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預防控制知識要點_第1頁
皰疹性咽峽炎預防控制知識要點_第2頁
皰疹性咽峽炎預防控制知識要點_第3頁
皰疹性咽峽炎預防控制知識要點_第4頁
皰疹性咽峽炎預防控制知識要點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皰疹性咽峽炎預防控制

知識要點Document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皰疹性咽峽炎預防控制知識要點一、 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多為柯薩奇A組)感染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征的疾病,潛伏期一般為3-6天,主要通過飛沫、唾液及皰疹液直接接觸傳播。皰疹性咽峽炎感染性較強,傳播快,呈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侵襲3-10歲兒童。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二、 臨床癥狀多以突發高熱開始,24?48h可達高峰,升至39?4KC,伴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嬰幼兒常有嘔吐,拒食,甚而發生高熱驚厥。年長兒童及成人常見嚴重的咽痛,吞咽困難,四肢肌痛,厭食乏力等,持續4?5天后,咽部出現灰色小丘疹,24h內發展為水皰和潰瘍,經1?5天潰瘍愈合,一般3天內退熱,癥狀消失。本病呈自限性,病程大約7天,預后良好。三、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的異同(一)相同點病原體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均為腸道病毒感染所致。臨床特征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均可出現口腔內皰疹及潰瘍表現。流行病學特征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均具有傳染性,在學校及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可能出現散發或聚集性疫情。(二)不同點疹子分布部位皰疹性咽峽炎病例癥狀主要為發熱和口腔皰疹,但手、足、臀等部位并無疹子分布,而手足口病則有。傳染性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染性較手足口病要小,后者更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的發生。3癥狀皰疹性咽峽炎患者癥狀較典型的手足口病癥狀要輕一些。并發癥皰疹性咽峽炎雖然可能合并細菌感染,患兒往往因為咽痛而流涎、拒食,但是一般不會出現腦炎等并發癥,幾乎不會出現重癥、死亡病例。少數手足口病患兒則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四、皰疹性咽峽炎的防控要點學校和托幼機構在疫情流行期間,應積極落實晨(午)檢、病例隔離、清洗消毒、宣傳教育等防控措施。(一) 病例隔離對于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的患兒,要隔離至癥狀消失后1周,在此期間醫療機構不應開具復課證明,以免造成疫情擴散。(二) 預防控制措施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采取立即送診、居家觀察等措施,并立即對患兒所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老師也要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狀況。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定期對玩具、兒童個人衛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定期對活動室、寢室、教室、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應每日對廁所進行清掃、消毒,工作人員應戴手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發生疫情時,應主動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防控工作,加強室內通風換氣,必要時采用紫外線燈對空氣進行消毒處理,定期做好玩具、桌椅、門把手物體表面的清洗劑消毒工作及晨檢。(三)班級停課標準目前由于皰疹性咽峽炎沒有納入我國的法定報告傳染病管理,尚無具體的疾病防控工作指引或規范。因此,建議參照手足口病停課標準執行,即:1周內同一班級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建議病例所在班級停課10天;1周內累計出現10例及以上或3個班級分別出現2例及以上病例時,經風險評估后,可建議托幼機構停課10(四)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家長要注意保持孩子個人和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