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古詩選課件_第1頁
第七課古詩選課件_第2頁
第七課古詩選課件_第3頁
第七課古詩選課件_第4頁
第七課古詩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生年不滿百佚名(二)飲酒之五陶淵明

第七課古詩選(一)生年不滿百佚名第七課古詩選1目次 生年不滿百 一、題解 二、作者 三、文學探究 四、補充資料 五、課文賞析 六、文章結構表 七、語文萬花筒八、寫作指引九、問題與討論十、牛刀小試十一、好站連結 飲酒之五 一、題解 二、作者介紹 三、文學探究 四、補充資料 五、課文賞析 六、文章結構表 七、語文萬花筒目次 生年不滿百 2生年不滿百出處:古詩十九首中第十五首詩名緣由:原詩無題,後人以各詩首句為題選文版本:《昭明文選》李善注(藝文印書館)一、題解生年不滿百出處:古詩十九首中第十五首一、題解3南朝梁蕭統編。蕭統,梁武帝長子,自幼聰睿,生性至孝,英年早逝,諡號昭明,後人因此稱他所編的文選為《昭明文選》。共三十卷,收錄先秦至梁初的重要作品,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目前所選多為唐李善所注之版本。李善是唐高宗時一位淵博的學者,他注釋《昭明文選》,用力至勤,引書近一千七百種,前後數易其稿,是現存最早的、影響最大的《昭明文選》注本。◎小叮嚀:中國現存最早詩歌總集—《詩經》中國現存最早詩文總集—《昭明文選》《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編。蕭統,梁武帝長子,自幼聰睿,生性至孝,英年4寫作背景:

東漢末期,外戚宦官擅權,政治腐敗,社會動盪不安,大批文人流離失所。本詩的作者,可能也是一位失意的文人,他歷經許多挫折,在無法建立功業以揚名的情況下,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生活的態度,因而寫了這首詩。

題意:

原詩無題,後人以各詩首句為題。生年不滿百,意思是說人生的壽命不滿一百歲。作者有感於人的生命短暫,卻經常要承擔眾多的憂愁,於是提出把握時光,為樂當及時的主張。寫作背景:5作者問題:古詩眇邈,人世難詳創作年代:建安之前、東漢末期主要內容:感時言愁、離別相思二、古詩十九首作者作者問題:古詩眇邈,人世難詳二、古詩十九首作者6〈古詩十九首〉的作者,歷來眾說紛紜。最早收錄在《昭明文選》中,因為作者姓名失傳,寫作年代無法確定,所以昭明太子總題為「古詩」。鍾嶸《詩品》說:「古詩眇邈(音ㄇㄧㄠˇㄇㄧㄠˇ,久遠)人世難詳」,亦云無法知道其作者。徐陵《玉臺新詠》中,將十九首中的八首題為「枚乘雜詩」,後來甚至有人認為全是枚乘所作。其實無論認為全部或部分是枚乘作品,都是不可信的。至於另有人指出某些詩的作者,可能是傅毅、張衡、蔡邕、曹植、王粲的說法,也都缺乏事實根據,難以採信。作者問題:古詩眇邈,人世難詳〈古詩十九首〉的作者,歷來眾說紛紜。7

建安以前、東漢末期,為一些處於下層失意文人受到樂府民歌影響而創作的詩篇。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婦,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

創作年代:建安之前、東漢末期建安以前、東漢末期,為一些處於下層失意文人受到樂府民歌影8內容複雜,多半以感時言愁和離別相思為主,反映出東漢末期政治黑暗,社會動盪不安,使得大批文人流離失所,落拓失意,而生出無窮的牢騷與不平。元?陳繹曾《詩譜》說:「古詩十九首,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發至情」主要內容:感時言愁、離別相思內容複雜,多半以感時言愁和離別相思為主9

詩歌流變《詩經》(北)《楚辭》(南)樂府詩古詩近體詩始祖漢代詩歌雙葩先秦唐代先後三、文學探究

10古詩十九首的形式全部為五言體,它標誌著五言詩的成熟階段。劉勰《文心雕龍》譽之為「五言之冠冕」。它所使用的語言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明.謝榛《四溟詩話》:「古詩十九首平平道出,且無用工字面,若秀才對朋友說家常話,略不作意,如『客從遠方來,寄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是也。」古詩語言形式為五言詩體,自然親切古詩十九首的形式全部為五言體,它標誌著五言詩的成熟階段。11擅長抒情。借用景物為烘托,達到情景交融。敘事手法則是透過對某種生活情節的描述,抒發詩中主角內心的情意。遣詞用字上保有民歌素樸的風格,以最自然平淺的文句,表達最真摯誠懇的感情。同時善用比興與運用疊字、數字,使得在含蓄蘊藉之中,透露出綿密悠遠的感情,言近旨遠,餘音不盡。古詩藝術技巧抒情高明、富有特色擅長抒情。借用景物為烘托,達到情景交融12名稱1、古詩之名,始於唐代(以別於「近體詩」)2、古詩由樂府詩演變而來興衰1、產生於兩漢。2、發展於魏晉。3、衰落於唐宋音樂不入樂,可誦句式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多五、七言內容多言情之作作者多士大夫之作格律1、不限句數,不論對仗,不講平仄2、用韻寛,可換韻成立五言詩成立:班固〈詠史詩〉七言詩成立:曹丕〈燕歌行〉五言詩成熟:古詩十九首古體詩(古詩、古風)名稱1、古詩之名,始於唐代(以別於「近體詩」)興衰1、產生於131、詩歌欣賞--及時行樂篇2、古代傳說中的神仙四、補充資料1、詩歌欣賞--及時行樂篇四、補充資料14古詩十九首之六迴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詩歌欣賞--及時行樂篇古詩十九首之六~~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15~~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詩歌欣賞--及時行樂篇月下獨酌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16將進酒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

丹丘生將進酒

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讙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將進酒李白君不見岑夫子

丹丘生17(劉向《列仙傳》記載)周靈王的太子。不理政事,喜好吹笙,能吹出鳳鳥鳴聲,每天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後被道人浮丘公接上嵩山,經過三十多年修練,成為仙人。

古代傳說中的神仙王子喬王子喬吹笙引鳳銅鏡王子喬吹笙引鳳銅鏡(劉向《列仙傳》記載)古代傳說中的神仙王子喬王子喬吹笙引鳳18赤松子蕭史劉向《列仙傳》記載秦穆公時代的人,善於吹簫,簫音引來白鶴和孔雀。秦穆公女兒弄玉,年輕漂亮,喜歡音樂,聽聞蕭史能引來白鶴孔雀,心生仰慕,下嫁給他。蕭史每天教弄玉作鳳鳴,並引來鳳凰棲息。秦穆公為他們築了一座鳳臺,夫婦居住在上面,生活相當幸福。後來,忽然天上來了鳳凰,兩人於是乘上鳳凰,飛向天空成仙去了。

劉向《列仙傳》記載傳說赤松子能跳入火中焚燒自己卻無任何損害,服用水玉這種藥物袪病延年。他常去神仙居住的崑崙山,住在西王母的宮殿裡;他還能隨著風雨忽上忽下戲耍。炎帝的小女兒追隨他學習道法,也成了神仙,與他一起隱遁出世。高辛氏統治時,他又當雨師佈雨,現在天上管佈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赤松子蕭史劉向《列仙傳》記載秦穆公時代的人,善於吹簫,簫19對比強烈,突顯人生憂愁之多以連續反問形式,加重作者主張批判守財奴和求仙者,與前文呼應從樂府西門行演化,整齊精鍊詩旨提供另類思考,具有啟發性五、課文賞析對比強烈,突顯人生憂愁之多五、課文賞析20並列「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一是人生的時間長度不及百年,一是憂愁的時間長度卻有千年之長,構成強烈的對比,突顯人生的憂愁實在太多了。「生年不滿百」可說是事實的陳述。而「千歲憂」是將抽象的憂愁加以量化,以「千歲」的漫長歲月加在「愁」上面,這是誇飾的手法,表現人內心深處綿長眾多的憂慮和哀傷。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用強烈對比,突顯人生憂愁之多並列「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一是人21三、四句「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這裡將「晝」和「夜」作對比,人生短暫,因此作者提出人應該「秉燭夜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人生。五、六句「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這裡將「及時」和「來茲」作對比,作者主張把握當下,行樂要及時,不要等待未來。這四句為作者的正面主張,採用連續反問句形式,增強了詩歌的語氣,加重作者的主張。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以連續反問形式,加重作者主張三、四句「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這22七、八句:以今生和後世對比,人生在世短暫,卻吝惜錢財,不知享樂,為後代子孫設想,作者批判這類的守財奴為「愚者」。九、十句:以短暫的人生和長生不老相對比,人畢竟無法長生不老,由此顯現「千歲憂」的不智及吝惜錢財的愚昧。這四句是對守財奴和求仙者的否定,用直接批判口吻。在「愚者」二字裡,不僅點破吝嗇的不對,也點破求仙的不對,更點明「千歲憂」的不對,這確實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批判守財奴和求仙者,與前文呼應七、八句:以今生和後世對比,人生在世短23西門行原詩如下:

出西門,步念之,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逮為樂,逮為樂,當及時。何能愁怫鬱,當復待來茲?釀美酒,炙肥牛,請呼心所歡,可用解憂愁。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遊行去去如雲除,弊車羸馬為自儲。 篇幅比西門行短,但主題表現更突出。可看出文人從樂府民歌中汲取營養,純熟運用五言詩形式,或改寫原有的民歌,或進行新的創作,因而奠定了五言詩在東漢後期蓬勃發展的基礎。賞析:從樂府西門行演化,整齊精鍊西門行原詩如下:賞析:從樂府西門行演化,整齊精鍊24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知識分子多為仕進無門憂心,本詩的作者卻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人生既然短暫,何須陷溺在憂愁氛圍中,人應該跳脫過度的憂患意識,把握當下,行樂及時。這首詩教人行樂要及時,讓人思考是否應該暫時放下工作,去享受音樂、繪畫等樂趣,其實也是有它積極、正面的意義。「秉燭夜遊」:充分利用時間,珍惜有限人生,有其見地。本詩反對吝嗇,不相信神仙,重視現世的思想頗值得肯定。賞析:詩旨提供另類思考,具有啟發性賞析:詩旨提供另類思考,具有啟發性25六、文章結構表-生年不滿百六、文章結構表-生年不滿百26古詩的押韻

古體詩不講平仄,吟誦時自然流暢即可。押韻分兩個段落:

前段四句押一韻,採隔句押韻形式。後段六句押一韻,也採隔句押韻形式,但第五句為此段首句,因此也押韻。七、語文萬花筒

27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前四句─平聲尤韻後六句─平聲支韻為樂當及時,生年不滿百,前四句─平聲尤韻後六句─平聲支韻28一、題 解出處背景題意飲酒之五一、題 解出處飲酒之五29本文選自《靖節先生集》,所依據的版本是元?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的四部叢刊本。出處本文選自《靖節先生集》,所依據的版本是元?李公煥?箋注陶淵明30飲酒詩共二十首,一般皆認為是淵明辭官歸隱田園時所作,時間為晉安帝義熙十三年,當時淵明五十三歲。寫作時間,正值劉裕篡晉前夕,高潔人品自然流露於字裡行間,題為「飲酒」,實則與「詠懷」無異,蕭統序《陶淵明集》說:「有疑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也。」藉酒來表明心跡,正是他寫作飲酒詩目的。背景飲酒詩共二十首,一般皆認為是淵明辭官歸隱田園時所作,時間31

本詩為飲酒詩二十首中的第五首,歷來膾炙人口。陶淵明這組飲酒詩,是藉著描寫飲酒之事,來抒發自己的懷抱,所以應該算是詠懷詩。全詩未見飲酒之事,連一個酒字都沒有出現,其內容充滿享受自然的樂趣及悠然自得之心境,可說是淵明歸隱田園後的最佳生活寫照。題意本詩為飲酒詩二十首中的第五首,歷來膾炙人題意32出身世家,重視廉潔少懷壯志,終不為五斗米折腰率性真誠,在困窮中堅持自我

二、作者介紹出身世家,重視廉潔二、作者介紹33當年有個陶淵明,不惜性命只貪酒。骨硬不能深折腰,棄官歸來空兩手。甕中無米琴無絃,老妻嬌兒赤腳走。先生吟詩自嘲諷,笑指籬邊五株柳。看它風裡儘低昂,這樣腰肢我無有。陶淵明,一名潛,一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南朝年間,年六十三。〈陶淵明和他的五柳〉

胡適陶淵明,一名潛,一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東晉—南朝年間,年六十34

陶淵明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馬。祖父陶茂,父陶逸,官至太守,外祖孟嘉,任征西大將軍。陶淵明祖先與親戚,都胸懷廣闊、品格高尚,雖居高位,但能清貧自守,沒有虛浮驕傲氣息。在先人良好遺傳及家庭環境的薰陶下,因而培養出陶潛廉潔不阿,卓然獨立之人格。出身世家,重視廉潔陶淵明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馬。祖父陶茂,出身世家,重視廉潔35少懷壯志:

擬古詩云:「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雜詩云:「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晉書.隱逸傳》)檀道濟饋以粱肉,揮而去之,堅辭不受少懷壯志,終不為五斗米折腰少懷壯志:少懷壯志,終不為五斗米折腰36東坡:「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朱子語錄:「晉宋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貨,陶淵明真個能不要,所以高於晉宋人物」率性真誠,在困窮中堅持自我東坡:「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率性真誠,在困窮37~~思想及文學成就~~三、文學探究~~思想及文學成就~~三、文學探究38道家儒家

能自我鎔鑄,截長補短,不受拘束,不屬一派。以其獨有之性格,憑藉智慧,調融各家哲理精華,自成一種特殊典型,乃其可貴之處。釋家

善守儒家律己嚴正負責之規範,而又不受虛偽禮法、破碎經義之拘束

生活中能具老、莊清靜逍遙之自由精神,而不與當代頹廢荒唐之名士同流思想行為中有佛家之慈悲空觀,而絕不迷信思想成就~~儒、釋、道道家儒家能自我鎔鑄,截長補短,不受拘束,不屬一派。以其39其詩內容豐富,感情真摯,以描寫田園風光、隱逸生活著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善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凝鍊,意境深遠,具有平淡、自然、省淨、淳厚之風。詩中常借秋菊、青松、孤雲等物象,表現傲岸的品格和高潔的志向。他的田園詩,表現他厭惡現實、摯愛田園,看似平凡,卻極富內蘊,極有意境,達到相當高的藝術境界。文學成就─詩歌其詩內容豐富,感情真摯,以描寫田園風光、文學成就─詩歌40其文思想感情真實,文筆樸素簡潔,風格清新雋永。〈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自身形象的鮮明寫照,〈桃花源記〉則是他心目中理想社會的描繪。辭賦現存三篇,〈歸去來辭并序〉描寫辭官歸田之喜悅及對田園生活之熱愛,表現高潔之志趣。宋.歐陽脩曾云:「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文學成就─文章其文思想感情真實,文筆樸素簡潔,風格清新文學成就─文章41南朝(不受重視)劉勰《文心雕龍》隻字未提鍾嶸《詩品》列於中品蕭統《昭明文選》開始重視,曾蒐集他的遺文,編定陶淵明集八卷,並親自寫序,是使陶淵明聞名於後世的一大功臣。唐代(大受推崇)如李白、杜甫等都曾推崇他的人品、氣節和詩文。王維、孟浩然等人都模仿他的詩風,開創了唐代自然詩派。陶淵明的文學評價流變南朝(不受重視)唐代(大受推崇)陶淵明的文學評價流變42鍾嶸《詩品》:「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並推許他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白居易:「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蘇軾:「質而實綺,癯而實腴」元好問:「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情」後世譽陶淵明為田園詩人之祖。陶淵明的文學評價與地位鍾嶸《詩品》:「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陶淵明的文學評431、責子2、乞食3、無絃琴4、虎溪三笑5、錢寄酒家6、白衣送酒四、補充資料

~~陶淵明二、三事~~1、責子四、補充資料

~~陶淵明二、三事~~44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1、責子詩~愛之深,責之切的慈父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1、責子詩~愛之深,責之切的慈父45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我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2、乞食詩~窘困的隱士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2、乞食詩~窘困的隱士463、無絃琴:

但識琴中趣,何勞絃上聲?4、虎溪三笑:慧遠送客不過虎溪,踰之,虎輒號鳴。陶潛居栗里山,山南陸靜修亦有道之士,慧遠嘗送此二人,與語合道,不覺過之,虎鳴,三人相與大笑。後世常以此象徵儒、釋、道三家相契匯通。第七課古詩選課件475、錢寄酒家:

顏延之當始安郡太守,路過潯陽,天天到陶淵 明家喝酒,每酣飲必醉。臨去,以二萬錢送陶淵明,陶淵明卻將錢全部寄放酒家,以便隨時可以去取酒。6、白衣送酒:陶淵明曾於某次重陽節沒有酒喝,忽然望見一 位白衣人,原來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送酒給他。他馬上迫不及待將酒打開,當場喝了起來,直到喝醉才回到屋子裡。白衣送酒:後人用以形容友人「雪中送炭」。5、錢寄酒家:48第一部分:對立開端,提出「心遠」為全詩主軸第二部分:以具體景象呈現「心遠」第三部分:提出「真意」,概括歸隱生活及心境五、課文賞析第一部分:對立開端,提出「心遠」為全詩主軸五、課文賞析49對立開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人境」指紅塵,「車馬喧」則指紅塵中競逐名利的擾攘,兩者似乎有等同的意義。可是當「車馬喧」加個「無」字之後,馬上和「人境」對立起來,而造成詩的一種張力。這兩句的對立,全靠「而」字輕輕帶出。

對立開端,提出「心遠」為全詩主軸對立開端結廬在人境「人境」指紅塵,「車馬喧」則指紅塵中競逐名50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心遠主軸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說明內心如能真正棄絕名利,遠離俗念,所處的地方自然就顯得偏僻清靜了。作者強調「心」的重要,認為主觀意志的「心」可左右一切,因此「心遠」也就成為這首詩的主軸。對立開端,提出「心遠」為全詩主軸心遠主軸以自問自答的方式,說明內心如能真正棄絕名利,51意與境合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作者在東籬下採著菊花,悠閒自在,無意間抬頭就看見遠處南山,這是「心遠」投射於外在行為上。菊花的高潔、南山的自若,也都與作者的性格相合,其情其境,十分和諧,這就是所謂的「意與境合」。境由心生

作者由於「心遠」,所見的山嵐就感覺很美,飛鳥也自由自在歸去。飛鳥歸巢,和作者歸隱田園,都因得到良好歸宿,具有同樣的快樂。這也就是「境由心生」的道理。以具體景象呈現「心遠」意與境合採菊東籬下作者在東籬下採著菊花,悠閒自在,52真意之境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化用莊子「大辯不言」〈齊物論〉、「得意而忘言」〈外物〉、「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外物〉作者生活在田園之中,所見的景物如菊花、南山、山氣、飛鳥等,都顯示出和諧自然的意趣,而作者拋棄世俗名利之心,與自然合為一體,這種適性自足的真諦,只能心領神會,不需言語表達。提出「真意」,概括歸隱生活及心境真意之境此中有真意化用莊子「大辯不言」〈齊物論〉、「得意而忘53六、文章結構表--飲酒之五

六、文章結構表--飲酒之五54七、語文萬花筒七、語文萬花筒5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平聲元韻平聲元韻平聲先韻平聲刪韻平聲刪韻押韻─兩句一韻,一韻到底~結廬在人境平聲元韻平聲元韻平聲先韻平聲刪韻平聲刪韻押韻─兩句56句法分析:

何能爾述語 受事賓語副語副語表語

賓語「問」是可帶雙賓語的動詞,「君」是所問的對象,是受事賓語,又稱間接賓語或受事補詞。「何能爾」才是賓語,或稱直接賓語。「爾」的分析要在第二個層次裡:「爾」擔任「何能爾」的表語,「何」、「能」對表語都有修飾的作用,是副語(又稱狀語,是副詞性的修飾成分,主要對表語或述語進行修飾)。「問君何能爾」的「爾」

(指示代詞:「如此」、「這樣」)句法分析:「問」是可帶雙賓語的動詞,「君」是所問的對象57詩歌開端的懸疑效果設問修辭的運用善用植物的象徵(竹菊梅蘭四君子)八、寫作指引詩歌開端的懸疑效果八、寫作指引58例句唐.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宋.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本課兩首詩,開端都有共同現象,就是以荒謬來吸引讀者。如:「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壽命不滿一百歲,何以懷千年憂?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人境」原和「車馬喧」畫上等號,但作者卻將兩者畫上不等號,故意製造矛盾現象,產生懸疑效果,可以緊緊抓住讀者的心。詩歌開端的懸疑效果例句唐.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59提問自問自答。先提出問題,緊接著說出答案。例如:「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范仲淹岳陽樓記)懸問(又稱疑問)心中疑惑,沒有答案,或不容易想出答案的設問例如:籠鳥檻猿俱未死,人生相見是何年?(白居易與元微之書)設問修辭:利用作者心中已有定見,為引起注意,製造文章波瀾,設計詢問或詰問的語氣提問自問自答。先提出問題,緊接著說出答案。例如:懸問(又稱疑60激問(又稱反問或詰問)以反詰的方式發問。表面上沒有提出答案,但答案正在問題的反面,而且語氣較為強烈。例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於人情哉?(歐陽脩?縱囚論)激問(又稱反問或詰問)以反詰的方式發問。表面上沒有提出答案,61竹~~「質直心虛而有節」的剛毅

晉.王徽之「何可一日無此君?」(世說新語任誕篇)宋.蘇東坡〈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菊(陶淵明)~~「倚東籬以嘯傲」的高雅

酒能袪百慮,菊為制頹齡〈九日閒居〉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飲酒二十首之七〉善用植物的象徵,豐富文意竹~~「質直心虛而有節」的剛毅菊(陶淵明)~~「倚東籬以62梅(林逋梅妻鶴子)~~凌霜雪而彌勁的節操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山園小梅〉蘭(屈原)~~潛幽谷以芬芳的貞潔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善用植物的象徵,豐富文意梅(林逋梅妻鶴子)~~凌霜雪而彌勁的節操蘭(屈原)~~潛幽谷63九、問題與討論九、問題與討論64答:1、第五句「為樂當及時」應可代表詩旨。2、與各句聯繫?(1)前兩句說人生短暫,憂愁很多,所以提出「為樂當及時」的主張。(2)三、四句說人既然為晝短夜長所苦,為何不秉燭夜遊?這也是勸人「為樂當及時」。(3)結尾四句批判守財奴和求仙者,因為他們想不開,不能享受人生的樂趣,這也和「為樂當及時」呼應。一、〈生年不滿百〉詩中,哪一句可代表全詩的主旨?它和各句的意思有何聯繫?答:1、第五句「為樂當及時」應可代表詩旨。一、〈生年不滿百〉65答:(一)生年不滿百—(1)設問句:「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2)作用:採用激問(也稱反問),而且連續使用,如此增強了詩歌的語氣,加重作者的主張,可以提醒讀者注意,喚起讀者省思。(二)飲酒之五詩—(1)設問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2)作用:採用提問,也就是自問自答的方式,如此可避免平鋪直敘,以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二、本課兩首詩中,有哪些是用設問的句子?在提出問題的方式和作用上有何不同?答:二、本課兩首詩中,有哪些是用設問的句子?在提出問題的方式66答:陶潛寫飲酒詩二十首,只是借飲酒為題,抒發自己的感觸與情懷,其實就是「詠懷」詩。因此詩中有酒無酒並不重要。而此詩是作者歸隱田園之後,享受到自然的樂趣,於是將悠然自得的心境表現出來。三、〈飲酒〉之五詩中,並未直接描寫飲酒之事或出現「酒」字,何以卻用「飲酒」命題?其詩旨安在?答:陶潛寫飲酒詩二十首,只是借飲酒為題,抒發自己的感觸與情懷67答:請學生先就本課兩首詩中所表現的人生態度作比較,如第一首言人要秉燭夜遊,及時行樂,第二首言人要適性,順其自然。然後鼓勵學生自由發表對人生的看法。四、請比較本課所選兩首詩中所表現的人生態度有何不同?並發表自己對人生的看法。答:請學生先就本課兩首詩中所表現的人生態度作比較,如第一首言68十、牛刀小試十、牛刀小試69古詩十九首,「大率逐臣棄婦,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下列詩句,即表現離愁別恨和相思之苦的選項是:(A)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B)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C)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聖賢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D)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E)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複選)牛刀小試第一題古詩十九首,「大率逐臣棄婦,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70BDE(A)(C)俱為及時行樂的今日主義。第一題正確答案BDE第一題正確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