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3 鑒賞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_第1頁
學案3 鑒賞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_第2頁
學案3 鑒賞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_第3頁
學案3 鑒賞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_第4頁
學案3 鑒賞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3鑒賞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35分鐘

36分)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磧西頭送①李判官入京岑參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尋河②愁地盡,過磧覺天低。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注】

①磧西:安西都護府所在地,在今新疆庫米什附近。②尋河:史載張騫出使西域時曾去尋找黃河的源頭。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DA.從題目來看,詩歌與送別相關,應是詩人在邊塞送自己友人回京時所作。B.第三句使用擬人手法,賦予月亮以人格,表現出對故鄉深深的思念之情。C.詩人用張騫典故表明邊疆廣闊,好像要到天地的盡頭,突出旅途的艱辛。D.詩人送別友人之后想到了家人,在酒醉中寫下家書,托李判官帶給家人。解析D項,“詩人送別友人之后想到了家人”錯誤,結合“送子軍中飲,家書醉里題”可知,詩人是送別之時就想到了家人。★2.請簡要分析首句中“一身”和“萬里”內涵,二者結合塑造了怎樣的詩人形象。(6分)解析“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寫出了詩人受到召喚不遠萬里,孤身一人,從長安來到安西。“一身”與“萬里”運用對比和夸張的手法,二者對比懸殊,表現出作者驚人而又超人的膽魄和勇氣;同時,“一身”也包含離別家鄉親人之意,為下文寫鄉愁埋下伏筆。岑詩運用對比和夸張的手法,通過“一身”與“萬里”的對比表現出作者超人的膽魄和勇氣,二者結合,塑造了一位投身邊疆、不畏艱辛、矢志報國的詩人形象。答案“一身”指孤身一人,“萬里”指路途遙遠。二者結合,塑造了一位投身邊疆、不畏艱辛、矢志報國的詩人形象。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3~4題。(9分)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注】歐陽修繞郭云煙匝幾重,昔人曾此感懷嵩。霜林落后山爭出,野菊開時酒正濃。解帶西風飄畫角,倚欄斜日照青松。會須乘興攜佳客,踏雪來看群玉峰。【注】

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期間。懷嵩樓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貶為滁州刺史時所建。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CA.首聯寫詩人遠望云煙環繞城郭的景象,觸景生情,不禁引發對昔日李德裕的感嘆。B.“霜林落后山爭出”中“爭”字,化靜為動,生動描繪出深秋霜林木落,群山仿佛爭先恐后突兀而出的場景。C.頸聯中“青松”意象耐人尋味,在落日映照下,給人蒼涼抑郁之感,暗喻詩人年華遲暮。D.本詩寫景層次分明,攝景角度或俯或仰,時遠時近,虛實結合,意境開闊深遠。解析C項,“給人蒼涼抑郁之感,暗喻詩人年華遲暮”錯誤,由頸聯可知是以“解帶西風”的舉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從容面對風雨的那份瀟灑和從容,而不是抑郁之感。★4.本詩覽物抒懷,詩人把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寓于精煉的景物描寫之中,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6分)解析首聯寫登上高樓,于云煙彌漫之中追懷歷史、遙想古人,借古傷今,氣氛凝重。頷聯寫霜后“爭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開的菊花,自然界的風霜,壓不住野菊的蓬勃生機;政治上的風雨,又怎能抑自己情懷勃郁?表現出作者不畏政治風霜的嶙峋風骨。頸聯“西風”往往令人感到蕭瑟,畫角總帶幾分悲哀,詩人卻“解帶”迎之,那胸次何等坦蕩,器宇又何等軒昂!詩中落日,正照著蒼勁的青松,顯示出它那不可凌迫的氣概,透射出自己從容面對政治風雨的那份瀟灑和從容。尾聯回應“山爭出”,懸擬踏雪看群峰,詩情更為激越。秋肅固不足畏,冬威又安能抑己壯志?冬天一到,定要引來更多的佳客,乘興踏雪,欣賞那玉潔冰清的世界。這詩人遙想冬日重游,以景物暗喻人品。詩寫得神完氣足,瀟灑遒勁,景物描寫形象鮮明而意味深長。綜上所述,作者覽物抒懷,抒發自己的樂觀頑強的品質。答案詩歌借助景物描寫,著意表現詩人身處逆境卻無畏無懼,昂揚傲岸,樂觀曠達的獨特氣質。開篇以重重云煙繞郭發端,追昔懷人,有自傷被貶遭際的意味;接著寫霜林落而山出,野菊開而酒濃,表現詩人雖貶而昂揚向上、傲岸不可摧之風骨;以“解帶西風”的舉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詩人面對政治風雨不可凌迫的氣度;尾聯展望冬日攜客踏雪欣賞冰雪覆蓋的群山,氣象恢弘,昂揚著詩人高潔的品行和樂觀曠達的情懷。整首詩讓人感受到一個在貶謫中無畏無懼,樂觀頑強的形象。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5~6題。(9分)虞美人·雙蓮【注】趙長卿二喬姊妹新妝了。照水盈盈笑。多情相約五湖游。似向群花叢里、騁風流。丁香枝上千千結。怨惹相思切。爭如特地嫁薰風。吐盡芳心點點、絳唇紅。【注】

雙蓮:指并生于同一枝干的兩朵荷花,又名并蒂蓮。古代以之為祥瑞征兆。5.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BA.一個“了”字飽含妝容初成的愜意,與“小喬初嫁了”有異曲同工之妙。B.姣花照水,盈盈一笑,把清水出芙蓉的清純和含苞欲放的嬌羞集于一身。C.“相約”暗寫花開并蒂,雙蓮在花叢中風流無限,豈是惹怨的丁香可比?D.薰風作伴,荷香四溢,更有芳心點點,紅艷絳唇,與首句新妝遙相呼應。解析B項,“含苞欲放”表述有誤。從詩句“吐盡芳心”可知本詞描繪的是自在盛放的并蒂蓮花。★6.在詠物詩詞中,本詞獨辟蹊徑,體現描摹物象的新穎性,請結合全詞賞析這一特色。(6分)解析上闋重在用美麗的二喬作比,生動形象地表現雙蓮同氣連枝的屬性。此詞通篇用擬人手法(以人喻物)詠雙蓮,如將代表祥瑞的雙蓮比作“二喬姊妹”,賦予雙蓮以人的特征,描寫了雙蓮姐妹的妝容,生動形象地寫出雙蓮柔美可人的嬌柔之態;“照水盈盈笑”花人合寫,人美,花美,意境更美,充滿濃郁的芳菲和不盡的韻味。“相約”寫花開并蒂,雙蓮在花叢中風流無限。下闋重在以丁香結反襯雙蓮,通過對比突出雙蓮艷麗無比、飄逸灑脫的精神特質。詞人首先用結著身愁怨的丁香和雙蓮作比,同寫相思女子,但雙蓮花開并蒂,在花叢中風流無限,遠非惹怨的丁香可比;“爭如特地嫁薰風”把雙蓮自在盛放、與一般凡花俗卉的不同刻畫地淋漓盡致;“絳唇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雙蓮的顏色,明艷動人。和“枝上千千結”的丁香形成鮮明的對比,它使全篇的雙蓮富有立體感,雙蓮亭亭出水,迎風擺動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答案①以人喻物,賦予生機。上闋用二喬姊妹暗喻雙蓮,表現并蒂蓮花在五湖群花中顯風情,競風流。②以物襯物,突顯物象。下闋用惹怨愁思的丁香,反襯出雙蓮的自在盛放,明艷動人。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7~8題。(9分)題泉州王梅溪先生祠堂①戴復古堂堂大節在朝廷,名重當時太華輕。乾道②君臣千載遇,先生議論九重驚。人歌黃霸③思遺愛,我頌朱云④有直聲。一瓣清香拜圖像,英風凜凜尚如生。【注】

①原題后尚有“徐竹隱直院謂梅溪古之遺直,渡江以來一人而已”二句。王梅溪:名十朋,號梅溪,南宋大臣。②乾道:孝宗年號。③黃霸:西漢著名循吏,為政外寬內明,力勸耕桑,推行教化,治行為當時第一。④朱云:漢成帝時人,以直臣聞名于世。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CA.首聯先直接贊美王梅溪先生的志節,后用襯托手法表現他的名聲之大。B.頷聯意謂君臣際遇是千載難逢的,梅溪先生議論國家大事,令帝王驚嘆。C.頸聯用典,意在表達作者對循吏黃霸和直臣朱云的贊美之情,感情真摯。D.尾聯點題,詩人瞻仰拜祭梅溪先生的遺像,感覺他英風凜凜,一如生前。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及分析概括詩人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項,“意在……之情”錯誤,頸聯贊頌循吏黃霸和直臣朱云,意在表達對梅溪先生的稱頌與贊美。★8.在作者的心目中,王梅溪先生是怎樣的形象?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通過分析詩句內容可知,王梅溪先生應該是一位大臣。“堂堂大節在朝廷,名重當時太華輕”,第一句直接贊美王梅溪先生有著遠大志節,第二句用“重”“輕”形成對比,名聲之重簡直蓋過華山,襯托王梅溪先生的名聲之大。“乾道君臣千載遇,先生議論九重驚”,結合注釋內容“乾道:孝宗年號”分析,這樣的君臣際遇是千載難逢的,也就是說王梅溪先生深受孝宗賞識。王梅溪先生關于國家大事的議論、觀點等,令帝王驚嘆,他的觀點深受君王重視。“人歌黃霸思遺愛,我頌朱云有直聲”,結合注釋③④分析,用循吏黃霸和直臣朱云的典故,來表達對王梅溪先生的稱頌和贊美。“一瓣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