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魯教版地理(江蘇專用)一輪課件地理1選修Ⅰ-1自然地理第二單元第三節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_第1頁
新高考魯教版地理(江蘇專用)一輪課件地理1選修Ⅰ-1自然地理第二單元第三節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_第2頁
新高考魯教版地理(江蘇專用)一輪課件地理1選修Ⅰ-1自然地理第二單元第三節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_第3頁
新高考魯教版地理(江蘇專用)一輪課件地理1選修Ⅰ-1自然地理第二單元第三節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_第4頁
新高考魯教版地理(江蘇專用)一輪課件地理1選修Ⅰ-1自然地理第二單元第三節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必備知識·導學思練一、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1.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關系:2.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3.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1)合理改造能夠趨利避害。(2)不合理活動產生消極破壞作用。二、河流地貌的發育讀外力作用對河谷演變的影響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源頭向下V向下兩岸凹凸兩岸槽沖積—洪積扇河漫灘平原三角洲三、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讀a、b、c、d四個聚落的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河流對聚落形成的作用:提供生產、生活_____和農副產品,方便________________。用水對外聯系和運輸2.河流對聚落規模的影響:破碎大3.河流對聚落分布的影響:(1)平原低地區:聚落一般沿河呈___狀分布。(2)山區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_________向山坡過渡的地帶。線沖積平原關鍵能力·層級突破基礎考點1河流地貌的時空發育過程【研析考題】例題分析河流地貌的發育過程(2020·全國Ⅱ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礦較多,多呈帶狀分布并與斷裂的空間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積物中的金)而得名。如圖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簡述圖示區域河流多沿斷裂分布的原因。(2)說明出露的金礦石轉變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質作用過程?!舅悸贩治觥俊窘馕觥康?1)題,分析可知,圖示區域地處我國西南橫斷山區,斷裂發育顯著,斷裂沿線巖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蝕,在流水侵蝕作用下發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斷裂分布。第(2)題,讀材料“金沙江流域金礦較多,多呈帶狀分布并與斷裂的空間分布一致”可知,河谷出露的巖層中金礦石出露概率較大。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地質作用過程,首先是河流兩岸出露的金礦石,受外力作用巖石風化侵蝕破碎,礦石掉入到比降大的金沙江,隨急流搬運,磨蝕礦石,使礦石進一步破碎;隨后河流流速減小,搬運能力減弱,河水攜帶的金在河床不斷沉積,逐漸累積而形成沙金。答案:(1)斷裂沿線巖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蝕,發育成河流。(2)金沙江及其支流兩岸出露的金礦石,在外力作用下風化,或崩塌、破碎,隨流水進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運能力強,磨蝕礦石,使礦石進一步破碎。當河流流速減小時,河水攜帶的金在河床不斷沉積、富集,形成沙金?!緜溥x例題】(2018·全國卷Ⅰ)如圖示意某條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流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粒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此完成(1)~(3)題。(1)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 (

)0123(2)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 (

)3形成時期 2形成時期1形成時期 0形成時期(3)推測該河流所在區域地殼經歷了 (

)A.持續下降 B.持續抬升C.間歇性下降 D.間歇性抬升【思路分析】【解析】(1)選A,(2)選A,(3)選D。第(1)題,據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由于當前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故T3、T2、T1階地由于位置較高,則不再受河流侵蝕、堆積作用影響,故面積不會擴大。而T0階地由于受洪水期河流侵蝕和堆積作用,會有泥沙沉積,因此面積會增大。第(2)題,階地的形成是受流水侵蝕,而階地上面礫石的堆積,則是洪水帶來的沉積物,河流流速越大,攜帶泥沙的能力就越強,根據四級階地上沉積的礫石的平均粒徑T3>T0>T2>T1,可推斷T3形成時期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攜帶泥沙的能力最強。第(3)題,圖中階地的形成經歷兩個過程,前期是河流侵蝕作用,形成平坦面,洪水期河流帶來礫石在此堆積;后期由于地殼抬升,使已經形成的階地向上移動。據圖可知,四個階地的高度位置不同,呈階梯狀,且每個階梯上有一些礫石沉積,故該地地殼的抬升是間歇性的,在每個間隙形成沉積。【關聯知識】關聯1河流侵蝕地貌的發育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蝕地貌,它是由溝谷發育而成的。其形成過程如圖所示:關聯2河流堆積地貌的形成【知識拓展】河流侵蝕岸(陡坡岸)與堆積岸(緩坡岸)的判別方法(1)河流直道段,根據南、北半球判別侵蝕岸與堆積岸: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蝕嚴重,為侵蝕岸,坡度陡;左岸為堆積岸,坡度緩。南半球反之。(2)河流彎道段,根據“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判別侵蝕岸與堆積岸:河流流經彎道時,表層水流趨向凹岸,沖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壓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流,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凹岸發生侵蝕,凸岸發生堆積。如圖所示:(3)根據聚落和港口分布,判別侵蝕岸和堆積岸:堆積岸泥沙堆積,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為農業用地和聚落用地;侵蝕岸河道較深且少泥沙淤積,可以筑港,據此可反推侵蝕岸和堆積岸的分布。【對點訓練】如圖示意某河谷斷面經歷的一次洪水過程。讀圖,回答1、2題。1.該河谷 (

)A.巖層①比巖層②形成年代早B.巖層②比巖層①易受侵蝕C.是斷層上發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適宜修建水庫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時,河流搬運作用減弱B.水位下降時,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時,河流堆積作用增強D.河流侵蝕作用使河床加寬變深【解析】1選A,2選D。第1題,巖層①和巖層②分別為頁巖和石灰巖,均為沉積巖,分布上巖層②在巖層①上部,因此巖層①形成的年代早于②。河谷兩岸相同巖層的高度錯動位移,是斷層的結果,斷層構造多裂隙,修建水庫容易滲水,產生水庫塌陷、地震等災害。從巖層①和巖層②的剖面看,巖層①缺失更嚴重,說明巖層①更容易被侵蝕。第2題,三個時期河床底部沉積物的變化說明,水位上升時期底部沉積物減少,河流搬運作用增強,同時含沙量增大。由于搬運,河床底部沉積物減少、水位加深,河流含沙量增大,導致側蝕作用加強,河床變寬。

(2020·廣東聯考)讀“中國抗戰生命線”滇緬公路車隊夜行“二十四道拐”景觀圖和黃河上游支流澤曲部分河段及牛軛湖景觀圖。據此回答3、4題。3.同為彎曲形狀的公路和河道,其形成和分布的原因差異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公路和河曲分布的地勢高,地形坡度大B.公路和河曲的彎曲都受地轉偏向力影響C.河曲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河段D.公路彎曲只分布在高原山地地區4.牛軛湖形成的條件是 (

)①洪水期河流流速增大 ②河床坡度增大③河流彎曲度變大 ④河流有枯水期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3選C,4選B。第3題,彎曲形狀的公路多分布在地勢高、地形坡度大的地區,當然沿海海岸彎曲大的地方和平原地區受其他地物的影響也會分布彎曲形狀的公路;河曲主要分布在平坦的地方。公路的彎曲受地形影響大,但不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第4題,地形平坦地區河流擺動形成彎曲,當河流彎曲度特別大時,拐彎處水流不暢,流速減慢,泥沙易淤塞河道,河床坡度減小。如果遇到洪水期,河流水量較大,流速增大,河流很可能會裁彎取直,按直線路線流動。原本彎曲的河道因為泥沙淤塞、水位下降,逐漸與主河道分離,成為遺留在原河流岸邊的一個彎曲積水的湖泊,稱為牛軛湖?!炯庸逃柧殹奎S土溝谷特征點是對黃土溝谷的發育以及溝谷形態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點位,黃土溝谷特征點的基本類型(見圖)。徑流源點(也稱溝谷源點)是產生徑流過程的起點,即形態上溝谷的起始點;溝谷節點是在溝谷體系中,溝谷之間在空間上形成的交匯點;裂點是溯源侵蝕作用下溝道坡度突變的部位;溝谷中點是某個溝谷段的幾何中點;局部侵蝕基準點(也稱流域出口點)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個水系的發育。為了治理流域內的水土流失,黃土高原地區逐步推廣建設淤地壩(指在水土流失地區各級溝道中,以攔泥淤地為目的而修建的壩工建筑物,其攔泥淤成的地叫壩地)。據此,回答1~3題。1.河流下蝕作用最強的點是 (

)A.徑流源點 B.溝谷節點C.局部侵蝕基準點 D.裂點2.關于圖示區域地貌特點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山地眾多——地殼隆起 B.平原廣布——流水沉積C.溝壑縱橫——流水侵蝕 D.丘陵連綿——風力沉積3.淤地壩最適宜建在 (

)A.徑流源點 B.溝谷節點C.局部侵蝕基準點 D.裂點【解析】1選D,2選C,3選C。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徑流源點是產生徑流過程的起點,河流的侵蝕作用弱;溝谷節點是在溝谷體系中,溝谷之間在空間上形成的交匯點,以沉積作用為主;局部侵蝕基準點為流域的出水口,侵蝕作用弱;裂點是溯源侵蝕作用下溝道坡度突變的部位,河流的下蝕作用強,即侵蝕作用強。第2題,圖示區域是黃土高原,地形以高原為主,在流水侵蝕的作用下,地表支離破碎、千溝萬壑。第3題,淤地壩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區各級溝道中,以攔泥淤地為目的而修建的壩工建筑物?;A考點2河流地貌對聚落分布的影響【研析考題】例題分析聚落建設與防治水文災害的關系(2017·海南高考)位于嶺南山地的某縣90%以上土地不適宜耕種和聚落建設,主要集鎮位于較大的山間谷地。集鎮住宅多為三層,其二層和三層也開有外門,如圖所示。盡管水淹頻率很高,但這些集鎮住宅“淹而不沒,災而無難”。據此,完成(1)~(3)題。(1)在農業社會,制約該縣聚落規模的主要條件是 (

)A.谷地面積 B.河流水量C.林木產量 D.風俗習慣(2)這些集鎮住宅二層和三層都開外門,主要是為了 (

)A.通風 B.避災 C.采光 D.美觀(3)這些集鎮遭遇的洪水特點是 (

)①礫石多 ②退水快 ③歷時長 ④流速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思路分析】【解析】(1)選A,(2)選B,(3)選C。第(1)題,根據題干提示,該縣90%以上土地不適宜耕種和聚落建設,主要集鎮位于較大的山間谷地,所以谷地面積是制約該縣聚落規模的主要條件。第(2)題,該縣集鎮位于較大的山間谷地,水淹頻率很高,所以集鎮住宅二層和三層都開外門,可以在一、二層被洪水淹沒時,方便人們避險和出行,所以這些集鎮住宅能夠“淹而不沒,災而無難”。第(3)題,根據材料提示,這些集鎮住宅“淹而不沒,災而無難”,說明集鎮遭遇的洪水破壞力較弱,由該鎮位于較大的山間谷地,可知洪水來時流速緩,帶來的礫石少,洪水退水快,歷時短?!娟P聯知識】關聯1河流地貌與聚落分布一般情況下,不同地形區,河流地貌類型不同,對聚落形態、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響不同。具體如下:關聯2地形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知識拓展】聚落合理選址的判斷技巧(1)根據地形判斷。聚落應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區。(2)根據水源判斷。聚落應布局在水源豐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區。(3)根據交通判斷。聚落布局應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鐵路通過的地區。(4)根據災害判斷。聚落布局應避免災害的影響,應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影響不到的地區?!緦c訓練】1.如圖為我國某地沿北緯38.5°所作的地質構造、地貌剖面圖,圖中一般地勢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圖中城市歷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該王朝一般會選擇在土層深厚、地下水水位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圖中較為理想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選B。由題干可知,該王朝一般會選擇在土層深厚、地下水位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圖中②處土層較厚,且地勢較高,是最理想的場所。讀我國某歷史遺址分布示意圖,回答2、3題。2.宮室遺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 ②河流左岸③被堆積的河岸 ④被侵蝕的河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觀測水情 ②利于取水灌溉③土壤肥沃,適宜農業發展 ④礦產資源豐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解析】2選D,3選B。第2題,讀圖可知,順水流方向站立,宮室遺址分布在人的右手邊,即在河流的右岸。宮室遺址位于凸向河道的河岸一側,該河岸泥沙易沉積。第3題,古村落沿河谷分布,主要是因為河谷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農耕,便于取水。4.(2020·日照模擬)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潟湖是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而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圖斯湖為一潟湖,與大西洋僅隔一條泥沙堆積形成的沙壩,湖水最大深度僅5m,湖泊南端有寬約1.6km的水道連通大西洋,辟有人工航道,7000t的海輪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如圖示意帕圖斯湖位置。(1)說明帕圖斯湖東側沙壩的形成過程。(2)推測受沙壩影響,帕圖斯湖湖水鹽度變化趨勢,并分析原因。(3)評價沙壩的形成對阿雷格里港航運的影響。【解析】第(1)題,沙壩為海浪堆積作用形成,形成過程可結合圖來回答。從圖中可看出,帕圖斯湖的西北部有河流流入,河流會帶來豐富的泥沙。泥沙受海浪、潮汐的頂托沿平行于海岸的方向堆積。巴西東海岸受向南的巴西暖流影響,沙壩向西南方向延伸,逐漸形成高出海平面的狹長沙壩。第(2)題,影響湖泊鹽度的因素可從河流徑流和海水兩方面來回答。受海水影響大,鹽度增加。受河水影響大,鹽度降低。隨著沙壩延長,湖泊封閉性增強,潟湖與大西洋聯通水道逐漸變窄,大西洋海水進入湖泊受阻,進水量逐漸減少,海水對湖泊鹽度影響減弱,流入潟湖的河水不斷稀釋海水,使得湖水鹽度不斷降低。第(3)題,評價類試題應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分析。港口的區位要求主要為港闊水深,風浪小。沙壩有利于阻擋海上風浪,使潟湖成為天然避風港,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為有利影響。但河流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潟湖淤積,航道變淺,船舶通航噸位降低;隨著沙壩的延伸,出??谧冞h,增加通行時間與成本,是不利影響。答案:(1)雅庫伊河等河流帶來豐富泥沙,泥沙受海浪、潮汐的頂托沿平行于海岸的方向堆積,受巴西暖流的影響沙壩向西南方向延伸,逐漸形成高出海平面的狹長沙壩。(2)鹽度不斷降低。原因:隨著沙壩延長,湖泊封閉性增強,(潟湖與大西洋聯通水道逐漸變窄),大西洋海水進入湖泊受阻,進水量逐漸減少,流入潟湖的河水不斷稀釋海水,使得湖水鹽度不斷降低。(3)有利影響:沙壩阻擋海上風浪,使潟湖成為天然避風港,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不利影響:河流帶來的泥沙不斷在潟湖淤積,航道變淺,船舶通航噸位降低;隨著沙壩的延伸,出??谧冞h,增加通行時間與成本。綜合考點3運用綜合思維,探究沖淤平衡【研析考題】例1沖淤平衡的原理分析(2019·全國卷I)黃河小北干流是指黃河禹門口至潼關河段。全長132.5km。該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匯入,河道擺動頻繁,沖淤變化劇烈。為典型的堆積性游蕩河道。如圖為黃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1)黃河小北干流為堆積性游蕩河道,是因為該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節變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節變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節變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節變化大(2)黃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擺動范圍較小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匯入③沿岸地貌 ④兩岸巖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導致黃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劇增,擺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積增強 D.侵蝕加強,河床加深【思路分析】【解析】(1)選D,(2)選C,(3)選C。第(1)題,黃河小北干流流經黃土高原地形區,黃土土質疏松,溫帶季風區,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降水季節變率大,水土流失嚴重,故該河段河流含沙量大,流量的季節變化大。第(2)題,河道擺動主要是“沖淤”的結果,圖中中段幾乎無支流注入,聯系區域地理知識,該處位于呂梁山南部,地勢高,落差大,流速較快,峽谷地貌加上巖性堅硬,河道難以向兩側擺動。第(3)題,渭河地處黃河小北干流的南段,由于其流量及含沙量均較大,當它處于主汛期時,入黃河水量較大,泥沙淤積較多,注入黃河后將會導致來自小北干流上中段水流受阻,下水不暢,導致水位上升,流速變慢導致泥沙淤積增強,侵蝕作用減弱;渭河地處黃河小北干流的南段,對黃河小北干流的水量、含沙量沒有較大影響。例2人類活動對沖淤平衡的影響(2016·全國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東部,下游河床受徑流與潮汐共同影響:枯水期,以潮流帶來的泥沙淤積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徑流沖刷河床。下圖示意該河下游某地1962年兩個時期河床斷面形態,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時期的斷面。1964年在該河上游建成水庫;2000年,在該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閘。據此完成(1)、(2)題。(1)河床斷面形態從甲至乙的變化過程發生在 (

)月 月月 月(2)在該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閘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斷潮流泥沙補給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沖淤能力 D.攔截河流入海泥沙【思路分析】【解析】(1)選D,(2)選A。第(1)題,由材料可知,甲時河床最低,侵蝕為主,應該為當地汛期;乙時河床抬高,為枯水期,淤積為主;由甲到乙,應該是由汛期結束進入到枯水期的過程。結合該地位于我國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結束開始進入枯水期,外力作用由侵蝕轉為淤積。第(2)題,大型水閘修建在河口,可以攔截枯水期的潮流,切斷潮流泥沙補給,防止泥沙的沉積;河口位置的水閘,對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會起到減緩作用;水閘攔截潮流,會減弱沖淤作用;在河口攔截河流的入海泥沙,會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積,但不是該工程的主要作用?!娟P聯原理】關聯1抓原理——沖淤平衡原理(1)沖刷原理:當上游來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攜沙能力時,產生沖刷,河床下降。(2)淤積原理:當上游來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攜沙能力時,產生淤積,河床升高。(3)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蝕與堆積往往是“你強我弱”,交替進行;流量大時(汛期),以侵蝕為主;流量小時(枯水期),以堆積為主。關聯2析應用——沖淤平衡原理的應用(1)應用:沖淤平衡原理可用于分析流水侵蝕地貌、流水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是沙量平衡的基礎。(2)案例:沖淤變化。①河床演變。河道輸沙不平衡是河床演變的根本原因。沖淤作用導致流程方向上河床高程的變化稱縱向變形,影響河床的深淺;與水流垂直的水平方向的變形,則稱橫向變形,影響河床的寬度變化及河流在平面上的擺動。溯源侵蝕使河床變長,下蝕使河床變深,側蝕使河床變寬;堆積使河床變淺變窄。②河口河床。受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響,二者的強弱“此消彼長”;汛期,上游下泄的徑流沖刷河床;枯水期,以潮流、海浪(頂托)帶來的泥沙淤積為主;同時也引起了海岸線的進退變化。③河口海底。汛期,流水作用強,流入海底泥沙多,海底以淤積為主;枯水期,流水作用弱,流入海底泥沙少,海底以侵蝕為主。【構建模型】【對點訓練】

(2020·德州模擬)四川盆地在地質歷史時期曾經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大約在兩億多年前,強烈的地殼運動使其演變為古內陸湖,稱為“巴蜀湖”。大約二三百萬年前,古長江襲奪巴蜀湖水系東側支流,四川盆地從此由內流盆地轉為了外流盆地。古長江進而向西南繼續襲奪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為長江正源。據此,完成1、2題。1.古長江襲奪巴蜀湖水系東側支流必須滿足的條件是 (

)A.流向相同且距離近B.支流多且侵蝕時間長C.流速快向下侵蝕強烈D.古巴蜀湖水位低于古長江2.河流襲奪后,長江河流特征的變化有 (

)A.落差變小,流速減緩B.支流增多加長C.上游流量增大,含沙量增大D.下游河道拓寬抬高【解析】1選C,2選D。第1題,流速快向下侵蝕強烈不僅加深河床或溝床,而且使受沖刷的部位隨著物質的剝蝕分離向上游源頭后退,地表徑流使侵蝕溝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最終襲奪巴蜀湖水系東側支流;流向相同不易被襲奪;支流多且侵蝕時間長、古巴蜀湖水位低于古長江的影響較小。第2題,河流襲奪后長江連接了上游的河流,河流落差變大,干流加長;河流流域面積增大,故上游流量增大;河流含沙量不一定增大;下游河流攜帶泥沙量增多,故泥沙淤積增加,河道拓寬抬高。

(2020·莆田模擬)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因自身某些要素的改變而相應變化。如圖是某河流中游連續三個河段(河段長約50km)測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寬度在過去10萬年間的變化圖,箭頭表示變化方向。據此,完成3、4題。3.三個測點從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4.乙河段河床特征變化的原因是 (

)A.洪水泛濫導致河床變寬B.流水向下侵蝕導致河床變高C.向源頭侵蝕導致河段變淺D.流水沉積導致河床變高【解析】3選C,4選D。第3題,河床的深度受到河流下蝕和沉積作用的影響,下蝕作用為主的區域,河床越來越深,海拔越來越低,沉積為主的河床越來越高。丙地河床呈現持續下降趨勢,證明下蝕嚴重,處于上游;乙地河床持續上升,沉積為主,位于下游;甲地變化較小,以向河流兩岸侵蝕為主,位于中游。第4題,乙地位于河流下游,且圖示兩個時期比較,乙河段河床海拔升高,寬度變寬,則可能是流水沉積作用,導致河床變高?!炯庸逃柧殹?2020·福建聯考)遼河三角洲由遼河、大遼河、大凌河等河流攜帶的泥沙沉積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來,遼河三角洲經歷了河道(湖沼)—濱海(河口灣)—淺?!侵薜某练e演化過程。讀“遼河三角洲區域圖”(如圖),完成1~3題。1.在河道(湖沼)至淺海的沉積演變階段,該區域海岸線的整體變化過程是(

)A.先向北后向南移 B.先向南后向北移C.向北移 D.向南移2.遼河三角洲發育時期,導致海退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平面上升 ②泥沙沉積速度加快③海平面下降 ④地殼變動頻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最大海侵時,關于河流的推斷合理的是 (

)A.入海河流數量最多 B.河流的流量最大C.河流的含沙量最大 D.河流流程達最長【解析】1選C,2選B,3選A。第1題,河道(湖沼)至淺海的沉積演變階段,該區域經歷了河道(湖沼)—濱海(河口灣)—淺海的過程,說明海岸線不斷后退,結合圖中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最大海侵范圍可以看出,海岸線整體向北移。第2題,海平面上升,不會出現海退;泥沙沉積速度加快,出現海退;海平面下降,出現海退;地殼變動頻繁會導致海岸的不規律波動變化。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最大海侵時,入海河流數量最多;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流程縮短,河流的流量不是最大,河流的含沙量也不是最大。新動向·新情境·新預測【命題新素材】沙洲(又稱江心洲)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積而成的,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態影響明顯。如圖為長江下游南京至鎮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員為研究泥沙沉積狀況而鉆孔的采樣點。【關鍵詞句】泥沙沉積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態影響明顯、泥沙沉積狀況【命題導向】河流地貌的發育過程、泥沙沉積物顆粒大小與流速的關系?!靖呖夹旅}】【命題示例】(1)分析圖示長江河段形成眾多江心洲的原因。(2)闡釋河流中泥沙沉積物顆粒大小與流速的關系,并說明形成采樣點A、B、C三處沉積物顆粒差異的原因。給材料我命題——學以致用【我的命題】(3)(選擇題或綜合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該河段流經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坦,河水流速緩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