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二輪復習重難點精講精練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含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重難點精講精練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含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重難點精講精練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含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重難點精講精練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含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重難點精講精練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重難點精講精練文言文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知識點回顧知識點回顧方法1、整體閱讀,總體把握,依據文體特點抓重點只有整體閱讀,總體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駕馭閱讀材料,才能準確、完整地去分析、評價人物和事件。閱讀文章時要始終帶著如下幾方面的問題思考:①文章寫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②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如何;③文章說了一些什么道理;④是以什么作為說理依據的。對記敘性文章,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傳記文,要弄清作者記了哪幾件事,表現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議論性文章,要理清論點、論據及論證方法等。說明性文章,要理清說明對象、說明內容和說明方法。

方法2、抓中心句,找關鍵句,理清文章的層次

讀一篇文章時,應當特別關注中心句、關鍵句,以便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關鍵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或結尾處,如《六國論》的中心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在文章的開頭,《過秦論》的中心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在文末。文章的層次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和脈絡,它具體展現作者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的思路。分析的方法可按時間順序歸納,可按地點的轉移歸納,可按時空結合歸納,可按材料性質或類別歸納,要視具體的文章而定。

方法3、把握要點和中心,分析判斷細節圍繞文意,仔細判斷各選項中的有關細節,才能明辨各項表述的正確與否。要注意細節中是否存在著諸如人物的張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雜糅、層次混亂、強加因果,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常見錯誤。方法4、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及主歸納、概括時,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題目、作者、文章出處、文后的注釋等信息,結合學過的有關知識作綜合分析,從而多方面、準確、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及主旨。方法5、回文查對,將選項與原文比照判斷要堅持把選項中諸如事情的發展、因果,人物行為的程度、實效等方面的內容,細細從原文詞句中查出并核對:把題目中用現代漢語敘述的內容迅速地從原文中找出來并對照解讀,分析、評價選項敘述與文中用詞造句的細微差別。

方法6、分析概括評價文言文的觀點態度的三個原則(1)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既要注意傳主或作者觀點態度的積極意義,又要注意其時代局限性。

(2)必須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評價,不能無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貶低。

(3)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①看傳主對人民的態度;②看傳主對統治者的態度;③看作品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④看作品在今天有無現實意義。專項練習專項練習(2022·江西萍鄉·統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句踐①之后也,姓騶氏。秦已并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及諸侯畔秦,無諸、搖率越歸鄱陽令吳芮,所謂鄱君者也,從諸侯滅秦。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孝惠三年,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吳王子子駒亡走閩越,怨東甌殺其父,常勸閩越擊東甌。至建元三年,閩越發兵圍東甌。東甌食盡,困,且降,乃使人告急天子。天子問太尉田蚡,蚡對曰:“越人相攻擊,固其常,又數反覆,不足以煩中國往救也。自秦時棄弗屬。”于是中大夫莊助詰蚡曰:“特患力弗能救,德弗能覆;誠能,何故棄之?且秦舉咸陽而棄之,何乃越也!今小國以窮困來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當安所告訴?又何以子萬國乎?”上日:“太尉未足與計。吾初即位,不欲出虎符發兵郡國?!蹦饲睬f助以節發兵會稽。會稽太守欲距不為發兵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而去東甌請舉國徒中國,乃悉舉眾來,處江淮之間。至建元六年,閩越擊南越。南越守天子約,不敢擅發兵擊而以聞。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農韓安國出會稽,皆為將軍。兵未逾嶺,閩越王郢發兵距險。其弟馀善乃與相、宗族謀曰:“王以擅發兵擊南越,不請,故天子兵來誅。今漢兵眾強,今即幸勝之,后來益多,終滅國而止。今殺王以謝天子。天子聽,罷兵,固一國完;不聽,乃力戰;不勝,即亡入海?!苯栽弧吧啤薄<礆⑼?,使使奉其頭致大行。大行曰:“所為來者誅王。今王頭至,謝罪,不戰而耘,利莫大焉?!蹦艘员阋税副娲筠r軍,而使使奉王頭馳報天子。詔罷兩將兵,曰:“郢等首惡,獨無諸孫繇君丑不與謀焉?!蹦耸估芍袑⒘⒊鬄樵紧硗酰铋}越先祭祀。(節選自《史記·東越列傳》)[注釋]句踐:即勾踐。句,古為“勾’’。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稽太守欲距不為/發兵/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而去/B.會稽太守欲距不為/發兵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而去/C.會稽太守欲距不為發兵/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而去/D.會稽太守欲距不為發兵/助乃斬一司馬/諭意指/遂發兵浮海救東甌/未至閩越/引兵而去/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古代官名。是古代中央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為全國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執掌天下軍政事務。B.虎符:即兵符,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虎形,背有銘文,分兩半,右半留中央,左半授予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調兵時由使臣持符驗合,方能生效。C.南越:古地名,即今廣東、廣西一帶,也作“南粵”;也指南越族,是先秦時期百越各部落的一支。D.豫章:古代區劃名稱。最初為漢高帝初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個名稱,即豫章郡,治所在南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均為越國后裔,秦統一后被廢,后參與滅秦,漢朝時又封為王。B.閩越王因受人挑撥,對東甌王刀兵相向,兵圍東甌,東甌向漢天子求救,太尉田蚧和中大夫莊助意見相左,讓天子左右為難。C.閩越發兵攻打南越,大行王恢和大農韓安國兩線出兵,合力救援南越,有力維護了朝廷與諸侯間盟約的權威和國家的和平安寧。D.面對生死存亡,馀善展現了長遠的政治眼光和很強的決斷能力,發動政變,殺死閩越王,與朝廷和解,避免了國家陷于戰火。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l)特患力弗能救,德弗能覆;誠能,何故棄之?且秦舉咸陽而棄之,何乃越也?。?)今殺王以謝天子。天子聽,罷兵,固一國完;不聽,乃力戰;不勝,即亡人海。(2022秋·上海寶山·高三??计谥校╅喿x下文,完成下面小題。送武進龔明府之官序(南唐)徐鉉①古人有言,士君子志竟既立,名譽不聞,蓋朋友之過也。嗚呼!予於龔生有之。始予居獻納之地,生已為赤縣尉。嘗竊議謂生宜參諫垣憲府之任,而未果拔茅之志,遽為賦鵩之行。生不旋踵亦左授天長用武之地。朝廷置建武軍于其所,使為將者治之,習兵與儒,其志不通也。處長與佐,其勢不鈞也。軍市之征,日困於民。王澤之流,不被于俗。及生之至,官聯始舉。刪煩革弊,丕變舊風。逾年告歸,舉邑之民,相率遮道不聽去。乃潛匿佛廟室中,耆耋輩索而獲焉,扶之上車,擁之而還,竟不得已中夜而遁。異哉!遺愛之風若此,考功之吏弗聞。丙寅歲,予避兵于池陽,遇生侍親郡中,勉之東下。是時甘泉有烽火之急,天子下哀痛之詔。予謂生必自致青云之上,以解天下之倒懸。而出入三年,始為武進宰。噫!非朋友之過乎?②嘗試論之曰:才不才在我,用不用在時。道之所存,其人乃貴。功名寵祿,何足算哉!茍澤及于民,教被於物,則百里之廣,千室之富,斯可矣。與夫揚孟之徒,坎坷閭巷,垂空言于后世者,不猶愈乎?行矣龔生,茍有良田,何憂晚歲。贈言之要,其過此乎?5.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乎 B.耶 C.焉 D.矣6.對文章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一個人立下遠大志向,但是聲名沒有得到很好地傳揚,大概是因為在交朋友上有過失。B.龔明任期滿了之后,按照慣例歸去,但是當地百姓不舍得他離開,最后他選擇留任。C.作者認為龔明以實干恩澤百姓,比“揚孟之徒”更有意義價值,不必在意聲名顯赫。D.作為一篇贈序,作者對自己的寫作水平非常自信,認為沒有其它的贈序能夠超越它了。7.從句式角度賞析文章第②段。8.概括本文的寫作意圖(2022·河南·校聯考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何陋軒記〔明〕王守仁①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鬃釉唬骸熬泳又温校俊笔厝室宰镏嘄垐觯垐龉乓牟讨?,于今為要綏,而習類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國往,將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處之旬月,安而樂之,求其所謂甚陋者而莫得。獨其結題鳥言山棲羝服,無軒裳宮室之觀,文儀揖讓之縟,然此猶淳龐質素之遺焉。蓋古之時,法制未備,則有然矣,不得以為陋也。夫愛憎面背,亂白黝丹,浚奸窮黠,外良而中螫,諸夏蓋不免焉;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魯掖,折旋矩矱,將無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惡詈,直情率遂,則有矣。世徒以其言辭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謂然也。②始予至,無室以止,居于叢棘之間,則郁也;遷于東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陰以濕。龍場之民,老稚日來視予,喜不予陋,益孚比。予嘗圃于叢棘之右,民謂予之樂之也,相與伐木閣之材,就其地為軒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軒者,若觀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③嗟夫!諸夏之盛,其典章禮樂,歷圣修而傳之,夷不能有也,則謂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專法令,搜抉鉤縶之術窮,而狡匿譎詐,無所不至,渾樸盡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繩之木,雖粗礪頑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為欲居也歟?雖然,典章文物,則亦胡可以無講?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瀆禮而任情,不中不節,卒未免于陋之名,則亦不講于是耳。然此無損于其質也。誠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蓋易。而予非其人也,記之以俟來者?!咀ⅰ魁垐?,在今貴州修文縣。當時作者謫龍場驛丞。要綏,指邊遠地區。結題:指少數民族結發于額的裝束。羝服:羊皮作衣服。甫:章甫,古代的禮帽。掖:衣袖。折旋矩矱:遵守規則法度。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B.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C.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D.予因而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列堂階/辦室奧琴/編圖史/講誦游適之道/略具學士之來/游者亦稍稍而集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九夷:先秦時北部民族泛稱。“九”并非具體數目,只表示眾多之義。后泛稱少數民族。B.軒裳:古代卿大夫所乘坐的一種前頂較高而有帷幕的車子。裳,指帷裳,車旁的布幔。C.諸夏:周代分封的“王之支子母弟甥舅”各個諸侯國。后泛指中原地區,中國。D.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著重強調地位的崇高。后“君子”被賦予道德的含義。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被貶到當時的邊窮地區貴州龍場當驛丞,條件艱苦,甚至連住處也沒有。當地人認為他沒法待下去,但他還是扎下了根,借孔子之語命名住所,感到生活安寧而快樂。B.我們耳熟能詳的《陋室銘》文筆之空靈飄逸,從居住環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體現陋室不陋;而本文內涵沉雄大度,層層推進,說理深入:二者主旨迥異。C.本文并非簡單描述貶所環境差,條件苦,而是講述了當地人雖性情粗野,卻醇厚質樸,更易接受圣學教化。至于說自己無力擔此重任,需要等待君子來,這是自謙。D.作者寫作目的有四:伸張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觀點,期待品德高尚的人來夷地教化百姓,贊揚少數民族人民直率坦誠、樂于助人的品性,表達安貧樂道的人生態度。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蓋古之時,法制未備,則有然矣,不得以為陋也。②龍場之民,老稚日來視予,喜不予陋,益孚比。(2022·江西·統考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藥元福,并州晉陽人。幼有膽氣,善騎射。開運初,契丹陷甘陵,圍魏郡。少帝駐軍澶淵,契丹陣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衛將軍領兵居陣東偏。澶民有馬破龍者告契丹曰:“先攻其東,即浮梁可奪?!逼醯ば胖?,盡銳來戰。元福奮鐵撾擊契丹,左右馳突,無不披靡,契丹兵潰。少帝登城,見元福力戰,召撫之曰:“汝奮不顧命,雖古之忠烈無以過之?!泵魅諏?,面授元福鄭州刺史,為權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明年,契丹復入。命元福與李守貞等御之于陽城。晉師列方陣設拒馬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陣后斷糧道晉人乏水士馬饑渴鑿井未及泉土輒壞塞。契丹順風揚塵,諸將皆曰:“彼勢甚銳,俟風反與戰,破之必矣?!笔刎懪c元福謀曰:“軍中饑渴已甚,若俟風反出戰,吾屬為虜矣。彼謂我不能逆風以戰,宜出其不意以擊之,此兵家之奇也?!痹D寺树庀买T,開拒馬出戰,諸將繼至,契丹大敗。會靈武節度王令溫以漢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謀為亂,三族酋長長拓跋彥超、石存、乜廝褒率眾攻靈州。令溫遣人間道入奏,乃以河陽節度馮暉鎮朔方,召關右兵進討,以元福將行營騎兵。元福與暉出威州土橋西,遇彥超兵七千余,邀暉行李。元福轉戰五十里,殺千級,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無水草,師須赍糧以行,至耀德食盡。彥超等眾數萬,扼要路,據水泉,以待暉軍,軍中大懼。元福曰:“彼知我軍饑渴,邀我于險,遷延至暮,則吾黨成禽矣?!睍燇@曰:“奈何?”元福曰:“彼雖眾而精兵絕少,元福請以麾下騎先擊西山兵,公但嚴陣不動,俟敵少卻,當舉黃旗為號;旗舉則合勢進擊,敗之必矣?!睍熑黄洳?,遂率眾進擊,敵眾果潰。世宗高平之戰,劉崇敗走太原,遂縱兵圍其城。以元福為同州節度。時攻具悉備,城中危急,以糧運不繼,詔令班師。元福上言曰:“進軍甚易,退軍甚難?!笔雷谠唬骸耙灰晕??!彼觳糠肿湮闉榉疥嚩希R憎庀聻楹蟮睢3绻霰鴣碜?,元福擊走之。(節選自《宋史·藥元福傳》)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晉師列方陣設/拒馬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陣后/斷糧道/晉人乏水/士馬饑渴/鑿井未及泉/土輒壞塞B.晉師列方陣/設拒馬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陣/后斷糧道/晉人乏水/士馬饑渴/鑿井未及泉土/輒壞塞C.晉師列方陣/設拒馬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陣后/斷糧道/晉人乏水/士馬饑渴/鑿井未及泉/土輒壞塞D.晉師列方陣設/拒馬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陣/后斷糧道/晉人乏水/士馬饑渴/鑿井未及泉土/輒壞塞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運”是五代十國時期后晉皇帝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封建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漢武帝劉徹開創了年號紀年的先例。B.“麾下”指將帥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還可引申為對將帥的敬稱。此處的“麾下”與下文“以麾下騎”均指部下。C.“節度”即節度使,是唐代始設的官名,它的職責是統管所轄地區的軍政大權,初僅設于京畿附近,后邊境也相繼增設。D.“班師”即“還師”,指調回出征的軍隊或出征作戰的軍隊勝利歸來,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勝仗,只是把軍隊調回來。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藥元福作戰英勇,奮不顧身。他在澶淵同契丹軍隊作戰時奮力打擊契丹軍隊,所向無敵,得到后晉少帝的高度評價。B.藥元福敢用奇兵,出其不意。他與李守貞在陽城同契丹軍隊作戰時,堅持己見,迎風出擊,打敗了敵軍。C.藥元福處險不驚,沉著應戰。敵軍人數眾多,占據地利,他毫不慌亂請求率領騎兵先行攻擊,敵軍果然潰敗。D.藥元福知己知彼,分析精準。后周世宗因為糧草運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藥元福了解敵我形勢,并做出了準確判斷。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明日將戰,面授元福鄭州刺史,為權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2)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為方陣而南,元福以麾下為后殿。(2022·山東·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鎮撫諭告,使給軍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薄爸C狗乎?”曰:“知之?!备叩墼唬骸胺颢C,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比撼冀阅已?。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諸君皆賀,召平獨吊,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毕鄧鴱钠溆?,高帝乃大喜。(節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1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B.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C.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D.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1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亭長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驛亭,是由驛站所設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處所。B.關中是古代地區名,所指范圍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關以西戰國末秦故地。C.所食邑即收食祿的封地,由皇帝封賜給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戶賦稅為食祿。D.相國是輔佐君主治理國政的最高長官。韓信死后,丞相蕭何被劉邦拜為相國。1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蕭何勤勤懇懇,長期輔佐劉邦。蕭何在劉邦做亭長時就經常幫助他。楚漢戰爭中,蕭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關中,使劉邦有穩固的后方。B.蕭何深謀遠慮,志在經世濟民。漢軍攻入咸陽,將士們忙著哄搶財寶,蕭何卻收藏秦律令圖籍檔案,使劉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戶口等情況。C.蕭何不善征戰,論功卻排第一。天下平定論功行賞時,劉邦以狩獵為喻,堅持認為蕭何之功最高。經過劉邦的開導,武將們對蕭何心悅誠服。D.蕭何忠于劉邦,獻計斬殺韓信。楚漢戰爭中,蕭何為幫助劉邦戰勝項羽,舉薦了韓信;劉邦稱帝后,因韓信謀反,蕭何又幫呂后殺死了韓信。2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②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21.韓信死后,蕭何得到皇帝封賞,眾人祝賀,為什么召平卻為蕭何擔憂?請簡要說明。(2022春·福建龍巖·高三上杭一中??茧A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章綸,字大經,樂清人。正統四年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綸見國家多故,每慷慨論事。嘗上太平十六策,反復萬余言。中官興安請帝建大隆福寺成,將臨幸。綸具疏諫,河東鹽運判官濟南楊浩除官未行,亦上章諫,帝即罷幸。浩后累官副都御史,巡撫延綏。綸又因災異請求致變之由,語頗切至。代宗五年五月,鐘同上奏請復儲。越二日,綸亦抗疏陳修德弭災十四事。其大者謂:“內官不可干外政,佞臣不可假事權,后宮不可盛聲色。凡陰盛之屬,請悉禁罷?!笔枞耄鄞笈r日已暝,宮門閉。乃傳旨自門隙中出,立執綸及鐘同下詔獄。榜掠慘酷,逼引主使及交通南宮(上皇住在南宮)狀。瀕死,無一語。會大風揚沙,晝晦,獄得稍緩,令錮之。明年杖廖莊闕下。因封杖就獄中杖綸、同各百。同竟死,綸長系如故。英宗復位,郭登言綸與廖莊、林聰、左鼎、倪敬等皆直言忤時,宜加旌擢。帝乃立釋綸。命內侍檢前疏,不得。內侍從旁誦數語,帝嗟嘆再三,擢禮部右侍郎。綸既以大節為帝所重,而性亢直,不能諧俗。石亨貴幸招公卿飲,綸辭不往,又數與尚書楊善論事不合。亨、善共短綸。乃調南京禮部,就改吏部。憲宗即位,有司以遺詔請大婚。綸言:“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從吉心寧自安陛下踐阼之初當以孝治天下三綱五常實原于此乞俟來春舉行。”議雖不從,天下咸重其言。成化元年,兩淮饑,奏救荒四事。皆報可。四年秋,子玄應以冒籍舉京闈。給事中朱清、御史楊智等因劾綸,命侍郎葉盛勘之。綸亦屢疏求罷。帝不聽。既而盛等勘上玄應實冒籍。帝宥綸,而所奏他事,亦悉不問。未幾,復轉禮部。綸性戅,好直言,不為當事者所喜。為待郎二十年,不得遷,請老去。2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從吉/心寧自安/陛下踐阼之初/當以孝治天下/三綱五常實原于此/乞俟來春舉行B.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從吉/心寧自安/陛下踐阼之/初當以孝治天下/三綱五常實原于此/乞俟來春舉行C.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從吉/心寧自安/陛下踐阼之初/當以孝治天下/三綱五常實原于此乞俟/來春舉行D.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從吉/心寧自安/陛下踐阼之初/當以孝治天下/三綱五常實原于此/乞俟來春舉行2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禮之儀制及戶籍賦稅等事宜,長官為禮部尚書。B.中官本為古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歷法;后又指宮內、朝內之官,此指宦官。C.詔獄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級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書始能系獄的案子。D.京闈是指科舉時代在京城舉行的考試,“闈”是科舉時代對考場、試院的稱謂。2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章綸一心為國,諫言論事不厭其煩。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總共達一萬余言;大降福寺建成后,皇上要臨幸該寺,章綸上疏勸諫。B.章綸做事品行剛直,曾因直言忤逆過代宗。英宗即位后想要釋放他,卻找不到以前上奏給朝廷的奏章,幸好旁邊的內待能口誦出來。C.章綸為官節操高遠,不入流俗。石亨受寵富貴后召公卿飲酒,章綸推辭不去;又多次與尚書楊善議論政事,雖意見不合,亦不茍同。D.章綸說話直言不諱,常受排擠。國家多事,他??犊愞o,雖一時得到當政者的歡心,但做侍郎二十多年仍不得升遷,終因年老離任。2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榜掠慘酷,遇引主使及交通南宮狀,瀕死,無一語。(2)亨、善共短綸,乃調南京禮部,就改吏部。26.概述代宗五年五月章綸上疏皇帝奏章的目的以及上奏后的結果。(2022秋·四川宜賓·高三宜賓市敘州區第一中學校??茧A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鄭居中,字達夫,開封人。登進士第,至中書舍人。蔡京以星文變免,趙挺之相,與劉逵謀盡改京所為政。未幾,徽宗頗悔更張之暴,外莫有知者。居中往來紳所,知之,即入見言:“陛下建學校興禮樂以藻飾太平置居養安濟院以周拯窮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譴乎”帝大悟。居中退語禮部侍郎劉正夫,正夫繼請對,語同。帝意乃復向京。京再得政,兩人之助為多。居中厚責報,京為言樞密本兵之地,與三省殊,無嫌于用親。經臣方恃權,力抗前說,京言不效。居中疑不已援,始怨之,乃與張康國比而間京。都水使者趙霖得龜兩首于黃河,獻以為瑞。京曰:“此齊小白所謂‘象罔’,見之而霸者也。”居中曰:“首豈宜有二?人皆駭異,而京獨主之,殆不可測?!钡勖鼦夶斀鹈鞒?,謂“居中愛我”,遂申前命,進知院事。四年,京又罷。居中自許必得相,而帝覺之,不用。政和中,再知樞密院,官累特進。時京總治三省,益變亂法度。居中每為帝言,帝亦惡京專,尋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居中存紀綱,守格令,抑僥幸,振淹滯,士論翕然望治。丁母憂,旋詔起復。逾年,加少傅,得請終喪。服除,以威武軍節度使使佑神觀。還領樞密院,加少師。連封崇、宿、燕三國公。朝廷遣使與金約夾攻契丹,復燕云,蔡京、童貫主之。居中力陳不可,謂京曰:“公為大臣。國之元老,不能守兩國盟約,輒造事端,誠非妙算?!本┰唬骸吧蠀挌q幣五十萬,故爾。”居中曰:“公獨不思漢世和戎用兵之費乎?使百萬生靈肝腦涂地、公實為之。”由是議稍寢。其后金人數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貫復議舉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災而動,待其自斃可也?!辈宦?。燕山平,進位太保,自陳無功,不拜。入朝,暴遇疾歸舍,數日卒,年六十五。贈太師、華原郡王,謚文正。(《宋史卷三百五十一》,有刪改)2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陛下建/學校興禮樂/以藻飾太平/置居養安/濟院以周拯窮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譴乎/B.陛下建學校/興禮樂以藻飾太平/置居養/安濟院以周拯窮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譴乎/C.陛下建學校/興禮樂/以藻飾太平/置居養/安濟院/以周拯窮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譴乎/D.陛下建學校/興禮樂/以藻飾太平置居/養安濟院/以周拯窮困/何所/逆天而致威譴乎/2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宗,是廟號,指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供奉時特起的名號,一般開國皇帝稱“祖”,后繼者稱“宗”,不一定每個皇帝都有廟號。B.丁母憂,指遭遇母親的喪事。在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禮須服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必須離職。C.樞密院,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院的長官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D.歲幣,舊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輸納的錢物,也指地方每年向國家繳納的錢物。文中的意思是宋朝每年給金國五十萬歲幣。2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蔡京被罷相后,徽宗非常后悔,鄭居中得知此事,求見徽宗。后來蔡京再次得以執政,鄭居中和禮部侍郎劉正夫出力居多。B.都水使者趙霖在黃河得到兩只烏龜,獻給蔡京作為祥瑞。蔡京說這是齊國小白說的‘象罔’,見到的人就可以稱霸。C.政和年間,蔡京越發胡亂改變法度,鄭居中常常為此向皇帝進言?;实垡灿憛挷叹?,任命鄭居中擔任少保、太宰,探察蔡京。D.朝廷派遣使者與金國相約夾攻契丹,恢復燕云領土。鄭居中認為不遵守宋金兩國盟約,制造事端,實在算不上神奇的計謀。3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首豈宜有二?人皆駭異,而京獨主之,殆不可測。(2)居中存紀綱,守格令,抑僥幸,振淹滯,士論翕然望治。(2022·上海·模擬預測)閱讀下文,完成各題。①蘇轍,字子由,年十九,與兄軾同登進士科,又同策制舉。仁宗春秋高,轍慮或倦于勤,因極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為切至。策入,轍自謂必見黜??脊偎抉R光第以三等①,范鎮難之。考官胡宿以為不遜,請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棄之,天下其謂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軍事推官。三年,轍為大名推官。逾年,丁父憂。服除,神宗立已二年,轍上書言事,召對延和殿。②王安石以執政與陳升之領三司條例,命轍為之屬。安石出《青苗書》使轍熟議,轍盡言其弊。會河北轉運判官王廣廉奏乞度僧牒數千為本錢,于陜西漕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斂,與王安石意合,于是青苗法遂行。安石因遣八使之四方,訪求遺利。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轍以書抵安石,力陳其不可。安石怒,將加以罪。陳升之止之,以為河南推官。③宣仁后臨朝,用司馬光、呂公著,欲革弊事。光以安石私設《詩》、《書新義》考試天下士,欲改科舉,別為新格。轍言:“進士來年秋試,日月無幾,而議不時決。詩賦雖小技,比次聲律,用功不淺。至于治經,誦讀講解,尤不輕易。要之,來年皆未可施行。乞來年科場,一切如舊,惟經義兼取注疏及諸家論議,或出己見,不專用王氏學。仍罷律義,令舉人知有定論,一意為學,以待選試,然后徐議元佑五年以后科舉格式,未為晚也?!惫饨圆荒軓摹"苻H性沉靜簡潔為文汪洋澹泊似其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氣終不可掩,其高處殆與兄軾相迫。所著《詩傳》、《春秋傳》、《古史》、《老子解》、《欒城文集》并行于世。[注]①制舉考試的合格者分為五等,因一、二等為虛設,三等為最高。3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轍自謂必見黜(2)安石出《青苗書》使轍熟議32.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是(1)范鎮難之()A.責問

B.感到為難

C.怨恨

D.擔心(2)命轍為之屬()A.寫文章

B.囑托

C.屬下

D.連綴33.把第②段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中外知其必迎合生事,皆莫敢言。轍以書抵安石,力陳其不可。安石怒,將加以罪。34.第④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轍性沉靜簡潔為文汪洋澹泊似其為人不愿人知之35.第①②段畫浪線的兩句刻畫人物鮮明生動,分析作者這樣寫的妙處。36.結合第③段蘇轍諫言內容,從說理的角度分析“光皆不能從”的原因。(2022春·江蘇淮安·高三校聯考期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虞延字子大,陳留東昏人也。及長,長八尺六寸,要帶十圍,力能扛鼎。少為戶牖亭長。時王莽貴人魏氏賓客放從,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見怨,故位不升。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王莽末,天下大亂,延常嬰甲胄,擁衛親族,扦御鈔盜,賴其全者甚眾。延從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棄于溝中,延聞其號聲,哀而收之,養至成人。建武初,仕執金吾府,除細陽令。每至歲時伏臘,輒休遣徒系,各使歸家,并感其恩德,應期而還。有囚于家被病,自載詣獄,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殯于門外,百姓感悅之。后去官還鄉里,太守富宗聞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車服器物,多不中節。延諫曰:“昔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以約失之者鮮矣?!弊诓粣?,延即辭退。居有頃,宗果以侈從被誅,臨當伏刑,攬涕而嘆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諫!”光武聞而奇之。二十年東巡,路過小黃,高帝母昭靈后園陵在焉,時延為部督郵詔呼引見問園陵之事延進止從容占拜可觀其陵樹株蘗皆諳其數俎豆犧牲頗曉其禮帝善之,于是聲名遂振。二十三年,司徒玉況辟焉。明年,遷洛陽令。是時陰氏有客馬成者,常為奸盜,延收考之。陰氏屢請,獲一書輒加第二百。信陽侯陰就乃訴帝,譖延多所冤枉。帝乃臨御道之館,親錄囚徒。延陳其獄狀可論者在東,無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趨東,延前執之,謂曰:“爾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燒。今考實未竟,宜當盡法!”成大呼稱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謂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數日伏誅,于是外戚斂手,莫敢干法。(節選自《后漢書·虞延傳》)3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時延為部督郵/詔呼引/見問園陵之事/延進止從容/占拜可觀其陵/樹株蘗/皆諳其數/俎豆犧牲/頗曉其禮/B.時延為部督郵/詔呼引/見問園陵之事/延進止從容/占拜可觀/其陵樹株蘗/皆諳其數/俎豆犧牲/頗曉其禮/C.時延為部督郵/詔呼引見/問園陵之事/延進止從容/占拜可觀其陵/樹株蘗/皆諳其數/俎豆犧牲/頗曉其禮/D.時延為部督郵/詔呼引見/問園陵之事/延進止從容/占拜可觀/其陵樹株蘗/皆諳其數/俎豆犧牲/頗曉其禮/3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亭長,管理驛站的官員,驛站是古代供傳遞文書者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B.令,古代縣令,后來也稱作“知縣”,指一縣之長??h令的名稱,源于戰國時期。C.客,文中指門客,又稱食客,是我國古代貴族為了鞏固其地位專門招收并供養的人。D.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封賜的爵位名,爵位等次主要有公、侯、伯、子、男五種。3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虞延能秉公執法。他年輕時擔任戶牖亭長,而王莽的貴人魏氏家的賓客不守規矩,于是他帶領官兵突然進入魏氏的家逮捕了有關的人,導致自己遭到怨恨。B.虞延能身先士卒。王莽末年,天下大亂,虞延經常穿著鎧甲,戴著頭盔,護衛同族的人,抵御搶劫的盜賊,正因為如此,使得很多百姓得以保全。C.虞延敢直言勸諫。虞延被富宗征召為功曹后,見其生活奢靡,所用物品多不合乎禮儀法度,便預見到其會因此而被殺,于是規勸,而富宗竟辭退了他。D.虞延不懼怕權勢。陰氏家門客馬成常干奸盜之事,虞延將其拘捕拷問,陰氏多次請托說情,信陽侯陰就也向皇帝投訴,但虞延不為所動,最后馬成伏法。4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有囚于家被病,自載詣獄,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殯于門外,百姓感悅之。(2)帝乃臨御道之館,親錄囚徒。延陳其獄狀可論者在東,無理者居西。41.虞延的仁愛之心體現在哪里?請簡要概括。(2022春·福建龍巖·高三??茧A段練習)高祖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諱淵,字叔德,姓李氏,隴西成紀人也。其七世祖皓,當晉末,據秦、涼以自王,祖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佐周代魏有功,為柱國。周閔帝受魏禪,虎已卒,乃追錄其功,封唐國公。父昺,襲封,隋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高祖生于長安,性寬仁,襲封唐公。隋文帝獨孤皇后,高祖之從母也,以故文帝與高祖相親愛。文帝相周,復高祖姓李氏。煬帝征遼東,遣高祖督運糧于懷遠鎮。楊玄感將反,其兄弟從征遼者皆逃歸,高祖先覺以聞。是時,隋政荒,天下大亂,煬帝多以猜忌殺戮大臣。嘗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時謁。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宮,煬帝問之,王氏對以疾,煬帝曰:“可得死否?”高祖聞之益懼,因縱酒納賂以自晦。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母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敗去,盡得其箭于其尸。突厥犯塞,高祖與馬邑太守王仁恭擊之。隋兵少,不敵,高祖射獵馳騁示以閑暇,別選善射者伏為奇兵。虜疑不敢戰,高祖乘而擊之,突厥敗走。十三年,煬帝南游江都,天下盜起。高祖留守太原,而所在盜賊益多,突厥數犯邊,高祖兵出無功,煬帝遣使者執高祖詣江都,高祖大懼。世民曰:“事急矣,可舉事!”已而煬帝復馳使者教止高祖,其事遂已。副留守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謀因禱雨晉祠以圖高祖。高祖覺之,乃陰為備。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威、君雅反,即坐上執之。突厥犯邊,高祖令軍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彼鞖⒅云鸨G矂⑽撵o使突厥,約連和。六月已卯,傳檄諸郡,稱義兵,開大將軍府,置三軍,開倉庫賑窮乏。所經隋行宮、苑御,悉罷之,出宮女還其家。甲子,高祖入京師,進封唐王。二年正月丁未,隋帝詔唐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武德元年五月甲子,即皇帝位于太極殿?!缎绿茣ぞ硪弧け炯o第一·高祖》4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母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敗去B.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母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敗去C.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母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敗去D.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母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敗去43.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A.賜姓,天子據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績而賜予姓氏,也有朝代皇帝以國姓賜與功臣,以示褒寵。文中指西魏皇帝賜子李虎鮮卑姓氏大野氏。B.太尉,古代中央掌管軍事的最高官員,執掌天下軍政事務。秦漢以太尉為最高行政長官及最高軍事長官,因權勢過重,終秦一朝未任命太尉。C.突厥,歷史上活躍在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游牧民族。D.劍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須脫鞋,貴族、大臣佩劍,秦制上殿不得佩劍。經帝王特許,重臣上朝時可不解劍,不脫履,以示殊榮。4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高祖出身顯貴。他的七世祖晉末稱王,祖父李虎在西魏時因輔佐功追封為唐國公,父親李昺為隋柱國大將軍,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姐妹。B.高祖警覺機變。楊玄感將反叛,高祖最先發覺,并及時奏報皇帝,后來隋煬帝猜忌他,他察覺后,就縱情飲酒并收受饋贈米掩藏形跡。C.高祖善射有謀。擊母端兒箭無虛發;突厥犯邊,隋軍兵少不能敵,高祖外示閑暇以感敵,另選善射者為奇兵設伏,最終打敗突厥軍隊。D.高祖乘勢起兵。煬帝南游江都,天下盜賊四起,高祖借突厥犯邊誅殺副留守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起兵后又派劉文靜出使連和突厥。4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宮,煬帝問之,王氏對以疾,煬帝曰:“可得死否?”(2)世民曰:“事急矣,可舉事!”已而煬帝復馳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46.有鑒于隋朝的傾覆,唐高祖李淵在進入長安之前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安撫關中民眾,邀買天下民心?(2022春·遼寧營口·高三??奸_學考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富弼,字彥國,河南人。少篤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曰:“王佐才也?!币云湮氖就踉?、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復制科,仲淹謂弼:“子當以是進。”舉茂材異等,授將作監丞、簽書河陽判官。時西夏首領二人來降,位補借奉職。弼言當厚賞以勸來者。事下中書,宰相初不知也。弼嘆曰:“此豈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極論之,于是從弼言。帝銳以太平責成宰輔,數下詔督弼與范仲淹等,又開天章閣,給筆札,使書其所欲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當世之務十余條,大略以進賢退不肖、止僥幸、去宿弊為本。弼欲漸易監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悅矣。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舍十余萬區,散處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賦以祿,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病瘠者廩之,仍書其勞,約他日為奏請受賞。率五日,輒遣人持酒肉飯糗慰藉,出于至誠,人人為盡力。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聽流民擅取。死者為大冢葬之,目曰“叢?!?。明年,麥大熟,民各以遠近受糧歸,凡活五十余萬人,募為兵者萬計。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自弼立法簡便周盡,天下傳以為式。至和二年,召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慶于朝。帝微覘知之,以語學士歐陽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諸夢卜,豈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頓首賀。弼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議,無容心于其間。當是時,百官任職,天下無事。遂請老,加拜司空,進封韓國公致仕。元六年八月,薨,年八十。(節選自《宋史·富弼傳》,有刪改)4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B.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C.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D.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仆/名為救之/而實殺之4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制科,古代由皇帝親自下詔臨時設置的科舉考試科目。B.粟,五谷之一,即高粱,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C.致仕,本義是將享受到的祿位交還給君主,表示官員辭去官職活到規定年齡而離職。D.薨,死的一種說法,例如周代諸侯、唐代三品以上官員之死。4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富弼目光敏銳,見識卓越。他認為給與歸降之人的賞賜過于微薄,不利于規勸其他人降服,并對宰相反應的遲鈍表示不滿。B.富弼盡職盡責,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詔書進行督促,富弼順勢進言,力圖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C.富弼敢于擔當,解民危困。河朔發生水災,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災方案,合理安置災民,其方法簡便周到,天下以之為樣板。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士大夫互相慶賀。富弼人氣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5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弼上當世之務十余條,大略以進賢退不肖、止僥幸、去宿弊為本。(2)弼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議,無容心于其間。51.在今天看來,富弼的救災方案仍有頗多啟示意義,請分條概括其救災之法。二、非選擇類52.(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初,既平蜀,蜀宮人有入掖庭者,帝閱其奩具,得舊鑒,其背有“乾德四年鑄”字,帝大驚,出鑒以示宰相,皆不能答。乃召學士陶伴、竇儀問之,儀曰:“此必蜀物。昔偽蜀王衍有此號,當是其歲所鑄也。”帝乃嘆曰:“宰相須用讀書人?!庇墒且嬷厝宄肌Zw普初以吏道聞,寡學術,帝每勸以讀書,普遂手不釋卷。開寶五年,皇女永慶公主出降。公主嘗衣貼繡鋪翠襦入宮,帝見之,謂主曰:“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復為此飾。”又嘗因侍坐,與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輿,乘以出入?”帝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飾金銀,力亦可辦,但念我為百姓守財耳,豈可妄用,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茍以自奉養為意,百姓何仰哉。”。有立功當遷官者,帝素嫌其人,不與。普力請與之,帝怒曰:“朕不與遷官,將奈何!”普曰:“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帝弗聽,起,普隨之。帝入宮,普立于宮門,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帝初臨御,欲周知外事,令軍校史王珪博訪。珪廉得數事,白于帝,按驗皆實,由是信之。累遷馬軍都軍頭,漸肆威福。時德州刺史郭貴權知邢州,國子監丞梁夢昇知德州。貴之族人親吏,在德州頗為奸利,夢昇以法繩之。貴素與珪善,遣親信至郝,以其事告珪,圖去夢昇,珪悉記于紙,將同便言之。六年,二月甲申,帝從容言:“邇來中外所任,皆得其人?!鲍曉唬骸敖裰某?,不必皆善?!蹦怂褢阎兴浺赃M,曰:“祇如梁夢昇權知德州,欺蔑刺史郭貴,幾至于死。”帝曰:“此必刺史所為不法,夢昇真清強吏也?!比∷浖?,召一黃門令賁付中書曰:“即以夢昇為贊善大夫?!奔刃校终龠€,曰:“與左贊善大夫,仍知德州?!鲍暷瞬桓已?。八年春,正月乙酉,帝御長春殿,謂宰相曰:“古之為君者,鮮能無過。朕常夙夜畏懼,防非窒欲,庶幾以德化人。如唐太宗受人諫疏,直詆其失,曾不愧恥;豈若不為之,而使天下無間言哉!”(節選自《續資治通鑒·宋紀》)與宰相談話時,宋太祖引述唐太宗的例子,目的是什么?參考答案:1.C

2.A

3.B

4.(1)只是擔心力量(不足)援救不了他們,恩德(淺薄),不能覆蓋(遍及)他們;如果真的能(救助他們),為何要拋棄他們呢?而且秦國連整個咸陽都拋棄了,何止是越人呢?。?)(如果)現在殺掉國王來向天子謝罪。天子要是接受,(就會)撤兵,(我們的)國家必定會保全;(如果天子)不接受,(那我們)就奮力作戰;(要是)不能取勝,就逃到海里去?!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譯是:會稽太守想抗拒命令,不給莊助調兵,莊助就殺了一位軍司馬,告曉天子的旨意,(會稽太守)于是發兵渡海救援東甌。(軍隊)尚未到達東甌,閩越就退兵離去。“不為發兵”即“不為之發兵”,故不可斷開;“助”為人名,故“發兵助”文意不通,排除AB?!耙ァ钡氖恰伴}越”,故“閩越引兵而去”不可斷開,排除D。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A.“為全國最高軍事和行政長”錯,太尉是最高軍事長官,不是行政長官。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天子左右為難”不符合文意,天子認為“太尉未足與計”,采用莊助的意見并派其前往救助東甌。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l)關鍵詞:特,只是;患,擔心;覆,覆蓋(遍及);誠,如果;舉,全。(2)關鍵詞:謝,謝罪;完,保全;力戰,奮力作戰;亡,逃亡。參考譯文:閩越王無諸和越東海王搖,他們的祖先都是越王句踐的后代,姓騶。秦朝吞并天下后,都被廢除王號,成為君長,把他們這地方設置為閩中郡。等到諸侯反叛秦朝,無諸和搖便率領越人歸附鄱陽縣令吳芮,就是人們所說的鄱君,跟隨諸侯滅亡了泰國。漢王攻打項籍時,無諸和搖率領越人輔助漢王。漢高帝五年,重新立無諸為閩越王。漢惠帝三年,立搖當了東海王,建都在東甌,世俗之人稱他為東甌王。吳王的兒子子駒逃亡到閩越,怨恨東甌殺了他父親,經常勸說閩越去攻打東甌。到漢武帝建元三年,閩越出動軍隊圍攻東甌。東甌糧食吃完了,處境艱難,將要投降,就派人向漢天子請求援助。天子向太尉田蟲分詢問此事,田蚡回答說:“越人之間相互攻打,本來是常有的事,其態度又反復無常,不值得煩擾中原(朝廷)前去救援。從秦朝就開始拋棄他們,不把他們當做從屬國。”于是中大夫莊助就詰問田蚡說:“只是擔心力量(不足),援救不了他們,恩德(淺薄)不能覆蓋(遍及)他們;如果真的能(救助他們),為何要拋棄他們呢?而且秦國連整個咸陽都拋棄了,何止是越人呢!如今小國在遇到困難沒辦法時來向天子請求援助,天子不去救援,他們將向哪里去訴告求救呢?(天子)又怎樣來養育保護萬國子民呢?”天子說:“太尉的主張不值得商議。我剛即位,也不想拿出虎符從郡國調動軍隊去打仗?!庇谑蔷团汕睬f助拿著符節到會稽去調兵出征。會稽太守想抗拒命令,不給莊助調兵,莊助就殺了一位軍司馬,告曉天子的旨意,(會稽太守)于是發兵渡海救援東甌。(軍隊)尚未到達東甌,閩越就退兵離去。東甌請求把全國都遷徙到中原去,于是就率領全體臣民到中原來,居住在江淮之間。到建元六年,閩越攻打南越。南越遵守與天子的約定,不敢擅自發兵回擊,而把這事報告天子。天子派遣大行王恢領兵從豫章出征,大農韓安國從會稽出征,都擔任將軍之職。他們的軍隊還沒越過陽山嶺,閩越王郢就派出軍隊憑借險要地勢(對抗漢朝軍隊)。郢的弟弟馀善就和閩越丞相及宗族之人商量說:“我們的國王因為擅自發兵攻打南越,沒有向天子請示,所以天子派兵來討伐。如今漢朝軍隊眾多而強大,現在就是僥幸戰勝他們,(天子)后續派來的(軍隊必然會)更多,直到把(我們)國家消滅為止。(如果)現在殺掉國王來向天子謝罪。天子要是接受,(就會)撤兵,(我們的)國家必定會保全;(如果天子)不接受,那(我們)就奮力作戰;(要是)不能取勝,就逃到海里去?!贝蠹叶颊f“好”。于是就殺死了郢,派使者帶著他的頭送給了大行王恢。大行王恢說:“(我軍)來這里就是為了誅殺閩越王。現在王的頭已經送到,(閩越也已)謝罪,沒有打仗就消滅了他,沒有比這再大的好處了。”就用靈活方便的方式停止了軍事行動,并把情況告知了大農韓安國,又派使者攜帶閩越王郢的人頭急馳(長安)報告天子。天子下詔,讓兩位將軍停止軍事行動,說:“閩越王郢等是首先挑起戰爭的(罪魁),只有無諸的孫子繇君丑沒有參與這個陰謀。”(天子)便派郎中將去立丑當越繇王,奉行對閩越王的祭祀之禮。5.D

6.C

7.整散結合(反問句式),強調只要自己有才華,追求自身品德的高潔,不必在意那些功名富貴,只要是對百姓有益的,不必在意官位有多大多高,實干比空言好,表達了作者對龔明的贊賞和前往任職的美好祝福與鼓勵。讀來有音韻美和節奏感,朗朗上口。

8.表達對龔明為官才能和政績的肯定與贊賞;對龔明遠行任職的祝福與鼓勵;對自己未能盡到朋友之力的遺憾與自責;對真正有才能和高尚德行的人得不到重用的不滿與憤慨?!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虛詞含義并辨析用法的能力。A.“乎”:表示疑問或反問,跟“嗎”“呢”相同;表示揣度,跟“吧”相同;表示祈使,跟“吧”相同;動詞后綴,作用跟“于”相同:形容詞或副詞后綴;表感嘆,跟“啊”相同,語氣強烈。B.“耶”:文言助詞,相當于“嗎”“呢”。C.“焉”:跟介詞“于”加代詞“是”相當;疑問代詞,哪里;怎么(多用于反問);表示肯定的語氣。D.“矣”:用在句末,陳述已經發生的事實情況,跟“了”相同;表示感嘆,語氣輕微。語境中是陳述已然情況兼輕微的感嘆,填“矣”。故選D。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思想內容的能力。A.“大概是因為在交朋友上有過失”錯誤。根據“蓋朋友之過也”分析應該是說朋友的過錯,暗指沒有幫忙引薦傳誦。B.“最后他選擇留任”錯誤。根據“竟不得已中夜而遁”分析,最后他還是離開了。D.“作者對自己的寫作水平非常自信”錯誤。根據“其過此乎?”分析,“此”并非作者的贈言,而是龔生留下的“道”,即“茍澤及于民,教被於物”中的“澤”“教”故選C。7.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段落句式特點的能力。結合“才不才在我,用不用在時。道之所存,其人乃貴。功名寵祿,何足算哉!茍澤及于民,教被於物,則百里之廣,千室之富”,可見大量使用了整齊句式,結構對稱,音韻和諧,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朗朗上口,整句和散句結合,行文富有變化,避免單調乏味感。“何足算哉!”“不猶愈乎?”“其過此乎?”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強烈,啟發讀者思考,強調只要自己有才華,追求自身品德的高潔,不必在意那些功名富貴。“與夫揚孟之徒,坎坷閭巷,垂空言于后世者,不猶愈乎?”使用了對比襯托法,突出觀點立場:只要是對百姓有益的,不必在意官位有多大多高,實干比空言好,表達了作者對龔明的贊賞和前往任職的美好祝福與鼓勵。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寫作意圖的能力。結尾段“道之所存,其人乃貴。功名寵祿,何足算哉!茍澤及于民,教被於物,則百里之廣,千室之富,斯可矣。與夫揚孟之徒,坎坷閭巷,垂空言于后世者,不猶愈乎?行矣龔生,茍有良田,何憂晚歲。贈言之要,其過此乎?”中表達對龔明為官才能和政績的肯定與贊賞。結合“予避兵于池陽,遇生侍親郡中,勉之東下。是時甘泉有烽火之急,天子下哀痛之詔。予謂生必自致青云之上,以解天下之倒懸。而出入三年,始為武進宰。噫!非朋友之過乎?”表達對龔明遠行任職的祝福與鼓勵;對自己未能盡到朋友之力的遺憾與自責。結合“生不旋踵亦左授天長用武之地。朝廷置建武軍于其所,使為將者治之,習兵與儒,其志不通也。處長與佐,其勢不鈞也”“才不才在我,用不用在時”,可見對真正有才能和高尚德行的人得不到重用的不滿與憤慨。參考譯文:古人說,有道德品行的士大夫確定志向最終實現后,名譽沒有彰顯出來,大概是朋友的過錯吧。唉,我對于龔生就屬于這種情況了。我起初居住獻納這個地方,龔生已經擔任赤縣尉了。我私下里議論說龔生有能力擔任參諫垣憲府的職務,但最終沒有實現引薦他的志向,就遭遇了仕途的厄運。龔生也在很短的時間內貶官天長這個用武的地。朝廷在天長這個地方安置的是練習武功的軍隊,讓擔任將領的訓練這些士兵武功,儒生練習武功,志向自然不能順利通達。所在之處與自己的長處不適合,這種形勢是不利。軍中市場征稅嚴重,導致百姓一天天地越發困頓不堪。帝王的恩澤制度這類的,不能夠廣泛實施于世俗。等到龔生到了這個地方,才開始實行官吏聯合治事的舉措。廢除繁雜的事務革除一些弊端,陳舊的風俗得以大變。一年期滿后離職,全縣的百姓,一個接一個地攔在路上不讓離開。于是藏在佛廟室內,年紀大的長輩們還是找到了他,扶他上車,簇擁著回返,最終不得已選擇在夜間逃離。太奇異了!留下仁愛于民間達到這樣的境界,考查官吏政績功勛從來沒聽說過像龔生這樣的。丙寅年,我在池陽躲避戰亂,在郡中遇到龔生,鼓勵他向東去赴任。這時候甘泉戰事告急,天子下達了令人哀痛的詔書。我認為龔生一定能夠力挽狂瀾實現遠大的抱負和志向,來解救天下的危險困境。如此有才有品的龔生,卻離開朝廷在外為官長達三年,最后才做到了武進宰的職務。唉,這難道不是我這個朋友的過錯嗎?我曾經試著談論過:有沒有才能在我自己,用不用在于時機。有道義存在的地方,那個人才能高貴顯赫起來。功名寵愛利祿,不值得一提呀!如果恩惠能夠施及百姓,教誨思想被人接受,那么百里廣的范圍,千家的富有,這樣也是可以的。與揚雄班固這類的相比,在鄉里民間困居,只在后代留下沒有實用價值的文章,不還是有所超越嗎?龔生即將向東赴任了,如果有良田,何愁晚年。贈言的要旨,難道有超過這個的嗎?9.C

10.A

11.B

12.①這是因為古時候,法制沒有完備,人們不受禮法約束,就都這個樣子,不能認為是落后啊。②龍場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來看望我,他們很高興,不輕視(認為)我(淺陋),越來越信服親近(我)。【分析】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這句話的意思是:我于是種上檜柏竹子,又栽上芍藥等花卉,砌好堂前的臺階,置辦好室內的房間,(擺上)琴書和圖冊史書,講學誦書游樂之道大具備了,來交往的文人學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其中“翳之以檜竹”“蒔之以卉藥”結構相同,中間斷句,排除BD;“列堂階”“辦室奧”結構相同,中間斷開,排除A。故選C。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九夷:先秦時北部民族泛稱”錯誤,“九夷”是先秦時對居于今山東東部、淮河中下游的部族的泛稱(古時稱東夷有九種,故稱九夷)。故選A。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B.“二者主旨迥異”錯。兩文類似:①居住環境優美——劉禹錫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處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劉禹錫調素琴、閱金經,王守仁添置琴編圖史;③交往人物不俗——劉禹錫只與鴻儒交往,王守仁與游學讀書人往來。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得分點:(1)蓋,因為;備,完備;然,這樣;陋,落后。(2)陋,意動、認為……淺陋;喜不予陋,賓語前置;孚,信服;比,親近。參考譯文:

當初,孔子要住在九夷(邊遠之地),別人都認為那里簡陋落后??鬃诱f:“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簡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貶龍場,龍場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屬于邊遠地區,還沿襲著過去的風俗習慣。人們都以為我來自京城,一定會嫌棄這里簡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多天,卻很安樂,并沒有見到他們所說的簡陋和落后。這里的人們,結發于額頭,說話似鳥語,穿著奇特的衣服。沒有華麗的車子,沒有高大的房子,也沒有繁密的禮節,但這仿佛是一種質樸、淳厚的古代遺風,這是因為古時候,法制沒有完備,人們不受禮法約束,就都這個樣子,不能認為是落后啊。那些當面說愛,背后說恨的,顛倒黑白,狡猾奸詐的人,外表忠厚,而內心像毒蟲刺人,中原華夏地區的人們大都不能免;如果是外表文質彬彬,穿戴著禮儀之邦宋國的禮帽,魯國的大袖之衣,遵守規矩法度,就不鄙陋落后了嗎?夷地的人們卻不這樣,他們好罵人,說粗話,但性情率真,淳樸,那就有了。世人只是因為他們說話低微,就認為他們落后,我不這樣認為。

我剛來的時候,沒有房子居住。住在叢棘之中,則非常阻滯;遷到東峰,就著石洞住下,卻又陰暗潮濕。龍場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來看望我,他們很高興,不輕視我,越來越信服親近我。我曾在叢棘的右邊開園種菜,人們認為我喜歡那個地方,紛紛砍伐木材,就著那塊地搭建起一座軒房讓我居住。我于是種上檜柏竹子,又栽上芍藥等花卉,砌好堂前的臺階,置辦好室內的房間,(擺上)琴書和圖冊史書,講學誦書游樂之道大具備了,來交往的文人學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軒中的人,好像來到了四通八達的都市,而我也忘記了我是住在遠夷之地。于是給軒取名為“何陋軒”,來伸張孔子的話。

唉!華夏興盛,那些典章禮樂,經過圣賢的修訂而流傳下來,夷地不能擁有,那么因此稱之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華夏)輕賤道德而專注于法令,搜羅延攬的辦法用盡了,可是人們狡猾奸詐,無所不為,渾樸的品質消失殆盡!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沒有雕琢的璞玉,沒有經過墨線量直和加工的原木,雖然粗樸固執,可是還有待于錘子斧頭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夠認為他們鄙陋無知呢?這正是孔子想要遷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嗎?(意即孔子欲對渾樸的夷民施以禮樂教化)雖然這樣,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講呢?現在夷地的風俗,崇尚巫術,敬奉鬼神,輕慢禮儀,放任情感,偏離正道,不合禮節,所以最終不免于簡陋的名聲,自然也就沒有宣講這些了。然而這對他們渾樸的本質并沒有損害。果真有君子住到這里來,開導教化他們大概很容易吧??墒俏也皇悄欠N能擔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寫下這篇“記”,用以等待將來的人。13.C

14.C

15.B

16.(1)第二天將要作戰,當面授予藥元福鄭州刺史,被當權大臣阻止,僅為原州刺史,不久改為泰州刺史。(2)世宗說:“一切都委托給你?!庇谑遣渴鹗勘蟹疥囅蚰贤藚s,藥元福帶領所屬部隊殿后。按部分列方陣向南退兵,藥元福以所轄部隊殿后?!痉治觥?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句子意思是:晉軍隊排列成方陣,設可移動障礙物作行寨。契丹出奇兵從陣后出擊,切斷糧道,后晉軍隊缺水,兵士、馬匹又饑又渴。他們鑿井沒有見到水,土壁就倒塌填塞。“拒馬”為名詞,意思“可移動障礙物”,做“設”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D兩項;“土”意思是“土壁”,作“輒壞塞”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故選C。14.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掌握古代文化常識能力。C.“初僅設于京畿附近,后邊境也相繼增設”說法錯誤,節度使初僅設于邊境地區,后內地也相繼增設。故選C。1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堅持己見,迎風出擊”錯,“迎風出擊”是聽從了李守貞的建議。故選B。1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明日,古今異義詞,第二天;面授,當面任命;沮,通“阻”,阻止;止,通“只”,只是,僅。(2):一,一切,全都;部分,古今異義詞,部署、安排;南,名詞做動詞,向南退;麾下,部下、所屬部隊?!军c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藥元福是并州晉陽人。少年時就膽大有豪氣,善于騎馬射箭。開運初年,契丹攻陷甘陵,包圍了魏郡。后晉少帝(石重貴)在澶淵(令河南濮陽)駐扎軍隊,契丹軍隊在城北列陣,藥元福以左千牛衛將軍的身份駐扎在后晉軍隊陣地的東邊。有一個叫馬破龍的澶淵百姓告訴契丹軍隊說:“如果先攻擊后晉軍隊的東邊,就可以奪取入城的浮橋。”契丹軍隊信以為真,集中精銳部隊向晉軍東部進攻,藥元福舞動手中的鐵撾,左沖右突,所向披靡,契丹軍隊潰敗。后晉少帝石重貴登城觀戰,看到藥元福挺身力戰,把他召來撫慰說:“你這樣奮不顧身地作戰,就是古代那些忠烈將士也不過如此。”第二天將要作戰,當面授予藥元福鄭州刺史,被當權大臣阻止,僅為原州刺史,不久改為泰州刺史。第二年。契丹軍隊再次南侵。朝廷命令藥元福與李守貞等后晉將領率兵在陽城御敵。后晉軍隊排列成方陣,外設拒馬構成營寨。契丹出奇兵繞至后晉軍隊的后方,截斷了后晉軍隊的糧食供應。后晉軍隊缺乏飲水,兵士、馬匹都饑渴難耐。他們在營寨中匆匆鑿井,還沒挖到水,土壁就坍塌了。契丹軍隊又順風揚起塵土,將領們都說:“契丹軍來勢兇猛,如果我們等風向反了再同他們作戰,就一定能打敗他們?!崩钍刎懲幵I塘空f:“現在軍隊中人馬已經十分饑渴,如果等到風向反了才出去作戰,我們就成為契丹的俘虜了。契丹人認為我們,不能逆風作戰,我們應當出其不意去攻擊他們,這是用兵者出奇之策啊。”藥元福率領手下騎兵打開拒馬沖出營寨,契丹軍隊大敗。這時靈武節度王令溫正用中原的法度來管理當地少數民族,西部地區的胡人苦不堪言,共同謀劃叛亂。三個部族的首領拓跋彥超、石存、也廝褒聯合進攻靈州。王令溫派人從小道上奏朝廷,朝廷令河陽節度使馮暉去鎮守朔方,召集關右各路軍馬進兵征討,藥元福奉命統率行營騎兵,同馮暉出威州到土橋西邊時,遇到拓跋彥超部隊7000多人在半路伏擊他們的輜重。藥元福率部且戰且走,轉移50多里,斬殺敵軍一千多人,生擒30多人。朔方距離威州700余里,沿途無水草,部隊需要大量糧食行軍,到耀德的時候糧食吃沒了。拓跋彥超率領數萬人,把守住藥元福的必經之路,占據了水源,等待藥元福他們的到來,后晉軍士非常驚恐,藥元福對馮暉說:“他們知道我軍又渴又餓,把我們圍困在險地,拖延到晚上,我軍就只能被敵人生擒了?!瘪T暉大驚說:“那怎么辦?”藥元福說:“他們雖然人多,但真正精銳的士兵少,請讓我率領部下的騎兵,先擊潰西山的敵軍,您嚴陣不動,等到敵軍稍稍后退的時候,咱們以舉黃旗為號,黃旗一舉就合圍進擊,敵軍必敗?!瘪T暉同意了他的計策,藥元福就率部進軍出擊,敵軍果然被擊潰。后周世宗柴榮在高平作戰的時候,劉崇被打敗逃往太原,周世宗就帶兵包圍了太原城,任命藥元福為同州節度,當時攻城的各種器具都已準備齊全,城中形勢危急,因為糧草接濟不上,周世宗只能下令班師。藥元福上書說:“進軍十分容易,退軍卻非常困難?!敝苁雷谡f:“這退軍的事情就全部交給你了?!敝苁雷诰头至瞬糠质孔淞袨榉疥嚦献吡?,藥元福帶領所屬部隊殿后,劉崇果然出兵追擊,藥元福擊退了他們。17.D

18.A

19.C

20.①(諸事)總要奏請漢王,許可,獲準了就執行;倘若來不及奏請漢王,就根據情況酌情處理,漢王來了再報告。②如今蕭何沒有汗馬功勞,只管文書案卷,發發議論,不打仗,反而功居我等之上,為什么?

21.因為召平認為蕭何將災禍臨頭了,皇帝疑心蕭何會像韓信一樣謀反,為他設衛隊,名為寵信,實際是為了監視他。【分析】1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句子意思是:沛公當了漢王,讓蕭何當丞相。項羽與諸侯的軍隊屠殺焚燒咸陽后離去,(而)漢王后來之所以能詳細地知道全國各處的險關要塞,人口多少,兵力強弱的地方,百姓們的疾苦,都是因為蕭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獻檔案?!岸ァ迸c前面的“燒咸陽”是緊密相連的動作,主語都是“項王與諸侯”,應在其后斷開,排除A、C兩項;“以何”是“因為蕭何”的意思,表示原因,后面的“具得秦圖書”為結果,故兩者不可斷開,排除B項。故選D。18.本題考查識記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亭長是管理亭的官吏”說法錯誤,戰國時在鄰接他國處設亭,置亭長,任防御之責,并不是管理亭的官吏。故選A。1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武將們對蕭何心悅誠服”錯,原文為“群臣皆莫敢言”,可見并非心悅誠服。故選C。2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1)“可”,認可、贊同;“從事”,做、施行;“輒”,第一個“輒”:總是,第二個“輒”:就;“便宜”,最合適的方式;“聞”,使……知道。(2)“徒”,只是;“議論”,發表見解;“文墨”,指文書辭章,也指從事文書辭章寫作;“不戰”,從不上戰場;“顧”,表轉折,卻,反而;“何也”,為什么。2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歸納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本題要求學生簡要說明韓信死后,蕭何得到皇帝封賞,眾人祝賀,為什么召平卻為蕭何擔憂。解答時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尋依據,抓因求果找理由。要結合人物性格,抓住關鍵語句進行分析。根據上文“淮陰侯謀反關中”,淮陰侯造反引起了劉邦的警覺懷疑,蕭何“徒持文墨議論,不戰”卻位居高官,對蕭何“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蕭何守在關中,沒有什么需要冒危險的事情卻給蕭何衛隊,表面上看是體現了皇上對蕭何的寵信和保護,實際上是為了監視蕭何。最后蕭何拒絕封賞的事實證明召平的擔憂是對的,因為“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說明劉邦是以此試探蕭何是否懷有二心。別人沒有看出這一點,唯有召平看出了,因而他為蕭何感到憂慮。【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蕭相國何,是沛縣豐邑人。高祖擔任亭長,(蕭何)經常幫助他。等到高祖起兵當了沛公,蕭何常常作為(他的)輔佐官,督察處理日常事務。沛公進入咸陽,將領們都爭先奔向儲藏金帛財物的倉庫去分東西,唯獨蕭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詔令(以及各種)圖書文獻收藏起來。沛公當了漢王,讓蕭何當丞相。項羽與諸侯的軍隊屠殺焚燒咸陽后離去,(而)漢王后來之所以能詳細地知道全國各處的險關要塞,人口多少,兵力強弱的地方,百姓們的疾苦,都是因為蕭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獻檔案。蕭何(向漢王)進言(推薦)韓信,漢王任命韓信為大將軍。漢王率領軍隊向東平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在后方,(負責)收服巴蜀,鎮守安撫,發布政令,告諭百姓,為(在前方作戰的)軍隊供給糧食。漢王二年,漢王聯合諸侯一起攻打楚國,蕭何留守關中,侍奉太子,在櫟陽處理政務。(他)制定各種法令規章,建立宗廟、社稷、宮殿、縣邑。(諸事)總要奏請漢王,許可,獲準了就執行倘若來不及奏請漢王,就根據情況酌情處理,漢王來了再報告。漢王五年,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由于)群臣爭功,過了年多仍然沒把功勞(的大?。Q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酂侯,給他的封地很多。功臣們都說:“我們身披鎧甲,手執兵器作戰,多的打過一百多場仗,少的也經歷了幾十次戰斗,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戰功。如今蕭何沒有汗馬功勞,只管文書案卷,發發議論,不打仗,反而功居我等之上,為什么?”高祖說:“諸位懂得打獵嗎?”(功臣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