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訓練卷_第1頁
季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訓練卷_第2頁
季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訓練卷_第3頁
季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訓練卷_第4頁
季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訓練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季高二歷史〔人教版〕必修3?第20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訓練卷第頁第20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選擇題

1.〔山東省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3屆高三第十一次模擬歷史試題〕我們國家歷來重視知識分子,早在1956年的全國知識分子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指出:知識分子“已經成為國家工作人員,已經為社會主義效勞,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局部〞,應該給知識分子以應有的信任和支持,給他們以必要工作條件和適當待遇。這一舉措A.適應了過渡時期的需要B.配合了國家的改革開放C.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D.科教興國戰略的題中之義【答案】C2.針對文藝家職責問題的討論,1982年?文藝報?發表社論?為開創社會主義文藝的新局面而奮斗?。此文發表的意圖在于A.批評文革時期的文藝專制B.確定我國文藝的社會主義方向C.激發廣闊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D.促使社會形成市場經濟的共識【答案】C3.1979年5-7月,?人民日報?以本報評論員的名義連續發表了五篇評論“雙百方針〞的文章,其中談了批透極左路線的重要性;文藝創作的題材要多樣化;更好地調動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文藝隊伍的戰斗作用等。?人民日報?發表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在于A.實現文學藝術創作的不斷創新B.糾正文藝開展中的左傾錯誤C.推動雙百方針的貫徹與實施D.為文藝工作者的平反奠定根底【答案】C4.1956年12月,我國文化部發出了?關于國營劇團試行付給劇作者劇本上演報酬的通知?,通知指出實行按勞取酬的原那么,必須推行劇本上演報酬制度。劇本上演報酬制度確實立反映出:A.市場調節機制指導文化建設B.文化工作追求以經效益為中心C.國家對戲劇文化開展的鼓勵D.知識分子的待遇落后于其他階層【答案】C5.著名學者朱光潛說:“在‘百家爭鳴’的號召出來前,有五六年的時間我沒有寫一篇學術性的文章……所以這樣,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爭鳴’號召出來了,我就松了一口氣。〞這說明“百家爭鳴〞A.推動了文學創作的繁榮B.突破了意識形態的禁區C.有利于學術研究的開展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答案】C6.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傳統繪畫尤其文人畫因其貴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幾乎絕對意義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國傳統繪畫包括文人畫也因其“民族性〞這一特色獲得了更大意義上的生存空間。這一變化說明A.思想領域解放推動了文化的繁榮B.政策調整影響傳統文化的開展C.文化領域“左〞傾錯誤得以糾正D.社會主義制度在全國根本確立【答案】B7.〔遼寧省重點高中協作校2023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文綜歷史試題〕1955年,?人民日報?社論說:“不少的美術家為了強調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樂,顯然把生活簡單地美化了,使生活過多地成為節日的天真的狂歡,而對于人民在爭取美好生活過程中堅決斗爭和克服困難的精神卻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現。〞這說明新中國成立初期A.“左〞傾錯誤嚴重摧殘文藝開展B.藝術家深入理解“雙百〞方針C.黨強調文藝要宣揚社會建設精神D.科學和文學領域呈現繁榮景象【答案】C[來源:]8.1959年被公認為是新中國電影的第一個頂峰,當年推出一系列優秀影片,寫下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光輝一頁。這些影片在20世紀60年代的命運不可能是A.推向世界,步入一個輝煌時期B.作品受到政治批判C.根本上被各種樣板戲取代D.辭別輝煌,百花凋零【答案】A9.1963年有人批評說:“許多部門至今還是‘死人’統治著……許多共產黨人熱心提倡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藝術,卻不熱心提倡社會主義的藝術。〞這說明A.藝術領域出現了封建主義的復辟B.藝術領域出現了“左〞傾錯誤C.階級斗爭依然是社會的主要矛盾D.許多共產黨人脫離了社會主義理想【答案】B10.新華社報道,1956年舉行的細弱重要的全國性的學術會議有50屢次,多于過去的任何的一年。科學工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和報告有2023篇以上,也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年。此現象A.得益于“雙百〞方針的推動B.說明我國科技創造碩果累累C.表達了教育對科研的促進D.是蘇聯科研模式影響的結果【答案】A二、非選擇題

11.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冰心的一生,正是中華民族從苦難中前行辛亥革命、國民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經歷了文革劫難的冰心,非但沒緊跟許多作家批判文革、反思人性的浪潮,反而把文學與政治逐漸分開,立足于人生對愛的渴求,以人格魅力引人入勝,渲染濃郁的友愛人情,展示社會生活中一個個大寫的人,高尚的人,可敬可佩而又可愛可親的人。冰心在她的回憶與寫作中,表現出了一種坦然與豁達,將筆鋒轉回了對生命歷程的回憶和對人性美好的塑造。結合材料與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相關史實,自擬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需有史實依據。〕【答案】例如:改革開放的時代變革再次給冰心文學帶來寫作的春天改革開放后,人們思想解放,實事求是,推動了文學回歸本質;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開展,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引發了人們對人性的思考;撥亂反正、民主法治建設的推進,促進了政治文明和社會進步,使文學煥發了生機;對外開放,世界各種思潮涌入,推動了個性解放和人性升華。總之,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鑄就冰心的坦然與豁達,將文學轉向對人性美好的塑造。12.文化的開展與時代環境密切關聯。閱讀材料,答復以下問題。材料一:唐代文人在談到“性命之道〞問題時,“皆入于莊、列、老、釋〞,認為儒家之徒“缺乏以窮性命〞。李翱指出:“圣人以之傳之于顏子,顏子得之,拳拳不失,……子思,仲尼之孫,得其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七篇,以傳于孟軻……遭秦滅書,?中庸?之不焚者,一篇存焉,于是此道廢缺。其教授者,唯節文章句、威儀擊劍之術相師焉,性命之源,那么吾弗能知其所傳矣。〞——摘編自向世陵等?宋代經學哲學研究?材料二:鑒于斯大林時期由蘇聯最高領導人裁決科學與藝術爭論,并在文化學術領域扶持一派打擊另一派的惡劣做法所造成的嚴重后果,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了開展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雙百〞方針。——陳立中?中蘇論戰與中國社會主義開展?〔1〕根據材料一概括李翱關于“性命〞的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李翱提出這一思想的原因及其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雙百〞方針提出的時代背景,并簡述“雙百〞方針提出的歷史意義。【答案】〔1〕思想:儒家本來就有“性命〞思想;孔子之道是“性命之源〞;孔子、顏子、子思、孟子此一系為儒家正統;?中庸?一書承載著“性命之道〞。〔任意答出2點給總分值〕原因:唐代佛道思想廣泛傳播,對儒家思想的地位形成強烈沖擊。影響:成為北宋儒學復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