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屆中考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
古詩詞鑒賞題大體上可分為五種類型。應對策略如下:
(一)品味煉字類
解析方法:
這類題主要考查我們對精煉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
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
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名句賞析類
解析方法: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后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這類題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
統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采用的修
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
啟示和思考。
(三)主旨情感類(思想感情)
解析方法: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態度的領悟。解答這類題要用一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
特點,并根據所描繪的形象特點及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來推斷詩人的情感態度。初中階
段所學詩歌情感大體可分為:離別思念、愛國思鄉、友情、愛情、熱愛大自然、關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類(描述畫面、意境)
解析題方法: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對所描述畫面的想象。解答這類題目要在讀懂詩歌、理解
內容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
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五)表達技巧類(寫作手法特點、修辭、表達方式等)
解析方法: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表現手法的賞析和領悟。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表達技巧,鑒賞時要準確指
出詩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或表現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結合詩句和具體詞語作分析,分析時要指出這種
表達技巧表現了什么內容,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鑒賞(4分)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9.“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運用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分別從兩方面渲染戰
場的悲壯氣氛和戰斗的殘酷場面。
10.下面選項中,對本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是古詩體裁,本詩借用它作詩題寫當時戰事。
B.首聯“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寫景也是寫事,渲染戰前敵軍壓境,我軍英勇應戰的危急、
緊張氣氛;暗示戰斗的殘酷,為下文描寫戰斗的慘烈做鋪墊。
C.頸聯“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戰鼓的聲音低沉重濁,“不起”指的
是戰士們在這祥沉重的鼓聲中無力擊鼓,斗志難振。
D.尾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引用典故,表達了守城將士們誓死報效君王的決心。
【答案】
9.聽覺和視覺
10.C
【解析】
9.本題考查描寫角度。“角聲”寫戰斗的號角之聲,是從聽覺的角度來寫;“燕脂凝夜紫”寫黑夜間戰士鮮
血凝成暗紫,寫顏色,是從視覺的角度來寫。
10.本題考查理解內容。C.有誤。詩中“不起”是指因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結合尾聯“報君黃金臺
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表現出的將士們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可知,戰士們在這樣沉重的鼓聲中依然是斗志
昂揚,毫不氣餒。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7.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意為“今天我與你分別,內心憂傷,無論是在京城的我,還是即將遠赴蜀
州的你,都是遠離故土、在異鄉為官的人”。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為“我們是心心相連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如同比鄰而居”。
C.“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意為“在分別的路口,我雖想挽留你,卻無能為力,只能默默無語,淚下
沾巾”。
D.“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意為“船行平羌江上,半輪秋月高懸在峨眉山頭,明月倒映在江
水中,伴詩人遠行”。
8.下列對兩首詩的內容與情感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聯描寫友人即將離京赴任蜀州,詩人遙望蜀地,視線卻為風煙所遮,心頭萌生
淡淡的傷感。
B.《峨眉山月歌》描寫了詩人乘船順江而下所見之景,“峨眉山月”與詩人千里相隨,觸發了詩人對友人
的思念之情。
C.《峨眉山月歌》后兩句敘寫詩人江上行船的旅程,表現了詩人離友人越遠就越加思念的情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峨眉山月歌》皆為離別而作,兩首詩均充滿了離愁別緒和難以釋懷的悲戚之
情。
【答案】
7.C
8.D
7.C項理解有誤。“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
別啊!表達樂觀曠達之情。勉勵朋友不要在離別的時候傷心,要樂觀對待。
8.D項“兩首詩均充滿了離愁別緒和難以釋懷的悲戚之情”理解有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過對別離赴
任友人的寬慰和勸勉,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豁達態度。《峨眉山月歌》寫詩人連夜從清溪出發進入岷江,向
三峽駛去,用不了多久,就要到達渝州。“思君不見下渝州“一句抒發了詩人月夜江行,初離蜀地,對友人
的思念之情。
5.下面對《渡荊門送別》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隊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太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A.首聯點題,寫出詩人乘舟到遙遠的荊門外,將到楚地游覽。
B.“山隨平野盡”一句“隨”“盡”兩個字,讓靜止的山巒富于動態。
C.頸聯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黃昏的天邊云霞,宛如兩幅圖畫,令人陶醉。
D.詩人在尾聯直抒胸臆,借自己對家鄉之水的戀戀不舍,抒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答案】D
【解析】詩人在尾聯運用擬人修辭手法,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
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所以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采用間接抒
情的方法。故答案為I)。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重登云臺山
【清】陶那
又踏金牛頂須上行,海風飛舄?上蓬瀛。
蛟龍瀑外晴猶掛,雞犬云中夜有聲。
為訪仙人⑥尋舊榻,喜偕詞客證初盟。
長松迓⑤路三年別,卻笑公髯雪已盈。
【注釋】①陶潮,清朝道光年間官至兩江總督,兼管鹽政。數次親臨海州督辦海運,整理淮北鹽務。②金
牛頂在云臺山前頂(清風頂)之后,俗稱后頂。頂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傳有金、牛二師修道于此。
③飛舄(xi);會飛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宮山僧?⑤迓(同):迎接。
7.這首七言律詩的頷聯描寫了怎樣的畫面?
8.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答案】
7.描寫云臺山景色的優美。白日,晴天飛瀑,水花外濺,如同蛟龍飛掛:夜晚,云中傳聲,雞鳴犬吠,打
破夜的寂靜。
8.①對云臺山的喜愛、贊美之情:詩人再登云臺山,所見之景,景色優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踐行(友
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詩人來到三元宮尋訪山僧,以踐前約:③時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別后三年,云臺
山上長松依舊,自己卻已胡須一片雪白。
【解析】
7.此類試題解答要在理解詩句內容的基礎上,抓住詩句中的具體意象,加上合理的聯想和想象,對詩句內
容進行生動形象地描繪,使之能呈現出“畫面”效果。本題作答要抓住頷聯“蛟龍瀑外晴猶掛,雞犬云中
夜有聲”中的“瀑”“雞犬”和“晴”“夜”等意象,來描繪云臺山優美的景色作答即可。
8.體味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詩歌的意象來確定詩文
的感情基調,從詩歌所表現的意境中去體會作者的情感。古典詩詞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較為含蓄,
詩人往往將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寫中。從“蛟龍瀑外晴猶掛,雞犬云中夜有聲”描繪的云臺山優
美的景色看,表達了詩人對云臺山美好景色的喜愛、贊美之情;從“為訪仙人尋舊榻,喜偕詞客證初盟”
敘寫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從“長松迓路三年別,卻笑公髯雪已盈”寫別后三年,云臺山上長松依舊,
自己卻已胡須一片雪白,表達了作者的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據此理解作答。
(-)閱讀下面詩歌,充成5-6題(6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5.本詩首句寫“楊花”和“子規”,有哪些作用?(3分)
6.《唐宋詩醇》評價李白詩句“孤機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語近情遙”之妙,本詩三四句也
有這樣的特點,請談談你的理解。(3分)
【答案】
5.“楊花落盡子規啼”,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描繪出南國的
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又含有飆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融情入景,表達詩人的關切和
同情。既點明題目,又為下二句抒情做鋪墊。
6.這里既有對老友通遇的深刻憂慮同情,對好友長途跋涉的擔憂,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
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解析】
5.結合景物特點及表達的思想感情來分析。
6.“語近情遙”意思是所說的話的內容和形式都是淺顯易懂的,但所蘊含的情感卻是深遠的。根據這個詞
語的意思,此題考查的是最后兩句話的情感。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小題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鄉。
沙明連浦月,帆白滿船霜。
近海江彌闊,迎秋夜更長。
煙波三十宿,猶未到錢唐。
【注】長慶二年(822年),作者自請外任,此詩即他自長安赴錢塘(杭州)途中所作。
4.聯系全詩,說說詩“愁”的原因有哪些。
5.請簡析頷聯的表達特色及其效果。
6.頷聯從空間與時間兩個維度表現情感的深摯,下列詩句手法與之相同的一項是()
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D.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答案】
4.作者愁:離井思鄉之愁;前路遙遙之愁;前途難料之愁。
5.頷聯整體使用了對偶修辭,前后對仗工整,音韻和諧;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辭,景物由遠及近,江天一
色,在月光映襯下,無論是江邊沙洲,還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霜,讓人心情沉重,心緒低
落。
6.D
【解析】
4.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在整體感知詩文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注釋提供的背景材料分析作答。《夜泊旅
望》這首詩是作者自請外任,此詩即他自長安赴錢塘途中所作。所以“中宵起望鄉”一句寫出陣江行夜泊
時觸景而生的“鄉愁”;“沙明連浦月,帆白滿船霜。近海江彌闊,迎秋夜更長”勾勒了一個清冷的秋夜,
在此情形下,詩人用“煙波三卜宿,猶未到錢唐”,既抒發了前路遙遙不知何時到達的愁思,也為自己未來
的前途難料而憂愁。據此概括作答。
5.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古詩詞句子的賞析,要抓住關鍵字詞來理解、揣摩、推敲語
句的妙處。賞析可以從詩句的特色,或修辭,或表達方式,或遣詞造句,或表現手法,或表現的情境等方
面分析,并要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作答。通常解題思路是:先寫出句子的特點,然后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
最后寫出表達效果。詩句“沙明連浦月,帆自滿船霜”運用了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月明星疏的
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個船都像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霜。作者用“沙明"''浦月”“帆白”“船霜”
勾勒了一個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詩人孤身一人站在船頭遙望江面,冷風襲來,秋霜已降,
烘托了詩人心緒難平和憂愁。據此理解作答。
6.考查對寫作手法的理解。I).“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中的“曉”“夜”是從時間上寫;“云
鬢改”“月光寒”暗中寫出了空間的變化。所以這兩句詩是從時間和空間上寫出了詩人的凄怨之深、哀婉之
痛。故答案為D。
21.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
西溪獨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間。
真性憐高鶴,無名羨野山。
經寒叢竹秀,人靜片云閑。
泛泛誰為侶,唯應②共月還。
【注釋】:①素舸:不加裝飾的船?②唯應:只有。
(1)作者通過寫高鶴、野山、秀竹、閑云等景物,營造了的氛圍。
(2)本詩尾聯與王維《竹里館》“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在情感表達上相似,請加以賞析。
【答案】
(1)清幽恬靜
(2)尾聯寫詩人西溪泛舟而歸,只有月亮陪伴;王維《竹里館》寫詩人獨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兩處都
通過寫月亮作伴,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安閑自得的情懷。
【解析】
(1)此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詩歌寫了作者獨自泛舟西溪,通過寫高鶴、野山、秀竹、閑云等景
物,渲染了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
(2)此題考查的是對古詩感情的理解。“泛泛誰為侶,唯應②共月還”意思是誰和我作伴游玩呢,只有月亮
相伴:王維《竹里館》“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
與我相伴。兩句都表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情懷。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小題
(甲)春盡
韓健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
入閑易有芳時恨,地勝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乙)春盡二首其一
鄭懈
春盡行人未到家,春風應怪在天涯。
夜來過嶺忽聞雨,今日滿溪俱是花。
前樹未回疑路斷,后山才轉便云遮。
夜間絕少塵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6.下列對兩首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都描繪了暮春時節落花流水、云雨變幻之景,流露出傷春之感與家國之悲。
B.甲詩首聯寫詩人因“惜春”而連日喝酒的行為和醉昏昏的狀態。
C.乙詩頸聯描繪了山回路轉、氣象萬干的景象。
D.甲詩尾聯寫詩人愧對流鶯清晨到西園的厚意,乙詩尾聯寫詩人喜于山間宜人之景。
7.下列對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情感沉摯動人;乙詩重在寫景,情寓景中。
B.甲詩使用“細”“浮”“別”“斷”“孤”等詞語描寫景物,反襯詩人悲涼情緒。
C.乙詩“春風應怪在天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含蓄風趣。
D.甲詩“地迥難招自古魂”表達的心境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所表達的心境有相通之處。
【答案】
6.A
7.B
【解析】
6.此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容的理解。A:兩詩確實都描繪了暮春時節落花流水、云雨變幻之景,但是乙詩
并未流露出家國之悲,而是表達羈旅之愁和對污濁現實的憎惡。故選A。
7.此題考查的是詩句的賞析。B:甲詩中“細”、“浮”、“別”、“斷”、“孤”這類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
清色彩,烘托了詩人的悲涼情緒。不是“反襯”.故選B。
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
(宋)蘇軾
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②漸己變兒童。
每逢蜀叟談終日,便覺峨眉翠掃空。
師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⑨百無功。
明年采藥天臺去,更欲題詩滿浙東汽
(選自《蘇軾兩浙詩選》)
【注釋】①此詩為蘇軾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轉道秀州返杭時所作。文長老,蜀人,報本禪
院方丈。②吳音:指江浙一帶方音。③搜句:作詩。④浙東:指錢塘江以南越、婺、處、臺七州。
13.詩人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詩中最直接體現這個意思的一句是.o
14.第三、四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
13.吳音漸己變兒童
14.表達了詩人對文長老淡泊、安閑生活的羨慕,自己除了作詩之外一事無成的無奈,遍賞浙東山水寄托
詩情的愿望。
【解析】
13.考查對詩文內容的理解。詩的前兩句“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漸已變兒童”,常常在夢中回到遠隔萬里
的家鄉,久住吳地,連小孩也是滿口吳地方言了。寫出了詩人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其中最能表現這一內
容的詩句是“吳音漸已變兒童”一一孩子的口音逐漸變成了吳地口音,側面寫出了詩人來此地的時間之長。
14.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內容分析作答。蘇軾此詩寫于宋神宗熙寧六
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時。全詩表達了對同鄉僧人的崇敬和對相隔萬里之外的家鄉的懷念之情,也流露
「仕途失意,只好自我調節的心境。對仗工穩,風格清雄。詩句“師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無功。明
年采藥天臺去,更欲題詩滿浙東”是說文長老方丈的心中真有其“道”一一安閑淡泊的生活,無須用語言
表達。而我除了寫詩以外,什么事都不成。真的希望能去天臺山“求道”,也更希望自己的詩詞能享譽整個
浙東呀。既表達了詩人對文長老淡泊、安閑生活的羨慕,還對自己除了作詩之外一事無成而感到無奈,更
希望能遍賞浙東山水,寄托自己詩情的愿望。據此理解分析作答。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下列小題。
夜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便不同
14.后人評價該詩“寒夜無寒”,請簡述這樣評價的理由。
15.詩中口口處,填入哪一個選項更符合詩意?請作出判斷并簡要分析。
A.雪花B.梅花C.菊花
【答案】
14.詩歌雖以“寒夜”為背景,但重在寫寒夜里圍爐煮茶的溫暖氛圍和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15.B。梅花與窗前月構成清雅畫面,與煮茶當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潔暗贊來客
【解析】
14.本題考查對詩歌意境的理解。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韻味無窮的友情詩。詩的前兩句寫客人寒夜來訪,
主人點火燒茶,招待客人,屋外是寒氣逼人,屋內是溫暖如春,詩人的心情也與屋外的境地迥別:后兩句
又寫主客在窗前交談得很投機,使得今晚的窗前月別有一番韻味,顯得和平常不一樣。整首詩語言清新、
自然,無雕琢之筆,表現的意境清新、雋永,讓人回味無窮。作者僅僅是把“寒夜”作為背景,著重描寫
的是寒夜里圍爐煮茶的溫暖氛圍和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據此整理作答即可。
15.本題考查分析詩歌意象的能力,所謂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結
合全文的意境分析,梅花與窗前月構成清雅畫面,與煮茶當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且梅花有高潔的志趣,詩
人寫梅有贊嘆梅花高潔的意思,更多的是暗贊來客品質,寫出了詩人的熱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樣志同道
合,具有高潔的志趣,而雪花則少了梅花傲雪獨放,高潔傲岸這一層意思。用“雪花”不夠體現詩歌中心
思想,解答本題的關鍵需要結合“梅花”這一物象本身的特征,再結合具體的情境,聯系詩人的主觀情思
進行分析。
14.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南陽道中田禾大稔?喜而作歌
[明]張元懷②
谷亭渡口麥初熟,綠野黃云繞茅屋。
筑場老子酒半醺,眼前顆粒皆珠玉。
刀劍家家盡買牛,燈火村村可投宿。
農夫勤動亦可憐,行人莫騁驊蹄足?。
【注釋】①稔(r6n):谷物成熟。②張元懷:紹興府山陰縣人,張岱曾祖父。③驊躅足:驊,駿馬名;蹈
(liii),慢慢走,散步。
詩題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讀全詩,你認為詩人為何而喜?
【答案】
谷物豐收;鄉村景美;鄉風淳樸、平和祥樂。
【解析】
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理解詩歌大意后具體分析詩句即可作答。如“谷亭渡口麥初熟”“眼前顆粒皆珠玉”
描繪的是谷物豐收。“綠野黃云繞茅屋”寫的是鄉村景美。“筑場老子酒半醺”是寫鄉風淳樸。“刀劍家家盡
買牛,燈火村村可投宿”是寫平和祥樂。這些都是詩人“喜而作歌”的原因。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題
鵲橋仙?一竿風月
陸游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少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注】①釣臺:位于浙江省的富春山麓,相傳東漢嚴光,曾隱居于此耕讀垂釣。
7.這首詞詞牌名是,與的民間傳說有關。
8.詞中“我”的身份是什么?生活狀況怎樣?
9.對漁父這個形象,你怎么看?
【答案】
7.鵲橋仙牛郎織女
8.“我”是一名漁父。披星戴月,櫛風沐雨,潮漲便駕舟出發,潮停就撒網捕魚,潮落即放歌回家。貧窮
自在,遠離紅塵。
9.窮則獨善其身。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拋卻紅塵,獨守淡泊,親近自然,漁樵余生。
【解析】
7.考查對詞和傳說的認識。詞,又稱長短句。人們為了便于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
名字就是詞牌。詞沒有題目,只有詞牌名,一般用詞的開頭幾個字作為題目,故本詞的詞牌名是‘'鵲橋仙”;
民間傳說鵲橋是牛郎織女相會的地方,故本詞與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有關。
8.考查對詞的內容的理解。由詞的最后一句“我自是無名漁父”可知“我”的身份為漁夫;由“賣魚生怕
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去”可知,“我”的生活狀況:賣魚的時候惟恐走
近城門跟前,更不用說還會到鬧市深處去了。潮生時出去打魚,潮平時系纜,潮落時歸家,生活規律和自
然規律相適應,無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根據題意將詩句翻譯成現代漢語作答
即可。
9.考查對詞的主旨的理解。《鵲橋仙?一竿風月》是南宋詞人陸游寫的一首詞,詞中借一位棄絕紅塵,隱
居江湖,不求名利,惟日日捕魚為生的漁父形象,來表達詞人英雄失路,不得不退居江湖的感慨和無奈,
與一般的追求閑情逸致的隱士情懷有所不同。由最后一句“時人錯把比嚴光(嚴光:即嚴子陵,漢代著名
隱士),我自是無名漁父”可知“我”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利祿,即使生活清貧,人生不得志,依然能夠
獨善其身,以捕魚為生也樂在其中。據此理解作答即可。
1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5分)
點絳唇?蘭花
姚述堯
瀟灑寒林,玉叢遙映松篁底。鳳簪斜倚。笑傲東風里。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香
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
(1)詞中為什么要寫松篁和桃李?(2分)
(2)賞析詞中畫線的句子,(3分)
【答案】
(1)詞中寫松篁和桃李,都是為了突出蘭花的君子之品,為寫蘭花作鋪墊和陪襯。
(2)詩句用擬人手法描繪了蘭花于松竹底下悄然開放,雖然在不顯眼處,但依然故我燦爛綻放,雖無人在
意,卻笑迎春風。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蘭花的高貴品質。
【解析】
(1)本題考查詩歌襯托手法與內容理解。詞中的核心意象是“蘭花”,次要意象“松篁和桃李”先寫是為
寫蘭花作鋪墊,作為一種陪襯,突出蘭花的君子的品德。
(2)此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先要弄懂表層含意,從句子的內容、情感方面出發,是賞析句子的前提;
再從藝術手法,分析其妙處。回答此類問題時,要著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評析某一詩句。答題格式為:手
法+特征+情感。
古詩閱讀(5分)
牧童詞
[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細雨,蘆管臥吹莎草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
牧童
[唐]棲蟾
牛得自由騎,春見細雨飛。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
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17.兩位詩人向往的生活一樣嗎?結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分)
【答案示例】
【示例1】:一樣。《牧童詞》“聲管臥吹莎草綠”中的牧童臥吹蘆管,自得其樂:《牧童》“牛得自由騎,
春見細雨飛”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騎牛困游。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悠然自得、閑適自由生活的向往。
【示例2]:不一樣。《牧童詞》中牧童“亂插”“不怕猛虎”表現了牧童的可愛頑皮、率性天真。詩人描
寫這種可貴的童稚之心,表達了對生命本真狀態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騎”“唱歌去”“撫掌歸”寫
出牧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現了詩人對遠離俗世紛爭生活的向往。(5分。結合具體詩句1分,明確
牧重形象2分,明確生活向往2分)
【解析】
此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的能力。可以抓住《牧童詞》“聲管臥吹莎草綠”中
的牧童臥吹蘆管,自得其樂;《牧童》“牛得自由騎,春見細雨飛”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騎牛困游。兩首
詩都表達了詩人對悠然自得、閑適自由生活的向往。或者,抓住《牧童詞》中牧童“亂插”“不怕猛虎”
表現了牧童的可愛頑皮、率性天真。詩人描寫這種可貴的童稚之心,表達了對生命本真狀態的渴慕。而《牧
童》中“自由騎”“唱歌去”“撫學歸”寫出牧童的悠困自在、怕然自得,表現了詩人對遠離俗世紛爭生
活的向往。
詩歌鑒賞(共5分)
[甲]滿江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
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乙】夏日絕句①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釋】: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敗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擊下瓦解,徽、欽二帝及趙氏親屬和大
批臣民被擄北去。宋高宗趙構不顧有識之士極力反對,帶領群僚倉皇南逃,建都臨安,本詩即作與南渡之
際。
13.甲詞結尾長嘆“青衫濕”。結合作品內容和寫作背景,說說詞作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4.下列關于乙詩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本詩從內容看,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借項羽的寧死不屈辛辣地諷刺了趙構君臣的喪權
辱國、怯懦畏懼、只顧逃命茍安的丑惡行徑。
B.李清照是婉約派著名詞人之一,其詞或輕柔婉麗,或纏綿徘惻,本詩詩意明白爽朗,與其婉約詞風一脈
相承。
C.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
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瞧的作用。
D.“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詞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不肯”
一詞,將那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
【答案】:
(1)“青衫濕”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詩句,寄寓頗深。詞人淚濕衣裳,表達了知音難
遇的情懷,也充滿了沒能沖出家庭、走向社會、參與革命斗爭的憂郁和感慨。
(2)B
【解析】
(1)本題考查對詩詞思想感情的理解。在閱讀詩詞,理解詩詞內容的基礎上,采用“人+事+
情”的方法概括作答即可。本詞上片主要表達了作者自己初離家庭時的矛盾心情。詞的下片寫
詞人雖有凌云壯志,但知音難覓,不覺淚濕衣襟。其中“青衫濕”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
詩句,再結合寫作背景,當時值八國聯軍入侵后不久,她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丈夫無心國
事。與丈夫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泰順客棧。因此“青衫濕”還有作者沒能
沖出家庭投身革命斗爭的憂郁之情。
(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
各個選項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斷正誤即可。
B.有誤;婉約詞風是或輕柔婉麗,或纏綿俳惻;而《夏日絕句》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
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就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涌出來,全詩字里行間透出
一股正氣。震撼人心。而非“與其婉約詞風一脈相承”。
故選:Ba
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14-15題。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解侵階。一桁①珠簾用不卷,終日誰來。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②晚
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注】①桁:通作“行”。一桁,一帶、一列。②壯氣:暗用豐城劍氣,見《晉書?張華傳》,蒿菜:野草。
14.以下對這首詞的理解和鑒賞,正確的請選“A",錯誤的請選“B”。(5分)
(1)一、二句開門見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傷再無別的,極言哀情之深。()
(2)“終日誰來”,自己今為階下囚,整日無人來訪,流露出對人們趨炎附勢的不滿。()
(3)下片金劍、壯氣連用,既寫出了李煜對亡國的無奈,又寫出了內心的不甘。()
(4)“晚涼天凈月華開”,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詞人的心境隨之變得明凈、開闊。()
⑸最后兩句照應開篇,“空”與“只”相互呼應,無比空虛中又增添了無限凄涼。()
15.“秋風庭院解侵階”與劉禹觴《陋室銘》中“苔痕上階綠”,都描寫了苔解爬上臺階之景,但兩句表達
的情感有所不同,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4分)
【答案】
14.①A;②B;③B;④B;⑤A。
15.“秋風庭院解侵階”表達的是詞人悲傷凄涼之感,是亡國之痛,故國之思。“苔痕上階綠”,表達作者
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解析】
14.本題考查詩歌關鍵句賞析。詩歌句子賞析需要我們在了解詩歌的結構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礎上作答,常
見的答題格式:本句運用J'什么修辭或寫作方法,寫出來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感情。可從手法、情感、
語言等方面任選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①正確;②錯誤,詞人沒有流露出對人們趨炎附勢的不滿,只
是寫出自己的凄涼處境;③只有無奈和悔恨,沒有不甘;④詞人的心境始終是愁苦悲傷,沒有隨之變得明
凈、開闊;⑤正確。
15.此題考查的是文章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抓住文章中關于文章情感的語句,
或直接描寫的,或間接描寫的。“秋風庭院辭侵階”意思是秋風蕭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滿苔醉的臺階,
觸目可見。給人以凄涼之感;“苔痕上階綠”則是借居住環境的幽靜,表達作者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操
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小題
相見歡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12.下列對這首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西樓”點明作者登樓的地點,“清秋”交代當時正值初秋時節。
B.“中原亂,簪纓散”,“亂”概括了中原淪喪的現實;“散”揭露了統治階級無心抗戰的心理。
C.“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是點睛之筆,詞人乞求西風把自己的淚水吹過大江,吹到已成為戰爭前線的揚
州,充滿無限感慨。
D.詞的下片抒情,格調由舒緩變為高亢激越,表達了詞人在國破家亡的殘酷現實警醒下,深重的憂國憂民
的情懷。
13.“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
【答案】
12.A
13.夸張“萬里”極言作者所見大地之廣、長江之遠。(意近即可)
【解析】
12.A“當時正值初秋時節”對這首詞的解說不正確。應為“‘清秋'交代當時正值深秋的時節”。
13.考查詩句所使用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表達作用。“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詞人縱目遠眺,眼前展
開的是無邊秋色,萬里夕陽。而萬里的長江也在夕陽下流去。明顯使用J'夸張的手法。極言作者所見大地
之廣、長江之遠,眼前一片蕭條零落的秋景。
閱讀《如夢令》,按要求回答問題。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幕,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
22.請簡要概括這首詞的語言特點。
23.請結合全詞分析詞人的情感變化。
【答案】
22.這首詞用詞簡練,平常的口語一般,娓娓道來:樸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純凈之美。但卻畫
面感很強,意境悠遠,極富生活氣息。
23.詞人由盡興游玩的歡愉到誤入藕花深處的些許“驚恐”再到“歐篇”驚起的豁然開朗,詞雖短,但感
情變化卻一波三折,讓人回味無窮。
【解析】
22.考查對詞的語言特點的分析能力。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
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
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語言平實,給人一種
身臨其境之感。據此作答即可。
23.考查對詞中情感變化的理解分析能力。此詞是記游賞之作,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常記”兩
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
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
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的十分愉快的游賞,“爭渡,爭渡"體現J'她"誤入藕花深處”之后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
最后“驚起一灘歐由焦灼轉向了豁然開朗。據此作答即可。
12.古詩鑒賞。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己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
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結合這首詞,展開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上闕內容所展示的畫面。
(2)這首詞作者以風趣幽默的筆調,寫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案】(1)詞人穿著草鞋,拄著竹杖,出游遇雨,卻一點也不驚慌,悠閑地漫步在風雨中,把那“穿林
打葉”的風雨聲當作音樂,一邊吟詠長嘯,一邊思索人生。(只要能結合上闕內容描述,語言通暢即可)
(2)表現了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
【解析】
(1)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解答此類題型,不但要知道詩句的翻譯,還要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也可以使用
一些修辭手法。可將上闕所展示的畫面描繪為:詞人穿著草鞋,拄著竹杖,出游遇雨,卻一點也不驚慌,
悠閑地漫步在風雨中,把那“穿林打葉”的風雨聲當作音樂,一邊吟詠長嘯,?邊思索人生。
(2)考查對詩歌主題的理解。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
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
于尋常處生奇警,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
江雪
柳宗兀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7.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漁翁形象?
8.下面有關詩歌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前兩句從近景入手,細致而具體地描繪了一幅茫茫雪景圖。
B.前兩句的“絕”“滅”之無,與后兩句的“舟”“翁”之有,對比強烈。
C.詩歌用“千山”“萬徑”的寂靜,來襯托漁翁的垂釣,可謂靜中見動。
D.“絕”“滅”“雪”三字都是仄聲韻,短促斬截,烘托了詩的凄冷、肅殺氣氛。
【答案】
7.孤獨、頑強、高傲(或“不畏嚴寒、堅持垂釣、傲然獨立”等)。
8.A
【解析】
7.此題考查的是對詩中形象的理解。通過詩中“孤”和“獨”表現了漁翁的生活清高,漁翁的性格孤傲。
據此理解作答。
8.此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容的理解。A:近景——遠景。故選A。
【譯文】:
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閱讀下面兩首辛棄疾的詞,完成下列小題。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⑦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整,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②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注釋]①作者任鎮江知府時所作。②作者遭彈劾后,閑居上饒帶湖時所作。
9.下面對兩首詞作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南鄉子》的上闕,詞人一問“何處”,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問“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
往矣,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
B.《南鄉子》下闕,詞人借憑吊千古英雄,表達渴望收復山河、為國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對茍且偷安
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憤懣之情。
C.《清平樂》的上闕,開頭兩句寫室內所見,后兩句寫耳中所聞。“自語”運用擬人手法,將風吹窗紙的
聲音描摹出來蕭瑟破敗之狀躍然紙上。
D.《清平樂》的下闕,“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寫詞人因念念不忘恢復中原而徹夜未眠,眼前現
實使他益思奮勉,不墜壯志。
10.兩首詞都表達了強烈的愛國情懷,但在藝術風格上卻表現為一豪放一婉約。試結合詞作簡要分析。
【答案】
9.D
10.①《南鄉子》風格豪放。全詞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興亡,境界高遠。②《清平樂》風格婉約。全
詞著眼細小景事,抒壯志難酬之情描寫細膩,平淡中蘊含深情。
【解析】
9.考查對?詩詞內容的理解。“秋宵夢覺”指的是深秋的夜里,作者從夢中醒來。據此,D項中的“寫詞人
因念念不忘恢復中原而徹夜未眠”的理解是錯誤的。故答案為D。
10.考查對詩歌寫作風格的理解。《南鄉子》一詞的風格是豪放的。詞的上片,作者對景抒懷,憑吊千古興
亡,更加引起對淪陷區國土的懷念。下片,通過對三國時期重要政治人物孫權的贊揚和肯定,表現出辛棄
疾收復中原,統一中國的強烈愿望。可以說是思接千古興亡,胸懷壯志豪情,意境高遠,充分體現了“豪
放”的特點.《清平樂》則是風格婉約的。從“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來看,全詞著眼細小景事,描寫細膩,平淡中蘊含深情,表達的是壯志難酬之情。其風格上沒有《南鄉子》
那樣的大開大闔,風格顯得婉約。據此理解分析作答。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后面小題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15.下列對頷聯和頸聯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頷聯描繪了一幅山野秋景圖,意境開闊。
B.兩聯均用語清新,不事雕球,且對仗工整。
C.頸聯是牧人與獵馬的特寫,“驅“帶”兩字寫活了畫面。
D.兩聯景中含情,突出表現詩人融入田園生活的喜悅之情。
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該詩是現存較早的五言律詩,格律嚴整開唐代律詩風氣之先。
B.首聯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詩句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C.頸聯中的“返”與“歸”,重在暗示詩人找到了內心的歸宿。
D.尾聯詩人放聲高歌,懷念伯夷和叔齊,希望與他們為伍。
【答案】
15.D
16.C
【解析】
15.D“突出表現詩人融入田園生活的喜悅之情”對頷聯和頸聯的賞析有誤。“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趕著那牛
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頷聯寫的是看似安靜開闊的景象,卻給人一種荒涼落暮之感。
頸聯寫的是熱鬧是他們的,詩人什么也沒有,有的就是惆悵、孤寂的情懷。
16.C“暗示詩人找到了內心的歸宿”對這首詩的理解有誤。“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放牧的人驅趕
著牛群回家,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各自隨愿而歸。詩人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鄉野之人放牧歸來的動態場景。
“返”與“歸”寫放牛的牧童唱著山歌,歡快的趕著牛兒返回家中,獵人騎著駿馬,大聲吆喝著,帶著獵
物滿意而歸,多么安逸的場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畫面啊。詩人用這種熱鬧的場面反襯詩人的郁悶孤單的心
境。
贈別
【唐】趙嘏
水邊秋草暮萋萋,欲駐殘陽恨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聲歌盡各東西。
(1)請賞析首句中的“萋萋”。
(2)詩人在詩中抒發了哪些情感?
【答案】
(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樣子;首句運用疊詞,增強了音韻美,寫出「水邊草木的繁茂,渲染了離別時
悲傷的氣氛;這蓬亂的草就像是詩人心中面對離別時的不舍一樣蓬勃,烘托出詩人悲戚的心情。
(2).即將于有人各奔東西,表現了使人依依不舍之情;臨水送別,殘陽暮秋,眼前的荒涼景色勾起了詩人
心中的愁思,表達了詩人孤獨寂寞之情;曾經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時能相見,表達了詩人對前途的
迷茫與擔憂。
【解析】
(1)考查詩歌中關鍵詞的理解,需要從本義和引申義兩方面去做答。“萋萋”的本義是指草木茂盛的樣子,
在該句中用來說明水邊的秋草長得很茂盛,但是一個“暮”字寫出了一種悲涼的氛圍,詩人在這一句中運
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過景物渲染了悲涼的氣氛,也烘托出詩人悲傷的心情。
(2)考查對詩歌情感的理解,詩歌的情感主旨往往在詩歌的最后一句。首先,從詩題《送別》來看,這是
一首送別詩,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初級銀行從業資格之初級個人理財通關題庫(附帶答案)
- 2025跨國技術合作合同
- 2025年廣州市國際旅游組團的合同
- 2025綠化景觀改造項目合同 標準版模板
- 2025年其它貿易合同外資代理協議樣本
- 基礎磚胎膜的砂漿標號
- 斜屋面吊籃施工方案圖片
- 2025調味品供貨合同(醬油)
- 借東西合同樣本
- 沉井牽引管施工方案
- 2025年中考化學實驗操作考試試題庫(全套完整版)
- AI在護理查房中的應用
- Module 9 Friendship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外研(新標準)版八年級下冊
- 西師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大綱與計劃
- 2025年戶外廣告牌租賃合同(合同范本)
- 2024雅安雨城區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以內三個數加減混合運算競賽練習訓練題大全附答案
- 2025年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匯編
- 文獻檢索與科技論文寫作考核大綱
- 臨床腎內科健康宣教
- 服裝廠新員工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