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堅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
近日,省委政研室調研組深入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五郎溪鄉進行精準扶貧專題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堅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對調研報告作出重要批示:省委政研室調研組進村入戶、訪貧問計、訪困問需,對貧困狀況摸得比較準,對困難原因搞得比較透,對扶貧措施謀得比較實,為全省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和借鑒,值得肯定和贊賞。實踐是最大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希望全省各級各部門和領導干部,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作出的關于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決議,結合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扎實開展
“一進兩訪”活動,一起為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確保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本報全文刊發調研報告,以饗讀者。
根據省委提出的精準扶貧“一進二訪”(進村入戶、訪困問需、訪貧問計)活動安排,遵照省委書記徐守盛同志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的定點調研工作要求,省委政研室組成調研組深入芷江侗族自治縣五郎溪鄉五郎溪村、金廠坪村、牛皮寨村進行專題調研,三天三晚,住農家、訪農戶,面對面、點對點,與當地干部群眾一起研究和探討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新辦法。
找準幫扶對象
是精準扶貧的前提
芷江侗族自治縣是徐守盛同志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聯系縣。該縣五郎溪鄉五郎溪村是直接聯系點,地處武陵山系南麓、云貴高原東部余脈延伸地帶,位于芷江最北部,是全縣人均收入最低、人均耕地最少、海拔最高的地方。五郎溪村全村21平方公里,共有15個村民小組、540戶、2008人,其中70%人口為侗族和苗族,全村勞動力840人,耕地1520畝,人均0.76畝;林地17530畝,平均每戶32畝。
綠水青山掩蓋了貧窮落后。從縣城到五郎溪村僅30公里,由于是盤山路且彎多路險,驅車竟也花了50多分鐘才到。車行山中,雖正值仲夏,但民族村寨與群山環繞交相輝映,蟲鳴鳥叫與溪流潺潺相得益彰,山高林密,空氣清新,加上平均海拔1000多米,溫度比城市要低5至6℃,倒也涼爽宜人,讓人忍不住深呼吸。不過從車窗向外一路看去,貧窮面貌依然突出:多數村民居住在不通公路的山上,大約90%的房子為木板房,樓房很少,就連鄉政府周邊也見不到餐館、超市和銀行網點,由于被重重山脈所阻隔,手機信號在山中時斷時續。
可見的貧窮面貌之外,深層次的貧困現狀更值得關注。根據鄉政府提供的臺賬,截至去年底,五郎溪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1戶503人,低保人口194人,五保戶15人。呈現“三多三少兩難靠”的困境,即困難家庭多,留守家庭多,患病家庭多,這三類家庭分別占全村總戶數的65%、55%和33%;種田收入少,多種經營少,技術農民少,種植純收益戶均不到800元,從事特色種養和有高中以上學歷、一技之長的農戶僅20多戶,占全村4%;集體經濟難靠,龍頭大戶難靠,村級收益僅生態林補貼近7萬元,全村僅兩家頗有規模的龍頭種養大戶,但年純收入也不到6萬元。金廠坪村、牛皮寨村大體也是這種情況。
扶貧要做到真扶貧,扶真貧,使黨的扶貧政策效應覆蓋到每一個貧困戶,這就要求我們切實從傳統式扶貧向精準扶貧轉變,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把扶貧對象搞精準,把家底盤清。在鄉、村干部協助下,我們挨家挨戶走訪了五郎溪村141戶貧困戶,感覺縣鄉基礎工作做得比較扎實,確認的扶貧對象大多屬于“真貧”。從我們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分析,其致貧原因主要有七大類:一是因病致貧,有36戶,占25.5%,如張家院組56歲的黨員張良琴,本來在外務工,年收入過萬元,但罹患腸癌,喪失勞動能力幾乎無收入來源,治病后反而欠債2萬多元。二是因殘致貧,有4戶,占2.8%,如小坡田組63歲居民楊金鳳,上肢殘疾,僅靠在浙江打工的兒子每個月寄回300元維持生計。三是因學致貧,有15戶,如王家組張漢生,家中有兩個小孩分別在讀高中和初中,年開支2萬多元,通過打工等途徑收入僅1萬余元,全部靠借款支持,生活十分困難,孩子暑假放假也去縣城做零工賺取生活費。四是缺技術致貧,有21戶,占14.9%,如金字灣組26歲村民譚書平,由于母親生病去世欠債致貧的他原本在外務工,但目前小孩剛剛出生需要照顧,苦于無技術尚不知做什么。由于科技水平不高,全村產業還停留在傳統的單一結構,增收門路窄,生產力水平低下,種養業收入年平不到800元。五是缺勞動力致貧,有3戶,占2.1%,如張家院組張秀林一家,由于沒有主要勞動力,僅能在房前屋后種點金銀花,收入十分微薄。六是缺資金致貧,43戶,占30.5%,這是全村的普遍問題。據61歲的黨員張成政介紹,他養了20箱蜜蜂,本想擴大規模,但苦于沒有資金一直處于維持狀態,年收入僅3000元。七是交通條件落后致貧,有19戶,占13.5%,目前全村尚有八個村民小組沒有通公路,特別是西晃山組山中有100多畝耕地,全部靠肩挑背扛。如66歲居民李春秀的子女均在外打工,她在荒坡上種植了3畝金銀花,都是自己一背簍一背簍背下山銷售。她說:“從家里走到村口要兩個小時,再坐汽車到縣城要12元,要賣12斤金銀花才能掙到,好幾年了,就今年初到縣里看了一次病,還有的人幾年沒去過縣城。”
除了這七種主要致貧原因外,還有一些個案原因值得關注,一是因婚致貧,時下農村結婚彩禮成本居高不下,與五郎溪村相鄰的金廠坪村楊家灣組貧困戶楊文衛說,原本家中有兩萬元積蓄,但兒子結婚支付彩禮,后來兒子生病住院小兩口離婚,“人財兩空,現在還欠賬3萬多元,我們全年收入僅四千多元,憑自己力量不吃不喝要還7年。”據五郎溪村村支書田昌英介紹,現在全村40歲以上身體健康的未婚男青年還有47人,成為村民脫貧奔幸福的一大制約。二是因災致貧,如五郎溪村胡家灣組龍克福家中不慎失火,唯一的木房子和全部財物被燒毀,陷入困境。三是因林業政策調整原因致貧,如五郎溪村山多林密樹高,但實施生態林禁伐后,“吃飯靠種田,發財靠砍樹”的日子不奏效了,而生態林補償標準不高,每戶農民平均年補貼僅400元,屬于典型的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四是因個人懶惰致貧,據村支書田昌英介紹,目前全村有幾戶貧困戶不愿干活,吃救濟、等靠要思想嚴重。中優勢兵力整合各方資源,既要發揮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又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還要充分調動廣大貧困戶主觀能動性,變“扶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要落實主體責任。4月18日,省委書記徐守盛同志在五郎溪村召開精準扶貧座談會后,省直有關單位和縣、鄉、村行動非常迅速。芷江派出了95個工作隊駐到全縣每一個扶貧村,初步啟動了金融扶貧業務,縣農商行已經向扶貧對象發放產業扶貧貸款1000多萬元。同時,將全縣4000多名縣鄉干部,按照縣級干部結對幫扶7戶、科局級干部5戶、一般干部3戶的規劃,細分落實到17919戶貧困戶,并要求每一個干部都要做到對幫扶的貧困戶“五清楚、六必記、七到戶”(五清楚,即清楚精準扶貧政策情況、貧困戶所在村的基本情況、每家每戶貧困戶情況、貧困戶的需求情況、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六必記,即記錄貧困戶走訪日記、意見建議、扶貧事項、社會和政策幫扶、脫貧進程、要求辦理的事項和結果;七到戶,即扶貧任務、扶貧政策、資金項目、技術信息服務、排憂解難、安全維護、脫貧時間七項事項到戶)。
理念有了、思路有了、措施辦法也有了,下一步要繼續堅持省負總責、部門配合、市州主導、縣抓落實的領導體制和片區為重點、規劃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進一步細化量化扶貧任務,科學制定脫貧奔小康的路線圖、任務書、責任狀和時間表,確保全省貧困人口和貧困村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特別是在目標任務上,必須注重脫貧致富與全面小康有機結合,改進和完善扶貧工作考核辦法,把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考核體系,把地方黨委政府主要精力集中到扶貧開發上來,確保同向同步達標。
要加強駐村幫扶。今年省委、省政府明確了33名省級領導聯縣,并從省直部門和中央駐湘單位派出189支工作隊到51個貧困縣開展駐村幫扶,市縣鄉也相應加大了工作力度,實現了駐村幫扶全覆蓋。駐扎在五郎溪鄉的兩個省直工作隊,分別來自省委政研室和省發改委,均由處級干部擔任,思路清晰、精神抖擻、作風務實、充滿干勁,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進入角色快,與群眾打成一片,已經提出了具體的幫扶措施和項目計劃,并籌集到幫扶資金。群眾對他們的到來也極為歡迎,五郎溪村西晃山組58歲的婦女王玉梅說:“現在政策這么好,工作隊幫扶這么細,我們如果再發展不好,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下一步要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作用,重點抓好“12+1”,“12”就是水、電、路、業、房、環境整治“六到農家”和就醫、就學、養老、低保、五保、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六個落實”,“1”就是基層組織建設。通過落實“12+1”,全面加快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
要構建大扶貧格局。在調研中,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大唐華銀芷江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正在五郎溪鄉開發風力發電項目,能不能請這些央企在開發產業時考慮增加一點基礎設施投入呢?或者請相關受益公司員工在這里結對幫扶一個貧困戶?修一公里路,幫助幾戶貧困戶,對央企來說投入并不多,但是對貧困村卻解決了大問題。在加大各級財政對扶貧開發投入的同時,要進一步落實行業部門責任,加強資源整合力度,全面做好村級道路暢通、飲水安全、農村電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產業增收、鄉村旅游扶貧、教育扶貧、衛生和計劃生育、文化建設、貧困村信息化等十項重點工作,組織引導各種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貧困村、貧困農戶聚集,集中解決突出問題。要進一步制定完善社會扶貧政策體系,通過政策效應,引導各種資源向貧困地區配置、各種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
要加強扶貧隊伍建設。這次調研,五郎溪村村支兩委班子的工作狀態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村支部書記田昌英2002年上任時村里欠債近萬元,村民小組長有6年時間沒有發工資,村里缺糧缺醫缺水缺錢缺致富門路,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十分突出,基本處于艱難運轉狀態,但現在得到了根本改觀,公路基本到村,自來水基本到缸,平價電基本到戶,新農合基本到人,五保戶基本實現集中供養,這說明脫貧致富,關鍵要有一個好支部,尤其要有一個好的帶頭人、領頭羊。要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健全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突出抓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基層扶貧開發隊伍建設要適應精準扶貧工作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貧困地區干部培訓力度,提高執行能力。扶貧任務重的縣、鄉(鎮),要加強扶貧開發能力建設,充實工作力量。
要調動貧困戶的積極性。調研中,無論是走訪座談時,還是日常接觸中,基層群眾說得最多的是“黨的政策好”、“感謝共產黨”,對省委決策部署、對當地黨委政府的工作總體上是滿意的,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和脫貧信心也是好的。群眾有一些意見,反映最多的是事關他們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還沒有解決好,比如看病貴、行路難等。五郎溪貧困群眾對未來的憧憬,對現實生活的堅韌和樂觀令我們欽佩,如35歲的譚曉燕,她本來已經嫁到外地,但由于父親生病癱瘓在床,弟弟智障,母親去世,她從婆家回來照顧父親和弟弟,為解決生計問題在村口開了間藥房,以一己之力支撐全家,至今已10年,在外打工的丈夫對她也十分支持,不僅沒有任何怨言,還把掙的錢寄回來幫忙。又如今年剛入黨的周家組28歲村民江東洋,從浙江打工回來在村里開了間小賣部,準備發展特色產業,他說:“我相信我們村一定會有變化,我也愿意盡一份力。”我們各級黨委和政府一定要把這些村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因勢利導,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引導大家不等不靠、苦干實干,依靠自身努力過上美好生活。
■短評
訪實情
問真經
實踐是最大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省委政研室專題調研組按照省委提出的精準扶貧“一進二訪”(進村入戶、訪困問需、訪貧問計)活動安排,深入芷江侗族自治縣五郎溪鄉,面對面、點對點,與當地干部群眾共商精準扶貧大計,訪出了當地實情,問出了沉甸甸的責任,求得了精準脫貧真經。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目前,我省尚有596萬農村貧困人口需要幫扶,貧困人口排全國第五位,扶貧開發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剛剛閉幕的省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要求舉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精準發力打贏扶貧攻堅戰。
精準扶貧先要精準識貧。坐在辦公室聽匯報,守著電腦看報表,畢竟隔了一層,難免失真、失實;情況不明、底數不清,精準扶貧也就失去了方向。省委要求開展“一進二訪”活動,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黨員干部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把扶貧對象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