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資料_第1頁
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資料_第2頁
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資料_第3頁
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資料_第4頁
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9*****縣**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報批稿)*************2016年9月2016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目錄目錄1總論 11.1項目來源 11.2水資源論證的目的和任務 11.3編制依據 21.3.1法律法規 21.3.2規程規范 21.3.3采用標準 31.3.4參考資料 31.4取水規模、取水水源與取水地點 41.4.1取水規模 41.4.2取水水源與取水地點 41.5工作等級 41.6分析范圍與論證范圍 41.6.1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分析范圍 41.6.2取水水源論證范圍 41.6.3取水和退水影響論證范圍 51.7水平年 51.8論證委托書、委托單位與承擔單位 52建設項目概況 62.1建設項目名稱及項目性質 62.2建設地點、占地面積和土地利用情況 62.2.1建設地點 62.2.2工程占地及工程淹沒實物指標 62.2.3水庫淹沒處理標準 62.3建設規模及實施意見 72.3.1工程設計級別和標準 72.3.2建設規模 72.3.3實施意見 92.3.4管理機構 92.4建設項目業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92.4.1項目功效 92.4.2用水工藝 102.4.3建設項目取水要求 102.4.4建設項目水質要求 102.5建設項目業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112.5.1廢污水排放方式 112.5.2排污口設置情況 113 123.1基本概況 123.1.1自然地理 123.1.2社會經濟 123.1.3水文、氣象、泥沙 133.1.4水文地質 133.1.5水利工程 143.1.6水功能區 143.2水資源狀況 143.2.1地表水資源量 143.2.2地表水資源質量 143.3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 193.3.1現狀供水工程系統 193.3.2現狀用水情況 203.3.3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 223.4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34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244.1取水合理性分析 244.1.1取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244.1.2取水符合地方發展規劃 244.1.3取水符合流域水資源規劃 244.1.4取水適應本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254.2用水合理性分析 254.2.1用水過程 254.2.2水平衡分析 254.2.3用水合理性分析 264.3節水潛力與節水措施分析 274.3.1節水潛力 274.3.2節水措施 274.4建設項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285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論證 295.1水源論證方案 295.2地表取水水源論證 295.2.1依據的資料與方法 295.2.2來水量分析 305.2.3用水量分析 365.2.4可供水量計算及可靠性分析 415.2.5水資源質量評價 445.3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 455.3.1取水口位置斷面穩定性分析 455.3.2取水口設置的合理性分析 455.4取水可靠性與可行性分析 455.4.1水電站發電用水可靠性分析 455.4.2水電站發電用水可行性分析 466取水的影響分析 476.1對區域水資源的影響 476.2對其他用水戶的影響 516.2.1對電站壩址上下游取水戶的影響 516.2.2對水生生物及漁業的影響 526.2.3對水環境的影響 536.2.4對航運方面影響 537退水的影響分析 557.1退水系統及其組成概況 557.2退水總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規律 557.2.1施工期期退水 557.2.2工程運行期間退水 577.3退水對水功能區和第三者的影響 577.4退水口設置的合理性分析 588水資源保護措施 598.1水功能區保護標準及保護目標 598.2工程措施 598.2.1水環境保護措施 598.2.2水土保持方案 608.3非工程措施 619建設項目取水和退水影響補償建議 629.1補償原則 629.2補償方案(措施)建議 629.3受影響方意見 6510水資源論證結論與建議 6610.1取用水的合理性 6610.2取水水源的可靠性與可行性 6610.3取水對水資源狀況及其它取水戶的影響 6710.4退水情況及水資源保護措施 6710.4.1退水情況 6710.4.2水資源保護措施 6710.5取水方案 6810.6退水方案 6810.7建議 68附圖:1、龍勝縣**電站水資源狀況分析范圍示意圖2、龍勝縣**電站水源論證范圍示意圖3、龍勝縣**電站取水退水影響范圍示意圖4、龍勝縣**電站建設項目位置圖5、流域水質現狀圖6、流域一級水功能區劃圖附件:1、《*****縣**電站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編制委托書**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1總論1總論1.1項目來源龍勝縣**電站是一個以發電為主的徑流式水電站工程,位于龍勝縣縣城以下尋江干流河段,主要是利用尋江干流的水能進行發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國務院《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以及水利部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2002年聯合頒布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規定,對于直接從江河、湖泊或地下水取水并需申請取水許可的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項目業主單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為此,受***匯能農村電氣化有限公司委托,*************負責承擔龍勝縣**電站工程的水資源論證工作,編制該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報告書,以作為申請取水許可的技術依據。1.2水資源論證的目的和任務水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在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已顯得十分重要。為了促進水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障建設項目的合理用水要求,確保新(改、擴)建工程能正常運行和發揮效益。水資源是否滿足龍勝縣大云水電工程用水需求是該工程建設必備條件之一,本工程項目的水資源論證旨在深入研究該項目用水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論證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以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支撐區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按照水資源論證要求,本次主要對以下內容進行論證:⑴建設項目所在區域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分析;⑵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⑶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論證;⑷建設項目取水的影響分析;⑸建設項目退水的影響分析⑹水資源保護措施;⑺影響周邊其他用水戶權益的補償方案。1.3編制依據1.3.1法律法規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8⑵《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⑶《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2000.3⑷《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1997.8⑸《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6⑹《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2016.4⑺《水利產業政策》(國發[1997]735號)⑻《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1988.6⑼《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1987.8⑽《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2002.3⑾《***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實施細則》2002.10⑿《***實施<水法>辦法》2004.3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8.29⒁《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實施管理條例》1999.1.11.3.2規程規范⑴《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編制基本要求》2002.3;⑵《關于做好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資保[2002]145號)2002.4;⑶《水資源評價導則》(SL/T238-1999);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SL/Z322-2005);⑸《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SL44-93);⑹《水電工程水利計算規范》(DL/T5105-1999);⑺《水文調查規范》(SL196-97);⑻《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計算規范》(SL278-2002);⑼《電力工程水文技術規程》DL/T5084-1998;⑽《水電工程水庫淹沒處理規劃設計規范》(DL/T5064-1996);⑾水文測驗規范、水文資料整編規范。1.3.3采用標準⑴《防洪標準》(GB50201-94);⑵《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⑶《生活飲用水源水質標準》(CJ3020-93);⑷《***主要行業取水用水定額標準(試行)》(2003.12);⑸《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⑹《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DL5180-2003);⑺《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⑻甲方提供的有關質量標準。1.3.4參考資料⑴《***水資源調查評價》2004.12⑵《***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評價》2004.12⑶《***壯族自治區水功能區劃》2002.6⑷《***市水資源保護規劃》2001.1⑸甲方提供的有關資料⑹調查收集到的其他參考資料1.4取水規模、取水水源與取水地點1.4.1取水規模**電站工程的開發任務是以發電為主要任務,因此發電用水決定其取水規模及取水方式。**電站工程裝機2×5500kw,按照選擇機型ZZK160-LH-285的額定流量58.61m3/s計算,電站最大發電流量117.22m3/s,在電站水頭低于6m時,電站停止發電,電站發電用水為0。1.4.2取水水源與取水地點本工程的取水方式是在河道上建壩蓄水,水源為尋江干流地表水資源。取水地點位于***市龍勝縣瓢里大云村上游約300m處,為尋江綜合開發的第八級樞紐工程。1.5工作等級根據水資源論證分類分級指標規定及工程所在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考慮到建設項目取水水源地的水資源狀況,工程所處流域水資源豐富且開發程度低,決定龍勝縣**電站的水資源論證等級主要是地表取水及取水和退水的影響。電站裝機1.1萬kw,按水資源論證分級規定,應確定為三級,但由于本論證區域內涉及保留區、保護區,按照“最高級別”原則確定本次水資源論證等級為一級,相應工作內容按水資源論證的一級要求進行。1.6分析范圍與論證范圍1.6.1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分析范圍根據龍勝縣**電站工程所在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以及電站的直接影響范圍及行政區劃,確定工程水資源論證分析范圍為龍勝縣、資源縣,重點范圍為龍勝縣。具體見附圖1。1.6.2取水水源論證范圍按照便于水量平衡分析的原則,結合現有工程和供水情況、水文站的分布情況以及工程所在流域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征,確定其水源論證范圍重點為壩址以上整個尋江流域。具體論證范圍見附圖2。1.6.3取水和退水影響論證范圍根據**電站工程取水和退水的影響確定其影響范圍為上游到龍勝縣勒黃水電站,下游至思隴電站,具體影響范圍見附圖3。1.7水平年論證現狀水平年一般選取與進行水資源論證時較接近的年份,并避免特枯或特豐水年份。根據尋江水文特征變化情況分析,結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流域內水資源規劃等,本項目論證選取2003年為現狀水平年,以2015年作為規劃水平年。1.8論證委托書、委托單位與承擔單位委托單位:***匯能農村電氣化有限公司承擔單位:*************委托書:《*****縣**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編制委托書**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2建設項目概況2建設項目概況2.1建設項目名稱及項目性質項目名稱:*****縣**電站工程項目性質:新建工程2.2建設地點、占地面積和土地利用情況2.2.1建設地點**電站是尋江干流綜合利用規劃中的第八級河床式水電站,其壩址位于龍勝縣瓢里鎮大云村上游300m的尋江干流上,地理位置東經109°53′15″,北緯25°50′00″,距龍勝縣城16km,距***市103km。詳見附圖4。2.2.2工程占地及工程淹沒實物指標工程占地分為水庫淹沒占地和工程永久占地兩部分。(1)水庫淹沒占地及淹沒實物情況水庫淹沒范圍涉及龍勝鎮都坪、勒黃共2個村委會。淹沒耕地147.46畝,其中:水田121.02畝,旱地26.44畝。淹沒零星果樹及零星樹木共1209株。庫區淹沒涉遷房屋面積713.6m2,涉遷3戶13人。(2)工程占地工程永久占地包括永久建筑物和工程管理范圍占地,以及一部分施工用地等,總共47.05畝(包括旱地、荒地、魚塘等)。工程永久占地涉及工程主要有:電站壩區、廠房、生活區、上壩公路占地等項目,共38.15畝;施工臨時征地8.9畝。2.2.3水庫淹沒處理標準耕(園)地征用線采用安全超高0.5m,即正常蓄水位加0.5m接2年一遇洪水回水的外包線作為耕(園)地賠償范圍;居民遷移線采用安全超高1.0m,即正常蓄水位加1.0m接10年一遇洪水回水的外包線作為居民遷移范圍;林地、荒草地不考慮安全超高,直接采用正常蓄水位,一般專業項目執行有關專業規范的規定。回水末端終點位置在建庫后回水不高于同頻率天然洪水位0.3m范圍內,采用水平延伸至與同頻率天然水面線相交確定。2.3建設規模及實施意見2.3.1工程設計級別和標準**電站是一座以發電為主的河床式水電站,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1萬kw,水庫總庫容1695萬m3,水庫攔河壩最大壩高27.5m。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的有關規定,本工程屬Ⅲ等工程。電站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攔河壩、消力池、廠房等)為3級建筑物,其他永久性次要建筑物為4級,臨時性建筑物為5級。攔河壩、消力池設計洪水標準取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取500年一遇;該電站廠房為河床式水電站廠房,廠房與攔河壩一同擋水,因此設計洪水標準與攔河壩設計洪水標準一致,即設計洪水標準取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取500年一遇。2.3.2建設規模水庫總庫容1695萬m3,正常蓄水位204.8m,相應庫容727.42萬m3;死庫容45萬m3;電站裝機容量1.1萬kw,保證出力2664.83kw(P=85%),多年平均發電量4960.89萬KW·h,年利用小時4510h。電站工程規模特性見表2.3.2。

表2.3.2**電站工程特性表序號名稱單位數量備注1設計洪水位(P=2%)m205.782校核洪水位(P=0.2%)m210.893設計洪水標準(P=2%)及相應流量m3/s52674校核洪水標準(P=0.2%)及相應流量m3/s81735正常蓄水位m204.86死水位m193.07正常蓄水位時回水長度km7.888大壩高程m211.09最大壩高m27.510壩頂長度m1511總庫容萬m3169512正常蓄水位相應庫容萬m3727.4213調節庫容萬m3682.4214死庫容萬m345.015庫容系數0.0025516調節特性日調節17電站裝機容量萬kw1.118多年平均發電量萬kw﹒h4960.8919年利用小時數h451020單機額定流量m3/s58.6121設計洪水位時下泄流量m3/s5267相應下游水位m203.9122校核洪水位時下泄流量m3/s8173相應下游水位m207.762.3.3實施意見施工原則是:(1)在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力求高速度。(2)盡量利用機械設備,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3)控制各項工程量月最高峰強度,特別是汛期時的施工強度。(4)盡量采取工程措施,增加有效施工日數,力爭均衡生產。(5)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力爭提前發揮工程效益。施工總工期控制為24個月,分四個階段:(1)工程籌建期:從第一年6月~7月,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成立現場領導機構,完成工程建設的“三通一平”、土地征用以及招標、評標,簽約等工作。該階段不列入總工期中。(2)工程準備期;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場內外交通,修建生產、生活設施,施工導流等。時間第一年8月至9月。(3)主體工程施工期:該階段主要任務是閘壩、無壓暗渠、主副廠房、升壓站等主體工程的土建及安裝工程,時間從第一年的9月至第三年的6月。(4)工程完建期:該階段主要進行機組調試和工程驗收工作,時間是第三年的7月。2.3.4管理機構電站工程由***匯能農村電氣化有限公司負責項目的準備、實施、運行、管理等工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華全國財政部水辦[2004]307號文修訂的《水利管理單位定崗標準》及《水利工程維修定額標準(試點)》的規定,確定本電站定員編制為21人,其中生產人員12人,管理人員5人,服務人員4人。電站的機構實行站(廠)長負責制,設生產技術股及辦公室,有關人事、保衛、勞資、行政等工作均由辦公室負責。主要生活區、辦公室、輔助生產設施,生產運行管理集中安排在廠區附近。2.4建設項目業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2.4.1項目功效項目以單一發電為目的,不擔負通航、漂木、灌溉等綜合利用的任務。電站建成后,除了解決龍勝縣用電問題外,還可以給***市電網提供較有競爭上網條件的電量。從龍勝縣近年來的供用電負荷情況來看,龍勝縣目前用電量不多,2002年龍勝電網的最大負荷為18.9MW,年用電量為78.57GW.h。在已建成的電站中只有西江坪電站(2×3.2MW)具有年調節能力,其它電站依靠天然徑流發電,因此豐水期龍勝小電站群出力遠大于實際負荷,枯水期只能基本滿足實際負荷,沒有盈余。2005年,***市區缺電量927.5GW.h,**電站是龍勝縣境尋江干流梯級電站的第8級水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204.8m,電站裝機容量為2×5500kw,多年平均可發電量4961萬kw.h。因此,建設**電站對于推動龍勝縣的經濟發展,補充***電網電力電量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4.2用水工藝本工程主要產品為電能,在一般情況下,**電站水庫保持正常蓄水位204.8m,水量是來多少放多少。當洪水來臨時,若洪水流量小于閘門全開最大泄量時,適當開啟部分閘門,洪水是來多少泄多少,使水庫保持正常蓄水位不變;若洪水流量大于閘門全開最大泄量時,閘門全開敞泄。本電站裝2臺軸流轉漿式水輪發電機組,單機額定流量為58.61m3/s。2.4.3建設項目取水要求電站屬徑流式水電站,其裝機容量是根據壩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積、來水量等選定。**電站裝機容量為1.1萬kw,其滿載發電流量為117.22m3/s,基荷發電流量23.09m3/s。2.4.4建設項目水質要求**電站是一座以發電為主的水利工程,用水分為電站發電用水和管理人員生活用水。水電站的運行主要利用水力推動水力機械轉動,通過發電設備將水能轉變為電能,運行過程不消耗天然來水,也不引起河水水質變化,來水通過電站等生產部門后全部回歸原河道,其對用水水質方面的要求,主要是能滿足水能機不受腐蝕磨蝕等方面的要求,因此電站本身對取水水質無特別要求。電站管理人員的生活用水對水質的要求較高,但是由于本地區地下水豐富,村民飲用水源均是山泉水,電站用水也可以取山泉水飲用。故來水水質基本上只取決于電站所在地水功能區的要求,根據《***壯族自治區水功能區劃》規定,工程所處區域位于尋江資源~三江保留區,水質目標按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標準》中Ⅲ類標準控制。2.5建設項目業主提出的退水方案2.5.1廢污水排放方式工程建成投產后,運行期無生產廢水排放,僅有電站值班人員產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水庫下游。本電站定員編制為21人,其中生產人員12人,管理人員5人,服務人員4人,工程運行期間,產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為BOD5、CODcr,濃度分別約為150mg/L和300mg/L,經三級化糞池處理后可達標排放。2.5.2排污口設置情況由于生活污水排放量較少,且經過處理達標后再排放,因而只在管理辦公生活區就近設置一個排向下游河道的排污口。**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3建設項目所在流域水資源狀況及其開發利用分析33.1基本概況3.1.1自然地理工程位于***市龍勝各族自治縣瓢里鎮大云村上游300m的尋江干流上。尋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柳江支流,發源于湘、桂交界的金紫山南麓——***資源縣車田苗族鄉腳古沖村政沖山頂東1.5km處,地理位置東經109°30′~110°30′,北緯25°30′~26°15′,流域面積5083km2,全長215km,流經資源及龍勝縣,至三江侗族自治縣老堡口鄉匯入融江,是龍勝縣境內最大河流。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131km2,干流長度115km,河床坡降為2.1‰。流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四周高山環抱,山巒重疊,素有“小云貴高原”之稱,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山地與丘陵犬牙交錯,盆地零星分布,地形復雜,山地面積占總面積80%以上。在流域的東北部,山脈走向與河流近于平行,河道兩岸高山峽峙,農田甚少,不少地段懸崖陡壁。區域內地表覆蓋層厚,土壤肥沃,森林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達74.6%。3.1.2社會經濟龍勝各族自治縣位于***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湘桂邊陲。界于東經109°43′~110°21′,北緯25°29′~26°12′之間。東臨興安、資源縣,南接靈川、臨桂縣,西南與融安、三江縣為鄰,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與湖南通道縣接壤,面積為2370.8km2。龍勝各族自治縣現居境內民族達10種之多,少數民族人口占75%以上。2003年全縣總人口16.55萬人,國內生產總值為9306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為30949萬元,第二產業為34727萬元,第三產業為27387萬元。龍勝縣是***重要的木材基地縣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林業縣,2000年全縣森林面積18.1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6%;植物種類達20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號稱“活化石”的銀杉。龍勝有豐富的礦藏,可開采礦物為金、鐵、銅、鉛、錳、滑石、磷、花崗巖等17種,其中滑石的儲量位居全國第二,品質居全國第一,具備露天開采條件,已形成成產15萬噸的開采規模,是***建材行業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產品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龍勝利用靠近***的區位優勢,發展以森林旅游和民族風情旅游相結合的龍勝旅游,成為***大旅游區內的旅游熱點,全縣接待中外旅客從1990年的6.9萬人增加到2000年的36.5萬人,旅游收入從24.4萬元上升到2316萬元,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全縣第三產業的發展,顯示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3.1.3水文、氣象、泥沙3.1.3.1水文、氣象尋江流域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濕度較大。從流域內各雨量站及勒黃水文站的雨量資料看,降雨多集中在3月~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根據龍勝縣氣象局氣象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溫為18.1℃,極端最高氣溫39.5℃,極端最低氣溫為-4.8℃;多年平均風速為2.1m/s,歷年最大風速28m/s,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8.1m/s。流域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勒黃水文站為1541.5mm;日照短,年平均日照數為1200h,占可照時數的28%,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200mm,最大年蒸發量為1400mm;濕度較大,年平均濕度達80%以上。3.1.3.2泥沙**電站壩址以上無實測泥沙資料(勒黃水文站不測泥沙)。流域內植被良好,人類活動較少,因此水土流失小,河流屬少沙河流。據《***水文圖集》查得流域重心處的多年平均年輸沙模數為155t/km2。**電站壩址集水面積為2131km2,經計算得**電站壩址處多年平均輸沙量為33.03萬t。泥沙主要為懸移質,尋江屬山區性河流,推移質按占懸移質的15%估算,其多年平均推移質約為4.95萬t。3.1.4水文地質龍勝位于位于江南古陸邊緣的龍勝褶斷帶,歷經多次地殼活動,地質構造較為復雜,地層主要由中上元古界丹洲群、震旦系及下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上古生界泥盆系僅在中部及東部小塊出露。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l8306—2001),測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小于0.0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s,對應地震烈度為小于Ⅵ度區,工程可不考慮地震設防。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第四系零散分布有少許孔隙水,受大氣降水的補給,向就近溪河排泄,地表徑流大,地表水及地下水對水工建筑物無腐蝕性。3.1.5水利工程龍勝縣境內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水力資源,蘊藏量約605.8MW,可開發利用421.8MW。目前龍勝縣已建成的水電站有勒黃水電站、西江坪水電站、鏡明水電站、銀河水電站等24處,總裝機容量為72MW。3.1.6水功能區按《***壯族自治區水功能區劃》中的一級區劃規定,龍勝縣**電站工程所在流域的水功能區劃為尋江、古宜河資源~三江保留區:上自資源縣車田苗族鄉,下至三江侗族自治縣老堡口鄉,全長197km,水質目標按Ⅲ類控制。3.2水資源狀況3.2.1地表水資源量流域多年平均徑流量26.86億m3,區域水資源量相對豐富,但年內與年際分配不均。河川徑流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流域內的徑流分布規律與降水量分布規律基本一致。由于降水量分布的不均勻性及年際間的變化較大,使徑流量的年內分配及年際變化都有較大的差異,豐、枯變化明顯,豐水期(4~9月)徑流量約占全年徑流量的76.1%,其中5~7月三個月約占全年徑流量的52.5%;枯水期(10~次年3月)降水量較少,徑流量明顯偏少,其特點表現為秋、春旱,造成用水緊張。年徑流量年際變化較大,年徑流量極值比約為2.3:1。3.2.2地表水資源質量3.2.2.1地表水資源污染現狀工程壩址上距龍勝縣城約16km,距勒黃水文站9.36km,庫區內森林茂密,人煙稀少,工礦企業較少。對庫區的水質產生影響主要來自于龍勝縣城的生活污水、工業和農業污染源等,主要污染物是化學耗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等,據《***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記分析研究報告》(***水利廳,2005年11月)資料,龍勝縣龍勝填有鉛鋅礦選廠和龍廣滑石廠等2個工業排污口,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45.2萬噸/年,COD的年排放量為40.53噸/年;龍勝縣龍勝填有市政及生活污水排污口共12個,市政及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為269.92萬噸/年;但由于尋江龍勝河段徑流量較大,污徑比很小,對尋江水環境影響不大。3.2.2.2地表水水質現狀分析(1)評價斷面的選取根據建設項目的特性、流域河網水系特征,在勒黃水文站和**電站下壩址設置水質監測斷面,進行監測、分析和評價。(2)評價標準地表水水質評價標準采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標準限值詳見表3.2.2-1和表3.2.2-2。3.2.2-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基本項目標準限值單位:mg/L項目Ⅰ類Ⅱ類Ⅲ類Ⅳ類Ⅴ類pH(無量綱)6~9溶解氧≥飽和度>90%6532高錳酸鹽指數≤2461015≤3以下34610氨氮≤0.150.51.01.52.0總磷≤0.020.10.20.30.4銅≤0.011.01.01.01.0鋅≤0.051.01.02.02.0氟化物≤1.01.01.01.51.5砷≤0.050.050.050.10.1汞≤0.000050.000050.00010.0010.001鎘≤0.0010.0050.0050.0050.01六價鉻≤0.010.050.050.050.1鉛≤0.010.010.050.050.1氰化物≤0.0050.050.20.20.2揮發酚≤0.0020.0020.0050.010.1石油類≤0.050.050.050.51.0陰離子表面活性劑≤0.20.20.20.30.3硫化物≤0.050.10.20.51.0糞大腸菌群(個/L)2002000100002000040000表3.2.2-2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標準限值單位:mg/L序號項目標準值1硫酸鹽(以硫酸根計)2502氯化物(以氯離子計)2503硝酸鹽氮104鐵0.35錳0.1水域功能和標準分類如下:Ⅰ類: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Ⅱ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Ⅲ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Ⅳ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Ⅴ類: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3)評價因子的選取監測項目:根據本流域的自然、社會經濟情況以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對地表水的要求,選取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及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氯化物、硫酸鹽、硝酸鹽、鐵、錳共27個因子進行分析評價。(4)監測時間監測時間選擇在2016年1月6日(枯水期)。(5)評價方法采用單因子評價法,監測值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的稱為超標;監測值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補充項目標準限值的稱為不達標,小于或等于該標準限值的為達標。以最劣項目的水質類別確定該斷面的水質類別。(6)水質資料來源 水質資料由取得國家級計量認證合格資質的***水環境監測中心提供。(7)河流水質現狀評價結果根據水質監測資料,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評價,評價結果表明:勒黃水文站斷面所測項目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水質,說明庫區上游的各污染源對庫區水質沒有造成影響。評價結果詳見表3.2.2-3。**電站下壩址斷面所測項目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水質,庫區水質總體尚好,能滿足電站取水對水質的要求。詳見表3.2.2-4。表3.2.2-3勒黃水文站斷面水質監測評價成果表序號監測項目水質類別序號監測項目水質類別1水溫15六價鉻Ⅰ2PHⅠ16鉛Ⅱ3溶解氧Ⅰ17氰化物Ⅰ4高錳酸鹽指數Ⅰ18揮發酚Ⅰ5五日生化需氧量Ⅰ19石油類Ⅰ6氨氮Ⅱ20陰離子表面活性劑Ⅰ7總磷Ⅱ21硫化物Ⅰ8銅Ⅰ22糞大腸菌群Ⅲ9鋅Ⅰ23硫酸鹽達標10氟化物Ⅰ24氯化物達標11硒Ⅰ25硝酸鹽達標12砷Ⅰ26鐵達標13汞Ⅰ27錳達標14鎘Ⅱ

表3.2.2-4大云電站下壩址斷面枯水期水質監測評價成果表序號監測項目水質類別序號監測項目水質類別1水溫15六價鉻Ⅰ2PHⅠ16鉛Ⅱ3溶解氧Ⅰ17氰化物Ⅰ4高錳酸鹽指數Ⅰ18揮發酚Ⅰ5五日生化需氧量Ⅰ19石油類Ⅰ6氨氮Ⅱ20陰離子表面活性劑Ⅰ7總磷Ⅰ21硫化物Ⅰ8銅Ⅰ22糞大腸菌群Ⅲ9鋅Ⅰ23硫酸鹽達標10氟化物Ⅰ24氯化物達標11硒Ⅰ25硝酸鹽達標12砷Ⅰ26鐵達標13汞Ⅰ27錳達標14鎘Ⅱ3.3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3.3.1現狀供水工程系統區域內以開發利用地表水為主,其主要方式為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全縣沒有大型水庫,較大的水庫均位于尋江干流,比較有名的引水工程為紅三四水利,提水工程一般為小規模的水輪泵站及電灌站;絕大多數的供水工程水源取自于地表水,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只限于少量且分散的水井取水及田間挖深井取水灌溉,地下水開發利用較少。按***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評價統計數據,現狀水平年全縣總供水量為15842萬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5405萬m3,其他供水設施的供水量437萬m3,具體情況詳見表3.3.1。表3.3.1龍勝縣現狀供水工程供水量調查統計表地表水源供水量(萬m3)地下水源供水量(萬m3)其他或無供水設施供水量(萬m3)總供水量(萬m3)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淺層地下水1905133791200437158423.3.2現狀用水情況龍勝縣屬于山區縣,處于高山森林區,人口稀少,農業主要以水稻為主,工業不發達,由于本流域以及過境水量豐富,其用水狀況不是很緊張,現狀用水主要是農業用水、生活用水以及工業用水。(1)農田灌溉用水量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評價統計數據,現狀年全縣農田灌溉用水總量為12645萬m3,其中水田用水量為12420萬m3、水澆地用水量為225萬m3。(2)農村生活用水量農村生活用水量主要包含有農村居民用水及牲畜用水量,總用水量為948萬m3,其中農村居民用水量為703萬m3,牲畜用水量245萬m3。(3)城鎮生活用水量龍勝縣城鎮生活用水量為193萬m3,其中城鎮居民生活用水141萬m3,城鎮公共用水量41萬m3,城鎮環境用水量11萬m3。(4)工業用水量全縣工業主要有建材、林產工業、林化、重工業、冶金、食品、電力、機械等,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評價統計數據,工業用水總量為761萬m3。(5)林牧漁用水量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評價統計數據,全縣林牧漁用水總量為1295萬m3,其中林果地灌溉用水量1239萬m3,漁塘補水56萬m3。龍勝縣現狀各項用水量詳見表3.3.2。表3.3.2龍勝縣用水量調查統計表單位:萬m3農田灌溉用水量農村生活用水量城鎮生活用水量工業用水量林牧漁用水量總用水量12645948193761129515842數據來源:***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評價龍勝縣現狀水平年情況下各項用水組成見圖3.3.2。圖3.3.2流域現狀用水分配示意圖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現狀用水水平取決于供水能力,按照龍勝縣的人口、耕地及工農業情況統計計算的用水水平來看(見下一節),龍勝縣在現狀供水能力的情況下,其用水量是基本滿足的,在各類供水工程中,以引水工程供水量最大,其次是蓄水工程,提水工程僅起到補充作用,這主要是跟龍勝縣以農業為主,而農業用水大部分取自于引水工程的現實是相適應的。從各年各類用水量來看,農田灌溉用水占去了整個社會用水的絕大部分,從歷年統計情況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最近幾年,各年農田灌溉用水量逐年下降,占總用水量的比例從90%左右降至80%左右,基本反應了農田耕地面積減少、灌溉節水措施得到逐步應用的實際(其中含退耕還林政策性因素在內);其他類型的用水變化趨勢是工業用水量逐年增加,農村及城鎮生活用水水平穩步增長,林牧漁業隨著農村大力發展經濟果林、魚塘養殖,用水量也增加得較快,變化趨勢與整個社會的人口、工業產值、灌溉面積、節水措施等情況大致相符。3.3.3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龍勝縣以開發利用地表水為主,地下水利用較少。通過調查和計算,全縣的水資源是能夠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城鎮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的,其中農業灌溉用水最多,其次為林牧漁用水量、農村生活用水量以及城鎮生活用水量、工業用水量。龍勝縣水資源豐富,河流落差較大,蘊藏著很大的水能資源,河流上的水電站均為梯級開發,用水不損耗,對所在區域的水資源平衡條件影響不大。對用水水平的分析主要取決于幾個具體的用水指標:綜合用水指標包括人均用水量和單位GDP用水量。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調查評價成果統計分析,人均用水量和單位GDP用水量呈逐年遞減趨勢,這與珠江流域的趨勢是一致的。現狀年全縣人均用水量為972m3/人,較***市人均用水量943m3/人大3.1%,較***全區人均用水量673m3/人大44.4%,單位GDP用水量為2316m3/萬元,是***市1579m3/萬元的1.47倍,全區1474m3/萬元的1.57倍。農業用水指標按農田灌溉、林果地灌溉、草場灌溉和魚塘補水分別計算。對農田灌溉進一步細分為水田、水澆地和菜田。農田灌溉用水,現狀年龍勝的水田平均為1200m3/畝,較***市1000m3/畝大20.0%,較全區的1042m3/畝水平大15.2%。水澆地用水指標500m3/畝,較***市的500m3/畝相同,低于全區532m3/畝水平。林牧漁用水指標700m3/畝,較***市的700m3/畝相同,低于全區739m3/畝水平。一般工業單位總產值用水指標為196.4m3/萬元,較***市的193.6m3/萬元高出1.4%,較全區的178m3/萬元高出10.3%。根據區經貿委提供的意見,國家規劃“十五”期間***為175m3/萬元。生活用水指標包括城鎮生活和農村生活用水指標。城鎮生活用水指標為258L/人日,低于***市315L/人日水平,低于全區289L/人日水平;農村生活用水指標為131L/人日,與***市132L/人日、全區127L/人基本持平。由上分析可以看出,龍勝縣在工業、農業上用水指標較高,用水量偏大,存在很大的浪費現象,城鎮生活用水偏低,農村生活用水基本合理。全縣總體用水量基本豐富,用水水平及效率不高,與先進地區存在較大差異。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指地表水資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以反映近期條件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按照***地表水資源調查統計數據,本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5.9%左右,開發利用程度較低。3.4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流域內水資源量時空分布不均。豐、枯水期徑流變化大,具有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不均的特點,水災頻繁。由于缺乏具有調節能力的水利工程,造成流域內季節性缺水、缺電問題較為突出。(2)水資源的開發多偏重于開源,節約用水工作重視程度低,各方面用水浪費較為嚴重。農田灌溉用水目前普遍以漫灌為主,灌溉水利用率不高,水量重復利用率低,自建的過水小壩,攔蓄的水量大部分在沿途白白浪費掉。水的浪費造成人為性缺水,降低了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3)流域內對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幾乎沒有,僅僅限于打井取水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開發利用地下水的潛力仍很大。(4)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以及水資源管理體制不完善。尤其是小型水庫,由于未能進行統一的規劃、開發、利用和分配,這些水庫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益。**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4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4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4.1取水合理性分析4.1.1取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本項目工程主要利用水頭發電,使用的是水能,其生產產品為電能,屬于清潔能源,取用水過程不進行水量消耗,生產過程不產生新的污染源,對區域水量、水質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屬于低耗水低污染企業,是于國家鼓勵發展的建設項目,其產業符合《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內容;況且由于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現有能源供應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適當地發展小水電站工程的建設,促進“以電代柴”計劃的實施,既能解決能源問題,又能較好地保持環境,取得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的效果。4.1.2取水符合地方發展規劃龍勝縣境內群山起伏,植被良好,河流比降大,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水力資源。據《龍勝縣尋江流域綜合規劃》計算及統計,龍勝縣的水力資源蘊藏量約605.8MW,可開發利用421.8MW。目前龍勝縣已建成的水電站有勒黃水電站、西江坪水電站、鏡明水電站、銀河水電站等24處,總裝機容量為72MW,裝機容量遠遠達不到可開發利用量;龍勝縣是一個多山的山區縣,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因此,根據龍勝縣的實際情況,縣政府提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抓緊水電工業發展的口號,以水電工業的發展作為本縣工業發展的重點,**電站的建設符合本縣地方發展規劃。4.1.3取水符合流域水資源規劃按照***市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完成的《*****縣尋江流域綜合規劃》報告,尋江水量豐富、河流落差大,適合開發水力資源。龍勝縣境內尋江干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4.81萬kw,可開發量11.83萬kw;尋江干流梯級開發規劃為:白石一級、白石二級、江底、泥塘、龍泉、鋸木場、勒黃、大云、思隴。其中**電站為規劃中第八級,故項目的實施符合流域水資源規劃。4.1.4取水適應本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根據現狀水資源調查成果可知,龍勝縣現狀年河道外用水量1.5842億m3,占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的5.9%左右,流域內水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程度較低,而且**電站的運行過程僅是使用水能,沒有對水量進行消耗;其運行方式為利用水流通過水能機發電,利用的是水頭,不對水質造成影響,沒有產生新的污染源,對項目所處水功能區的使用造成影響甚微;水庫的庫容系數較小,幾乎沒有能力對流域徑流進行調節。因此,只要嚴格按照取水程序及取水水量進行取水,電站取對本論證范圍內水資源狀況不會產生較大影響。綜上所述,**電站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地方發展規劃及流域水資源利用規劃,又適應本流域水資源開發現狀,充分體現了水資源合理開發、有效保護的原則,既又發展了當地經濟,又滿足了環境的基本要求,因此,**電站取水合理。4.2用水合理性分析4.2.1用水過程水電站主要利用水能發電,其用水流程為:河道筑壩蓄水→閘門→水輪機→尾水渠→回歸河道用水過程為通過在河中間修建水庫先將天然來水進行蓄存,以抬高水位,然后通過閘門按照水能機要求對水量進行調節,使水量流過水能機發電,高水頭水流流過水能機后,勢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勢能減弱后的水流通過尾水渠流回壩下的原河道。4.2.2水平衡分析電站水量平衡方程為:其中:多年平均來水量;:損失水量,即水庫水面蒸發、滲漏水量;:通過水輪機流流向下游的水量;:由于水能機過流能力限制而舍棄的水量;:處于水能機發電限制水位以下或是出力曲線以外為了保持水環境不受破壞而必須下泄的環境基流流量等。**電站多年平均來水量26.60億m3,徑流量的絕大部分用來發電,按照業主提供的用水方案,大云電站裝機1.1萬kw,年利用小時數4510h,水庫庫容1695萬m3,庫容系數0.003,水量利用率71.55%,在整個用水流程中,水庫蒸發、滲漏損失及其他用水水量較少,剩余水量棄回河道,發電過程中水量幾乎沒有進行消耗,整體水量是平衡的。4.2.3用水合理性分析⑴水資源利用情況分析。從**電站的用水過程可知,在整個用水過程中,水量損失僅限于水庫蒸發和滲漏,由于該電站屬徑流式電站,對水量調節能力差,且其中滲漏水量又自然回歸原河道,發電過程中水量幾乎沒有進行損耗,因此,取水基本上等于回歸水。⑵對其他用水戶的影響。由于本河道沒有航運要求,對上下游人畜飲水及農業用水在運行過程中是進行預先滿足。因此,**電站用水在采取一定措施后,不會影響其他用水戶。⑶電站發電用水效率。**電站裝機容量1.1萬kw,年利用小時數4510h,多年平均來水量為26.60億m3,發電水量為19.03億m3,水量利用率為71.55%,裝機年利用小時數、水量利用率較為合理。⑷**電站發電過程不產生污染物,其產品屬于無污染、低耗水的清潔能源,對環境不會造成較大影響。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既不對其他用水戶造成不利影響,又充分利用了自然資源,用水工藝及用水水平較先進,因此,**電站發電用水合理。4.3節水潛力與節水措施分析4.3.1節水潛力從電站發電用水效率看,**電站用水效率不低,但也還存在一定的節水潛力。由于電站的水庫庫容系數較小,在電站發電過程中當來水量較大時存在較大量的棄水,且棄水占用比例較大,這種由于水庫庫容問題存在的發電“瓶頸”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水庫庫容較小,但也還是存在滲漏、蒸發等水量損失;水庫調度過程中,由于機組的性能等要求,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一部分水量損失等。綜上所述,大云電站用水尚有潛力可挖。4.3.2節水措施電站節水措施主要有:⑴電站建成后,完善有關水文預報系統,通過作洪水的中長期預報,充分發揮水庫蓄水功能,在洪水來臨之前提前放空水庫,以達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洪水資源發電的目的。⑵優化設計方案、采用較好的防滲材料等方法最大限度的減少水庫水量損失。⑶提高調度水平,盡量避免水量浪費。⑷選擇高性能的發電設備,并加強對其運行檢查維修,提高水輪機和發電機效率。⑸落實節水措施,將節水納入全廠節能降耗增效的活動中去,從制度上保證節水意識得到加強。⑹電站發電后,及時做好水平衡測試工作(可委托資質單位進行)和分析水量損失情況,做到科學節約用水。4.4建設項目的合理取用水量電站的運行規則首先考慮下游生態環境用水和其他用水戶要求,在滿足發電量較大的情況下,以減少水庫回水淹沒損失為原則。其合理的取用水量是在滿足各用水戶的用水要求后的可供水量,具體在5.2.4中進行重點分析。**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書5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論證5建設項目取水水源論證5.1水源論證方案通過收集調查區域內各用水量,依據水文實測資料,結合水電站特性進行調節計算,確定可供水量,最后得出電站發電水量的可靠性和取水方案的可行性結論。**電站壩址位于勒黃水文站下游,二者集水面積僅相差12.9%,勒黃水文站設立于1958年,具有從1959年以來的連續的水文資料,電站壩址徑流計算主要是根據勒黃水文站1959~2003年共45年實測徑流資料系列,采用水文比擬法進行徑流移植。用水量計算采取分項計算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統計部門歷年統計數據及實際調查的數據,并參考***水資源調查評價成果。在來水量及用水量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逐日調節計算,得出各種保證率條件下及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然后結合本流域水資源現狀、用水情況進行用水預測,分析工程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結論。5.2地表取水水源論證5.2.1依據的資料與方法5.2.1.1水文站分布情況電站壩址上游9.36km處有勒黃水文站,該站是尋江上游重要控制站,位于龍勝縣龍勝鎮勒黃村,地理位置東經109°57′35″,北緯25°47′55″,控制集水面積1887km2,其下游西南方向35.6km處有古宜河控制站三江縣古宜站及西南12.5km處有尋江支流三門河控制站三門水文站。此外,在壩址以上流域還有社水、江底、芙蓉、馬堤、平等、和平等雨量觀測站。古宜水文站屬國家重要水文站,勒黃、三門水文站是國家基本站,各水文站分布位置圖見附圖4。5.2.1.2基本水文資料情況分析論證范圍內主要控制站是龍勝縣勒黃水文站,該站于1958年8月設立為水文站,位于龍勝鎮勒黃村,該站自設立以來未進行過變動,資料連續性較好,目前主要測驗項目有:水位、流量、降水、蒸發等。自1959年后,有連續完整的系列資料,系列長度完全滿足本次水資源論證的需要,因此本次論證主要采用1959~2003年資料作為計算依據。各站資料情況見表5.2.1。表5.2.1電站壩址以上各水文測站資料觀測情況站名觀測項目及起迄年份水位流量降雨勒黃1959~今1959~今1954~今古宜1974~今1974~今1933~今三門1959~今1959~今社水1965~今江底1971~今芙蓉1971~今5.2.2來水量分析由于**電站直接在河道筑壩蓄水,使用的是水頭勢能,水源主要由地表水組成,故來水量計算僅包含地表水部分。5.2.2.1降水量分析流域處在越城嶺山脈的西北面,北面有八十里大南山的阻擋,使得北上水汽受阻,流域四周高山環抱,山巒迭嶂,降雨量豐富;流域東南部金石、華江是***6大暴雨中心之一,其多年平均年降雨量達到2600mm以上。流域內降雨量變幅不大(見圖5.2-1)。本流域水汽來源方向主要是東南方向,流域總的降雨量趨勢是自南向北逐漸減少,水電站集水面積內雨量站點較多,分布較均勻,根據各雨量站多年平均降雨量繪制降雨量等值線圖,再從等值線圖上按照權重計算得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690mm。圖5.2-1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線圖通過對龍勝站1954~2003年共50年降水資料統計分析,采用P-Ⅲ型頻率曲線適線,計算得龍勝站降水量均值、Cv、Cs/Cv值分別為1541.5mm、0.17、2.0(見圖5.2-2)。圖5.2-2龍勝縣年降雨量頻率曲線圖年降雨量統計參數見表5.2.2-1。表5.2.2-1勒黃水文站年降水量頻率成果表降水量單位:mm站名統計參數設計頻率(%)備注均值CvCs/Cv15508590勒黃水文站1541.50.172.01812.51526.71272.31216.6單站降雨量,系列1954-2003年。查***年降雨量等值線圖(***水資源綜合規劃成果),勒黃水文站多年平均降雨量處于1400mm~1600mm等值線之間,故認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Cv,Cs/Cv等統計參數是合理的,成果比較可靠。5.2.2.2徑流資料“三性”分析(1)可靠性分析勒黃水文站是國家基本水文站,從1958起斷面未進行過搬遷,流量測驗采用流速儀法,采用資料為多年實測值,并且經過水文部門逐年整編、復審、匯審,對歷年成果進行合理性分析,其年降雨、徑流的分布過程符合水文變化規律,資料質量可靠。(2)一致性分析龍勝縣流域內未建大中型水庫,一般小水庫調節庫容低,水量調節能力較差,不具有流域調節能力,對年徑流量影響很小,所以本次計算不對水庫進行還原計算,但為了盡量減少水利工程對年徑流的影響,考慮到流域已建或在建的主干流各水電站的多少有一點調蓄能力,本次計算時段以水文年計。流域內農業、工業、生活用水量所占天然來水量比例較少,據歷年統計分析,龍勝縣水文站80年代以前還原水量主要是農業用水,農業還原水量多年平均在0.26億m3左右,工業還原水量不足0.02億m3,最大年份的總還原水量占天然徑流量的比重尚不足2%,考慮到農業用水在80年代以后沒有大幅度增加的現實情況以及工業、生活用水量所占的比重較小等實際情況,還原水量占天然徑流量的比重較小,因此本次計算不進行工農業用水水量的還原和一致性計算。(3)代表性分析龍勝縣勒黃站年徑流系列較長,實測資料系列長度已達到行業要求的計算長度,論證流域代表性直接使用龍勝縣勒黃站年徑流量系列進行計算,對龍勝縣勒黃站1959~2003年徑流量系列作差積曲線(圖5.2-3),從分布圖上可以看出在系列組成結構上龍勝縣站徑流系列包含了60年代、70~80年代長枯水年組、6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長豐水年組以及60年代初期、21世紀初期的平水年組,故認為龍勝縣勒黃站來水量資料具有較好代表性。(圖5.2-3勒黃水文站年徑流差積曲線圖)5.2.2.3徑流計算⑴水文年的確定根據流域特征,該流域每年汛期從4月份開始,4月~9月為多雨期,10月~次年3月為少雨期,本次計算以4月~次年3月作為計算水文年。(2)年徑流量計算壩址徑流計算主要是對龍勝縣勒黃水文站1959~2003年共45年實測徑流進行面積修正,從而得到壩址處徑流量系列,由壩址處1952~2003年徑流進行頻率計算,經適線后得下圖:從而計算得流域徑流量統計參數如表5.2.2-2。表5.2.2-2**電站年徑流統計參數表單位:108m3地點面積均值CvCs/Cv各種頻率設計值備注15%50%85%90%壩址處213126.620.20232.1026.2521.1520.05計算流域多年平均月徑流量由勒黃水文站多年平均月徑流過程推求,計算方法采用同倍比法,成果詳見表5.2.2-3。表5.2.2-3**電站月年平均流量計算成果表項目123456789101112年月徑流量0.821.081.612.664.525.214.252.261.351.011.030.8226.62平均流量30.444.260.0103.2169.4201.0159.684.352.137.839.830.584.4說明:徑流量單位為108m3,流量單位為m3/s。**電站初步設計報告多年平均流量為84.3m3/s,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6.60億m3,本次計算成果多年平均流量為84.4m3/s,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6.62億m3,年徑流量統計參數Cv、Cs/Cv分別為0.20、2.0,本次計算成果年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徑流量相差0.5%以內。由于兩次計算所得成果相差不大,采用何種成果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但考慮到初步設計成果已經在本報告之前,因此采用初步設計成果作為本次論證的基礎。5.2.2.4計算成果合理性檢查參照***地表水資源徑流等值線圖,流域多年平均徑流深等值線取值在1200mm左右,本次計算年徑流深為1248.2mm,統計參數Cv值取值0.20,統計參數比較合理,而且也符合本流域的一般分布規律,各項數值基本一致,故認為本次計算成果是合理的。5.2.2.5日平均流量保證率曲線對計算流域P=15%、P=50%、P=85%的年徑流量按照龍勝縣勒黃站的典型年份的日平均流量過程進行同倍比縮放,得出取水口位置處豐平枯水年逐日流量過程(本次分別選用1977、1992、1986作為典型年),采用綜合歷時曲線法進行日平均流量保證率計算,繪制日平均流量保證率曲線,查保證率曲線得各保證率下的日平均流量成果,成果見表5.2.2-4。表5.2.2-4龍勝縣**電站日平均流量保證率表位置保證率(%)日平均流量(m3/s)備注壩址1570519810141201073084.75062.17040.78530.59027.19522.65.2.3用水量分析5.2.3.1現狀用水情況用水分為河道外用水與河道內用水,河道外用水主要有農業灌溉、農村人蓄用水、工業用水等;河道內用水主要有水力發電用水,因其用水基本不消耗水量,因此,本次調查著重于河道外用水情況。(1)農業灌溉用水由第三章可知,本次水源論證范圍為水文站到壩址區間,經實地考察,電站以上到水文站區間沒有渠道、堰壩從河道取水;河道兩岸農田高程大部分高于河床,故農田用水近似可以忽略不計。(2)工業用水論證區域內沒有大型廠礦、企業,工業用水也可以忽略不計。(3)生活用水論證區域內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上是取自山澗水,沒有直接從河道取水,故生活用水也忽略不計。(4)生態用水量生態環境需水量包括生態需水量和環境需水量兩部分,即維持陸生、水生生物需水量和保護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包括水環境)所需的水量,需要考慮河流水體維持原有自然景觀,使河流不萎縮斷流,并能維持生態平衡。按照慣例,以多年平均流量的10%作為生態環境用水量,即以8.43m3/s作為環境基流的控制性流量。(5)水庫水面蒸發損失量水庫水面蒸發損失水量即建庫后水面蒸發量減建庫前陸地蒸發量,可采用本站蒸發成果計算,由于本電站屬于低壩,水庫庫容不大,建庫后形成的水面相比建庫前大不了多少,兩者形成的水面蒸發損失差相比天然徑流量可以忽略不計,故本此計算不計蒸發損失。(6)水庫滲漏損失量由于水庫容不大,庫區巖性、構造及水文地質條件較好,參照已建水庫的損失情況,取庫容的10%作為水庫的滲漏損失水量,其水量為169.5萬m3。5.2.3.2規劃年用水預測分析規劃年內的用水量變化首先是來水量的變化,由于影響論證范圍上游控制站勒黃水文站水量的主要因素是龍勝縣用水量的變化,故需要先對龍勝縣的用水進行預測,據***市社會經濟統計年鑒數據,龍勝縣歷年社會經濟各統計要素如下,見表5.2.3-1。

表5.2.3-1龍勝縣歷年工農業及人口統計成果表年份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人口耕地水田(萬元)(萬元)(萬人)(千公頃)(千公頃)19906566300216.5312.476.9719916738332216.5912.756.9819927313498016.6112.496.9319939316826516.6112.566.911994174691124516.6512.746.891995210131410516.6812.926.891996231861581316.6813.236.811997296261390616.6813.126.791998303091572616.6513.206.811999296111611716.6813.196.792000342874060116.7013.976.92002363382268816.5813.487.02003309493472716.5512.426.27由以上圖表可以看出,龍勝縣近幾年來第一、第二產業穩步增長,人口進入90年代以來增長緩慢,并有減少趨勢;耕地多年保持平穩,21世紀以來有減少的趨勢。(1)農業灌溉用水量由于國家實行退耕還林政策,水田面積近年來不再增加,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以來耕地是呈逐年減少的趨勢;規劃年農業灌溉應采用節水技術降低灌溉用水量,故農田用水更加減少;水文站以上來水量減少主要是因為損耗水量,由于規劃年耗水量減少的主要部分是規劃年和現狀水平年的耗水量差值,從前面分析可知,本流域農田耗損水量較少,最大年份總還原水量尚不足天然徑流量的2%,農業還原水量規劃年和現狀水平年二者的差值則更小,相比與天然徑流量來說,可以忽略不計,況且,如上所述,規劃年農業用水量是減少的,故來水量相對有所增加。(2)工業用水量參照近10年的工業總產值的平均遞增率對工業用水量進行預測,該區域工業比較落后,工業用水量在現有用水水平上增加15%作為規劃水平年的工業用水量,預計到2015年工業需水量為875.2萬m3。(3)生活用水量雖然本縣人口近幾年不斷減少,但為安全計,本次計算流域內人口仍然按照自然增長率4.9‰計算到2015年,預測人口為17.64萬人;規劃年農村生活用水量定額為152L/人·日。以此用水指標計算,論證區域內規劃年生活用水量見表5.2.3-2。表5.2.3-2龍勝縣規劃年生活用水量統計表城鎮、農村生活用水量大牲畜用水量小牲畜用水量總用水量人口定額用水量頭數定額用水量頭數定額用水量(萬人)(L/人·d)(萬m3)(萬頭)(L/頭·d)(萬m3)(萬頭)(L/頭·d)(萬m3)(萬m3)17.64132849.911.921546200.248.58719336.91387.0由于現狀生活用水為1141萬m3,規劃年生活用水增加值為二者差值,并且只有損失水量,因此,其水量損失也僅占天然徑流量的0.1%以內。由前所述,在用水組成中,農業用水占了絕大部分,而且規劃年農業用水量的減少相應的使得來水量增加,相對的,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增加使得來水量減少,由于水量有增減,而且水量變化僅是耗損水量,按照現狀水平年最大還原尚不足2%的計算,其還原水量遠遠達不到2%,按照相關規定,規劃水平年來水量不需要進行還原,故其等于現狀水平年來水量。論證范圍內沒有工業基礎,也沒有工業規劃,況且龍勝縣的旅游業發展也限制了一部分工業的布局,加上全區第一條的環保公路的即將建設,因此,論證范圍內未來工業不可能有較大發展;農業由于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以及環保意識的加強,論證范圍內也不會大規模的開墾;人口基本處于穩定狀態;所以,在規劃年論證范圍內各用水戶用水量基本維持在現狀年水平。由上所述,規劃年水量相對于現狀水平年沒有大的變化,由于本電站在原河道上建庫蓄水發電,沒有改變水流的流程,故僅需每天保證有環保控制性流量下泄即可。5.2.4可供水量計算及可靠性分析可供水量是水源天然來水量減去保證其它部門必需水量剩下的部分。對于不同水平年的來水量,相應可供水量也不同。5.2.4.1可供水量計算原則大云電站是以發電為主,水庫正常蓄水位204.8m,正常發電死水位96.6m,正常蓄水位相應庫容727.42萬m3,調節庫容為682.42萬m3。徑流調節計算原則是水庫保持正常蓄水位204.8m,水量是來多少放多少;在滿足下游基本生態需水量的要求下,力求滿足電站電能較大,同時水庫回水淹沒較少的要求。水電站設計發電流量為117.22m3/s,本電站運行方式為:(1)、當來水量小于117.22m3/s時,按實際來水量進行發電;(2)、當來水量大于117.22m3/s時,按117.22m3/s進行發電,多余則棄水;(3)、當來水量小于23.09m3/s時,發電機停止發電,按照生態基流放水,直到庫容接近死庫容,按照來多少放多少的原則放水。**電站為徑流式電站,水庫的庫容系數只有0.00255,只有日調節性能,對下游的影響是較小的,因此電能計算只考慮本電站的發電效益,不考慮下游梯級發電效益。5.2.4.2水電站發電可用水量分析計算水庫水量平衡計算計算采用下式進行::集水區來水量,為水文站以上來水量,現狀水平年來水量不還原;:水文站到壩址區間來水量;:通過水輪機發電的水量;:由于水庫滿蓄而多余的水量;:下游生態需水中與發電不重合部分;:水庫蓄水量變化;在以上水平衡關系中,發電用水受發電水頭及來流流量控制;環境用水優先予以滿足;水庫滲漏水量可回歸河道,即滲漏水量可用于環境用水。以龍勝縣勒黃水文站站歷年日平均流量進行調節計算,可得多年平均可供水量為18.48億m3(成果表5.2.4-1)表5.2.4-1**電站多年逐日調節計算表單位:萬m3年月日壩址來水來水量日初庫容大壩放水發電用水日末庫容棄水4519591129.8257.6302.6257.6257.645.00.019591232.2278.1323.1278.1278.145.00.019591329.8257.6302.6257.6257.645.00.019591427.4237.1282.1237.1237.145.00.019591524.4210.8255.8210.8210.845.00.019591623.4202.0247.0202.0202.045.00.019591722.5194.2239.272.90.0166.30.019591823.4202.0368.2202.0202.0166.30.0200092663.9552.31011.6552.3552.3459.40.02000927255.22205.12664.51012.81012.8727.4924.32000928111.1960.11687.5960.1960.1727.40.02000102174.3642.01369.4642.0642.0727.40.02000102272.0622.51349.9622.5622.5727.40.02000102387.4755.21482.6755.2755.2727.40.02000122917.1147.3610.3199.5199.5410.80.02000123016.3140.5551.3199.5199.5351.80.02000123117.7153.2505.0199.5199.5305.50.02003123111.599.5299.0199.5199.545.0∑(億m3)26.6018.8718.487.73以勒黃水文站1961.4~1962.3、1982.4~1983.3、1995.4~1996.3為豐、平、枯水年的典型年,按照上述調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