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5課《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教學設計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5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消息的特點,進一步把握消息的內容及結構特點。2.培養速讀課文,迅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3.了解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回顧歷史,勿忘國恥,增強青少年對民族、國家、人類的責任感。教學重難點1.了解消息的特點,進一步把握消息的內容及結構特點。2.了解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回顧歷史,勿忘國恥,增強青少年對民族、國家、人類的責任感。課前準備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2.制作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日本右翼分子受狹隘的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影響,企圖抹殺南京大屠殺這段不光彩的歷史。發生在1982年、1986年及2001年的審定通過歪曲歷史的教科書事件,都充分說明了他們不顧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歷史的丑惡嘴臉。今天,我們就來通過一篇消息,翻開這段歷史,看看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二、作者簡介“鐘聲”,“中國之聲”的簡稱,暗中蘊含有“警世鐘聲”的寓意。它是人民日報國際評論署名,以“鐘聲”為筆名的國際評論自2008年11月推出后產生了較大影響。這是人民日報國際部繼“國紀平”之后創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評論,以正面闡述中國對一些國際問題和涉華問題的立場與主張為重點,在風格上以快速反應、尖銳鮮明見長,與“國紀平”的重大題材、深入評析形成互補。三、寫作背景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2014年12月13日,中國共產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首個國家公祭日。根據國務院批復,自2014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主會場下半旗。四、檢查字詞(初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國殤(shāng) 銘文(míng) 悼念(dào)篡改(cuàn) 警惕(tì) 囈語(yì)緬懷(miǎn)矢志(shǐ)2.解釋下面的詞語。初衷:最初的心愿。殺戮:殺害(多指大量地);屠殺。篡改:別有用心地改動或曲解。抵賴:用謊言和狡辯否認所犯過失或罪行。妄圖:狂妄地謀劃。辱沒:玷污;使不光彩。囈語:夢話。遁形:隱藏形體。銘記:深深地記在心里。彰顯:鮮明地顯示。慘絕人寰:人世上還沒有過的悲慘,形容悲慘到了極點。人寰,人間。五、層次結構第一部分(1):引出評論的話題,概述第四個公祭日悼念死難同胞的情形,指出中國人民是永遠牢記歷史、維護和平與正義的。第二部分(2-4):概述世界各地的正義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活動,揭露和批判日本右翼妄圖辱沒真相的丑惡行徑,指出正義力量的強大,歷史是不容忘記的。第三部分(5-6):總結、號召,強調我們會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開創未來,以捍衛世界和平。六、全文分析(教師提問,學生思考作答)1.文章開頭引用公家公祭鼎上的銘文有什么作用?明確:引用國家公祭鼎銘文中語句引出評論的話題,開篇顯示出一種莊重的氣氛,吸引讀者的關注。2.第②段綜述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明確:這段綜述選擇了世界上多個地區、不同階層、多種形式的與南京大屠殺相關的紀念活動,多國度、多階層、多角度的材料,更有說服力,強有力地證明了歷史是沒有被忘卻的,令人信服。3.第②、③段著重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用第②段正義之士四個不同的紀念活動與第③段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戰爭、扭曲歷史的兩個反面事例做對比,揭露了日本右翼分子辱沒真相和良知的滑稽、丑陋嘴臉。4.第⑤段間接引用弗雷德·阿門的話有何深意與作用?明確:80年,滄海桑田,南京由飽受二戰戰火摧殘的“典型”,成為國際和平城市,昭示了中華民族熱愛、追求和平的傳統和堅定信念。弗雷德·阿門是國際和平城市協會項目執行會長,間接引述他的話,有權威性和說服力。5.第⑥段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明確:第⑥段運用了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七、合作探究(分組討論,小組推選一位學生作答。)1.這篇新聞評論是怎樣針對實事展開評論的?文章開始引述國家公祭鼎銘文的語句,引出話題,揭示我們舉行國家公祭是為永遠牢記歷史,與全世界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共同維護和平這一觀點。然后又評述世界各地愛好和平的正義人士組織的相關紀念活動,指出歷史是不可能被忘卻的。文章也注意到,當今時代,仍有日本右翼辱沒歷史真相的丑惡行徑發生。文章通過引述國際社會對日本右翼的批判,分析指出“南京大屠殺,早已是所有正義力量的集體記憶”。接著文章通過南京由被戰火摧殘的“恐怖之城”發展為“和平之城”的事實,號召人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照應話題,深化論證效果八、本文主旨這篇評論由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寫起,概述了世界各地正義人士組織的紀念活動,告訴人們歷史是不容忘記的;也批判了日本右翼勢力妄圖篡改歷史的丑惡行徑。以南京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滄桑巨變,鼓舞、召喚人們銘記歷史、捍衛和平、開創未來。課后作業在《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第二段,作者連續舉例,通過國際社會正義之士兵銘記歷史、紀念死難者的活動,表明捍衛世界和平是人類的主流;作者在指出日本右翼分子頑固時,也是連續舉例,讓讀者知道他們的丑惡嘴臉。用連續舉例的方法,試寫一段話,并進行評議,論證某個觀點。(250字左右)答案: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門。”司馬光出身貧寒,范仲淹兩歲喪父,隨母改嫁,幼時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吃到。明代大學士宋濂家中一貧如洗。荷蘭畫家梵高也窮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濟,蘇聯偉大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居里夫人剛滿十歲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