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個人所得稅制度《中國稅制》教學課件_第1頁
第18章 個人所得稅制度《中國稅制》教學課件_第2頁
第18章 個人所得稅制度《中國稅制》教學課件_第3頁
第18章 個人所得稅制度《中國稅制》教學課件_第4頁
第18章 個人所得稅制度《中國稅制》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八章個人所得稅制度目錄第十八章個人所得稅制度 1第一節個人所得稅概述 2一、個人得稅的度演變 2二、個人得稅的稅目的 4三、個人得稅的入歸屬 4第二節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納稅人和稅基 4一、個人得稅的稅人及分類 4二、個人得稅的稅對象 6三、特殊項個人得的性確認 9四、個人得稅的稅范圍 10五、個人得稅的免稅項目 15第三節個人“四項所得”的稅額計算 17一、居民人綜合得的應稅所得額 18二、居民人綜合得的適稅率 20三、居民人綜合得的應稅額計算 20四、居民人綜合得稅的扣預繳 21五、居民人綜合得特殊稅規則 22六、非居個人“項所得的稅額算 25七、無住個人工薪金所收入額特殊計規則 27第四節個人“五項所得”的稅額計算 30一、經營得的稅計算 30二、利息股息、利所得稅額計算 33三、財產賃所得稅額計算 34四、財產讓所得稅額計算 35五、偶然得的稅計算 38第五節個人所得稅的特殊計稅規則 39一、境外得已納額的抵計算 39二、個人善捐贈稅收扣除 41三、外幣得的折算 41第六節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 42一、扣繳報 42二、自行報制度 43三、納稅整制度 47四、無住個人特征管規定 48本章重點 49本章難點 49本章思考題 49第一節個人所得稅概述一、個人所得稅的制度演變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一定期間內取得的各項應納稅所得按照相應稅率計算征收的一種稅。20188312018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07號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8091986自1980年個人所得稅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個人所得稅法共經歷了7次修正。(一)個人所得稅法的第一次修正(1993年)19931031994(二)個人所得稅法的第二次修正(1999年)1999830(三)個人所得稅法的第三次修正(2005年)2005108001600元。(四)個人所得稅法的第四次修正(2007年)2007629(20077200810。(五)個人所得稅法的第五次修正(2007年)2007121600元提高到2000元。(六)個人所得稅法的第六次修正(2011年)6302000350015%40%9791(七)個人所得稅法的第七次修正(2018年)20188311183天。(3500元改為每年6000元合理商業安排獲取不當稅收利益等避稅行為,賦予稅務機關按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的權力。二、個人所得稅的征稅目的(一)調節收入分配(二)籌集財政收入(三)維護國家利益三、個人所得稅的收入歸屬2002年前,除了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外,其他個人所得稅為地方稅。200260%40%20181564018.87%。第二節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納稅人和稅基一、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及其分類(一)納稅人確定的原則稅法將其納稅人劃分為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兩種。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二)居民個人稅法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住所標準住場所。所謂居住時間標準是對不符合住所標準的個人以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的天18324的當天不足24小時的,不計入中國境內居住天數。(三)非居民個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183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有以下兩種情形:183183個人。【例題18-1】喬治先生于2019年1月1日被其所在的英國公司派到中國工作。2019年503252019【解析】屬于我國居民個人。因為他2019年在我國居住累計超過183天。。18-22019161161【解析】進出境當天停留時間不超過24小時,不計入在中國境內停留天數。田中先生1月在中國實際工作天數=(16-6-1)=9天。二、個人所得稅的征稅對象20191191((3)(4)(5(6)(8)(9(1)至第(4)(5)項至第(9)至第(4)(一)()1)()()(4)單位為職工個人購買商業性補充養老保險等,在辦理投保手續時應作為個人所得稅的稿酬所得稿酬所得屬于勞務報酬所得,在1980年頒布的個人所得稅法中就作為勞務報酬所得,在1987年開征的個人收入調節稅中被單列一類,實行有別于其他勞務報酬所得的征稅辦法。1994年的稅制改革仍然對稿酬所得單列一類,以便于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所有權轉讓(讓渡)4(1(3)(二)非綜合所得(五項所得)經營所得1((3(4)個體工商戶與企業聯營而分得的利潤,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偶然所得三、特殊事項個人所得的性質確認200571(((施權價)(利所得”””所得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和規范個人取得拍賣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7]38()200751費”對中國居民個人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和境外的所得征稅;對非居民個人僅就其來源于中(一)居民個人的征稅范謂特殊居民納稅人是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當年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183天,但此18330得稅。年限從9年1月1日起計算,9年之202511日以前,所有【例題18-3】妲姬亞是一位荷蘭籍科學家,自2010年起一直在上海某科研機構工作。2020000200001000050000析其2020年取得的哪些收入應在中國繳納個人所得稅。183201918350000(二)非居民個人的征稅范圍9018390居民和非居民納稅義務的確定,見表18-1所示。18-1居民身份境內居住時間境內所得境外所得境內支付境外支付境內支付境外支付居民個人普通183天的6年特殊183但不超過6年免非居民個人普通90天~183天特殊0~90天免(三)居民個人境外所得的認定下列所得,為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個公歷月份50%(四)無住所個人(非居民個人和無住所居民個人)境內所得的認定(24無住所個人一個月內取得的境內外數月獎金或者股權激勵包含歸屬于不同期間的多筆((總財產轉讓所得來源地的認定,要區分不動產轉讓所得和動產轉讓所得。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境內所得的認定標準,見表18-2。表18-2無住所個人(非居民個人和無住所居民個人)境內所得的認定標準匯總表所得項目境內所得的認定普通個人歸屬于中國境內工作期間的所得工資薪金所得高管人員由境內居民企業支付或者負擔的報酬,無論是否在境內履行職務勞務報酬所得實際提供勞務的地點在中國境內稿酬所得由境內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支付或者負擔的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特許權的使用地在中國境內經營所得生產經營活動的實現地在中國境內財產租賃所得租賃財產的使用地在中國境內財產轉讓所得不動產:所在地在中國境內;動產:轉讓地在中國境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支付地在中國境內偶然所得競賽的組織地、彩票的發行地在中國境內18-4A,20193000071B73120000C10000201971731D30000201912E3000072019201990A77B7C月份收五、個人所得稅的減免稅項目(一)免稅所得獎金所得鄉、鎮()()利息所得津貼所得“1個人轉讓自用達5年以上且是唯一的家庭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股票轉讓所得。20211231202211[2013]62其他所得(二)減稅所得減稅所得項目包括:10%第三節個人“四項所得”的稅額計算9一、居民個人綜合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60000(一)收入額的計算20%70%計算。(二)費用扣除60000專項費用或支出附加扣除共計6項,具體扣除標準如下:1000100%50%((工教育(3歲至小學位(400學位)3600((15000清繳時在不超過80000元的限額內據實扣除。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1000240100%50%(1(1500(1100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準為每月800元。(120002)20001000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收入費用扣除標準為每月5000元,不可享受專項費用扣除和專項費用附加扣除。二、居民個人綜合所得的適用稅率18-3。表18-3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年稅率表,適用于居民個人)級數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1不超過36000元的302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25203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169204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319205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529206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859207超過960000元的部分45181920對于非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需換算為月稅率表計算稅額,見表18-5。三、居民個人綜合所得的應納稅額計算(數為表1-3:綜合所得應納稅額=(年工資薪金所得+年勞務報酬收入額+年稿酬收入額+年特許權使用費收入額-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80%56%。18-56022019123322先生2019年全年應交個人所得稅額。【解析】李先生的全年專項附加扣除=(0.15+0.2)×12=4.2萬元李先生的應納稅所得額=12+3×(1-0.2)+3×(1-0.2)+2×(1-0.2)×(1-0.3)-6-2-4.2=5.72萬元李先生的應納稅額=57200×10%-2520=3200元。四、居民個人綜合所得稅的預扣預繳2019(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5000元/份數計算。18-3)(二)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0%計算。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按800元計算;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20%計算。20至4%見表1-520%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18-4級數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1不超過20000元的2002超過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過50000元的部分407000【例題1-69年20元,400013000元,20196稅前(稅前2019【解析】工資薪金收入全年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000-4000-3000-5000)×12=96000工資薪金收入全年累計預扣預繳稅額=96000×10%-2520=7080勞務報酬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30000×(1-20%)=24000勞務報酬預扣預繳稅額=24000×30%-2000=5200稿酬所得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000×(1-30%)×(1-20%)=11200稿酬所得預扣預繳稅額=11200×20%=2240全年累計預扣預繳稅款=7080+5200+2240=14520全年綜合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96000+24000+11200=131200全年綜合所得的應納稅額=131200×10%-2520=10600年度匯算應補稅額=10600-14520=-3920(即應退3920元)五、居民個人綜合所得特殊計稅規則(一)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規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12表(表1-4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中央國有企業負責人取得年度績效薪金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符合規定的,在20211231202211明確。18-76022019151222019【解析】李先生的全年專項附加扣除=(1500+2000)×12=42000元李先生的工資薪金應納個人所得稅=(150000-60000-20000-42000)×0.03=840元由于12/12=1萬元/每月,年終獎適用稅率為10%。李先生的年終獎應納個人所得稅=120000×0.1-210=11790元(二)居民個人取得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等股權激勵權激勵202131(表18-3應納稅額=股權激勵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含兩次11(三)保險營銷員、證券經紀人傭金收入除2025以該納稅人截至當期在單位從業月份的累計收入減除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其他扣除后的余(四)個人領取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五)解除勞動關系、提前退休、內部退養的一次性補償、補貼收入33應納稅額(費用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數.。(六)單位低價向職工售房單位按低于購置或建造成本價格出售住房給職工,職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價部分,符合(200713號應納稅額=職工實際支付的購房價款低于該房屋的購置或建造成本價格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七)關于個人以免費旅游方式獲得企業或單位給予的營銷獎勵的稅務處理財稅[2004]11號2004120(繳。(八)外籍個人有關津補貼的政策20191120211231202211(九)(2018〕號)25%75%部分10%18-82019818月每月專項附加扣除3000元,計算王女士2019年全年應納稅額。【解析】王女士工資薪金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100000-60000-3000×12=4000元工資薪金收入的應納稅額=4000×0.03=120元提前退休補貼的應納稅額=[(300000/3-60000)×0.1-2520]×3=4440元股票期權收入的應納稅額=100000×0.1-2520=7480元王女士全年應納稅額=120+4440+7480=12040元六、非居民個人“四項所得”的稅額計算18-5表18-5個人所得稅月稅率表(適用于非居民個人)級數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1不超過3600元的302超過36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102103超過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2014104超過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26605超過35000元至550000元的部分3044106超過55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71607超過80000元的部分4515160(一)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按月計稅,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后的余額為應18-5值: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每月應納稅額=(每月工資薪金所得-50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二)非居民個人的勞務報酬所得非居民個人的勞務報酬所得按次計稅,以每次勞務報酬收入減除20%18-5:非居民個人勞務報酬所得每次應納稅額=每次勞務報酬收入×(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三)非居民個人稿酬所得20%70%為1-5非居民個人稿酬所得每次應納稅額=每次稿酬收入×(1-20%)×7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四)非居民個人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非居民個人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計稅,以每次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減除20%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稅額計算公式為(公式中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為表18-5中對應數值:非居民個人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應納稅額=每次特許權使用費收入×(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五)每次收入的確定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例題18-9】瑪麗小姐為美籍(無住所)員工,2019年5月14日來上海工作,10月32子女,201920198133220198月【解析】20181瑪麗小姐的工資薪金應納稅額=(10000-5000)×0.1-210=290元瑪麗小姐的勞務報酬應納稅額=30000×(1-0.2)×0.2-1410=3390元瑪麗小姐的特許權使用費應納稅額=30000×(1-0.2)×0.2-1410=3390元瑪麗小姐的稿酬所得應納稅額=20000×(1-0.2)×0.7×0.1-210=910元七、無住所個人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的特殊計算規則(則。(一)無住所個人為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收入額1、非居民個人境內居住時間累計不超過90天的情形90(:此處所稱境內雇主包括雇傭員工的境內單位和個人以及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的機18-10420122019年502019490=3×(2/3)×(20/30)=1.33332、非居民個人境內居住時間累計超過90天不滿183天的情形183(:420天,4A1萬元,A2萬元。201912020194183=3×(20/30)=2(二)無住所個人為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收入額1831836年的情形在境內居住累計滿183(:【例題1-122018年220191220天,4A1萬元,A220192002019年4月國內工資薪金收入額。2019183=3×[1)]=2.6667元183618318-13()A,2010183。20264天,12A1A22026201911境內居住時間超過183=3萬元。290181萬元,A22019天。請計算皮特2019年12月國內工資薪金收入額。【解析】皮特屬于高管,在境內居住時間不超過90天,12月工資薪金總額=2萬元。18318318122019120天。請計算皮特2019年12月國內工資薪金收入額。183=3×[1-)]=2.6667元第四節個人“五項所得”的稅額計算一、經營所得的稅額計算(一)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一般確定方法經個人取得的經(取得60000應納稅所得額=該年度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60000元-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經營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見表18-6。表18-6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經營所得適用)級數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1不超過30000元的502超過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1015003超過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105004超過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30405005超過500000元的部分3565500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經營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18-1620194022102019260201050002019【解析】唐先生的全年專項附加扣除額度為(2000+1000+1000)×12=48000元(0000022000-2000-8000-60000.-1500=700核定征收方式包括定期定額征收、核定應稅所得率、核定征收率(附征率)以及其他合理的征收方式。實行核定應稅所得率征收方式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如下: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或=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后根據經營所得的稅率表計算應納稅額。10%-30%收入總額征收率(附征率18-1720194020%2019【解析】唐先生2019年的應納稅額=400000×0.2×0.1-2520=5480元18-182019402019【解析】唐先生2019年應納稅額=400000×0.3=12000元(二)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所得的稅額計算1.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所得額:“”18-19100算唐先生2019年應納稅額【解析】唐先生2019年應納稅額=(1000000×0.2+200000)×0.3-40500=79500元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稅額計算(一)一般規定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稅額=每次收入×20%(二)特殊規定(派發紅利人所得稅。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11年(1年50%1。期限是指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上市公司股票之日至轉讓交割該股票之日前一日11年月5申報繳納。50%()200810919993119991200781420%200781520081085%2008109日后(109日)18-20AB20197A222019年7月這兩筆所得的應納個人所得稅。【解析】A公司分配紅利的應納稅額=20000×0.2=4000元李女士持有B公司股票超過一年,免征個人所得稅××三、財產租賃所得的稅額計算(一)每次收入的確定財產租賃所得,實行按次計稅的方法,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二)費用扣除的標準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800元(三)財產租賃所得的稅率20200111102016515%1.5%征收;4%2019110(四)財產租賃所得的稅額計算公式若每月租賃收入不超過4000元,則: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每月租賃收入-800)-4000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每月租賃收入×(1-20%)-每月實際繳納的稅費】×稅率18-217800030002019的修理費用1000元,計算這兩筆所得的應納稅額。【解析】房屋租賃所得的應納稅額=8000×(1-0.2)×0.1=640元小汽車的租賃所得應納稅額=(3000-800-800)×0.2=280元四、財產轉讓所得的稅額計算(一)一般規定財產轉讓所得實行按次計稅的方法,適用20%的比例稅率。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其計算公式為:財產轉讓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轉讓財產的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此項財產原值對不同形態的財產而言有不同的含義,具體是指:值稅計入財產原值,計算轉讓所得時可扣除的稅費不包括本次轉讓繳納的增值稅。【例題18-22】李女士2019年2月購買有價證券,買入價10萬元,并繳納相關費用2000元,20194153000【解析】李女士應納稅額=(150000-100000-2000-3000)×0.2=9000元(二)特殊規定[1994]89“”確定一次賣出某一種類債券允許扣除的買入價和費用=納稅人購進的該種類債券買入價和買進過程中交納的稅費總和÷納稅人購進的該種類債券總數量×一次賣出的該種類債券的數量+賣出該種類債券過程中繳納的稅費”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購買和處置債權取得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655號數確定。(當次處置債權成本費用=個人購置“打包”債權實際支出×當次處置債權賬面價值(或拍賣機構公布價值)÷“打包”債權賬面價值(或拍賣機構公布價值)國稅函號2007227項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股權轉讓總收入-原股東承擔的債務總額+原股東所收回的債權總額-注冊資本額-股權轉讓過程中的有關稅費)×原股東持股比例(下同。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分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原股東清收公司債權收入-原股東承擔公司債務支出-原股東向公司投資成本”收入額。“”(。具(傭金3%2%五、偶然所得的稅額計算(一)一般規定20%偶然所得應納稅額=每次收入×20%(二)特殊規定([2007]102號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取得有獎發票獎金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7]34號20072800800800元的,應全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偶然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為單位或他人提供擔保獲得收入,按照“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一)(二)()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下同18-23201991A1000010000元。2019【解析】獎金收入屬于偶然所得,應納稅額=10000×0.2=2000元60(。第五節個人所得稅的特殊計稅規則一、境外所得已納稅額的抵免計算(地區((地區(地區(分項”地區)中國境內外綜合所得應納稅額全部境外綜合所得收入額-6元專項費用專項附加費用)×綜合所得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地區中國境內外綜合所得應納稅額×[該國(地區)的綜合所得收入額]中國境內外經營所得應納稅額全部境外經營所得收入額-6元專項費用專項附加費用)×經營所得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地區中國境內外經營所得應納稅額×[來源于該國(地區)的經營所得收入額/中國境內外經營所得收入額總額](地區稅額。來源于某國(地區)的匯總抵免限額為以上三類所得抵免限額之和。來源于某國家(地區)所得的匯總抵免限額=來源于該國(地區)的綜合所得抵免限額+來源于該國(地區)的經營所得抵免限額+來源于該國(地區)的其他所得抵免限額18-24201950000500030000300040000040006000010003000020002000030001000002019扣除一共為30000元。要求計算該中國居民2019年度的應交個人所得稅額。【解析】(1)2019納稅年度,王某的境內綜合所得的收入額外100000元;來自于甲國的綜合所得收入額為50000×(1-0.2)+30000×(1-0.2)=64000元來自于乙國的綜合所得收入額為60000×(1-0.2)=48000元綜合所得收入額總額=100000+65000+48000=213000元綜合所得按照我國稅法的應納稅額=(213000-60000-30000)×0.1-2520=9780元來源于甲國的綜合所得的抵免限額=9780×(64000/213000)=2939元來源于乙國的綜合所得的抵免限額=9780×(48000/213000)=2204元(2)=(40000+30000)×0.1-1500=5500元=5500×(40000/70000)=3143元=5500×(30000/70000)=2357元元=2939+31436082元來源于乙國的所得的匯總抵免限額=2204+2357+4000=8561元=5000+3000+4000=12000>608260825918在乙國已納稅額=1000+2000+3000=6000<8561因此,當年可抵免6000元。(6)王某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額=9780+55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