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古印度文明課件_第1頁
第4課-古印度文明課件_第2頁
第4課-古印度文明課件_第3頁
第4課-古印度文明課件_第4頁
第4課-古印度文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課古印度文明第4課古印度文明古代印度地圖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地圖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

HarappanCivilization

(公元前

2300——公元前1750年)

小小考古家哈拉帕摩亨佐.達羅哈拉帕文明

HarappanCivilization

(公農具谷倉牛車谷倉(電腦復現圖)農業農具谷倉牛車谷倉(電腦復現圖)農業一組陶器一組陶器大王手工業一組陶器一組陶器大王手工業統一的砝碼商業貿易統一的砝碼商業貿易摩亨佐達羅遺址寬闊的街道和隱蔽的排水溝巷垃圾箱大浴場城市建設摩亨佐達羅遺址寬闊的街道和隱蔽的排水溝巷垃圾箱大浴場城市建設摩亨佐達羅下城(電腦復原再現)摩亨佐達羅下城(電腦復原再現)印章文字圣牛之印獨角獸之印印章印章文字圣牛之印獨角獸之印印章

哈拉帕文明消亡之謎外族入侵說地質和生態變化說內部階級斗爭說大爆炸說綜合因素說學術動態

哈拉帕文明消亡之謎外族入侵說學術動態

約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亞次大陸。約公元前種姓制度

婆羅門教神話:諸神分割了原人普魯沙的身體,用他身體的不同部位創造出了四個不同的種姓。他的口變為婆羅門(僧侶貴族),雙臂變為剎帝利(王族官吏、雙腿變為吠舍(一般公社成員),兩腳則變為首陀羅(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在四個種姓之外,還有“賤民”。)

種姓制度

婆羅門教神話:諸神分割了原人普魯沙的身體板書請根據種姓制度中四個等級的不同職業,分辨出四個等級孰高孰低?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為主婆羅門:從事宗教事務的僧侶貴族首陀羅:從事農、牧、漁、養豬業以及其他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剎帝利:從事國家軍事、行政事務。請把四個等級從高到底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婆羅門剎帝利首陀羅吠舍為了維護種姓制度,統治集團編了一個神話:諸神在分割原始巨人普魯沙時,其手、嘴、雙腿、雙腳分別化成了一種種姓,你能分別把它們對號入座嗎?(婆羅門)嘴手腿腳(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統治階級劃分:膚色出身被統治階級板書請根據種姓制度中四個等級的不同職業,分辨出四個等級孰高孰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把種姓的差別歸結為神的意志,從而使人們安分守己,忍受一切苦難。婆羅門這樣宣傳的用意何在?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把種姓的差別歸結為神的意志,從而使人們安

最近,關于聯合國是否應該討論印度的種姓問題一事在印度朝野引起了爭議。

獨立之后的印度憲法也明令禁止對低種姓人的歧視.憲法還規定給“表列公民”(即低種姓的“賤民”)保留23%的公職崗位和入學名額。但在現實生活中,種姓制度的殘余依舊很深。

2000年6月在比哈爾邦一個村子里發生的種姓大屠殺,死34人,傷19人,震動了整個印度。

——《環球時報》2001年6月15日

想一想

根據材料,你認為種姓制度對印度社會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最近,關于聯合國是否應該討論印度的種姓問題一事種姓制度的危害:1.在勞動人民之間造成了隔閡和對立,不利于團結對敵。2.職業世襲,把生產限制在狹小的范圍內,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印度社會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3.種姓制度的殘余,遺禍至今。種姓制度的危害:第4課—古印度文明ppt課件早期佛教教義四諦(真理)

苦諦

——世間一切都是苦的,人生一世會遇到生、老、病、死……沒有絲毫樂處。集諦

——欲望是造成世間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集”是“原因”的意思):滅諦

——“業”和“惑”產生出無數苦果,如果斷絕“業”和“惑”,苦果自然隨之斷絕,就可以達到“寂滅為樂”的境界。道諦

——要達到這種理想的境界,就必須修道,這就是“道諦”。佛教所說的“道”就是涅槃之道。人生最苦,涅槃最樂,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同時,佛教主張“眾生平等”,提倡各個種姓都可以參加宗教生活,在教徒之間沒有等級差別。

根據教義內容,你認為當時佛教能吸引眾多的教徒嗎,它真能把人帶入極樂世界嗎,為什么?釋迦牟尼早期佛教教義四諦(真理)根據教義內容,你認佛教的傳播佛教的傳播佛教的傳播佛教的傳播佛教傳入了中國你知道《西游記》里唐僧的原型是誰嗎,他的主要事跡是什么?今天,佛教在我國很盛行。你能說出一些你所知道的我國的佛教建筑、佛教典籍、佛教名山、石窟或其他與佛教有關的現象嗎?各抒己見早在漢朝時,佛教就傳入了中國,洛陽的白馬寺就是我國最早的官方佛教建筑。佛教傳入了中國各抒己見早在漢朝時,佛教就傳入了中國,洛陽的白佛教產生BC.6世紀社會矛盾非常尖銳創始人——

釋迦牟尼教義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評價:傳播(BC.3世紀)中亞中國朝鮮日本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