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生態脆弱區的治理-水土流失課件湘教版_第1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生態脆弱區的治理-水土流失課件湘教版_第2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生態脆弱區的治理-水土流失課件湘教版_第3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生態脆弱區的治理-水土流失課件湘教版_第4頁
適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輪總復習:生態脆弱區的治理-水土流失課件湘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部分區域發展與國家安全課時2生態脆弱區的治理——水土流失地理內容索引強基礎增分策略增素能精準突破強基礎增分策略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思維拓展·再提升根據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推測除黃土高原外,我國還有哪些地區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提示

云貴喀斯特地貌區、南方低山丘陵區。二、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措施具體內容作用工程措施打壩建庫、平整土地、修基本農田、引水灌溉貯水攔沙,改善生產條件,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生物措施植樹種草蓄水保土,發展多種經營農業技術措施深耕改土、糧草間作、選育良種、地膜覆蓋、輪作套種蓄水保土,提高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光熱思維拓展·再提升說明平整土地減輕水土流失的原理。提示

土地平整后,地表變得較為平坦;降水時地表徑流流速減慢,侵蝕作用減弱;地表水下滲增多,地表徑流減少,侵蝕、搬運的泥沙量減少。三、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1.在以小流域為單元實施綜合治理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貫徹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緊密結合的原則。2.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針對不同的地貌(塬、溝、坡),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具體分析如下。思維拓展·再提升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為什么不從整體上鋪開,而要采取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提示

黃土高原溝壑縱橫,是由一個個小流域所組成。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核心,將每一個小流域治理好,則黃土高原整體會得到治理,且小流域綜合治理難度相對小。增素能精準突破考點水土流失的治理知能體系新高考

1.無論老教材還是新教材,水土流失都不是教材中的主要內容,往往與荒漠化聯系在一起。但在高考中,其考查頻率遠高于荒漠化2.高考中,水土流失的主要考查內容包括影響水土流失量的因素、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尤其是影響水土流失量大小的因素歸納提升1.水土流失的成因的分析思路(1)自然原因(2)人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如過度開墾、開礦等造成植被破壞,地表失去植被的保護。2.水土流失的危害

3.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1)不同的地區,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側重點不同,整體來看,概括如下:措施保塬護坡固溝工程措施(見效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農田)修筑梯田、魚鱗坑(攔蓄坡面徑流)打壩建庫(貯水攔沙)生物措施(治根本)營造護田林網封坡育林育草分段營造防護林農業技術措施(是關鍵)采用噴灌、滴灌技術,選育良種,輪作套種,深耕改土等(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黃土高原地處過渡地帶,需實施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生物措施;以興修水庫、打壩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為主。模式:小流域綜合治理。(3)南方低山丘陵地區:由于水熱條件好,其有效措施包括封山育林,恢復植被;新修小水電,發展沼氣等,切實解決農村生活用能問題。考題示例(2021河北卷)陜北延安至榆林間的森林草原區(圖1)黃土丘陵溝壑地貌發育,圖2為該區自溝壑底部到丘陵頂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圖。長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態平衡。1999年以來,該區域實施了大規模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大范圍坡耕地轉為林草地,在植被覆蓋率提高、水土流失減弱的同時,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現了明顯干燥化趨勢,給林木正常生長帶來潛在威脅。

圖1圖2(1)據圖1分析該區自然植被空間分異的原因。(2)說明該區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過程。(3)提出該區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則與途徑。思維流程

第(1)題:第(2)題:第(3)題:答案

(1)該地位于黃土高原地區,溝壑縱橫,地勢起伏大,水熱變化大;谷地蒸發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葉闊葉林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蒸發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為主;坡頂海拔高,水熱條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叢和草本植被為主。(2)退耕還林還草導致該地植被覆蓋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資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受太陽輻射增多,使蒸發加劇,土壤變干;森林退化,涵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劇土壤的干燥化。(3)植被合理配置應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水土資源分布的差異,谷地水土資源豐富,以林地為主;山坡蒸發量大,水土流失嚴重,應以耐旱的草本植物為主;山頂水熱較為缺乏,應發展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為主。對應訓練(2022湖南株洲質檢)黃土高原溝空似橫,有沖—切溝系統,也有勺狀溝。勺狀溝呈勺狀,頭大、身寬、尾細,與其他溝谷沒有明顯的匯流關系,溝尾逐漸變細并消失于坡面。讀勺狀溝壑和沖—切溝示意圖,完成1~2題。1.相比勺狀溝壑,切溝(

)A.形態上大下小 B.深度上深下淺C.下蝕作用較弱 D.泥沙搬運能力強2.勺狀溝壑未能發育成沖—切溝,可能是(

)A.降雨強度小,持續時間短,黃土下滲弱B.降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黃土下滲強C.降雨強度小,持續時間長,黃土下滲強D.降雨強度大,持續時間短,黃土下滲強答案

1.D

2.D解析

第1題,由“勺狀溝呈勺狀,頭大、身寬、尾細”可以推斷出,勺狀溝具有形態上大下小、深度上深下淺、下蝕作用較弱的特點,對比勺狀溝與切溝可知,切溝形成需要較強的坡面徑流,強烈的下蝕作用,自上至下,形態上小下大,深度上淺下深,泥沙搬運能力強,D正確。第2題,降水在黃土地表形成徑流,帶走部分地表物質,形成陷穴;下滲形成的地下徑流對陷穴周圍的黃土有下蝕和側蝕作用,從而導致陷穴擴大,上覆黃土受重力而發生坍塌;溯源侵蝕增強,陷穴頂部不斷形成較寬的谷地,由于下滲強,尾部徑流變小,流速減慢,侵蝕變弱,沉積加強,谷地變窄,直至消失,從而形成勺狀溝壑。若降水時間長,地表徑流量大于下滲量,則溝的尾部會被切開,發育成沖—切溝,故D正確。(2022湖南益陽箴言中學三模)谷坊是在易受侵蝕的溝道中,為了固定溝床而修筑的土、石等建筑物,可分為土谷坊、石谷坊、植柳谷坊等,其中植柳谷坊是用柳條做材料在溝壑中橫向溝道栽植的柳柵欄形式的谷坊治溝工程。近幾年來,在我國松嫩平原的溝壑治理中,大量應用了植柳谷坊,取得了較好的治溝效益和生態效益。下圖為植柳谷坊橫斷面布設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與石谷坊相比,松嫩平原植柳谷坊(

)A.技術更復雜

B.可就地取材C.建設費用高

D.當地難推廣4.不適宜建植柳谷坊的溝道條件是(

)A.土質溝床B.溝谷比降小C.常流水溝谷D.集水面積大答案

3.B

4.D解析

第3題,石谷坊是用石塊為原料修筑的壩體形障礙物,植柳谷坊是用柳條做材料在溝壑中橫向溝道栽植的柳柵欄形式的谷坊治溝工程。二者相比,植柳谷坊技術并不復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