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LB.□XXXXX-XXXX目次TOC\o"1-1"\h\t"標準文件_一級條標題,2,標準文件_附錄一級條標題,2,"1范圍 32規范性引用文件 33術語和定義 44基本規定 45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 106公路超限檢測站 167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 228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 28附錄A(資料性附錄)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布局示意圖 33附錄B(資料性附錄)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專用標識示意圖 34附錄C(資料性附錄)公路超限檢測站外觀形象示意圖 38附錄D(資料性附錄)公路超限檢測站及稱重檢測車道布局示意圖 43附錄E(資料性附錄)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入口安全設施布局示意圖 45附錄F(資料性附錄)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布局示意圖 46附錄G(資料性附錄)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布局示意圖 49治超站點信息系統工程建設指南范圍本文件規定了治超站點信息系統工程的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基本規定和公路超限檢測站、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的系統組成、數據采集、設備要求和系統布設。本文件適用于治超站點信息系統工程建設。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1589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5768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034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T2312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GB/T2423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GB/T7551稱重傳感器GB/T17626電磁兼容性試驗和測量技術通用規范GB/T18226公路交通工程鋼構件防腐蝕技術條件GB/T20851電子收費專用短程通信GB/T21296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GB/T2223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23828高速公路LED可變信息標志GB/T28649機動車號牌自動識別系統GA36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號牌GA/T497道路車輛智能監測記錄系統通用技術條件GA/T670安全防范系統雷電浪涌防護技術要求GA/T832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圖像取證技術規范GA/T833機動車號牌圖像自動識別技術規范GA/T995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視頻取證設備技術規范GA/T1211安全防范高清視頻監控系統技術要求GA/T1389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指南JJG539數字指示秤JJG669稱重傳感器檢定規程JJG907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檢定規程JTGD20標準玻璃量器檢定規程JTGD81公法線檢查儀檢定規程JTGD82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JT/T604汽車號牌視頻自動識別系統JT/T817公路機電系統設備通用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JT/T1012汽車外廓尺寸檢測儀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JTG/T4320公路車輛動態稱重檢測系統技術規范《交通部公路超限超載檢測站點設計指南》《公路超限檢測站管理辦法》《安徽省聯網治超信息系統技術規范》《安徽省治超站點信息系統工程建設指南》《安徽省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外觀標識和內業標準應用規范》術語和定義GB1589、GB5768、GB/T7551、GB/T21296、GB/T22239、GB/T28649、JTG/T432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治超站點信息系統overloadandoversizedadministrationsitesinformationsystem由公路超限檢測站、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組成的用于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工作的硬件和軟件系統。公路超限檢測站highwayoverloadandoversizedetectionstation為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暢通,在公路上設立的,對車輛實施超限超載檢測,認定、查處和糾正違法行為的執法場所和設施。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highwayvehicledynamicdetectionsystem在公路范圍內設置的,能夠對行駛中車輛的軸(軸組)載荷、總質量和外廓尺寸進行檢測,并自動記錄受檢車輛超限超載狀態,可存儲、輸出、顯示相關信息的系統。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highwayvehicledynamicdetectionzone對行駛中車輛進行檢測的路面區域。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highwayweighingdetectionsystem在高速公路入口、出口布設的,能夠對途徑貨運車輛進行超限超載檢測,并自動記錄受檢車輛超限超載狀態,可存儲、輸出、顯示相關信息的不停車稱重檢測設施設備。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freightresourceweighingdetectionsystem在貨運源頭單位內部或貨運源頭單位集中區域設置的,能夠對進、出廠(場、站)貨運車輛進行超限超載相關信息自動采集的系統。基本規定功能要求治超站點信息系統應具備稱重檢測、車牌識別及記錄、視頻監控、信息發布、外廓尺寸檢測(可選)、數據處理、數據傳輸等功能。稱重檢測設備應能自動檢測和輸出車輛的車型、軸數、軸(軸組)載荷、總質量等。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能自動拍攝和輸出車輛圖像、識別和輸出車輛號牌信息。視頻監控設備應能完整、清晰地記錄車輛經過檢測區的行駛狀態,可具備檢測和輸出車輛行駛速度功能。信息發布設備應能發布和顯示車輛的超限信息,并提示車輛進行卸載。數據處理設備應能對現場采集的檢測數據、圖像數據、視頻數據等進行現場處理,并將數據信息與檢測車輛進行匹配,對大件運輸及特種作業等車輛進行數據篩選。數據傳輸設備應能將現場采集并處理完成的數據信息實時傳輸至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也可接收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下發的數據信息。通用要求治超站點信息系統相關設施設備應具備統一授時功能,并自動校準時間,保證治超卡點和平臺時鐘統一。治超站點信息系統應具備通信異常、斷電等故障的自檢功能。通信異常時,應能將未實時上傳的數據進行存儲,存儲時間應不小于7d。通信恢復后,應能自動完成數據續傳。治超站點信息系統的網絡和數據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和可擴展性等應符合GB/T22239中第二級安全保護能力的有關規定。治超站點信息系統相關設施設備應符合國家有關網絡與信息安全法、國產化、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的規定。治超站點信息系統設施設備應適應-40~+70℃的工作環境溫度,寒區使用時應具備耐低溫性能,耐環境濕度技術指標應符合JT/T817的有關規定。治超站點信息系統設施設備應采取防水和防塵保護。防護等級應符合GB/T2423和JT/T817的有關規定。治超站點信息系統設施設備的絕緣電阻、安全接地、防雷電性能和電源適應性等應符合JT/T817的有關規定,電磁兼容應符合GB/T17626的有關規定。治超站點信息系統檢測區應按照JTGD81進行安全與防護設施設計。采集數據信息要求治超站點信息系統現場采集的數據信息包括檢測時間、治超站點名稱、車道、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號牌顏色、圖像、視頻、車速、車型、軸數、軸(軸組)載荷、總質量、外廓尺寸(如有)等。治超站點信息系統現場采集的數據信息與車輛匹配正確率應不低于99%。治超站點信息系統現場采集的數據信息記錄資料應以一組材料的方式提交,圖片和視頻文件名的格式應符合唯一標識+“-”+圖片視頻類型標識+“-”+機動車號牌或未識號牌的規定。治超站點信息系統輸出的圖片應疊加檢測時間、治超站點名稱、樁號、車道、機動車號牌、軸數、總質量、超限率/超限量、唯一標識、防偽信息等內容。治超站點信息系統輸出圖片的疊加信息區域應位于圖片的下方,不應遮擋圖片信息,見圖4.3.5。圖4.3.5車輛圖片疊加信息格式示意圖疊加在治超站點信息系統輸出圖片上的檢測時間應精確到0.01s。數據信息傳輸要求治超站點信息系統與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傳輸采用專網進行。要求站點信息系統按照省、市、縣(如有)三級同步上傳的方式進行上傳。需要共享的數據,通過交通數據中心“數據共享交換與開放管理平臺”作為樞紐,供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開放共享應用。部省兩級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系統為部級數據交換平臺被動式結構,省級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作為數據交換節點,通過定時程序向部級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發送數據交換請求,數據交換機制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及時性保證機制:省級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按照定時索取規則(輪詢周期可設置為10分鐘),對部級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交換接口進行輪詢,發現分發給自己的消息立即發起索取操作,接收完成后回復接收確認消息。完整性保證機制:數據交換采用國密算法,用于提供消息的完整性校驗。安全性保證機制:部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采用HTTP技術或HTTPS技術,實現消息的安全傳輸。治超站點在傳輸數據之前,應當在省級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對站點基本信息進行注冊,取得唯一的站點編號。站點編號由6位區劃代碼+2位站點類型代碼+2位順序編號組成,總長度應為10個字符。數據記錄應由唯一標識來索引,唯一標識由6位區劃代碼+YYYYMMDDHH24MISSFF+6位隨機碼組成,省級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6位區劃代碼的后4位應全為‘0’,總長度應為32個字符。治超站點信息系統檢測數據的傳輸內容和格式應滿足表4.4.5的要求。表4.4.5檢測數據傳輸格式序號字段說明字段代碼數據類型長度備注1檢測數據標識checkNoString32必須;唯一標識2治超站點名稱siteNameString200必須;站點名稱全稱3治超站點類型siteTypeString2必須;11:I類公路超限檢測站;12:II類公路超限檢測站、21:超限檢測點、31:公路車輛動態檢測點、41:高速公路入口檢測、42:高速公路出口檢測、51:源頭監管站等。4檢測時間checkTimeDatetime20必須;YYYYMMDDHH24MISS5檢測數據類型checkTypeString1必須;1-公路超限檢測站初檢數據;2-公路超限檢測站復檢數據;3-公路超限檢測站站前預檢數據;4-公路車輛動態檢測數據;5-源頭監管站檢測數據;6-高速收費站入口檢測數據;8-高速收費站出口檢測數據。6機動車號牌vehicleNoString32必須;識別出的機動車號牌7機動車號牌顏色plateColorString2必須;0-藍色;1-黃色;2-黑色;3-白色;4-漸變綠色;5-黃綠雙拼色;6-藍白漸變色;9-未確定;11-綠色;12-紅色8車輛軸型vehicleAlxesTypeString5必須;詳見JTG/T43209總質量totalInt6必須;單位為kg10軸數axlesInt2必須;大于等于2,且應與填入的檢測軸(軸組)載荷數據組數一致11車速speedInt4必須;精確到個位;單位為km/h12最大允許總質量limitWeightInt6非必須;精確到個位;單位為kg13超限量overWeightInt6非必須;精確到個位;單位為kg14超限率overRateFloat—非必須;精確到小數點后2位;單位為%15車道號lineString8必須;雙車道代碼規則:上行-01,下行-03;四車道及以上代碼規則:上行從內至外按11、12、13…連續編號,下行按31、32、33…連續編號;車道號排序規則:先上行、后下行,同一個行駛方向先內側車道、后外側車道16數據序號dataNoLong—必須;收到的數據序號17檢測軸(軸組)載荷1weight1Int6必須;單位為kg18檢測軸(軸組)載荷2weight2Int6必須;單位為kg19檢測軸(軸組)載荷3weight3Int6非必須;單位為kg20檢測軸(軸組)載荷4weight4Int6非必須;單位為kg21檢測軸(軸組)載荷5weight5Int6非必須;單位為kg22檢測軸(軸組)載荷6weight6Int6非必須,單位為kg23檢測軸(軸組)載荷NweightNInt6非必須;根據車軸數量確定是否增加數據,使用數據長度判斷數據結尾標識;單位為kg24車貨總長度totalLengthInteger-非必須;單位為cm25車貨總寬度totalWidthInteger-非必須;單位為cm26車貨總高度totalHeightInteger-非必須;單位為cm27超長量overLengthInteger-非必須;單位為cm28超寬量overWidthInteger-非必須;單位為cm29超高量overHeightInteger-非必須;單位為cm治超站點信息系統圖像數據的傳輸內容和格式應滿足表4.4.6的要求。表4.4.6圖像數據傳輸格式序號字段說明字段代碼數據類型說明1檢測數據標識checkNoString必須;與采集的檢測數據標識的序號對應2治超站點名稱siteNameString必須;站點名稱全稱3治超站點類型siteTypeString必須;11:I類公路超限檢測站;12:II類公路超限檢測站、21:超限檢測點、31:公路車輛動態檢測點、41:高速公路入口檢測、42:高速公路出口檢測、51:源頭監管站等。4數據類型dataTypeString必須;01-第一張車輛前部圖片,02-第二張車輛前部圖片,11-車輛前部45度角圖片,21-車輛側面圖片,31-車輛尾部圖片,41-車牌特寫圖片,81-視頻5數據長度sizeInt必須;文件字節數6文件目錄filePathString必須;第一次數據傳輸時,按檢測點建立FTP(文件傳輸協議)文件目錄,格式:設備身份識別碼;每日每檢測點在所屬檢測點目錄下按日期新建FTP文件目錄,格式:YYYYMMDD;數據填充格式:設備身份識別碼/YYYYMMDD7文件名fileNameString必須;帶文件擴展名的文件全稱8車道號lineString必須;雙單車道代碼規則:上行-01,下行-03;四車道及以上代碼規則:上行從內至外按11、12、13…連續編號,下行按31、32、33…連續編號;車道號排列規則:先上行、后下行,同一個行駛方向先內側車道、后外側車道9數據序號dataNoLong必須;收到的數據序號10檢測時間checkTimeDate必須;YYYYMMDDHH24MISS數據信息存儲要求分類存儲圖片數據,對于超期圖片數據系統自動刪除,存儲空間滾動使用。圖片數據類型設置為三類:所有采集證據中,已制作電子證據的,應將稱重檢測信息、抓拍信息、違法當事人車輛的卡點過車視頻、情報板告知視頻(若有)信息永久保留。涉嫌超限超載的,需要提供視頻證據(卡點過車視頻,情報板告知視頻),涉嫌違法線索數據保留2年。對于未涉嫌違法的數據信息,4.5噸以下選定1張車輛正面照片存儲6個月,4.5噸到18噸選定正、側、后面各一張照片存儲6個月。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系統組成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由動態稱重檢測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外廓尺寸檢測設備、數據處理設備等組成,應符合表5.1.1的規定。表5.1.1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設備基本配置設備名稱配置要求超限超載檢測設備動態稱重檢測設備●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附屬配套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數據處理設備●注:“●”:必配置;“○”:宜配置;“-”:不作要求(以下同)。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的全稱按照“所在地名稱+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的形式統一命名。數據采集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現場采集的數據信息包括檢測時間、治超站點名稱、車道、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號牌顏色、圖像、視頻、車速、車型、軸數、軸(軸組)載荷、總質量、外廓尺寸(如有)等。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現場采集的數據信息與車輛匹配正確率應不低于99%。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現場采集的數據信息記錄資料應以一組材料的方式提交,圖片和視頻文件名的格式應符合唯一標識+“-”+圖片視頻類型標識+“-”+機動車號牌或未識號牌的規定。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輸出的圖片應疊加檢測時間、治超站點名稱、樁號、車道、機動車號牌、軸數、總質量、超限率/超限量、唯一標識、防偽信息等內容。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輸出圖片的疊加信息區域應位于圖片的下方,不應遮擋圖片信息,見圖5.2.5。圖5.2.5車輛圖片疊加信息格式示意圖疊加在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輸出圖片上的檢測時間應精確到0.01s。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采集的圖像和視頻數據信息應符合以下要求:不少于2幅不同時間或不同位置的車輛前部圖片、1幅車輛側面圖片和1幅車輛尾部圖片。1段不少于5s的車輛經過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的視頻。采集的圖像和視頻應包含車輛特征信息,包括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號牌顏色、車頭或車身顏色、軸數等。系統設備要求動態稱重檢測設備動態稱重檢測設備應由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和車輛檢測器組成。動態稱重檢測設備進行正常動態稱量的運行速度范圍為0km/h<v≤100km/h。動態稱重檢測設備稱量的總質量準確度等級應不低于JJG907中準確度等級5的要求。動態稱重檢測設備中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裸露金屬部件的防腐處理應符合GB/T21296.1的有關規定,車輛檢測器等其他設備裸露金屬部件的防腐處理應符合GB/T18226的有關規定。公路車輛動態自動衡器和稱重傳感器安裝位置全部或部分位于路面以下的,則稱重傳感器的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8。稱重傳感器全部位于路面之上的,則稱重傳感器的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7。車輛檢測器應能對車輛進行準確的自動分離,車輛正常行駛條件下,分離準確率應不小于95%。車輛檢測器應符合下列規定:應能對車輛進行準確的自動分離,車輛正常行駛條件下,分離準確率應不小于95%。軸數檢測準確率應不小于95%。軸間距檢測誤差應不大于±15cm。車型分類準確率應不小于95%。跨道識別準確率應不小于95%。連續車輛之間的分車間距應不大于100cm。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由攝像裝置和補光裝置組成。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記錄與輸出的內容應包括檢測時間、車道代碼、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號牌顏色、機動車號牌圖像等內容。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的機動車號牌捕獲率日間應不小于90%,夜間應不小于80%。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的圖片應采用JPEG、編碼,以JFIF或JPEG文件格式存儲。圖像輸出應為全幅JPEG格式24位真彩圖像。基于數字成像設備的圖片分辨率應符合下列規定:車輛前部圖片分辨率應不小于3392×2008像素點。車輛側面圖片分辨率應不小于2048×1536像素點。車輛尾部圖片分辨率應不小于2048×1536像素點。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應符合GA/T995的有關規定。攝像裝置由攝像機、高清鏡頭、室外防護罩、相機內置網絡信號防雷器、電源適配器等組成。攝像裝置的視頻幀率調節范圍應為1~25fps。攝像裝置應具備存儲自動覆蓋功能。補光裝置包括閃光燈和補光燈等。補光裝置的控制接口包括RJ45、RS485/RS232、TTL/IO和SD/USB等。補光裝置的光源宜采用LED(發光二極管)光源或氣體放電光源,也可采用其他光源。補光裝置應包括自閃、跟隨、自動頻閃(外部攝像機觸發)模式。補光裝置應支持在線檢測補光燈故障、正常、開啟、關閉等工作狀態。補光裝置應符合下列規定:色溫應不小于4000K。閃爍頻率應不小于50Hz。頻閃響應時間應不大于20μs。在AC220V±44V、50Hz±2Hz的電源條件下應能正常工作。補光照明區域內光照度應均勻、無暗區,在標稱補光區域內,光照度應不小于基準軸上光照度的50%。視頻監控設備視頻監控設備應具備對公路車輛動態稱重檢測區全天候、全方位攝像的功能。視頻監控設備應具備自診斷和自動補償功能,宜具備視場校對功能。視頻監控設備應具備旋轉功能,可根據控制命令進行水平、俯仰旋轉。視頻存儲應支持H.264、H.265、SVAC、MPEG-4或MPEG格式,視頻分辨率應不小于1920×1080像素點。視頻監控設備宜支持隨環境光線變化自動調整畫面質量,宜具備自動除霧、自動背光增強和自動去模糊等畫質增強處理功能。視頻監控設備及其附件的其他技術指標應符合GA/T995的有關規定。視頻監控設備的攝像機靶面尺寸應不小于7.18mm×5.32mm。視頻監控設備應具備水平0°~350°和垂直-90°~15°旋轉功能。視頻監控設備應支持可見光及紅外光補光。視頻監控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應具備3D定位和斷電記憶功能。應具備IP地址訪問控制功能。在AC220V±44V、50Hz±2Hz的電源條件下應能正常工作。宜支持預置位設置。信息發布設備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終點后應設置信息發布設備,設備與終點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150m且不大于250m。信息發布設備由顯示屏、控制器、機架、外殼、控制箱、安裝連接件等組成。信息發布設備應能通過文字交替、滾動等方式發布和顯示信息。信息發布設備顯示文字的結構尺寸應符合GB5768.2的有關規定。信息發布設備應能顯示GB/T2312指定的全部漢字、數字和字符,并能控制全亮與全滅。信息發布設備不再顯示時,不應產生微光。信息發布設備經通信接口接入公路車輛動態稱重檢測系統后,應能接收數據處理系統的控制,按數據處理系統的命令正確顯示相應的內容并將工作狀況上傳至管理平臺或主控單元。信息發布設備應具備防篡改功能。信息發布設備宜具備自動除霧、自動背光增強等功能。信息發布設備應具備自檢功能和工作狀態指示燈。通過自檢功能,正確檢測發光像素、通信接口以及其他單元的工作狀態,將結果上傳至主控單元,并通過指示燈亮與滅顯示。信息發布設備應包括環境照度檢測裝置,能根據環境照度自動調整發光像素的發光強度,不同顏色的夜間亮度要求應符合表的規定。表信息發布設備的夜間亮度(cd/㎡)黃色紅色綠色藍色150±10105±10180±1070±10懸臂式信息發布設備顯示內容的格式可采用4行9列。門架式信息發布設備顯示內容的格式可采用2行14列。柱式信息發布設備顯示內容的格式可采用4行9列。信息發布設備具體要求應滿足JTG/T4320的有關規定。數據處理設備數據處理設備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數據處理設備的硬件包括現場工控機、稱重儀表、交換機和機柜等,應能對采集數據進行傳輸和處理。數據處理設備應具備以下功能:應具備數據匹配和輪軸判別等功能,應能對稱重檢測數據進行轉換并修正數據。應具備日志記錄功能,且不可篡改,記錄內容應包括設備運行情況、運行參數修改情況和設備運行狀態。應具備對采集數據的查詢、導出功能。應能自動存儲當前的設置參數和采集的信息,存儲保留時間應不小于7d。應能具備損壞或故障自動報警功能。機柜應防塵防雨,并具備溫控、散熱功能。數據處理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電源應為AC220V±44V,50Hz±2Hz,可配置后備電源。處理器主頻應不小于1.66GHz。應具備SSD(固態硬盤)及一體化HDD(機械硬盤)。RS232接口數應不少于2。USB接口數應不少于2。10/100/1000Base-TRJ45端口數應不少于6個。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可選)外廓尺寸檢測設備應當實現經過檢測區域的車貨總長度、總寬度、總高度信息的檢測功能。外廓尺寸檢測設備應具備結構穩定性,最大抗風能力為40m/s。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高度不小于5m,測量誤差應≤50mm。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寬度測量范圍不小于5m,測量誤差應≤50mm。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長度測量范圍不小于30m,測量誤差應≤300mm。采用激光掃描的其檢測距離應不少于60m,掃描頻率應不小于100HZ,分度值應不低于1mm,檢測精度應不低于30mm。系統布設應結合用地、交通安全、交通流量、用網用電、路網綜合運行等方面的因素擇優選擇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的位置。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設施布局示意圖見附錄A。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的位置宜設在路面狀況良好、路線平直、視線良好的路段。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應設置防沖撞護欄。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動態稱重設備應按照路面寬度全幅鋪設。交通提示設施應在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前方200m處設置告知標志,在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前方80m和后方80m處分別設置禁令標志和解除禁令標志。告知標志用于提示車輛駕駛員前方進入公路車輛動態檢測區。禁令標志用于提醒駕駛員前方區域禁止停車、禁止變道和限制速度。解除禁令標志用于提醒駕駛員前方區域解除禁止停車、禁止變道和限制速度。交通提示設施及應對應標志標線符合GB5768和JTGD82的有關規定。公路車輛動態檢測系統專用標識示意圖見附錄B。一般施工要求基礎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底應平整、夯實、控制好標高。基礎澆搗后,表面應以水泥砂漿抹平、修正、施工完畢,基礎應分層回填夯實,夯實度與路基相同。基礎采用混凝土現場澆注,基礎頂面應預埋鋼地腳螺栓,地腳螺栓下面為標準彎鉤,法蘭盤為Q235鋼制作。澆注混凝土時,應注意使法蘭盤與基礎對中,并將其嵌進基礎,其上表面與基礎頂面齊平。施工完畢后,露出基礎的鋼管應阻塞,以避免進水。公路超限檢測站系統組成公路超限檢測站由房建設施、連接道路、靜(動)態稱重檢測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通行控制設備、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可選)、其他相關設備和站級軟件系統等組成,應符合表6.1.1的規定。表6.1.1公路超限檢測站設備基本配置設備名稱配置要求超限超載檢測設備靜態稱重檢測設備●動態稱重檢測設備○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附屬配套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通行控制設備●其他相關設備●站級軟件系統●超限檢測點由靜態稱重檢測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可選)等組成,應符合表6.1.2的規定。表6.1.2超限檢測點設備基本配置設備名稱配置要求超限超載檢測設備靜態稱重檢測設備●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附屬配套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公路超限檢測站(點)的全稱按照“超限檢測站(點)所在地名稱+超限檢測站(點)”的形式統一命名。數據采集公路超限檢測站采集的數據信息包括檢測時間、治超站點名稱、車道、機動車號牌、機動車號牌顏色、圖像、視頻、車速、車型、軸數、軸(軸組)載荷、總質量、外廓尺寸(如有)等。公路超限檢測站采集的數據信息與車輛匹配正確率應不低于99%。公路超限檢測站采集的數據信息記錄資料應以一組材料的方式提交,圖片和視頻文件名的格式應符合唯一標識+“-”+圖片視頻類型標識+“-”+機動車號牌的規定。公路超限檢測站輸出的圖片應疊加檢測時間、治超站點名稱、樁號、車道、機動車號牌、軸數、總質量、超限率/超限量、唯一標識、防偽信息等內容。公路超限檢測站輸出圖片的疊加信息區域應位于圖片的下方,不應遮擋圖片信息,見圖6.2.5。圖6.2.5車輛圖片疊加信息格式示意圖疊加在公路超限檢測站輸出圖片上的檢測時間應精確到0.01s。系統設備要求房建設施房建設施按照不同功能劃分為檢測區、卸載場、精復檢區、停車區、辦公區、生活區、執法崗亭等基本功能區,并合理考慮環境與綠化設計。公路超限檢測站外觀、站名、指示牌等內容參見附錄C。公路超限檢測站各種房屋建筑設施的面積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新建公路超限檢測站應充分考慮利用原有站房。檢測區用于車輛初檢稱重檢測,包括檢測車道、檢測處理室、雨棚等設施。卸載場用于臨時存放車輛卸載的貨物,應根據貨物的存放需要設置露天堆場和倉庫。卸載場布設時應考慮車輛進出卸載區域的交通順暢。精復檢區用于已卸載貨物并消除違法狀態的貨運車輛利用靜態稱重檢測設備進行稱重檢測的區域。停車區用于供接受處理的超限超載車輛臨時停放使用。停車場大小根據不同類型車輛停放數量、停留時間、周轉率以及車輛轉彎的幾何要求等因素確定。辦公區用于公路超限檢測站工作人員日常辦公、學習、會議及存放案卷、檔案等。辦公樓造型應簡潔、大方,外墻顏色應符合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場所的要求。生活區用于公路超限檢測站工作人員提供住宿、餐飲、洗浴、休息等生活設施,應能保障檢測站24小時運轉的需要。公路超限檢測站前,應根據車流量施劃白實線等標線,引導貨車進站。公路超限檢測站內,應根據交通組織需要布設正確引導交通的標線、導向箭頭、減速標線及文字標記等,標線的設置應符合GB5768的有關規定。連接道路連接道路包括進出公路超限檢測站的變速車道、排隊車道、檢測車道及供車輛進出的連接匝道,其設計標準宜不低于超限檢測站監控路段的路面設計標準。連接道路設計應符合JTGD20的規定。靜態稱重檢測設備靜態稱重檢測設備主要用于公路超限檢測站內貨運車輛的精(復)檢,一般采用高精度靜態整車式電子汽車衡,即車輛的全部輪軸同時停止在衡器的承載器上。靜態稱重檢測設備的稱量范圍應≥100t,且應滿足部分場所超限大件運輸車輛稱重檢測需求。靜態稱重檢測設備的檢定分度值、最大允許誤差等計量性能應符合JJG539中準確度等級3的相關規定。靜態稱重檢測設備的稱重傳感器應符合JJG669中C級的相關規定,且過載能力應不低于150%。靜態稱重檢測設備應取得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出具的有效的計量檢定證書。靜態稱重檢測設備應具備實時采集、顯示、存儲和按時自動上報稱量車輛數據的功能。靜態稱重檢測設備應具備分車控制功能,兩車可分離的最小間距小于500mm。動態稱重檢測設備動態稱重檢測設備主要用于公路超限檢測站站前預檢,由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以及車輛檢測器組成。動態稱重檢測設備進行正常動態稱量的運行速度范圍為0km/h<v≤100km/h。動態稱重檢測設備稱量的總質量準確度等級應不低于JJG907中準確度等級5的要求。動態稱重檢測設備中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裸露金屬部件的防腐處理應符合GB/T21296.1的有關規定,車輛檢測器等其他設備裸露金屬部件的防腐處理應符合GB/T18226的有關規定。公路車輛動態自動衡器和稱重傳感器安裝位置全部或部分位于路面以下的,則稱重傳感器的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8。稱重傳感器全部位于路面之上的,則稱重傳感器的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7。車輛檢測器應能對車輛進行準確的自動分離,車輛正常行駛條件下,分離準確率應不小于95%。車輛檢測器應符合下列規定:應能對車輛進行準確的自動分離,車輛正常行駛條件下,分離準確率應不小于95%。軸數檢測準確率應不小于95%。軸間距檢測誤差應不大于±15cm。車型分類準確率應不小于95%。跨道識別準確率應不小于95%。連續車輛之間的分車間距應不大于100cm。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具備實時記錄稱重檢測車輛的全景圖像和特征圖像,清晰識別車輛車型、號牌、車身顏色等信息的功能。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能對靜態和動態稱重檢測的車輛號牌進行準確識別,車牌識別成功率應≥95%。車型識別、車身顏色識別等準確率應符合GA/T833的相關規定。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具備按車道和時段進行車流量、車速、車型等數據統計功能,且能識別未懸掛號牌的車輛,并提供報警信息。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設備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6。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MTBF應≥20000h。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具備按車輛信息檢索的功能,按不同權限對數據庫進行操作,并提供模糊查詢、數據備份和數據打印輸出功能。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宜具備RS232、RS485、以太網等多種實時傳輸接口。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具有開放、通用數據傳輸接口和傳輸協議。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耐環境溫濕度、耐機械振動和沖擊性能、耐鹽霧腐蝕性能、耐候性能、電氣安全性、電磁兼容性、防護等級、防雷電性能和結構穩定性等應符合JT/T817室外機電設備的相關規定。視頻監控設備視頻監控設備應不低于300萬像素(1920*1080),分辨率應不小于720P(1280×720),并支持自動光圈、聚焦、白平衡、背光補償功能。視頻監控設備存儲應支持H.264、H.265、SVAC、MPEG4或MPEG格式,宜采用H.265、H264、MJPEG等格式進行視頻壓縮。視頻監控設備應具備水平0°~350°和垂直15°~-90°旋轉功能。視頻監控設備應具備錄像、圖像存儲、查詢、調用、回放和點播等功能。視頻監控設備應具有向上級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實時傳送視頻圖像的功能。視頻監控設備應具備日夜兩用和一體化彩色黑白模式自動轉換功能。視頻監控設備宜具備數字證書與管理平臺雙向身份認證的能力;安全能力應符合GB35114中A級要求。視頻監控設備的其他相關技術指標應符合GA/T1211和GA/T995的相關規定。視頻監控設備耐環境溫濕度、耐機械振動和沖擊性能、耐鹽霧腐蝕性能、耐候性能、電氣安全性、電磁兼容性、防護等級、防雷電性能和結構穩定性等應符合JT/T817室外機電設備的相關規定。信息發布設備信息發布設備應具備信息發布、編輯、查看和存儲等功能。信息發布設備接口應包括RJ45、RS485/RS232、USB等通用數據傳輸接口,具有開放的、通用的數據傳輸接口和傳輸協議。信息發布設備應具備亮度調節功能。白天全屏顯示亮度宜不小于8000cd/m2;夜晚全屏顯示亮度宜不大于3500cd/m2。信息發布設備通行信號燈發光元件應采用紅、綠兩種顏色的LED發光管,由紅色的“×”符號和綠色的“↘”符號復合為一個顯示模塊。發光管亮度:紅色應≥3000mcd,綠色應≥4000mcd。信息發布設備提示車輛按順序通過檢測區的通行信號燈靜態可視認距離應≥30m。信息發布設備顯示文字的結構尺寸應符合GB5768.2的有關規定。信息發布設備顯示屏基底、文字標志等的色品坐標應符合GB/T23828的有關規定,具備遠程自動控制和本地手動控制功能。信息發布設備應安全防篡改,具有顯示狀態反饋功能。通行控制設備通行控制設備由通行信號燈、自動欄桿等組成。通行信號燈應符合以下規定:應能提示檢測車輛按順序通過檢測通道,可通過手動控制或軟件自動控制。發光元件應采用紅、綠色LED發光管,由紅色的“×”符號和綠色的“↘”符號復合為一個顯示模塊。靜態視認距離應不小于20m。發光管亮度紅色應不小于3000mcd,綠色應不小于4000mcd。防護等級為IP65。自動欄桿應符合以下規定:應安裝在檢測車道出口處,通過站級系統控制,用于開放或關閉車道,也可通過手動控制。橫桿處于開啟或關閉位置時應有鎖定裝置,橫桿處于關閉位置時應保持水平。橫桿表面應貼敷紅白相間的反光膜,紅白間距為250mm,并在橫桿中部懸掛禁止駛入標志。橫桿與旋轉軸連接應靈活、無卡滯現象。橫桿、立柱等主要金屬構件宜采用不銹鋼制成,其它易腐蝕的金屬構件應按有關國家標準作相應的防腐處理。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可選)外廓尺寸檢測設備應當實現經過檢測區域的車貨總長度、總寬度、總高度信息的檢測功能。外廓尺寸檢測設備應具備結構穩定性,最大抗風能力為40m/s。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高度不小于5m,測量誤差應≤50mm。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寬度測量范圍不小于5m,測量誤差應≤50mm。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長度測量范圍不小于30m,測量誤差應≤300mm。采用激光掃描的其檢測距離應不少于60m,掃描頻率應不小于100HZ,分度值應不低于1mm,檢測精度應不低于30mm。其他相關設備網絡及安全設備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配置,以保證現場網絡符合國家相關網絡傳輸以及安全的標準并接入治超專網。執法辦公設備包含移動終端以及常用辦公終端(PC),用于調查取證、文書制作等執法辦公業務。公路超限檢測站場區內應設置符合相關規定的安全護欄、防撞及隔離設施。稱重檢測區應設置安全島,在檢測亭或者室外機柜靠近車道方向設置防護欄。站級軟件系統站級軟件系統部署在公路超限檢測站內,為治超業務提供軟件功能支撐。站級軟件系統總體要求如下:具備自動檢測功能,自動判別貨運車輛是否超限超載,對合法裝載貨車自動放行,對違法貨車、技術監控設備取證未處理車輛進行攔截,對黑名單車輛和大件運輸車輛進行提示。單車處理時間不大于20秒。具備數據上傳功能,支持實時上傳、數據補傳。能夠響應治超系統部級平臺獲取稱重檢測信息、狀態信息,以及視頻圖像調用等要求。站級軟件系統應具備以下數據采集及輸出功能:數據采集:獲取稱重檢測、車牌識別及抓拍、外廓尺寸自動檢測等設備的數據和運行狀態。數據匹配:將各個設備數據進行匹配,形成完整檢測數據,至少包括車輛號牌、檢測時間、車貨總質量、車輛軸數、車型、抓拍圖片等。超限判定:對匹配后的車輛檢測數據進行超限判定,并生成引導信息。基于車牌的車輛判定:對技術監控設備取證未處理車輛、黑名單車輛進行匹配,發現后進行告警。結果顯示:發送稱重檢測結果信息和引導信息到信息顯示設備。站級軟件系統應具備以下業務處理功能:支持對檢測環節的標記,包括檢測、復檢等,可對于重復數據、異常數據進行處理。提供道路運輸人車戶、大件運輸許可、違法證據、違法案件、貨車衛星定位、黑名單等數據查詢功能,加強關聯數據自動匹配。提供執法文書輔助辦理功能。具備車輛名單管理功能。提供大件運輸車輛許可核查記錄功能。提供違法超限運輸的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等特殊車輛的登記功能。提供案件信息抄告功能。提供歷史數據查詢、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提供信息公開、監督舉報等功能。提供設備的運行狀態監測、統一運維管理等功能。系統布設港灣式公路超限檢測站應按以下要求布設:站前建設引導車道,設置一條或多條檢測車道,使用動態稱重檢測設備進行檢測。流量較大的站點,可在引導車道上設置多條檢測車道,使用動態稱重檢測設備進行檢測,并設置單獨的檢測車道用于對有爭議車輛的檢測和復檢等。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全斷面不停車稱重檢測模式。主線式公路超限檢測站應按以下要求布設:右側車道設置檢測車道,使用動態稱重檢測設備進行檢測。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全斷面不停車稱重檢測模式。視頻監控設備應在以下位置進行布設:超限檢測站入口,視頻覆蓋貨車進站通道。檢測車道,視頻覆蓋檢測車道(含檢測磅房),多條檢測車道的應全覆蓋。執法場所,視頻覆蓋用于筆錄、文書制作的處理室等執法場所。卸貨場,視頻覆蓋主要卸貨區域。超限檢測站出口,視頻覆蓋貨車出站通道。重點區域視頻宜實現交叉監控。公路超限檢測站及稱重檢測車道具體布設方式參見附錄D。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系統組成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由動態稱重檢測設備、輪軸識別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路側單元(RSU)、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可選)、其他輔助類設備和配套軟件系統等組成,應符合表7.1.1的規定。表7.1.1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設備基本配置設備名稱配置要求超限超載檢測設備動態稱重檢測設備●輪軸識別設備●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附屬配套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路側單元(RSU)●其他輔助類設備●配套軟件系統●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的全稱按照“所在地市名稱+收費站名稱+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的形式統一命名。數據采集稱重管理時應采集稱重檢測數據和稱重設備運行狀態。車輛外廓尺寸檢測時應采集車輛外廓尺寸(長、寬、高)檢測數據和車輛外廓尺寸自動檢測設備運行狀態,須配合車輛外廓尺寸自動檢測設備使用。輪軸識別時應采集輪軸識別數據和輪軸識別運行設備狀態。視頻抓拍時應采集車輛檢測過程視頻及視頻監控設備狀態。車牌識別及抓拍時應采集車輛號牌抓拍圖像、識別出的車輛號牌信息及車牌識別設備運行狀態。系統設備要求動態稱重檢測設備動態稱重檢測設備應具備以下功能:能夠自動檢測出車輛車貨總質量等信息。能對車輛進行準確、有效的自動分離(能判斷掛車和半掛車),保證車輛和數據一一對應。具備自動緩存功能,能夠本地存儲6個月的數據,當向上位機發送數據失敗時,能重發數據,并保持數據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具備數據重發功能,并在出現通信鏈路不穩定等異常情況時保障數據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具有故障自檢功能,當出現設備或線路故障時,應能取得相應的故障信息,并能夠將這些故障信息上報。具有開放的、通用的數據傳輸接口和傳輸協議。動態稱重檢測設備應符合以下規定:車貨總質量誤差:≤±2.5%(首次檢定和后續檢定),≤±5%(使用中檢驗)。允許速度范圍應為0~100km/h。工作溫度范圍應為40℃~+70℃,寒區使用時應具備耐低溫性能。相對濕度范圍應為0~95%。傳感器防護等級應為IP68。使用壽命應在10年以上。精度穩定性:設備標定周期≥6個月。輪軸識別設備輪軸識別設備檢測寬度:普通車道≥1200mm,超寬車道≥1600mm。輪軸識別設備識別準確率應大于≥98%。輪軸識別設備防護等級應為IP68。輪軸識別設備工作溫度范圍應為40℃~+70℃,寒區使用時應具備耐低溫性能,相對濕度范圍:0~95%。輪軸識別設備使用壽命應在10年以上。輪軸識別設備應具有自診斷功能,發生故障時能夠通過信息接口向外部發出故障信息。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具備以下功能:能夠自動檢測出車輛車貨總質量等信息。抓拍的車輛照片應清晰辨別機動車車型、車身顏色、號牌等基本特征。能自動識別“GA36-92”(92式牌照)、“GA36.1-2001”(02式牌照)標準民用車牌照、新能源電動汽車專用牌照和97式、04式軍用、新武警、港澳式等各種格式汽車號牌。圖片采用JPEG編碼,以JFIF文件格式存儲,壓縮因子低于70。可疊加字符,主輔碼流均具備自定義剪切區域功能。多碼流視頻輸出:支持H.264、H.265、MJPEG多種編碼方式。根據不同安裝位置,可實現對車頭、車尾、車側面圖像的抓拍。具有開放的、通用的數據傳輸接口和傳輸協議。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符合以下規定:應符合GA/T497、GA/T995和GA/T832的要求。攝相機抓拍圖片分辨率不小于300萬像素。日間車輛號牌識別準確率應不小于95%,夜間車輛號牌識別準確率應不小于90%。日間車輛號牌顏色識別準確率應不小于90%,夜間車輛號牌顏色識別準確率應不小于80%。車輛號牌種類識別準確率應不小于95%。未懸掛號牌的識別率應不小于80%。識別車輛行駛速度:對車速在0km/h~140km/h范圍的車輛進行識別。通信接口:RS232、RS485、以太網接口等多種實時傳輸接口。工作溫度:40℃~+70℃,寒區使用時應具備耐低溫性能。工作濕度:20%~90%。防護等級:IP66。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30000h。平均修復時間:MTTR≤30min。電磁兼容性:符合GB/T17626。視頻監控設備視頻監控設備應與收費站已有視頻監控系統統籌考慮,新購置視頻監控設備應滿足以下要求,寒區使用時應具備耐低溫性能。視頻監控設備應由數字硬盤錄像機、音視頻輸入設備、音視頻輸出設備、數字視頻/音頻/數據光端機等組成。視頻監控設備應具備以下功能:具有圖像的硬盤錄像功能,并可進行圖像回放。支持完備的點播功能,點播過程可實現用戶權限控制功能,防止非法用戶點播和盜鏈,可記錄用戶每次點播內容。根據網絡帶寬的不同情況,實現自動調節抽幀或降低分辨率,以保證正常的監控。數字錄像機應符合以下規定:音、視頻輸入:不少于16路。顯示/錄像速度:不小于25幀/秒/路。可全屏、4、9、16畫面顯示。錄像分辨率:不小于720P(1280×720)。視頻壓縮方式:H.265、H.264、MJPEG。具有千兆網口。硬盤容量:滿足30天以上連續錄像要求。音視頻輸入設備應符合以下規定:不低于200萬像素(1920*1080)的高清機芯,支持自動光圈、自動聚焦、自動白平衡、背光補償。至少支持1路音頻輸入。內置高速云臺:可水平360°連續旋轉;垂直掃描范圍:≥90°;云臺速度:080°/s。應具備紅外功能,20倍光學變焦。工作溫度范圍:40℃~+70℃,寒區使用時應具備耐低溫性能。工作相對濕度范圍:0~90%R.H.。幀率:1~25fps。一體化彩色黑白模式自動轉換,日夜兩用型快速球形攝像機。信息發布設備信息發布設備應具備以下功能:應提供對外場顯示設備進行信息編輯、信息查看、信息發布功能。應保存發布的信息內容。具有開放的、通用的數據傳輸接口和傳輸協議。信息發布設備應符合以下規定:路側單元由車道天線和天線控制器等功能模塊組成。可視距離:靜態視距≥30m。顯示:滿屏可顯示4行×14列漢字,內置16×16點陣GB2132一級漢字字庫.LED視認角:≥30°。顯示亮度:≥5000cd/m2,可自動多級(最少四級)調節發光強度,以防止在夜間產生眩光。長期暴露于太陽光的環境條件下,發光強度不能降低。LED平均壽命為≥10000h。失控率:≤1‰。平均故障間隔時間≥100000h。通信接口:RS485、RS232、RJ45,通信速率:1.2~19.2kbps。屏體防護等級:IP65。工作溫度范圍:40℃~+70℃,寒區使用時應具備耐低溫性能。LED配比:不低于雙基色,4R2G。路側單元(RSU)路側單元(RSU)應具備以下功能:路側單元由車道天線和天線控制器等功能模塊組成。支持設備自檢功能,可精確診斷設備內部主要部件的運行情況。路側設備應提供必要的防雷擊措施和浪涌電流吸收裝置。路側設備的供電應符合收費車道工作環境。路側設備應能在收費站可能存在的各種環境下穩定工作。路側單元(RSU)應符合以下規定:路側單元由車道天線和天線控制器等功能模塊組成。RSU應支持與多個OBU并發通信,發射功率(e.i.r.p)應不大于+33dBm。使用壽命應不小于15年。平均無故障時間應不低于70000h。RSU天線和控制器均應采用三級防雷防靜電技術,可耐4kV雷擊浪涌、8kV靜電干擾,保證設備抗電磁干擾能力。車道天線和天線控制器采用專用線纜進行數據傳輸,以保證惡劣電磁環境下高速穩定的通訊需求。振動、沖擊、和鹽霧應符合GB/T2423的有關規定。路側單元(RSU)還應符合GB/T20851的有關規定。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可選)外廓尺寸檢測設備應當實現經過檢測區域的車貨總長度、總寬度、總高度信息的檢測功能。外廓尺寸檢測設備應具備結構穩定性,最大抗風能力為40m/s。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高度不小于5m,測量誤差應≤50mm。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寬度測量范圍不小于5m,測量誤差應≤50mm。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長度測量范圍不小于30m,測量誤差應≤300mm。采用激光掃描的其檢測距離應不少于60m,掃描頻率應不小于100HZ,分度值應不低于1mm,檢測精度應不低于30mm。其他輔助類設備高音喇叭應能播放提示音,可用繼電器控制開關。高音喇叭功率應不小于35W,并帶功率放大器。霧燈應能實現雨霧天氣警示來車即將接近高速公路入口稱重檢測車道。霧燈應符合下列規定:光源應為LED。光色應為黃色。視距應大于300m。視屏尺寸應不小于φ240mm。電源應為AC200V+10%。配套軟件系統配套軟件系統應具備基本設置功能、數據輸出功能、業務處理功能和數據傳輸功能等。基本設置功能具體包括以下功能:檢測日志:記錄車輛檢測的簡要信息。時間同步:對接入的設備進行時間校準。參數管理:對接入的設備參數進行配置管理。消息管理:各模塊間消息的收發及處理功能。數據輸出功能具體包括以下功能:引導及稱重結果顯示:發送稱重檢測結果信息和引導信息到電子顯示屏,獲取電子顯示屏運行狀態。提示音控制:播放語音提示音,可控制音量大小。霧燈控制:控制霧燈開關。業務處理功能具體包括以下功能:檢測數據匹配:將各個設備模塊檢測到的車輛數據進行匹配,形成完整單車數據。超限判定及引導:對匹配后的車輛檢測數據進行超限判定,并生成引導信息。檢測數據及放行上報:將檢測信息和是否準予通行信息實時上傳收費系統。數據異常檢測:對采集的車貨總質量、輪軸信息等數據進行監測,發現異常數據發送警告信息。數據傳輸功能應向收費系統上傳稱重檢測數據和稱重圖像數據,接收收費系統下發的可在本站通行的大件運輸許可數據、黑名單。系統布設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入口)在建(含新、改、擴建)高速公路收費站和已運營高速公路收費站具備征(租)地條件或擬實施站區改造的,在收費廣場右側適當位置布設不停車稱重檢測設施(設備),設計車輛右轉調頭專用車道,違法超限超載貨車右轉調頭返回。已運營高速公路收費站站區廣場面積較大(入口四個車道及以上)的,在收費廣場右側實施物理隔離,設置貨車檢測專用通道,在通道內布設不停車稱重檢測設施(設備),違法超限超載貨車在站區廣場左轉調頭返回。已運營高速公路收費站站區廣場面積較小(入口四個車道以下)的,在現有收費車道(一般為最右側)內布設不停車稱重檢測設施(設備),采用物理隔離方式,引導貨車駛入后稱重檢測,違法超限超載貨車車道內倒出并左轉調頭返回。個別實施稱重檢測難度大、貨車車流小或城市周邊的收費站,結合當地情況,協調有關部門實施貨車管控等措施,可不在入口安裝稱重檢測設施(設備)。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入口安全引導設施布局示意圖見附錄E。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出口)已運營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口稱重檢測設施(設備)可復用原有計重收費設備,并增設車輛圖像抓拍設備。新建(含新、改、擴建)高速公路收費站可設置貨車專用車道,在車道內布設不停車稱重檢測設施,也可在收費站內側合適位置布設不停車稱重檢測設施(設備)。高速公路稱重檢測系統布設示意圖見附錄F。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系統組成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由靜態(動態)稱重檢測設備、輪軸識別設備(可選)、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通行控制設備、外廓尺寸檢測設備(可選)和配套軟件系統等組成,應符合表8.1.1的規定。表8.1.1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設備基本配置設備名稱配置要求超限超載檢測設備靜態稱重檢測設備○動態稱重檢測設備○輪軸識別設備○外廓尺寸檢測設備○附屬配套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視頻監控設備●信息發布設備●通行控制設備●配套軟件系統●注:靜態稱重檢測設備或動態稱重檢測設備必須任選其一配置。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的全稱按照“所在地市名稱+詳細地點名稱+貨運源頭稱重檢測系統”的形式統一命名。數據采集稱重管理時應采集稱重檢測數據和稱重設備運行狀態。車輛外廓尺寸檢測時應采集車輛外廓尺寸(長、寬、高)檢測數據和車輛外廓尺寸自動檢測設備運行狀態,須配合車輛外廓尺寸自動檢測設備使用。輪軸識別(可選)時應采集輪軸識別數據和輪軸識別運行設備狀態。視頻抓拍時應采集車輛檢測過程視頻及視頻監控設備狀態。車牌識別及抓拍時應采集車輛號牌抓拍圖像、識別出的車輛號牌信息及車牌識別設備運行狀態。系統設備要求靜態稱重檢測設備靜態稱重檢測設備主要用于貨運源頭單位內部的稱重檢測。靜態稱重檢測設備的稱量范圍應≥100t,且應滿足部分超限大件運輸車輛稱重檢測需求。靜態稱重檢測設備的檢定分度值、最大允許誤差等計量性能應符合JJG539中準確度等級3的相關規定。靜態稱重檢測設備的稱重傳感器應符合JJG669中C級的相關規定,且過載能力應不低于150%。靜態稱重檢測設備應取得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出具的有效的計量檢定證書。靜態稱重檢測設備應具備實時采集、顯示、存儲和按時自動上報稱量車輛數據的功能。靜態稱重檢測設備應具備分車控制功能,兩車可分離的最小間距小于500mm。動態稱重檢測設備動態稱重檢測設備主要用于貨運源頭單位集中區域的稱重檢測,由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以及車輛檢測器組成。動態稱重檢測設備進行正常動態稱量的運行速度范圍為0km/h<v≤100km/h。動態稱重檢測設備稱量的總質量準確度等級應不低于JJG907中準確度等級5的要求。動態稱重檢測設備中動態公路車輛自動衡器裸露金屬部件的防腐處理應符合GB/T21296.1的有關規定,車輛檢測器等其他設備裸露金屬部件的防腐處理應符合GB/T18226的有關規定。公路車輛動態自動衡器和稱重傳感器安裝位置全部或部分位于路面以下的,則稱重傳感器的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8。稱重傳感器全部位于路面之上的,則稱重傳感器的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7。車輛檢測器應能對車輛進行準確的自動分離,車輛正常行駛條件下,分離準確率應不小于95%。車輛檢測器應符合下列規定:應能對車輛進行準確的自動分離,車輛正常行駛條件下,分離準確率應不小于95%。軸數檢測準確率應不小于95%。軸間距檢測誤差應不大于±15cm。車型分類準確率應不小于95%。跨道識別準確率應不小于95%。連續車輛之間的分車間距應不大于100cm。輪軸識別設備輪軸識別設備檢測寬度:普通車道≥1200mm,超寬車道≥1600mm。輪軸識別設備識別準確率應大于≥98%。輪軸識別設備防護等級應為IP68。輪軸識別設備工作溫度范圍應為40℃~+70℃,寒區使用時應具備耐低溫性能,相對濕度范圍:0~95%。輪軸識別設備使用壽命應在10年以上。輪軸識別設備應具有自診斷功能,發生故障時能夠通過信息接口向外部發出故障信息。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具備實時記錄稱重檢測車輛的全景圖像和特征圖像,清晰識別車輛車型、號牌、車身顏色等信息的功能。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能對靜態和動態稱重檢測的車輛號牌進行準確識別,車牌識別成功率應≥95%。車型識別、車身顏色識別等準確率應符合GA/T833的相關規定。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具備按車道和時段進行車流量、車速、車型等數據統計功能,且能識別未懸掛號牌的車輛,并提供報警信息。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設備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66。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MTBF應≥20000h。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應具備按車輛信息檢索的功能,按不同權限對數據庫進行操作,并提供模糊查詢、數據備份和數據打印輸出功能。車牌識別及記錄設備宜具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驀然回首的中考語文作文
- 印刷設備環境適應性測試與評估考核試卷
- 海洋工程節能減排策略考核試卷
- 生活中的樂趣初三語文作文
- 煉焦廠的環境監測與預警系統考核試卷
- 影視錄放設備的智能圖像識別技術改進考核試卷
- 清潔服務團隊建設與溝通考核試卷
- 電氣設備智能電網協同控制技術考核試卷
- 生態系統健康評估與維護考核試卷
- 種子種苗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分析考核試卷
- 《上海市奉賢區小區機動車停放管理工作調查報告》4300字
- 刑偵工作調研報告
- 火力發電廠鍋爐智能燃燒控制技術導則
-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心理學》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現代漢語專題》章節自測參考答案
- 《工程制圖》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 防溺水家長會ppt(共34張PPT)
- 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市公開課一等獎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
- 框架結構-畢業設計外文文獻翻譯-外文原文中文翻譯-
- A04044《納稅人稅種認定表》
- 脫鹽水反滲透膜技術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