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論植物病害對植物生理功能的影響:(1)水分和礦物質的吸收與輸導(2)光合作用(3)養分的轉移與運輸(4)生長與發育(5)產物的積累與貯存(產量)(6)產物的消化、水解與利用(品質)植物病理學是研究植物發生病害的原因,植物病害的發生發展規律,植物與有害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以及如何控制植物病害的一門生物學科。研究的內容:引起植物發生病害的病原生物以及環境條件;病原生物和環境條件引起植物發生病害的機制;病原生物和寄主植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防止病害的發生,減輕病害帶來的損失的控制措施在一定條件下,植物受到致病因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強度或持續的時間超過了植物的忍耐范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程度不同的影響,在生理上和外觀形態上表現出異常,甚至死亡。植物的這種不正常狀態就是植物病害。植物產生病害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感病的植物、具有侵染力的病原物、有利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癥狀:植物遭受病原物或不良環境因素的侵襲后,其內部的生理活動、細胞組織結構和外部器官形態表現出的某種異常狀態。變色、壞死、腐爛、萎蔫、畸形同源異癥:同一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產生不同類型的癥狀同癥異源:植物表現的癥狀相同,而引起病害的病原不同隱癥現象(maskingofsymptom):植物出現癥狀以后,由于環境條件的改變,癥狀消失;條件恢復,癥狀又重新出現的現象。如:PVX危害馬鈴薯,低溫隱癥;高溫顯證。不顯性感染:植物帶有病毒或類病毒而不表現癥狀的現象。潛伏侵染:病原物侵染植物后,由于條件不適于病害的擴展,在相當上的時間內不表現癥狀,條件適宜,產生癥狀復合癥狀: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病原物同時危害同一植株而引起的共同癥狀繼發性病害:植物發生一種病害后,其抗逆力降低,繼而發生另一種病害,這一后發生的病害稱為繼發性病害。并發性病害:植物發生一種病害的同時,伴隨另一種病害的發生,這一伴隨發生的病害稱為并發性病害。植物發生病害要產生病理變化,其病變過程包括:生理生化病變、細胞組織病變和形態病變。蟲害造成蟲傷,可在被害部發現蟲體或蟲糞。傷害是指各種機損傷械,無病理變化。原核生物的危害:引起農副產品和食品的腐敗變質。引起人、畜疾病。(肺炎、腦膜炎、痢疾、破傷風、猩紅熱、霍亂、白喉、鼠疫、炭疽病等。)誘發產生植物霜凍。引起植物病害。原核生物的利用:促進自然界物質的分解,使物質的循環得以實現。食品發酵工藝中的應用(醋酸菌、乳酸菌、谷氨酸棒狀桿菌)優化植物對土壤中營養的利用。(原核生物的固氮、氨化、硝化、解磷、解鉀作用。)對植物的生物保護。(生防菌的控病、殺蟲、果蔬防腐。)污水處理、遺傳工程等等。代表種屬:土壤桿菌屬、歐文氏菌屬、假單胞菌屬、黃單胞菌屬、布克氏菌屬、拉爾氏菌屬、木質部小菌屬、韌皮部桿菌屬、棒形桿菌屬、節桿菌屬 Arthrobacter、短小桿菌屬Curtobacterium、紅球菌屬Rhodococcus、鏈霉菌屬Streptomyces、芽孢桿菌屬Bacillus植物菌原體病害的主要特點:植物菌原體侵染植物后引起的癥狀大多為黃化、矮縮、叢生和葉、芽變小。植物菌原體的傳播必須依靠介體昆蟲,主要有葉蟬、飛虱,其傳播方式與循回型病毒傳播相似,多數介體可終身帶菌但不卵傳。四環素類抗生素對菌原體病害有一定療效,能抑制癥狀的發展。分類依據:致病性狀、生理生化性狀、形態特征和培養性狀、遺傳性狀芽孢是某些細菌在生長后期于細胞內部形成的一個圓形、橢圓形或圓柱形具高度折光的內生抱子。伴孢晶體是靠近芽孢,形成的一個菱形或方形、不規則形的多肽結晶,對鱗翅目等昆蟲幼蟲具有很強毒性。致病變種:是指一個菌系或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菌系,與同一個種或亞種的其他菌系在致病性方面(包括危害癥狀,寄主范圍)有區別;致病變種是種、亞種下的分類單元。生物變種或生物型:指同一種內不同菌株對某幾項生化或生理反應相同的菌株群。血清變種或血清型: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決定簇的菌株群。噬菌體變種或噬菌體型:指對某幾種噬菌體具有相同敏感性的菌株。鞭毛菌亞門真菌(Mastigomycotina):營養體是無隔菌絲體,少數是原質團或單細胞,無性繁殖產生游動抱子,有性生殖產生卵抱子或休眠抱子囊。分綱依據:游動抱子鞭毛的數目、類型及著生位置。根腫菌屬(Plasmodiophora)=十字花科根腫病接合菌亞門真菌(Zygomycotina):營養體多數是無隔菌絲體,高等接合菌的菌絲有隔膜,無性繁殖產生抱囊抱子,有性生殖產生接合抱子。分綱依據:生活習性、抱子類型和著生位置以及菌絲體發育程度。根霉屬(Rhizopus)=紅苕軟腐病子囊菌亞門真菌(Ascomycotina):營養體多是有隔菌絲體,少數是單細胞,無性繁殖產生分生孢子以及厚垣孢子、節孢子、芽孢子,有性生殖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分綱依據:子囊果的有無,類型和子囊壁的層數以及寄主類群叉絲殼屬(Microsphaera)=栗樹白粉病擔子菌亞門真菌(Basidiomycotina):營養體是有隔菌絲體,雙核菌絲體的生長具有鎖狀聯合現象,無性繁殖簡單,不發達,有性生殖產生擔孢子。分綱依據:擔子果的有無,擔子果的類型黑粉菌屬(Ustilago)=玉蜀黍黑粉病半知菌亞門真菌(Deuteromycotina):營養體多數是有隔菌絲體,少數為單細胞。菌絲體可形成子座、菌核。無性繁殖形成各式分生孢子。缺乏有性階段。分綱依據:是否形成載孢體和載抱體的類型,以及營養體的類型。絲核菌屬(Rhizoctonia)=水稻紋枯病第四章植物病毒植物病毒:是一類比較原始的、結構簡單的、能夠自我復制和嚴格細胞內寄生的非細胞生物。由核酸和保護性蛋白衣殼組成,又稱分子寄生物。核酸多分體病毒:是指病毒的基因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鏈上,分別包裝在不同的病毒粒體里。這種分段的基因組被稱為多組分基因組;含多組分基因組的病毒被稱為多分體病毒。根據基因組分離和侵染所必需的狀況可將正單鏈RNA病毒分為單分體病毒、雙分體病毒和三分體病毒(核酸包被在三種粒體中的病毒。)單分體病毒:遺傳信息存于1條核酸鏈上,包被在一個病毒粒體內的病毒植物病毒從一植株轉移或擴散到其它植物的過程稱為傳播,而從植物的一個局部到局部的過程稱為移動。根據自然傳播方式的不同,傳播可以分為介體傳播和非介體傳播兩類植物病毒分類依據的是病毒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質:構成病毒基因的核酸類型(DNA或RNA);核酸是單鏈還是雙鏈;病毒粒體是否存在脂蛋白包膜;病毒形態;核酸分段情況;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馬鈴薯Y病毒(PotatovirusY,PVY)大麥黃矮病毒(Barleyyellowdwarfvirus,BYDV)草環斑病毒(Tobaccoringspotvirus,TRSV)小麥土傳花葉病毒(Wheatsoil-bornemosaicvirus,WSMV)水稻矮縮病毒(Ricedwarfvirus,RDV)亞病毒:是一類不具有完整病毒結構或功能的分子生物。類病毒的主要特性:潛育期長、耐熱性、高侵染活性、局限的存在部位、核酸組成相近、不顯性感染、傳播方式簡單。衛星病毒與擬病毒比較:相同點:衛星病毒的核酸和擬病毒都需依靠輔助病毒的核酸才能增殖復制。不同點:衛星病毒是真病毒,有蛋白質衣殼;而擬病毒不能編碼蛋白,只能寄存在輔助病毒中。植物病毒病的診斷:一是對發病植物標本初步檢查和判斷;二是對確信的病毒病標本做進一步的實驗診斷,必要時還需作進一步的病原鑒定。一、 病害初步識別二、 實驗室診斷(一)鑒別寄主診斷(二)傳染實驗(三)顯微鏡觀察(四)血清學技術(五)核酸雜交及PCR技術(六)物理化學特性植物病毒的穩定性:鈍化溫度、稀釋限點、體外成活期植物病毒的侵入:從機械作用造成的微傷(finewound)侵入植物細胞,傳毒介體所造成的微傷侵入植物細胞,傳毒介體直接將病毒引入植物細胞,也可通過嫁接和花粉細胞的授精融合方式進入植物細胞。植物病毒的相互關系:協生作用:混合侵染后,引起的癥狀比兩種病毒單獨侵染時更為嚴重。頡頏作用:一種病毒對另一種病毒產生抑制作用。交互保護作用:先侵染的病毒株系保護植物不受另一株系的侵染。根據病毒是否在蟲體內循環、是否增殖以及介體持毒的時間長短可劃分為:非循回型:病毒不在蟲體內循環,也不增殖,只附著在口器上傳毒。該類病毒稱為非循回型病毒,傳毒的持續時間為非持久性。循回型:病毒經口針、前消化道、后消化道,進入血液循環后到達唾液腺,再經口針傳播。該類病毒稱為循回型病毒,傳毒的持續時間為持久性或半持久性。第五章植物病原線蟲植物線蟲都是活體營養生物,可分為處寄生和內寄生兩種方式。外寄生線蟲僅以口針穿刺到寄主組織內吸食,而蟲體留在植物體外。內寄生線蟲全部進入植物體內吸食,有的固定在一處寄生,但多數在寄生過程中是移動的。線蟲對植物的致病作用,除了直接造成損傷和掠奪營養外,主要是線蟲在穿刺寄生時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許多酶或毒素,引起各種病變。線蟲病害癥狀:植物地上部的癥狀有頂芽和花芽的壞死,莖葉的卷曲或組織的壞死,形成葉瘦或種疫等根部受害的癥狀,有的生長點被破壞而停止生長或卷曲,根上形成瘤腫或過度分枝,根部組織的壞死和腐爛等。多肉的地下根或莖受害后。組織先壞死,以后由于其它微生物的侵染而腐爛。根部受害后,地上部的生長受到影響,表現為植株矮小,色澤失常和早衰等癥狀,嚴重時整株枯死植物病原線蟲主要分布在墊刃目和矛線目兩個目內,墊刃目屬于側尾腺口綱,矛線目屬于無側尾腺口綱。線蟲病害的診斷:由于線蟲的穿刺吸食對寄主細胞的刺激和破壞作用,植物線蟲病害的癥狀往往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黃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爛等。一般在植物的受害部位,特別是根結、蟲癭內有線蟲蟲體和卵,可以直接或分離后鏡檢。診斷時應注意,植物內寄生線蟲容易在病部分離到,而根的外寄生線蟲一般需要從根圍土壤中分離。分離的線蟲還需進行人工接種試驗,完成柯赫法則各步驟,以確定其病原性。一種植物常常可以被多種線蟲寄生;有些線蟲還與真菌、細菌等一起,引起復合侵染。1、 為什么把線蟲列為植物病原物?談談線蟲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線蟲能取食真菌,為害動物、人和植物。枯死、萎蔫、畸形。2、 引起植物病害的線蟲主要有哪些類群?異皮線蟲屬、滑刃線蟲屬、粒線蟲屬、莖線蟲屬、根結線蟲屬3、 植物線蟲的主要分類依據是什么?以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特征為主,特別是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的形態結構。輔以細胞學如染色體的數目、形態學結合寄主反應、脂酶在聚丙烯胺凝膠電泳反應上的差異。4、 簡述植物寄生線蟲的生活史和生長發育所需的生態環境條件。卵f幼蟲f成蟲f交配產卵(概念)濕度:線蟲需要在濕潤的環境條件生長繁殖(親水性),在干燥的空氣中很快死亡。溫度:生長發育適溫20~30°C,致死溫度,熱水40~50°C,10分鐘。酸堿度:pH值在4.7,線蟲幾乎不繁殖。土壤的溫濕度高、線蟲活躍,養分消耗快,存活期短。土壤板結、淹水、通氣條件不良,線蟲生長發育受阻(需氧性),因此線蟲一般表現為:怕干、怕淹。寄主組織是植物線蟲的適宜生態環境。天敵:原生動物、肉食性線蟲、真菌、螨類等。5、試述線蟲對植物的致病為害特點。植物線蟲比病原真菌、細菌、病毒等更有主動侵襲植物的能力和自行轉移為害的特點。一些線蟲還能誘導、傳帶病原真菌、細菌、病毒,造成復合病害。原生動物引致的病害:侵染大戟的產乳細胞(乳汁管),產膠植物的含乳細胞。可可樹、棕櫚樹的韌皮部。引致咖啡樹韌皮部壞死病。引致南美洲的椰子心腐病。第六章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由于根系或葉片退化,或是缺乏足夠的葉綠素,不能自養,必須從其他的植物上獲取營養物質而營寄生生活的植物。全寄生:指從寄主植物上獲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的寄生方式。半寄生:寄生物對寄主的寄生關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賴關系。附生植物:常依附在一些木本植物上,從這些木本植物表面吸取一些無機鹽或可溶性物質,它們對宿主無明顯的損害或影響,也未建立寄生關系的一些高等植物。重寄生:以水寄生為寄主。寄生性植物的防治:1、輪作:根據寄主范圍不同。2、精選播種材料,種植誘發植物。3、清除吸根。4、深翻深埋。5、生物防治:炭疽菌防治菟絲子。魯保1號。6、噴除草劑、殺菌劑。7、加強檢疫。寄生性植物的主要類群:列當科、桑寄生可、菟絲子科、樟科、玄參科菟絲子檢疫及防治措施:1.如發現有菟絲子混雜,過篩,將篩下的菟絲子作銷毀處理。2.用玉米、高梁、谷子等谷類作物與大豆輪作,防除效果很好。3.豆科牧草和亞麻應建立留種區,嚴格防止菟絲子混雜。4.除草劑對菟絲子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胺草磷、地樂胺防治大豆田中的菟絲子有高效,寄生性藻類防治:通風透光,增強樹勢;化學防治:銅制劑、硫制劑等。致病性主要表現在與寄主爭奪營養而抑制寄主的生長。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遺傳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長環境中不適宜的物理、化學等因素引起的一類病害。病因:1、不適宜的環境因素:物理因素: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異常;化學因素:土壤中的養分失調、空氣污染和農藥等的毒害。2、植物自身遺傳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遺傳性病害,雖然不屬于環境因子,但由于沒有侵染性,也屬于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關系:非侵染性病害使植物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發病;侵染性病害有時也削弱植物對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營養失調:缺素癥:植物缺乏某種元素或其比例失調。老葉:缺N(黃化)、P(紫色)、K(葉枯)、Mg(明脈)、Zn(小葉)。新葉:Ca(芽枯)、Fe(白葉)、S(黃化)、Mn(失綠斑)、Cu(幼葉萎蔫)多素癥:某些元素過量導致植物中毒,如糞肥害、藥害、鹽堿地。植物的藥害:農藥、化肥、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不當。(急性藥害、慢性藥害)氣候因素:溫度:高溫(灼傷)、低溫(冷害、凍害)、變溫(溫差過大)。水分濕度:水淹(漚根)、干旱(萎蔫)、水分驟變(裂果)、干熱風(卷葉)。光照:過強(露地植物日灼病)、不足(保護地植物徒長)。第八章侵染過程侵染過程分為4個時期:接觸期、侵入期、潛育期、發病期侵染過程:從病原物與寄主接觸、侵入到發病的連續過程。也即植物個體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發病過程。(受病原物、寄主植物、環境因素影響)接觸期:指從病原物與寄主植物直接接觸,或達到能夠受到寄主外滲物質影響的根圍或葉圍,向侵入的部位生長或運動,并與寄主可侵染部位接觸,然后至形成某種侵入結構的一段時間。(分為接觸前、接觸后兩個時期)侵入期:從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關系的這段時間。(侵入途徑:直接'穿透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傷口侵入)侵染劑量:侵入所需的最低數量。(病原物的侵入要有一定的數量,才能引起侵染和發病。)潛育期:病原物從與寄主建立寄生關系,到表現明顯的癥狀為止的時期。是病原物與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時期。寄生物營養方式(2種):1.死體營養型:病原物先殺死寄主的細胞和組織,然后從死亡的細胞中吸取養分。屬于這一類的病原物都是非專性寄生的,有時稱作死體營養寄生物。2.活體營養型:病原物和活的細胞建立密切的營養關系,有時稱作活體營養寄生物。潛育期的長短影響因素:寄主種類、發育期、營養條件有關、環境(溫度的影響最大)。發病期:植物受到侵染后,經過一定的潛育期即表現癥狀而發病,從出現癥狀開始即進入發病期。(病原物擴大危害、許多病原物大量產生繁殖體的時期。)第九章病害循環病害循環/侵染循環:病害從前一生長季節開始發病,到下一生長季節再度發病的過程。初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開始生長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引起植物生長季最初的侵染)再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發病以后,有的可以產生抱子和其它繁殖體,傳播后引起的侵染。(引起病害在生長季節中的蔓延)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方式:以菌絲在受侵染的病株內越冬或越夏,以休眠體在植株內外存活,在病株殘體和土壤以腐生方式生活。土壤寄居菌:在土壤中病株殘體上的存活期較長,但是不能單獨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細菌)土壤習居菌: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在土壤中可以長期存活,并且能夠在土壤有機質上繁殖。(腐霉屬、絲核屬、引起萎蔫的鐮孢霉屬)病害循環過程:病菌以冬抱子在土壤、病殘體、糞肥和種子表面越冬,春、夏季,越冬的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和次生擔孢子,隨風傳播至玉米的幼嫩組織或葉鞘內,穿透寄主表皮或從傷口侵入葉片、莖干、節部、腋芽和雌、雄穗等幼嫩組織。侵入的菌絲在侵入點附近表現癥狀。分泌生長素和吲噪乙酸,刺激玉米細胞膨大。冬抱子成熟后飄散,可以引起再侵染。病原物的傳播: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氣流傳播、雨水傳播、生物介體、土壤傳播和肥料傳播、人為因素傳播(種苗或種子的調運、農事操作、農業機械)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死體營養和活體營養之間的區別(重點)解釋兩者,加上比較區別。單循環病害和多循環病害,積年、單年循環病害,系統侵染和局部侵染植物病原物的致病因素有哪些第十章植物病原寄生性和致病性共生:植物與微生物共同生活,緊密聯系,形成了雙方都可以得到好處的互利關系。共棲關系:有關雙方雖然共存于同一環境中,但兩者之間沒有明顯的益、害關系。寄生:一種生物依賴另一種生物提供營養物質的生活方式,提供營養物質的一方稱為寄主,得到營養的一方稱為寄生物。對寄主有害。寄生性: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體內取得營養物質而生存的能力。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壞寄主和引起病變的能力。專化型:病原物種內形態相似,但對不同屬寄主植物的致病性不同的類群。主要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生理小種:專化型或致病變種內形態相似,但對同一寄主植物不同品種表現出不同致病性的群體。寄生物從寄主植物獲得養分,有兩種不同的方式。1、 死體營養生物:寄生物先殺死寄主植物的細胞和組織,然后從中吸取養分,營這種生活方式的生物稱作死體寄生物。而將兼具寄生與腐生能力的,稱為兼性寄生物(facultativeparasite域兼性腐生物,前者以營腐生為主,后者以寄生為主。2、 活體營養生物:寄生物從活的寄主中獲得養分,并不立即殺傷寄主植物的細胞和組織。營這種生活方式的生物稱作活體寄生物。人們將只能活體寄生的寄生物,稱為專性寄生物。死體營養病原物的致病作用:1.死體營養的病原物,一般從寄主植物的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通過它們所產生的酶或毒素等物質的作用,殺死寄主的細胞和組織,然后以死亡的植物組織作為生活基質,再進一步傷害周圍的細胞和組織。2.死體營養的病原物腐生能力一般都較強,它們能在死亡的植物殘體上生存,營腐生生活,因此都能人工培養。3.死體營養的病原物寄主范圍一般較廣。立枯絲核菌、齊整小核菌和胡蘿卜軟腐歐氏菌等,可以寄生幾十種甚至上百種植物。活體營養病原物的致病作用:1.活體營養的病原物是更高級的寄生物,它們可以從寄主的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侵入,侵入后在植物細胞間隙蔓延,常常形成特殊的吸取營養的機構,稱為吸器,由吸器來吸取寄主細胞內的營養物質(如霜霉菌、白粉面和銹菌)。2.活體營養的病原物不能脫離寄主營腐生生活。因此不能人工培養。3.這些病原物的寄主范圍一般較窄,有較高的寄生專化性。4.這些病原物對寄主細胞的直接殺傷作用較小,這對它們在活細胞中的生長繁殖是有利的。但是,一旦寄主細胞和組織死亡,它們也隨之停止生育,迅速死亡。死體營養病原物活體營養病原物寄主細胞迅速殺死產生毒素不形成特殊的機構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不迅速殺死很少或不產生形成吸器自然孔口侵入寄主范圍廣能夠腐生生活侵染病殘、衰老的組織寄主范圍窄寄生生活侵染健康植物的各個生育期生化形戀特征生毒學特征病原物的致病因素:在病害發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病原物機械穿透和代謝產物。病原物產生的致病物質>病原物引起寄主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原物的侵入,在寄主體內出現的各神致病物質引起的*>主要的致病物質是酶,毒和生長調節劑]I這些物質有的是病原物正常代謝產物排出細胞外的;1有的是病原物和寄主相互作用后產生的;>有的是正常寄主組織中的產物'只是在有病植物中秋累過多。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機制:病原物接觸寄主后,引致寄主植物發病的機理一般涉及機械穿透、營養物質掠奪和化學致病作用等。——1.機械穿透2.奪取寄主的生活物質病原物致病生化因子:胞外酶毒素:是指病原物產生的一類小劑量即可對寄主有明顯損傷和致病作用的次生代謝產物。毒素的作用機理:1.毒素與寄主植物細胞膜上的某種蛋白質產生相互識別作用;2.影響寄主細胞膜的透性,導致寄主細胞內電解質的滲漏;3.影響寄主體內某些酶的活性,抑制寄主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4.作為一種抗代謝物,抑制寄主某些生長必需的次生代謝物的產生。植物生長調節物質:亦稱植物激素,各種生長調節物質是植物體細胞分裂、生長、分化、休眠和衰老所必需的。胞外多糖:病原物表面和釋放到環境中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在細菌中又稱黏質(slime)或黏質層。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抗病性:植物本身因形態、組織結構、生理生化等特性而表現出對病原物侵染和致病作用的一種抵抗性。避病性:是植物逃避病原物侵染所表現的一種特性。實質上是寄主植物在其感病時期或感病部位與病原物不接觸,少接觸或避過侵染高峰期。耐病性:植物在受到病原物的侵染為害時,仍能保持良好產量的能力,是植物忍耐病害的能力。植物的抗病機制?被動抗性固有抗性
組成抗性1結構抗性化學抗性物理抗性結雖習層層的數閉質質孔、開角婿氣構利性?被動抗性固有抗性
組成抗性1結構抗性化學抗性物理抗性結雖習層層的數閉質質孔、開角婿氣構利性抗菌化合物酚類物質、啟用苜,不飽和內酣、有機疏化合物等等物理抗性細胞壁加固和修塹乳突過敏性反應植物保衛素水解醵病程相關蛋口被動抗病性機制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前就已形成的性狀所決定的抗病性。包括形態學、解剖學、生理生化學的因素:(1)形態、結構性狀抗性(固有結構抗性)角質層和蠟質層的厚度:抱子萌發、侵入受阻表皮結構:氣孔有角質脊,開口狹窄,水滴不易進入(細菌);表皮硅化細胞的程度增加(稻瘟病)。花器結構和開花習性:小麥開花后殘留花藥少(赤霉病)(2)生理機能抗性(固有化學抗性)體表分泌物質:抑制病原物孢子的萌發,刺激非病原微生物的生長,而限制病原物的生長。體內抗性物質,酶抑制物:酚類物質(氧化)一醌、萜類;水解酶抑制物類主動抗病機制病原物侵入植物后激發植物表現出的保衛性反應。(1) 誘發的結構抗性:病原物侵染后寄主在組織結構上的抗性反應(2) 細胞壁的改變:木質化(在細胞壁、胞間層和細胞質等不同部位產生和積累木質素的過程。)、乳突的形成(病原真菌侵入時,在植物細胞壁和質膜之間,與真菌附著胞和侵入釘相對應的位置上形成的半球形沉積物,即乳頭狀突起。)、木栓化的形成(木栓質在細胞壁微原纖維間積累,常伴隨植物細胞重新分裂和保護組織形成。)愈傷葡聚糖的早期沉積,阻塞了胞間連絲,因而阻礙病毒的傳播,這也是抗病毒的一個重要原因。侵填體的形成:在維管束病害中,由于病原菌對維管束系統的侵染,誘發導管產生侵填體,封閉導管,防止病原擴展。(2)誘發的化學抗性:病原物侵染后,寄主組織細胞內形成一些抗性化學物質,而表現的抗性。植物保衛素;也稱為植物抗毒素,它是由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或者作為傷害和其他生理刺激而產生的一類低分子量抗菌代謝產物。病原菌刺激或化學或機械損傷后,由植物產生的低分子量抗菌性次生代謝產物。過敏性壞死反應:植物受非親和性病原物侵染后,受侵染的細胞和周圍的細胞迅速死亡,而表現出的高度敏感現象。(細胞學變化:膜損傷、細胞器改變、原生質變性、染色體斷裂)誘導抗病病毒弱毒株系的利用:交互保護作用一一寄主接種弱毒株系以后,再接種同一種病毒的強毒株系,則寄主抵抗強毒株系,癥狀減輕。不同類群的微生物交互接種也能誘使植物產生抗病性微生物的提取物(糖、蛋白等)接種也能誘使植物產生抗病性其他化學物質的刺激也能誘使植物產生抗病性垂直抗性:植物品種對病原菌某些生理小種有高度抗性,對另一些生理小種不抗,寄主植物品種同病原物生理小種之間存在特異性的相互關系,故也稱專化抗病性。小種專化抗性。水平抗性:這種抗性表現為植物對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種較一致的反應。對多數小種都具抗性,寄主品種同病菌生理小種之間無特異關系,也稱非專化性抗性或一般抗性。非小種專化抗性。抗性穩定持久。植物抗病性的變異植物抗病育種:將抗病基因匯集到新品種,而使品種抗病性改變,形成新的抗病品種。栽培條件和環境影響:有利寄主植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和栽培技術,可以增加品種抗性,反之則易感病。寄主群體混雜:由于天然雜交和機械混雜,使種子純度下降,長勢不均,成熟度不一致,延長病害侵染和病害發生期,降低群體抗病能力。寄主生育期抗性變化:感病時期的不同。馬鈴薯晚疫病。病原物致病性的變異:病原物通過有性雜交、突變,基因遺傳重組等方式,形成新的致病力強的小種。品種的定向選擇(和穩定化選擇):寄主品種定向地選擇了使其抗性喪失的生理小種。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生化變化:1.呼吸作用增強2.光合作用降低3.核酸和蛋白質代謝改變酚類和相關酶活性增強5.水分生理改變。第十二章植物病害流行與預測植物病害流行:是指植物病原物群體在寄主群體中大量傳播,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誘發植物群體發病并且造成嚴重損失的過程和現象。短時間內突然大面積嚴重發生,造成重大損失的過程。
流行病:傳染性強,病情可在短期內大量增長和蔓延的一類病害。穩態流行:亦稱常發病是指在某地區早已存在,年年或經常發生而波動不大的流行狀態。突發流行:是指在某地區以前沒有,出現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災的流行狀態,也稱前進性流行。大區流行:是指流行過程中自然傳播很廣的狀態,也稱為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發病率:發病植株或植物器官占調查植株總數或器官總數的百分率。發病率=發病株(葉)數
總株(葉)數X發病率=發病株(葉)數
總株(葉)數X100%病害嚴重度:表示植株或器官的發病面積占總面積的比率。(不同病害有相應的分級標準)。病害嚴重度=調查"孢駕膘100%病情指數:反映植物群體發病程度的一個參數。病情指數=X100%£(該級樣本數x該級代表數值)樣本總數X病情指數=X100%植物病害流行學:在群體水平研究植物病害的發生規律、病害預測和病害管理的綜合性學科。是植物病理學的分支學科。病害的發生率高、蔓延地區廣,發病時間集中,為害嚴重,產量損失大。病害流行因素及其特點:1.病原物的繁殖力(決定因素):單年流行病害、積年流行病害新病原物種或小種的傳入及病原物致病力的變化3.初次侵染源的數量和分布4.病原物的傳播距離和有效性5.寄主群體的大小和分布6.寄主感病生育期和病原物發育階段相吻合情況7.氣象條件:濕度、溫度、風、雨8.栽培制度和栽培條件9.介體昆蟲的蟲口密度和活動病害流行主導因素:針對具體時間、地點的某一種或某一類病害,會有一些對病害流行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病害流行的變化季節流行:在一年或一個生長季節里,病害的發生率或病情指數是隨著時間而增長或衰落,這就是病害流行在時間上的動態。植物病害的流行學類型單循環病害:在病害循環中只有初侵染而無再侵染或者雖有再侵染,但作用很小的病害。(此類病害多為種傳或土傳的全株性或系統性病害,其自然傳播距離較近,傳播效能較小。病原物可產生抗逆性強的休眠體越冬,越冬率較高,較穩定。)積年流行病害:病害在一個生長季節中菌量增長雖然不大,但能逐年積累,穩定增長,多年后將導致較大的流行,這樣的病害稱為積年流行病害。多循環病害:在一個生長季節中病原物能夠連續繁殖多代,從而發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此類病害絕大多數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時期長,病害的潛育期短。病原物的增殖率高,但其壽命不長,對環境條件敏感,在不利條件下會迅速死亡。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穩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初始菌量)不高。)單年流行病害:病害具有多次再次侵染,可以在一個生長季節完成菌量的積累,造成病害的流行,這樣的病害稱為單年流行病害。-防治單循環病害,消滅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選用抗病品種外,田園衛生、土壤消毒、種子清毒、拔除病株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當年發病很少,也應采取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積累。-防治多循環病害,主要應種植抗病品種,采用藥劑防治和農業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長率。比圾項目單年流行病積年流行病生活史多循環單循環再衰染多次無摘原物繁殖率高發病部位局部葉瑞病系統病害估?播方式氣炫、雨佬種臨、土情自然特插距離遠近環境敏感性強弱傳描體壽命岐病原物越冬率商輿型病巖黃瓜霜霉病小麥脾黑硬病防治時策降低流行速度(r)消如初始能源住』病害流行的時間動態:指病害數量或發病程度隨時間進程而發生的變化。主要研究病害流行的季節發展曲線、定量描述的數學模型、流行速率及其影響因素。季節流行動態(時間為橫坐標,發病數量為縱坐標一一始發(指數增長期!!)、盛發、衰退;逐年流行動態病害流行的空間動態:病害的傳播過程,反映了病害數量在空間中的發展規律。氣傳、土傳、蟲傳病害。-一次傳播距離:病原菌孢子從釋放到侵入植物體這段時間內所引起的病害傳播,以日為時間單位,表述為一日之內實現的病害傳播距離。-一代傳播距離:病害一個潛伏期內多次傳播所實現的傳播距離。侵染梯度:又稱病害梯度或傳播梯度,是傳播發病后,子代病害數量或密度)隨著與菌源中心距離的增加而遞減的現象或狀況。病害傳播距離:指病害從菌源中心向四周擴散蔓延的距離。傳播距離是受各種生物,非生物因素影響,引致侵染發病的概率。病害預測植物病害預測:是在認識病害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利用已知客觀規律展望未來的思維活動。依據流行學原理和方法,來估計病害未來發生的時期和數量,用以指導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預測的依據:抓住引起病害發生、流行的關鍵因子。一一寄主植物、病原物、環境條件菌量、氣象條件、栽培條件和寄主植物生育狀況等是最重要的預測依據。病害預測的類型(1)根據測報的有效期限分為短期預測、中期預測、長期預測短期預測:時限在一周之內,有的只有幾天,主要根據天氣要素和菌源情況作出,預測結果用以確定防治適期。侵染預測就是一種短期預測。中期預測:時限一般為一個月至一個季度,多根據當時的發病數量或者菌量數據,作物生育期的變化以及實測的或預測的天氣要素作出預測,準確性比長期預測高,預測結果主要用于作出防治決策和作好防治準備。長期預測:亦稱病害趨勢預測,指一個季度以上,有的是一年或多年,多根據病害流行的周期性和長期天氣預報等資料作出。預測結果指出病害發生的大致趨勢,需要以后用中、短期預測加以訂正。(2)根據測報的內容,分為發生期和流行程度的預測。發生期預測:主要是預測病害的始發期,盛發期。流行程度預測:預測在一定時期內病害是否可能在較大區域內爆發流行,在作物成熟前病害是否可能造成重大損失。作物損害一一價值>防治成本損失預測也稱損失估計,主要根據病害流行程度預測減產量,有時還將品種、栽培、氣象條件等因素用作預測因子。經濟損害水平:指造成經濟損失的最低發病數量。經濟閾值:指應該采取防治措施時的發病數量,此時防治可防止發病數量超過經濟損害水平,防治費用不高于因病害減輕所獲得的收益。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診斷與防治診斷的意義:及時準確的診斷,采取合適的防治措施,可以挽救植物的生命和產量。如果診斷不當或失誤(誤診),就會貽誤時機,造成更大損失。診斷的程序:(1)癥狀的識別與描述;(2)調查詢問病史與有關檔案;(3)采樣檢查(鏡檢與剖檢等);(4)專項檢測;(5)逐步排除法得出適當結論。田間診斷:病害診斷的第一步,到實際發生病害的田間觀察、對病害作出初步的判別。柯赫氏法則(用來確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具體內容:(1)在病植物上常伴隨有一種病原生物存在;(2)該微生物可在離體的或人工培養基上分離純化而得到純培養物;(3)將純培養物接種到相同品種的健株上,表現出相同癥狀的病害;(4)從接種發病的植物上再分離到其純培養,性狀與原來微生物記錄相同。如果進行了上述四步鑒定工作,得到確實的證據,就可以確認該微生物即為其病原物。所有侵染性病害的診斷與病原物的鑒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特征):病害有一個發生發展或傳染的過程;在特定的品種或環境條件下,病害輕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內部可以發現其病原生物體存在(病征),它們的癥狀也有一定的特征。通常有發病中心。2、侵染性病害的田間表現■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侵染所致的病害,有個發生傳播為害的過程』春許多病害具有一個發病中心,病害總是由少到多,由點到片,由輕到重的發展過程.幸在特定的品種或環境條件下,植株間病害有輕有重,在病株間常可觀察到健康植株『幸大多數的真菌病害、細菌病害、線蟲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病害,可以在病部表面觀察到病征?有些真菌和原核生物病害,所有的病毒.類病毒病害,在植株表面雖然沒有病征,但所表現的癥狀具有明顯的特點』綜合分析是可以同非侵染性病害相區別。非侵染性病害:病植物上無病征,也分離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積同時發生同一癥狀的病害,沒有逐步傳染擴散的現象。沒有發病中心。R非侵染性病害的田間表現■非侵染性病吾是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沒有傳染性。*田間沒有發稀中心,非侵染性病害通常是大面積或全m普遍發生,成片成塊的分布。存病害的出現常常給人映笑然發生的磷覺,疝情的尖展大多很快埴于穩定*發病的植株只有病狀而沒有病征*<耕害的產生與環境條件、氣候蹩化、農事操作有密切的相關性D如十魔映素、氣泌下降、施肥打茜、空氣治染等"<當引指病害的外界因素得到改善的時候,許多病狀可以消失,植株恢短健麻非侵染性病害診斷要點:L病害突然大面積同時發生.發病時間短*只有幾天,大多是由于大氣溶染、三廢污染或氣候因素如探害、干痢風、口灼所致.12.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種發生,多為生長不息或有系統性的一致癥狀,多為遺傳性障礙所致"有明顯的枯斑、灼傷,且多集中在某一部位的葉或芽上,無既往病史,大多是由于使用農藥或化肥不當所致。明顯的缺素癥狀,券見于老葉或頂部新葉。非侵染性病害約占植物病害總數的1/3.植病工作者應該充分掌握對生理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診斷技術。只有分清病因以后,才能準確地提出防治對策,提高防治效果。并發性病害:一種病害的同時,另一種病害伴隨發生,這種伴隨發生的病害。繼發病害:指植物發生一種病害后,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濱海縣聯考2025年高中畢業生第二次復習統一檢測試題生物試題含解析
- 山西省晉城市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階段性測試(四)英語試題含答案
- 江蘇省江都國際校2024-2025學年初三考前模擬(一)生物試題含解析
- 合同代理與售后服務2025年
-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2024-2025學年初三第一次(5月)聯考物理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智慧農業農業科技園區的未來方向
-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十校聯考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周練九生物試題含解析
- 住宅購房誠意金合同正式版
- 版個人住宅租賃合同
-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含答案)
- 新教科版五下科學1.5《當環境改變了》教學設計
-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單招《職測》參考試題庫(含答案)
- 提醒納米顆粒對環境的影響
- 血液科護士的造血干細胞移植護理
- HGE系列電梯安裝調試手冊(ELS05系統SW00004269,A.4 )
- 護理教學查房組織與實施
- 小學五年級家長會課件
- 機動車檢測站儀器設備日常維護和保養作業指導書
- 立式數控銑床工作臺(X軸)設計
- 萬千心理情緒障礙跨診斷治療的統一方案:治療師指南
- 藏毛竇護理業務查房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