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小石潭記》_第1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小石潭記》_第2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小石潭記》_第3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小石潭記》_第4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小石潭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石潭記》柳宗元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2.了解游記散文及寫作特點。3.誦讀原文,識記字音字形。4.整體感悟文章內容,能熟讀成誦。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也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后來參加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改革,改革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后改任柳州刺史,死于柳州任上,年僅47歲。又稱“柳柳州”。名列“唐宋八大家散文”之一。柳宗元在永州任上所作八篇山水游記,合稱《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最著名的一篇。記:古代的一種文體,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寫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小石潭”點明地點,也是“記”的對象。什么是游記?

游記是一種文學體裁,是散文的一種。它往往用輕快的筆調,生動的描寫,記敘旅途中的見聞、某地的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勝古跡等等。本文就是古代游記散文中的一篇“燦若珠貝”的藝術珍品!看視頻,注意朗讀的字音、停頓、語速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

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huángkānchíchùxīquányǐcēncīqiǎochuàng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從小丘西隔篁竹,聞水聲下見小潭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潭中魚可百許頭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石潭源流是怎樣的?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潭中氣氛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發現小潭

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氣氛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