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數字測圖的質量控制_第1頁
第七章-數字測圖的質量控制_第2頁
第七章-數字測圖的質量控制_第3頁
第七章-數字測圖的質量控制_第4頁
第七章-數字測圖的質量控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數字測圖的質量控制§7.1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的質量要求§7.2數字測圖的技術設計§7.3數字測圖過程的質量控制§7.4數字測圖成果的檢查§7.5技術總結的編寫

測繪單位從承接測圖任務、組織準備、技術設計、生產作業直至產品交付使用全過程實施的質量控制。

數字測圖的質量控制§7.1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的質量要求一、數字地形圖質量特性1.數據說明(元數據)2.數據分類與代碼3.地形圖數據的位置精度6.地形要素的完備性5.地形圖數據的邏輯一致性4.地形圖屬性數據的精度7.整飾質量《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質量元素和檢查項

8.附件質量二、數字地形圖其他要求1、圖面上高程注記需要有一定的密度,通常是在10厘米見方的格內有6個以上的點,一般以8-20個為宜。根據比例尺算,1:500地形圖,實地大約15米有一個高程注記點(1:1000,間隔大約30米,依次類推)。2、對于坡坎,需要在坡坎頂和坡坎底分別注記高程。3、圖面上,道路中線上每隔3厘米左右要注記一個高程。4、居民區的空地和胡同內部要注記地形點。5、圖上的控制點要寫明高程(用專門的符號注記)6、山頂、坑底、山脊、山谷等特征地方也要注記高程,便于讀圖人員掌握地貌情況。7、亂掘地按照第1條密度要求注記就可以。(一)高程注記一般要求二、數字地形圖其他要求(二)分類(三)產品標記(四)構成

按數據形式分為矢量數字地形圖和柵格數字地形圖兩類產品,代號分別為DV和DR。產品標記規定為:產品名稱+分類代號+分幅標號+使用標準號分幅產品輔助文件DVJ50C001001GB/T18315-2001數字地形圖系列和基本要求§7.2數字測圖的技術設計一、技術設計的意義二、技術設計的依據和基本原則三、技術設計書的要求四、技術設計書的內容

根據測量規范及用圖單位的具體要求(測圖比例尺、測圖面積、測圖方法),結合測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本單位的儀器設備、技術力量及資金等情況,靈活運用測繪學的有關理論和方法,制定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技術方案、作業方法和實施計劃,并將其編寫成技術設計書。一、技術設計的意義意義:工作實施順利;成果質量合格;社會及經濟效益佳。原則上應報上級技術主管部門批準,或經過業主方審核同意后方可實施。技術設計的依據上級下達任務的文件或合同書;有關的法規和技術規范;地形測量的生產定額、成本定額和裝備標準等;測區已有的資料等。二、技術設計的依據和基本原則先整體后局部,兼顧發展;滿足用戶要求,重視社會效益。從測區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人員素質和裝備情況,選擇最佳作業方案。充分利用已有的測繪成果和資料。盡量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當測區面積較大,可以分區分別進行設計。技術設計的基本原則1.具體明確,切實可行,邏輯清晰,文字簡練;2.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工藝成圖時,要對其可行性及能達到的精度進行充分的論證;3.技術設計書中使用的名詞、術語、公式、符號、代號和計量單位等應與有關規范和標準一致。三、技術設計書的要求四、技術設計書的內容某些文獻或教材羅列項目:1.任務概述2.測區概況3.已有資料利用情況4.作業依據5.控制測量方案6.數字測圖方案7.檢查驗收方案8.工作量統計、作業計劃安排和經費預算9.應提交的資料10.建議與措施測繪技術設計的分類:項目設計(總體設計):承擔項目的法人單位負責編寫專業技術設計(分項設計):具體承擔相應測繪專業任務的 法人單位編寫對于工作量較小的項目,可根據需要將二者合并為項目設計。四、技術設計書的內容行業標準《測繪技術設計規定》1.任務概述任務來源、測區范圍、地理位置、行政隸屬、測量內容及工作量、測圖比例尺、技術依據、計劃實施起止時間。2.測區自然地理概況及已有資料情況重點介紹測區社會、自然、地理、經濟和人文等方面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海拔高程、相對高差、地形類別和困難類別;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與主要特征;氣候、風雨季節、交通情況及生活條件等。四、技術設計書的內容行業標準《測繪技術設計規定》說明已有資料的全部情況,包括:施測年代、數量、形式、質量情況和評價;平面及高程基準;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國家及部門頒布的有關技術標準、規范、規程及圖式;任務文件及合同書;經上級部門批準的有關部門制定的適合本地區的一些技術規定。3.引用文件(作業依據)4.成果(或產品)規格和主要技術指標

說明成果(或產品)的種類及形式、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準、分帶及投影方式、分幅編號、成圖方法、成圖基本等高距、數據精度、格式、基本內容以及其他主要技術指標等。(1)軟件和硬件配置要求。測繪、處理、交通、通信、物資等方面。(2)技術路線及工藝流程。圖根控制測量:規定各類圖根點的布設、標志的設置、觀測使用的儀器、測量方法和測量限差的要求等。(3)技術規定。野外地形數據采集方法,內容、要素代碼、精度要求,屬性調查的內容和要求,數字高程模型的高程數據采集要求,數據記錄要求,數據編輯、接邊、處理、檢查和成圖工具要求,采用新技術、新儀器測圖時的具體作業方法、技術要求、限差規定和必要的精度估算。

(4)上交和歸檔成果。規定成果數據的內容、形式、格式、介質以及上交和歸檔的有關文檔資料的類型、數量。(5)質量保障措施和要求。包括組織管理措施、資源保證措施、質量控制措施、數據安全措施等。(6)進度安排和經費預算。(7)附錄。5.設計方案§7.3數字測圖過程的質量控制三、內業成圖質量控制

過程的質量控制實質上是嚴格執行技術設計和有關規范的過程。二、野外測圖質量控制一、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

1.搜集資料、野外準備的質量控制;

2.對儀器設備的要求。§7.4數字測圖成果的檢查過程檢查:項目技術部門檢查人員;作業組自查互檢基礎上的產品全面檢查。最終檢查:生產單位質量管理機;過程檢查基礎上再一次全面檢查。驗收:項目委托單位組織實施或該單位委托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完成;通過在批成果中抽樣檢查進而確定整個工程質量是否合格。1.測繪成果質量控制“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一、測繪成果檢查驗收概述《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2.檢查驗收的依據測繪合同項目任務書批準后的技術設計書有關技術規定委托檢查驗收書《數字測量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3.質量檢查的方法參考數據比對內部檢查野外實測4.應提供的成果資料(1)技術設計書、技術總結等;(2)文檔簿、質量追蹤卡等;(3)數據文件:包括數據采集原始數據文件、圖根點成果文件、細部點成果文件、元數據文件等;(4)作為數據源使用的原圖或復制的二底圖;(5)圖形或影像數據輸出的檢查圖或模擬圖;(6)技術規定或技術設計書規定的其他文件資料;提交驗收時,還應包括檢查報告。二、數字測圖成果檢查的內容(一)內業檢查與驗收1.各等級控制測量(平面和高程)成果的檢驗2.各種原始數據文件的檢驗(1)數據采集原始信息資料的可靠性、正確性檢驗(2)圖根點、細部點成果文件的檢驗(3)儀器設備檢驗的項目、方法、結論和計量核定等方面的原始記錄和文件的檢查。3.各項電子成果資料的檢查驗收(1)成果說明文件及圖幅數量的檢查(2)圖形信息文件和地形圖圖形文件的檢查(3)其他方面檢查驗收4.數字地形圖的模擬顯示檢驗及底圖檢查驗收(二)外業檢查與驗收1.地物點點位(x,y,H)的檢測原則上應能準確反映所檢樣本的平面點位精度和高程精度,一般每幅圖選取20~50個點。檢測方法。野外測量采集數據的數字地形圖,當比例尺大于1:5000時,檢測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采用外業散點法按測站點精度施測。用鋼尺或測距儀量測相鄰地物點間距離,量測邊數量每幅一般不少于20處。2.檢測數據的處理

(1)分析檢測數據,檢查各項誤差是否符合正態分布。(2)檢測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中誤差計算。地物點的平面中誤差:相鄰地物點之間間距中誤差:高程中誤差:三、質量評定1.基本規定

(1)單位產品質量等級的劃分標準(優、良、合格、不合格)(2)檢驗批質量判定:全部合格以上;詳、概查,無技術文檔2.單位成果質量評定方法(質量元素評分)

單位產品得分:

N=X-(12/T)i-(4/T)j-(1/T)K

式中:X——單位產品預置得分;

i——單位產品中B類錯漏個數;

j——單位產品中C類錯漏個數;

K——單位產品中D類錯漏個數;

T——錯漏扣分值調整系數。不合格單位成果:出現A類錯漏;粗差比例大于5%;質量子元素評分小于60。四、檢查驗收報告

1.檢查報告的主要內容

(1)任務概要;(2)檢查工作概況(包括儀器設備和人員組成情況);(3)檢查的技術依據;(4)主要質量問題及處理情況;(5)對遺留問題的處理意見;(6)質量統計和檢查結論。

2.驗收報告的主要內容

(1)驗收工作概況(包括儀器設備和人員組成情況);(2)驗收的技術依據;(3)驗收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意見;(4)質量統計(含與生產單位檢查報告中質量統計的變化反其原因);(5)驗收結論;(6)其他意見及建議。§7.5技術總結的編寫1.概述(1)任務來源、目的,測圖比例尺,生產單位,作業起止日期,任務安排概況。(2)測區名稱、范圍,行政隸屬,自然地理特征,交通情況,困難類別。(3)作業技術依據,采用的基準、系統、等高距,投影方法,圖幅分幅與編號方法。(4)計劃與實際完成工作量的比較,作業率的統計。2.利用已有資料情況(1)資料的來源和利用情況。(2)資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處理方法。

3.控制測量(1)平面控制測量:采用的平面坐標系統、投影帶和投影面,作業技術依據及其執行情況,首級控制網及加密控制網的等級、起始數據的配置、加密層次及圖形結構、點的密度,使用的儀器設備,覘標和標石情況,施測方法,觀測權數與測回數,記錄方法以及記錄程序來源,出現的問題和處理方法等。(2)高程控制測量:采用的高程系統,作業技術依據及其執行情況,首級高程網及加密網的網形、等級、點位分布密度,使用的儀器、標尺、記錄計算工具等,埋石情況,施測方法,視線長度(最大、最小、平均)及其距地面和障礙物的距離,重測測段和數量等。(3)內業計算使用的軟件來源、審查或驗算結果,平差計算方法以及各項限查與實際測量結果的統計、比較,外業檢測情況及精度分析等。4.測圖作業方法、質量和有關技術數據(1)使用的儀器、主要設備與工具及其檢校情況。(2)圖根控制測量:各類圖根點的布設,標志的設置,觀測使用的儀器和方法,各項限查與實際測量結果的比較。(3)數字測圖:測圖方法,儀器型號、規格和特性,外業采集數據的內容、密度、記錄的特征,數據處理、圖形處理所用軟件和成果輸出的情況等。(4)測圖精度的統計、分析和評價,檢查驗收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處理結果等。(5)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的采用情況。(6)執行標準情況;質量保障措施;檢查情況等5.技術結論(1)對本項目成果質量、設計方案和作業方法等的評價。(2)重大技術遺留問題的處理意見。6.經驗、教訓和建議(1)作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和特殊情況,采取的處理措施及其效果,并對今后的生產提出改進意見。(2)技術設計書、作業方法以及組織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3)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應用的經驗教訓。7.附圖、附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