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理清本文寫作思路,認識司馬遷的人生觀、價值觀。課文背景:《報任安書》是司馬遷給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被捕下獄,慘遭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表面上看,這是宮中的機要職務,實際上卻是以一個宦者的身份在內廷侍候,為一般士大夫所鄙視。在這期間,任安寫信給他,希望他利用中書令的地位“推賢進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訓和對黑暗現實的深刻認識,司馬遷覺得實在難以按任安的話去做,所以一直沒有回信。后來,任安因重罪入獄,司馬遷擔心任安一旦被處死,就會永遠失去給他回信的機會,讓自己抱憾終生,同時自己也無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積憤,于是寫下了這沉溺(nì).戮(lù).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通“抵”)思垂空文以自見(通“現”).網羅天下放失舊聞(通“佚”).稽其成敗興壞之紀.(通“記”,歷史記錄)則仆償前辱之責.(通“債”)★一詞多義古義:情意。今義:意志和氣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觀和偏激而產生的情緒。意氣勤勤懇懇....古義:誠摯懇切。今義:勤勞而踏實。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古義:人之本性。今義:人的感情,人之常情;情面;恩惠,情誼;指禮節應酬等習俗;禮物。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古義:文章。今義:華麗的色彩;文學方面的才華。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古義:監獄。今義:糞便和泥土,比喻不值錢的東西。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古義:形容詞,不同尋常。今義:異乎尋常的,特殊的;十分,極。恨私心有所不盡..古義:個人的志愿。今義:個人心里,內心;為自己打算的念頭。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古義:指處于卑賤的地位。今義:下游;指卑下的地位;卑鄙齷齪。仆以口語遇遭此禍..古義:言論。今義:談話時使用的語言。★詞類活用1.名詞作狀語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像牛馬一樣)..2.名詞活用作動詞孫子臏腳(名詞作動詞,剔去膝蓋骨)..3.使動用法以污辱先人(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受辱).4.為動用法且勇者不必死節(動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死).★特殊句式1.判斷句《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2.被動句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于”表被動)重為鄉黨所笑(“為……所”表被動)下流多謗議3.省略句(余)所以隱忍茍活韓非囚(于)秦3/12
“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就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信題多為“報……書”“答……書”“與……書”“上……書”“寄……書”等,例如《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與朱元思書》(吳均)、《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等等。報,回信。任安,司馬遷的朋友。本文是司馬遷給任安寫的一封回信。第(1)段,交代了全文的內容:復信是因為自己無法“推賢進士”“略陳固陋”。說明任安來信的內容,再就答復遲表示歉意。“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陳己志。第一部分〔第(1)段〕,說明復信遲的原因。第(2)段,說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馬遷進一步申明,他并不顧念缺少“臧獲婢妾,猶能引決”那樣的勇氣,但輕輕一死,也就同時斷送了為之獻身效命的事業。對生命和事業,司馬遷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是“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這種將個人價值置于歷史長河中來衡量的宏闊眼光,終于使他超脫了庸常的“死節”觀念的束縛,而選擇了一條更為考驗人的精神與意志的荊棘路。第(3)段,列舉古代被人稱頌的“倜儻非常之人”受辱后“論書策,以舒其憤”的例子。司馬遷對生命與事業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對歷史上杰出人物歷經磨難而奮發有為的事跡的觀察和認識;是基于他對古代學者歷經苦難,獻身著述的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他發現,往昔“富貴而名摩滅”的人,“不可勝記”,只有“倜儻非常之人”,即對歷史和文化做出貢獻的人,才能不朽。他認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臏、呂不韋、韓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詩經》,都是古代“圣賢發憤之所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來者”,把苦苦思索得知識,著述成文,留給來者去思辨驗這些古代“圣盡磨難,強志到的察。賢”歷不屈,“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為人類作出了貢獻。司馬遷正是從這歷史和文化發展的艱難歷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樣和前驅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進取的道路。第(4)段,介紹《史記》的體例和宗旨,說明自己“就極刑而無慍色”是為了完成《史記》。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就極刑而無慍色”,堅強地活下來,他的愿望是“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第二部分〔第(2)~(4)段〕,說明自己受辱不自殺的原因。第(5)段,司馬遷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憤懣心情,并陳說他對余生的看法。司馬遷說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巖7/12“推賢進士”的苦衷。第三部分〔第(5)段〕,抒寫痛辱憤郁之心情,言無從“推賢進士”的苦衷。深層探究圖構課文中心思想司馬遷以極為激憤的心情,實現可貴的理想而忍受凌辱、堅韌不屈的戰斗精神。藝術特色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了內心的無限痛苦,表現了他為1.氣氛的悲壯融合之美所謂“悲”指的是文章充滿了悲劇即“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所謂“壯”則是主體足以征服可怕之物所引起的痛苦的至大至剛的力量。悲劇都是沖突的產物,是正反兩種社會力量沖突的產物。悲劇的升華是悲,是美的隕滅之悲;但悲劇的凈化是美,是排除了悲觀和痛感的美。《報任安書》通篇傾訴人生處境屈辱孤寂的悲情,而又處處閃爍著作者人格力量的光輝。朝廷正義感的失落,官場的世態炎涼,忠心的不被知遇,處境的卑微低下,身心的奇恥大辱等無不是司馬遷悲慘生活的控訴。但是,我們又能時時感受到他那剛正、倔強、抗爭的人格力量,并且在豁達的生死觀和生命追求的實踐中得到了理性的升華,在“舒其憤”的激情中閃爍出理性力量的光輝,使情感和理智得到了統一。如,第三段,寫自己忍辱茍活的原因“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本段中寫的八件事,用孟子的話說是“殷憂啟圣”,用現代的話說是“逆境成才”,激人奮發,催人向上,八個排比句成了千古流傳的名句。2.情感的磅礴真切之美憤,借此文噴薄而出,有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其氣勢壯闊,令有燕趙烈士之風。憂愁幽思,則又直與《離騷》對壘。文情至此極止》卷五)作者或直抒胸臆,發悲解憤;或正言反說,曲筆點題;或敘述始終,明析本末。飽蘸悲憤激情之筆,披肝瀝膽,發幽抒憤,度和真切激越的情感。“重為鄉黨所笑”的炎涼;“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的孤絕;“是以腸一日而九迴,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的極度悲傷等等,無不使讀者若見其人,若聞其哀,產生強烈的共鳴,獲得刻骨銘心的情感體驗。3.語言的剛措辭婉轉而柔中見剛,體現了作者真摯坦誠的態柔相濟之美全文從頭至尾立足于坐罪受辱這一事實講話,雖然骨子里毫無認罪反悔之意,而且歷述本末反復鳴冤,但也未見直接“誣上”之辭,又不失縱橫開闔,起伏跌宕之氣勢。如第二段,說明自己忍辱不死,是到自己的孤苦伶仃,對家庭已經無所顧念,更不缺少“引決”的勇氣。但司馬遷于歷史長河中來衡量,超脫了庸常的“死節”觀念的束縛,忍辱茍活,是因為要實現自己的愿,將傾注了自己畢生心血的“文采表于后世”。剖析文意古人把《報任安書》看作“天下奇文”,本文“奇”在提示:此文之奇,首先表現為氣勢的磅礴。作者長久郁積心中的悲憤,借此文噴薄而出,有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其氣勢之壯闊,令人驚嘆。此文之奇,更在于他的縱橫開闔、起伏跌宕。作者是坦率的,但內心的矛盾與痛苦又是極其復雜的,他無意矯,飾但三言兩語又無說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實道來。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如泣如訴;時而旁征博引,時而欲言又為了使自己的著述能夠留傳后世。司馬遷從人之常情說將個人價值置志何處?法止。曲折反復,一波三折,充分表現出筆力的雄健。此外,行文的流暢,語言的生動,駢句、散句自然錯落,排句、疊句時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獨具一格的藝術魅力。司馬遷的祠墓在陜西的韓城市。祠內有他的塑像:束高發,穿紅袍,長眉入鬢,雙目炯炯——那眼神,有穿透歷史煙云的明晰和超凡入圣的穆然;顯著的還有那一襲長及心胸的須髯,給人一份文人的傲岸和學者的莊重。據說,人受過宮刑,胡須會隨之脫光,而這尊塑像,依然大須飄拂——這大概是民意使然了:你皇上要把一個血性須眉變成一個不男不女的“太監”,可在我們老百姓的心目仔細看,司馬遷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北方的蘇武廟,因為這位在北國牧了十九年羊的漢朝使臣,和司馬遷是肝膽相照的僚友。另一種說法認為,司馬遷是在遙望李陵,這位大漢名將的被迫降敵,正是司馬遷罹禍的原因啊。我是傾向于后一種說法的,我甚至覺得“李陵之禍”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是有某種必然性的。不錯,司馬遷是一個有骨氣有血性又才華橫溢抱負遠大的文人,這樣的文人在任何一個朝代,社會的良心。當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踐戎馬之地”,重創十萬敵騎的消息傳到長安時,漢武帝劉徹是笑瞇瞇的,公卿王侯們也紛紛“奉觴上壽”,好聽話說得長樂宮的麻雀都變成翩翩起舞的宮女。不料幾天后,李陵終因矢盡糧絕,寡不敵眾而被俘降敵。消息傳來,全朝廷都啞巴了,劉徹更是“慘愴怛悼”,臉吊得像經了霜的秋茄子。們還有什么話說?”朝堂上,劉徹目掃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覷,諾諾唯唯;或言李陵該千刀萬剮,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當劉徹對這樣的看法瞇目點頭的時候,我們的太史公站了出來。他說李陵平時克己奉公,身先士卒,有風。此次出征,孤軍奮戰,血染寒山,英勇可嘉。降敵是一時無奈,日后有機會,他還會報效漢朝的。個司馬遷,”劉徹震怒了,竟敢替叛賊說話,誰給你的膽量?”現在看來,司馬遷充其量不過是說了而在于然竟有人敢于站出來說公道話。良心和專制強權在這兒發生了深刻的矛盾。在劉徹的心目中,做臣子的差不多是一群牛馬狗,鞭子下馱拉耕作,唯主子鼻息是仰,哪里有你人模人樣地站在我的對面說什么公道話的權利?中,這個人依然是男子漢,頂天立地,氣吞山河的男子漢!頭向北方偏著。一種說法認為,司馬遷是在遙望都是似乎要“你國士之“好你“你幾句公道話而已。然而,問題倒不在于公道話本身,社會對武帝劉徹,司馬遷曾經抱有幻想。做太史令,他異常勤奮,總想博得武帝的歡心。即使站出來為李陵辯護,也是見皇上滿臉的“慘愴怛悼”,禁不住效一番“款款之愚”。然而,殘酷的現實粉碎了文人的天真,他終于明白了:剛直不阿的書生和專橫殘暴的帝王是冰和炭、玉和泥。于是,不再幻想不再幽怨,為了“草創未就”的《史記》,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和事業,他咬牙吞血,毅然決然地走向了苦,難“就極刑色”。至此,司馬遷實現了一個轉變,一個由御用工具向獨立人格的轉變。從此,一個書生走到了一個和帝王賴以存在的龐大體制的對立面。你可以摧殘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毀我的抱負;你可以奪去我的生命,你卻打不倒我的精神。我就要譜寫一部世上從來沒有的大書,讓這個民族記住司馬遷,讓這個世界記住司馬遷!也讓你劉徹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膽。寒凝春華發,血沃勁草肥。煉獄淬火,司馬遷在提升精神的同時,成就了一根骨頭。好一根骨頭啊!即使面對一百個漢武帝,一千次酷刑,一萬回磨難,這根骨頭也不會酥軟,絕不酥軟!品讀:這是一篇懷古散文,作者由司馬遷的塑像品評他的精神,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然后由塑像向北偏這一點寫來,具體生動地再現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的場景。在作者看來,李陵之禍,實現了司馬遷的一個轉變,一個由御用工具向獨立人格的轉變。在蒼茫的人世,在蒼茫的歷史,司馬遷終于成為一根永不酥軟的骨頭。素材搜集★關于“理想”的名言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俄]列夫·托爾斯泰沒有目標的生活,就像沒有舵的船。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凡事以理想為因,實行為果。——英國諺語——蘇軾——魯迅★藏之名山,傳之后人年輕時的司馬遷,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的史書。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中數學蘇科版七年級上冊2.4 絕對值與相反數教案設計
- 北師大版(2013)六年級下冊第二十九課 小小理財師教案配套
- 五一節前安全教育培訓
- 重癥肌無力小講課
- 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 4.8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教學設計
- 二婚夫妻合同終止條款
-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 第4單元 第3課時 5的乘法口訣 教案
- 供應商合作合同樣本
- 人教版實驗活動1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案配套
- 2025網絡視頻廣告投放合同范本
- 培訓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 廣東省廣州市2024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佘祥林案件完整版本
- DB23T 3840-2024 非煤礦山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指南
- 配電箱巡查記錄表
- 2024年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人員-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人員(使用功能)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2024年亞馬遜廣告洞察報告 Amazon Advertising Report 2024 -Featuring Google advertising insights
- 龐貝病護理教學查房
- 第3節 第2課時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和氣體實驗定律的微觀解釋 教學課件
- 2024年大學生信息素養大賽(省賽)練習考試題庫(含答案)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