,2006年,人工繁殖的魚苗約占養殖用苗的50%,目前約占85%左右。3.2手術和產卵技術我國養殖鱘的人工催產劑是LRH-A,最初采用殺死野生鱘親魚后取卵的方法。1994年,突破了從野生親魚活體取卵。2002年,在養殖鱘第一次成熟和人工繁殖操作中成功地使用了活取卵手術。目前可根據親魚的情況,選用輸卵管切割和剖腹2種技術方法,手術成功率可達100%。施氏鱘、西伯利亞鱘、小體鱘和雜交鱘等養殖種類實現了重復產卵。其中施氏鱘間隔1年產卵一次,最多的已經重復產卵5次;西伯利亞鱘每年產卵,最多的已經重復產卵6次。3.3施氏地震苗種放養野生幼魚接受配合飼料是養殖的基本條件。1992年,施氏鱘首次實驗室內馴養成功后,至1998年,規模化馴養成活率達到62%以上,用于其它鱘的苗種培育:3.3.1活政策飼料和配合飼料的交替投喂魚苗開始外源營養時,先用鮮活的水蚤和水絲蚓投喂1周左右,再由活餌和配合飼料交替,逐步過渡到完全投喂配合飼料。這種方法主要用于不易接受人工飼料的野生種類,如鰉、鰉鱘雜交種、施氏鱘等。3.3.2直接投入食物魚苗開始轉為外源營養時,直接用適口的人工飼料投喂。這種方法適用于西伯利亞鱘、俄羅斯鱘、小體鱘等。3.4用魚生產3.4.1京、河北、魯、廣東、廣東、廣東、廣東、廣東、浙江、福建和湖北我國大陸省、直轄市幾乎都有鱘魚養殖,集中在北京、河北、山東、廣東、浙江、四川、福建和湖北。南方地區商品鱘養殖以施氏鱘和黑龍江的鱘鰉雜交種為主,北方地區以西伯利亞鱘及其雜交種為主。3.4.2養殖的積極性低以流水、微流水池塘和網箱養殖為主,靜水土塘養殖的很少。為生產鱘魚籽醬,大水面放牧式養殖已在北方一些地區開始,但受苗種來源的限制,投放低值的小體鱘為主,試驗規模尚小。3.4.3水產養殖4中國三尖子育種發展4.1美國魚籽醬市場發展現狀1998年,食用鱘的市場主要在國內,價格為1400元/kg,2001年后,養殖產量的迅速增加,價格降至50~60元/kg,至今基本保持這個價位。而鱘魚籽醬是歐美傳統的高檔營養食品,隨著世界鱘捕撈產量的下降,國際市場的價格隨之攀升,目前高達600歐元/kg。2006年,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建成國內第一條養殖鱘魚籽醬生產線,創立了自主鱘魚籽醬商業品牌(KalugaQueen),開始連續出口。國際市場的巨大商機和成功出口的事實,使我國鱘養殖的目光聚焦國際市場,紛紛開始擴充親魚群體、建立加工廠、疏通出口渠道,已有多家養殖企業獲得了鱘魚籽醬加工和出口許可,為鱘魚籽醬的養殖生產做準備。4.2水庫放養開展社會觀察經過10多年親魚培育和人工繁殖技術的積累,鱘苗種生產能力大幅提高,不僅擺脫了對自然和進口苗種的依賴,一些養殖場的鱘苗種生產已有剩余。為生產能與國際接軌的綠色環保產品,許多生產和科研單位開始在大、中型水體(主要是水庫)中進行鱘的放養。雖然效果尚不明顯,但大多數生產者已清楚地看到,在大水面中養殖鱘,即可降低生產成本,又能生產出接近自然的高品質鱘產品,是鱘魚養殖產業康健發展的重要出路。4.3發酵魚的放養近年來,出于對大型水體環境的保護,投喂式的網箱養殖受到更多的限制;流水養殖耗能大、成本高,北方地區積極開發鱘魚的靜水土池塘養殖,試養施氏鱘、匙吻鱘和雜交鱘等,取得一定成果。近3年,黑龍江省部分魚場的試驗表明,在不用增氧機的情況下,單養施氏鱘食用魚產量可達400kg/畝。北方養殖鱘有明顯的水溫優勢,只要大規格魚種培育和越冬技術得以突破,開展靜水土池塘養殖無疑是一條可行的生產方式。5提出的主要問題和發展建議5.1發展原、良種場親魚養殖我國主養的施氏鱘、西伯利亞鱘、雜交鱘等的成熟時間均在7年以上,加之養殖歷史短,生產企業的親魚貯備量小、分散,盡管建立了幾個不同級別的原、良種場,但養殖種類的系統選育工作仍處空白狀態。目前,有親魚的場家都搞繁殖生產和魚苗銷售,特別是一些引進鱘本身就是雜交種,遺傳背景不清,無序雜交的情況也非常普遍,種質退化、生產性能下降,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應盡快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規范現有原、良種場的技術管理,查清親魚和后備親魚的遺傳背景,建立親魚檔案,逐步開展系統選育工作;2、原、良種場定期補充主養鱘原種,擴大親魚群體,實現有選擇、有計劃地繁育和擴大生產,保證良種供應;3、建立苗種市場準入制度,嚴禁沒有資質的場家生產和銷售鱘苗種。5.2全宿主苗種的誘導鱘的全雌養殖是生產鱘魚籽醬的發展趨勢和世界鱘養殖研究的熱點,可以通過全雌制種和雌雄早期鑒別實現。培育全雌苗種主要有2種方法:一是雌核發育后,經外源激素誘導生產的偽雄魚與正常雌交配產生;二是在魚苗性分化早期用組織學、激素測定、超聲波方法、特異性蛋白測定法等直接誘導。筆者在外源激素誘導、組織學鑒別和卵黃蛋白原免疫鑒別技術方面進行了研究,但尚無適合規模生產的成熟技術。5.3合作養殖的形式和目實踐證明,鱘大水面放牧式養殖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特別是在“三北”和西南地區的大中型水庫,是自然生產鱘產品的理想途徑。在眾多鱘中,匙吻鱘是唯一與鳙魚相似、食浮游動物的種類,是北方大水面放養的最佳選擇。我國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初即引進了匙吻鱘,但由于群體數量少,苗種價格較高以及其它原因,沒有在大水面中規模投放,而是主要養在池塘中,有的甚至放在流水池塘或網箱中用人工飼料馴化養殖,效果不佳。發展鱘的放牧式養殖,需要擴大匙吻親魚群體,增加繁殖生產能力,加強規模化放養的研究工作。5.4魚類越冬分析止水池塘單季養殖施氏鱘商品魚已經在黑龍江省取得成功,但距規模化生產還有一系列技術問題需要解決,最突出的是魚種的越冬問題。鱘魚雖為北方的魚類,冰下越冬不是問題,但其畢竟多為河道型種類,耗氧水平較常規養殖魚類高得多,對規模生產下的越冬條件有特殊要求,如水質、溶氧、越冬魚種規格、越冬魚池載量等。對這些問題的深入了解和技術標準的充分量化,是發展北方止水池塘鱘魚養殖的前提,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5.5以企業分散生產和交易為核心的競爭優勢,共同承擔社會責任我國的鱘養殖產業發展速度空前,但由于養殖分散、技術粗放、集約化程度快速提高,養殖水體的內、外源污染加重,爆發性疾病頻率發生,病害防治技術滯后,病急亂用藥、禁藥不禁現象比較普遍,我國水產養殖產業遭受毀滅性打擊的實例不少見,行業自律至關重要。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養鱘國家,也將成為鱘魚籽醬生產和出口的大國,這已引起國際魚籽醬生產商和鱘貿易組織的高度關注。而我國目前仍是以企業分散生產和交易的單打獨斗。勢必潛在著兩大隱患: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廢料買賣交易合同
- 電氣設計與安裝作業指導書
- 專業技術培訓合作合同
- 湖北教育考試題庫及答案
- 安保外包合同終止協議書
- 建筑樁基礎施工合同
- 物流運輸優化與成本控制手冊
-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規劃編制手冊
- 一年級數學上冊 3 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7課時 認識減法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商標轉讓協議合同書
- 最新六年級英語下冊《全套教材分析解讀》外研版課件
- 蘇軾的一生課件
- 工程設計費收費標準
- 天車安全檢查表
- 海姆立克急救(生命的擁抱)課件
- 土方回填試驗報告
- 越南語基礎實踐教程1第二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學教程最全電子課件整本書ppt
- 大數據與會計-說專業
- 工程項目樣板引路施工方案
- 必備空調安裝免責協議書范文優選七篇
- (自考)財務管理學完整版課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