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_第1頁
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_第2頁
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_第3頁
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_第4頁
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一章基因組與比較基因組學11940年代第一顆原子彈爆炸;1960年代人類首次登上月球;1990年代提出并基本完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者之一、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第一任所長J.D.Watson1990年在《Science》上撰文指出,與人類登月計劃相比,HGP的資金投入少,但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卻可能更深遠。20世紀人類科技發(fā)展史上的三大創(chuàng)舉2隨著這個計劃的完成,DNA分子中儲藏的有關人類生存和繁衍的全部遺傳信息將被破譯,它將不僅幫助我們理解人類如何作為健康人發(fā)揮正常生理功能,還將最終揭開基因在癌癥、早老性癡呆癥、精神分裂癥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中的作用。事實上,對人類自身更深入的了解是人類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任何自然科學研究,都沒有比人類盡快找出解決自身所面臨的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環(huán)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資源匱乏、生態(tài)平衡破壞、生物物種消亡等一系列難題更為重要、更為迫切。31860至1870年

奧地利科學家孟德爾根據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因子概念,并總結出孟德爾遺傳定律。1909年

丹麥植物學家和遺傳學家約翰遜首次提出“基因”這一名詞,用以表達孟德爾的遺傳因子概念。1944年

3位美國科學家分離出細菌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并發(fā)現DNA是攜帶生命遺傳物質的分子。1953年

美國人沃森(Watson)和英國人克里克(Crick)通過實驗提出了DNA分子的雙螺旋模型。1969年

科學家成功分離了第一個基因。1990年10月

被譽為生命科學“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1998年

一批科學家在美國羅克威爾(Rockville)組建塞萊拉遺傳公司,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展開競爭。1998年12月

一種小線蟲完整基因組序列的測定工作宣告完成,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繪出多細胞動物的基因組圖譜。1999年9月

中國獲準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測定人類基因組全部序列的1%。中國是繼美、英、日、德、法之后第6個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參與過,也是參與這一計劃的唯一發(fā)展中國家。基因及基因組研究大事記:41999年12月1日

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聯(lián)合研究小組宣告,完整破譯出人體第22對染色體的遺傳密碼,這是人類首次成功地完成人體染色體完整基因序列的測定。

2000年4月6日

美國塞萊拉公司宣布破譯出一名實驗者的完整密碼,但遭到不少科學家的質疑。2000年4月底

中國科學家按照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部署,完成了1%人類基因組的工作框架圖。2000年5月8日

德、日等國科學家宣布,已基本完成了人體第21對染色體的測序工作。2000年6月26日

科學家公布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標志著人類在解讀自身“生命之書”的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2000年12月14日

美英等國科學家宣布繪出擬南芥基因組的完整圖譜。這是人類首次全部破譯出一種植物的基因序列。2001年2月12日

中、美、日、德、法、英6國科學家和美國塞萊拉公司聯(lián)合公布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科學家首次公布人類基因組草圖“基本信息”。5611.1人類基因組計劃7基因控制著細胞中的蛋白質合成,控制著生物的各種遺傳性狀。基因組是生物體內遺傳信息的集合,是某個特定物種細胞內全部DNA分子的總和。人體是一個多細胞體系,每個細胞中都包含46條兩兩配對的染色體,每23條染色體構成一個染色體組。大約有30億對核苷酸,編碼了5-6萬個基因,人類基因組中攜帶了有關人類個體生長發(fā)育、生老病死的全部遺傳信息。從整體上看,不同人類個體的基因是相同的,因此,我們說“人類只有一個基因組”,人生來是平等的。當然,不同的人可能擁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這一點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個體上的差異。各種遺傳病的發(fā)生,都源于基因的突變。突變是基因在分子結構上的改變,這種DNA分子結構的改變會導致基因功能的異常,從而導致遺傳病。例如人類2號染色體長臂某段DNA分子的改變,就會導致并指畸形的產生。至于一些復雜的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癌等,則可能涉及多個基因的突變。8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科學意義在于:(1)確定人類基因組中約5萬個編碼基因的序列及其在基因組中的物理位置,研究基因的產物及其功能。

(2)了解轉錄和剪接調控元件的結構與位置,從整個基因組結構的宏觀水平上理解基因轉錄與轉錄后調節(jié)。

(3)從整體上了解染色體結構,包括各種重復序列以及非轉錄“框架序列”的大小和組織,了解各種不同序列在形成染色體結構、DNA復制、基因轉錄及表達調控中的影響與作用。

(4)研究空間結構對基因調節(jié)的作用。有些基因的表達調控序列與被調節(jié)基因從直線距離上看,似乎相距甚遠,但若從整個染色體的空間結構上看則恰恰處于最佳的調節(jié)位置,因此,有必要從三維空間的角度來研究真核基因的表達調控規(guī)律。9(5)發(fā)現與DNA復制、重組等有關的序列。DNA的忠實復制保障了遺傳的穩(wěn)定性,正常的重組提供了變異與進化的分子基礎。局部DNA的推遲復制、異常重組等現象則導致疾病或者胚胎不能正常發(fā)育,因此,了解與人類DNA正常復制和重組有關的序列及其變化,將對研究人類基因組的遺傳與進化提供重要的結構上的依據。(6)研究DNA突變、重排和染色體斷裂等,了解疾病的分子機制,包括遺傳性疾病、易感性疾病、放射性疾病甚至感染性疾病引發(fā)的分子病理學改變及其進程,為這些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7)確定人類基因組中轉座子、逆轉座子和病毒殘余序列,研究其周圍序列的性質。了解有關病毒基因組侵染人類基因組后的影響,可能指導人類有效地利用病毒載體進行基因治療。

(8)研究染色體和個體之間的多態(tài)性。這些知識可被廣泛用于基因診斷、個體識別、親子鑒定、組織配型、發(fā)育進化等許多醫(yī)療、司法和人類學的研究。此外,這些遺傳信息還有助于研究人類歷史進程、人類在地球上的分布與遷移以及人類與其他物種之間的比較。10人類基因組研究包括遺傳圖(GeneticMap)繪制、物理圖(PhysicalMap)構建、測序、轉錄圖(ExpressionProfiling)繪制和人類基因組的序列圖及基因鑒定等方面的工作。通過多年來的發(fā)展,基因組學(genomics)作為一門專門學科,已應運而生。它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結構基因組學,著重遺傳圖、物理圖、測序等研究;功能基因組學,包括以轉錄圖為基礎的功能制圖(基因組表達圖);比較基因組學,包括對不同進化階段生物基因組的比較研究,也包括不同人種、族群和群體基因組的比較研究。此外,工業(yè)基因組學、環(huán)境基因組學、藥物基因組學、疾病基因組學等分支學科也在不斷發(fā)展。11

遺傳圖也稱連鎖圖,是指基因或DNA標志在染色體上的相對位置與遺傳距離,后者通常以基因或DNA片段在染色體交換過程中的分離頻率厘摩(cM)來表示。遺傳圖的繪制是人類基因組研究的第一步,即以染色體上某一點為遺傳標記,以與之相伴遺傳的特征為對象,經連鎖分析,將編碼該特征的基因定位于染色體特定位置。cM值越大,兩者之間距離越遠。通過遺傳圖分析,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各個基因或DNA片段之間的相對距離與方向,了解哪個基因更靠近著絲粒,哪個更靠近端粒等。遺傳距離是通過遺傳連鎖分析獲得的,研究中所使用的DNA標志越多,越密集,所得到的遺傳連鎖圖的分辨率就越高。經典的遺傳標記是可被電泳或免疫技術檢出的蛋白質標記,如紅細胞ABO血型位點標記,白細胞HLA位點標記等。例如,在ABO血型基因中,位于9號染色體長臂3區(qū)4帶(9q34)的基因IA,決定抗原A的存在,表現A型血性狀。由于ABO血型的廣泛存在,所以可用它作遺傳標記。當在某一家庭中,觀察到了指甲髕骨綜合征與A型血相伴遺傳時,科學家就認為,這種病的致病基因NP與IA基因相連鎖,也位于9q34區(qū)段。進一步的觀察發(fā)現,這個家庭的后代中,有1/10為A型血而無指甲髕骨綜合征,這表明基因IA和NP發(fā)生了交換,交換率(重組率)為1/10。這時就可說,基因IA和NP相距較近,連鎖圖上的距離為10厘摩(重組率1%即為1厘摩)。

11.1.2遺傳圖的繪制12酵母遺傳分析中最常用的生物化學標簽標

簽表

型篩

法ADE2培養(yǎng)基中需加入腺苷酸只能在加入腺苷酸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CAN1對刀豆氨酸有抗性能在含有刀豆氨酸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CUP1對銅離子有抗性能在含有銅離子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CYH1對環(huán)己酰亞胺有抗性能在含有環(huán)己酰亞胺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LEU2培養(yǎng)基中需加入亮氨酸只能在加入亮氨酸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SUC2能進行蔗糖發(fā)酵能在以蔗糖作為唯一碳源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URA3培養(yǎng)基中需加入尿嘧啶只能在加入尿嘧啶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13如果只用已知定位的少數幾個基因作遺傳標記,由于遺傳標記的數目太少,很難繪制完整的連鎖圖。DNA技術的建立為人類提供了大量新的遺傳標記。

第一代DNA遺傳標記是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DNA序列上的微小變化,甚至1個核苷酸的變化,也能引起限制性內切酶切點的丟失或產生,導致酶切片段長度的變化。由于核苷酸序列的改變遍及整個基因組,特別是進化中選擇壓力不是很大的非編碼序列之中,RFLP的出現頻率遠遠超過了經典的蛋白質多態(tài)性。而且,只要選擇得當,生物體內出現共顯性RFLP及RAPD分子標記的頻率較高。14第二代DNA遺傳標記利用了存在于人類基因組中的大量重復序列,包括重復單位長度在15-65個核苷酸左右的小衛(wèi)星DNA(minisatelliteDNA),重復單位長度在2-6個核苷酸之間的微衛(wèi)星DNA(microsatelliteDNA),后者又稱為簡短串聯(lián)重復(STR、STRP或SSLP,shorttandemrepeatpolymorphism或者simplesequencelengthpolymorphism)。STRP有兩個最突出的優(yōu)點,即作為遺傳標記的“多態(tài)性”與“高頻率”。STR的存在,為遺傳圖的繪制提供了大量可用的遺傳標記。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以STR兩側的基因作定點標記的完整連鎖圖,已于1996年繪成,相鄰標記間的平均距離僅0.7厘摩。

第三代DNA遺傳標記,可能也是最好的遺傳標記,是分散于基因組中的單個堿基的差異。這種差異包括單個堿基的缺失和插入,但更常見的是單個核苷酸的替換,即單核苷酸的多態(tài)性(SNP,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15“遺傳圖”的建立為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的分離克隆奠定了基礎。擁有5000多個遺傳學位點,相當于把整個人類基因組劃分為5000多個小區(qū),并分別設置了“標牌”。這些標牌將在搜索功能基因的過程中發(fā)揮獨特的作用。把多態(tài)性的疾病基因位點(該位點至少包括“正常”及“致病”兩個等位基因)與上述遺傳標記進行分析比較時,如果在家系中證實該基因與某個標記不連鎖(重組率為50%),表明該基因不在這一標記附近;如果發(fā)現該基因與某個標記有一定程度的“連鎖”(重組率小于50%但大于0),表明它可能位于這個標記附近;如果該基因與某標記間不發(fā)生重組(重組率等于0),我們就推測該標記與所研究的疾病基因可能非常接近。16遺傳圖所表現的,是通過連鎖分析確定的各基因間的相對位置;物理圖則表現染色體上每個DNA片段的實際順序。物理圖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序列標簽位點,sequence-taggedsite,STS)為“路標”,以堿基對(bp,kb,Mb)作為基本測量單位(圖距)的基因組圖。現在的測序技術還不能對整個DNA分子進行序列測定,因此須先將它切成一個個大小不同的片段,然后將這些片段連起來,構成連續(xù)的序列。切割的工具,是一類限制性內切核酸酶,它能識別DNA中的特定序列,并在該位點對DNA鏈進行切割。有一類稀有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由于DNA中這樣的序列比較少,所以用它可將DNA分子切割成約100萬堿基大小的大片斷。這樣的片段有利于排序,不過必須用脈沖場凝膠電泳法,才能將它們分開。11.1.3

物理圖(PhysicalMap)17這些大片段在進行DNA分子克隆時,也不能通過細菌質粒或噬菌體的運載而在大腸桿菌中進行克隆,因為它們太大,而必須用一種特殊的載體--酵母人工染色體(YAC),將片段導入酵母,在酵母細胞中克隆。YAC中的DNA大片段是靠序列標記位標(STS)來識別的。ST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