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滅火劑建筑消防安全課件_第1頁
二氧化碳滅火劑建筑消防安全課件_第2頁
二氧化碳滅火劑建筑消防安全課件_第3頁
二氧化碳滅火劑建筑消防安全課件_第4頁
二氧化碳滅火劑建筑消防安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建筑消防概論第一節燃燒特性第二節建筑火災的特點及危害第三節滅火的基本原理及滅火介質第四節建筑消防系統第一章建筑消防概論第一節燃燒特性第二節建筑火災的特點第一節燃燒特性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而發生的放熱反應,通常伴有火焰,發光或發煙的現象稱為燃燒。燃燒的基本特征為:放熱、發光、發煙、伴有火焰等。燃燒機理活化能理論過氧化物理論鏈式反應理論一、燃燒本質第一節燃燒特性可燃物與氧化劑作用而發生的放鏈式反應機理鏈引發鏈傳遞鏈終止現以氫在空氣中的燃燒為例:

鏈引發鏈傳遞鏈終止現以氫在空氣中的燃燒為例:二、燃燒條件無焰燃燒有焰燃燒二、燃燒條件無焰燃燒有焰燃燒燃燒充分條件一定的可燃物濃度不受抑制的鏈式反應一定的點火能量一定的氧氣含量燃燒充分條件一定的可燃物濃度不受抑制的鏈式反應一定的點火能量三、燃燒類型閃燃可燃蒸汽遇火能產生一閃即滅的短促燃燒現象。著火自燃爆炸燃燒由于物質急劇氧化或分解反應產生溫度、壓力增加或兩者同時增加的現象。三、燃燒類型閃燃可燃蒸汽遇火能產生一閃即滅的短促燃燒現象。著名稱閃點/℃名稱閃點/℃名稱閃點/℃汽油50乙苯23.5丙烯腈-5煤油37.8~73.9丁苯30.5戊烯-17.8柴油60~110甲酸丙酯-3丁二烯41原油-6.7~32.2乙酸丙酯13.5氫氰酸-17.5乙醇12.8乙酸乙酯-5二硫化碳-45正丙醇23.5乙酸丁酯17苯乙烯38戊烷<-40乙酸戊酯42乙二醇85己烷-20乙醚-45丙酮-10辛烷16.5丙醛15環己烷6.3苯-14乙酸42.9松節油32甲苯5.5丁酸77環氧丙烷-37注:①閃點低于或等于45℃的液體為易燃液體,閃點大于45℃的稱為可燃液體;

②易燃和可燃液體的閃點高于貯存溫度時,火焰的傳播速度低。表1-1部分易燃物和可燃液體的閃點在消防工作中,以閃點的高低作為評價液體火災危險性的依據。閃點越低的液體,其火災危險性就越大。名稱閃點/℃名稱閃點/℃名稱閃點/℃汽油50乙苯23.5丙烯物質名稱燃點/℃物質名稱燃點/℃石蠟158~195塞璐珞100蠟燭190醋酸纖維320樟腦70滌綸纖維390萘86黏膠纖維235紙張130尼龍6395棉花210~255腈綸355麻絨150聚乙烯341麻150~200有機玻璃260蠶絲250~300聚丙烯270木材250~300聚苯乙烯345~360松木250聚氯乙烯39l表1-2部分常見可燃物質的燃點

一切可燃液體的燃點都高于其閃點。一般規律是,易燃液體的燃點比其閃點高出1~5℃,而且液體的閃點越低,這一差別越小,因此在評定這類液體的火災危險性時,燃點沒有實際意義。燃點對可燃固體和閃點比較高的可燃液體,具有實際意義。物質名稱燃點/℃物質名稱燃點/℃石蠟158~195塞璐珞10物質名稱自燃點/℃物質名稱自燃點/℃汽油415~530二硫化碳112煤油210木材250~350石油約350褐煤250~450氫572木炭350~400己烷248棉纖維530丁烯443聚乙烯520乙炔305聚苯乙烯560苯580有機玻璃440甲醇498鎂520可燃物質的自燃點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主要取決于氧化時所放出的熱量和向外導出的熱量。液體與氣體可燃物(包括受熱時能熔融的固體)的自燃點還受壓力、濃度、含氧量、催化劑等因素的影響;固體可燃物自燃點與固體粉碎顆粒的大小、分解產生的可燃氣體數量及受熱時間長短等因素有關。表1-3部分可燃物質在空氣中的自燃點物質名稱自燃點/℃物質名稱自燃點/℃汽油415~530二硫化物質名稱在空氣中/%在氧氣中/%下限上限下限上限氫氣4.075.04.794.0乙炔2.582.02.893.0甲烷5.015.05.460.0乙烷3.012.453.066.0丙烷2.19.52.355.0乙烯2.7534.03.080.0丙烯2.011.02.153.0氨15.028.013.579.0環丙烷2.410.42.563.O一氧化碳12.574.015.594.0乙醚1.940.02.182.0丁烷1.58.51.849.0二乙烯醚1.727.O1.8585.5表1-4可燃氣體和液體蒸氣的爆炸極限一般而言,初始溫度越高,其分子內能增大,爆炸極限范圍越大;初始壓力升高,其分子距離縮短,爆炸極限范圍變大;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氣體,爆炸極限范圍縮小,特別是爆炸上限受影響更大;混合物中氧含量增大,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點火源的溫度越高,熱表面面積越大,與混合物接觸時間越長,點火源給混合物的能量越大,爆炸極限范圍也越大。物質名稱在空氣中/%在氧氣中/%下限上限下限上限氫氣4.07擴散燃燒混合燃燒蒸發燃燒分解燃燒固態可燃物液態可燃物氣態可燃物四、可燃物的燃燒特點及燃燒產物可燃物的四種燃燒形式擴散燃燒混合燃燒蒸發燃燒分解燃燒四、可燃物的燃燒特點及燃燒產1、可燃氣體的燃燒特點可燃氣體的燃燒不需像固體、液體那樣經過熔化、蒸發過程,其所需熱量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將氣體加熱到燃點,因此可燃氣體容易燃燒,速度也快。2、可燃液體的燃燒特點可燃液體的燃燒實際上是液體蒸氣進行燃燒;因此燃燒與否、燃燒速率等與液體的蒸氣壓、閃點、沸點和蒸發速率等性質有關。

液態烴類燃燒時,通常有橘色火焰并散發濃密的黑色煙云;

醇類燃燒時,通常具有透明的藍色火焰,幾乎不產生煙霧;

某些醚類燃燒時,液體表面伴有明顯的沸騰狀,這類物質的火災難以撲滅。液體火災危險性分類是根據其閃點來劃分等級的,可燃液體的火災危險性分類如表1-5所示?;馂奈kU性分類分級閃點/℃可燃液體舉例甲一級易燃液體<28汽油、苯、甲醇乙二級易燃液體28~60煤油、丁醚丙可燃液體>60柴油、潤滑油表1-5可燃液體的火災危險性分類1、可燃氣體的燃燒特點2、可燃液體的燃燒特點液態烴3、可燃固體的燃燒特點

凡遇火、受熱、撞擊、摩擦或與氧化劑接觸能著火的固體物質,統稱為燃燒固體。固體物質燃燒特點是必須經過受熱、蒸發、熱分解使固體上方可燃氣體的濃度達到燃燒的極限,才能持續不斷地發生燃燒。一級易燃固體燃點低,易于燃燒或爆炸,燃燒速度快,并能釋放出劇毒氣體。紅磷、三硫化四磷、五硫化四磷;二硝基苯及一些含氮量在12.5%的硝化棉閃光粉等二級易燃固體燃燒性能比一級固體差,燃燒速度慢,燃燒毒性小。各種金屬粉末;堿金屬氨基化合物,如氨基化鋰等;硝基化合物,如硝基芳烴;硝化棉制品,如硝化纖維漆布等;萘及其化合物等3、可燃固體的燃燒特點一級易燃固體燃點低,易于燃燒或

表面燃燒蒸氣壓非常小或者難于熱分解的可燃固體不能發生蒸發燃燒或分解燃燒,當氧氣包圍物質的表層時,呈熾熱狀態并發生無焰燃燒。表面燃燒屬于非均相燃燒,現象為表面發紅而無火焰,如木炭、焦炭等的燃燒。

陰燃沒有火焰的緩慢燃燒現象稱為陰燃。一些固體可燃物,如成捆堆放的棉,大堆垛的煤、草、木材等在空氣不流通、加熱溫度較低或含水分較高時會陰燃。隨著陰燃的進行,熱量聚集、溫度升高,此時如有空氣導入可能會轉變為明火燃燒。氣體一氧化碳、氰化氫、二氧化碳、丙烯醛、氯化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熱量放熱反應形成熱氣的對流、輻射可見煙懸浮在大氣中可見的固體和(或)液體顆粒的總稱,其粒徑一般在0.01~10微米燃燒產物表面燃燒蒸氣壓非常小或者難于熱分解的可燃固體不能發生蒸第二節建筑火災的特點及危害一、建筑火災的特點1.火災的定義及分類根據火災分類(GB/T4968-2008)可知,根據可燃物的類型和燃燒特性將火災定義為六個不同的類別。A類火災:是指固體物質火災。B類火災:指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C類火災:是指氣體火災。D類火災:是指金屬火災。E類火災:帶電火災。F類火災:烹飪器具內的烹飪物(如動植物油脂)火災。第二節建筑火災的特點及危害一、建筑火災的特點1.火災的定2.建筑火災的發展和蔓延(1)建筑火災的發展過程火災初起階段室內發生火災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圍可燃物著火燃燒。全面發展階段可燃物燃燒猛烈,燃燒處于穩定期,可燃物的燃燒速度接近定值,火災溫度上升到最高點。熄滅階段室內可燃物的揮發物質不斷減少以,及可燃物數量的減少,火災燃燒速度遞減,溫度逐漸下降。2.建筑火災的發展和蔓延(1)建筑火災的發展過程火災初起階圖1-1室內火災溫度-時間變化曲線(1)建筑火災的發展過程圖1-1室內火災溫度-時間變化曲線(1)建筑火災的發展

(2)建筑火災蔓延火災蔓延方式火焰蔓延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1)火災蔓延方式

(2)建筑火災蔓延火災蔓延方式火焰熱傳導1)火災蔓延方式2)火災蔓延途徑①未設防火分區對于主體為耐火結構的建筑來說,造成水平蔓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筑物內未設水平防火分區,沒有防火墻及相應的防火門、防火窗等形成控制火災的區域空間。②洞口分隔不完善對于耐火建筑來說,火災水平蔓延的另一途徑是洞口處的分隔處理不完善。如戶門為可燃的木質門,火災時被燒穿;普通防火卷簾無水幕保護,導致卷簾被熔化;管道穿孔處未用不可燃材料封堵等等。③火災在吊頂內部空間蔓延

④火災通過樓梯間蔓延

2)火災蔓延途徑①未設防火分區③火災在吊頂內部空間蔓延⑤火災通過電梯井蔓延⑥火災通過其他豎井蔓延通風豎井、管道井、電纜井、垃圾井等。⑦火災通過空調系統管道蔓延第一種方式為通風管道本身起火并向連通的水平和豎向空間(房間、吊頂內部、機房等)蔓延;第二種方式為通風管道吸進火災房間的煙氣,并在遠離火場的其他空間再噴冒出來,后一種方式更加危險。⑧火災由窗口蔓延縱向蔓延和水平蔓延⑤火災通過電梯井蔓延⑥火災通過其他豎井蔓延3.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什么是高層建筑?高層建筑,超過一定高度和層數的多層建筑。在美國,24.6m或7層以上視為高層建筑;在日本,31m或8層及以上視為高層建筑;在英國,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視為高層建筑。

中國自2005年起規定超過10層的住宅建筑和超過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為高層建筑。3.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什么是高層建筑?高層建筑,

高層建筑功能復雜,著火點多高層建筑功能復雜,使用單位多,人員集中,建筑裝飾材料種類繁多,火災安全隱患大。由于智能化程度高,電氣線路復雜,起火幾率很高。

火勢兇猛且蔓延迅速高層建筑內由于功能的需要設置了各種管井,如電梯井、樓梯井、通風井等,發生火災時,這些豎井就象一座座“煙囪”,在強大熱壓力作用下使火焰及煙霧在其中迅速地向上擴散,形成“煙囪效應”。

人員和物質的疏散十分困難

火災撲救工作難度極大高層建筑功能復雜,著火點多二、火災煙氣及其危害國外多次建筑火災的統計表明,火災中85%以上的死亡者是由于煙氣的影響,其中大部分是吸入了煙塵及有毒氣體昏迷后致死的。煙氣的危害性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1.對人體的危害對人的危害生理危害視覺危害心理危害二、火災煙氣及其危害國外多次建筑火災的統計表明,火(1)對生理的危害①一氧化碳中毒(CO)/%對人體的影響程度0.01數小時內對人體影響不大0.051.0h內對人體影響不大0.11.0h后頭痛,不舒服,嘔吐0.5引起劇烈頭暈,經20-30min有死亡危險1.0呼吸數次失去知覺,經1-2min即可能死亡表1-6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對人體的影響程度②二氧化碳對人體的危害

正常情況下,空氣中φ(CO2)為0.03%,而在燃燒旺盛階段火場中心φ(C02)為15%~23%。當φ(CO2)=10%時,就會引起頭暈,以致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失去知覺。當φ(C02)=20%時,人會因控制生命的神經中樞完全麻痹而死亡。(1)對生理的危害①一氧化碳中毒(CO)/%對人體的影響程度③煙氣中毒火災疏散時的有毒氣體允許體積分數見表1-7。種類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02)氯化氫(HCl)光氣(COCl2)氨(NH3)氫化氰(HCN)φ/%0.23.00.10.00250.30.02表1-7疏散時有毒氣體允許體積分數④缺氧φ(O2)/%癥狀21空氣中含氧的正常值20無影響16~12呼吸、脈搏增加,肌肉有規律的運動受到影響12~10覺錯亂,呼吸紊亂,肌肉不舒暢,很快即疲勞10~6嘔吐,神智不清6呼吸停止,數分鐘后死亡⑤窒息火災時人員可能因頭部燒傷或吸入高溫煙氣而使呼吸系統燙傷,導致口腔及喉頭

腫脹,器官受損,呼吸困難,以致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表1-8缺氧對人體的影響程度③煙氣中毒火災疏散時的有毒氣體允許體積分數見表1-7。種(2)對視覺的危害

在著火區域的房間及疏散通道內,充滿了大量的煙氣,煙氣中的某些成分會對眼睛產生強烈的刺激,使辨別疏散通道的視覺能力下降。(3)對心理的危害

濃煙會造成極為緊張的恐怖心理狀態,使人們失去正常的行動能力和判斷能力,導致無法疏散或采取異常行動。(2)對視覺的危害火場的經驗表明,人們在煙中停留1~2min就可能昏倒,4~5min即有死亡的危險。2.對疏散的危害彌漫的煙霧影響視線,使消防隊員很難找到起火點,也不易辨別火勢發展的方向,滅火行動難以有效地開展;煙氣中某些燃燒產物還有造成新的火源和促使火勢發展的危險;不完全燃燒產物可能繼續燃燒,有的還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溫的煙氣會因氣體的熱對流和熱輻射而引燃其他可燃物。

上述情況將會導致火場的擴大,加大撲救工作的難度。3.對撲救的危害火場的經驗表明,人們在煙中停留1~2min就可能昏第三節滅火的基本原理及滅火介質一、滅火的基本原理滅火基本原理冷卻法窒息法隔離法化學抑制法第三節滅火的基本原理及滅火介質一、滅火的基本原理滅火基二、滅火介質可作滅火劑用的物質主要有:水、泡沫、干粉、鹵代烷、二氧化碳、氮氣等。不同的滅火劑,滅火作用不同。應根據不同的燃燒物質,有針對性地使用滅火劑,才能使滅火獲得成功。(一)水冷卻原理窒息原理稀釋原理分離原理乳化原理水的滅火

原理二、滅火介質可作滅火劑用的物質主要有:水、泡沫2.水的應用范圍及注意事項(1)滅火應用中的水流形態(2)適用火災范圍(3)水滅火的注意事項(4)水滅火的禁用范圍①能使水分解,放出氫氣和大量熱量,可引起爆炸的輕金屬,如K、Na、Ca等,不能用水撲救火災。②遇水會生成可燃、可爆、有毒氣體,進而引起燃燒、爆炸或造成滅火人員中毒的物質,如碳化輕金屬(Na2C2,K2C2,CaC2,Al4C3)、氫化堿金屬(KH,NaH)、金屬硅化物(Mg2Si,Fe2Si)、金屬磷化物(Ca3P2)、硼氫類(NaBH4,KBH4)、氯化磷(PCI5,PCI3)及某些金屬粉(Zn,A1,Mg)等,不能用水撲救火災。③處于熔化狀態的鋼、鐵,噴射水可引起爆炸。④熾熱狀態的含碳物不可以用水撲救,否則會引起爆炸或一氧化碳氣體中毒。P14P15P152.水的應用范圍及注意事項(1)滅火應用中的水流形態(2)適

(5)水添加劑對水滅火的影響1)防凍劑

這類物質有碳酸鉀(K2CO3)、氯化鎂(MgCl2)、氯化鈣(CaCl2)、氯化鈉(NaCl)和酒精、乙二醇等。2)防腐劑3)潤濕劑

潤濕劑可使水的表面張力降低,滲透能力增加。這對于撲救纖維類物質的火災尤其是深部陰燃的火災,可提高滅火效率。4)減阻劑

減阻劑是用來減少水在水帶中流動時的壓力損失的添加劑。造成壓力損失的原因有:由于水的黏度所引起的水與水帶(或管道)內壁的摩擦作用;10%由流動中水沿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橫向和渦流所引起的紊流作用。90%P16

(5)水添加劑對水滅火的影響1)防凍劑這類物質(二)泡沫滅火劑泡沫滅火劑是與水混溶,通過化學反應或機械方法產生泡沫進行滅火的藥劑。1.泡沫滅火劑的類別及性能(1)泡沫滅火劑的類別泡沫滅火劑按其基料分為以下3類:1)化學泡沫滅火劑2)蛋白質為基料的泡沫滅火劑。這是以天然蛋白質(骨膠朊、毛角朊—動物的角或蹄、豆餅等)的水解產物為基料制成的泡沫液。3)合成型泡沫滅火劑。合成型泡沫滅火劑是由石油產品為基料制成的泡沫滅火劑。(2)泡沫滅火劑及泡沫的性能泡沫滅火劑的基料和添加劑及產生泡沫的方法決定了泡沫滅火劑質量,以及所產生泡沫的流動性、自封閉性、穩定性、耐液性、抗燃性等性能。(二)泡沫滅火劑1.泡沫滅火劑的類別及性能(1)泡沫滅火劑的2.泡沫滅火原理泡沫的密度為0.001~0.5g/cm3,且具有流動性、粘附性、持久性和抗燒性,可以漂浮或粘附在易燃或可燃液體(或可燃固體——如設備)表面,或充滿某一空間形成一個致密的覆蓋層,產生如下的滅火作用:隔離作用泡沫層將燃燒物的液相與氣相分隔,即阻止可燃物料的蒸發,同時將可燃物與火焰區相分隔,即將燃燒物料與空氣隔開。冷卻作用泡沫本身及從泡沫中析出的混合液—主要是水起冷卻作用。低倍數泡沫的冷卻作用略為明顯。2.泡沫滅火原理隔離作用泡沫層將燃燒物的液相與氣相分隔,即阻3.泡沫滅火劑的應用范圍及注意事項(1)泡沫滅火劑的應用范圍P171)普通蛋白泡沫主要應用于沸點較高的非水溶性易燃和可燃液體的火災,以及一般固體物質的火災。例如,原油、重油、燃料油、木材、紙張、棉麻等,應用場所通常是油罐、油池、汽車修理場、倉庫、碼頭等。2)氟蛋白泡沫除上述火災及場所外,主要用于撲救低沸點易燃液體,特別是大型儲油罐可采用液下噴射泡沫滅火。飛機火災的撲救,首選“輕水”泡沫,其次是氟蛋白泡沫。以蛋白泡沫覆蓋于飛機跑道,可防止因飛機迫降時與跑道摩擦而產生火災。3)抗溶性泡沫主要用于撲救水溶性可燃液體的火災,如醇、醛、酮、酯、醚、有機酸、有機胺的火災以使用聚合型抗溶泡沫為好。4)中、高倍泡沫的主要應用:撲救電器和電子設備火災(應斷電);撲救船艙、巷道、礦井、地下室、汽車庫、圖書檔案庫等的火災;以二氧化碳代替空氣發泡時,可以撲救二硫化碳的火災;液化石油氣等氣體泄漏時,可以用高倍泡沫覆蓋,以防揮發起火爆炸。(2)泡沫的應用注意事項P17、183.泡沫滅火劑的應用范圍及注意事項(1)泡沫滅火劑的應用范圍(三)干粉滅火劑干粉滅火劑是干燥的、易于流動的細微粉末,一般以粉霧的形式滅火。干粉滅火劑一般由某些鹽類作基料,添加少量的添加劑,經粉碎、混合加工而制成。干粉滅火劑多用于物料表面火災的撲救。1.干粉滅火劑的分類和性能(1)干粉滅火劑的分類普通型干粉滅火劑(BC類)多用途干粉(ABC類)金屬火災專用滅火劑(D類)

由于金屬火災的燃燒特性,要求滅火時干粉與金屬燃燒物的表層發生反應或形成熔層,使熾熱的金屬與周圍的空氣隔絕。(2)干粉滅火劑的性能普通干粉(BC)的性能,應符合GB4066-2004;多用途干粉(ABC)的專業標準尚未公布,僅依據暫行標準。(三)干粉滅火劑1.干粉滅火劑的分類和性能2.干粉的滅火原理化學抑制作用多相抑制機理P18均相抑制機理P19燒爆作用某些化合物與火焰接觸時,可以使干粉顆粒爆裂成為多個更小顆粒,使干粉的比表面積劇增,吸附作用增強,從而提高滅火效能。其他作用滅火時干粉的“粉霧”可以減弱火焰對燃燒物料的熱輻射;干粉顆粒的高溫分解,釋放出結晶水或不活潑氣體,可以吸收部分熱量或降低氧氣的濃度,降低燃燒強度。滅火原理2.干粉的滅火原理化學抑制作用多相抑制機理P18均相3.干粉的應用范圍及注意事項(1)干粉的應用范圍

1)普通干粉:撲救易燃及可燃液體(如汽油、煤油、潤滑油、原油等)火災,可燃氣體(液化氣、乙炔等)火災,電氣設備火災;與上述類別相應場所的火災均可使用。

2)多用途干粉:除可與普通干粉作相同應用外,還可應用于一般固體物質的火災(如木材、棉、麻、竹等)撲救。(2)干粉的應用注意事項

1)干粉的貯存P193.干粉的應用范圍及注意事項(1)干粉的應用范圍(2)干粉的2)應用注意事項泡沫干粉多用途氨基鉀鹽普通無氟蛋白○○△×含氟蛋白○○○○合成型○○○○表1-9干粉與泡沫聯用配伍表干粉在使用時會形成粉粒沉積,因此禁止用干粉撲救電子計算機、電話通訊站、高精度機械設備和儀器儀表的火災。干粉的冷卻作用極小,因而應注意防止復燃。尤其是在撲救易燃和可燃液體火災時,“聯用”效果更好?!奥撚谩睍r,先用干粉,后用泡沫。表1-9列舉了各類干粉與泡沫聯用的配伍。2)應用注意事項泡沫干粉多用途氨基鉀鹽普通無氟蛋白○○△×含(四)鹵代烷滅火劑1.鹵代烷滅火劑的分類及性質鹵代烷滅火劑系碳氫化合物中的氫原子被鹵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鹵代烷化合物較多,其中1301和1211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長期貯存物理和化學性質變化極小,且對金屬的腐蝕也極小,在無濕氣的條件下與大多數金屬接觸無腐蝕作用。因此,盛裝1301,1211的容器在充裝之前必須烘干,同時用于充裝的動力氣體(氮氣)不應含水分。鹵代烷滅火劑有一定毒性,在常溫下毒性很小。1211屬化學物質分類標準中5類毒性級,低毒。1301是鹵代烷滅火劑中毒性最低的一種,屬化學物質分類標準中的6級最小毒性級,微毒。1301,1211分解物具有特殊的辛辣味,可給人們發出危險警告,促使人員迅速離開現場和提醒現場人員采取防毒措施。(四)鹵代烷滅火劑1.鹵代烷滅火劑的分類及性質鹵代烷滅火劑2.鹵代烷130l和1211的滅火原理可燃物(R—H)在燃燒過程中產生活性游離基:

(1-15)

(1-16)

(1-17)在燃燒過程中不斷產生游離基OH-和O2-使燃燒不斷地進行。當1301或1211施放到燃燒區,遇火受熱分解出Br-和Cl-:

(1-18)

(1-19)2.鹵代烷130l和1211的滅火原理可燃物(R—H)在燃燒游離基Br-與燃燒物質的氫反應生成HBr:

HBr繼續與游離基OH-反應,生成不燃的水蒸氣,并釋放出Br-游離基:(1-20)

(1-21)

而Br-再與燃燒物質產生的O2-,H+,OH-反應,使燃燒鏈鎖反應中斷,火焰熄滅。P,C1,Br等元素均起滅火作用,其中以Br的滅火效能最大。由于Br與可燃物產生游離基反應極快,而1301和1211在與火焰接觸中又不斷增加,因而1301和1211滅火極為迅速。對于鹵代烷的滅火原理,還有一種解釋則為:向燃燒的物質投加鹵代烷滅火劑,會產生溴原子,因為溴原子比氧原子具有更大的俘獲減速電子的橫切面,溴原子會通過除去氧原子的活化所需電子而抑制燃燒反應,使燃燒受到窒息。游離基Br-與燃燒物質的氫反應生成HBr: (1-20) (五)二氧化碳滅火劑窒息作用一般情況下,當空氣中φ(CO2:空氣)=30%~35%時,絕大多數的燃燒物料的燃燒都將被窒息。為安全起見,二氧化碳實際應用劑量都大于理論計算劑量。冷卻作用

二氧化碳的升華過程對燃燒具有冷卻作用。

液態二氧化碳(在臨界溫度以上為氣態)釋放時由于膨脹作用而吸熱,在噴射口(或噴筒)迅速降溫,可達-78.5℃,(五)二氧化碳滅火劑窒息作用一般情況下,當空氣中φ(CO2:二氧化碳可應用于以下火災:①滅火前可切斷氣源的氣體火災。②液體火災或石蠟、瀝青等可熔化的固體火災。③固體表面火災及棉毛、織物、紙張等部分固體深位火災。④電氣火災。⑤貴重生產設備、儀器儀表、圖書檔案等火災。二氧化碳滅火劑不得用于下列火災:①硝化纖維、火藥等含氧化劑的化學制品火災。②鉀、鈉、鎂、鈦、鋯等活潑金屬火災。③氫化鉀、氫化鈉等金屬氫化物火災。二氧化碳可應用于以下火災:二氧化碳滅火劑不得用于下列火災:(六)其他滅火劑1.幾種鹵代烷滅火劑的替代物表1-10是經《氣體滅火系統——物理性能及系統設計》(1S0/CD/14520)認可的潔凈氣體滅火劑及參數。ISO/CD標準編號

14520-214520-314520-414520-514520-614520-714520-8滅火劑

CF31PC-2-1-8FC-3-1-10PC-5-1-14HCPC混合物AHCPC-124HFC-125分子式

Cr3ICF3CF2CF3C4F10CF2(CF2)4CF3CHClF282%CHCl2CF34.75%ClFCF39.5%C10H163.75%CHClFCF3CF3CHF2化學名稱三氟一碘甲烷全氟丙烷

全氟丁烷全氟已烷一氯二氯甲烷二氧三氟乙烷一氯四氟乙烷一氯四氟乙烷五氟乙烷商品名稱

TriodideFC308FC410PC614NAFS-ⅢFE-241FE-25沸點/℃

-22.5-36.7-2.056-38.3-10.95-48.14蒸氣壓力

P20℃/MPa0.465O.7920.2840.0310.8250.3271.209比容系數K10.11380.117120.0941040.06143251.6830.15750.1826K20.00050.0046740.000344550.00025660.00440.00060.0007最大充裝密度ρo/(Kg·m-3)16801124128015209001140831容器最大工作壓力

Pg50℃/MPa3.553.03.03.04.0/10.01.94.0(六)其他滅火劑表1-10是經《氣體滅火系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