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外輪扶州鄭研究三年高考真題探究2017高考命題規律學校: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時間:2016年8月18日Ⅰ近三年試題分析1)2014-2016年高考地理試題從整體上保持了連續性和穩定性(見附表)。
2)試題命制符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中關于“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的目標要求,體現了地理學科學的時代性和基礎性。3)試題設計源于現實生活,但又獨立于現實生活,更側重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問題。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觀。Ⅰ近三年試題分析4)試題的學科特點更鮮明,考核能力更全面,作為選拔性試題,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一、主干知識抽樣考查試題名稱必修二考點分布統計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人地關系2014全國卷I選7、8選1選2、336(3)37(3)(4)2014全國卷II選1、2選3、4、537(3)36(3)37(4)2015全國卷I選10、11選637(1)(2)選4、536(3)(4)37(3)2015全國卷II選1、2選11、37(2)(3)36(3)37(4)2016全國卷I36(3)選9、36(2)選4、536(3)2016全國卷II選1選2、3選6、736(4)36(1)(2)必修二考點統計全國新課標卷始終圍繞地理主干知識進行抽樣考查。重視主干知識、突出能力考查。近三年考查的重點都是高中地理的主干知識。所考查的核心知識皆為課本的知識或課本知識的深化拓展升華,是平時模擬訓練題的變式與創新,試題的命制符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要求:“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側重于對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讀和獲取地理信息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的考查。二、注重圖表考查,線性圖常考不衰試題名稱圖表類型圖表統計2014全國卷I遙感影像圖經緯網圖海陸輪廓圖統計圖統計表區域圖景觀圖共計組9圖,客觀題共計4組圖;主觀題必修部分共計2組圖;主觀題選修部分共計3組圖2014全國卷II共計7組圖,客觀題共計3組圖;主觀題必修部分共計2組圖;主觀題選修部分共計2組圖2015全國卷I共計組9圖,客觀題共計4組圖1表;主觀題必修部分共計2組圖;主觀題選修部分共計3組圖2015全國卷II共計7組圖,客觀題共計4組圖;主觀題必修部分共計2組圖;主觀題選修部分共計1組圖2016全國卷I共計8組圖,客觀題共計4組圖;主觀題必修部分共計2組圖;主觀題選修部分共計2組圖2016全國卷II共計7組圖,客觀題共計3組圖表;主觀題必修部分共計2組圖;主觀題選修部分共計2組圖試題名稱線性圖考點分布統計2014全國卷I選擇9、10、11(我國某地區14日6時的等壓線圖)36題(西南地區的等高線地形圖、攀枝花周邊的等高線圖)44題自然災害與防治(我國江南丘陵區的局部等高線)2014全國卷II選擇6、7、8(某地區年均溫等溫線分布圖)36題(某地區的等高線圖)37題(某地區的地下水線圖)2015全國卷I選擇4、5、6(新疆吐魯番附近的等高線地形圖)選擇10、11(某國移民人數及其占總人口比例隨時間的變化曲線)2015全國卷II選擇10、11(某島等高線地形圖)2016全國卷I選擇7、8、9(年平均氣溫≤-4℃日數等值線圖)選擇10、11(水深2米位置變化曲線圖)37(2)(年平均氣溫等值線圖)2016全國卷II選擇4、5(鋒面系統過境氣溫、氣壓變化曲線)選擇9、10(蒙特利爾年內各月氣溫年變化曲線)全國新課標卷對于圖表材料的選取不僅數量較多而且類型多樣。從近三年圖表統計來看,客觀題部分以3-4組圖表組成,主觀題必修部分以2組圖表為主,主觀題選修部分則不確定,高考文綜地理部分至少有5-6組圖表構成;從圖表的類型看,主要包括遙感影像圖、經緯網圖、海陸輪廓圖、統計圖、統計表、區域圖、景觀圖。在所有的圖表中對于線性圖表的考核常考不衰。三、選材關注熱點和社會現實,貼近生活,考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近三年的全國新課標文綜地理試題的命題過程中,背景材料的選取更多的關注現實生活,往往以反映社會熱點和生活實踐的“新材料、新情境”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將課平時所學地理原理、地理規律應用于實踐,靈活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試題名稱必修部分熱點材料背景統計2014全國卷I選擇4、5、6(450N附近某區域的遙感影像)36題(“百里鋼城”、“溫暖之都”攀枝花)37(維多利亞湖的尼羅河鱸魚)2014全國卷II選擇3、4、5(地膜覆蓋造成嚴重的“白色污染”)36題(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問題)37題(澳大利亞的“速生桉”)2015全國卷I選擇1、2、3(太陽能光熱電站)36(青藏鐵路周邊的“荒漠化”)37(沙特阿拉伯地區的優質磷酸鹽礦開采)2015全國卷II選擇1、2(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握手樓”)選擇8、9(科倫群島的企鵝和鼠蜥)37(“中國綠色米都”建三江)2016全國卷I選擇1、2、3(“海綿城市”的變式“雨水花園”)36(美國大鹽湖的鹵蟲)37(青藏鐵路(格拉段)的修建和“熱棒”技術)2016全國卷II選擇1、2、3(珠江三角洲地區“基塘農業”的變遷)36(尼日利亞“沿海鐵路”的修建)37(河套平原的“水污染”)四、開放性試題成為主流,強調探究能力試題名稱開放式試題分布統計2014全國卷I36(3)小明與小亮關于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的爭論。2014全國卷II36(3)某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對M處的沙丘群規模是否會擴大產生的兩種不同觀點的爭論。2015全國卷I37(3)對于“甲與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鹽礦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較輕。”言論的爭論。2015全國卷II2016全國卷I36(4)對于“在大鹽湖是否大力發展鹵蟲捕撈業”的爭論。2016全國卷IIII2017年命題趨向變化1、以“穩”為主,“穩”中求“變”,“穩”中有“變”。
“穩”是從試題的內容,試卷的結構以及試題的難易程度方面來說的。該卷依據考試大綱,堅持地理學的一般原理,以圖為載體,重點考核了地理學科的主干知識,重視基礎,考查能力。
“變”是從能力的考查方式及背景材料的選取來說的。能力的考查多樣化,凸顯特色;背景選取,材料鮮活,貼近時代,貼近生活。2、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運用所學服務于生活。2016年高考文綜地理部分,試題難度與2015年高考相差不大,都以世界和中國地理基本常識作為載體,考查學生對于基本地理現象的分析處理能力和基本原理規律的運用能力;近兩年出題思路逐步清晰,難度適宜,變化小;從長遠來看,相比于2014年高考,難度降低明顯,更加貼近于生活,重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和解讀、獲取信息能力的考核。
從地理科目來講,重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考查,降低了自然地理(特別是地球運動、陸地環境、自然環境等)這些“偏、怪、難”知識點的考查,加大了對農業、工業、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的考查。知識的考核更接地氣,學科的實用性和指導性逐步增強。2017命題趨勢
從近幾年全國卷文綜地理部分出題形式來看,2014年及之前出題有明顯的波動,難易不定,出題范圍變化大。2015年和2016年,出題難度和出題形式逐步穩定,因此2017年變動可能性不大。將會繼續加大對四種能力的考查。(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總的來說有三大趨勢1)重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自然地理比例減少;2)重生活基本常識,輕“偏怪難”的理論知識;3)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輕背誦和難度計算。III新課標卷與大綱卷卷的比較相同點都是以能力測試為主導,體現了地理新課程理念。在立意上,注重考查考生地理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題重視“新材料、新情境”的創設與運用,關注社會現實問題,貼近考生生活實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在試題呈現形式上,體現了以圖表為主的學科特色。1、立足主干知識,兼顧考查內容的廣度
試題堅持對中學地理教學的正確導向,側重對考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考查。內容均屬于學科主干知識且知識點覆蓋面廣。選擇題組考查了人口遷移、城市化、城市交通問題、城市空間結構、荒漠化、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質構造、自然帶等核心知識。綜合題考查了等高線圖的判讀、地形特征、氣候類型、農業區位、農業區的可持續發展、工業區位、交通布局的影響因素等核心知識。2、注重能力立意,考查考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試題側重對地理信息的獲取,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的運用,通過比較、判斷、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等能力的考查。考查了考生地理技能的熟練度與地理思維的敏捷性,凸顯了新課程中的過程與方法,注重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3、關注社會熱點,考查考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地理試題最大的亮點是取材廣泛,信息來源于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的現實、熱點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