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格的運用(上)_第1頁
修辭格的運用(上)_第2頁
修辭格的運用(上)_第3頁
修辭格的運用(上)_第4頁
修辭格的運用(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修辭格的運用(上)第四章修辭格的運用(上)【教學目的】了解什么是修辭格;認識修辭格的構成特點;理解修辭格在表達中的不同作用,修辭格的運用要求;正確運用修辭格表情達意,進一步提高言語水平。【教學要求】本章的理論性比較強,要注意加深理解;注意運用修辭格理論評析現實生活中的言語作品,深入體會修辭格在言語交際中的特殊作用,提高修辭格的運用水平。什么是修辭格修辭格也稱辭格,是修辭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中國,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是唐鉞。1923年他在《修辭格》一書中說:“凡語文中因為要增大或者確定詞句所要的效力,不用通常語氣而用變格的語法,這種地方叫做修辭格(又稱語格)。”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說:“所謂積極手法,約略含有兩種要素:(1)內容是富有體驗性,具體性的;(2)形式是在利用字義之外,還利用字音、字形的。……這種形式方面的字義、字音、字形的利用,同那內容方面的體驗性具體性相結合,把語辭運用的可能性發揚張大了,往往可以造成超脫尋常文字、尋常文法以至尋常邏輯的新形式,而使語辭呈現出一種動人的魅力。在修辭上有這種魅力的有兩種:一種是比較同內容貼切的,其魅力比較地深厚的,叫做辭格,也稱辭藻;一種是比較同內容疏遠的,其魅力也比較地淡淺的,叫做辭趣。兩種之中,辭藻尤為講究修辭手法的所注重。”張弓在《現代漢語修辭學》中指出:“修辭方式(又叫修辭格)是適應社會交際的需要,根據民族語言的內部發展規律創造的具體的、一定的手法(語言藝術化的手段如對偶、對照、回環、反復、比喻、擬人、夸張、同語、幽默、諷刺、雙關等式。)”關于修辭格的定義,除以上三位先生的見解外,其他還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教材是這樣定義的:修辭格,一般也稱之為辭格、修辭方式,它是在語音、語匯、語法基礎上形成的具有規律性的特殊表達格式。現代漢語中究竟有多少修辭格?這一點尚無定論,我們只需了解一下各家的分類。如唐鉞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辭格》一書把漢語修辭格分為5類27格,陳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辭學發凡》一書中,把修辭格分為4類38格;張弓先生1963年出版的《現代漢語修辭學》一書中,將修辭格分為3類24式;黃民裕1984年出版的《辭格匯編》一書,分為4大類78格;1989年出版的唐松波等主編的《漢語修辭格大辭典》共收辭格156個,是目前修辭格分類最多的著作。修辭格的特點特定的結構形式每種修辭格都有自身特定的結構方式,如比喻,是用一事物給另一事物打比方的修辭格,恰當地運用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具體形象、通俗易懂。(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種)。明喻常見比喻詞有“象”、“如”、“似”、“猶”、“若”等,且比喻詞往往出現在本體和喻體中間,表明兩者之間的比喻關系,其表現形式為“A象B”。如:風聲濤聲之于寂靜,正如風之于空氣,濤之于海水,是一是二。(明喻)(錢鐘書《一個偏見》)暗喻:也稱“隱喻”,是喻體和本體都出現而比喻詞一般不出現的一種比喻,常見的表現形式有“A是B”、“A的B”、“AB”、“A-B”等。如:生兒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臺。(暗喻A是B)(賈平凹《秦腔》)又如對偶,由兩個結構成分構成,這兩個成分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兩者的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反對)(李商隱《七律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又如: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正對)(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再如:層遞它是將語言從小到大、從輕到重、從低到高或者與前者相反的形式進行排列的。例:彼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而后得從容以進度其順。我則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終不可達也。(對比、逐層遞進)(梁啟超《論毅力》)修辭格的特定語言形式使其具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定勢功能,也就是說受話人能根據句子的結構特點和生活經驗感知話語是一種修辭表達,從而推測話語的真正含義。二是形成一種形式美。修辭格能賦予話語一種特殊的形式美,如運用排比可使文章語意貫通,氣勢充沛。恰當地運用比擬,可使語言生動形象,加強文章感染力。運用對偶,能使句式整齊對稱、音韻和諧優美,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等等。表意的雙關性修辭具有明顯的表意雙關性特點,利用這種格式表達的言語信息,都不能直接從詞語表面上獲得,而必須越過字面,領會其中蘊含的真實意義。修辭格的這種表意特點,解決了有限的語言形式與無限的言語內容的矛盾,豐富發展了語言的表現力。委婉、含蓄是言語交際過程中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是一種藝術構思的結果,而利用修辭格表前瞻性的雙關性特點恰好能設置言外之意,滿足言語交際者的需要。如:歷史證明,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輿論公認,計算機將改寫歷史。上例兩個句子是某校歷史系和計算機系進行藍球決賽打出的標語,第一句是上屆冠軍歷史系打出的標語,下句是進入決賽的計算機系打出的標語,兩個系的標語都巧妙地運用了雙關修辭格,切合各自的身份,且潛藏著志在必得的真實含義。具有主觀性修辭格的運用具有主觀性,需要使用者進行藝術性的想象和創造,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創造,具有非常強烈的主觀色彩。修辭格的主觀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主觀體驗的表現。修辭格的主觀性首先表現在它的使用具有主觀體驗性,是一個個性色彩非常鮮明的創造,是主觀對于客觀的一種認識、體驗的反映,是一個主觀心理活動的結果,表現的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作為客體的對象的一種互動關系。二是表現的內容肯有虛擬性。修辭格表達的內容具有一定的虛擬色彩,而不是完全的現實表達。這種虛擬性的表達,完全是以主觀認識作為前提的。有時修辭幫所表達的內容看起來似乎很現實,但是發話人對于客體的選擇與剪裁,完全融合了個人情感、個人的認識,具有主動性,具有主觀選擇性,因而還是表現出很強的主觀感受和虛擬性。三是使用上具有偶然性。修辭格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客觀對象、環境觸動了發話人的靈感,此情此境的影響使他對客觀對象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使得他運用生活的積累、體驗構成了具有獨創性的表達。(四)具有民族性修辭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有密切的關系。這里所謂文化傳統,包括由種種因素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思維習慣,哲學觀點,審美觀點,以及反映這些特征、習慣、觀點的各種文化成就。教材從三個方面介紹了修辭格的民族性特點。一是內容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對客觀對象的主觀評價不同,不同民族情感的訴求對象也不一樣。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說,講漢語的人往往會說快樂得像一只小鳥,而操英語的人則將快樂比作母牛,漢語說狡猾得像狐貍英語說狡猾得像死豬……等等等等。一個中國青年到附近游泳池去游泳,一會兒就回來了。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國人和一個外國朋友都感到奇怪。他解釋說:“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臟,早該換了。簡直象芝麻醬煮餃子。”這個比喻很別致,很生動,和他同住一室的中國朋友笑了,而那個外國人既沒有吃過“芝麻醬”也沒有見過“煮餃子”,絲毫不覺得這個比喻幽默,難怪他顯

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情。二是語言形式方面。由于語言基礎的差異,漢語中有些修辭格是別的語言里沒有的或是與別的語言有較大差異的。比方說,漢語中的對偶是比較獨特的。一方面,漢語有聲調,音節結構形式規整,對偶中音調高低配合,錯落有致,讀起來抑揚頓挫,鏗鏘悅耳;另".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上也是非常整齊的。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橫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三是語言材料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語言材料所負載的文化含義是不一樣的。因而不同的語言中構成的修辭格就會有種種差異。比如英語用Romeo(羅密歐)代指情郎,用Solomam(所羅門)代指聰明的人,漢語用西施代指美女,用紅娘代指為男女牽線的媒人等等。有些詞不同民族中都有,但它們所承載的文化含義卻有很大的差異。英語中有Aswiseasanowl(象貓頭鷹一樣聰明)這樣的說法,表明講英語的人把貓頭鷹當做智慧的象征。在兒童讀物和漫畫中,貓頭鷹通常很嚴肅、很有頭腦。禽獸間的爭端要貓頭鷹來裁判,緊急關頭找貓頭鷹求教。有時人們認為貓頭鷹不實際,有點蠢,但基本上是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國人對貓頭鷹的看法不同,有些人很迷信,怕看到貓頭鷹或聽到它的叫聲。以為碰上它要倒霉。漢語中的“夜貓子進宅”意味著這家厄運將至,夜貓子就是貓頭鷹。西方人對bat(編幅〕無好感,通常聯想到壞特征。英語中有asblindasabat(瞎得跟編幅一樣,眼力不行,有眼無珠),craziesabat(瘋得象編幅),he’sabitbatty(他有點反常),havebatsinthebelfry(發癡;異想天開)。有時還有更壞的比喻。提到蝙蝠,人們就會想到丑陋、兇惡、吸血動物的形象。這也許因為吸血蝙蝠的緣故。所以,西方人對蝙蝠的感情很象中國人對貓頭鷹的感情,又怕它,又討厭它。對中國人來說,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這些聯想很可能來自蝙蝠的名稱一“蝠”與“福”同音。有些圖畫或圖案把蝙蝠和鹿畫在一起,頗受歡迎,因為“福鹿”讀起來同“福祿”一樣,象征吉祥、幸福、有錢、有勢。英語中有Man'sbestfriend(人之良友)的說法。有多少中國人知道指的是什么動物呢?說“人之良友”指狗,許多人會感到奇怪,想不到狗會有這樣的榮譽。在中國,狗往往使人們聯想到令人厭惡的東西,如“狗東西”、“狗娘養的”、“狗改不了吃屎”等。當然,西方人所喜歡的狗的某些品質,中國人也喜歡,如狗忠實、可靠、勇敢、聰明等。但在中國,狗首先是看家的動物,不是供玩賞的動物;人們養狗是因為它有用,并非因為它是個好伴兒。就是說,狗是有用的動物,但并不可愛。三、修辭格的作用漢語修辭格是在語音、語匯、語法基礎上形成的固定的語言表達格式,它往往以其簡短靈活的方式,生動形象地表現豐富多采的內容、深沉復雜的情感,以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復雜關系。修辭格在言語交際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言語活動中運用最為廣泛的手段之一。教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分析修辭格的作用。(一)賦予句子以信息和美感雙重價值任何一個人,無論是講話還是寫文章,在運用語言表情達意時,都不能滿足于只給聽眾、讀者以信息或者美感,而必須是兩者齊備。因為僅僅具有信息而無美感的語言表達是枯燥的、乏味的,只有美感而無信息的語言表達則是無意義的,沒有存在價值的,所以人們在運用語言時,都要采取種種手段,使要傳達的信息通過生動的言語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一定的言語環境中運用修辭格,可以由表及里、由遠及近、亦真亦假地多層次表達說話人的感情,豐厚語義。修辭格使本來是單義的、平面性的句子,成為含義豐富的、具有立體色彩的句子;使抽象的概念成為具體可感的概念,從而活生生地顯現在人們面前;使語氣一般化的句子,滲透著浩浩激情、排山倒海之勢;使人們在獲得信息的同時,又得到美的享受。(二)突破了邏輯的限制運用語言,一般地說,要符合邏輯,否則,就會造出有悖情理、違反語言規律的病句。然而在修辭格中,邏輯的影響沒有了,邏輯的力量削弱了,邏輯的限制沖破了,人的思想仿佛裝上了想象的翅膀,在廣闊的語言世界中自由地飛翔,自由地締造,自由地宣泄。例如: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詩歌:理想之歌)是違反邏輯的,但是透過字面,我們會發現,它們表達了豐富的社會內容。例一不是一般的判斷句,而是比喻,作者將理想比喻成石、火、燈、路,形象地說明了人生樹立理想的重要性。而在一般的判斷句中,要將理想與這幾個事物聯系起來,在邏輯上是不可想象的。修辭格的這種表達方式,往往使我們通過不合邏輯的表面,深刻地認知事物的本質特征。例如“富饒的貧困”的真實含義是:我國資源十分富饒,但是開采不夠,遠遠沒有利用上,同別的國家相比,自然就顯得貧困了。簡潔的五個字,深刻地把這種現象表現出來了。這種反邏輯的語言組合,在矛盾中表達了深邃的思想,隱含著極為豐富深刻的內容。修辭格的這種超乎邏輯之上的特點,是其它的修辭手段所不能及的。(三)創造了新的語言組合形式社會、自然的各種現象千姿百態,人的情感千變萬化,這種種情況就必然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語義內容與有限的語言形式的矛盾,用有限的語言形式來表達無限的內容,有時不免令人產生“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的感慨。要突破、解決這個矛盾,唯一的辦法就是創造性地使用語言。修辭格是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最重要的手段,它突破了千篇一律的語言表達格式,使詞句的組合更加新奇特異,更具個性,這種組合往往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從而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例如:1.她就坐在那昏暗的燈光下,不停地編織著漁網,編織著心上渺茫的希望。(小說:淚漫“寡婦村”)例一中的“編織???希望”明顯是一個不合語法的結構,然而由于上文有“編織漁網”,所以順勢拈來,構成一個新的組合體(盡管是臨時的),這種功能,正是拈連格所具有的。(四)促進了語言的發展語言是不斷地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修辭格的運用,對語言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由于修辭格突破了語言的邏輯限制,這就為人們創造性地使用語言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得新的語句組合成為可能。這些組合、用法在最初是新奇的,甚至是不合邏輯的,但是經常反復地使用,為人們熟悉并接受,就成為尋常用法,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這里我們重點談談修辭格對語匯發展變化所起的作用。.促進詞義的變化一個詞最初往往都是單義的,在漫長的運用過程中,由于人們把它與多種事物聯系起來,詞義越來越豐富,于是逐漸發展成為多義詞。詞義的這種變化,有很多是通過修辭格的運用而產生的。例如“包袱”,本指“包裹”,毛澤東在《放下包袱,開動機器》一文中用來比喻“影響思想或行動的負擔”,這一生動形象的用法為人們所接受,并廣泛使用開來,于是“包袱”就有了“影響思想或行動的負擔”這樣的含義,成為一個多義詞。又如“東床”,本義指“東邊的床”,民間傳說晉太尉郗鑒派門客去王導家選女婿,門客回來說王家的兒子都很拘謹,只有東邊床上的那位象沒事似的敞著衣襟吃飯。郗鑒就選了那個人(王羲之)做女婿。后來人們就用“東床”代指“女婿”。現代漢語中有許多詞的意義都是通過詞的比喻或借代用法獲得的。沒有修辭格的運用,上述詞語是不會產生這些派生義的,可見,修辭格對詞義的發展具有不容質疑的作用。.豐富語匯語匯中有不少詞語的形式是通過某些修辭格方式構成的,尤以比喻最為突出。在現代漢語偏正式合成詞中,有不少詞是由比喻方式構成的,例如:蠶食、龜縮、血紅、筆直、刀山、火海,等等。至于熟語,通過各種修辭格來構成的就更多了。四、 修辭格的運用要求目的性人們在說話的時候總有一定的目的,話語的目的決定了說話者采用什么樣的說話方式,選擇什么樣的修辭手段。比方說,如果要達到形象生動的目的,可采用比喻修辭格,若要特出特征、渲染氣氛,可采用夸張手法,若要收到幽默風趣的表達效果,可用雙關,,若要增強表達的氣勢,可用排比或層遞的修辭手段。適應性第一章我們提到修辭與語境的關系。修辭學的各個領域:語體、風格、文風、修辭方法、語言美、言語修養等都與語境有關,語言的使用要受到語境的制約,修辭效果要結合語境來考察。這里所說的適應性指的也就是修辭格的使用要適應語境的要求,與語境保持協調一致。從語內環境而言,修辭要適應社會環境、角色環境,從語內環境看,修辭要與上下文、語體環境等協調一致。社會環境即言語角色活動的社會文、政治、經濟、民族、地理、物產、風俗習慣等大背景。角色環境指言語活動的交際者,包括發話人和受話人雙方,使用修辭格,不但要符合發話人的角色特點,也要適合受話人的角色特點。上下文就是言語中的詞語、句子的前后聯系。運用修辭格,要充分考慮到上下文的關系,這樣才能收到好的修辭效果。語體指的是由于交際內容、目的、范圍的差異而形成的言語交際功能體式。不同語體環境對于修辭格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修辭格的使用必須切合語體環境,這樣言語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