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_第1頁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_第2頁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_第3頁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_第4頁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1

即使在充滿堅冰的2020年,也總有溫暖,讓人熱淚盈眶。張桂梅便是其中之一,她“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無私境界讓廣大同仁、讓莘莘學子、讓全國同胞為之震撼。她是實至名歸的“中國優秀共產黨員”、當之無愧的“時代楷?!?,響徹西南邊陲的華坪女高自她開始、有她堅守、被她傳承,十二年間1804個可能輟學的大山里的女孩在這里放飛夢想,揚帆起航,走出了大山,改寫了命運。她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她是踐行“四有”好老師的優秀榜樣。如今已然63歲的張桂梅老師,從教46年來真正做到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作為一名普通的山區教師,孑然一身、無兒無女的她是上千學子的“張媽媽”?!皣酪灾螌W、脾氣火爆”是她的代名詞,用于督促學生的“小喇叭”是她的標志物,但這背后所代表的都是她對學生殷切的期盼與深沉的愛。她沒有房子、沒有積蓄,與學生同吃同住,每天把自己的花銷控制在3塊錢以內,為的是把這些錢用在有需要的學生身上。曾經被檢查出患有腫瘤的她為了所帶教的初三學生,硬生生抗了三個月,在學生們中考結束后才進行手術?,F在的她更是身患20多種疾病,每天早上起床折磨她的不是睡意,而是乏力及骨瘤帶來的疼痛,但她依然堅持早上5點起床,陪伴學生晨讀、上課、自習,快凌晨1點了才睡。她“俯首甘為孺子?!钡木袷俏覀冃聲r代人民教師的指引,也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她是脫貧攻堅中涌現的教育扶貧先進典型。回顧張桂梅同志的這一生,她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遠在東北的哥哥姐姐也相繼去世,上天對她可謂是不甚公平的。但她沒有因為這種不公而自餒,而是化悲憤為力量,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投身于教育扶貧事業。她沒有什么興趣愛好,但兼任女高校長和孤兒院院長的她日日往返于兒童之家和女高之間,沒有給自己留出一點縫隙,可見她不應是沒有興趣愛好,而是為了孩子、為了學生把它們都磨滅了。為了華坪女高的創辦,連續5年,她秉持初心,堅持不懈地到昆明進行募捐。募捐之路上餓了吃點咸菜“蘿卜頭”、累了坐地上歇一歇,被人質疑過、嘲諷過、驅趕過,但她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梅花香自苦寒來”,她昨日的堅持成就了今日的輝煌,華坪女高讓她這一枝“梅”香沁入了全國人民的心田。

她是新時代投身脫貧攻堅的巾幗代表。張桂梅曾說:“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她堅持12年家訪之路,騎過馬和摩托,租過車,走過幾個小時的路,為的就是讓一個個女孩走出大山。張桂梅校長心系山區、心系女中,牢記教育初心和使命,用“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執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獻給教育事業和山區人民;以“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扎根貧困地區40多年,成就了無數山區貧困女學生的夢想,也成就了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她是女高老師、女高校長,也是兒童之家的“張媽媽”、山區女孩的.“老師媽媽”,她更是新時代的教師代表、巾幗英雄!在她的帶領下一屆又一屆女高人踐行著華坪女高的校訓——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進入新時代,我們要以張桂梅老師為榜樣,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用無私奉獻、兢兢業業的精神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還需要追求不慕榮華、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更需要擁有埋頭苦干,堅忍不拔的毅力。最終也一定能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偉大的事業,創造出如同張桂梅同志一樣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業績。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2

深夜的陸川加油站格外寂靜,只聽得見便利店外的風聲“呼呼”作響。望著玉湛高速上漸起的綿綿雨絲,思緒回到了幾天前……

休息時,我無意間在網頁上翻看到“黨的好女兒”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中宣部授予她“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并號召大家向她學習。63歲的張桂梅來自黑龍江,1974年隨姐姐來到云南支邊,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云南西部極度貧困地區教育一線,用實際行動兌現了人民教師“燃燒自己,發揮光和熱”的承諾。作為新時代女性,她是投身教育扶貧的先進代表,也是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的一盞明燈。

張桂梅的.故事,透過手機屏幕那一塊小小屏幕的光照進了我的心底;字里行間的訊息,也體現出一位一直戰斗于一線的知識分子的奉獻和擔當,這深深觸動了我。

作為中交能源的一名加油員,和人民教師一樣,我們的崗位平凡,又不可或缺。對于我們來說,加油站便是我們的“戰場”,也是我們揮灑汗水、展現才能的舞臺。加油站的日常工作看似簡單,實踐起來便能發現:“化繁為簡”,標準規范,靠的是經驗積累和學習提升。

首先我們需要做的便是,壘好“基礎”,端正態度。做事先做人,學做人就成了一件最基礎的事。剛剛進入中交能源時,公司便開始為我們細致講解“113311”管理總思路和“保安全、促規范、擴規模、創效益”的工作方針,要求我們將兩個紅線和三個底線根植于心,將“安全和廉政”“不怕你行就要怕你不行”落實在地。

其次便是,苦練“基本功”,行安全生產事。中交能源作為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經營加油站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的共同努力。作為一名加油員,我們必須學習貫徹加油員崗位安全職責,做到“三不違”。同時,嚴格落實公司安排的各項安全檢查和應急演練的任務,努力學習安全相關業務知識,排查風險隱患,并報告加油站管理人員協助整改。

最后則是文明服務。加油站作為公司面向社會服務的主要窗口,顧客的每一個滿意的笑容都督促著我們精益求精,不斷提升文明服務水平,把“加油九部曲”“收銀六部曲”操作規程做好、做足、做扎實,并適時為顧客提供必要的幫助。

“麻煩幫我加下油!”一位廣西口音的貨車司機的聲音讓我迅速回到現實,本能地起身便拿著加油卡跑去。

陸川加油站外的雨還在下,風也很大,但邁向加油機的步伐依舊穩健。同時,我心中的念頭也逐漸明晰:“張桂梅同志執粉筆立于三尺講臺,誨人不倦;同為勞動者,我也會努力將自己理解的奉獻和擔當精神貫徹到日常工作中,提槍加油,禮貌送行,讓每一位顧客無論何時到站都能感受到“中國交建”加油站的溫暖和規范,為打造中交能源口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3

如今,作為我們跨世紀的一代,面對未來祖國前途無限光輝燦爛,我們更應該具有愛國之情和樹立報國之心。當遠訪國外參加演出的同學為了中國的主權毅然放棄時,我們不禁要對他們的行為肅然起敬;當我們的學生聞聽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后,上街游行以示抗威時,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學生高昂的愛國熱情,再一次從他們的身上感到了流淌著的愛國熱血;當看到一個個海外歸來的游子們,用他們的知識報效我們祖國時,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愛國情操的巨大動力。它才真正代表著一個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個民族的象征。它不是與生俱來,但它是后激勃發;它不是上帝,但它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興亡;它不是利劍,但它永遠是對外最有利的武器。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愛國的豐碑,其實國家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真的不會奢求我們多少回報。當身邊的同學需要幫助時,我們能伸出自己的雙手;當貧困山區的孩子在不富裕,人家為了買輛車可能付出是大半輩子的心血呢?怎么能說砸就砸!這么愛國,這么有氣節的話,怎么不自己去買輛來砸啊?砸別人的車毫不心疼,但這事如果發生在自己或親屬身上,又該作何感想?而且有些家伙砸完車,燒個店后,還順帶洗劫一番,連我都要懷疑他砸車是出于什么目的了。我記得網上有一幅挺有意思的漫畫,講的是兩個劫匪,其中一個戴頭套的劫匪教育另一個沒戴頭套的劫匪:“你這樣出去打劫太危險了?!蹦莻€戴頭套的劫匪問:“那應該怎么出去?”然后兩個劫匪就在頭上綁著面中國國旗出去打劫了。

我認為,這種砸車的行為實在是與搶劫無異。抵制日貨是必須的,但并不是體現在這種砸人車輛,毀人財務的行為上。如果這在砸車者看來是愛國的'表現的話,他還不如背顆原子彈去轟了日本比較實際,那樣說不定祖國會為他驕傲。

我們都知道“勿忘國恥”,卻理解得并不一樣。在那些砸車者看來,“勿忘國恥”便是破壞,而不是超越。破壞是人人都能會搞的,但超越卻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我想有一天,中國的產品在性能上超越日本,以自己的技術走向世界,把日本的產品比下去,那才叫真正的揚眉吐氣。砸車算什么?那只能證明你技不如人!不如把這份精力投入到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上去,那樣也許國人會記住你的名字,而不是在這里,砸完車后偷偷摸摸地像老鼠一樣溜走。

以技術立國,才是最為重要的,愛國并不是體現在這些愚蠢的行為上,所以,請理性愛國。

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體會4

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南昌市青山湖區人。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的青山湖區石泉村123號,這里有一間露天廚房,10多個煤爐火燒得正旺。這是一間共享“抗癌廚房”,由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鄉的六旬夫妻——萬佐成和熊庚香開辦。來廚房炒菜的是省腫瘤醫院的患者家屬?;颊呒覍俪匆粋€菜收1元,煲一個湯收2元。他們的事跡感動了全國無數網友,點贊無數。

這間廚房,條件雖然簡陋,提供炊具和調味品,但是,對于那些受癌癥折磨的患者和家屬來說,炒一個菜只收一元錢,大大減輕患者家庭負擔,也讓患者和患者家屬能夠吃上可口的飯菜,特別是讓患者可以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這間露天廚房,用17年來“不熄”的爐火,帶給患者及其家屬“生存”的'希望,“抗癌廚房”也成為了他們的“生命廚房”,讓患者能夠吃飽飯,好好活下去,讓患者家屬吃飽飯,好好地照顧患病的親人。

在物價飛漲的今天,1元錢幾乎買不到什么,但在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創辦的“抗癌廚房”這里,卻能夠創造出家的溫馨、愛的溫暖;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這個廚房的收費只有0.5元,直到2016年因為水電費、蜂窩煤等費用的開支的加大,才“漲價”到1元,而為了維持這個廚房的運轉,17年來,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幾乎每天凌晨四點起床,準備炭爐。他們用日復一日的付出,鼓勵患者和患者家屬,勇敢地和病魔作斗爭,勇敢地活下去。這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是一種內心的大愛,是一種人性的光輝的最好體現。

南昌,一直是一個溫暖的城市。2011年10月19日,在南昌市廣場東路,19位農民工用19雙大手抬起汽車救出受傷女孩,喚醒了人間最為溫存的大愛,他們也被受邀參加了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閉幕式;2017年3月16日,在南昌市老福山立交橋上發生交通事故汽車起火,路過此地的許諾沖向燃燒的車輛,從熊熊烈火中救出3名被困青年;今年2月23日,一名失業的湖北小伙向市公安局求助,紅谷灘分局很快進行了救助;武漢市民漆曉京、馮克難夫妻二人從昆明旅游回來,由于武漢封城,自1月26日起就滯留在青云譜區,青云譜區三家店街道立即進行了幫助……這樣的的故事還有很多。

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南昌這座英雄的城市充滿了溫暖,讓我們感受到南昌這座英雄的城市文明形象不斷提升。今天的南昌市,公交讓座,汽車禮讓行人,每天都在城市上演,尤其是疫情以來的鄰里互助、相互關心,汛情發生以后的干部群眾全力以赴防汛抗洪救災,無不彰顯了南昌的情懷溫度,展現了南昌的文明素養,而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17年如一日地用點滴行動傳遞宏大的愛的力量,用給患者及其家屬最直接的幫助讓他們體會了南昌的溫度,而這種行動、這種幫助還在繼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