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聲學意義淺談音樂與建筑聲學_第1頁
音樂的聲學意義淺談音樂與建筑聲學_第2頁
音樂的聲學意義淺談音樂與建筑聲學_第3頁
音樂的聲學意義淺談音樂與建筑聲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音樂的聲學意義淺談音樂與建筑聲學

音樂是耳聽文學中最純粹、表現力最豐富、藝術魅力最強的藝術,與聲音傳播相比是無與倫比的。一曲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或大合唱,足可令人為之熱血沸騰、心潮激蕩;而一曲優美動聽的獨奏(唱)曲或室內樂也會把聽者帶到一個如詩如夢的藝術境界中去,使人們由此生發出無限美好的遐想來……音樂之所以如此動人心魄、賞心悅耳、固然是靠了音樂作品本身的精致完美以及表演技藝的精湛高超,但同時也是靠了與之相適應的、具有良好聲學條件的演出場所的幫助所致。藝術實踐一再表明,一首音樂作品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于作品的優劣,也不只系于表演者藝術造詣的深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演出空間的聲學特點。不難理解,一個音質優美的演出場所,會使一首優秀作品的表演獲得理想的藝術效果。反之,一個不符合演出要求的聲學環境,即使再美妙的音樂也會程度不同地受到損害,甚至還會功虧一簣地使演出以失敗而告終。可以想見,如果把一部為大型管弦樂隊或大型合唱隊創作的作品,放置在一個狹小低矮的建筑物里演出,其藝術效果將會是怎樣一種情景,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這就同把古琴這樣一件音量微弱的樂器獨奏,在不輔以電聲設施的情況下搬到露天劇場或鬧市去表演一樣地沒有效果。誠然,傳統戲曲《空城計》中的諸葛亮城樓撫琴之舉,歷史上雖然一直被傳為美談,但其真意并不在此,與其說諸葛亮是奏給人們聽的,倒不如說是奏給人們看的更為恰切。因此,這個例子同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是沒有關聯的,完全是另外一碼事。這里所要說明的是,任何演出都必須考慮與之相適應的場所,不擇場合地演出都將是勞而無功的。在此,也許有人要說,如此淺顯的道理還需要嘮叨再三的嗎?是的,如果僅僅一再重復這些盡人皆知的、最最普通不過的常識,那是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就此止步的話,那么,我們將會發現建筑聲學是一片極其迷人的學術領域,它同音樂有著至為密切的關系。建筑聲學史告訴我們,許多有名的歌劇院、音樂廳都是在音樂家的直接參與下設計和施工的。例如,1876年建造的德國拜羅依特的費斯特施波爾歌劇院就是在著名音樂家理查·瓦格納的參與下,與建筑學家戈特夫里德·塞姆佩爾共同設計的。由此可見,音樂家應當了解和重視建筑聲學方面的知識原理,僅憑個人的音樂感覺是不夠的。(一)有影響的噪聲人們往往以為,音樂廳、歌劇院等演出場所的建筑物是應了音樂演出的需要而建造的。這話當然沒錯。但是,人們卻往往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音樂的每一種體裁形式無不是特定演出空間的產物。高吭嘹亮而悠揚的草原牧歌,同熱情洋溢而歡快的集體歌舞之所以在風格上完全不同,其原因就在于它們的演出場所是極其相異的,而交響樂同室內樂的差異也是出于同樣的原由的。因此,作曲家每寫一個作品,除了考慮樂曲的內容及其形式結構外,肯定地還要考慮樂曲表演場所的聲學環境的。否則的話,作曲家就無法去構思自己的作品。那么,從音樂家的角度怎樣去考慮演出空間的聲學條件的呢?換句話說,就是怎樣才算是理想的聲學環境,它的特點是什么?建筑聲學研究的問題不外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各種聲學處理實現建筑物所需要的音響效果,如聲音的親切感、音色的豐滿度、清晰度,以及聲音的擴散、平衡和融合程度等等;二是處理不必需的聲音即以研究建筑物內聲音的傳達、透射等為基礎,進而研究噪音的絕緣隔離的方法等。這兩方面的內容就構成了建筑聲學(Architectureacoustics)的兩大部門:室內聲學(Roomacoustics)和聲音絕緣學(Soundinsulation)。先說說室內聲學。我們都曉得,一首優秀的作品加上精彩的表演,還不能說已經大功告成。這是因為從演唱演奏到達聽眾之耳,其間要經過一個聲音傳播的過程,只有當作品——表演——演出空間(即聲音傳播通道)一一聽眾之耳處于高度和諧狀態時,音樂的藝術感染力才能暢然地激起聽眾的積極反應,獲得圓滿的聽覺美感效應。然而,困難之處在于一場音樂會演出的總的音響構成中,不光有作為聲源的歌唱或樂器所發生的直接聲,而且還包括演出空間音樂廳或劇場內的反射聲與混響時間,如果演出空間對聲音的反射與擴散不良,混響時間及響度控制欠佳,造成聲音急劇衰減或混響時間過長,都會導致音樂美感的喪失,也就不會產生預期的聽覺效果了。因此,要克服或避免上述不良現象,就不能不仰賴室內聲學的幫助。影響演出空間音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建筑物的形狀與體積到墻面、屋頂、地板、座位的聲學特性,甚至還包括幕布、門窗簾、地毯和聽眾的多寡都是在考慮之列的。如果一座音樂廳它的四周主要是由硬材料構成的反射面時,混響時間就比較長,能夠產生豐滿的音色和“溫暖”的音質,但豐滿過度則會造成音響一片混沌、模糊不清的感覺。反之,如果把墻面等用吸聲系數較高的材料予以處理,就可能減輕上面的弊病,但吸聲處理不能過份,否則將會造成混響時間過短,從而顯得聲音干癟、枯燥和單調無味。其次說聲音絕緣學。隨著工業化的速度加快,往昔幽靜安閑的田園的生活環境已一去不返了。喧鬧的噪聲充斥人們的周圍空間,它們不僅嚴重地威害著人們的健康,也嚴重的威害著音樂的生存。因此音樂學院和音樂演出團體的教室、練琴房、排練室、音樂廳和錄音室等建筑,都必須考慮防止和排除環境噪音的干擾,從設計、建筑材料的選用,以及具體的控制處理上予以解決。以上就是音樂建筑聲學的基本內容,它的兩個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二)關于音樂設施的要求對于音樂家來說,總是企望能夠根據不同的需要去建造不同音響功能的音樂用房,如專供大型樂隊、大型合唱隊排練演出的音樂廳堂、專供獨唱獨奏和室內樂而用的排練室和專用的錄音室、欣賞室、教室等等,然而,事實上這種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的。可能是出于經濟上的考慮,無論是音樂廳、排練室、練樂室等,從來很少是專為某種演唱(奏)形式使用的,大都是綜合性的和多功能性的,當然,這樣做的結果是對任何形式都不盡適宜,但又不相差太遠,不過,由于工程科學以及電聲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人們在封閉空間內創造復雜而理想的音響環境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技術手段。譬如,音樂廳或劇場的反射就是諸技術手段中的一種,它能夠防止聲能的散失,把聲音反射到聽眾席使之聲場均勻并且還能夠平衡樂隊各聲部的聲能、產生豐富和豐滿的融合音色。此外,還由于它操作靈便、易于調整,從而可以滿足各種樂器獨奏、獨唱以及各種類型樂隊合唱隊的演出要求。上例只是改善演出空間音量和音質的手段之一,如果在整個音樂廳或劇院里再加上一些工程或電聲方面的控制措施,便可產生出自然環境所不能比擬的最佳聲學環境來,當然,這些工作主要是建筑設計師和音響師的事情、完全不必由音樂家親自動手的,不過,如果音樂家能從旁給以指點或協助的話,那么情形就更加好了。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鑒于解放前和建國初期的一些音樂用房缺乏必要的聲學設施,而我們又沒有足夠的財力將它們推倒重建,只能對之采取小的加工處理措施,不用說,這是很不理想的,但又無可奈何。即使有些新的音樂建筑物,也因對聲學要求不夠嚴格,僅僅采取了一般的隔聲、吸音設施,也難于滿足音樂專業的需要。前多年,有人曾對十多所音樂、藝術院校及文藝團體的十八種類型的專業用房進行調查,音樂家們主觀評價比較好的僅有兩種,比較差的有三種,一般的有十三種.近年來,音樂院校基建人員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和探索,積累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但因缺乏交流和實施而被束之高閣。(三)對表演場所的態度聲學條件的改善固然很重要,但不能認為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就算完事了。因為這里面還有一個會不會利用物質設備條件的間題。從演唱演奏的角度來說,關于演出空間的聲學特性,一是要認識它,二是選擇它,三是使用它。對演出空間的構造和聲學特點的認識越深刻、越全面、就越能鑒別它的長處和短處,從而也就越能充分利用它的長處,避免或彌補它的短處,使演出獲得最佳的聲學效果。而要做到這一切就離不開音響美學方面的修養。如前所說,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目前所使用的練琴房、排練室、錄音室以及正式演出場所的音樂廳、劇院等,在聲學條件上除少數優良者外,大多數是很不理想的,如有的是反射與擴散性不好、有的是混響時間不合適,甚至有回聲、聲聚焦、聲失真、聲影等的缺欠。它們對演出質量影響極大。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情況卻常常引不起音樂家們的關切和重視,他們認為演出場所的好壞不是自已的責任,也不是自己所能改變得了的,至于效果如何只好聽天由命碰碰運氣了。顯然,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因為即使聲學條件再好的演出場所,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滿足每一個節目的要求,更何況那些聲學條件不佳的演出場所,恐怕連最低的要求都滿足不了。這就需要指揮者和演唱(奏)者根據不同的聲學條件做出靈活的反應,可以通過對不同聲部、音區的強弱層次重新加以調整,或通過各種電聲手段予以彌補,盡可能地揚長避短,使音響質量達到比較完美、理想的境界。平衡、對稱、對比和變化,這是所有藝術共有的美學原則,音樂也不例外,只要能夠做到這四點,演出的聲學效果肯定不會錯的。首先說說平衡的原則。就是要求合唱隊、樂隊的各個聲部之間的關系應該主次分明,符合藝術構思規定的比例關系,達到藝術的均衡而不是用力的均等,即該突出的突出、該抑制的抑制;該強者強、該弱者強,不能喧賓奪主、強弱易位,也不能主次不分、強弱不分,這都是在一般比較正常的聲學條件下必須遵守的原則,但若遇到聲學條件不佳的情況時,問題就比較復雜了,如果演出場所的混響太長,就應適當抑制低音聲部的音量,否則就會造成嗡聲太強,模糊不清的效果;反之,如果演出場所的混響太短、則應加大低聲部的音量,以造成比較渾厚豐滿的音色。其次說說對稱的原則。無論是合唱隊還是樂隊,歷來就很講究對稱,但這種對稱不是看起來對稱就行了,重要的是要聽起來對稱才行。譬如,有的樂隊“看”起來很對稱,但聽起來卻往往不是那么回事,由于其中的弦樂、彈撥樂聲部高低音區的分布很不均衡,且音量不等,這就需要在聲部的座次位置上予以適當的調整,才能獲得真正的對稱,音響的融合。再次說說對比的原則。它是聲部對稱設置的動態顯現,主要強調的是音色上的對比,當然也有力度、速度以及獨唱(奏)與合唱(奏)等的對比,至于比對的分寸如何掌握,也要視特定演出場合的聲學特點而定。最后說說變化的原則。它要求演出的作品不能平鋪直敘,一貫到底地平均使用力氣,一定要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