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的政治和軍事+高考模擬題匯編-2024屆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總復習練習(含解析)_第1頁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高考模擬題匯編-2024屆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總復習練習(含解析)_第2頁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高考模擬題匯編-2024屆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總復習練習(含解析)_第3頁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高考模擬題匯編-2024屆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總復習練習(含解析)_第4頁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高考模擬題匯編-2024屆高三統編版歷史一輪總復習練習(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pagenumber"pagenumber頁,共NUM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頁2024屆高三歷史總復習高考模擬題匯編——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1.(福建省莆田市2023屆高三四模歷史試題)宋代諸州除設知州外,另設“通判某州軍州事”,簡稱通判。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說:“國朝自下湖南,始置諸州通判,既非副貳,又非屬官,故嘗與知州爭權。”據此可知,宋代(

)A.地方事權分化 B.行政效率低下 C.武將地位弱化 D.邊境防守空虛2.(海南省2023屆高三上學期全真模擬卷(二)歷史試題)宋代東南地區,吳郡“父篤其子,兄勉其弟,有不被儒服而行,莫不恥焉”。江西饒州“為父兄者,以其子與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為辱”。福建居民更是“多向學,喜講誦,好為文辭”。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崇文抑武的推行 B.書院教育的完善C.印刷技術的進步 D.等級觀念的變化3.(山東省齊魯名校大聯考2023屆高三第三次聯測歷史試題)東晉時設有檢校御史,屬于擁有實權的常設正官。但隋朝及唐前期,在正式官職前加“檢校”二字使其成為代理官的現象十分普遍;唐中期后,“檢校官”逐漸成為虛銜和加官。到宋代形成了檢校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至國子祭酒、水部員外郎的十九階體系。檢校官制度的變化(

)A.體現了重文輕武治國策略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折射出集權政治發展趨勢 D.推動官僚體制的完善4.(遼寧省2023屆高三二模歷史試題)宋仁宗年間《新唐書》修成不久,隨即就有吳縝的《新唐書糾謬》問世,指出歐陽修、宋祈之作新書疏于考證。稍晚,永嘉學派代表人物葉適也以相當多的條目對比新舊兩唐書,指出新書“為觀者甚少”。這說明宋代(

)A.重史的傳統影響文人行為 B.官方與民間在修史上對立C.官修史書普遍缺乏公信力 D.政治氛圍有利于學術發展5.(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大附中2023屆高三二模文綜歷史試題)“禁榷”是中國古代對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壟斷經營制度。北宋政府禁榷的范圍包括鹽、茶、酒、醋、鐵等,其禁榷范圍之廣、攫取商品利益之大是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宋代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財政的緊張 B.重農抑商的強化C.城市經濟的繁榮 D.社會治理的完備6.(湖南省衡陽市第一中學2022屆高三全真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蘇軾指出:“方今天下……非有亂臣割據四分五裂之憂,而休養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權臣專制擅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親。非有四夷交侵邊鄙不寧之災,而中國皇皇,常有外憂。”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是A.對前代問題矯枉過正的結果 B.崇文抑武方針造成兵力弱小C.機構重疊導致行政效率低下 D.加強中央集權所產生的弊端7.(吉林省白山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下表可用來說明,王安石變法(

)A.重在保護社會弱勢群體利益 B.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操之過急C.強調國家對社會經濟的干預 D.重視對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8.(四川省自貢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欲召王安石到中央政府來工作,“安石屢引疾乞分司”(唐宋之制,中央官員在陪都任職者,稱為分司)一而再,再而三請病假;神宗提拔司馬光為翰林學士,司馬光多次推辭,最后神宗“詔以告置光懷中,光不得已乃受”。可見北宋時期(

)A.士人普遍孤傲清高 B.君主權威日益下C.政治環境相對寬松 D.群臣結黨制約皇權9.(河北省2023屆高三上學期一輪復習聯考(三)(11月)歷史試題)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時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后謝恩的上表及其他一些詩文中,用語暗藏諷刺朝政、針砭新法內容。此案中,蘇軾險喪命牢獄,最后被貶黃州團練副使,這就是歷史上的“烏臺詩案”。材料體現了(

)A.“烏臺詩案”開“文字獄”先河 B.北宋王安石提倡的變法斗爭激烈C.宋代“重文輕武”治國方略調整 D.北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不斷強化10.(四川省綿陽市高中2023屆高三一診歷史試題)遼金時代所謂的“漢人”,是特指遼朝境內以燕云十六州人口為主的漢族人民。由于長期處于異族統治之下,“漢人”具有明顯的胡化傾向。宋人不承認他們是漢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卻仍將他們看作是漢人。這一現象說明當時(

)A.少數民族封建化加速 B.民族交融趨勢加強C.推行民族歧視的政策 D.民族矛盾趨于緩和11.(山東省濟寧市2022屆高三三模歷史試題)1042年,遼興宗在給宋仁宗的信中寫道:“封圻(疆土)殊兩國之名,方冊(典籍)紀一家之美。”第二年,他又寫道:“兩朝事同一家。”其意在表達遼和宋A.政治上親如一家 B.經濟上有互補性C.文化上有認同感 D.關系上相互依賴12.(湖南省永州市2023屆高三三模歷史試題)宋神宗熙寧八年,下令廢除詩賦、貼經、墨義取士,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并把《詩經》《禮記》《論語》《孟子》等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后一場考策。這一變革主要是為了(

)A.防止科舉考試作弊 B.選拔變法革新人才C.豐富科舉考試內容 D.重建儒家經學體系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13.(河北省滄州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神宗曾對負責市舶的官員說:“東南利國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卿宜創法講求,不惟歲獲厚利,兼使外蕃輻湊中國,亦壯觀一事也。”宋高宗也曾跟大臣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耳”。宋朝在密州(今山東諸城)、明州(今浙江寧波)、杭州、泉州、廣州均設有市舶司(或市舶務)。宋朝的市舶司、市舶務,相當于今天的海關,其職能包括:“閱貨”(檢查進口商品),“抽解”(征收關稅),“博買”(采購一部分蕃貨),發放“公憑”(給海商發出海貿易許可證、給蕃商發完稅憑證),查禁走私及違禁品,維修港口設施。—摘編自吳鉤《宋潮:變革中的大宋文明》(1)根據材料,概括宋代為實現“少寬民力”而采取的措施。(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一條宋代為實現“少寬民力”所采取的其他舉措并予以說明。14.(河北省保定市2023屆高三一模歷史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馬永卿,江蘇揚州人。宋大觀三年(1109)進士。歷官永城主簿、江都丞、浙川令、夏縣令。歷任右正言、左諫議大夫、樞密都承旨,以直諫聞名的劉安世(1048—1125,號元城)謫亳州時,馬永卿為永城主簿,因往求教,追錄安世語為《元城語錄》。(宋)太祖皇帝(927—976)嘗令后院造一熏籠,數日不至。帝責怒。左右對以:事下尚書省,尚書省下本部,本部下本寺,本寺下本局,復奏,又得旨,依方下制造,乃進御。以經歷諸處故也。帝怒,問宰相趙普曰:我在民間時,用數十錢可買以熏籠。今為天子,乃數日不得,何也?普曰:此是自來條貫,不為陛下設,乃為陛下子孫設。使后代子孫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壞錢物,以經諸處行遣,須又臺覲理會。此條貫深意也。太祖大喜曰:此條貫極妙。——以上史料摘自馬永卿的《元城語錄》(1)運用相關知識,簡析史料中宋太祖態度的轉變。(2)你認為上述史料記載內容的真實度如何,請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答案】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宋朝(中國)。據題干信息可知,宋朝在各州設置通判,分割知州的權力,造成地方事權分化,A項正確;材料未直接提及行政效率情況,排除B項;知州和通判都是文官,排除C項;材料所述屬于地方官制,而非邊境防務,排除D項。故選A項。2.【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統治者的治國策略是“重文輕武,文人治國”,因此南方地區的居民重視文化及教育,A項正確;BCD項均是影響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選A項。3.【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中“成為代理官”“逐漸成為虛銜和加官”可知,檢校官制度逐漸虛化,沒有實質性權力,折射出集權政治發展趨勢,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文官”與“武官”的比較,無法得出“重文輕武”的結論,排除A項;“檢校官”的虛銜化趨勢,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項;官僚體制的完善應該涉及行政、監察、選官等方面,材料只涉及“檢校官”的虛職化,無法體現官僚體制的完善,排除D項。故選C項。4.【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代重文輕武的政治氛圍,便于文人對官方所修的史書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有利于史學研究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中吳縝和葉適對官修史書的評價無法體現重史傳統,排除A項;對《新唐書》評價不高只有吳縝、葉適等個別人,不能說明官方與民間存在對立,排除B項;對《新唐書》評價不高只是一個個例,“官修史書普遍缺乏公信力”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5.【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禁榷”是中國古代對重要商品采取政府壟斷經營制度,北宋禁榷范圍廣,是因為政府財政緊張,需要從中攫取商品利益以增加財政收入,A項正確;宋代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財政的緊張,B項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B項;北宋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擴大了禁榷范圍,與城市經濟的繁榮、社會治理的完備無關,排除CD項。故選A項。6.【答案】D【詳解】材料描述的是宋代的財政拮據、君臣離心等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宋代初期過度加強中央集權所產生的弊端,D項正確;A項描述過于籠統,排除A項;宋代有冗兵問題,因此兵力并不弱小,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費用緊張,而非行政效率低下,排除C項。故選D項。7.【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王安石變法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加強對農業、軍事、商業等方面的控制,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提到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保護,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并不是其失敗原因,排除B項;宋代社會經濟結構仍然是農業為主,排除D項。故選C項。8.【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宋神宗多次召王安石到中央政府工作,還多次提拔司馬光,這說明統治者愛惜人才,為士人參政提供了寬松的政治環境,C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士人普遍孤傲清高,排除A項;宋朝君主專制加強,君主權威日益下降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未顯示群臣結黨,排除D項。故選C項。9.【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蘇軾看待王安石變法,既認為改革很有必要性,也指出新法在執行過程中的一些流弊,故此他成為改革和保守兩派都認為的反對派,從而成為改革中派系斗爭碾壓的對象,此案也正是改革派將其視為保守派,認為他譏諷反對改革而進行打擊的案例,B項正確;“文字獄”本質就是思想文化專制,西漢就曾發生,并非開始于北宋,排除A項;蘇軾最終未被處死,實際上也是北宋君臣考慮到不殺文官”的傳統,是“重文”的體現,而非治國方略調整,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圍繞改革進行的派別糾爭,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0.【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漢人’具有明顯的胡化傾向”可知,遼金時代統治下的漢人具有胡化傾向,說明漢族與少數民族交融趨勢加強,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漢族胡化,而少數民族封建化強調漢化,排除A項;元朝推行的四等人制屬于民族歧視政策,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出民族矛盾,排除D項。故選B項。11.【答案】C【詳解】依據材料“一家之美”、“兩朝事同一家”可知,反映了遼和宋“契一體”的中華觀念,說明遼宋文化上有認同感,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遼宋的文化認同,而且遼宋在政治上存在差異和矛盾,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遼宋的文化認同,不能體現經濟上有互補性,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遼宋的文化認同,不能說明關系上相互依賴,排除D項。故選C項。12.【答案】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根據“頒發王安石的《三經新義》和論、策取士,并把《詩經》《禮記》《論語》《孟子》等定為應考士子的必讀書,規定進士考試為四場:一場考大經,二場考兼經,三場考論,最后一場考策。”可得出王安石變法中通過變革科舉,改革教材,選拔實用的變法人才,B項正確;材料中的做法與作弊沒有太大關系,主要涉及的是科舉考試的內容,為選拔人才服務,排除A項;改革考試內容最終是要選拔人才,排除C項;王安石沒有重建儒學體系的想法,重建儒家經學體系與理學有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答案】(1)措施:統治者重視和鼓勵海外貿易,廣開財源;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增加稅收。(2)舉措:募役法的推行。說明:百姓繳納免疫錢、助役錢,官府募人代役;這一舉措,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基礎上開辟了財源,增加了宋朝政府財政收入。【詳解】(1)措施:根據材料信息“東南利國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卿宜創法講求”“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于民”可得出統治者重視和鼓勵海外貿易,廣開財源;根據“密州(今山東諸城)、明州(今浙江寧波)、杭州、泉州、廣州均設有市舶司”“閱貨”“抽解”“博買”“公憑”“查禁走私及違禁品,維修港口設施”可得出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增加稅收。(2)舉措:根據“少寬民力”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是募役法的推行。結合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可得出百姓繳納免疫錢、助役錢,官府募人代役;這一舉措,在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基礎上開辟了財源,增加了宋朝政府財政收入。14.【答案】(1)材料中宋太祖最初怒,因為皇權受到限制,行政效率低。經趙普解釋后,認識到權力分散、逐級審批,可以避免特權濫用,助于政治清明,因此轉怒為喜。透過其態度轉變,可以看出宋太祖注重中央官職對維護其統治的功能,從長遠看不利于行政效率。(2)答案一相對真實。理由:撰寫人及敘述人皆為宋代官員,且敘述者以直諫聞名;上述史料反映出,宋朝中央權力機關分工明顯,行政審批程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