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湖北新高考歷史模擬題匯編01 中國古代史_第1頁
2021屆湖北新高考歷史模擬題匯編01 中國古代史_第2頁
2021屆湖北新高考歷史模擬題匯編01 中國古代史_第3頁
2021屆湖北新高考歷史模擬題匯編01 中國古代史_第4頁
2021屆湖北新高考歷史模擬題匯編01 中國古代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1中國古代史

1.(2021?湖北高三月考)讀下圖《西安大雁塔進士題名帖》,雁塔題名成為進士及第的代名詞,下列關于進士及

第的說法正確的是

,么

-開

&的

五-

1光

t也

1

A.考試內容以策論為主B.選官權力掌握在地方

C.選官標準以才學為主D.科舉考試從唐朝開始

2.(2021?湖北高三月考)下圖為公元前636年,周襄王與其庶弟子帶王位之爭時形勢圖,“子帶之亂”即太子鄭與

其庶弟子帶的王位爭奪,該亂最終在晉國幫助下,子帶伏誅而平。據此可知

A.晉文公稱霸中原B.周天子大權旁落

C.子帶聯晉抗周王D.周王室禮樂崩毀

3.(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唐代科舉制度以考查學識為主,認為這樣既能”拔人才,治天下,牢籠英彥,消

除反側",又"尊王室,抑豪族,擴大參與藉以教忠。"有的學者評論說:”至于有唐,一以考試為準繩,而后平民有

參與政治之機會,階級觀念賴以破除焉。”這說明唐代科舉制

A.阻斷了豪族入仕途徑B.消除了階級觀念和差別

C.避免了割據勢力增長D.起到了穩固統治的作用

4.(2021?湖北高三月考)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發榜之日各地富紳們爭相挑選登第士子做女婿。蘇東坡有詩云: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王安石也說,“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材料意在強調宋代

A.理學思想成熟B.商品經濟繁榮

C.社會階層流動D.女性地位提高

5.(2021?湖北高三月考)在唐朝時,有著對彈劾的限制程序“關白”和“進狀”,唐肅宗曾一度廢除這些程序,御史

一旦發現官員違法失職,可直接實施彈劾,無須“關白”和“進狀”。唐肅宗此舉

A.易導致監察權力的濫用B.助推了監察與行政分立

C.扭轉了監察權弱的局面D.提升了官員的從政能力

6.(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漢末社會動蕩,“人口流移,考詳無地那時的選官多操縱在地方大族名士手

中,他們交結朋黨,干擾人才選拔。曹丕繼任魏王后,由中央委任中正官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這表明九品中正

A.一定時期內加強了中央集權B.延續了自下而上選官方式

C.標志著古代選官制度的成熟D.有利于出身低微的人參政

7.(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如圖是秦漢南嶺交通示意圖,該圖表明這一時期

A.中央管理制度進行了調整B.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激化

C.推恩令助推王國問題解決D.郡縣制度得到進一步推行

8.(2021?湖北宜昌市?高三一模)據史書記載:先秦時期的王是通過誥、誓、命、訓、令等文書來管理國家;秦

漢以后,出現君對臣的詔敕類專用文種和臣對君的奏章類專用文種;明代詔敕文書增加了“諭旨”,清代又把“諭旨'

細化為“諭”和“旨”。這反映了

A.行政效率的提高B.詔敕制度的完善

C.中央集權的加強D.君主專制的強化

9.(2021.湖北鄂州市.高三期末)明朝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中寫道:“宇宙風氣,其變之大者有三:鴻荒一變

而為唐虞,以至于周,七國為極;再變而為漢,以至于唐,五季為極;宋其三變,而吾未睹其極也。……今國家

之制,民間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與宋近者乎?非慕宋而樂趨之,而勢固然已。”作者主要闡述

7

A.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一般性規律B.宋代的社會大變革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C.中國古代政治發展的階段性特征D.中國古代社會變遷呈現循環往復特點

10.(2021?湖北鄂州市?高三期末)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后報政周公。周公日:“何遲也?”伯禽曰:“變

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太公亦封于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日:“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

禮,從其俗為也。”材料反映了分封制

A.擴大了西周文化的作用和影響B.以變革地方習俗禮制為主要目的

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D.確立了貴族世襲和等級特權制度

11.(2021.湖北荊門市.高三月考)商朝前期實行一夫多妻制。西周建立后,周公對婚姻制度進行了改革。《禮記?曲

禮》載:“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殯、有妻、有妾。"只有‘‘后”為真正的妻子,其余都是身份不同的妾。這

反映了

A.女性社會地位不斷下降B.周天子的權威得到強化

C.權力傳承方式發生變化D.男尊女卑觀念開始形成

12.(2021?湖北高三零模)明朝政府在科舉中普遍采取“優養”措施,生員、舉人參加鄉試、會試,歲貢生員入京,

皆給予盤纏補助。這體現出

A.民眾貧富差距的消弭B.官員文化素質的提高

C.科舉考試程序的優化D.政權社會基礎的擴大

13.(2021?湖北高三零模)如圖改繪自譚其騏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呈現的是唐宋時期今湖北境內縣級治

所的分布狀況。對比兩圖,其中的變化反映出

A.高產作物普及B.土地兼并加劇

C.人口數量增加D.冗兵問題嚴重

14.(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擬)為了鞏固西周政權,周公東征,摧毀商殷及其同盟淮夷的殘余勢力后,又在全國

要沖大封同姓、異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領的東方。當時受封奴隸主貴族及其所率領部族進入廣大占領區后,首

先建立軍事據點。這說明分封

A.強化了西周政治認同B.傳播了西周先進文化

C.牢固了血緣貴族同盟D.具有武裝部落殖民性

15.(2021?湖北荊州市?高三一模)學者毛漢光根據中國古代正史所載官員的出身背景資料,對統治階層的社會

成分進行了統計分析,其中“寒素”類官員占所載官員比例在東晉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別為6.1%、17.3%和

28.4%,這一變化說明了

A.社會結構的變動B.科舉取士的影響

C.士族勢力的衰落D.地主經濟的發展

16.(2021.湖北黃石市.黃石一中高三月考)《周易》稱:“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孔子稱:“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賈誼《新書》稱:“君者,民之父母也。”這些現象典型說明了古代中國

A.宗法制下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制度B.儒家思想追求的道德修養與政治理想

C.家國同構狀態下的名分及其等級秩序D.中央集權制下的官僚機構及社會管理

17.(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擬)詩是唐代重要的科場應試文體之一,與賦并列雜文試。在科場試詩中,主司首先

以正經或注解為題,考生根據題目出處以詩體的形式表達自己對經義的理解,在行文中,應試者常援經入詩以表

現出深厚的經學功底。材料折射出唐代

A.科舉進士科多以詩賦選拔人才B.實行兼收并蓄的開明文化政策

C.儒家經典在科舉中的重要地位D.儒學復興推動民間尊儒的盛行

18.(2021?湖北高三月考)在元朝.行省實質上是中書省的下屬,要接受后者的節制和領導,但從統領路府州縣

的角度以及官名、品秩等側面來看,行省與中書省又具有某種“平等”關系。據此可知,元朝行省

A.是中書省的派出機構B.與中書省是平等關系

C.掌握了地方行政大權D,具有二元混合的特點

19.(2021?湖北高三月考)《論語》記載:“列諸主在太祖廟堂,太祖之主在西壁東向,太祖之子為昭,在太祖之

東而南向,太祖之孫為穆,對太祖之子而北上,以次東陳,在北者日昭,在南者為穆,所謂父昭子穆也。昭者,

明也,尊父,故曰明也;穆,敬也,子宜敬于父也。”這表明

A.宗法制利于維護等級秩序B.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

C.周王擁有天下共主的地位D.宗法制具有濃厚神權色彩

20.(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有學者對明代165位內閣大臣的任職年限做了統計,其中任職在1年以下的占

18.63%,1?2年的占22.98%,2?5年的占26.09%,15?20年的占6.83%,20年以上的僅占2.49%.這一現象折射

A.內閣大臣更迭頻繁B.中央集權的加強

C.君權相權矛盾尖銳D.君主專制的強化

21.(2021?湖北荊州市?高三一模)《史記》記載:“諸侯稍微,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數……而漢郡八九

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其院(阻塞)塞地利,強本干,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材料表

明漢朝

A.推行郡國并行制度B.開疆拓土擴大統治范圍

C.著力強化中央集權D.郡界劃分違背山川分界

22.(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三一模)下表所示為不同史籍對明清時期內閣的記載。據此可以推定的

歷史事實是

記載出處

“(首輔)大學士參與機務,儼然以相位自居,一切朝政歸其調度。”《明史?職官制》

皇帝批答奏折,“閣臣不得與聞;天子有詔則面授閣臣,退而具草以進,日可,乃下”。《內閣小志》

凡以“廷寄”發出的諭旨,“不交內閣傳抄,由軍機處直接加封傳送《東華錄》卷26

A.內閣職權逐步削弱B.中樞機構互相牽制

C.丞相制度名存實亡D.中央集權遭到侵蝕

23.(2021.湖北荊州市.高三一模)春秋時期,晉國內部出現大小宗之爭,曲沃小宗歷經三代,歷時六七十年,

最終滅掉晉國嫡系大宗,并通過“尊王”爭取到周僖王之冊封,位列諸侯,史稱“曲沃代晉”。“曲沃代晉”反映了

A.血緣宗法關系遭到沖擊B.諸侯爭霸導致禮崩樂壞

C.諸侯坐大蔑視天子威權D.尊王攘夷成為各國共識

24.(2021.湖北黃岡市.高三月考)商朝前期龜甲占卜所問,巨細靡遺,包括祭典、任免、征伐等大事公事,及疾

病、生育等小事私事;而后期則僅及于祭祀、田獵征伐等例行公事大事。前期由貞人選卜問內容,宣布占卜結果;

后期則由商王自選卜辭內容,甚至自己判斷吉兇。這一變化反映出商朝()

A.適應了王權統治的需要B.神權與王權共治的特點

C.君主專制得到了強化D.神權與王權矛盾日益激化

25.(2021?湖北高三月考)學者冷鵬飛在其著作《秦漢經濟史》中寫道:“漢武帝即位以后,采取積極有為的經濟

政策。為了解決對外戰爭的財政開支,打擊地方豪強和富商大賈的猖狂活動,西漢政權進行了加強中央集權的財

政改革”。這種政策調整導致

A.民間商業更加緊密地依附于封建地主經濟B.商業經濟的發展失去更為良性的政策環境

C.農、工、商業經濟全面衰退D.對少數民族軍事行動勝利

26.(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下表是明朝中后期蘇州府不同年份、部分州縣丁銀(徭役折銀)和地銀(田賦

銀)所占比例變化情況的記載:

兼明]

常州曼縣定

、別RJ

時間\丁根地根地銀丁根地銀〕銀叫

153824.2266.9229.6746.495.3284.68114886.511.65H

161726.4373$33.0866.9210.9489.801000

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A.人地矛盾的加劇B.外來白銀的流入

C.商品經濟的發展D.經濟重心的南移

27.(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相傳夏代設有嗇夫,是征收農業剩余生產物的職官。商代有藉臣管理農業耕種,

小臣管莊稼的收割,小眾人臣專管農業生產者。西周有司土,是專門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員,司土之下設有各類職

官。材料表明當時

A.商品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分工B.統治者從率民事神到敬德保民

C.政府對農業的管理漸趨規范D.土地私有得到法律的正式確認

28.(2021?湖北高三開學考試)明代永樂元年十月,西洋瑣里國王遣使來貢,附載胡椒與民互市,有司請征稅,命勿征。

又剌泥國、回回哈只馬、哈沒奇剌泥等來貢,因附載胡椒與民互市,有司請征其稅,帝亦不聽。這反映了明代()

A.對胡椒需求量極大B.奉行朝貢貿易體制

C.鼓勵民間對外貿易D.近代商業觀念萌芽

29.(2021?湖北高三月考)據《東京夢華錄》載,宋代茶坊酒肆己經遍布開封城的大街小巷,這類酒店往往“繡旌

相招,掩翳天日”,勾欄瓦肆消費異常豐富:有小唱、喋唱、般雜劇、傀儡、講史、小說、影戲、散樂、諸宮調、

商謎、雜班、弄蟲蟻、合聲、說庫話、叫果子等等。同時出現大量以女性命名的著名店鋪如曹婆肉餅、宋五嫂魚

羹、王媽媽茶肆、王小姑酒店、丑婆婆藥鋪等等。從材料可知

A.商業發展推動了北宋社會轉型B.北宋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

C.北宋城市的管理機構十分完備D.北宋男尊女卑的觀念己被社會摒棄

30.(2021?湖北襄陽市?高三月考)據史書記載,宋真宗咸平年間(998-1003年),官方在襄陽屯田,一次就從荊

湖民間買牛700頭;紹興七年(1137年),大臣薛弼在荊襄屯田,一次從四川民間買牛3000頭。這說明當時

A.土地兼并形勢嚴峻B.牛耕技術趨于成熟

C.官方墾田倚重畜力D.經濟格局發生變動

31.(2021?湖北襄陽市?高三月考)如圖所示為考古發現的唐代三彩駱駝載樂俑:駱駝引頸長嘶,駝背上七名男樂

手持胡人樂器專注演奏,中間有--女子站立歌唱,顯然是一個流動演出團。據此可知,唐代

A.貴族階層奢侈腐化B.文化的包容和開放

C.民族習俗大致趨同D.工藝注重文化傳承

32.(2021?湖北黃石市?黃石一中高三月考)清朝康乾時期,匯合成了一些著名的區域性中心市場,所示,下述歷

史現象反映了

區域市場概況

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市場輸出絲棉紡織品等,輸入長江中上游的糧食

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市場輸出生絲、絲織品、鐵器、糖等,輸入廣西及湖南、江西乃至東南亞的糧食

以福州為中心的東南市場輸出糖、茶、瓷器等,輸入東南亞及廣東、江浙轉運之糧

以成都為中心的長江上游市場清前期主要移民區,糧食供應基地之一

糧食以旱地作物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大豆、煙草等,棉織業等手工業

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市場

發達,集市遍設

A.地理位置決定了市場規模B.全國性的市場網絡初步形成

C.操縱貿易的商幫發展迅速D.古代城市功能出現較大轉型

33.(2021?湖北鄂州市?高三期末)據歷史記載,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農”“工”“商”四民分業的規定,但中唐

到宋代,職業的等級差別在縮小或消弭。清代蘇州嚴氏之先“士商相雜”,時人歸玄恭告誡子孫“……宜專力于商而

勿為士。蓋今之世,士之賤也,甚矣。”材料反映了

A.傳統“四民”社會完全瓦解B.社會階層垂直流動性明顯增強

C.經濟發展沖擊傳統社會結構D.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顯著下降

34.(2021?湖北鄂州市?高三期末)西漢政權建立后,漢高祖”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到孝惠、

呂后時“復弛商賈之律”“輕徭薄賦”:文帝時變“抑商”為“惠商”政策,下令“開關梁,弛山澤之禁”,但"市井之子孫亦

不得仕宦為吏”的規定一直未取消。這說明漢初

A.抑商政策貫徹不力B.經濟政策服務于社會發展與穩定

C.經濟政策尚未定型D.統治者治國理念不同影響經濟政策

35.(2021.湖北荊門市.高三月考)表1所示是不同書籍中對春秋和漢朝時期的相關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

歷史事實是

記述出處

越王勾踐命人種葛,“使越女織治葛布,獻于吳王夫差”袁康《越絕書》

在漢代,浙江會稽與河南陳留、陜西漢中、山東淄博并稱四大麻紡織業中心陳橋驛《浙江省地理》

會箱吳人陸間“建武中為尚書令。美姿貌,喜著越布單衣,光武帝見而好之,

班固《后漢書》

自是常教會稽郡獻越布”

A.南北手工業技術交流頻繁B.浙江紡織技術水平較高

C.紡織業在南方占重要地位D.南北經濟差距明顯縮小

36.(2021.湖北高三月考)下表為兩漢時期農業發展概況。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普華kx

漢大*時.我£*附4114收,廿一牛"以人枕犁".K譚?代$基””

“/及華風J隹虺裾為九**中.力?*可*8.412£瞰'

工景史,江大中帚單,

A.牛耕技術已普及全國B.犁耕技術已經基本定型

C.耦犁是牛耕主要形式D.政府注重犁耕技術推廣

37.(2021?湖北黃石市?黃石一中高三月考)隋唐五代時期的行會,大體上每行業有共同的行規和行神,有公推的

“長老”,負責行業內部事務、交納稅收、組織應役,以及與其他行業的協調等等。這一時期的行會

A.規范行業內部競爭B.相當于政府管理手工業的基層機構

C.推動商品經濟繁榮D.旨在調解不同行業之間的貧富分化

38.(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擬)學者普林尼描述漢代對外經濟;“賽里斯國人(中國)的舉止的確是溫和的……盡

管樂于從事貿易,但他們是等著貿易找上門來,而不是主動去尋求它。'‘普林尼意在說明

A.漢政府的對外政策已經落伍B.朝貢貿易占據對外經濟的主導

C.漢代絲綢之路帶有政治目的D.漢代的對外貿易具有內斂性

39.(2021?湖北高三月考)《宋會要》記載,王安石變法中的方田均稅法規定,“每方差大甲頭二人,以本方上戶

充,,,與官吏同清丈山地。這反映出方田均稅法

A.利于地主與官員的制衡B.主要目的是富國強兵

C.不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遭到頑固勢力反對

40.(2021?湖北荊州市?高三一模)清朝,東南亞大米大量進口到閩南等地。乾隆十六年(1751年)起,福建

地方政府為鼓勵糧食進口,奏請朝廷批準,給予糧食進口商官銜激勵,“凡內地商民,有自備資本領照赴逞羅等

國運米回閩泉濟,數在二千石以內者,循例由督撫分別獎勵;如運米二千石以上者,按數分別生監、民人,奏

請賞給頂戴這一決定

A.沖擊了傳統的官商貿易制度B.反映了人口增長引發的社會問題

C.推動了商人社會地位的提高D.促進了與東南亞朝貢貿易的發展

41.(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元人陳濡在評價《呂氏春秋》時認為:“呂不韋相秦十余年,此時已有必得天

下之勢,故大集群儒,損益先王之禮而作此書,名曰《春秋》,將欲為一代興王之典禮也。”可見呂不韋編纂《呂

氏春秋》意在

A.規勸其他諸侯國歸順秦國B.為秦國制定統一禮樂制度

C.總結反思諸子百家的學說D.為大一統提供理論新依據

42.(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荀子?王制》中記載:"圣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

不天其生,不絕其長也。“《中庸》中則有:"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些材料

A.說明統治者應提高道德修養B.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C.體現了鮮明的以民為本思想D.強調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43.(2021?湖北高三月考)有學者指出,王陽明所提倡的“四民異業而同道”觀點,最為新穎之處在于肯定了士農

工商在“道”的面前完全處于平等的地位,不復有高下之分。王陽明這一觀點折射出當時

A.心學思想的傳播B.經濟政策的改變

C.商品經濟的發展D.社會習俗的轉變

44.(2021?湖北高三月考)孔子認為:“大哉,堯之為君也。”墨子說:“昔三代圣王禹、湯、文(周文王)、武(周

武王),此順天意而得賞也。“道家老莊也對上古圣賢政治予以尊崇。由此可以推知,先秦諸子

A.大都希望實現社會穩定B.治國理政思想逐漸趨同

C.思想在實踐中相互融合D.提出了切實的治國理念

45.(2021?湖北高三月考)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說:“粟貴傷末,粟賤傷農。乃當其貴,不能使賤,上禁止勿貴,

而積粟者閉汆,而愈騰其貴。當其賤,不能使貴,上禁止勿賤,而懷金者不售,則愈益賤。”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張

A.實行農商并舉的經濟政策B.加強政府調控平抑糧食價格

C.征收工商稅減輕農民負擔D.發揮市場作用促進商品流通

46.(2021?湖北襄陽市?高三月考)明清之際的一些學者紛紛排斥明儒重倫理心性的舊習,主張對學術做出“質測”

(實證科學)、“通兒”(哲學)、“宰理”(社會科學)的區分,推究各朝代治亂興衰的軌跡,提出種種改造政治與

振興社會的方案。由此可見,他們在學術上

A.質疑求證、經世致用B.反對專制、追求民主

C.挑戰權威、思想啟蒙D.標新立異、離經叛道

47.(2021?湖北宜昌市?高三一模)中國古代,人們將其中崇尚孝義的家族稱為“義門”。如表是相關史書記載的“義

門”數量,據此可知

史書《南史》《北史》《唐書》《宋史》《元史》《明史》

數/p>

A.宋代“義門”數量居首B.市民階層逐漸發展壯大

C.倫理的影響具有時代性D.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48.(2021.湖北鄂州市.高三期末)有學者指出:(明清時期)傳統上被定位為負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現了

180度的“坐標轉位”,轉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時期出現的這種變化,著實令人吃驚,故而稱之為“劇

變明清時期的這一“劇變”

作者相關表述

李贄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黃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王夫之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

A.否定了程朱理學的思想體系B.動搖了封建君主專制的理論基礎

C.適應了工商業發展的客觀要求D.實現了“天理”與“人欲”的統一

49.(2021.湖北高三零模)春秋戰國時期,教育和學術下移到民間,如莊子所言“道術將為天下裂”,之后漸有思

想解放的局面。“道術”在當時分化為

A.分封制度B.諸子百家C.禮樂制度D.三綱五常

50.(2021?湖北高三月考)《元史?張立道傳》記載:“云南未知尊孔子”;李京在《云南志略》也稱云南子弟“不

知尊孔孟”。明清時期天啟《滇志》記載:“士秀而文,崇尚氣節,民專稼稿,衣冠禮度與中州埒(等同),號詩書

郎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學正統地位開始確立B.明清時期儒學在云南傳播

C.明清時期民族融合遇阻D.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影響

51.(2021?湖北孝感市?孝感高中高三月考)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按儒術行事的丞相衛絹上奏反對

竇太后所為。竇太后知道后大怒,當面斥責武帝。武帝被逼無奈只好把衛培投入監牢,衛維被迫自殺。這說明

A.儒士深受統治階層賞識B.黃老思想統治地位喪失

C.儒學官學地位尚未確立D.獨尊儒術舉措注定失敗

52.(2021?湖北高三月考)近代學人梁啟超認為,儒學的創始人孔子并不喜歡談論什么“性與天道”,而只是從日

用行為極平實處培養人的理想性格,但后來儒學受到道、佛兩派的挑戰,儒士便“總覺得把孔門學說找補些玄學的

佐料才能滿足“,于是宋明理學、陸王心學迭起,到晚明,更有顏習齋“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之說。

梁啟超意在說明宋明理學

A.日益空疏脫離社會實際B.深受佛、道思想的影響

C.成為官方正統哲學D.漸趨精細化哲理化

53.(2021?湖北孝感市?孝感高中高三月考)王陽明早年圍繞“成圣何以可能”的問題沿襲朱景格物之學、出入佛老

之學后進而回歸儒學立場,最終在“龍場悟道”后確立起自己的心學立場。在此,王陽明主張

A.窮天理、明人倫B.發明本心,內心反省

C.克服私欲,回歸良知D.培養人才、經世致用

54.(2021?湖北孝感市?孝感高中高三月考)傳統天命觀認為,在社會生活中沒有任何后天人為爭取的余地,一切

都由至上神"天''來"命’'定。東周以來,孔子對天命觀進行改造、墨翟以“天志”取代“天命”、老子否定天命、荀子提

出“制天命而用之以上對傳統天命觀的看法

A.推動當時社會思想解放B.促使新興地主階級崛起

C.得到了各個諸侯國支持D.未能順應當時社會需要

55.(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三一模)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共82篇(包括3篇闕文),其中約22

篇引用《詩經》部分字詞或句序,為釋文所用,或引用《詩經》中的一些詩句,對陰陽災異觀點進行闡釋。董仲

舒的這一做法意在

A.宣揚《詩經》的思想文化價值B.承襲先秦以來的民本思想

C.使儒學形成嚴密的哲學體系D.論證其儒學思想的合理性

56.(2021?湖北黃岡市?高三月考)由于漢武帝實行“獨尊儒術”,《孝經》中“孝治天下”的理念被漢代的皇帝們吸

收采納,由此逐漸發展出了真正的“孝治天下”的實踐,所以漢朝的制度使天下人都誦讀《孝經》,選官吏也是推

舉孝廉。這反映出()

A.孝成為普遍接受的倫理道德B.宗法觀念根深蒂固

C.《孝經》的地位超過“五經D.儒家思想成為正統

57.(2021?湖北高三月考)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經常引用中國古代經典名句,彰顯了大國領導人執古御今、

持經達變的大視野、大氣魄、大胸懷。如"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這個典故來自

A.《道德經》B.《論語》C.《五蠹》D.《墨經》

58.(2021?湖北高三月考)滕文公問治國之道。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

產者無恒心。荀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孟子該言論

A.具有樸素的人文精神B.主張禮法并用以治民

C.主張推行重商以富民D.反映了社會道德淪喪

59.(2021?湖北高三開學考試)下圖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的畫作《蕭翼賺蘭亭》,描繪的是唐太宗御史蕭翼從王

羲之第七代傳人智永(僧人)的弟子辯才手中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騙取到手并將其獻給唐太宗的故事。這一作

品體現了()

A.儒家思想與佛教思想合流B.飲茶風尚遍及貴族與百姓

C.王羲之書法在唐備受推崇D.繪畫作品與歷史真實統一

60.(2021?湖北高三零模)小楚同學酷愛書法,經常臨摹“顏體”楷書。有一天發現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如圖)

雖然有不少涂改的墨團,卻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查閱史書方有所悟,顏真卿是在得知顏杲卿父子英勇就義后,

激昂悲憤而寫下這一傳世名作的。這說明

A.顏真卿書法造詣臻于完善B.行書比楷書更具審美功能

C.唐代文化由守成走向創新D.書法家氣節提升作品聲譽

61.(2021.湖北黃石市.黃石一中高三月考)如圖取自敦煌莫高窟壁畫《胡旋舞》(局部)。胡旋舞是來自西域游

牧民族的一種舞蹈,隋唐時期風行一時。該作品體現了

A.中國繪畫由幼稚走向成熟B.中土文化借西域風情復興

C.人文畫所追求的神韻意趣D.各族壯闊歡騰的盛世特色

62.(2021?湖北荊門市?高三月考)宋代農學家陳敷說:”農事必知天地時宜,則生之、蓄之、長之、育之、成之、

熟之、無不遂矣。”明代農學家馬一龍說:”故知時為上,知土次之。知其所宜,用其不可棄;知其所宜,避其不可

為,力足以勝天矣。知不輸力者,雖勞無功。”這表明

A.農業生產應遵循自然規律B.宋明時期人地矛盾逐漸顯現

C.農業生產中稻麥種植減少D.封建國家重視農業技術創新

63.(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擬)清初,不愿入仕的明朝遺民朱真創作《秋林獨釣圖》(如下圖),圖繪凋零的樹

木被籠罩在深秋的寒意中,一湖靜水之上只見高士孤身垂釣。這一作品

A.突破了傳統文人繪畫的創作風格B.適應了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需要

C.表達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D.代表了清代宮廷畫的審美取向

64.(2021?麻城市第二中學高三一模)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東川節度使馮宿奏請“禁斷(私人)印歷日版”,

因為在劍南、淮南道等地“每歲司天臺未奏頒下新歷,其印歷已滿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舉是為了

A.抑制民間商業活動B.打擊藩鎮割據勢力

C.壟斷雕版印刷技術D.維護中央統治權威

65.(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有學者對明清文學發展的階段特征進行了概括:

風格代表作品

明朝中葉以后浪漫主義《西游記》《牡丹亭》

明清之際感傷主義《桃花扇》《長生殿》《聊齋志異》

清代批判現實主義《紅樓夢》《儒林外史》

這表明,明清時期的文學作品

A.其藝術風格與時代變遷息息相關B.突出表現對個體命運的關注

C.折射出對儒學正統的大膽挑戰D.主要聚焦于普通的市民生活

66.(2021?湖北高三月考)唐代詩人元稹在《白氏長慶集》序言中寫道:“揚、越(揚州、越州)間,多作書模勒

(雕版印刷)樂天(白居易)及余雜詩,賣于市肆之中也。”這說明唐代

A.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B.盜版印刷風氣猖狂

C.科技進步推動了文化傳播D.是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

67.(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擬)從廣州十三行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體現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起,清朝規定通商口岸只限廣州一處,對外貿易又為公行所壟斷。公行不但

負責輸入貨物的評價及買賣,而且成為清政府與外商的傳遞機關。凡貨物的納稅、報關,均須由它經手;外商向中國政

府陳訴,亦須由它代呈,否則,清政府不予受理。清政府對于外人的生活行動,也責令公行監督。于是,公行成為一種特

殊機關,它既具有商業的職能,又具有政治、外交的職能。

—摘編自朱杰勤、黃邦和《中外關系史辭典》等

材料二洋務運動以1861年1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為起點。這一機構總攬外交(對外交涉:如教案、出使

之類)以及同外國發生干系的財政、軍事、教育、制造、礦物、交通、海防、邊務等各方面大權。在此之前中國

以禮部和理藩院為主,分別接待藩邦、屬國或外國的貢使,這種機構體現了天朝體制居中馭外的命意,本身就以上國與

夷狄之間不平等為前提。但是,新來的外國人用大炮兩次向中國說明,他們不是貢使。于是中外交往的機構不得不因

此而改變。當其時,君臣朝野之間,往往視之為不祥之物,終晚清之世,國史館于大臣出任軍機處、內閣、部院、疆吏

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于總理衙門之人,則獨無年表。——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等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廣州十三行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不同特點。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從廣州十三行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變化所體現的中國社會的發展趨勢。

68.(2021.湖北鄂州市.高三期末)西漢貨幣制度的演變

材料公元前186年,漢政府初次實行自己鑄錢,同時明令禁止民間私鑄。公元前175年,政府再次允許私

鑄,但附加一些限制。文帝和景帝時期,吳王劉鼻以鑄銅和鑄錢的方法來增大他已有的可觀的財富。在公元前144

年間,政府再次專控鑄錢,私鑄成為處死的大罪。在整個這一時期,偽錢大量增加,普遍的作法是取錢的邊緣制

造假錢。公元前120年,政府廢止四銖錢改用三銖錢,并刻上實際重量而不用虛假的半兩字樣,假半兩錢不再使

用。就在同時,又創制了一些新的高面值貨幣,一種是鈔票,是用白鹿皮作的,用來征集歲入,其它三種是銀錫

合鑄。一年以后,又廢止三銖錢改用五銖錢,重量也和面值相符,這是中國的標準銅錢,沿用到唐初。漢代鑄錢,

起初由中央政府和郡同鑄,使錢的周邊隆起以防止取銅。不幸的是各郡鑄的五銖錢質量不好而且份量輕,偽造五

銖錢和銀幣的事連續發生。由于以上情況,公元前113年,由隸屬于水衡都尉的上林三官專管鑄幣,水衡都尉和

少府共同負責皇帝宮廷的財政。這樣,鑄錢和以此獲利成為朝廷的獨有特權。鑄幣制度從公元前113年到前漢末,

一直保持穩定。一摘編自《劍橋中國秦漢史》

(1)根據材料,歸納西漢幣制變化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漢的幣制變化的影響。

69.(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三一模)圖1、圖2、圖3是中國古代三個歷史時期(漢代、唐代、明

代)的治水活動(含水利工程)分布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整理自冀朝鼎《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

分別提取圖1、圖2、圖3的治水活動分布信息,并據此說明與其相對應的歷史時期。

70.(2021?湖北高三零模)(儒家思想的演變)

材料一漢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皆有儒生弟子傳承。漢武帝時期,”黜

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以百數,而公孫弘以治《春秋》為丞相封侯,天下學士靡然向風政府設立五

經博士,博士雖不參加實際政務,但常得預聞政務會議,因此對政治發生重大影響。此外,為博士設立弟子員。

自此漸有文學入仕之正途。——據《漢書?儒林傳》錢穆《國史大綱》

材料二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學的權威性被嚴重削弱。隋文帝從鞏固中央集權出發,推行

以儒學為本、三教并用的政策,“超擢奇雋,厚賞諸儒,京邑達乎四方,皆啟簧校”。“中州儒雅之盛,自漢、魏以

來,一時而已儒學思想的主導地位得以復蘇。——據《隋書.儒林傳》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主要途徑。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與隋確立儒學正統地位的歷史背景之異同。

71.(2021?湖北武漢市?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中國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下,自成體系而且獨立性與排外性強,與政治聯系密切,以官辦為

主,形成了大一統的結構體系。在思想上,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儒學化的特征非常明顯.在應用上,學術主要

服務于農業生產和國計民生,實用性很強。在研兗方法上,主要采用對傳統典藉的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科學實

驗,輕視對理論的概括和研究。在發展水平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遙遙領先于世界,但在明清時期落后于西方,

沒有形成近代科學,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遺。——摘編自譚周性《淺談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占代科技形成上述特點的原因.

72.(2021.湖北高三其他模擬)圖1、圖2、圖3是中國古代三個歷史時期的對外交流路線圖。閱讀材料,回答問

題。材料

圖2

圖3

分別提取圖1、圖2、圖3中中國古代對外交流的信息,并據此說明其對應的歷史時期。

73.(2021?湖北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

材料2: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水平凈增長曲線(以50年為單位)

4行加飛繇無,清

一-_<w

ZOObr-------1—-----------------------------------….

——.選自金觀濤、劉青峰《興盛與危機》

某學者認為: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演變與古代中國科技水平關系密切。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該學者的

觀點。(要求:立場明確,論證充分,史實準確,表述清晰。)

參考答案

1.C

【詳解】根據題干“進士題名”“進士及第”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新中進士,均在大雁塔內題名,故以“雁塔

題名''代稱進士及第,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科舉制,科舉制以才學作為選官的主要依據,故選C;唐朝科舉制

的考試內容以明經、進士為主,進士科考查策論和詩賦,故排除A;科舉制使選官權力收歸中央,而非地方,故

排除B;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而非唐朝,故排除D。

2.B

【詳解】春秋初期,周天子大權旁落,軍事和經濟力量都不如以前,“子帶之亂”最終需要依靠晉國的幫助才得平定,

正顯現這一時期天子式微的政治局面,B項正確;AC項從圖中不能得出,排除AC;禮崩樂壞,但還沒有到“崩毀”

的程度,排除D項。

3.D

【詳解】據材料可知,前一段材料反映了唐朝科舉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后一段材料反映了唐朝科舉制有利于

擴大統治基礎,二者均起到了鞏固統治的作用,故選D項,排除AC兩項;科舉制不可能起到消除階級觀念和差

別的作用,故B項錯誤。

4.C

【詳解】宋代科舉制的發展使得平民通過科舉登第,士子成為優先的婚姻對象,反映宋代科舉制下社會階層的流

動性,故選C;理學與榜下提婿的現象無關,A錯誤;商品經濟繁榮是階層流動的原因,不是材料的主旨,B錯誤;

材料的主要信息沒有反映女性地位提高,D排除。

5.A

【詳解】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唐肅宗時期取消了對官員彈劾的相關限制,這使監察機構彈劾的成本與風險降低,

易導致監察權力的濫用,A項正確;唐肅宗此舉并未使監察與行政分立,B項錯誤;唐肅宗此舉之前監察權力是否

較弱,僅從材料信息不得而知,C項錯誤;官員違法失職并非從政能力問題,因而唐肅宗此舉與提升官員的從政

能力沒有必然聯系,D項錯誤。

6.A

【詳解】材料反映了漢末地方大族名士控制地方選官權力,而曹丕通過九品中正制將選官權力收歸中央,這說明

了九品中正制在當時起到了加強中央集權作用,故選A;九品中正制是自上而下的選官制度,故排除B;科舉制標

志著古代選官制度的成熟,有利于出身低微的人參政,而九品中正制看重門第家世,故排除CD。

7.D

【詳解】材料反映了秦漢時期南嶺地區的設有零陵郡、蒼梧郡、南海郡等五郡,郡下又設很多縣,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