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四專題《赤壁賦》-蘇教版必修1課件_第1頁
高中語文-第四專題《赤壁賦》-蘇教版必修1課件_第2頁
高中語文-第四專題《赤壁賦》-蘇教版必修1課件_第3頁
高中語文-第四專題《赤壁賦》-蘇教版必修1課件_第4頁
高中語文-第四專題《赤壁賦》-蘇教版必修1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赤壁賦“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余秋雨《蘇東坡突圍》《念奴嬌?赤壁懷古》歌曲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以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膾炙人口的詩篇皆出自蘇軾之筆。

蘇軾(1037-1101)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蘇軾問余平生功業,身如不系之舟。心似已灰之木,蘇軾(1037-1101),字子瞻(瞻:往上或前看。軾:古代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其父蘇洵,蘇軾為長子,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文藝全才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石鐘山記》《喜雨亭記》《前赤壁賦》《后赤壁賦》

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絕》

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為豪放詞的創始人

《江城子》《水調歌頭》《定風波》《念奴嬌》《卜算子》

書法上為宋初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襄)

繪畫上“朱竹”別具一格;文學理論上提出寫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藝觀。思想

蘇軾在儒學體系的基礎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學結合起來,各家思想對他幾乎都有吸引力。他早年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積習。佛老思想一方面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背后,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主義又有嚴重的逃避現實的消極作用。這種人生思想和生活態度,在他的創作中都有明顯的反映。蘇軾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張改革但不贊成王安石變法,因而既與變法派發生矛盾,又同維持現狀的保守派政見不和。再加上蘇軾為人表里澄澈,講究風節操守,這就使他既不見容于新黨,又不得志于舊黨。然而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閱歷,擴大視野,使他在文學上獲得很大的成功。元豐三年(1079年),蘇軾因作詩諷刺王安石新法(“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出獄后,被貶黃州團練副使。為排遣內心郁悶,他泛舟赤壁,先后寫下了前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寫作背景解題:赤壁:見課本賦:一種富有文采韻節,散文與詩歌結合,可以詠物寫志抒情的文體。有古賦,俳賦,律賦,文賦。東坡赤壁東坡赤壁位于古城黃州的西北邊。因為有巖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顏色呈赭紅色,所以稱之為赤壁,因為形狀有些像鼻子,人們就稱它為赤鼾磯。赤壁素有“風景如畫”之美譽。

以前通常認為此地并非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的戰場,認為赤壁古戰場位於湖北南部蒲圻縣境。但近年有資料考證,著名的三國赤壁之戰就是在此地發生,三國時,曹操率2O萬大軍一路南下,連戰皆捷,後與孫權、劉備的吳蜀聯軍遭遇於赤壁。諸葛孔明借東風,火攻曹軍船艦,火勢一發不可收拾,

宋神宗元年,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謫到黃州已經兩年了。“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水中的鮮魚,山間的新筍,江城的一切風物,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了莫大的慰藉。這時,他曾站在江邊的赤壁上,眺望如畫江山,唱出“大江東去”的豪放歌聲。他還在七月十六日一個幽靜的夜晚,駕舟暢游于赤壁之下的長江水面,寫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賦》。

赤壁風景圖赤壁夜游圖朗誦全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聽出節奏,聽教師對文章感情變化的處理。《赤壁賦》朗誦讀準字音,讀出感情1.壬戌()10.釃()酒2.桂棹()11.橫槊()3.余音裊裊(

)12.漁樵()4.幽壑(

)13.扁()舟5.嫠()婦14.匏()樽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繆()16.無盡藏()8.舳艫()千里 17.狼籍()9.旌()旗18.枕藉()

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再讀品味

詞語解釋指舊歷每月十六日。望:指陰歷每月十五屬通“囑”,勸請。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馮通“憑”。虛:太虛,天空。馮虛:凌空。意動用法。以······為伴侶/朋友。憂愁的樣子。嚴肅的端坐。

使動用法,使······起舞/哭泣。既望:舉酒屬客:漁樵:馮虛御風:侶魚蝦而友麋鹿:愀然:正襟危坐: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檢查預習寫出通假字的本字:2.說一說加點詞的活用:3.說一說下邊兩句是什么句式: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而今安在哉?舉酒屬客馮虛御風

?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侶魚蝦而友麇鹿

?

?本文押韻比較自由,只有個別散句不押韻。請同學們在文中標出押韻字并體會換韻情況。參考答案:第一段 間天然仙 第四段 往長第二段 槳光方 瞬盡 慕訴縷婦 主取第三段 稀飛詩 月色竭適 昌蒼郎 第五段 東空雄 酌藉白 鹿屬粟 窮終風1.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2.凌萬頃之茫然。()3.渺渺兮予懷()4.西望夏口,東望武昌。()5.侶魚蝦而友麋鹿()6.正襟危坐()7.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8.方其破荊州()9.夫水,智者樂也。()10.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現象狀語后置定語后置倒裝句名作狀意動用法使動用法使動用法使動用法判斷句被動句第一步:讀1.文章大致寫了什么內容?2.客與蘇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3.全文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文章可以分為幾部分?夜游赤壁,抒發對人生的感慨。客-悲觀蘇子-樂觀第一部分(1)月下泛舟樂第二部分(2--3)吊古傷今悲第三部分(4--5)闡述哲理樂問題二:“情隨景生,景隨情變”,隨著情感的發展,描寫對象又是如何變化的呢?提示:清風明月飄然仙境洞簫嗚然泣訴悲情懷古傷己寄予悲風理至釋然主客自樂第二步:講解、分析第一段:夜游畫境處理方法:品讀法第二段:觸景生情,由樂而悲處理方法:尋點法第三段:懷古傷時處理方法:歸納法(一)特殊句式1.賓語前置句何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2.被動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介賓短語后置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二)詞的活用1.名詞作狀語烏鵲南飛西望夏口,東望武昌2.名詞作一般動詞順流而東也3.名詞的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下江陵(三)一詞多義固固一世之雄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國不以山溪之險江山險固,沃野千里本來頑固使······鞏固

堅固(三)一詞多義之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之”,助詞,“的”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取消句子獨立性代詞,這樣的知識點歸納綱要一、句式(判斷、被動、介賓后置、賓語前置)

二、活用(名詞作動、名詞作狀、使動用法、

意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屬、固、得、雖、既)

四、通假字(屬痛“囑”馮通“憑”繚通“繚”)第四段:說理明事處理方法:譯文法翻譯下列句子:1.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譯文:

若是從它們變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發生了變化;若從不變的一面看,萬物同我們一樣是永存的,又何必羨慕它們呢?2.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譯文:

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人,如果不是為我所有,即使是一絲一毫也不要求取。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

勞心悄兮。和諧、淡雅示例:

夏末秋初七月十六那個涼爽的夜晚,蘇軾與朋友蕩槳赤壁江面。清風習習,水面泛起國細的波紋。東坡一邊向客人敬酒,一邊吟唱起《詩經·陳風》中妹子首優美的高雅的《月出》:月亮出來明皎皎呀,佳人容顏多俊俏呀!身材苗條惹人愛呀,相思纏心好煩惱呀!吟罷,樂坡笑了,客出笑了。似乎受到感召,一會兒,月亮從東山頂端露出臉龐,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間。一時間,清風與明月交織,露珠與水光輝映。蘇子與客駕一葉扁舟,飄浮在遼闊蒼茫的大江之上,仿佛騰云駕霧,在空中迎風皋翱翔,卻不知飛往何處,又仿佛離開了凡俗的塵世,進入了云遮霧繞的道教仙境······分析作者感情變化蘇子的闡述哲理和前面的寫景抒情有什么聯系?1.議論時扣緊了水與月來闡發

2.處處照應了客的話寫景抒情是哲理的基礎,哲理是寫景抒情的升華線索:

感情

景有機

情融合

感性的樂

體悟

思考

理性的樂水月流光哀樂相生物我無盡悲望美人兮天一方—知音難得孟德的盛衰浮沉—世事無常寄蜉蝣于天地,滄海與一粟——人的渺小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生短暫蘇子是怎樣開導客人,使其由悲轉喜的?

水,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月,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變,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變,物與我皆無盡。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蘇子開導變與不變取與不取不必哀不必羨如何看待作者由樂而悲,由悲而喜的心理歷程?樂悲喜否定否定超越感情變化過程:樂悲喜景情理景、情、理融于一體結構交代時、地、人、事夜游美景泛舟樂趣描寫風、水、月、露舉酒、誦詩、縱舟、登仙敘事、寫景、抒情閱讀下面兩首詞,說一說它所流露出來的感情與有何不同。延伸閱讀西江月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元豐三年八月(作者于元豐三年二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黃州詩詞之一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元豐五年十二月蘇軾黃州詩詞之二參考答案《西江月》上闋抒發世事無常、流年易逝的感慨,下闋表現黃州生活的冷清寂寞和對親人的思念。《卜算子》托物言志,借一只“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鴻表達自己孤標傲世,絕不向世俗屈服妥協的高潔情懷。如果說《西江月》流露出的是孤寂,《卜算子》則在孤寂以外另有一種孤芳自賞;如果說《西江月》是渴望走向別人,《卜算子》則是決絕地抽身而去,遺世獨立。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面對宇宙和歷史時都感到短暫悲哀,1.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2.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3.許渾: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4.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5.楊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思考: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和人生態度?1:呼應開頭,如“舟中”呼應“泛舟”;“東方之既白”呼

應“月出東山”。結構渾然一體。

2:最后寫“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