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代漢語詞典》古詞語釋義問題研究
呂書祥、丁勝樹等著名語言學家主編的《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是中國詞典史上的一部大型漢語詞典。它具有收集性、解釋性、例子性等優點。因此,他是現代漢語詞典的集大成者。《現漢》從1956年開始編纂,1960年出試印本,1966年出試用本,直到1978年才正式出版,1983年和1996年先后出版過兩次修訂本,2002年出版了增補本,2005年出版的修訂本已經是第五版了。《現漢》出版至今,有很多人討論過《現漢》的釋義問題,如周鐘靈《略論〈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符淮青先生有專文論述《現漢》在詞語釋義方面的貢獻,同時也談到了其中存在的三個問題。最早從訓詁學角度研究《現漢》古詞語釋義問題的是祝鴻熹先生,他以《現漢》為例,從正反兩方面切實、具體地探討現代語文辭書與訓詁學的關系(按:祝先生提出來商榷的例子共有12個)。幾年后,胡麗珍和黃金貴先生合作撰寫了兩篇論文響應祝先生的呼喚。第一篇是胡麗珍、黃金貴先生《〈現代漢語詞典〉古詞語釋義的疏誤》,第二篇是黃金貴、胡麗珍先生《〈現代漢語詞典〉古詞語釋義辨正》(上、下)。他們“選錄《現漢》一部分明顯誤釋的條目予以辨正,按致誤的主要特征分為四類:一、不明古名物而誤;二、混淆近似事物而誤;三、未辨詞素義而誤;四、望文生義而誤”(按:《疏誤》提出來商榷的例子共有15個,《辨正》有18個,但雷同者有7個;兩文的分類稍有區別,只是《疏誤》第四類作“不辨古注,未利用文物考古資料而誤”)。其文考證詳細,結論可靠,實為不可多得之作。隨后胡麗珍先生在《〈現代漢語詞典〉古詞語釋義商榷》中選取《現漢》存在“渾釋”問題的條目共17個進行商榷。《現漢》第五版在貼近社會、增補新詞、標注詞類等方面,特別是在釋義的修訂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毋庸諱言,其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梁冬青先生《〈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W”部釋義修訂評析》雖然只涉及“W”部釋義的問題,但小中可以見大,普遍性往往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筆者特意將祝鴻熹、黃金貴、胡麗珍先生提出來商榷的例子與《現漢》第五版對照,發現除極個別的被《現漢》第五版吸收外(如“摧枯拉朽”、“金城湯池”、“深溝高壘”),其余均置之不理。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有鑒于此,本文在前賢時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辭書學的角度進一步具體談談《現漢》在古詞語釋義方面的失誤,不當之處,敬祈方家指正。(一)從語素義上講,“采集”有同義義項“濫用”符淮青先生認為:“義項的確定、分合,應該能完成為詞典的性質、任務決定要考察的語言事實(現代的或斷代的或歷史的詞、語素)的語義描寫。詞典所確立的詞義、至少應該能對收錄的詞語的意義(除失落或有特殊變異的之外)能做出正確的解釋。”正如符先生所指出的一樣,《現漢》在義項的確定與分合方面有很多是做得較好的,但也有一些明顯的失誤。如“茍1”立兩個義項:①隨便;②姓。所收詞條及釋義如下。【茍安】只顧眼前;暫且偷安。【茍存】茍且生存。【茍合】不正當地結合。【茍活】茍且圖生存。【茍簡】茍且簡略;草率簡陋。【茍且】①只顧眼前,得過且過②敷衍了事;馬虎③不正當的(多指男女關系)。【茍全】茍且保存(生命)。【茍同】隨便地同意。【茍延殘喘】勉強拖延一口沒斷的氣,比喻勉強維持生存。《現漢》為“茍1”立的兩個義項中,第二個義項是姓,這就意味著第一個義項“隨便”可以反映所收九個詞條中“茍”的語素義。但事實上并非如此。“隨便”只能反映“茍且”的第二個意義和“茍同”中的“茍”(當然,還可以反映“一絲不茍”中的“茍”),而“茍合”中的“茍”的語素義和“茍且”的第三個意義可以算一個義項,剩下的七個詞當中的語素“茍”的意義應該是“只顧眼前”(釋文中用“暫且;茍且”,反對者稱之為“循環釋義”,蘇寶榮先生已加以批駁),這里不予討論)。從詞匯學的角度看,“茍且”是同義復合詞(《廣雅》:“嫴、婾(偷)、姑、聊、茍,且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根據《現漢》“茍”字下所收九個詞條分析出來的三個義項剛好和“茍且”的三個意義相吻合。下面再來看看“茍”的幾個同義詞(今多為語素)的釋義情況(跟“茍”不同義的義項不予討論)。先看“偷”字。“偷”的第五個義項是:茍且敷衍,只顧眼前。相關詞條有:【偷安】只顧眼前的安逸。【偷情】舊時暗中與人談戀愛,現多指與人發生不正當的男女關系。【偷生】茍且地活著。顯然,“偷情”中的“偷”的語素義應該是“不正當的”,應該獨立為一個義項。順便提一下,“偷安”與“茍安”是同義詞,解釋應該相同,但《現漢》將“茍安”解釋為“只顧眼前”,應該是不準確的。再看“姑”字。“姑2”只有一個義項:姑且;暫且。跟此義項相關的詞條如下:【姑寬】姑息寬容。【姑且】表示暫時地。【姑妄聽之】姑且聽聽(不必信以為真)。【姑妄言之】姑且說說(對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說給別人時常用此語以示保留)。【姑息】無原則地寬容。【姑息養奸】由于無原則地寬容而助長壞人壞事。“姑息”的古義跟“茍安”相同(詳見《漢語大詞典》),現代常用義“無原則地寬容”是由古義引申出來的,但《現漢》不立“無原則地”這一義項,使得所立義項不能完全對所收的詞條作出恰切的解釋。以上討論的都是語素義,下面再看兩個詞語漏立義項的例子。【和風細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和風細雨”是常用成語,它的字面意義是指宜人的風雨。莫應豐《將軍吟》二八章:“繼之而來的是和風細雨,像黃梅季節的天氣,不冷不熱,天天一樣,持之以恒。”這里用的正是字面意義,《現漢》顯然漏收了。【波瀾壯闊】(比喻)聲勢雄偉浩大(多用于詩文、群眾運動等)。“波瀾壯闊”也是常用成語,它的字面意義是指波濤浩蕩廣闊。張煒《古船》一章:“蘆青河道如今又淺又窄,而過去卻是波瀾壯闊的。”顯然,《現漢》漏收了字面意義。(二)大量現代漢語構詞成分的有機組成部分眾所周知,現代漢語是從古代漢語發展、演變過來的,不少古漢語語詞在現代漢語當中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成為現代漢語詞匯的有機組成部分。具體表現在:(1)大量現代漢語成語來源于古漢語,它們不但在現代書面語中很活躍,而且在口語中也很常用;(2)有些古漢語詞匯在現代漢語中雖然不能單獨使用,但它們作為構詞成分還非常活躍。也就是說,不少現代漢語語詞包含了古漢語語素和古漢語語言成分。《現漢》對于古漢語語素或語言成分的解釋通常采用三種處理的方法。1.設立正義的元素。例如,干1在古代,它指的是盾的姓氏。比如:干1在古代,它指的是盾的姓氏。比如:干1在古代,它指的是識別牌號的原始形式。比如,干1在古代,它指的是識別牌號【干戈】泛指武器,多比喻戰爭。2.馬陸勢力與金融資本勢力對比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原指馬陸這種蟲子死后仍不倒下(見于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僵:仆倒)。現用來比喻勢力大的人或集團雖已失敗,但其余威和影響依然存在(多含貶義)。試比較第四版:原指馬陸這種蟲子被切斷致死后仍然蠕動的現象(《本草綱目·馬陸》:弘景曰:“此蟲甚多,寸寸斷之,亦便寸行。故《魯連子》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用來比喻人或集團雖已失敗,但其勢力和影響依然存在(多含貶義)。按:漏釋“僵”的古義“仆倒”,很容易使人誤解為“僵硬”。3.枯、枯、枯如:【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毀腐朽勢力。試比較第四版:枯指枯草,朽指爛了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很容易打垮。按:漏釋“拉”的古義“折”。顯然,《現漢》第五版在古詞語釋義方面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改進,但是,跟它本身的存在的問題相比,修訂的力度還是非常不夠的。如:(1)循循軌跡之事,指道路為執行②在比賽或競爭中失敗的結果。《現漢》對于“敗績”這個詞的解釋應該是正確的,但它沒有具體落實到語素的講解,很容易使人將“績”理解為“功績”。按:《三體石經》“敗績”的“績”,寫作“跡”。《爾雅》:“不蹟,不循軌道。”“敗績”即“不蹟”。古代戰爭以戰車為主,木輪、木軸笨重的戰車除非萬不得已,都要循道而行,而戰敗者倉皇驅車,常有不循軌跡之事。車不循軌跡而行,往往會導致翻車,故引申出翻車之義。如《禮記·檀弓上》:“魯莊公及宋人戰于乘丘。縣憭父御,卜國為右。馬驚,敗績,公隊,佐車授綏。公曰:‘末之,卜也。’。憭父曰:‘他日不敗績而今日敗績,是無勇也。’遂死之。”進一步引申出軍隊潰敗之義。如《左傳·莊公十年》:“齊師敗績。”其中“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正形象地寫出了齊師戰敗(敗績)的情形。按:胡麗珍、黃金貴先生認為:“‘績’與紡織有關。它是古代織麻通稱。《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紡績’常連用,‘紡’指紡絲,‘績’指紡麻。紡絲紡麻的生產活動,是指將動植物纖維通過旋轉、捻合,接續成多股的線縷,故引用為繼續義。《爾雅·釋詁》:‘績,繼也。’古代之“敗績”指失敗之接續,其敗必甚,故是大敗。《書·湯誓》:‘夏師敗績,湯遂從之。’孔傳:‘大崩曰敗績。’”筆者認為,兩位先生的失誤在于不明通假,望文生義。(2)婦是“婦”,還是“放”這個解釋有兩個失誤:首先是沒有交代詞語出處。該詞出自《孟子·離婁下》:“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其次是沒有解釋“淑”字的古義。《漢語大字典》引楊伯峻《孟子譯注》:“淑,借為叔。《說文》:‘叔,取也。’”而為“淑”立義項:通“叔”,取。按:楊伯峻先生引《說文》有誤,《說文》:“叔,拾也。”“取”當為“拾”的引申義。(3)人力來勝天,不敗社會《現漢》在釋文中沒有出現“一定”一詞,但一般人肯定是將“定”理解為“一定”的。其實,“定”在古代有“強大”的意義,“人定勝天”的“定”應作“強大”解。《漢語大字典》“定”字條下有義項:猶“強”。如《史記·伍子胥列傳》:“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宋朝劉過《龍州集·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元朝劉祁《歸潛志》:“人定亦能勝天,天定亦能破人。”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回:“‘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諸君但言天道而廢人事,置三公六卿于何地乎?”《漢語大詞典》收有“人定勝天”和“人強勝天”兩個詞條,但編者仍然將“人定勝天”解釋為“人力可以戰勝自然”,大誤。《逸周書·文傳》:“兵強勝人,人強勝天。”顯然,這里的“強”和《史記·伍子胥列傳》中的“眾”跟“定”意義相同或相近。(4)“四達曰,五達曰,六達曰莊,五達曰之文。”《現漢》沒有解釋“康”和“莊”的古義,現代人讀后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爾雅·釋宮》:“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雖然沒有必要像《爾雅》一樣把“衢”解釋為“通往五個方向的道路”,但是像《現漢》將“衢”解釋為“大路”一樣來解釋“康”和“莊”總是應該的吧。(5)蟲書的使用“雕蟲小技”的字面意義是指雕琢蟲書的技能(詳見《漢語大詞典》“雕蟲篆刻”條)。蟲書,又叫鳥蟲書,是秦代的一種字體,所以用來比喻辭章小技。如果不明“蟲”的古義,那么,就不可能真正透徹地理解“雕蟲小技”的詞義。(6)“粟”為“沙”的含義用大海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相比,從情理上是說不過去的。我們可以說“九牛一毛”(《現漢》:“極大的數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是因為牛身上的毛確實數量極大。但大海里怎么會有很多谷粒呢?《康熙字典》:“沙謂之粟。”原來“粟”在古代確實可以指沙子。大海里的沙子確實數量極大,可謂合情合理。例如《山海經·南山經》:“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郭璞注:“細丹沙如粟也。”顯然,粟米與細丹沙形狀相似,“粟”之“沙”義是比喻引申的結果。郭璞注已經明確地把“粟”解釋為“沙”,但《漢語大字典》以此例為書證,為“粟”所立義項卻是“顆粒如粟狀的東西”,真是莫名其妙。《釋名·釋采帛》:“毣,粟也,其形足足而蓻,視之如粟也。又謂沙毣,亦取蓻蓻如沙也。”(按:沙毣,后作紗毣)《說文》:“蓻,行平易也。”《釋名》認為“毣”受義于“粟”,在于形狀的相似(古音也相近,屋部疊韻),又說“粟”別稱“沙毣”,命名依據就是毣的表面像沙一樣平坦。說二者相似,不但在于個體形狀細小,而且在于總體形狀平坦。(三)詞的文化意義詞既有語言意義,又有文化意義。詞的文化意義,溫端政先生稱之為語義的人文性。他認為:“語義的人文性,首先表現在語義的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語義的人文性,還表現在語義的形成與民族的傳統思想、道德觀念、宗教信仰、民風習俗等有密切聯系”。蘇寶榮先生認為:“詞的文化意義,是指詞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下所獲得的意義。”詞的文化意義,需要聯系特定的文化背景才能解釋清楚。而要真正說明詞語的文化意義,必須進行詞義溯源工作。當然,正如蘇寶榮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并不要求《現代漢語詞典》詳細考證,說明古語、方言的來源,但只要是收錄了的詞語,總還是要點明字面義與詞義的聯系。否則就不必收錄了。”對于包含特定歷史文化的詞語,《現漢》一般均能交代出處或來源,并對字面意義和文化意義分別加以解釋說明。如“而立”、“染指”、“桑梓”、“雞鳴狗盜”、“高山流水”、“守株待兔”、“百步穿楊”等等。但也有不少地方存在失誤。(1)杜默的文化背景《現漢》解釋的是“杜撰”的文化意義,當然也是其常用義。這個意義我們無法從字面上獲得,必須聯系其文化背景。王楙《野客叢書》卷八:“杜默為詩,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為杜撰。”原來,“杜撰”的字面意義是杜默撰寫之詩,大多不合詩律。當然,這個字面意義從古到今都不是一個獨立的義項,《現漢》當然不必加以解釋。但如果《現漢》能補充交代出處,我們理解這個詞語不就容易得多嗎?(2)“泰山北斗”的意義《現漢》解釋的是“泰山北斗”的比喻義,我們固然可以從《現漢》中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川省廣元天立學校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2次月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寧夏寬口井中學石油希望校2024-2025學年初三5月統一考試化學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咸陽市秦嶺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試題英語試題試卷含答案
- 房產交易合同補充協議
-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中考最后沖刺模擬(一)數學試題含解析
- 圓通快遞服務合同
- 裝飾工程公司與供應商合同
- 鐵路合同運輸的市場前景分析
- 醫院食堂承包經營合同書
- 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 課件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 普法課件新編:2024年統計法詳解
- 2024年裝飾公司員工合同范本
- 患者床頭抬高
-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二教學質量檢測歷史答案
- 2021年1月維修電工高級技師模擬試題及答案卷3
- 2024年學校采購員崗位職責(五篇)
- 藥物臨床試驗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 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探究
- 2024年全國統一高考數學試卷(新高考Ⅱ)含答案
- DB65-T 4828-2024 和田玉(子料)鑒定
- 2022-2023學年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中學八年級(下)期中數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