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1頁
新聞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2頁
新聞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3頁
新聞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4頁
新聞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類代碼:文學類(0503)專業與代碼:新聞學(050301)一、培養目標本專業人才培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為指導,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以順應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需求為導向,以我國新聞傳播學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要求為基本標準,培養政治立場堅定、方向正確、責任感強,具有堅實的人文基礎、過硬的語言文字功底、系統的新聞傳播知識、寬廣的國際視野,熟練掌握新聞傳播、廣播電視、網絡與新媒體工作的各項技能,能在各類媒體從事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攝像等新聞實務以及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司及NGO等組織從事新聞傳播、宣傳策劃、推廣運營、統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二、畢業要求1.素質要求專業的基本素質: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維護國家利益,遵紀守法。始終堅守新聞真實性等基本準則以及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理想。核心素質:具有清晰的新聞從業者的角色認知,具備積極樂觀、競爭協作的良好個性,掌握新聞傳播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具備創業基本素質。相關素質:身心健康,教育部規定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達標。2.知識要求專業的基本知識:掌握新聞相關理論知識和基本業務技能,擁有比較廣博和扎實的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基本知識;了解黨和國家新聞宣傳的方針、政策和相關法規;掌握業界發展現狀與變化趨勢,了解外國行業和專業發展動態。核心知識:了解并掌握計算機和現代新媒體技術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應用;掌握科學的辯證思維方法,具有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調查研究能力;掌握媒介經營管理的相關原理和知識,具備一定的市場營銷、媒介調查、媒體策劃與運營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相關知識:了解并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具備創新思維與一定的創業素質與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在外語的聽、說、讀、寫、譯方面達到較高的實際應用水平。3.能力要求專業的基本能力:具備與新聞傳播學類工作相適應的理論學習能力,并掌握持續學習的方法。核心能力:具備與新聞傳播實踐的發展變化相適應的業務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具備計算機和現代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人才培養在知識、素質與能力方面的要求及其實現途徑(見下表)畢業要求實現途徑素質基本素質政治素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勢與政策、黨校文學素養大學語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校級公選課、課外閱讀藝術素養校通識選修課、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科學素養校通識選修課、系列學術講座思想品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公益勞動、校通識選修課、社會實踐、企業學習、社團活動法制意識與觀念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社團活動、校通識選修課誠信意識校通識選修課、社團活動、企業學習身心素質大學生心理健康、體育、軍訓素質核心素質職業道德規范開設專門的新聞傳播倫理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并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新聞傳播實訓和崗位實訓等相結合,形成系統的職業倫理和道德教育體系,逐漸培養和強化學生對新聞傳播專業倫理、價值的認同,崇尚專業的倫理精神,遵守新聞傳播專業倫理準則,樹立新聞專業主義核心價值取向,堅持社會正義、維護人權,培養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高度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關素質媒介素質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和課外實踐活動,教師言傳身教和學生自我培養相結合,培養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媒體發展觀。知識基本知識基礎理論知識課堂教學、課外輔導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主要支撐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心理健康、軍事理論等。人文社科基礎知識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如學術講座、課外閱讀等)相結合,教師講授和自我學習相結合。主要以文學、哲學、政治學、心理學、藝術、法學、管理學等素質教育課程支撐。工具性知識課堂教學與實踐應用、教師講授和自我學習相結合,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英語);掌握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知識和本專業領域計算機軟件應用和初步開發的基礎知識;掌握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資料的知識、方法與工具,能夠熟練地進行中外文文獻的檢索。主要支撐課程:大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ps軟件制作、音視頻節目制作等。核心知識學科基礎知識教師講授和自我學習相結合,以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現代漢語、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廣告學概論、網絡與新媒體概論、網絡傳播概論、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中國新聞傳播史等課程為支撐。業務基礎知識以媒體工作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主要支撐課程:新聞攝影、新聞攝像、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紀錄片創作、深度報道、融合新聞專業實習等。專業領域性知識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突出有針對性的實務專題教學。主要支撐課程:媒介經營與管理、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心理學、新聞報道策劃、網絡輿論導向研究、新聞名家名品選讀等。相關知識專業拓展知識在打牢專業知識基礎之上,通過課堂教學及學生結合社會熱點和自身興趣的課外閱讀,學習一些與媒體工作密切關聯的實踐類技能知識,拓展知識面,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結構。主要支撐課程:數據新聞、PS軟件制作、音視頻節目制作、社交媒體、短視頻創作、新聞發言人理論與實踐等。能力基本能力文字運用與表達能力通過課堂內外的分組研討、發言、演講、應用文寫作、論文寫作、撰寫調查報告等實踐、實訓、實習活動逐步提高。信息收集與計算機應用能力以課外學習、社會實踐、社團活動應用為主,課堂實訓教學為輔。學習與創新能力重點建設研討課程,采用項目化教學、問答式教學、研討式和小組作業式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好奇心,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此外,通過多層次體系化的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采取靈活的態度,對新聞傳播模式、程序和方法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并隨著主客觀情況的變化,不斷更新、創新新聞傳播方式方法,使新聞傳播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的需要。核心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交往適應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開設公共關系學、演講與口才等選修課程對學生進行引導,主要通過計劃內實踐教學及各類校園活動和校外社會實踐活動訓練提高。計劃內實踐教學包括:專業見習1、專業見習2、專業實習等;校園活動包括社團活動、各級團委和學生會組織的活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假期社會實踐、青年志愿者活動等。新聞工作職業能力主要包括:敏銳的洞察力社會調研能力新聞采寫編評能力自媒體運營能力構建學生為主、實踐為本的新聞傳播教育模式:通過小組活動、研討、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專業學習的參與性與自主性;以一年一度記者節以及相關單位的多元實踐教育基地為平臺,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自然銜接,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多層次體系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掌握并運用基本的新聞寫作、新聞采訪和編輯等媒體核心能力;采用專題活動和課外指導的方式,指導學生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學會觀察社會變遷,把握新聞發展規律,增強能力、開闊眼界、培養專業品質。相關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質性研究方法等計劃內課程與社科論文大賽、大學生“挑戰杯”比賽等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同時不定期舉辦學術講座,開辟學術專欄,鼓勵創辦學術社團和學術沙龍,創造開放式學習的氛圍。通過教師全程指導和參與學生科研訓練與創新活動,培養學生自主運用新聞傳播學理論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三、修業年限修業年限:學制四年;學習年限三至六年授予學位:文學學士授予學位的學科門類按照《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年頒布)執行。四、學分要求本專業學生修讀的總學分數應不少于154學分,其中理論學分96,實踐訓練58學分。五、推薦獲取職業(技能或水平等級)證書學生在畢業前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參加普通話等級測試、英語四六級考試、網絡輿情分析師資格考試、廣告策劃師資格考試等,努力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實驗(實訓)包括計算機基礎、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攝影等課程的相關實驗(實訓)。教育等。

七、教學時間安排總表時間項目一二三四合計1小學期23小學期45小學期67小學期8周數課堂教學1321717217172172106復習考試22222212入學教育與軍事訓練2.52.5社會實踐、調查與勞動(1)(1)(1)(1)(4)學年論文(1)(1)專業見習(1)(1)(2)畢業實習1616畢業論文(設計)31316畢業教育11總周數17.5219(1)19(1)219(2)19219(3)19214153.5(7)八、核心課程及簡介1.課程有:馬克思主義新聞原理、新聞學概論、網絡與新媒體概論、中國新聞史、外國新聞史、傳播學概論、網絡傳播概論、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攝影、新聞攝像、深度報道、媒介倫理與法規、媒介經營與管理、融合新聞、廣告學概論。2.主要課程簡介(1)課程名稱: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本課程是新聞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根據新聞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生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基本內容,具備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視角,具備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正確看待問題的能力和素質。通過《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課程教學,要求學生了解和深刻體會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新聞傳播活動及其規律的觀點與學說,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方法。作為新聞學專業基礎課程,它是提升新聞學專業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2學分.(2)課程名稱:新聞學概論本課程研究的重點是新聞傳媒和人類社會的互動關系,考察新聞傳媒的產生、發展的特殊規律和新聞運作的基本規則。本課程屬新聞學基礎理論課程,指導學生認識新聞傳播活動特別是新聞傳媒整體運作的規律和效果,為研究新聞史、掌握新聞業務技能提供幫助。通過本課講授,要達到三個基本目的:第一,了解新聞學和新聞理論的基礎知識,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第二,使學生養成較好的理論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論探索的興趣;第三,能夠初步運用所學的理論觀察、分析新聞現象和具體案例。本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2學分。(3)課程名稱:網絡與新媒體概論本課程以新媒體為研究對象,探討新媒體的定義、特點、構成及應用,分析新媒體的內容生產、新媒體的廣告傳播、新媒體的創意營銷、新媒體的商業模式、新媒體和政治生態以及與新媒體和社會變遷等。根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培養目標,本課程主要通過對新媒體相關基礎知識和理論的講授,增強新媒體理論素養,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意思維能力。本課程強調從理論層面闡述新媒體及其交叉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通過系統性知識學習和整體性理論建構,讓學生掌握新媒體的相關概念和應用范疇,把握中國當代的新媒體發展現狀、特點和趨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本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2學分。(4)課程名稱:中國新聞傳播史和外國新聞傳播史這兩門課程是新聞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和必修課程,課程以年代為經、媒介為序、地域為緯、闡述了包括報業、新聞通訊業、廣播電視業、互聯網絡業在內的中外新聞事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較為全面而簡明的梳理了歷史脈絡,敘寫了重要史實、揭示了發展規律,展現了當今走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以及外國新聞事業的發展變化規律,吸取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豐富專業歷史知識。中國新聞傳播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1.5學分,實踐學分為0.5;外國新聞傳播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1.5學分,實踐學分為0.5。(5)課程名稱:傳播學概論本課程是新聞學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課程,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學生須掌握傳播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本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中西方傳播學理論和實踐的系統學習,使學生對傳播學的發展,各種理論、流派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利用傳播學知識,針對生活中紛繁復雜的傳播現象,進行思考、辨析以及進行各種傳播實踐的實際能力。本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2學分,實踐學分為1學分。(6)課程名稱:新聞采訪新聞采訪重點關注的是有關新聞采訪的規律,方式方法等的問題,核心是培養新聞專業學生如何當好記者,如何適應新聞采訪的工作要求。新聞采訪的主要內容包括:新聞采訪的性質和特點,采訪活動的原則和方法等;學習應該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要求。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1學分,實踐學分為1學分。(7)課程名稱:新聞寫作新聞寫作課程主要講授消息、專稿、深度報道等新聞文體的寫作基本規律,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研究和探索新聞內容和形式的創新與變革。掌握新聞文體的寫作,對于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重要的專業基礎,在掌握寫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途徑主要有采寫練習、改寫練習、優秀新聞作品賞析等。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2學分,實踐學分為1學分。(8)課程名稱:新聞編輯新聞編輯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集新聞采訪、新聞寫作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其所涉及的主要內容為報紙編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電視和網絡新聞編輯的部分內容。教學以課堂講解為主,輔之以大量練習和課堂討論,以期使學生在全面掌握新聞編輯學理論的同時,積累和提高自身的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2學分,實踐學分為1學分。(9)課程名稱:新聞評論新聞評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重在提高學生新聞評論寫作能力。本課程內容包括三個部分:新聞評論學的基本理論與知識;新聞評論寫作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廣播電視評論、小言論等評論寫作專題介紹。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10)課程名稱:新聞攝影與攝像新聞攝影與攝像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技術性課程.主要是為了適應新媒體對影像信息的大量需求,對學生進行的相關數碼攝影與攝像的技術性教學訓練,使學生能能充分掌握媒體信息需求所要求的攝影攝像技術,在掌握新聞采訪與寫作能力基礎上,熟練運用相關器材進行拍攝、影像信息處理等技能。并為音視頻節目制作打下技術基礎。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1學分,實踐學分為4學分。(11)課程名稱:媒介經營與管理媒介經營與管理是介紹媒介經營與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培養和訓練學生對傳媒產業的分析及運籌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會掌握媒介經營與管理學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疇,培養學生傳媒經營是思考能力,為傳媒業輸送既懂新聞業務有懂媒介經營的復合型人才。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2學分。(12)課程名稱:網絡與新媒體概論新媒體導論課程是從理論闡述和實務講解兩方面對新媒體進行了系統分析,內容涉及與新媒體相關的新聞傳播、教育、法律、管理等多個學科,介紹了短信、數字電視、戶外新媒體、寬帶網絡、動畫、網絡游戲、博客等多種新媒體形式及其特點,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認識新媒體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培養了學生們運動基本理論,結合現實資料,進行邏輯推理、科學預測的能力。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與實踐學分各為1分。(13)課程名稱:廣告學概論本課程是新聞學專業開設的學科基礎課,培養學生“寬厚的人文社會基礎,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與綜合思維能力”,課程提煉及概述其他廣告學分支課程的核心內容。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學習廣告學原理知識,理解消費文化的傳播機制,綜合分析社會營銷傳播現象;通過學習廣告運作知識的教學案例,理解廣告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鼓勵學生嘗試以科學的方法構思簡單的廣告表現與規劃;通過強化廣告倫理教育,初步領會社會公德與廣告從業責任意識。該課程設置中,實踐學分為2學分。(14)課程名稱:深度報道《深度報道》是本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學期或者大三下學期。《深度報道》課程的開設是“深度內容生產者”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課程在幫助學生掌握深度報道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學生深度報道的采訪寫作能力,包括報道選題、采訪技巧、采寫結構、敘事方式、發現好故事、截取典型細節與代表性人物、場景描寫、新聞語言運用等。“深度內容”緊缺的現實圖景、實踐偏向的課程目標與學生迫切需要掌握“一技之長”的心理“不謀而合”,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主性的同時也給授課教師帶來了挑戰。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1學分,實踐學分為2學分。(15)課程名稱:網絡傳播學概論《網絡傳播學概論》是新聞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學期或者大二上學期,是學生在大一修讀完部分新聞實務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新聞理論課程。該課程開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網絡傳播的基本理論、應用模式、媒體形態及其功能價值,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網絡媒體應用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該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2學分,實踐學分為1學分。(16)媒介倫理與法規《媒介倫理與法規》課程是新聞學專業基礎課程之一,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二上學期或者大二下學期。該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傳播倫理觀、價值觀、法制觀念和理想追求,學會在復雜媒體與社會環境下進行正確的倫理抉擇,做一個合格公民與新聞記者。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2學分。(17)融合新聞媒體融合是當代傳媒業的一種新趨勢,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域的聯合與合作,早已突破了現行政策的壁壘。因此,融合新聞的傳播形態與運營方式也期待著新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的突破。融合新聞導論課程的開設順應了媒體情勢發展的需求,也是當前新聞傳播及高等教育領域的人才培養趨勢和要求。該課程一般在大二下學期或大三上學期,學生修讀完新聞實務課程、網絡傳播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開設,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融合新聞的基本理論知識,著力培養學生融合新聞的采寫能力。課程設置中,理論學分為1學分,實踐學分為1學分。九、課程的學時、學分及學期安排表(見附表)新聞學專業(非師范)本科教學課程計劃表課程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考核方式總學分總學時理論學分講課學時實踐學分實踐學時各學期周學時分配開課單位12345678通識類課程必修課G01000018思想道德與法治考試3482.5400.584馬克思院G01000017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試3482.5400.584馬克思院G0100001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試3482.5400.584馬克思院G01000016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考試5804.5680.5124馬克思院G01000021改革開放史考查1161164馬克思院G09000001大學體育-1考查1281282體育學院G09000002大學體育-2考查1341342體育學院G09000003大學體育-3考查1341342體育學院G09000004大學體育-4考查1341342體育學院G30000001軍事理論考查2362364馬克思院G01000001形勢與政策(1-8)考查232232√√√√√√√√馬克思院G25000001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1考查2341.5240.5102招生就業G25000002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22招生就業G24000001計算機基礎考試4682342344計算機院G24000006高級OFFICE考試4682342344計算機院G40000001勞動教育考查2322322人文學院G40000002大學生心理健康考查2322324健康中心G03000009大學英語-1考試3563564外語學院G03000002大學英語-2考試4684684外語學院G03000003大學英語-3考試4684684外語學院

課程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考核方式總學分總學時理論學分講課學時實踐學分實踐學時各學期周學時分配開課單位12345678選修課通識類限選特色類、職場類及高級類英語考查2342342外語學院通識類選修課程考查2美育教育類課程考查4美學、音樂鑒賞、經典傳統文化傳承、生態文明教育與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知識、心理健康等人文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藝術類課程,學生至少應修滿2門4學分小計56100049.58866.511418221480200專業必修課學科基礎課BK0310003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考試3513513人文學院BK0310071現代漢語考試3393393人文學院BK0310052新聞學概論考試2261.5200.562人文學院BK0310072傳播學概論考試3512341173人文學院BK0310073廣告學概論考試2342342人文學院BK0310053網絡與新媒體概論考試2342342人文學院BK0310077網絡傳播概論考試3512341173人文學院BK0310009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考試2342263人文學院BK0310074中國新聞傳播史考試2341.5200.563人文學院BK0310075外國新聞傳播史考試2341.5260.582人文學院BK0310076媒介倫理與法規考試2342342人文學院小計2642220.53345.588114562000專業類必修課專業核心課程BK0310078新聞攝影考查2262262人文學院BK0310079新聞攝像考查2342342人文學院BK0310054新聞采訪考試2341171172人文學院BK0310055新聞寫作考試2341171172人文學院BK0310080新聞編輯考試2341171172人文學院

課程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考核方式總學分總學時理論學分講課學時實踐學分實踐學時各學期周學時分配開課單位12345678專業類必修課專業核心課程BK0310081新聞評論考試2341171172人文學院BK0310089紀錄片創作考查2341171172人文學院BK0310082深度報道考查2341171172人文學院BK0310026融合新聞考查2341171172人文學院小計1829811179711924224400實踐類課程集中性實踐環節入學教育(含國防與安全教育)0.5周√學工部G14000001軍事訓練22周√武裝部GT0000001第二課堂10√√√√√√√√學院團委BSJ031008學年論文11周√人文學院BSJ031009專業見習-111周√人文學院BSJ031010專業見習-211周√人文學院BSJ031011畢業實習816周√人文學院BSJ031012畢業論文(設計)816周√√人文學院畢業教育1周√學工部小計3138.5專業類選修課新聞學專長課BK0310016媒介經營與管理考試2342342人文學院BK0310084廣播電視新聞學考試2341171172人文學院BK0310086新聞心理學考試2342342人文學院BK0310087新聞報道策劃考試2341171172人文學院BK03100028網絡輿論導向研究考試2342342人文學院BK0310099新聞名家名品選讀考試2342342人文學院小計610246823400024200BK0310092數據新聞考查2341171172人文學院

課程類別課程編號課程名稱考核方式總學分總學時理論學分講課學時實踐學分實踐學時各學期周學時分配開課單位12345678專業類選修課新媒體專長課BK0310091PS軟件制作考查1171171人文學院BK0310088音視頻節目制作考查2342342人文學院BK0310093社交媒體考查1171171人文學院BK0310094短視頻創作考查2342342人文學院BK0310065新聞發言人理論與實踐考查2341171172人文學院小計5851174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