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模式_第1頁
醫養結合模式_第2頁
醫養結合模式_第3頁
醫養結合模式_第4頁
醫養結合模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都養老服務現狀與

醫養結合模式思考人民醫院內容提要老齡化問題與醫養結合政策成都養老及老年醫療服務現狀調查我院醫養結合工作進展醫養結合思考與展望一、老齡化問題與醫養結合政策病殘化空巢化老齡化衰老、未富先老多種慢病老年綜合征失能、半失能獨居、受虐無社會支持在我國:

腦卒中每年新發150萬腫瘤每年新發160萬冠心病每年新發75萬COPD患者有2000多萬高血壓病人3億(25.2%)糖尿病患者9000萬(9.7%)空腹血糖受損1.5億國家衛計委統計數據:中國慢病患者已超過2.6億,慢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疾病總負擔的70%,導致的死亡占所有人口死亡的86.6%—《經濟參考報》2015.7.3一、老齡化問題與醫養結合政策人生最后20%的時段,花費一生80%的醫療費用一、老齡化問題與醫養結合政策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2016年8月19-20日)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13】35號)國務院《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84號)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4】8號)成都市政府《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成府發【2015】6號)成都市衛計委《關于促進醫養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

(成衛計發【2015】90號)一、老齡化問題與醫養結合政策“十三五”時期既是我國第二次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前的平臺期,也是我們做好各項政策、研究、制度設計、人才培養的窗口期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要引導和支持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尤其要促進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的五大融合。一、老齡化問題與醫養結合政策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2016年8月19-20日)

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對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兒童醫院、護理院等緊缺型醫療機構的立項、開辦、執業資格、醫保定點等審批手續。一、老齡化問題與醫養結合政策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辦發【2013】35號

——到2017年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和能力的醫養結合機構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到2020年明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一、老齡化問題與醫養結合政策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醫養結合分步實施

國辦發【2015】84號二、成都市養老服務現狀調查機構性質:公立4家、公建民營4家、私營6家床位總數:3342張入住率:60.2%(低于全國48%空置水平)年齡:60歲-103歲,平均81歲身體狀況:慢病能自理61%、半失能、21%、失能18%醫療情況:設醫務室的6家,配醫師的2家現狀調查(1)——成都市西部養老機構二、成都市養老服務現狀調查現狀調查(1)——成都市西部養老機構(2015年)護士33名(占5.5%)醫師18名(占3%)康復師0名營養師0名心理咨詢師0名老人醫師比:100:0.89老人護士比:100:1.64失能半失能管理:日常生活照料陪床、服藥、大小便、洗澡等成都市醫療機構老年醫療服務現狀現狀調查(2)——成都市醫療機構2016年4月-6月一共調查了成都市下轄各區縣共549家醫療機構,排除信息缺失者,最終納入455家。成都市醫療機構老年醫療服務現狀老年科設置情況門診設置病房設置設置有老年專科門診的機構共有45家,有老年病房的機構共57家;綜合醫院及鄉鎮、社區衛生院的老年門診和病房的設置少;部分老年專科醫院無專科門診及病房。成都市醫療機構老年醫療服務現狀老年科設置情況老年綜合評估室配套不足,老年綜合評估軟件和專職評估員缺乏。成都市醫療機構老年醫療服務現狀老年綜合評估及干預的開展所有醫療機構設有老年科的醫療機構開展老年綜合評估的機構不足50%,部分評估后未進行干預,未達到評估目的。成都市醫療機構老年醫療服務現狀類別綜合醫院老年專科醫院護理院社區衛生院鄉鎮衛生院其他總置老年病房4150380醫生人數(均數)11500940護士人數(均數)209301450老年科人員配置老年病房,尤其是社區、鄉鎮衛生院的老年科,醫務人員稀缺。養老機構醫療資源匱乏老年專科衛生人才稀缺老年科門診及病房設置不足對失能半失能老人缺乏針對性管理缺乏專業老年綜合評估室及相關輔助科室醫養之重該怎樣來承擔?……二、成都市養老及老年醫療服務現狀2012年-至今80-90年代成都市老年病醫院老年心血管、內分泌、神經、消化、呼吸等專業全面開始老年醫學人才培訓和老年特色技術2014年中法老年疾病研究所2015年成為四川省醫學甲級重點專科成都市第二干部療養院,涉及成都市離休老干部保健工作2003-2012我院老年病區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經過近20年的努力,在醫養結合工作方面走在成都市的前列三、成都五院醫養結合工作進展2023/10/1619老年病區老年病區臨床部住院部中法蒙彼利埃老年疾病研究所老年癡呆老年相關疾病質量標準制定老年病科、老年重癥醫學科、老年神經內科、康復科、營養科住院部門診部多學科團隊健康養老項目辦三、成都五院醫養結合工作進展2015年7月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牽頭聯合18家養老機構成立成都惠老醫養聯盟,制定聯盟的章程,簽署合作協議。三、成都五院醫養結合工作進展2023/10/1621舉辦老年綜合評估培訓班,培訓學員500余人。定期到養老機構進行巡診及專家查房,對老年患者進行健康講座。建立雙向轉診通道。三、成都五院醫養結合工作進展三、成都五院醫養結合工作進展—智能軟件開發一、老年人全方位照護評估信息系統:針對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的老年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并制定相應的干預方案,對老人進行照護、管理二、養老護理平臺在線教育:養老照護人員缺口大,通過在線教育對學員進行規范化遠程教育培訓,使更多學員逐步掌握養老護理技能,更好的管理失能、失智老人。三、居家養老及日間照護評估系統:針對需要居家養老或日間照護的老人,對老人進行失能評估,并制定個體化照護方案。

2016年我院承接成都市衛計委《成都市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務水平實施方案》任務。抽調專人組建健康與養老項目辦公室。目前初步制定了老年人急性期與中、長期照護服務標準及質量控制與評價標準,為成都市建立老年健康管理服務體系奠定基礎。三、成都五院醫養結合工作進展—服務質量標準制定醫生端基本信息醫師資質在線教育培訓考核工作量醫生溝通平臺處方監管客戶評價患者端基本信息

健康管理

綜合評估慢病管理用藥管理穿戴設備遠程檢測平臺互動在線問診呼叫視頻健康知識處方建議雙向轉診預約掛號預約住院平板手機PC電腦TV電視住院機構社區居家三、成都五院醫養結合工作進展—構想建立互聯網+醫養結合健康信息平臺服務供方包括: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醫院、養老院、護理院等各種機構服務需方包括:依賴中長期醫療衛生服務的老年人(慢性病、殘障、大病恢復期、絕癥晚期等)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年人服務項目包括:日常照料和專業的預防、保健、治療、康復、護理及臨終關懷等醫療護理服務服務形式整合照料: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內設養老機構聯合運行: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在服務內容上合作互補支撐輻射:依托社區或整合社會醫療資源實現一體化養老服務機制包括:服務提供機構準人機制、政策支撐、服務管理方式等四、醫養結合思考與展望創新之路五大方面緩解醫養供需矛盾,應著力解決市場供給側問題,形成可供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選擇的醫養服務產品。醫養結合要求在老年人生活照料基礎上,提供醫療護理、功能康復、長期照護等服務

四、醫養結合思考與展望形成特色服務產品行業趨勢是社會參與的養護化、醫療照護的專業化和日常生活維持的特色化,對機構、對人員的要求均較高。

醫養結合三大特征特色化-日常生活維持專業化-醫療照護養護化-社會參與四、醫養結合思考與展望醫養結合特征急性期醫療——綜合醫院老年科、老年專科醫院老年人各類疾病的急性期,在醫療機構進行檢查、診斷和治療。診斷明確、病情基本穩定后出院。中期照護——康復醫院、慢病醫院、康療院為減少老年患者的不必要占床,節約醫療資源,急性期后需要到中照機構。中期照護以多學科綜合評估為基礎,制定個體化治療計劃,為具有康復潛能的老年患者提供專業的康復護理服務。長期照護——養老機構、護理院、社區、家庭針對失能、半失能(含失智)老年人,由長照機構提供以維護功能狀態、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的長期照護服務。四、醫養結合思考與展望規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