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調劑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識_第1頁
中藥調劑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識_第2頁
中藥調劑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識_第3頁
中藥調劑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識_第4頁
中藥調劑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藥處方第一節中藥處方一、處方的意義中藥處方是醫師辨證論治的書面記錄和憑證,反映了醫師的辨證立法和用藥要求,既是給中藥調劑人員的書面通知,又是中藥調劑工作的依據,也是計價、統計的憑證,具有法律意義。二、處方格式三、處方的常用術語(一)與藥名有關的術語1.炮制類:酒蒸大黃、蜜炙麻黃、炒山藥2.修治類:遠志去心、山茱萸去核、烏梢蛇去頭去鱗片3.產地類:懷山藥、田三七、東阿膠、杭白芍、江枳殼4.品質類:明天麻、子黃芩、左牡蠣、左秦艽、金毛狗脊、鵝枳實、馬蹄決明、九孔石決明等5.采時新陳類:綿茵陳、陳香櫞、鮮蘆根、嫩桂枝、霜桑葉6.顏色、氣味類:紫丹參、香白芷、苦杏仁等(二)與調劑有關的術語1.中藥調劑2.飲片用量:一般以“g”為單位,鮮品使用,需注明“鮮”3.飲片常規用量4.腳注5.小包裝中藥飲片(三)與煎煮等有關的術語1.腳注,屬于特殊醫囑,常見的有:單包、配方用、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打碎、沖服、煎湯代水等;2.煎藥量:兒童一般煎至100~300ml;成人一般煎至400~600ml;3.煎藥方法:煎藥器具:砂鍋、不銹鋼鍋、煎藥機,不可使用銅鍋、鋁鍋;煎藥溫度一般不超過100℃;中藥一般煎取兩次或遵醫囑。四、處方調劑的流程中藥調劑流程一般可分為審方、計價、調配、復核和發藥五個部分。藥師調劑處方時必須做到“四查十對”:查處方,對科別、姓名、年齡;查藥品,對藥名、劑型、規格、數量;查配伍禁忌,對藥品性狀、用法用量;查用藥合理性,對臨床診斷。處方審核第二節處方審核一、處方審核的原則和要求在審方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認真審查處方各項內容,包括處方前記、正文、后記是否清晰完整,并確認處方的合法性,對不規范處方或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處方不得調劑。對老年、妊娠期、兒童、肝腎功能異常等特殊人群的用藥適宜性進行重點審核,如發現問題,應向處方醫生或患者核對。2.藥師審核處方后,認為存在用藥不適宜時,如有妊娠禁忌、配伍禁忌、超劑量用藥、超時間用藥、服用方法有誤、毒麻藥使用違反規定等,應當告知處方醫師,請其確認或者重新開具處方。3.藥師發現嚴重不合理用藥或者用藥錯誤,應當拒絕調劑,及時告知處方醫師,并應當記錄,按照有關規定報告。4.處方一般以當日有效,特殊情況下需延長有效期的,由開具處方的醫師注明有效期,但最長不得超過3天。5.藥師不應擅自涂改醫師處方所列的藥味、劑量、處方旁注等。二、處方審核的主要內容(一)處方規范性1.中藥飲片處方書寫要求(1)應當體現“君、臣、佐、使”的特點要求。(2)名稱應當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準確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沒有規定的,應當按照本省(區、市)或本單位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的規定書寫。(3)劑量使用法定劑量單位,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原則上應當以克為單位,“g”(單位名稱)緊隨數值后。(4)調劑、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藥品右上方,并加括號,如打碎、先煎、后下等。(5)對飲片的產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應當在藥品名稱之前寫明。(6)根據整張處方中藥味多少選擇每行排列的藥味數,并原則上要求橫排及上下排列整齊。(7)中藥飲片用法用量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無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劑量使用時,應當在藥品上方再次簽名。(8)中藥飲片劑數應當以“劑”為單位。(9)處方用法用量緊隨劑數之后(10)按毒麻藥品管理的中藥飲片的使用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2.中成藥處方的書寫要求(1)按照中醫診斷(包括病名和證型)結果,辨證或辨證辨病結合選用適宜的中成藥。(2)中成藥名稱應當使用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公布的藥品通用名稱,醫院內中藥制劑名稱應當使用經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名稱。(3)用法用量應當按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常規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況需要超劑量使用時,應當注明原因并再次簽名。(4)片劑、丸劑、膠囊劑、顆粒劑分別以片、丸、粒、袋為單位,軟膏及乳膏劑以支、盒單位,溶液制劑、注射劑以支、瓶為單位,應當注明劑量。(5)每張中成藥處方不得超過5種藥品,每一種藥品應當分行頂格書寫,藥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藥物應當避免重復使用,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藥不宜疊加使用。(6)中藥注射劑應單獨開具處方。(二)處方的藥品用名1.飲片處方的藥品名稱(1)中藥飲片的正名和別名中藥正名是中藥的規范性名稱重點藥物

千金子--續隨子2005B

牛蒡子--鼠黏子、大力子2005B

茺蔚子--益母草子坤草子2005B2007B

重樓--七葉一枝花蚤休草河車2007B

山豆根--南豆根2010B

馬錢子--番木鱉馬前子2011B2012A

檳榔--海南子大腹子2007B、2010B、2011B◆首烏藤--夜交藤◆牽牛子--黑白丑◆香附--莎草根

2007B◆淫羊藿--仙靈脾2005B◆益母草--坤草茺蔚益明2004B2010B◆大黃--錦紋將軍2014A次重點▲前胡--巖風▲茜草--血見愁2008▲海螵蛸--烏賊骨▲蛇蛻--龍衣▲穿山甲--鯪鯉▲三七--滇七金不換▲山茱萸--棗皮2009▲杜仲--木棉▲辛夷--木筆花▲青果--橄欖▲佩蘭--省頭草醒頭草▲甘草--皮草國老2004B2010B▲補骨脂--破故紙補破▲蒺藜--刺蒺藜

白蒺藜▲沙苑子--沙苑蒺藜潼蒺藜▲西紅花--藏紅花番紅花▲紅花--草紅花紅藍花▲瓜蔞--藥瓜2010易混藥名▲北沙參--遼沙參東沙參萊陽沙參2006B▲南沙參--泡沙參空沙參白沙參白參2006B▲天冬--天門冬明門冬▲百部--野天門冬與天冬區別開▲艾葉--灸草冰臺2008與炙甘草區別開▲龍眼肉--益智與益智仁區別開▲大血藤--紅藤與雞血藤區別開▲拳參--紫參與紫丹參區別開▲丹參--紫丹參、赤參▲木蝴蝶--云故紙、白故紙白云木洋故紙2006A(2)中藥飲片的并開藥名2004200720082009▲二蒺藜、潼白蒺藜--刺蒺藜、沙苑子▲二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腹皮子--大腹皮、生檳榔▲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麥芽2007、2008▲焦四仙--焦三仙+焦檳榔2009、2012▲龍牡--煅龍骨、煅牡蠣2004▲全紫蘇--紫蘇子、紫蘇葉、紫蘇梗(3)規范處方用名中藥歷史悠久,同名異物、同物異名、同種飲片多種基源、多種炮制規格等現象普遍存在,造成藥房給付的中藥飲片有時與醫師的要求不一致,影響了臨床療效,出現了醫患糾紛和醫療安全隱患。為保障醫療安全,保證臨床療效,處方用名應符合《藥典》、本省(區、市)的中藥飲片處方用名與調劑給付的相關規定。2.飲片的處方應付處方應付系指調劑人員根據醫師處方的要求,選用符合規格標準的藥物,進行處方調配。處方應付一般包括中藥別名和并開藥應付、中藥炮制品應付。2004B2005A201020112012(1)常見的處方應付實例(2)對處方注明炮制要求的,則按要求調配酒炒品:酒黃芩、酒當歸;炒焦品:焦麥芽、焦谷芽、焦山楂、焦梔子;姜制品:姜半夏;霜制品:柏子仁霜;煨制品:煨木香。(3)中成藥的處方用名中成藥名稱應當使用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并公布的藥品通用名稱,醫院內中藥制劑名稱應當使用經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名稱。(三)處方的用法用量1.湯劑的內服用法:2004B溫度:溫而不涼時服用,熱病冷服,寒病熱服;次數:2次,重病急病可隔4小時服藥一次;服藥時間:B飯后服:一般藥、健胃藥、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物;飯前服:滋補藥;空腹服:驅蟲藥、瀉下藥2006B;睡前服:安眠藥;發作前1~2小時服用:抗瘧藥。(2)湯劑的外用方法熏蒸法、洗浸法等。(3)湯劑的煎出量采取二煎煎法;每煎得藥液約200ml,合并煎液后分2~3次服用。2.中成藥的用法用量A有的中成藥用配伍適當的“藥引”送服,以增強療效或起協同作用。可以作為藥引的有:黃酒:溫通經絡、活血散瘀;生姜:散寒、溫胃止嘔;食鹽:引藥入腎、增強滋陰補腎的作用;焦三仙煎湯:增強消導之功;鮮蘆根煎湯:取其清熱透表生津的作用;清茶:清熱;米湯:保護胃氣。(1)中成藥的內服用法黃酒:大活絡丸、牛黃醒消丸、跌打丸、七厘散;姜湯:藿香正氣丸2014A、附子理中丸;淡鹽水: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焦三仙煎湯:至寶錠;鮮蘆根湯:銀翹解毒丸;清茶:川芎茶調散;米湯:四神丸2013A、更衣丸。(2)中成藥的外用方法①調敷患處:是將藥物用適當的液體調成糊狀,敷布于患處;②涂患處:外用油膏、水劑多用此法;③貼患處:多為硬質膏藥;④撒布患處:外用散劑多采用此法;⑤吹布患處:多為散劑。(3)特殊劑型中成藥的正確使用X■滴丸用于病情急重者。(清咽滴丸)①劑量不宜過大②溫開水送服,有些可直接含于舌下③保存不宜受熱■軟膏劑:皮膚潰爛、破損、滲出不宜用;不宜涂敷于口腔、眼結膜;有不適反應立即停藥。■滴眼劑。■栓劑:栓劑軟時可放冰水或冰箱中冷卻:2010X①陰道栓:A.仰臥位,20分鐘;B.1~2小時盡量不排尿;C.入睡前給藥,D.月經期停用;E.有過敏史者慎用。②直腸栓:A.變硬處理(冰水或冰箱10~20分鐘);B.側臥位,15分鐘;C.給藥后1~2小時內盡量不排便;D.深度距肛門口幼兒約2cm,成人3cm。(四)用藥禁忌1.飲片的用藥禁忌(1)配伍禁忌是指有些藥物相互配伍后能產生毒性反應或降低療效。2010B2011B①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十八反”: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南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②“十九畏”:硫黃畏芒硝——流氓水銀畏砒霜——反應狼毒畏密陀僧——狼與和尚的事巴豆畏牽牛子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烏角(屋角)芒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小三,桂枝)人參畏五靈脂——(生靈)(2)妊娠用藥禁忌2014B妊娠禁用藥(單選、多選題)2006X2009A2011A2012B1.勤奮雪蓮煮二烏豆造霜喂千牛、雄羊輕粉、天山雪蓮、莪術、(川烏、草烏)、巴豆、豬牙皂、巴豆霜、阿魏、牽牛子、雄黃、洋金花。2.土鱉黑馬急盯,上路扮大腳,命玄土鱉蟲、黑種草子、馬兜鈴、京大戟、丁公藤、商陸、斑蝥、大皂角。3.三員天仙千金,隨駙馬至公社,鬧三棱、芫花、天仙子、千金子、甘遂、馬錢子、水蛭、蜈蚣、麝香、鬧羊花。另還有:干漆、天仙藤、朱砂、全蝎、紅粉、兩頭尖、罌粟殼等。妊娠慎用藥:■《中國藥典》(2015版一部)收載的妊娠慎用中藥有:人工牛黃、牛黃、大黃、玄明粉、芒硝、片姜黃、三七、川牛膝、牛膝、王不留行、制川烏、肉桂、白附子、西紅花、天南星、制天南星、小駁骨、飛揚草、天花粉、天然冰片(右旋龍腦)、木鱉子、艾片(左旋龍腦)、華山參。(3)飲食禁忌病人在服藥或用藥期間,對某些食物不宜同時進服,稱為服藥禁忌,即通常所說的“忌口”。古人曾認為常山忌蔥;地黃、首烏忌蔥、蒜、白蘿卜;人參忌白蘿卜;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鱉甲忌莧菜;蜜忌生蔥。(4)證候禁忌是指某類或某種中藥不適用于某類或某種證候,在使用時應予以避忌的,又名病證禁忌。體虛多汗者,忌用發汗藥,以免加重發汗而傷陰津;陰虛內熱者,慎用苦寒清熱藥,以免枯燥傷陰;陰虛津虧者,忌用淡滲利濕藥,以免加重津液的耗傷;脫證神昏者,忌用香竄的開竅藥,以免耗氣傷正;邪實而正不虛者,忌用補虛藥,以免閉門留邪;表邪未解者,忌用固表止汗藥,以免妨礙發汗解表;濕熱瀉痢者,忌用澀腸止瀉藥,以免妨礙清熱解毒燥濕止痢。體虛多汗者忌用發汗力較強的麻黃;虛喘、高血壓及失眠患者,慎用麻黃;濕盛脹滿、水腫患者,忌用甘草;麻疹已透及陰虛火旺者,忌用升麻;有肝功能障礙者,忌用黃藥子;腎病患者,忌用馬兜鈴;哺乳期婦女不宜大量使用麥芽。2.中成藥的用藥宜忌(1)應根據患者的體質強弱、病情輕重緩急及各種劑型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劑型。(2)對于有明確使用劑量的,慎重超劑量使用。(3)能口服給藥的,不采用注射給藥;能肌內注射給藥的,不選用靜脈注射或滴注給藥。(4)使用中藥注射劑還應做到:用藥前應仔細詢問過敏史,對過敏體質者應慎用;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證施藥,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藥;中藥注射劑應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的劑量、調配要求、給藥速度和療程使用藥品,不超劑量、過快滴注和長期連續用藥;加強用藥監護,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用藥反應,發現異常,立即停藥。(5)當疾病復雜,一個中成藥不能滿足所有證候時,可以聯合應用多種中成藥。(6)合并用藥時,注意中成藥的各藥味、各成分間的配伍禁忌。藥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藥物應避免重復使用。(7)中藥注射劑聯合使用時,還應遵循以下原則:兩種以上中藥注射劑聯合使用,應遵循主治功效互補及增效減毒原則,符合中醫傳統配伍理論的要求,無配伍禁忌;謹慎聯合用藥,如確需聯合使用時,應謹慎考慮中藥注射劑的間隔時間以及藥物相互作用等問題;需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中藥注射劑,嚴禁混合配伍,應分開使用;除有特殊說明,中藥注射劑不宜兩個或兩個以上品種同時共用一條通道。(8)病情需要中成藥與西藥的聯合使用時,考慮中西藥物的主輔地位以確定給藥劑量、給藥時間、給藥途徑,給藥途徑相同的,應分開使用;應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藥聯合使用,也應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藥聯合使用。(9)應謹慎中西藥注射劑聯合使用,如果確需聯合用藥,應根據中西醫診斷和各自的用藥原則選藥,充分考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盡可能減少聯用藥物的種數和劑量,根據臨床情況及時調整用藥;中西注射劑聯用,盡可能選擇不同的給藥途徑(如穴位注射、靜脈注射);必須同一途徑用藥時,應將中西藥分開使用,謹慎考慮兩種注射劑的使用間隔時間以及藥物相互作用,嚴禁混合配伍。(10)妊娠期婦女必須用藥時,應選擇對胎兒無損害的中成藥。(11)兒童使用中成藥應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生理特點,選擇恰當的藥物和用藥方法。處方調配與復核第三節處方調配與復核一、飲片處方調配(一)飲片斗譜安排200620072012A

高層:質地較輕且用量較少的藥物如月季花、白梅花、佛手花;玫瑰花、代代花、厚樸花;地骨皮、千年健與五加皮;絡石藤、青風藤與海風藤;密蒙花、谷精草、木賊草等。

中上層:常用藥物;

較下層:質地沉重的礦石、化石、貝殼類和易污染的(炭藥);

最底層:質地松泡且用量較大的藥物,如蘆根與茅根;茵陳與金錢草;白花蛇舌草與半枝蓮;燈心草與通草;竹茹與絲瓜絡;薄荷與桑葉;荷葉與荷梗。

可同放于一個藥斗:經常一起配伍、同一藥物不同炮制品、性能相似、處方的藥對。2004A

不可同放一斗中:屬配伍禁忌的藥、形狀類似而功能各異。2012A2014A蒲黃與海金沙,紫蘇子與菟絲子,山藥與天花粉,杏仁與桃仁,厚樸與海桐皮,荊芥與紫蘇葉,大薊與小薊,炙甘草與炙黃芪,當歸與獨活,制南星與象貝(浙貝),菟絲子與蘇子,熟地與黃精,知母與玉竹,蛇床子與地膚子,玫瑰花與月季花,血余炭與干漆炭,韭菜子與蔥子等。

藥名相近,但性味功效不同的飲片不應排列在一起如附子與白附子,藜蘆與漏蘆,天葵子與冬葵子等。

同一植物來源但不同部位入藥的并且功效不相同的飲片不能排列在一起,如麻黃與麻黃根。需特殊存放的品種與方法2006B1.宜存放在加蓋的瓷罐中,保持清潔衛生:熟地黃、龍眼肉、青黛、玄明粉、松花粉、生蒲黃、乳香面、沒藥面、兒茶面、血竭面。2.有惡劣氣味不能與其他藥物在同一斗中:阿魏、雞矢藤。3.貴細藥品專柜存放:牛黃、麝香、西紅花、人參、西洋參、羚羊角、鹿茸、珍珠、冬蟲夏草、海龍、海馬。4.毒、麻藥品(罌粟殼)專柜、專鎖、專賬、專人管理。(二)飲片調劑用具中藥計量工具是中藥稱重的衡器,中藥調劑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傳統的戥稱(又稱戥子),其次是分厘戥、盤秤、勾秤、臺秤、天平及字盤秤,乃至現代電子秤的使用。所用衡器必須定期計量強檢。(三)藥味調配中藥飲片處方調劑程序及注意事項A審方→計價→調配→復核→發藥調配:選用適當的戥子(děng);持戥:左手持戥桿,右手取藥,舉至眉齊,以戥秤平衡為準確;按處方中藥味順序調配,飲片間隔平放;

體積松泡而量大的先稱,黏度大的后稱;

特殊處理的藥品單包,鮮藥分劑量單包;

一方多劑采用逐劑復戥、等量遞減原則;

每一劑重量誤差控制在±5%以內;

質地堅硬的需要臨時搗碎。二、中成藥處方調配1.調配中成藥仍應遵從前述的調配工作制度,嚴格按審方、計價、調配、復核和發藥程序進行。2.中成藥的調配必須注意藥品的有效期。3.與單味中藥一樣,有些中成藥也會損傷胎兒及母體,妊娠婦女應當有所避忌。三、調配復核(一)飲片調配復核內容2006A2016X核對藥味及劑數,有無錯味、漏味、多味和摻雜異物,每劑藥的劑量誤差應小于±5%。還需審查有無相反藥物,妊娠禁忌藥物,毒麻藥有無超量。毒性中藥、貴細藥品的調配是否得當。對于需特殊煎煮或處理的藥味是否單包并注明用法。審查藥品質量。(二)中成藥調配復核內容(2014)功效不同,不可放于同一個斗中的是A.板藍根和大青葉B.當歸和川芎C.萹蓄和瞿麥D.當歸和獨活E.牡丹皮和赤芍『正確答案』D『答案解析』當歸與獨活屬于形狀類似而功能各異的藥組,不可同放于一個藥斗中,故選擇D。發藥、中藥湯劑第四節發藥發藥是中藥調劑工作的最后一個環節。一、中藥發藥流程與要求二、中藥飲片用藥指導內容與要點三、中成藥用藥指導內容與要點第五節中藥湯劑一、中藥湯劑沿革(一)傳統湯劑(二)小包裝中藥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